网络心理特征

2024-06-29

网络心理特征(精选十篇)

网络心理特征 篇1

关键词:网络热词,时代心理,精神特征

近年来, 几乎每一个热点事件和热点话题的出现, 都伴随着新的网络热词的出炉, 如“纠结”、“神马都是浮云”、“给力”等。这些词语的出现似乎总能给人们带来惊喜、引发轰动, 其数量之多、种类之繁, 使人们感到在第四媒体所引发的社会生活中, 语言生活的巨变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数量众多、源源不断、备受追捧的网络热词, 形成蔚为壮观的语言风暴, 现代汉语迎来了自己的词汇爆炸期。甚至, 一个新的概念———“词媒体”宣告诞生。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对词媒体的定义是:词媒体指以词作为核心传播内容的全新媒体形态, 其利用“词”具有的对特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超浓缩、利于口口相传的特性优势, 最大限度地加快媒体信息的传播与记忆速度。 (1)

深层探究网络热词的成因和影响, 会发现其传播不仅是一个事件或某种现象, 同时也折射出一种集体心理。网络热词不单是一个人的词汇, 更是一群人的声音, 折射出人们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态度, 体现出时代心理和精神特征。

时代的集体倾诉

网络热词是社会性语言, 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生活, 也代表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些特征。年轻人张口就来的“郁闷”、“纠结”, 正是时代的集体性倾诉。“神马都是浮云”, 看似表达的是一种对待事物的超然、淡定的态度, 甚至有一些质疑的精神, 但深入体会却耐人寻味, 让人无法轻松起来。“神马都是浮云”的淡定是消极的“不作为”, 让人分明感到的是一种精神的虚无主义。还有网友戏谑道:人生就像“茶几”, 上面摆满了“杯具” (悲剧) , 当你努力跳出一个“杯具”时, 却发现自己又跳进了另一只“餐具” (惨剧) 。其表达能力之高超、调侃功力之深厚、比喻手法之灵活, 堪称“写作帝”。然而, “杯具”系列让我们感慨的并非造词的智慧和聪明, 它和“哥吃的不是面, 是寂寞”中“寂寞”的流行一样, 折射出的是沉甸甸的、时代性的精神苦闷。

2009年7月初, 百度贴吧里有人发了一张一名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图片, 并配以“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的文字, 之后“寂寞党”一发而不可收: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哥唱的不是歌是寂寞、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一种集体性倾诉蔓延开来、大行其道, 迅速渗入人们的生活, 甚至一位大学生幽默地效仿:我写的不是论文是寂寞。一位高中老师也对学生说:我讲的是题, 你们听的是寂寞。“寂寞党”的走红说明, 光阴流转,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 人们的精神生活却越发空虚, 在繁花似锦、灯红酒绿下徘徊的人们, 不得不面对孤独寂寞。动漫、日韩、QQ、网络, 人们努力使自己变得实实在在并保持三维状态, 但事实却是越来越寂寞。

因此, 与其说热词是人心浮躁的体现, 是一种畸形的文化符号, 倒不如说它是时代精神文化空白的饱满填充。而且, 也并非只有汉语如此, 世界各地都有网络流行语、网络俚语现象, 它已经成为精神紧张的现代生活中宣泄情绪、自我解压的一种方式。“词媒体”代表的不仅仅是人们价值观的取向, 还代表着一种精神文化的整体走向, 体现了人们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当社会面临精神危机、信仰缺失时, 个人的某种情绪就成为社会的共同心理。很多词能快速地引发集体性、社会性的共鸣, 就在于它契合了群体性的心理。所以, 网络热词催生了时代共鸣, 而智慧的人们学会了用调侃来稀释内心的无奈。当自己压力“山”大或者独自品尝寂寞时, 不妨找一个对象, 倾诉一下内心的“郁闷”或“纠结”, 告诉自己“神马都是浮云”, 也许它能让人们在辛酸之余舒服些。对于生活在信仰稀缺、渴望精神填充的年代里的人们, 这种集体性的倾诉或许并不过分, 它或多或少地稀释或消解了人们的负面情绪。

穿越时空的感动

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 还映射出人情美、人性美的波光。在这个消费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物质的喧嚣之声远远胜过心灵追寻的足音, 人们在为有房有车的幸福生活打拼中不得不品尝着寂寞、压力、无奈、苦闷, 没有哪个时代的人们比今天的人们更渴求爱与温暖、美与崇高。

“贾君鹏, 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本是“魔兽世界”的一个空帖, 却在一两天内迅速蹿红, 点击率达30多万次, 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很多人认为这纯粹是恶搞, 是根本没有什么意思的炒作, 但仔细品味却发现它包含了回家的渴求, 让人倍感温馨, 一种久违的温暖让人们会心一笑。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童年记忆:一群小朋友跑出去忘情地游戏, 不觉忘了时间, 天已黑, 这时就会听到经过自己身旁的某一个邻居说:豆豆, 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也许这个帖子迅速蹿红的深层原因就是这种久违的孩提时代的温暖, 它夹带了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种幸福却又苦涩的回忆。现在, 人们依然不知道贾君鹏是谁,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贾君鹏带人们回到了温暖的家。

“水果男孩”朱鸿磊的故事也让无数人感动。朱鸿磊的母亲离婚后出走, 爸爸多年来在外打工分文未寄回, 10岁彭水男孩朱鸿磊与七旬的患病爷爷相依为命, 勇敢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除了每天要步行几十里路来回上学外, 还要爬几米高的果树, 摘下水果换油盐钱, 被当地村民称为“水果男孩”, 并成为由新华社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候选人。而“水果男孩”仅仅是令人感动的无数“小人物”之一, 这些散布民间、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的坚忍、善良和担当从不同侧面拨动着网友的心弦。“网络无疆”为“草根有力”搭建了绝佳舞台, 也为网民表达意见洞开了大门。 (2)

大事频仍的2008年对国人而言是饱经磨砺的一年。汶川大地震后, 娇生惯养、自信骄傲的一代成长为世界瞩目的“鸟巢一代”;60年的长度, 一头连着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一头连着青春茂盛、繁荣富强, “国庆阅兵”在祖国生日之际着实火了一把;而当“中国制造”、“上海世博”、“小白菜”等成为新词、热词时, 涌动在人们心中的无疑是浓浓的爱国情和升腾的民族自豪感。

个性张扬与从众心理

网络热词的发展过程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 年轻一代成长在快节奏的时代, 更容易接受个性、自我、时尚、简练、形象、诙谐的语言表达, 于是热词便成了他们的宠儿。“犀利哥”的走红, 最能印证新生代网民个性和时尚的追求。”犀利哥”, 源自蜂鸟网上传的一组照片。2010年2月23日, 因天涯论坛的一篇帖子——《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帅到刺瞎你的狗眼!求亲们人肉详细资料》而迅速走红, 被网友誉为“极品乞丐”、“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乞丐王子”等。之后, 被网友广为追捧。有网友称:“那忧郁的眼神, 唏嘘的胡碴子, 神乎其技的头发, 还有那杂乱的着装, 都深深地迷住了我。”

这类词所表达的不是严密体系里的宏大叙事, 只是某种心境的即兴表达, 它折射着青年群体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态度, 是追求个性、追求潮流的一种体现。有学者认为, 造词者不外乎三种心理 (3) , 即“雷人”心理、“调侃”心理和“山寨”心理。这三种心理在时尚的招牌下是娱乐精神, 网络热词的话语结构中, 含有不少插科打诨、嬉笑怒骂的成分, 或者“大话精神”, 而这正好满足了新生代受众的娱乐化需求, 给他们带来了“欢娱爆米花”。当然, 还应看到这些思想活跃、渴望交流的网民大军, 在面对一些社会现象时, 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 可我却用它来翻白眼”正是反规范、反传统的叛逆心理的体现。

另一方面, 从传播学的规律而言, 传播过程中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无论在意见或行为上, 传统中国人都有很强的避异趋同的心理, 即社会顺同倾向。在现实生活中, 国人常尚同而避异, 对循规蹈矩者大加赞誉, 对标新立异者则不惜挞伐。因此, 从众心理成了网络热词风行至热的社会心理基础。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规律。 (4) 某个词或流行语在小群体内受到热捧, 然后“走的人多了, 也就成了路”, 会在网络上迅速风行。“贾君鹏事件”即为典型, 本来只是句近乎调侃的“贾君鹏, 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却在网上引起巨大反响, 成就了网络奇迹。究其原因, 从众心理不可忽视。由此, 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到了制造“词媒体”的行列中, 在他们看来, 这种创造不仅时尚个性还意味着智慧。

注释

1 李萍:《十大网络热词在京发布》, 《深圳特区报》, 2010年5月8日。

2 给力网语“顶起草根英雄”:《“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引起网友热烈反响》, 《羊城晚报》, 2010年12月17日。

3 佚名:《网络热词走红党报刊文称表达民意反映社会心理》, 人民日报, 2010年12月2日。

网络心理特征 篇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消费者获得信息更加方便快捷,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网络消费的进程,这迫使企业不得不研究网络营销,探究网络消费者的心理,分析网络消费者的行为,从而获得来自虚拟市场的利益。网络消费者是新的消费群体,与传统市场消费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企业要想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就必须了解和把握网络消费者的特征,分析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动机,尽可能地为营销活动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和营销依据。

本文就是对网络环境下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心理特征、行为特征、购物需求、购物动机、价格认知和风险感知的分析,加深对消费者的认知;再次,对网络经济消费的实例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正确经济消费理念-和谐消费理念的特征以及如何在网络经济下树立正确的和谐消费理念。

关键词: 网络经济;网络消费;消费特征;消费心理;消费理念

ABSTRACT With the coming of Internet time,consumers can get information freely and quickly and E-commerce accelerate the course of network consumption,so in order to obtain the benefit from internet market,network enterprises and sellers must study on-line marketing and analyze network consumers’ consumptio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Network consumer is a new kind of consumption group and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sumer.If network enterprises and sellers want to make their activities of on-line marketing be successful,they must do their best to offer reliable data and evidence for analysis and decision-making through finding out network consumer’s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ing network consumer’s consumption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This thesis main discussed consumptio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n network environment.First,at the point of consumer,this thesis analyzed network consumer’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shopping demand、shopping motivation、perceived price and perceived risk.Second,this thesis analyze examples of network consuming.Finally, this thesis analyzed characteristics of reasonable consuming idea-harmonious consuming idea and how to establish harmonious consuming idea.Key words: network economy;network consumer,consumption psychology;consumption behavior;consumption idea.网络经济中的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网络经济消费用户的主要特点

(1)男性网民居多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在上网的个人用户中均以男性居多[1]。

图1-1 网民性别结构

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上网人数的日益增加,网民的性别比例也在发生着变化,以男性为主的网上消费者市场格局将会改变。在以后的几年中,女性网上消费者将会增多,并有可能全面主导网上消费市场。

(2)年轻人是网上消费的主流

年轻人一般喜欢追求思想创新、观念新潮,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和影响,而且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快,因此当网络这一新事物产生后,就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年轻人[2]。

图1-2 网民年龄结构

(3)较低文化水平的网民增加较快

根据CNNIC的最新调查显示,与人口总体相比较,网民是属于其中学历较高的人群。

图1-3 网民学历结构

另外,在网上消费者的职业分布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最高,达28.8%。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因此也构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营销发展速度不快的一个原因[3]。

图1-4 网民职业结构

(4)中低收入群体占比重很大 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中大多数都属于中低收入群体。家庭电脑的普及都为低收入者涉足网络提供了便利。

图1-5 网民收入结构

1.1.2网络经济消费的发展现状

网上购物的网民是一群在文化知识方面相对比较高层次的人群,学历越高,网上购物的比例也越高。

图1-6 不同学历网民的网上购物比例

网上购物行为与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网上金融活动息息相关,网上购物用户使用这两种网上金融活动的比例要比其他网民的使用比例高出很多[4]。网上购物的兴起可以推动众多相关网络应用的更快发展,如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等。

图1-7 网上购物用户与总体网民网上金融使用率对比

图1-8 网民购物金额

从地域上看,上海和北京为网上购物第一梯队,购物比例最高,其他省份的网上购物比例则偏低,还需要更多的市场培育[5]。

图1-9 不同省市网民的网上购物比例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网络经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等的改变,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广阔的网络虚拟世界中,网络消费者是新的消费群体,与传统市场消费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

消费心理是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和偏好,选择和评价消费对象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其中每一个环节、步骤都需要消费者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和判断。因此,能否把握网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变化规律和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网上企业未来发展成败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文对网络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研究遵循以下思路:首先从消费者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心理特征、行为特征、购物需求、购物动机、价格认知和风险感知的分析,加深对消费者的认知;再次,对网络经济消费的购买行为和实例进行分析;最后,基于本文对网络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提出了树立正确消费理念的建议。

第二章 网络经济消费者特征与心理分析 2.1 网络经济消费者的心理特征

随着市场由卖方向买方转化,以消费者为市场主导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更为丰富的商品,消费者的心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追求文化品位的消费心理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的全球性和地方性并存,文化的多样性带来消费品位的强烈融合,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6],尤其年轻人对以文化为导向的产品有着强烈的购买动机,而电子商务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2)个性化的消费心理

现代消费者往往富于想象力、渴望变化、喜欢创新、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他们所选择的已不单是商品的实用价值,更要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这已成为他们消费的首要目标,个性化己成为现代消费的主流。

(3)表现自我的消费心理

网上购物是出自个人消费意向的积极行动,其独特的购物环境和与传统交易过程截然不同的购买方式会引起消费者的好奇、超脱和个人情感变化。这样,消费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商家提出挑战,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想法行事,在消费中充分表现自我[8]。(4)方便、快捷的消费心理

对于惜时如金的现代人来说,在购物中及时、便利、随手可得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商品选择过程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时间,消耗了消费者大量的时间、精力,而网上购物弥补了这个缺陷。(5)躲避干扰的消费心理

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精神的愉悦、个性的实现、情感的满足等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希望在购物中能随便看、随便选,保持心理状态的轻松、自由,最大程度的得到自尊心的满足[10]。(6)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

价格始终是消费者最敏感的因素,网上购物比起传统购物,消费者能更为直接和直观的了解商品,能够精心挑选、货比三家,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

(7)理智而求实的消费心理

网上消费者大多是中青年人,具有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购物的动机往往是在反复思考、比较、精打细算后产生的,对所选购的商品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早已心中有数,购物是相当理智,较少受外界的影响[12]。对所购商品更加注重其使用价值,重视商品的质量、效用和售后服务,以实用、实惠为主要追求目的。一般来说,他们是中档商品和大众商品的购买者,若使用后感觉好,有可能成为某一品牌商品或某一网上商城的忠实顾客。(8)“孩童化”的消费心理

网上消费者大都是个性化需求突出的群体,有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判断力非常自负。同时,由于这样的网上消费者年青,追逐时尚,对新事物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消费品的“寿命”一般较短,产品更新的速度较快;并且,由于兴趣

广泛,好奇心强,但又缺乏耐心,注意力容易转移,如果浏览一个站点很费时间,就会很轻易地改换其它站点,由此又体现出网络消费者“好奇而少耐心”的另一特点。

(9)从众的消费心理

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圈子中有一种希望与自己应归属的社会圈子同步的趋向,即不愿突出,也不想落伍。受这种心理支配的消费者构成了后随消费者群,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顾客群。研究表明,当某种产品的消费率达到40%后,将会产生该消费品的消费热潮。网络商品的消费者中不乏这种心态的人。

2.2 网络经济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1)消费者消费个性回归

随着21世纪的到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交织的世界,消费品在网络里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广,产品的设计开始多样化、独特化,消费者开始重新制定自己的消费准则,整个市场营销回到了个性化的基础之上[13]。(2)消费者需求的差异

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消费使网络消费需求呈现差异性,对于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因其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即便处在同一需求层次上,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3)消费的主动性增强

在社会化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消费者在面对日益增多的商品选择的同时,消费的风险干也随之上升。在许多大额或高档的消费中,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比较和分析。(4)消费者直接参与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的互动性很强,消费者能直接参与到生产和流通中来,与生产者直接进行沟通,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而减轻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5)追求消费过程的方便和享受

在网上购物,除了能够完成实际的购物需求以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还能得到许多信息,并能得到在各种传统商店所得不到的乐趣[14]。今天,人们对现消费过程出现了两种追求趋势:一部分工作压力较大、紧张性程度高的消费者追求的是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而另一部分消费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寻找生活的趣。(6)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理性化

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间,消费者可以利用从网上得到的信息对商品进行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7)注重商品价格

从消费的角度来说,价格不是决定消费者购买的唯一因素,但却是消费者购时肯定要考虑的因素。网上购物之所以具有生命力,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网上售的商品价格普遍低廉。尽管经营者都倾向于以各种差别化来减弱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避免恶性竞争,但价格始终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15]。目前网络费的价格多由消费者竞价完成,或者由厂商定价,这两种定价方式对消费者的购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8)网络消费仍然具有层次性

在网络消费的开始阶段,消费者偏重于精神产品的消费,并且趋向于消费便的商品;到了网络消费的成熟阶段,等消费者完全掌握了网络消费的规律和操作式,并且对网络购物有了一定的信任感后,消费者才会从侧重于精神消费品的购转向日用消费品的购买,并且消费额度会逐渐增大。

2.3 网络经济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要了解网经济络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先来搞清楚什么是消费者的需要、欲望和需求。消费者需要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要求和欲望。消费者欲望是指人们希望得到更深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是指消费者针对特定产品的欲望,这种欲望的实现又两个条件:有支付能力且愿意购买。只有在有支付能力时欲望才变成需求。因此,企业不仅要预测有多少人喜欢自己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了解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并能够购买。

图2-1 消费者的需要,欲望和需求关系

在传统的营销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被广泛应用[16]。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基本需要是互相联系的,并且依次构成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而人们行为的推动力则是没有满足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研究网上消费需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图2-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模型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世界,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而得出的消费者需求同

样可以解释虚拟世界中网民的需求,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还是有较大的不同,因此还需要对网络需求进行必要的补充[17]。虚拟社会中人们联系的基础实质是人们希望满足虚拟环境下三种基本的需求:兴趣、聚集交流和展示。

2.4 网络经济消费者的购物动机

动机是一种基于需要而由各种刺激引起的心理冲动,它的形成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消费者动机的形成如图2-3所示。

图2-3 消费者动机的形成过程

网上消费者的购物动机是指在网上购物活动中,能使消费者产生网上购买行为的某些内在驱动力。从动机的具体表现来看,消费者除了通过网上购物实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外,还有其它一些具体的购物动机,如人际交流的动机;隐匿的动机;享乐的动机;求新的动机;求廉的动机和求方便的动机。

第三章 网络经济消费的购买实例分析 3.1网络经济消费者购买过程

网络消费的购买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如图3-1所示。

图3-1 网络消费的购买过程

(1)确认需求

与传统购物模式相同,网络消费者购买过程的起点是需求的诱发。(2)收集信息

消费者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通过因特网跟踪查询,另一方面,消费者还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对某类产品或信息的需求信息,得到其他上网者的帮助。

(3)比较选择 在网络消费中,消费者对商品与服务的比较只能依赖于商家的描述,且这种描述也多限于文字和图片方面。

(4)购买决策

首先,网络消费者理智动机比重较大,感情因素相对较少。其次,网络购买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购买者面对电脑屏幕浏览商品信息,不会受到实物及其他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做出的决策理性成分较多。

(5)购买评价

消费者好的购后体验若在网上反映,可能会令厂商获益匪浅,但若消费者购后产生不满意感,它很可能会通过网络将它表达出来,在广大网民心中产生不良影响,打消很多潜在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18]。

3.2网络经济消费实例分析

3.2.1 案例1: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http://)是世界实力最雄厚的跨国企业之一,是

全球最大的多元化经营的跨国集团,在多方面确立了世界公认的领先地位。而且,通用电气公司拥有两项令其它企业羡慕的无形资产,即尊贵的科技发明血统和享誉民众的良好口碑。通用电气公司进行网络营销时,便充分将这两项宝贵的无形资产与其产品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通用电气网站各首页的篇眉上,均采用了能够体现科技发展发明或充满亲情的图片,而“梦想启动未来”则给消费者带来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因此,通用电气在首页就起到网络营销中化解消费者戒备心理、消除企业与消费者距离和引起消费者内心共鸣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降低网络消费者心理风险感知的作用。

图3-3通用电气中国网站首页

通用电气网站的另一成功之处在于,他们提供的都是人们在寻常商场中无法集中看到的各类效果图,消费者看到这些方案后多少对布置家庭有所启迪。消费者访问这种实用性强的网站,会感觉其花的时间、金钱和注意力均有所值。这就紧紧抓住了消费者理智而求实的消费心理,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对时间风险、经

[20]济风险和服务风险的感知。

第四章 网络经济消费中正确的消费理念-和谐消费理念 4.1 网络经济消费中和谐消费理念特征

4.1.1 主张适度消费

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看,适度消费的公平性原则要求实现上代人和下代人之间,同代人内部之间消费的可持续性。

适度消费的共同性原则要求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立足长远,公平使用和合理分配自然资源,在消费过程中共同负担起保护环境和节约的责任,特别是发达地区应该关注落后地区,给他们提供资金、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帮助,在消费过程中考虑到大量处于贫困中的人们,克服浪费和滥用资源的行为。

4.1.2追求绿色消费

随着人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绿色生活消费渐成时尚,备受人们亲赖。这种绿色消费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合理索取的向度上,满足人们的正常合理的需求而不是过度的奢侈需求和挥霍为标准。绿色消费是一种新型的消费理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这种消费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4.1.3坚持节约消费

节俭可以保护有限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人们需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节约资源的新型消费理念,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每个公民、每个企业,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尽量使用节能节水型产品,提倡环保型汽车,鼓励建设节能型住宅,选择公交出行等。

4.1.4注重精神文化消费

首先,人的精神文化消费是保证消费不变质的前提。只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精神文化消费才能生产出消费者的理想、信念、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消费者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才会有对消费对象本质的全面的深入的知识与相应的消费力。其次,精神文化消费能塑造个性、美化心灵、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精神消费过程就是吸取影响和素养的过程,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

4.2 树立和完善正确消费理念的途径

4.2.1 加强学校宣传和教育

青少年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期形成的消费理念可能影响其一生的消费行为,也与以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现在有些青少年受社会上不良消费风气和身边成年人的不健康的消费理念的影响也存在很多错误的消费理念:相互攀比、追求名牌、浪费现象等大量存在[21]。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消费理念价值引导课,将消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商品知识和消费理念的教育贯彻到国民教育体系中,这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时期青少年的理解水平和消费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社区和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或者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通过亲身实践,自觉抵制和改变毫无节制的消费,形成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消费习惯。

4.2.1 加强媒体宣传作用

现代社会,媒体在消费理念的形成和转变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其广泛的传播性,发挥其正面引导作用,强化消费者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消费文化、节俭消费等正确消费理念,重新树立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社会风气,增加公众对资源、环境等外部条件日益严峻的现实的了解;提供主流信息进行教育和消费示范,鼓励居民的合理消费行为,引导他们参加一些环保活动,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对各种不合理的,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对奢侈消费、一次性消费、过度消费给与严厉抨击;限制一些纯粹为了获取利益而不考虑社会效益的广告的播放数量和一些奢侈生活方式的宣传,加大一些健康型公益性广告的投放力度,如限制宣传烟酒等有害人体健康的广告,多做绿色广告、公益广告;引导消费者

重视精神消费,避免陷入物质消费主义。

4.2.3 提高自身素质

注重发扬传统美德中节俭消费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并积极贯彻到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里;在生活中把满足人的精神生活作为第一追求,注重个人思想和品德的培养提升,不要陷入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之中,改变过去把单纯占有、消费多少的商品作为评价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的观念,要综合评价自己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更多的从精神文化生活中寻找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用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统领和超越物质欲望,养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精神素养,树立和提倡“知足常乐”的价值观,把适度消费内化为自己的生存理念,追求健康、文明和有节制的生活方式[22]。

第五章 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消费者获得信息更加方便快捷,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网络消费的进程,这迫使企业不得不研究网络营销,探究网络消费者的心理,分析网络消费者的行为,从而获得来自虚拟市场的利益。网络消费者是新的消费群体,与传统市场消费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企业要想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就必须了解和把握网络消费者的特征,分析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动机,尽可能地为营销活动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和营销依据。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在网络经济下树立正确的和谐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1】罗子明著《消费者心理学》(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江林主编《消费者行为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

【3】井森著《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4】俞文钊,陆剑清,李成彦著《市场营销心理学》(第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5】菲利普·科特勒著《营销管理》(亚洲版·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王耀球,万晓主编《网络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7】余力著《电子商务个性化:理论、方法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8】蹼小金,司志刚主编《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

【9】姚国章主编《新编电子商务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兰亦青,冯鹏《电子商务的消费心理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年9月(下旬刊)总第516期124-125页

【11】罗越《网络消费心理浅析》·华南金融电脑·2007年9月10日第9期27-29页

【12】黄琼《网络消费者特征及网络物流新发展》·科技促进发展·2007年11月总第36期58-60页

【13】高晖《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镇江高专学报·2006年10月第19卷第4期90-92页

【14】赞志东《网上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与探讨》·统计与决策·2005年第4期(总第187期)138-139页

【15】肖煌《网上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开发研究·2004年5月93-95页 【16】伍丽君《网上消费者行为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01年12月19-20页

【17】黄维梁《网上营销产品定价心理效应探讨》·理论探索·2000年3月28-29页

【18】吴锦华《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心理特征与营销策略》·兰州学刊.2007年第2期总第161期91-93页

【19】桑辉,许辉《消费者网上购物动机研究》·消费经济·2005年6月第21卷第3期82-85页

【20】肖黎《消费者网上购物心理分析及企业网络营销对策研究》·商业研究·2007年5月总第361期151-153页

【21】叶文《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天津商学院学报.2001年3月第21卷第2期25-28页

【22】游蕾《影响消费者网上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探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6月第23卷第107期72-73页

致 谢

光阴似箭,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暮然回首,感慨万千。

网络心理特征 篇3

【关键词】网络经济;网上购物;网络直播;消费特征;消费心理

一、前言

网络经济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就是网络经济作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表现。从网络经济的作用机理来看,对传统经济形态的信息化改良,是这种经济模式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从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活动主要涉及到了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络直播产业、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等多个产业领域的消费活动。由于目前网络直播产业中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对网络经济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等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从电子商务领域中的购物经济和网络直播产业中的粉丝经济两方面入手,对这种消费形式中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等问题进行探究。

二、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者概况

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者状况可以被看作是我国网民群体的现状的一种表现。在对网络经济中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消费者在这一领域的概况问题进行探究。在对互联网的发展情况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群体呈现出了一种不断发展的趋势,截止到今年,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了近8亿人,从网民结构来看,年龄在35岁以下的网民群体成为了网民结构的主体力量,从网民群体所涉及到的领域来看,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涵盖了制造业、教育行业、商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学生群体也是网民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网民群体的概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者概况就是网民群体现状的一种表现。从我国网络消费群体的人数不断上升的原因来看,电子竞技、电子金融服务和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是让网络消费群体数量得以扩充的重要原因。是对网络直播产业的发展,对网民人数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消费者在网络经济领域的消费特征

1.女性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网上购物是网民参与网络经济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对与网上购物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电子商务领域,女性消费群体可以被看作是电子销售领域的重要消费群体。坊间所流传的“剁手党”群体中,女性消费者往往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2.年轻群体在网络粉丝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对网络经济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年轻人在网络消费领域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这就使得年轻人群体在网络消费群体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在网络文学、网络直播产业领域、网络游戏消费,服饰消费和食品消费领域,这种年轻化趋势表现的更为明显。

3.中低收入者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

在对经济领域的消费特征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从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来看,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所带来的上网途径多样化和上网费用合理化的发展趋势,让中低收入群体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满足自己的上网需求。这就为中低收入者参与网络经济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四、消费者在网络经济领域所表现出来的消费心理

1.理性务实心理

在参与网络购物的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售后服务问题经常会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在对自己所需的商品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对商品的互相比较,对商品价值的理性思考,也可以被看做是人们在参与网络购物的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因此,我们可以将理性务实的心理看作是消费者在网络经济领域表现出的购物心理。

2.物美价廉心理

在对网络经济中的网络购物的发展原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低廉的商品价格是让网络购物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网上购物的特点来看,在参与网络购物的过程中,消费者无法从真实产品入手,对商品的质量问题进行判断,这样,在网络购物消费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商品的价格因素就成为了人们选择某一商品的主要参考因素。在参与网络购物的过程中,追求商品的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就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经济领域表现出的消费心理的一种表现。

3.时髦求异心理

受到网络潮流的影响,消费者在商品选购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商品款式等问题的关注,说明时髦求异心理也对网络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消费心理的出现,与年轻人的自身特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年轻消费者对新鲜事物所表现出的好奇心,就是这种消费心理的主要产生原因。

4.省时便捷心理

在对网络购物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便捷性是网络购物所表现出的一种新特点,在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图书馆、地铁站和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成为消费者进行购物活动的场所。在这种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所限制的购物形式的影响下,省时便捷心理就成为了消费者在网络经济领域所表现出的一种消费心理。网络购物使消费者参与电子商务领域的经营活动的一种表现。从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一商务模式是建立在发达的物流交通体系之上的。送货上门的服务形式,也会让人们感受到网络购物的便捷性。因此,省时便捷心理也成为了人们参与网络经济的一种动力因素。

5.网络直播产业影响下的粉丝经济消费心理

“粉丝经济”是网络经济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与网络直播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在网络经济模式下,这种经济形式只作用在与网络直播有关的领域之中。从粉丝经济影响下的消费心理来看,年轻人对网络直播产业的好奇心理,可以被看作是引发消费行为的一种因素。从这种新兴消费心理与传统消费心理之间的差异性因素来看,观众对网络主播的欣赏,是这种特殊的消费心理的主要表现。从网络直播产业的发展模式来看,这种模式可以被看作将旧时期在戏院茶楼观看艺人表演的消费形式应用在了网络之中,在旧时代,人们在这些场所对表演艺人的打赏行为,多半是出于对艺人表演的赞赏。网络时代下的这种粉丝经济亦是如此。在对自己对视频表演者的喜爱之情进行展示的过程中,虚荣心理也成为了这种消费心理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消费心理,在对表演者进行打赏的过程中,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让自己获得表演者的关注。特别是在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事业、爱情等方面屡屡碰壁的情况下,网络主播对观众的青睐,会成为这一群体在网络直播领域中进行再次消费的一种动力。对于网络主播而言,这种高额打赏的行为也会间接让自己吸引到更多的观众。这种双赢效应的出现,也可以让自己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因素成为粉丝经济的一种作用机理。因此,虚荣心理和关注对网络主播的表演行为的赞赏,就成为了网络直播产业影响下的粉丝经济消费心理的主要特点。

五、结论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让网络经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一种较为重要的角色,对消费群体的特征和消费心理等因素的了解,可以让网络经济更好地顺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葛幼康.网络经济中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消费导刊,2008,06:6-7.

[2]高晖.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6,04:90-92.

[3]傅瑶.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0:25-26.

[4]宋晓丹.浅谈网络经济中的消费动机及其心理[J].现代交际,2010,04:99-100.

肺癌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篇4

1 确诊肺癌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1.1 心理特征

肺癌目前仍是预后欠佳的疾病故病人在确诊过程中常过分焦虑、恐惧, 又希望临床检查结果最好是否定肺癌的诊断[2]。当通过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等方法确诊后, 病人常不能接

1.2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在病人没有确诊前不能向病人及其亲属透露“有可能是肺癌”的言词或泄露出暗示性的表情。在诊断已经明确, 但病人的精神准备还不足时, 医护人员应该给病人心理上的缓冲机会, 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刺激, 要让病人在知道患肺癌的同时, 已经建立起治愈疾病的希望和信心。

对病人隐瞒肺癌诊断或告诉其假诊断是不妥当的。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区别对待。护士可通过与病人谈心, 在准确判断其心态及心理承受力的基础上, 将诊断结果、预后及病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告知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病人, 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使病人相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减轻痛苦、提高生存率是可能的, 从而使病人克服恐惧、绝望心理, 保持积极乐观情绪, 充分调动机体的潜在力量, 与疾病作斗争。但对心理承受力较差的病人, 医护人员应协同家属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 以免发生意外。

2 肺癌治疗阶段的心理护理

2.1 心理特征

对于即将进行的手术、化疗等治疗, 肺癌病人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等不良心理反应。对年轻病人, 还会担心手术瘢痕有损形体美观并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 往往是希望尽早手术根治病痛与惧怕手术结果的矛盾心理相互交织存在, 所以心理压力较大, 以忧虑、悲观的心理为主。

2.2 心理护理

术前多关心病人,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治疗性的谈话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鼓励病人述说对癌症的心理感受, 给予心理支持, 让病人相信肺癌根治术后, 不会影响其生活及工作。还可以请其他病友现身说法,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让病人有充分的时间咨询相关问题, 逐步摆脱消极心理, 变被动为主动, 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与护理。在尽可能完备的身心准备下接受手术。目前对肺癌的治疗, 不论是手术切除, 还是化学、放射治疗, 病人总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忍受较大的精神和躯体损伤, 其对治疗信心不足, 对各种综合治疗方案和医疗技术缺乏认识, 漫长的治疗过程、较昂贵的医药费等, 都会使病人产生消极负性心理[3]。故医护人员必须在治疗中得到病人的高度信任和密切配合, 应当把整个计划及其治疗过程中的副反应向病人交代清楚, 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恶心、厌食、虚弱、失眠等一系列治疗反应, 除给予一些对症及保护性药物外, 医生和护士一定要在精神上经常给予安慰和鼓励, 耐心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鼓励病人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 转移病人注意力, 并鼓励病人之间的交流, 调整病人的情绪,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不安。这种心理上的支持, 会使病人情绪稳定、乐观, 有助于减轻治疗反应, 使治疗方案顺利完成。

2.3 出院前和出院后的自护指导

面临出院, 病人大都忧虑重重。他们担心因失去良好医疗环境而不能进一步康复, 甚至病情恶化。因而, 医护人员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思想工作, 解除病人的各种顾虑。指导病人出院后如何坚持化疗, 定期到医院做化疗,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 对脱发严重者可带假发, 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建立随访制度, 病人出院后医护人员经常与病人及家属保持联系, 充分了解病人病情和痛苦, 对化疗期间自购药的应用提供咨询, 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为持续治疗创造条件。

3 晚期肺癌的心理护理

3.1 心理特征

此期病人常伴随较重的呼吸困难, 肿瘤的消耗导致严重营养不良, 骨转移引起的严重持续疼痛, 常常出现恐惧、易怒、失眠、孤独、依赖、自杀倾向等心理反应。

3.2 心理护理

护士对病人要真诚相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的前提, 交谈时要自然, 时时表露出对病人的关心、同情, 征求病人所需要的帮助, 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并能向护士倾诉内心变化。护士可通过与病人交谈及时捕捉信息, 择时给予恰如其分的心理护理以消除病人的顾虑, 稳定情绪, 激发病人增强治疗的信心, 主动乐观地与医护合作。要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鼓励家属和亲友对病人体贴和照顾, 经常看望病人, 使病人感到温暖。作为医护人员, 特别是科室主任和护士长, 也要经常看望病人, 给病人以鼓励, 使病人感到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 处处有温馨和关爱, 使病人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癌症疼痛是肺癌病人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 约70%晚期肺癌病人伴有疼痛, 其中80%是由于肿瘤压迫或者骨、神经、内脏的转移, 约10%有肿瘤的治疗所引起。癌痛病人中, 50%有中重度疼痛, 30%极度疼痛。癌痛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多个方面破坏病人的生存质量[4]。故WHO于1982年就提出以“使癌症病人不痛”为目标的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

临床中, 多与病人交流, 纠正病人“癌痛是不可避免的”及“镇痛药会成瘾或产生耐药性”等错误观点, 并对病人随时进行癌痛评估, 相信病人癌痛的诉说, 并以此来指导阶梯用药, 在应用中注意五个重要原则:尽量口服、按时用药、按阶梯用药、用量个体化、注意具体细节的观察和处理。

晚期肺癌病人在死亡前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弥留期, 身体严重衰竭而意识尚清醒, 除忍受躯体的磨难, 还忍受即将与亲人永别的情感痛苦[5]。由于每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和信仰不同, 对待死亡的态度亦不一样, 其中信仰为关键因素, 故医护人员应当尊重病人的信仰, 不应该对信仰不同的人表示任何轻蔑态度。对弥留病人尽职尽责, 这不仅是对病人人格的尊重, 也是对其家属的最大精神安慰。

心理护理应该贯穿在肺癌病人治疗过程的始终, 护士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同时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 强化心理护理意识, 换位思考, 明白心理因素也是肺癌病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样才能做好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8:201.

[2]孙闯, 孙天竹.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J].伤残医学杂志, 2005, 13 (2) :41-42.

[3]丁艳春.肺癌病人化疗前的心理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 2005, 6 (5) :30-31.

[4]蔡柏蔷.呼吸内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778-790.

创业家心理特征 篇5

美国曾经对75位取得成功的创业家做过研究,并归纳出了“企业家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成为很多创业者的座右铭。

1、自信

他们普遍都有很强的自信心,有时有咄咄逼人的感觉。

2、急迫感

创业家通常很急切地想见到事物的成果,因此会给别人带来很多的压力。他们信仰“时间就是金钱”,不喜欢也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琐碎的事情上。

3、广泛的知识

几乎大事小事无所不知,他们既能掌握事情全盘的来龙去脉,又能明察秋毫。

4、脚踏实地

做事实在,不会仅仅为了使自己舒服一点就马虎从事。

5、超人的能力

他们能够从杂乱无章的事物中,整理出一套逻辑的构架,有时候他们作决策时会全凭感觉。

6、崇高的理想

为了达到个人理想,他们不会计较虚名;他们生活简单务实,必要时常常不顾劳碌而身兼数职。

7、客观的人际关系态度

他们为了事业往往是“冷酷无情”、“不顾面子”,给人以“大公无私”“就事论事”的感觉。

8、情绪稳定

他们通常不喜形于色,也很少在人前抱怨、发牢骚;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坚韧不拔,突破困难。

9、迎接挑战

肺结核患者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篇6

【关键词】 肺结核;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44-02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该病具有传染性、长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使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形成心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除了实施正确的治疗方案,还要重视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掌握其心理变化,以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始终,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1心理特征

1.1否认、多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一时难以进入病人角色。表现为否认疾病的存在或严重性。这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心理上的应激,避免过分的担忧与恐惧,但一概否认则会贻误疾病的治疗。多疑心理的患者到多家医院进行重复检查,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大多数患者被确诊为“肺结核病”后具有恐惧心理,以为患了不治之症,害怕传染给他人、影响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增加负担;害怕受到歧视,特别是年轻患者,害怕影响婚姻和幸福。

1.2紧张、焦虑、抑郁心理:焦虑和抑郁已成为肺结核病人最常见的合并症,并成为影响肺结核治疗效果的原因之一。金虹、蒋琴调查显示肺结核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7.78%和66.67%[1]。表现为失眠、不安,抑郁寡欢,对工作和生活失去信心。长期焦虑会引起内分泌紊乱以及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

1.3自卑、孤独、悲观心理:患者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缺乏,担心别人知道自己患呼吸道传染病而受到歧视。常常表现为孤独、自卑,失去正常的社交[2]。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难治性肺结核患者及老年患者易产生悲观绝望心理,特别是反复咯血、反复住院的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放弃治疗。

1.4抗药心理:因患者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知识的缺乏,加上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的改变等不良反应,家庭经济状况差等原因,悲观绝望心理的影响,使患者不能坚持规则服药,产生抗药心理。据冯剑平,王小英统计:18岁以下患者不按时服药率为40.00%;女性服药不依从比例占34.21%;文化程度为初中的患者服药不依从比例占40.82%[3]。

2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贯穿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力争让病人在认识自己疾病的基础上把情绪调节到最佳的抗病状态[4]。

2.1否认、多疑、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认识,按照“引导合作型”和“互相参与型”的模式,让患者在尽快进入病人角色,认真执行治疗方案。对多疑、恐惧心理的患者,耐心讲解肺结核是一种病因明确、可防可治的疾病。向患者解释只要坚持规则全程服药,几乎全部新病人都可治愈,且在接受治疗2周内,痰菌可呈阴性,对周围人群已无传染性。

2.2紧张、焦虑、抑郁心理:运用疏导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患者焦虑心理状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利用电话、网络等方式,督导患者用药,安慰鼓励患者。主动与家属联系,让家人给患者以关怀和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给患者以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减少患者被社会及周围人群遗弃的孤独感。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让患者自我总结负性情绪的激发事件或者影响因素,并注意避让,增强患者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

2.3自卑、孤独、悲观心理: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结核病知识的宣传(如画廊、宣传册、街头、村头宣传),让人们明白70%-80%的肺结核患者,其痰菌是呈阴性无传染性的。痰菌阳性患者在咳嗽时用纸巾捂住,不随地吐痰,注意房间通风,是不会传染的,以消除患者被歧视的自卑心理。对悲观绝望患者耐心解释该病是容易治愈的疾病。对治疗失败的患者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心理上指导患者如何克服治疗时产生的不适,增强坚持服药治疗的信心。对于复发患者分析引起复发的诱因,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以良好的心态坚持规范用药。

2.4抗药心理:治疗结核病,关键在于科学有效管理,实施早期、联合、规律、全程的药物治疗及正确的预防隔离[5]。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细心、认真的向患者解释抗结核药的用药原则及全程治疗的重要性。要求患者做到坚持规律用药,不能随便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以免产生耐药性。告诉患者若完成全疗程治疗,可有95%以上治愈机会,否则可发展成难治性肺结核病,产生耐药而难以治愈。告知患者常用抗结核药的用法及不良反应,如利福定、利福平宜早晨空腹服用,服后1h内勿进食牛奶等食物,以免阻碍药物吸收,异烟肼宜上午服,以免引起神经系统兴奋,影响睡眠。指导患者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出现症状及时报告处理。

3讨论

由于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人相比,肺结核病人思想压力大。怕传染给别人,担心受到别人歧视,易产生自卑、悲观心理,甚至有焦躁和绝望情绪[6]。而结核病是以变态反应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其发生、发展与转归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不良情绪可导致体内神经体液调节紊乱,致使免疫力下降,结核杆菌生长活跃,造成病情得不到控制甚至加重,进一步影响到转归。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心理护理是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心理护理是患者战胜疾病的关键,也是能否进行规范化治疗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准确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指导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节制,恢复其正常的心态。改善不利康复的行为,督促规范服药,提高服药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金虹,蒋琴.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及护理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0,23(4):103.

[2]崔金娟,李复华.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07,20(10):53-54.

[3] 冯剑平,王小英.肺结核患者护理干预及服药依从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7):50.

[4]任兰花.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2):81.

[5]伊勇.波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7(1):129.

急诊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 篇7

关键词:急诊,心理护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生活节奏明显加快, 竞争也是日益激烈。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新理论和新知识事日新月异, 不断发展和提高,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不好的心理, 对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负面作用。所以, 我们应该掌握急诊病人的心理, 进行正确的引导, 努力使急诊病人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下面就探讨急诊病人, 在危急状态下, 通过正确的心理指导进行护理, 以达到提高治疗质量的最终目的。

1 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

1.1 惊恐心理

身体突然不适甚至危及性命, 超出一般人的心理压力。产生走向极端的心理, 表现为烦脑、害怕, 痛苦、喜怒无常、哭闹喊叫、难以控制等, 而且突然生病本身对病人也是巨大的心理压力, 如血气胸病人可产生极度的胸闷窒息感、休克、气短等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的心理。

1.2 焦虑和抑郁心理

疾病是躯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 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 病人不了解情况会产生一定的焦虑, 即使伤情已诊断明确, 可能已脱离危险期, 肢体及头、面部伤残可能已为病人了解。心理由恐惧转为抑郁担心。表现为情绪低沉、默默少语, 对周围不感兴趣, 对手术的效果比较怀疑, 忧心重重等等。

1.3 过分紧张心理

一些病人受的伤并不严重, 但由于病者和其家属对事故发生的猜想发生偏离再加上对疾病知识了解很少而产生了过度紧张的心理, 非常强烈地要求医院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有的还可产生过激行为, 不能很好的及时的配合治疗, 使抢救工作非常被动。

1.4失望心理

一些病人受的伤很严重, 伤残已成定局, 即使医生想妙手回春亦难以做到, 必然为以后的择业也好或婚恋也好都会造成很大的困难, 使病人心灵再次受到严重的打击, 感到绝望, 表现为不但不配合治疗, 而且自暴自弃, 甚至萌发自杀念头等等。在急诊护理工作中, 大多是急、危、重症病人, 不少病人既有复杂的病情变化, 又有复杂的心理变化, 两者互相作用, 影响着病人, 而且病人家属的情绪、态度也不影响着病人。所以, 护理人员及时对急诊病人进行抢救时, 也要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

2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随着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模式由注重病的疾病护理转变为注重人的身心整体护理, 急诊患者具有发病突然, 病情紧急等特点, 患者多是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 加之病痛的折磨, 患者心理反应十分复杂, 在临床往往只重视对患者的抢救, 而忽视了心理护理, 因此,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的特点, 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及时有效地运用心理护理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急诊诊疗工作是一项重要补充。在急诊病人中, 各种原因的外伤较多, 多伴有伤口出血现象, 这时病人感到不安、焦虑, 甚至惊恐, 这种心理可能加重病人的病情, 病人急切达到医护人员的帮助, 抢救人员应及时依据病人现状迅速做出应急处理, 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尽力让患者与家属得到安全感, 使患者情绪稳定, 做好受外伤人员抢救中的心理护理。对服毒患者, 了解引起服毒的具体原因, 因势利导, 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 做相应的心理安慰和心理指导, 做好说服开导工作, 树立从新对待生活的勇气, 也是病人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对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应注意:

2.1 重视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护理模式的发展, 医院的护理工作重心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健康为中心, 以服务于患者为中心。患者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 也指患者的心理健康。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 急诊护理工作中, 不仅要关注患者的抢救和治疗, 也同样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急诊护士需提高自身心理护理意识, 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无助、孤独等不良情绪为目标, 运用心理护理知识, 将救护工作和心理护理同步进行, 帮助患者消除对治疗的疑虑, 通过有效的沟通使患者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 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救助活动。

2.2 心理疏导与救护处置同步

在实践中, 对接收到的一些自残患者, 在治疗中特别小心。例如对性急暴躁、目光凌厉、拒绝治疗的患者, 努力增加对医疗效果的信任感;为了更好的治疗患者, 劝说患者及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治疗, 承担起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 唤起患者生存的意义;对一时尚未理解和接受治疗的患者和家属, 务必有着一颗积极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来劝说患者及家属, 将心理治疗和医学抢救有机结合在一起, 同步实施, 多能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得到他们在抢救过程中的配合, 还能提高治疗效果。

2.3 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除了急诊患者的不良情绪外, 患者家属也常常会出现焦虑不安、惊慌失措的心理, 有的甚至出现过激行为。为了顺利开展急诊治疗, 医护人员在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时, 要有同情之心、关爱之心和特别的耐心。例如, 劝说患者及家属接受治疗时, 语气应温和, 举止应恰当, 简明扼要地说明治疗原则和预后, 以便尽快让家属心情稳定。在必要的时候, 可能需要向他们讲解有些行为将对患者的治疗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需要努力避免才能让抢救顺利稳健地开展, 才能及早挽救患者的生命。

3 结语

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护理人员的工作核心就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对病人实施全面的身心护理, 促进病人尽可能的恢复自己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平衡能力。护理人员要做好全面的身心护理, 临床护理工作必须全面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 这样才能采取科学、系统的心理护理措施来满足病人的需要, 才能更好地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蒋昔琴.急诊留观病人的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6) .

[2]刘晓萍.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黑龙江医学, 2008, 32 (4) .

[3]恽建花.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9) .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篇8

1 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

1.1 震惊、怀疑

大多癌症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 由于其他疾病或者体检时突然发现得了癌症, 患者毫无思想准备, 难以理解接受, 所以情绪表现得非常激动, 有意回避或否认自己患癌症的事实, 怀疑医生的诊断水平, 怀疑各项检查是不是报告错误, 甚至多方求证, 同时产生仇视周围一切的心理。

1.2 恐惧、焦虑

由于人们对癌症在认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 普遍存在“谈癌色变”的情况, 认为癌症就是“绝症”, 癌症就是“死亡之症”。在得知自己患有不治之症时便出现恐惧不安的情绪, 担心家庭的经济负担, 产生也许明天就会死亡的恐惧心理, 绝望的情绪在患者的内心不断蔓延, 加之肿瘤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化疗等也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

1.3 悲观、绝望

当得知自己患了癌症, 多数人心理上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 表现出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 万念俱灰、沉默寡言、不吃不喝、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其表现程度与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 年轻患者比老年患者表现强烈, 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表现强烈, 文化程度高者比文化程度低者表现强烈, 性格内向者比性格外向者表现强烈。

1.4 孤独、抑郁

患者入院治疗后, 离开了熟悉的环境, 远离了熟悉的亲朋好友, 在陌生的医院环境里极易感到孤独, 这时患者主要表现为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疼痛阈值低。

1.5 接受、配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 部分患者对治疗开始持有积极的心理, 表现为情绪平和, 心境安详。患者能正视自己病情, 对医生的治疗抱有希望, 期盼着自己所患的肿瘤恶性化程度低, 能被治愈, 或者病情能够得到控制, 不再继续发展, 或者虽然不能彻底治愈, 但能使疼痛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 能让自己活着。这类患者大都能积极配合治疗, 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 护理对策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很正常的言行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入院后, 护士应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 向其介绍病房的环境及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 同时收集患者资料信息,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在治疗护理中, 可采取多种方式与患者沟通, 争取尽快地赢得其信任, 使患者主动倾诉心中的忧虑。护患之间的信任增加了, 患者就会有意识地自我调整心态, 更好地接受治疗[1]。

2.2 树立信心

对于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 都有一种复杂矛盾的心理, 既留恋生命的美好, 又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 把癌症看作是不治之症, 对治疗丧失信心。此时,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 不仅要给予放、化疗, 促使患者尽快找回信心同样非常重要。所以, 我们的心理开导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鼓励患者勇于战胜疾病, 调动他们体内的防御力量, 同病痛做斗争, 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 就有了积极的希望。

2.3 信息支持

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尽可能采用一对一双向沟通的方式, 与患者及家属交流, 详细耐心地讲解肿瘤治疗的相关知识, 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各种治疗方法的作用以及不同治疗阶段的注意事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2]。

2.4 家庭的关爱与鼓励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 周围的亲朋好友是影响其情绪的重要因素。因为多数患者对恶性肿瘤存在恐惧心理, 总害怕自己的生命没有多久了, 害怕失去亲人, 对亲朋好友有很强的留恋不舍心情。因此, 我们应注意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 叮嘱家属不要过多地流露悲痛的情绪, 让家属明白情绪的影响甚至比疾病本身对患者的危害还要大, 家人任何不愉快的流露都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影响和鼓励患者,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可以跟患者聊聊天、讲故事, 引导患者适度活动, 转移注意力, 解除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3]。

2.5 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在住院期间要保持病房清洁干净、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光线充足、不要太嘈杂, 有人大声喧哗要及时制止。可在窗台上放一些花草, 既可以陶冶情操, 又可以使患者感受到一种潜在的生命力;促进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提倡相互帮助, 相互鼓励, 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 达到治疗目的。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其调强了人的生理病理和心理因素之间的统一性, 其中人的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恶性肿瘤的防治过程中, 保持愉快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至关重要。患者要开朗、豁达, 勇于面对现实, 不自套枷锁, 不自寻烦恼, 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才能提高生存质量, 达到了最高护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蒋静, 程珠玲.乳腺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对策[J].东南国防医药, 20l1, 13 (6) :553-554.

[2]刘娆.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6) :9033-9034.

浅析射箭运动员心理特征和心理训练 篇9

关键词:射箭运动员,心理特征,心理训练

在射箭运动中, 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 能否在比赛中发挥优异成绩, 主要因素已不是技术水平, 而是心理素质, 有专家认为高水平的射箭运动员在比赛时, 其成绩约70%依赖心理素质, 而只有约30%依靠技术[1]。可以看出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在竞技体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竞技体育的比赛残酷性与竞争激烈性, 心理要素成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非常大的障碍。因此, 教练员和运动员也都非常明白心理要素在竞技体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一个非常客观的事实, 教练员安排运动员训练主要就是挖掘运动员的心理力量, 以这样的心理潜力作为运动员取得好的成绩作为保障。射箭运动与其他的竞技体育不同的是, 需要极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 现代射箭运动员一般认为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技术术训练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 心理训练已经成为射箭运动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 任何一项竞技体育赛事, 对运动员的要求不能仅仅要求具有非常完美的运动能力, 同时心理素质要求才是竞技体育赛事的最为突出的要素。如若一名运动员具有完美的心理素质和竞技状态, 那么该运动员很轻松对的完成每天的训练任务, 往往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射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阐述

(一) 心理状态复杂性

射箭运动员跟其他竞技运动员几乎都具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特征。有时候射箭运动员心理状态比较稳定, 但同时又会引起运动员心理情绪的波动。各种心理状态是与人的思维、情感、动机以及对己、对人、对物的态度有关, 是相当复杂的心理现象, 在某一时间里相互结合, 就构成了人的情绪[2]。可以看出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旦运动员不能很好的处理情绪问题, 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在运动员情绪里面, 总有一种情绪要素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情绪要素若是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 这极有可能激发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的发挥, 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成绩;但相反的是, 运动员的情绪要素不是积极的精神面貌, 而是带有一定的消极要素其中, 这必将会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发挥的竞技技能, 往往会表现出对训练产生厌恶、完成训练动作的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综上所述, 心理状态的复杂性是每一个运动员不可避免的情绪, 但需要运动员将情绪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斗志, 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二) 心理状态稳定性

运动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 其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往往表现为心理状态非常稳定, 非常放松。在射箭竞技体育赛事, 射箭运动员往往表现出非常稳定的情绪, 但一些心理不好的因素中, 往往运动员都能很好的保持持续稳定的情绪, 很少受到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当然, 能尽快克服心理状态的不良情绪, 这也需要运动员有很高的情绪调整方法, 这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心理调节能力, 往往这种技巧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心理情绪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与竞技体育赛事, 这往往表现出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的高低和取得成绩的好坏。

(三) 心理状态差异性

由于人的心理过程 (认识、情感、意志)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性格、兴趣) 、个性倾向性 (品德、世界观等) 各不相同[3]。这样会使不同心理状态的射箭运动员在相同环境下, 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有的射箭运动员非常容易受到其他运动员的影响, 这样运动员自己掌握的射箭技术受到别人影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转变, 这样会给自己的备战射箭赛事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运动员往往表现出不和谐的情绪, 这样不利于团队共同完成比赛目标, 也会影响团队的气氛, 也不利于团队团结。心理状态差异性表现出不喜欢队友甚至不愿意训练等问题。如果教练员能很好的激励运动员, 区别对待不同心理状态运动, 往往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运动员也会受到群体的情绪感染, 运动员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运动员也会受到来自群体的心理压力, 但也会受到群体运动员的鼓舞与激励。

二、射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技巧

第一, 自我激励。射箭运动员在竞技比赛时出现情绪不稳定时, 要自我激励与鼓励, 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成功, 要有这种信念, 可采用具有针对射箭竞技赛事中默念方式暗示自己, 稳定自己竞技行为与情绪, 克服周围环境对自己心理上的不良因素。第二, 心理准备训练。射箭运动员要积极做好竞赛准备, 事先了解竞赛对手的基本情况, 教练员积极帮助运动员做好参赛心理准备的训练, 指出心理准备训练需要的基本情况。如预先了解与竞赛有关的资料做好心理上准备并模拟训练, 用语言、PPT或者视频资料等模拟比赛场景, 也可以采用模拟竞争对手来实景对抗训练。第二, 心理适应训练。射箭运动员要保持运动员心理与竞赛环境一种心理协调, 促进运动员能够与竞赛环境相适应的心理。如适应射箭场地、设备等的心理训练与赛场气氛的心理训练。第三, 意志心理训练。首先, 教练员通过启发和讲解, 使他们明确训练和比赛的目的, 使之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的自觉性, 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激励其以顽强的精神战胜对手与困难, 以积极精神面对竞技比赛, 以自我自制力控制心理情绪变化。第四, 心理状态恢复训练。比赛后的心理恢复是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 可采用放松调节训练、典型事例分析, 以便更好总结经验, 将注意力集中在下面的比赛中或训练上。

参考文献

[1]赖永钦.射箭运动员心理特征和心理训练探讨[J].体育科技, 2004, (3) .

[2]龚智敏.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浅析[J].浙江体育科学, 1996, (1) .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心理保健 篇10

一、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大脑神经系统迅速发育、脑功能基本健全, 但还不能从事长时期的脑力活动, 容易出现脑疲劳。

2、性意识建立

随性生理的发育及心理的发展, 青少年产生了性意识萌芽, 并逐渐出现了性意识、性欲望及性冲动。由于缺乏必要的性科学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从而产生神秘感、好奇心、羞耻感等心理矛盾。随着性意识的发展, 对异性产生向往和爱慕的情感。

3、心身发育不协调

生理发育的迅速及心理发展的延缓, 使得青少年生理成熟早于心理成熟, 因而常显得心身发育的不平衡。

4、自我意识发生冲突

原来一体的自我意识分化为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 观察的自我与被观察的自我。同时还出现了自我意识多方面的矛盾, 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交往需要与自我封闭的矛盾等。

5、兴趣广泛, 社交范围扩大

他们广交朋友, 但由于鉴别能力尚缺, 所以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染上不良习俗。

6、情绪易失衡

青少年情绪活跃, 富有感染力, 很容易动感情, 但情绪发展还欠成熟、稳定, 容易冲动失衡。青少年的情感已从儿童期幼稚、单纯的和较原始的情感, 向高级的、复杂的社会性情感发展。他们有了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7、个体认知能力发生质的变化

青少年的认知己从具体运算阶段发展到了形式运算阶段。他们已能从观察中引出假设, 能想象真实的以及假设的事件并演绎或归纳出关于他周围世界的原则。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可抵御一些青少年的冲突与焦虑, 但由于青少年社会阅历较浅, 对问题的看法常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处理问题易感情用事。

二、青少年的心理保健

1、促进自我意识的健全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上的“断乳期”, 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强烈要求对自己的各种需求和行为进行独立的选择和思考, 甚至常常产生对父母、师长的对抗情绪。另一方面因阅历不深, 知识与经验不足, 生活中又常常会碰壁, 形成困难与矛盾, 因而有时又会产生依赖性。因此对青少年需要加强引导, 不能事事过问, 样样安排, 加深“代沟”;又不能放任不管, 在尊重他们选择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加以引导和教育。

青少年情绪易波动且不稳定, 遇到满意的事可兴奋得手舞足蹈, 遇到挫折不快, 会垂头丧气;“理想我”与“现实我”会有较大距离, 会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引起事端, 也易冲动、激惹, 影响人际关系。因此, 要引导他们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 有效地控制和调整自身的行为, 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扩大知识面, 丰富生活经验, 不断完善自我意识。

2、科学地认识和对待性意识

青少年在第二性征发育和性激素的刺激下, 逐渐出现了性心理变化——性意识。如何对待和处理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矛盾, 以及学习与异性相处, 对青少年的心理、情绪及行为的影响颇大。因此, 青少年应接受必要的性教育, 有步骤、有系统地学习科学的性医学知识, 正确认识性生理、性心理的本质, 消除性紧张、性迷惑、性心理障碍及可能产生的各种错误的观念。如正确认识月经、遗精、性梦等正常生理和心理现象, 以消除对月经初潮的困惑、紧张, 对梦遗的焦虑和担心。青少年手淫的发生率较高, 除过度手淫或病态手淫外, 手淫一般对身体影响并不大, 而手淫的追悔和焦虑情绪却往往危及心理健康。进行性道德教育, 使青少年学会克制自己的情感冲动, 学会将精力放在学习及奋斗目标上。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青少年的法制、道德观念, 防止性犯罪。

3、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青少年期是学习的重要时期, 学习问题也是青少年的主要压力之一, 各种心理问题均可干扰学习活动而影响学习质量, 反过来学习障碍又可困扰人的精神生活, 两者互为因果, 形成恶性循环。学习障碍的心理因素主要是学习兴趣不足, 成就欲望缺乏, 抱负水平不高, 情绪波动, 班风、校风不好, 同学关系紧张, 受教师歧视以及学习能力低下等。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 学会合理的用脑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确定合适的奋斗目标, 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发挥学习的潜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

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人际关系, 就会使自己常常处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之中。应多接触品德好, 热爱学习、工作的伙伴, 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妥善处理好与父母、兄妹、朋友、老师、同学、同事以及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这样可使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有利于身心健康。

摘要: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神经系统发育迅速、性意识建立、心身发育不协调、自我意识发生冲突、兴趣广泛、情绪易失衡以及个体认知能力发生质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保健应从促进自我意识的健全发展、科学地认识和对待性意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以及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入手。

上一篇:直播电视新闻下一篇:时间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