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教育

2024-05-26

换位教育(精选十篇)

换位教育 篇1

一、管理者要善于站在普通教师的角度去思考,这样研究制定的管理制度才更加公平

一些学校在制定各种管理制度时,总是站在领导者自身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怎样才能管好教师,管好学生,喜欢用罚款等惩处办法来实施学校管理,而这些惩处办法,又多半是指向普通教师、普通学生的,丝毫不会伤及他们自身的利益。如,有的学校,制定的年度考核评比制度是,学校每获得一次上级党政或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的荣誉,就按获奖的级别、学校管理者的职位分别给予不同等次的加分,普通教师却不能享受。他们认为,学校获得这些荣誉,校长自然功劳最大,副校长、中层干部依次次之,与普通教师就没什么关系了。这样一来,每学年度结束,学校管理者自然加分因素就比普通教师多得多了。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自然就不公平。全体教师辛苦工作,为学校争得的荣誉,结果被少数人占有和享受了,这能公平吗?就是在学校管理者内部,心里也不平衡,有可能你做的事更多,但加分的机会或等次却较少,他们也可能感到不公平。这样的结果,普通教师就可能会无视学校的管理制度,我行我素,懈怠工作,不思进取;学校中层干部也可能拉帮结派,在工作上拆学校校长或副校长的台,导致学校管理混乱,发展艰难。

为扭转这样的局面,管理者在思考学校发展,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就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要敦促自己严格站在普通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每一个规定、每一项制度的制定是否有利己私心,是否考虑到了大多数教师的利益,是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研究制定的制度才更公平、公正,更合情合理,只有这样,研究制定的制度才敢于拿出来接受学校教师职工代表大会、学校工会委员会和全体教职工的讨论修订,只有这样,研究制定的制度才能在绝大多数人满意和支持的情况下执行下去,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二、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为广大群众谋取正当、公平、合理的利益

学校制定的发展规划和各种规章制度,最终要交给教代会、工会等群团组织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可在现实中,很多学校的群团组织有名无实,形同虚设。有的学校群团组织流于形式,代表们没有真正的“话语权”。学校只是在开学或学期结束,召集他们简单开个座谈会,向他们简单汇报学校的工作,然后就吃顿饭,代表们根本没有提意见或建议的机会。有的学校用群团组织做挡箭牌,造成广大师生的“被自愿”。学校管理者把代表们召集起来,给他们一番“花言巧语”的政策阐释,赢得碍于情面的他们的“被认可”,然后“名正言顺”地实施,最后广大师生就这样不情愿地“被自愿”了。还有的学校,群团组织成了为管理者高唱“赞歌”和捞取美名的幌子。他们不仅不能为学校广大师生代言,不能帮助广大师生维护合法的权益,反而演变为那些管理者谋取私利的帮凶。

真正的群团组织应代表群众的利益。学校教代会、工会、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等群团组织的代表们要站在公正的立场,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真正代表广大师生员工的心声,为维护学校教育公平高声呐喊。一是发挥自己的维护职能,做学校师生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学校教代会、工会、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等群团组织,要站在维护广大师生合法权益的角度,积极向学校支部、行政提出科学、合理的公平意见和建议,切实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二要发挥自己的参与职能,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参与学校制度建设,发挥自己参政议政的主渠道作用,促进学校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发挥让群众当家做主的促进作用,形成“教师当家,民主理财”的和谐发展新格局。要深入教职工和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疾苦,切实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为他们谋取正当而健康的利益。三要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要广泛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帮助广大师生提高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教育他们用正当的手段为自己争取公平合理的权益,引领他们守望自己的理想。

三、教师要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助推学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公平

在现实中,一些学校的管理制度明显有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但为什么还能长期执行下去呢?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很多教师自身不能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的教师在学校管理者研究制定出学校管理制度后,交由学校教代会、工会或教职工会议讨论时,他们往往是看每一条、每一款规定对自己是否有利,对自己有利的,他们就赞成;对自己不利的,他们就反对。他们在提意见或建议时,也一向是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来发表看法,因而他们的观点很难得到其他人的支持。还有,出于怕得罪学校领导的角度考虑,很多教师不愿意公然反对那些对领导有好处的条款和规定,这样一来,那些原本并不公平的规章制度自然就能生效,而且被执行了。

要促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公平、公正、公开和科学合理,全体教师就要摒除私心,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是要学会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去思考。平时多给学校领导出谋划策,为学校管理提出自己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领导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排忧解难,促使学校领导在思考问题时更全面,更公正。二是学会站在大多数教师利益的角度,为学校管理制度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当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大对数教师的赞同和支持,自然就能促使学校领导去修改制度中不公平、不全面的内容,最终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进一步趋向公平合理。

幼儿园教育笔记:换位体验 篇2

首先,对合理设置区域环境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我对“哈哈小舞台”进行了重新规划,将原来的区域一分为二,辟出一个“化妆间”,这不仅使小演员有了装扮自己的空间,保持了一定的神秘感与新鲜感,也能让他们在上台之前想想自己该表演什么、怎么样表演。甚至作适当的练习。

其次。对如何做一个好观众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对孩子们说:“观众的掌声是对演员最大的奖励。即使表演的节目不是很精彩、很完整.我们也要给他们热烈的掌声,让演员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喜爱,同时也是对他们辛勤劳动的肯定。”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不仅活跃了气氛,而且大大激发了小演员们的表现欲望。

最后。我对孩子们的潜能有了更多的了解。岚岚在班里是个非常普通的孩子,但我从她身上感受到孩子是有巨大潜能的。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和平台,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在后来的“哈哈小舞台”中,我鼓励一些表现力不是很强甚至内向的孩子来担任演员和主持人.使这些孩子的能力得到锻炼。事实上他们的加入给“哈哈小舞台”注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

教育学生,需要换位思考 篇3

“几个星期前,在一节语文课上,我听着听着,就在下面偷偷地和同桌小新讲起话来。被老师看到了,他停了下来,很生气地说:‘小燕,站到这里来!’说着,指指讲台的右边角落。我就自觉地走出座位,站在了那里。我已经是第二次站在那里,所以不会再哭了。我站在那里听了整整一节课。中午到食堂打饭时,小新对我说:‘小燕,你怎么这么坚强呢?如果是我,早就哭了。’我说:‘我已经是第二次了,所以也就不会哭了。’小新羡慕地说:‘你这一点值得我学习!’我听了很高兴,并为自己感到自豪!”

这位朋友说,这个学生上课喜欢讲话的毛病总是改不过来,以前曾多次提醒她,后来有一次终于忍无可忍,就把她拉了上来,当时她很伤心地哭了。朋友以为这样做对她有所震慑,没想到她还是老样子。第二次,朋友习惯性地又叫她站到那个角落,本想使她再次经受难堪,以促使她改掉老毛病,没想到她的感受和第一次反差竟这么大,不但没了羞愧与难过,而且还感到高兴与自豪。朋友无奈地说:“到底能不能进行处罚呢?怎样的处罚才有效呢?如果不处罚,那对这类学生该怎么办才好呢?总不能不理不睬,随其自然吧?”

这些问题,正是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一直想探讨的问题,它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不反对处罚,但我认为这种处罚应该恰如其分。从这个学生的作文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不恰当的处罚,尤其是以伤害学生的自尊为手段的处罚,无论是否有意,其结果都可能迫使学生走上两个极端:一种是自怜自艾,陷入胆小愧疚、自卑退缩的泥潭,有些还可能造成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影响到他们的成长,甚至一生。另一种是由于教师的伤他自尊,反而使学生自动地放弃自尊,对教师的任何做法都表现得无所谓,严重的还变得如同一些教师所判定的那样“厚颜无耻”“无可救药”,并乐此不疲地同教师对抗到底。朋友的这个学生好像就有这样的发展趋势。她对朋友这样的处罚已有了免疫力,从一种极端过渡到了另一种极端,让朋友进退两难、骑虎难下。更值得我们警醒的是,学生的这种表现还会成为“学习的榜样”,吸引着一些处于同样境地的学生的效仿。

为何会这样呢?原因在于,伤自尊的处罚,说到底,也就是教师采用的一种“精神暴力”,企图在精神上挫伤学生,让他们屈服,以求达到控制学生的目的。而学生呢,除了一部分受伤退却,表面上唯唯诺诺服从之外,大多数都会本能地运用“以暴制暴”的方法来反击教师。由于学生是弱势者,特别是小学生,在地位和力量上都无法同教师相匹敌相抗衡,因此,他们的“暴力”就会转变成另一种形式——软暴力。像朋友的这个学生一样,第一次被教师拉上去会伤心地哭,第二次就不用拉她也会自觉地上去。我想,要是下次朋友又斥责她上课乱讲话,说不定她不等朋友叫她上去,就主动地很自豪地站起来走到那个角落舒舒服服地站着了。这样的话,朋友不尴尬才怪。要知道,当一个学生可以不要自尊时,那教师还怎么去伤他的自尊呢?这样的处罚只能成为教师的一种自我嘲弄。要是这个学生站在那里一直不下来,就算教师软硬兼施她也无动于衷,那就轮到教师的自尊受到伤害了。此时此刻,所谓的师道尊严也就会一文不值了!

学生是学着长大的,教师给予他们什么,他们就有可能还给教师什么,如果教师总是从“伤学生的自尊”中获得快感和威严,那么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学着从“对抗教师尊严”中获得成就和快乐——当师生关系走到了这步田地,即使教师有千万条理由,其教育也是失败的。说教师自作自受、误人害己也是不为过的。

我认为,要想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进行换位思考是至关重要的。绝大多数的学生,特别是所谓的“问题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实他们都不是故意和教师过不去的,总有“问题”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当一个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他就会思考:学生为何会这样?是哪些原因促使学生这样做?学生这样做的深层目的或潜意识又是什么?假如自己现在是这个学生,最需要教师怎样对待自己?用什么方式既能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又能让学生信任自己,而不会疏远甚至对抗自己?等等。

当我把上述的想法告诉朋友时,朋友说他其实也明白要换位思考,可是,一遇到这类问题就忘了或懒得去想去做了。我也很清楚,像朋友这样的情况也时常表现在很多教师身上。分析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种。

一是这些教师感到日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烦死累死,什么开会、备课、改作业、教学常规检查、培训、职称评定、论文评比、优秀选拔等杂七杂八的事情,已够让他们自己手忙脚乱、焦头烂额的了,哪还有什么心思和精力去慢慢地换位思考?还不如孤注一掷采用极端的方式来得轻松便捷。从这点来看,只有真正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和压力,才能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然而,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当前常听到的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声音,这不过是隔靴搔痒,其实要减轻负担的是教师,这才是根本!

二是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一直以来都是极为重视关乎考试升学的教学,总是想方设法地采用各种考核来评定教师的教学成绩,迫使教师只能陷于对学生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的追逐中难以自拔,迫使师生们在应试教育中滚打、挣扎、徘徊……以至很自然地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要是让教师去教课文、讲试题、辅导学生做作业做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考试等,以提高学生的成绩,那教师可以说是全力以赴、不屈不挠;一旦要让教师去关注或引导一些“问题生”的行为、心理、心灵和思想时,教师就没了兴趣,没了耐性,没了精力,往往用简单或粗暴的方式对待。因此,难免出现体罚与变相体罚。归根结底,这和整个大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导向不无关系。我们的教育部门和社会舆论历来都不大重视育人,不大重视倡导教师对学生行为、心理、思想等的教育,虽然有所谓的德育,可也如同前几年呼唤和推行的素质教育一样,看似有逐步重视的趋势,但基本上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形式,并没有像对教学和应试教育那样真抓实干。据了解,在多数的学校里,如果一个教师花了很多心思在“问题生”上,领导一般是看不到的;如果在教学上提高了平均分,白纸黑字,那领导一眼就看到了,就会表扬他的勤奋和上进,那么他获得名利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我们的一线教师的确没时间更没资本去换位思考,因为没人看到你的用心和努力,你是得不到肯定的。

当然,还有一类教师是根本就没想过要换位思考的,这主要是教师的观念问题。这类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心存“教师主义”,总以为课堂就是教师的课堂,自己心里有一把尺子,用自己主观设定的准则去丈量学生的一举一动,苛求学生只能这样,不能那样,凭自己的性情和喜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其结果是矛盾越来越多,而伤害学生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了。

换位教育 篇4

一、“TRY”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信心

“TRY”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词汇, 它的意思是“试”, 在西方“TRY”的教育, 不仅挂在嘴上, 更表现在行动上。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 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TRY”计算机软件, 后来休学专门去“TRY”, 终于“TRY”出了一个世界软件王国。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事实上, 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通过一次次尝试中出来的。可是, 在我国, 尤其是在我们的学校里, 却是很少听到的。因此, 我们的学生往往总是缺乏“TRY”的勇气和行为, 创新精神难以培养。正如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说过“创造力是无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 指得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 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

1、转变教育理念, 让学生走近“TRY”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观念不改变, 而望学生写作能力普遍地够得上标准, 那便是缘木求鱼。”我也这么认为, 要让学生敢于“TRY”, 必须创设学生“TRY”的氛围。首先让学生甩掉不去“TRY”就不会有失败的观念, 跳出“万一”的惯圈, 即有了八成把握, 还在犹豫, 害怕失败的心理;让学生明白同样的道理----不去尝试, 就永远也不会成功, 尝试有可能带来失败的痛苦, 但不去尝试, 就永远不可能成功, 又怎能体会到努力获取成功的快乐?其实, 往往有些练习活动并不难, 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观念问题而导致他们不愿或不敢去做, 因此, 在教育中应创设宽松的思维空间,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没有绝对的对和错的评价, 只有恰当的引导, 让学生愿意和敢于“TRY”, “TRY”的氛围就形成了。例如:在前滚翻教学时不是先要求学生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练习, 仅仅是让学生尝试做球状滚动, 教师不断作不同的练习引导和鼓励, 学生在反复练习过程中自然会发现滚翻动作要领, 很好地完成技术动作, 在出现错误的同时, 有些同学还学会了后滚翻技术, 我想, 这比单纯机械地教他们技术动作本身更有效。

2、走进“TRY”, 学生获得了新的学习理念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又说:“成功是成功之母。”经历了“TRY”教育的学生对他们更有独特的理解。他们懂得“TRY”不仅仅是“试”, 它还有“努力”的意识, 它不仅需要“试”的勇气, 更需要不懈努力的意志。的确, 一个人有了尝试的意识, 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 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在不断的“TRY”中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均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学会了自信, 自信心不断提高, 因而他们什么都愿意“TRY”, 什么都敢“TRY”。这不正是一个人想象力的源泉, 是一个人充满创新意识的生动表现;是一个人有生气的象征, 是一个人充满自信心的标志吗?因此, “TRY”教育重要的不在于立竿见影, 而是要有一种气氛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去“TRY”, 这样才能够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 新的东西才会层出不穷地被“TRY”出来。

如上所述, 我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把“TRY”教育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理念, 一个重要的行动原则, 让更多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二、“换位”教育,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教育者最不愿意看见的一幕:几个学生围着一个可能是盲童的小孩, 指指点点, 嘻嘻哈哈, 在一阵窃窃私语后, 竟然把地上捡起的脏东西防在小孩的头上笑着跑开了。这一幕对我触动很大, 我们学生的同情心到哪里去了?现代的教育要求学生能“身心和谐发展”, 在发展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 也致力于学生心灵的雕塑, 但现实的教育却忽略了学生心灵的塑造, 以致学生的不和谐心理现象的出现。我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记得我上学的时候也感受到那种“换位教育”, 就是老师布置一篇作文:“假如我当老师”、“假如我…”诸如此类的假想, 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在里面, 可是太空洞了, 学生只会说一套, 做一套缺乏现实意义。我决定改变方法, 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体会、感受其中的痛苦, 从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于是, 我在课堂游戏时安排了练习让学生当10分钟盲人, 以一面篮球场的宽度作为距离, 中间有障碍, 要求学生在没有任何帮助下从一边走到另一边, 学生感觉很困难, 并说“这下我真正体会到了盲人的痛苦”, 接下来, 在有提示的情况下完成练习, 学生感觉好多了, 最后在有搀扶的情况下完成练习, 学生感觉很好, 虽然自己看不见, 但走得很轻松。所以, 在练习过后的讨论中, 学生都一致认为:对有缺陷的人要有爱心, 要多给予他们帮助。我又一次激动了, 这可比我用一千句、一万句口干舌燥、苦口婆心的教育还要管用!我更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要让学生的心灵真正理解和同情别人, 尤其是弱者,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实际参与, 亲身体验。

“换位”只是一种游戏, 一种手段, 当人文关怀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并成为永恒的花朵时, 你还会担忧会出现不愿看到的场景吗?“换位教育”真正的宗旨在于教人如何懂事, 如何学会做人。“换位教育”真正的宗旨在于教人如何懂事, 如何学会做人。“换位教育”真正的宗旨在于教人如何懂事, 如何学会做人。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都来尝试、运用“换位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更人性化, 让我们的教育更完善。

参考文献

[1]叶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换位教育 篇5

在深化‚假如我是服务对象‛ 大讨论活动中,市教育局党组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群众的角度解决问题,体验群众生活。把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人民群众上。

一、以活动为载体,塑造人民满意教师

根据市委办《关于深入‚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枣办文【2013】66号)精神,我们制定了《教育系统深化‚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方案》(枣教组文“2013”11号),明确了活动目的和主题,突出强调了教育机构和教职工的社会责任、机关干部和教职工应该怎样承担社会责任(主题根据自身工作岗位确定)。局班子成员立足职务,进行设身处地式的换位思考,带头开展自查整改活动,同时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要求局机关(直属单位)领导干部及学校领导要思考:假如我是教师,我盼望什么样的干部?什么样的服务态度?教师要思考:假如我是学生及家长,我盼望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样的教学态度?什么样的教学设计?什么样的教学质量?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员工要思考:假如我是学校领导或教师或学生或家长,我盼望什么样的服务流程?什么样的工作效率?每名 教职工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自查剖析整改材料。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觉醒,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群众观念,促进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组织党员开展‚不让事情在我手中延误、不让差错在我手中发生、不让办事的同志在我这里受冷落‛等‚八不让‛服务承诺活动;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学校活动;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开展党内帮扶活动等促进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增强党性修养。

全面推行教师师德集体宣誓和师德公开承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开展以‚学楷模、强师德,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为主题的师德演讲比赛,层层选拔优秀党员教师和班主任组成报告团,全市巡回演讲,引导广大教师端正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习困难学生。继续深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对照先进人物和自己的岗位职责,讨论问题如下:(1)向师德楷模学习什么?(2)教书育人我尽职尽责了吗?(3)我的工作怎么做才能更到位?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组织评选418名襄阳市‚学生最满意教师‛和100名枣阳市‚学生最满意教师‛,让广大教师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形成学风带作风、作风带师风、师风带校风的良好风气。同时,严格落实省教育厅‚五项承诺‛和‚六条禁令‛,出台‚八条禁令‛,对有悖师德问题的教师,严肃查处,确保广大党员教师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以作风为抓手,打造人民满意干部

利用机关例会和召开全市中小学校长会议等时机,对机关干部和中小学校长进行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干部综合素养。邀请市纪委、监察局、纠风办领导对广大校长讲解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重申党风党纪等有关方面的要求和制度,敲响思想警钟,筑牢思想防线。实施新任干部任前集中谈话制度,使新任干部尽快进入角色,增强勤政廉政意识。

推行校长民主测评,坚持对市直中小学校长、中心学校校长和镇(办、区)初中、中心小学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全面掌握各中小学校长的群众满意度,对满意率低的校长,进行诫勉谈话,督促其转变工作方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实行局领导班子包片、科室包镇(办、区)、机关工作人员包学校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深入学校,走访教学点,解决实际问题,回应群众关切,落实在学生食堂进餐制度,全体机关干部进食堂门、宿舍门、教室门,工作重心下移,破解学校发展难题,推行机关干部公开述职,晒成绩,比贡献,并接受民主测评,查不足,找差距,积极营造奋发有为、竞进提质的工作氛围。

出台《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创新载体,强化督查,着力营造奋发有为、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在广大干部中倡导‚四讲四做‛。即讲品格,做能干事的人;讲创新,做敢干事的人;讲责任,做干大事的人;讲团结,做干成事的人,提 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深入查找教育系统广大干部中不敏感、不民主、不公开、不深入、不作为、不清廉‚六不问题‛。根据市教育局党组《关于认真开好2013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枣教组文“2013”8号)精神,紧密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和作风建设实际,以‚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坚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民主团结,认真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群众工作本领‛为主题,认真开好2013民主生活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强化群众观点教育、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还原教育风清气正的崇高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大违纪案件查处和治庸问责力度,共问责干部教师13人,其中,3人停职待岗,2名校长停职专抓、6人通报批评、2人诫勉谈话。

三、以“三民”为中心,锻造人民满意学校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 更好。‛这10个‚更‛中,‚教育‛居首,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顺民意,提高教育质量。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实行‚结对捆绑‛,全市综合评比前10名初中与后10名初中,共54名干部、教师‚结对捆绑‛到位,加强考评,兑现奖惩。邀请行评督查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学生家长和校长代表召开座谈会,收集办班补课、代收费、招生等建议6类,开门纳谏,扎实整改。加强考试管理,营造公平公正考试环境,实现了‚零违纪、零事故、零舞弊‛目标。高考、中考再创佳绩,多项重要指标名列襄阳各县(市、区)第一。

保民生,确保安全稳定。扎实开展‚三查一促‛活动,市教育局成立9个专班,对照《学校安全隐患对照表》,逐校逐园逐项进行排查。全市共投入资金1200万元,排查校园安全隐患2597处,整改隐患2567处,其余30处硬件方面隐患正积极整改,以安全隐患大暴露、大排查、大整改促教育形象大提升。活动期间,局班子成员包片查隐患,一天一碰头,汇报整改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夜晚带队突击抽查学生就寝和人员值守情况。认真开展‚四访促和谐‛和‚听民声、访民情、解民难‛活动,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强化首访责任制和包保责任制,主要领导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不回避矛盾,不上交 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解民难,落实惠民政策。切实关爱贫困学生,上半年资助金额达1033万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9998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投入款物2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35所‚留守学生‛爱心服务站,让留守学生受到有效关爱。局领导班子积极争取、筹措资金,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150万元,新建周转房150套,逐步缓解了农村教师居住难题。在市直学校组建3个‚启明星‛团队,在具有优质教育资源乡镇组建2个‚启明星‛团队,援助5所农村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群众的评价,是衡量教育服务水平的砝码,群众的口碑,是决定教育工作成效的标尺。学会用群众的眼光看待服务,平时多想一下为什么群众会不满意,多想一下遇到同样的情况以后应该怎样处理,只有换位思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真正将群众的需求摆在首位,才能将服务做得更优。

换位思维 强化服务 篇6

近年来,珠宝首饰连锁经营快速发展,各品牌都想在这前景看好的行业抢得较高的市场份额。以经营珠宝首饰闻名的上市公司中宝科控在成功塑造了国内两个知名品牌,积累了成功的品牌连锁经营与管理经验后,又引进意大利首饰品牌“维玛诗”,准备打造国际品牌,并计划两年内在国内开150家店。这一开店计划使其连锁业务一开始就以快节奏进行。到今年6月,仅八个月时间,虽然受“非典”影响,也已开店50家,达到预期计划。是什么原因使得“维玛诗”以如此迅速的增长速度成长呢?

换位思维、灵活执行加盟条款,维玛诗从运作之初,就建立起一套比较成熟完备的连锁加盟制度。随着加盟店数量的不断扩大,业务经验的积累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维玛诗的加盟制度也在不断调整:从最初固化的制度到灵活与严格兼备的执行,从标准化的形象设计、装修预算、人员培训进而到提供投资分析、选址服务、配货指导等一系列“保姆”式服务,维玛诗努力取得的成绩不断地说服着旁观者,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申请加盟维玛诗。在加盟条款中规定,加盟商根据自己的销售经验进行选货,其具有“买断”的性质;然而维玛诗的经营者在深切理解了时装潮流快速发展也快速牵引不同地区首饰流行款式需求变化的现实后,果断做出加盟商“买断”的首饰可以调换的决定。既盘活了因不同城市流行差异所致造成的适销不对路款式,缓解了加盟商的压力,又使调配交流后的款式在其他城市各得其所,成为畅销货。维玛诗总部也因此获得了不同城市首饰流行状况的情报。换位思维,使维玛诗总部和加盟商获得了“双赢”。

现代营销专家萨姆·沃尔顿说:“不断改进服务,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 这种服务甚至超过了顾客原来的期望,就是沃尔玛公司成功的经验”。随着加盟店的增多,客户数量也不断增多,“维玛诗”售后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了总部与加盟商的沟通,以及加盟商与消费者的沟通。与国际品牌的售后服务一致,维玛诗规定:“维玛诗”的K金及铂金饰品皆可享受终身免费清洗,一定时间内可退换并免费维修,钻石饰品更是可更换品种、款式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凡购买“维玛诗”首饰的消费者均自动享受其在全国各城市加盟连锁店的品牌售后服务,使得消费者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得到“维玛诗”周到温馨的帮助。同时,该公司还根据顾客的个人爱好、性格、气质等要求,专门为其设计个性化的首饰,以满足顾客的特殊个性化追求。现代珠宝首饰是高档服装的点睛类装饰品,首要是能与时装搭配,能常换常新,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一味追求保值”。从这一点来说,维玛诗的售后服务从满足中高收入的消费者需求出发,在换“流行”上做文章,自然有利于扩大销售。扩大销售的受益者是加盟商,加盟商因此对维玛诗总部的现代营销策略心悦诚服。

需“换位思考”,更需“换位体验” 篇7

很多时候, “换位思考”难以涉及的“空间”需要“换位体验”去及时充实。一段时间里, 某校自行车棚的管理状况糟糕透了, 地面随意堆放着垃圾, 有的车筐里被倒入碎纸片, 有的车胎被放了气……这些自行车大多是教师的, 他们气呼呼地找到德育处。德育主任甚是尴尬, 亲自调查此事, 同时让学生干部暗中留心;德育副校长借助校会、班会、课间操多次进行主题教育, 但是未见改观。后来, 校长知道了, 悄悄地和学生一起到车棚去值日, 然后提醒骑车子的老师:“把车子按规定摆放, 不要影响到学生值日……”没想到, 随着教师们的悄悄改变, “车棚状况”也没了“续集”……这位校长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她及时进行“换位思考”, 用学生的“眼睛”去审视自己面对的难题、反思自己的得失, 更是因为她可以置身于学生之中, 全程地“体验”他们的所思所想, 进而及时、准确、全面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才把如此尴尬的局面转化成了一段精彩。

很多时候, “换位思考”无法拥有的“视角”需要“换位体验”去有效拓宽。Z的儿子刚上五年级, 因为孩子淘气, 他经常要面对代课老师和同班级的学生家长。他我行我素, 从不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和语气, 更别提去顾及老师或者其他学生家长的感受。直到有一次参加“家长进校园”活动, 他的身份变成了“班主任”, 他要配合相关活动, 要回答其他家长的各种问题, 要研究班级里当天出现的问题……当他回到家时显得格外疲惫。妻子问她:“出啥事啦, 这么沮丧?”“我感到自己今天是那么的束手无策和无可奈何, 不知老师们都是怎么熬过来的, 不知我平时对待老师们的态度是不是让他们很反感?”……Z当了一回“临时班主任”所体验到的“尴尬”, 不是仅仅靠“换位思考”就可以收获到的, 而是借助“换位体验”感受到别人的难处和自己的不足。如果Z可以尽早以“老师的身份”体验校园生活, 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不易, 也可以及早改变自己对学校、对教师的看法。这种全新育人视角的教育效果难道还要等到“尴尬”之后吗?

很多时候, “换位思考”无法介入的“主体”需要“换位体验”去直接唤醒。L自诩为班里的“才女”, 其他同学组织的班级活动再用心也难让她满意, 不是主题不鲜明, 就是细节欠考虑, 反正不如她设想的效果好……她的“冷水”一泼再泼, 同学们谁也不愿意牵头组织班级活动。恰好学校组织一次主题郊游活动, 无奈之下, 班主任只好将这一任务交给她。看到老师这么信任自己, 她一开始甚是激动, “哈哈, 终于可以让老师和同学看一看我的风采了”。可只过了三天, 她就气急败坏地找到了班主任, “我做不下去啦, ”她甚是不甘心, “我费了半天心思设计的活动线路, 班干部都说安全系数太低;我想买几面彩旗, 多数同学提出异议;我想请几名学生家长, 许多同学都认为多此一举……我无法说服大家, 还是把这项任务交给更有能力的同学吧, 我一定会支持的……”对待这样缺乏“换位思考”的人,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换位体验”, 这样才有机会充分体验到其他人“当初的难堪、无奈和尴尬”, 并能彻底认识到自己原来的“错误和毛病”, 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换位教育 篇8

对上述观点, 我不持反对意见, 因为这毕竟是对青少年进行人性化教育的需要, 但我也不敢苟同。

当今社会, 日新月异, 从物质到精神, 从人的外表到内心世界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中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内心情感更是在发生质的改变, 导致需多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已不能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 起不到教育与感化当代中学生的作用, 或起的作用不够明显。有这样一个故事: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 我在开车时, 你在旁边喋喋不休, 我的感觉如何……”

这个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就是:换位思考等于隔靴挠痒, 只有换位体验才能感受到当事者的处境与心情, 也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教育人, 改变人。

我们先看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中所提到的:“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 (见教材第25页) 。我并不否认这是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 化解与父母矛盾的好方法, 但通过调查发现, 仅仅是通过换位思考能真正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受到父母难处的有多少呢?先看下面的一组调查统计数据:

通过调查表我们不难看出:在上述四项内容的调查中, 前两项占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而其他两项接近占调查人数的四分之一。这一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当前对中学生的养成教育还远远不够。但仅从这项调查数据中我们不能说明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班主任, 还有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教育, 更不能否认他们曾经付出的艰辛与劳动, 只能说明教育方法还存一定问题, 单凭换位思考的教育方法已不适应我们当前的教育对象, 已跟不上中学生内心世界复杂的变化, 也就是说用换位体验来替代换位思考或许能对这一现状的改变起到一定作用。

天津电视台有一个《非你莫属》栏目, 这是公司老板公开招聘职员的一个平台, 是求职者面对12位老板的提问和考核, 进行答辩和能力展示的一个节目, 每个求职者往往被老板们问得面红耳赤, 语无伦次。有一期却改变了以前节目的规则, 由华艺传媒老板杜子健上台扮演求职者, 回答其他11位老板的提问和测试, 开始他从容不迫, 对答如流, 渐渐的就支撑不住了, 有好几次被老板们问得无言以对, 紧张得思维混乱, 求职方向不明。之后, 他深有感慨地说了一番话, 希望老板们今后再面对每一位求职者时, 一定不要问一些与求职无关的内容, 一定不要打断求职者的自我阐述, 让他们先完整地表述完, 更不能用尖刻的语言去挖苦和刁难求职者, 这样才能让求职者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表现自己, 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我们不能说这些老板们以前没考虑过求职者的心情, 没舍身处地地站在求职者的角度去思考, 他们一定是换位思考过, 不过那只是想想而已, 感受没那么深, 只有通过这位老板亲身尝试后, 他们才真正体验到每位求职者在台上的心情与感受, 也就是说换位体验明显比换位思考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的中学生真正体验一下做父母的感受呢?那怕是一次, 一天, 或者一件事, 这样远远比我们那种苦口婆心的语言教育要好得多, 也比我们挖空心思地想出一些所谓“实践探究”的教育方法要强得多。这正如树上的梅子一样, 你不亲口尝一尝, 你就不知梅子的真正味道。

我们再看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二框中两处提到换位思考, 第一处在107页, 教材中说:“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就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的确, 人与人之间少不了冒犯与误解, 这就需要我们之间相互谅解与宽容,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换位思考”, 这种理论上的传授已经很到位了, 学生对换位思考的知识也记得很牢固, 甚至能倒背如流, 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 我们还经常看到一些因被误解而引起的斗殴事件在学生之间发生。深圳某中学高三学生张某因被怀疑偷同寝室学生的手机, 而被打成重伤, 之后手机在“失主”自己的柜里找到;山东菏泽某中学初二学生李某因被怀疑传坏话被同班女生打伤而住院, 如此事例说明, 换位思考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关键是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换位体验, 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他人的感受, 而不是停留在思考上。希望我们广大一线育人者克服那些走过场, 摆样子的教育形式, 引导学生多去做一些能真正体验他人的有效实践活动, 让宽容、体贴、爱护和理解走进校园。

本课第108页再次出现了换位思考教学点, 教材中说:“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其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 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教材的这一处出现的换位思考最终道出了问题的实质, 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思考, 更重要的是体验。一些学校的校长、政教工作者、班主任和思想品德教师可以说在教育学生方面想出了不少的花招, 诸如学校走廊中贫困山区学生艰苦生活的宣传画, 尊师重教的标语, 爱惜粮食, 保护环境的条幅等, 贴满了学校的走廊, 布满了学校的宣传框。宣传是做到位了, 但利用这些宣传材料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的却很少, 因此造成学生顶撞, 甚至打骂老师、学生浪费搞攀比、不保持环境卫生乃至破坏环境、不尊重清洁工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也是导致一些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屡屡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换位体验显特效 篇9

案例描述:

2008年3月的一天, 我刚从别班上课回来, 我们班的一位男生陈同学流着眼泪进来了, 带着哭腔对我说:“老师, 宋同学欺负我, 而且他经常欺负我。听到我要来告诉你, 他还一直阻止, 又打了我一下。”这时我看到宋气冲冲地带着班里的另一位男生谢同学进来了, 开口就一句:“大嘴 (猜想是那个谢同学的绰号) , 你是不是也经常玩他的啊?”言下之意, 就是他可以欺负你, 难道就不允许我欺负你吗?听了这样的话, 我叫住了宋同学, 让其他两位同学先回去了。我首先运用他们刚刚学过的思想品德课中的知识, 给他分析刚才对“大嘴”这个词使用的不当, 让他自己回答这是什么行为。他自己得出这种行为是对同学的不尊重, 是对其人格尊严的侵犯。然后针对欺负同学一事, 我问:这样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几次?

答:很多次。

问:你受过他的欺负吗?

答:没有。

问:那你为什么要去欺负他?

答:我看到别人也在“玩”他。

听到这, 我给他打了个比方。假如你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在抢劫, 你是不是也觉得你可以这样去做呢?我们作为中学生, 应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懂得哪些事情是要阻止的, 哪些事情是应该学习的, 是可以效仿的。你能理解吗?他连连点头。然后我继续问:你被别人欺负过吗?

答:嗯。

问:心里感受如何?喜欢吗?

答:不喜欢, 很难受, 他们为什么要欺负我…… (沉默, 可能在回忆被欺负的情形) 。说着眼泪出来了。

这时, 我没有说话, 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自己被人欺负时的心理感受。5分钟过去了, 我想时间差不多了, 就对他说:“难受了吧?看看你自己, 都哭成这样了。再想想陈同学, 是不是被你欺负也很难受啊!”这时, 宋同学哭得更厉害了。再过了一会, 他非常郑重地说:“老师, 我以后再也不欺负他了。我会向他道歉的。”

反思和分析:

案例中问题的解决让我明白, 很多时候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还是远远不够的, 更需要学会换位体验, 换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真正领悟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老师空洞的讲述与学生亲身经历某个道德场景相比, 其教育效果与影响的深度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当然, 学生所敬爱的、亲近的、对他有威信的人所说的一番充满热情而激昂的话, 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思考自己行为的是与非, 但话语只能触动学生一时, 过后不久就会忘记。

当然, 我觉得作为老师还要懂得引导学生去反思他们的体验, 在体验的基础上去反思。如果体验完后没有学生发自肺腑的反思, 良好的道德认知也是很难持久建立的。案例中, 我在宋同学哭 (这是一种体验) 的时候问他, “难受了吧?看看你自己, 都哭成这样了。再想想陈同学, 是不是被你欺负也很难受啊”。当时, 宋同学哭得更厉害了, 那是宋同学在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当然前提是有体验, 如果没有体验, 老师的这种发问也是苍白无力的。

换位思考用心育人 篇10

一、换位思考, 呵护稚嫩的心灵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班主任工作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 却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你这么笨, 这点作业都懒得做, 干脆回家卖菜算了。”办公室里, 初一 (A) 班的班主任正声嘶力竭地训斥王××同学, 办公室教师眼盯着王××同学, 耳听着班主任的痛骂, 不时也插上一嘴。这就是很多班主任提倡的“劲儿往一处使”的“高招”。然而这招真的有良好教育效果吗?回答是否定的。常言道:“大人有块大脸, 小孩有块小脸”。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自尊心, 特爱面子。班主任的痛骂和老师们的”轮翻轰炸”只会学生无地自容, 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位失去母亲, 父亲又好赌常不回家的孩子, 学习困难, 全身邋遢不堪, 很不受同学们喜欢。如果教师不设身处地的去想问题, 很容易因为他给班级“拖后腿”而恼火。但如果我们班主任能换位于学生的感受, 用爱心呵护学生的自尊, 想一想孩子家务劳动的繁重与上学的艰难, 多进行几次家访, 多找学生谈话, 多给予他关心和鼓励, 就可以观察到孩子心灵上的伤痕, 他将终生感激你的教育、铭记你的关心。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 体会学生的感受, 俯身倾听学生无奈、伤心的诉说, 给学生一片爱的暖阳, 那么社会上将多一个有用之才, 少一个社会渣滓。

二、换位思考, 维护家长尊严

“你的孩子真是自制力太差, 上课从来没有专心、认真地听讲过一节课”这句话已成了很多班主任的口头禅。作为班主任, 我们家访的目的不是扫尽家长的面子, 告学生的“黑状”。试想, 如果你是学生家长, 听到这句话你还有勇气往下听吗?常言道:“恶语伤人夏日寒。”不管家长有多么宽广的心胸, 当班主任将自己的孩子说成一无是处时, 家长除了火冒三丈, 还会对自己的孩子心灰意冷, 甚至绝望。此时此刻, 想获得家长的教育支持已没有多少希望了。换位家长就必须努力做到尊重家长、维护家长的尊严, 让家长听到你的话后, 心里暖洋洋的, 对自己的孩子充满希望、信心, 从而积极、主动配合班主任做好子女的思想教育工作。

三、换位思考, 感受孩子的心情

有一位自认为“很负责任”的班主任, 天天早来晚走地看着学生, 又给学生规定了数也数不清的“不准”, 还天天琢磨着能“治服”学生的办法, 也常得意于自己能噎得学生喘不过气来的批评。但结果是, 师生间互相埋怨, 她的工作成了“天天怄气”, 学生也得不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常常遇到难以下台的尴尬局面。如果这位教师能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 能问问自己:我要是学生, 我会喜欢这样的教师吗?那么, 师生间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 学生的今天就是教师的昨天。“敬爱的老师, 非常感谢您理解我的烦恼, 很多年前我爸妈就离婚, 在内心深处我恨他们, 恨他们生下我又这样无情地抛弃我, 这是我心底永远的伤疤, 为了抚平伤疤, 我一直努力学习, 但最近心里很烦躁, 想找个人倾诉无奈, 不由自主就早恋了, 您说的对, 既然上苍赐予我们生命, 我们就应懂得珍惜, 并靠自己的努力摆脱困境, 让生命散发灿烂的光芒……”这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但最近考试成绩下降了很多的李×同学写给我的信。我很庆幸自己没有训斥她, 否则只会给她受伤的幼小心灵又添上一道可怕的伤疤, 青春期学生早恋很正常, 班主任若不问黑白当头一棒, 不仅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 还会让师生关系僵化, 用回忆的方法“换位思考”, 就能很真切地感受学生的心情, 就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冷静地问题, 真正让学生心服口服, 同时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状态。

四、换位思考, 尊重学生的人格

“换位思考”, 站在学生的立场去了解学生的感受及想法, 的确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在师生沟通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我们有些教师说, 我是在为学生想, 但学生偏不领情, 真是“好心没好报”。我也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件事, 运动会800米没人报名, 体育委员急得哭了, 我以为她需要我的帮助, 就表扬了她的负责, 批评了其他同学的自私。然而, 她却对我说, 你的帮助使我受到了同学的冷落, 其实, 我能自己处理这件事的。仔细的分析下, 我们会发现, 这种“好心”“我以为学生会喜欢”并不是真正的“换位思考”, 还是在从自己的角度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感受, 它忽略了学生真正的想法及感受, 忽略了学生自尊和人格。所以, 真正的“换位思考”需要以尊重为前提, 尊重学生的信心、尊重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责任、尊重学生的自主权、维护学生的自尊……有了这个前提, 你才会真正谦虚地放下身段去看看学生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 你的言行才会真正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上一篇:摄影艺术的审美变迁下一篇:新入职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