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2024-06-19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精选八篇)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篇1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发病率,襄阳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他感染性腹泻规定为指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近年来襄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一直较高。分析襄阳市2013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特征, 掌握其流行规律和预测流行趋势, 为及时调整监测方案和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和人口资料

病例资料和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基本信息系统。

1.2 病例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WS271-2007) 》诊断[1]。

1.3 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整理分析利用Excel 2003和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襄阳市2013年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 628例, 发病率为47.40/10万, 无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襄阳市所有县 (市) 区, 以散发病例为主, 病例主要集中在1岁以下的散居儿童。

2.2 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 从6月份开始出现上升趋势, 7~8月份为发病小高峰, 发病数为638例, 占全年发病数的24.27%, 9月份稍有下降, 10~11月份又出现一次高峰, 发病数为1 010例, 占全年发病数38.43%, 见图1。

2.3 地区分布

全市所有县 (市) 区均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生, 其中报告数居前3位是樊城区785例, 占发病总数29.87%;襄州区563例, 占21.42%;南漳县495例, 占18.84%, 见表1。

2.4 人群分布

在2 628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中, 男性1 528例, 发病率为27.56/10万, 女性1 100例, 发病率为19.84/10万, 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42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1岁年龄组, 合计2 149例, 占该病报告数的81.77%, 见表2。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 共2 084例, 占79.30%;其次为农民, 共245例, 占9.32%, 见表3。

2.5 病原学检测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监测信息系统“备注”栏登记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病原学统计, 襄阳市2013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临床病例1 249例, 占47.53%, 疑似病例4例, 占0.15%, 实验室诊断病例1 375例, 占52.32%。实验室诊断病例检测结果主要包括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 空肠弯曲菌、肺炎克雷伯菌、耶尔森菌, 真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菌感染等。

3 讨论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普遍流行于世界各地, 是全球性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 它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资料统计显示, 襄阳市2013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时间分布曲线显示,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但存在季节性高峰, 秋冬季为发病高峰, 与相关研究的报道一致[3]。实验室诊断病例中主要以轮状病毒为主, 与我国相关报告一致[4,5]。同时, 肠道腺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病例亦有增长趋势, 说明襄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以病毒为主, 与张昕等报道的基本相一致[5]。

从发病地区来看, 樊城区发病率最高, 这与该区位于主城区的中心位置, 人群密集、人口流动性频繁, 小吃、夜市和地摊较多, 卫生条件差有关。统计结果显示, 各年龄组人群均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易感人群, 但1岁以下年龄组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这应该与婴幼儿免疫系统尚不成熟, 抵抗力较弱有关[6]。发病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 原因可能是散居儿童抵抗力低, 监管人缺乏防病知识以及健康教育不到位有关, 虽然成年人腹泻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但成年人患者可能成为传染源, 是婴幼儿腹泻的危险因素[3]。

不同地区之间因经济发展、气候环境、公共卫生管理和饮食习惯不同, 导致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检出率和分布不同[7]。掌握一个地区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谱与流行规律不仅需要临床机构和疾控部门的配合协作, 更需要连续地开展病原学监测, 变被动监测为主动监测, 及时发现病原体及其耐药谱的变迁, 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8]。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ws271-2007) .2007-04-17.

[2]聂青和.感染性腹泻病原及诊断程序[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 9 (2) :925-926.

[3]Barker J, Stevens D, Bloomfield S F.Spread and prevention of some common viral infections in community facilities and domestic homes[J].J Appl Microbiol, 2011, 91 (1) :7-21.

[4]马莉, 高永军, 王子军, 等.2009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 22 (7) :658-665.

[5]张昕, 高永军, 冯子键, 等.2008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信息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7 (32) :3370-3375.

[6]张海龙, 李苑, 张克春, 等.2010年广东省深圳市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 2012, 27 (1) :4-7.

[7]王辉, 马焕丽, 邱燕飞.社区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19) :2404-2406.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培训小结 篇2

针对此次培训主要围绕《诺如病毒相关技术指南及食源性疾病调查处置程序解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麻疹》《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这四个大课题展开,首先由区疾控中心主任xxx为我们讲解了《诺如病毒相关技术指南及食源性疾病调查处置程序解读》主要内容包括了:

1、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

2、食源性疾病监测与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程序。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疾病负担严重。诺如病毒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或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传播途径分为:食源性传播;水源性传播;人与人传播。标本保存和运输:标本在4℃冰箱可暂存12 小时,之后标本应放置-20℃以下冷冻保存,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应储存在‐70℃冰箱,避免反复冻融。最后详细列举了

(一)报告内容

(二)报告主体

(三)报告流程。

随后我院儿科主任xxx则为们解读了《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麻疹》《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等传染病知识的诊疗方法。诺如病毒诊断方法;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1)潜伏期24~48h;(2)50%以上发生呕吐;(3)病程12~60h;(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感染。治疗方法:目前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预后良好。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科普利克斑(Kop— liks 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治疗原则分为: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治疗方式分为(一)普通病例(二)重症病例(3)中医治疗(4)外治法等。

最后xxx主任对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及预防等作了详细讲解。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8—2012年无锡市新区按现住址查询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无锡市新区公安局统计的年底全区人口数。

1.2 病例定义

其他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参照《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判定。

1.3 方法

利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汇总,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8—2012年无锡市新区累计发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358例,其中2008年84例,2009年58例,2010年76例,2011年71例,2012年69例,分别占各年度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数的14.97%、6.64%、13.84%、4.70%和3.05%,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2.56/10万、9.05/10万、12.72/10万、10.69/10万和11.42/10万。疫情呈散发状态,未出现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报告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130例,占36.31%;有实验室诊断依据的228例,占63.69%。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2008—2012年无锡市新区除2009年3月和2012年2月外各月份均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生,从6月份开始进入夏季发病小高峰,但发病最高峰出现在11月份,报告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22.35%。见图1。

2.2.2 地区分布

无锡市新区下辖6个街道,2008—2012年间,发病数居前3位的街道为:江溪街道(104例)、旺庄街道(92例)、梅村街道(78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6.54%。这3个街道均处于城乡接合部,外来流动人口较多,可能是造成发病数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见图2。

2.2.3 年龄和性别分布

2008—2012年无锡市新区报告的358例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中,男性223例,女性135例,男女性别比为1.65︰1;3岁以下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6.26%(273/358),其中0岁组报告发病139例,占38.83%,呈典型的婴幼儿特别是婴儿高发趋势。3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明显下降,各个年龄段发病数差别不明显。见图3。

2.2.4 职业分布

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20种职业有12 种职业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例报告,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居首位,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0.45%,职业高峰明显。见图4。

2.3 病原学检测结果

2008—2012年无锡市新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临床诊断病例130例,实验室诊断病例228例,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3.69%, 实验室诊断病例中有明确病原体的共153例,占67.11%;明确病原体中以轮状病毒为主,占99.35%(152/153);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占0.65%。因存在部分医院未将实验室诊断的分类信息记录到传染病报告卡的情况,实际感染比例可能更高。

2.4 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152例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病例中,男性94例、女性58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3岁以下年龄组(不包括3岁)135例,占总病例数的88.82%;其中0岁占44.08%。散居儿童病例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91.45%。发病趋势分析见图5。轮状病毒腹泻与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趋势基本一致,提示轮状病毒感染可能是影响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3 讨论

2008—2012年无锡市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随着饮食饮水卫生宣传和健康宣教工作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环境卫生质量不断改善,防病意识不断增强,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逐渐形成,从而有效地阻断了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传播途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传播与扩散。

我区2008—201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3岁以下年龄组占76.26%,呈典型的婴幼儿发病高峰,与付敏[2]报道的结果相同。这主要是由于婴幼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抗病能力较弱,尤其是6个月以后失去母传抗体后更加易感;再加上婴幼儿尚未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一些家长也可能因为不良的卫生习惯和喂养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潜在的传染源。

本文报道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1.65 ∶1,年龄分布以3 岁以下婴幼儿为主,与以散居儿童发病居首位的职业分布相符,与宫新叶、付敏、辜伟伟等[1,2,3]的报道结果相同。我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呈现2次发病高峰,一次为夏季小高峰,可能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关,为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衍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次为秋冬季的明显发病高峰,且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与国内外的研究相符[4,5]。

从本文分析结果来看,我区在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防制工作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加强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尤其是在疫情流行期间做好“三管一灭”工作。②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宣教工作,使人民群众不断提高防病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幼儿家长,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流动人口和食品相关行业工作人员。③加强医院内部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和疫情报告要求的培训,避免发生病例漏报现象而造成疫情扩散。

摘要:目的 了解无锡市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特征,探索其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规划措施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无锡市新区2008—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358例,年报告发病率为9.05/10万~12.72/10万,呈小幅波动。3岁以下婴幼儿占全部报告发病总数的76.26%,其中0岁组小儿占全部报告发病总数的38.83%。每年10月逐渐进入发病高峰,11月达顶峰,另存在一个夏季小高峰。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3.69%,轮状病毒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的42.46%和66.67%。结论 无锡市新区2008—201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以3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为主,应高度重视对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与投入力度。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

参考文献

[1]宫新叶,吴伟.山东省莱阳市2009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8):795-796.

[2]付敏.沈阳市沈河区2005—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2,28(4):444-445,448.

[3]辜伟伟,吴良桥,刘光明.十堰市2004—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38-2139.

[4]Parashar UD,Hummelman EG,Bresee JS,et al.An estimate of the glob-al mortality from rotavirus disease in children[J].Emerg Infect Dis,2003,9:565-572.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篇4

1 资料来源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疫情资料来自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由国家统计局提供,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5—2010年沈阳市铁西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58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71/10万;2005—200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无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死亡病例报告。各年度报告发病率总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08,P<0.01)。见表1。

2.2 性别构成情况

2005—2010年沈阳市铁西区报告的581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中,男性报告发病338例,报告发病率为12.44/10万,女性报告发病243例,报告发病率为8.97/10万,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39 ∶1。男性和女性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1,P<0.01)。见表2。

2.3 时间分布

2005—2010年沈阳市铁西区各月份均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生,3月份报告发病数最少,占全年报告发病总数的3.10%;8月份报告发病数最多,占全年报告发病总数的18.07%;7、8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总数的34.60%,呈明显的夏季发病高峰。见图1。

2.4 年龄分布特征

0~1岁年龄组人群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249例,占 42.86%,其中0岁组报告发病172例,占29.60%,呈典型的婴幼儿特别是婴儿高发趋势。见图2。

2.5 职业分布特征

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20种职业有16种职业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例报告,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53.18%,职业高峰明显,见图3。

3 讨论

2005—2010年沈阳市铁西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71/10万,低于张明清等[1,2,3,4,5]的报道结果。

2005—2008年沈阳市铁西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我们不断加强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和疫情报告的培训和管理,同时加强了医疗机构的传染病实验室检测工作,提高了检测结果的敏感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和疫情报告率。2009—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随着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广大群众对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主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我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2岁以下年龄组占42.86%,以婴幼儿发病居多,与张明清等[1]、陆碧茹等[2]的报道结果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婴幼儿自身未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之婴幼儿肠道免疫功能较差,极易感染和发病。

我区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居首位,与张明清等[1,2,3,4,5]的报道结果相同,与年龄组分布以2岁以下儿童居多的结果相吻合,因为2岁以下儿童绝大多数为散居儿童。

本文报道结果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数性别比为1.39 ∶1,与张明清等[1,2,3,4,5]的男性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数多于女性的报道结果相同。男性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这主要是由于男性流动性强,在外就餐和集体就餐的机会多,感染和发病的机会也多于女性。

我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7、8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总数的34.60%,符合肠道传染病夏季高发的流行特征。

从本文分析结果来看,我区在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防制工作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加强食品安全和饮水卫生管理工作,重点搞好集体单位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加大对农村饮用水和集体单位自备水源的监管力度。②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做好生活污水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灭蝇工作。③加强卫生宣教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和水平。④加强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和疫情报告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⑤做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摘要:目的 掌握沈阳市铁西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措施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5—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71/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总数的34.60%,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44/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97/10万,男女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1.39∶1;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占全部病例的53.18%;2岁以下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42.86%。结论 该区感染性腹泻呈明显夏季发病高峰,发病职业高峰明显,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该区应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提高预防控制意识和水平;加强食品安全和饮水卫生监理工作,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灭蝇工作;做好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疫情,流行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明清.北京市怀柔区.2005—2009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64-2966.

[2]陆碧茹,丁灿华,熊田甜,等.深圳市宝安区.2005—2009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37(1):44-46.

[3]缪梓萍,吕华坤,秦素文,等.2005—2009年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8):614-617.

[4]魏跃红,李美霞,罗雷,等.2005—2008年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35(4):18-21.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发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2005—2013年平谷区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 由医疗机构诊断、报告,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统计。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科历年档案资料。

1.2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 平谷区免疫预防科提供人口资料,用excel软件对2005—2013年其他感染性腹泻资料进行统计和三间分布描述分析。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总发病率2005—2013年全区共报告感染性腹泻患者8 01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0.37/10万。不同年度发病率在135.30/10万~295.35/10万之间。不同年份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337,P <0.01)。 见表1。

2.2性别分布2005—2013年平谷区共发病8 017例, 男性发病4 636例,发病率255.47/10万;女性发病3 381例, 发病率为185.18/10万。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37倍,不同性别发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175.904,P <0.01)。

2.3年龄分布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以儿童青少年为主,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之间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见表2。

2.4地区分布不同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介于14.92/10万—342.90/10万之间,不同乡镇、地区(平原、山区、半山区)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 421.195, P <0.01;χ2=411.899,P <0.01)。见表3。

注:山区包括黄松峪、刘店、镇罗营、熊儿寨;平原包括平谷镇、马昌营、马坊、大兴庄;半山区包括东高村镇、山东庄、峪口镇、南独乐镇、大华山镇、各庄镇、王辛庄镇、金海湖镇。

2.5职业分布发病散居儿童最多,其次是农民、学生、家务待业、工人、幼托儿童,构成比分别是59.47%、 13.27%、7.57%、4.29、3.79%、2.98%;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人群发病构成有统计学差异 (χ2=312.649,P<0.01)。 见表4。

2.6时间分布其他感染性腹泻在1—4月份波动不大,5月份有所升高,基本上一年出现两个发病高峰,发生于7—8月和11月份,9、10月份较低,见图1。不同年度儿童学生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月份分布呈波浪式趋势,各年度发病呈现2~3个发病高峰,以11月份发病为最高见图2。成人发病呈现单峰模式,6月份开始升高,,7至8月份达高峰,9月份又开始下降,见图3。 不同年度不同月份发病构成有统计学差异(χ2=812.909, P<0.01)。

2.7实验室检查8 017例感染性腹泻病例有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占56.12%(4 499例),其中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占全部病例的18.29%,占实验室确诊病例的32.59%(1 466例);粪便中检测出白细胞或红细胞占全部病例的37.83%,占实验室确诊的67.41%(3 033例)。 儿童学生、成人轮状病毒阳性率分别为99.32%和0.68%(1 456和10例),其中轮状病毒感染病例中2岁以下的占95.16%(1 395例)。儿童学生、成人粪便中检测出白细胞或红细胞的分别占67.82% 和32.18% (2 057和976例);其中<4岁的儿童轮状病毒和细菌性感染的阳性构成比均较高,分别为97.75%和56.61% (1 433和1 717例)。

2.8儿童轮状疫苗接种情况自2011年平谷区开始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累计接种3 010剂次;2013年6个月以上至5岁以下人口17 492人,仍有14 482例免疫空白人群 ,2011—2013报告轮状 病毒发病 数分别是255、278、413例,逐年升高。

3讨论

平谷区近几年发病率逐年上高,2007和2009年呈低发病状态,这与2007备战奥运会,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有关;也与2009年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公众高度关注,为降低感染风险,外出就餐聚会减少等因素有关。平谷区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与文献[1-3]报道的结果一致,与男性外出频次多、时间长、流动性强、在外就餐和集体就餐的机会多有关,因而感染和发病的机会也多于女性。平谷区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高峰与文献[1,4-5]报道的一致,但感染的病原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散居儿童低年龄组发病率高,与免疫力弱、喂养卫生习惯等有关[6];平谷区地处农村,发病集中在散居儿童还与监管人缺乏防病知识以及健康教育不到位有关,虽然成年人腹泻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成年患者会成为传染源,是婴幼儿腹泻的危险因素[7]。农民、家务及待业、学生、工人等以青壮年为主的人群高发与其活动范围广、在外就餐和聚会机会较多、受到病原体侵袭的机会多有关。 实验室检测发现病毒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感染性腹泻,儿童均是发病的高危人群,特别是5岁及以下儿童,这与2011年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现状分析一致[8]。其他感染性腹泻除近几年有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疫苗外尚无其他有效疫苗, 而且平谷区轮状病毒易感人群接种率较低,因此提高儿童轮状疫苗接种率,保护易感人群;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综合性防制措施,深入开展健康宣教,增强公民健康意识,特别是要增强2岁以下散居儿童家长及青壮年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意识,对于预防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和疫情的及时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掌握北京市平谷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规划提供准确依据。方法 利用北京市平谷区2005—2013年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提供的平谷区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平谷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5—2013年平谷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0.37/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337,P<0.0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5.47/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5.18/10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175.904,P<0.01)。不同乡镇、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421.195,P<0.01;χ2=148.636,P<0.01);不同年度不同月份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91,P<0.01)。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占64.08%,其中<2岁组报告发病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59.68%。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6.12%,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占全部病例的18.29%,占实验室检查的32.59%;细菌感染占全部病例的37.83%。轮状病毒感染病例中,2岁以下的占95.16%。结论 秋冬季是平谷区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2岁以下散居儿童是高危人群,该年龄组儿童也是感染轮状病毒的主要人群。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及监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和管理系统及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

1.2 诊断标准

其他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参照《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2-1997);深圳市暴发疫情标准为:在同一单位1周内,出现1例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制的传染病,或3例乙类传染病,或5例丙类传染病,即达到暴发疫情标准。

1.3 统计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

2 结 果

2.1 流行概况

2008—2012年深圳市宝安区其他感染感染性腹泻报告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2011年达高峰之后,开始有下降趋势。5年共报告49 709例,其中2008年8 822例,2009年7 296例,2010年10 566例,2011年12 913例,2012年10 112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46.1/10万、119.06/10万、168.77/10万、182.28/10万、133.11/10万。2008—2012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死亡病例1例,为2008年报告的1名5月龄女童。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一年四季均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2—9月份发病处于低水平,波动不大;呈缓慢上升趋势;但10月份后发病数逐月增加;到11月份形成发病高峰;12月份稍有回落,但发病仍然较多。见表1。

2.2.2 地区分布

全区平均年发病率为150.14/10万,发病率最高的是石岩街道(254.92/10万)和观澜街道(201.34/10万),最低的是大浪街道(51.63/10万)和龙华街道(81.85/10万),见表2。

2.2.3 人群分布

2.2.3.1 年龄分布

在49 709例报告病例中,0~5岁年龄组发病数最高,2008—2012年依次为89.58%、88.02%、91.41%、90.54%和87.59%,儿童(0~15岁)发病率远高于成人(15岁以上)发病率。成人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30岁。见表3。

2.2.3.2 职业分布

感染性腹泻具有明显的职业发病特征, 以儿童发病最多。报告病例数构成中居前5位的职业分别是: 散居儿童(90.03%),工人(5.24%),家务及待业(1.43%),学生、托幼儿童及其他(分别为0.81%、0.73%和0.72%)。见表4。

2.2.4 流行形式

2008—2012年间其他感染性腹泻呈一种常年散发与高发季节暴发相结合的流行形式。秋冬季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集中的季节。临床症状均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水样便为主), 部分伴发热等症状。病情大多较轻, 病程多为二三天, 呈一定的自限性倾向。2009年9和11月份,本区暴发2起其他感染性腹泻,均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水源性暴发疫情,患者分别为258和115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腹泻(稀水样粪便)、呕吐、低热。

2.3 病原学特征

2.3.1 实验室诊断情况

共报告临床诊断病例1 929例,实验室诊断病例47 728例(其中大便白细胞11 173例,病原体检测36 555例), 另有52例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6.01%。2008—2012年病原体检测比例基本稳定,依次为86.59%、83.15%、91.54%、91.85%和88.00%。见表5。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3.2 病原体构成

实验室诊断病例中明确病原体中以轮状病毒为主的共35 456例, 占96.99%;其余病原体共1 099例,占3.01% (病原体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伤寒副伤寒以外的其他沙门菌属,见表4);其他多为仅实施粪便培养手段排除霍乱、痢疾、伤寒及副伤寒以外的其他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病例。

2.3.3 报告病例情况

轮状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最多,全年均有报告,发病高峰在10—12月,发病人群集中在0~5岁年龄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发病于7—10月,发病人群以青年人为主,集中在20~35岁年龄组。沙门菌感染病例全年均有报告,高峰在夏秋季节,主要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上报沙门菌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

3 讨 论

2011年,全国共上报其他感染性腹泻836 591例,同比2010年上升11.55%,2009年为655 685例[3,4],意味着全国范围内他感染性腹泻上报数呈不断上升趋势。

深圳市宝安区2008—201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人数为49 709例,年均发病人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发病数最多出现在2011年(12 913例),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应与社区居民对疾病的重视及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增强有关[5],2012年发病数有所下降,与本地区轮状病毒疫苗的广泛接种有关。

从发病时间来看,本区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由于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故轮状病毒的发病特征基本代表了本区的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发病特征。每年最后3个月,是其发病高峰,目前国内采用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服用四五周后各型抗体阳转率为47.06%~72.72%,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6]。所以每年的疫苗服用时间最好在9月份之前。

从发病地区来看,石岩街道和观澜街道发病率最高。在这2个街道,轮状病毒活疫苗使用率与其他街道相差不大,原因需进一步调查。

从年龄分组来看,0~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儿童发病率远高于成人,这与郭汝宁[7]等和郑慧贞等[8]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应与其临床特点(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有关,由于大多数腹泻病患者症状较轻,仅自行服药治疗而不就诊[9],这会导致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也意味着病例报告数仅为其中一小部分。日本于2005年对3 046家儿科医院定点监测感染性腹泻,病例高达941 572例,推算中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报告病例数与实际发病水平相差甚大[10]。散居儿童发病率高,考虑与婴幼儿肠黏膜屏障功能差、肠道免疫功能不成熟、不合理的喂养方式、家长对婴幼儿腹泻比较重视(去医院就诊机会比成人多)等因素有关。从职业分布结果可看到,宝安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患者以散居儿童最多。进一步分析发现,成人的其他感染性腹泻主要为细菌感染性腹泻,主要发生于夏季气温较高时,以工人发病为多。这些提示我们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社区散居儿童、幼托机构及工厂上。应改善基层卫生状况及医疗条件,加大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特别是有5岁以下儿童的家庭)对本病的认识。

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到的轮状病毒腹泻病例中,广东省上报病例占45.66%[11],显示近年广东省已是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流行地区。在我区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中,明确病原体中以轮状病毒为主的比例高达96.99%,占所有上报病例的71.32%(35 456/49 709)。显示轮状病毒是本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应针对此病原体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成人由细菌引起的腹泻中,主要病原体为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等,亦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区地处沿海,是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性腹泻发病的高危地区[12]。

感染性腹泻病细菌的实验诊断 篇7

1 传统的实验诊断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细菌种类繁多、其结构与化学组成、生命活动以及与宿主细胞相互关系较为复杂,但是诊断鉴定的最基本的还是测定核酸和蛋白质,因它们是生命活动的核心物质,它们的排列顺序、空间结构与功能决定着生命体的属、种、类、型、株等生物学特性。传统技术方法包括:①细菌的培养分离:②形态结构;③生化反应;④血清学试验;⑤抗体标记技术;⑥中和试验;⑦免疫组化。

1.1 细菌的培养染色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选择培养基、增菌培养基、特殊培养基、厌氧培养基等)培养分离、初步鉴定与药敏试验都应按常规进行。严格的病原学诊断应确定到种、型、甚至株。标本采集要求停用抗生素3d后施行,致病菌的阳性分离率在80%~100%,细菌的染色以Gram染色法最常用、最实用,具有鉴定意义。可针对病原菌不同选用Giemsa,Genta,银染色与HE染色法等。染色法可信度达86%~96%,总体敏感度在90%以上,细菌量多时阳性检出率可达100%。

1.2 生化反应检测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细菌的生化反应十分复杂,常用的生化反应试验方法有60多种。多数生化反应试剂、配方与方法都已标准化、商品化,使用也颇方便。目前其生化反应仍是鉴定、分类的基本依据,生化反应法的局限性是复杂性与交叉反应性,通常鉴定到型要做10种以上的生化反应,因而较繁琐。90年代后已有自动化的生化反应分析系统——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系统,如API系列已用于肠杆菌科、弯曲菌属、葡萄球菌的分析鉴定[3,4,5],此结果可靠、可自动化。

1.3 免疫学实验诊断

免疫学诊断通常指血清学诊断与抗体标记技术,血清学实验诊断常用的是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中和试验、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以及应用最普遍的ELISA、荧光菌球、免疫荧光等。近几年,国内已有自动化抗原抗体反应系统(如VIDAS、IMx和AxSY系统)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分析。该类各系统的灵敏度高、精密度高、样品量大(90个)、检测范围广,但可用于直接测定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细菌的种类仍太少。

总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传统实验检测技术虽作为常规技术方法应用多年,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形态结构与表型分类不易鉴定到型、亚型;生化反应方法复杂、费时;血清学分型抗原的交叉性降低其特异性、灵敏性;噬菌体分型要求高、不精确。

2 基因诊断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技术已得到应用,但尚未普及,20世纪90年代新型革命性技术——生物芯片等技术诞生了。20世纪末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使生命科学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免疫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了具革命性的新型实验技术——生物芯片技术(Biochip),产生于生命科学与技术工程学又推动生命科学及其技术的高速发展,标志着生命科学的辉煌时代已经到来,她对临床检测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将产生巨大变革与影响[6]。

2.1 细菌毒力和致病岛的检测[7]

检测细菌毒力(如肠毒素)可用毒力模型(指器官培养、复层细胞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近些年对致病岛的研究较为活跃,已鉴定出肠道致病菌有30多个致病岛,例如致病性大肠埃希菌(Pai-Ⅰ,Pai-Ⅱ;LEE,eaeA),耶尔森菌(HP1,HMS),沙门菌(SPIS系列)、霍乱O1和O139(45 Kd基因群),幽门螺杆菌(CagA,VacA)等[8]。致病岛的测定可用PCR,DNA测序、mRNA差异显示、随机引物PCR、酵母双杂交体系、噬菌表面展示系统。这些技术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标本用量少,可用于临床实验检测。

2.2 常用的基因分类及鉴定方法

2.2.1 以DNA指纹图谱为基础的细菌分型

2.2.1.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细胞基因组DNA进行切割,然后在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分离,显示不同种群基因组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适用于细菌种间及种内株间的分型鉴定。如Jokinen等[9]在2009年用PCR和RFLP技术检测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的Salmon河中的空弯菌、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H7,并进行了溯源。

2.2.1.2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RAPD)[10]

1990年建立了基因组中与随意引物匹配的碱基序列的位点和数目不同,通过PCR随机扩增可产生物种特异的DNA带谱。可用于微生物种间、亚种间以及株间的亲缘关系分析,对未知菌株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PCR退火温度和DNA纯度决定图谱质量,简单可行。

2.2.1.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FLP)

1995年建立了不完全的RAPD&RFLP技术结合,其特点:对基因大小无选择性;可根据引物和内切酶的组合调整片段的数日;分辨率高,重复性好;技术难度大,已有试剂盒。Islam等[11]在近年利用AFLP和PFGE技术做了孟加拉国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中空弯菌的基因分型,发现HS:23血清型高度关联。

2.2.1.4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

将PCR产物中加入高浓度的甲酰胺,80~90 ℃变性为单链,经非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或放射自显影,得到单链构象多态性。该法灵敏度极高,能鉴别一个碱基的差异[12]。

2.2.1.5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1984年Schwartz等[13]创立了一种在脉冲(宽度1~90 s)电泳条件下分离大分子DNA片段(30 kb~2000 kb)的分型技术,其特点是分离片段大,谱型简单清晰而稳定,分辨力很高。有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时间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恒定变性凝胶电泳等。

2.2.2 以核糖体rDNA分型

2.2.2.1 16SrDNA分型

16SrRNA在细菌进化研究中的作用包括:①蛋白质合成的必要场所。②序列变化缓慢,跨越整个生命进化过程。③分子中含有进化速度不同区域,可作为分类的基础。④三域生物间序列相似性<60%,域内相似性>70%,同种序列相似性>97%。

2.2.2.2 16S加23SrDNA分型

16S~23SrRNAISR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包括:①16S~23SrRNA间区(ISR)由于没有特定功能和进化速率比16S rRNA大10多倍,近年来在细菌鉴定核分类方面倍受关注。②PCR所利用的引物往往是根据16SrRNA和23SrRNA两侧适宜和高度保守的区域进行设计的。从目前对已测细菌的了解,16S~23SrRNA ISR在不同种的细菌中拷贝数、长度、碱基排列顺序以及含有的tRNA基因的数量和种类不同。

其他还有如以鞭毛蛋白基因(flaA/flaB)分型的分类方法,其为Nachamkin等[14]建立了针对空弯菌和大肠弯曲菌flaA的PCR-RFLP分型方法。

2.3 目前最新的实验技术与应用

2.3.1 DNA芯片技术

DNA芯片技术或基因芯片是指同时将极其大量的探针分子固定到固相(玻璃片或硅片)支持物上,借助核酸分子杂交配对的特性将DNA样品的序列信息作高通量、高效率的解读和分析的技术。DNA芯片应用的基本流程:①探针的设计、合成与芯片制作(cDNA或寡核苷酸的微点阵:表达型芯片、突变型检测芯片);②靶基因样品制备(总RNA少至25 μg,4 μg mRNA);③杂交(3~24 h);④洗涤;⑤芯片扫描;⑥数据处理、综合判定。DNA芯片技术的特点有:①微量化(上样量最小达0.25~1 nl);②规模大、信息储量大(已有短阵排列高于100万种的寡核苷酸探针);⑧并行化(如30万种微矩阵排列的探针同时与1万种待测DNA杂交,24 h内完成杂交);④高效率和高度自动化(由于信息容量大、矩阵排列、同时检测;操作、运行完全自动化,故效率极高。DNA芯片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前景广阔、进展迅速。主要应用于:①DNA序列分析;②基因突变、基因多态性分析与肿瘤的诊断;③新药开发与组分筛选,药物筛选要求平行、快速,而DNA芯片技术的高通量、多参数、并行分析的筛选优点极大地缩短筛选进程,是传统技术无法比拟的;④基因差异表达与基因表达谱的分析;⑤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的实验诊断,如研究细菌基因分型、菌种鉴定,检测细菌抗药性基因;用于测定细菌多基因的转录与表达[15]。

2.3.2 蛋白质芯片技术

蛋白质芯片技术,是利用蛋白质与蛋白质(如抗原与抗体、配体与受体)的特性只具有专一性,而无序列特异性,故不能用扩增手段增加拷贝数提高反应灵敏度。蛋白质芯片技术中所用样品蛋白是经过纯化的蛋白质、多肽或从cDNA表达文库中提取出的蛋白质产物。该芯片技术灵敏度很高,可检出10 pg的微量蛋白质。既适合抗原—抗体系统,也适用于某些配体—受体系统的测定。目前蛋白质芯片技术还未进入商业化实用阶段,但是开发价值、应用意义十分巨大,与DNA芯片技术共同构成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核心技术。

2.3.3 选择性捕获转录序列的分析系统(SCOT)

SCOTS技术由Graham等[16]1999年建立,他们共同研究结核杆菌在人巨噬细胞内的反应时,发现与DNA修复、营养代谢、转录调节及毒力产生等有关的许多基因发生了转录。Morrow等[17]联合应用SCOTS和基因组差异杂交方法,检测伤寒杆菌在对巨噬细胞基因组内的某些操纵了和转录调控因子作了研究。显然,利用SCOTS技术或与当代的新型实验手段相合,可从基因组水平认识基因表达,揭示细菌等病原体进入机体、相互作用及感染机制将会极大地丰富研究内容,提高实验诊断水平。

3 结语

常见感染性腹泻病的识别和处理 篇8

感染性腹泻病是指各种病原体感染肠道引起的腹泻, 这些病原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 目前已知引起腹泻的病原体多达数十种。狭义上的感染性腹泻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包括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诺瓦克 (诺如) 病毒肠炎、肠腺病毒肠炎、隐孢子虫病、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 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属于乙类, 其余均为丙类。

一、常见感染性腹泻病的识别要点

感染性腹泻病的识别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测发现。

1霍乱轻型病例无腹痛、腹泻, 可伴有呕吐, 常无发热和里急后重表现。少数病例有低热, 多见于儿童, 腹饱胀感或隐痛。中、重型病例腹泻次数频繁, 多为水样便, 伴有呕吐, 迅速出现脱水, 循环衰竭及肌肉特别是腓肠肌 (痉挛) 等休克表现。中毒型病例罕见, 可以发生在流行期, 病例无腹泻或轻微腹泻伴呕吐, 无脱水或轻度脱水, 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也称为“干性霍乱”。

实验室检测可以在患者的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分离出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 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水样便或呕吐物采集1~3ml, 成型便采集指甲大小的粪便量;肛拭子可用直肠棉拭子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旋转后取出, 放在专用的增菌液或运送培养基送检。

患者多生活在霍乱流行区, 或在5天内到过流行区, 或在发病前5天饮用生水或进食海 (水) 产品以及其他不洁食物、饮料等。多有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的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

2细菌性痢疾典型病例起病急骤, 畏寒、寒战伴高热, 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 每天排便10~20次, 量不多, 呈脓血便, 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 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可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轻型病例仅有腹泻、稀便。

实验室常规检查, 粪便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 (400倍) , 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 也可以分离出志贺菌。检测标本尽量在患者服用抗生素前采集, 取新鲜粪便中的脓血、黏液部分1~5g或1~5ml立即送检。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1~3天, 短者数小时, 最长7天, 患者在潜伏期前会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患者的接触史。由于志贺菌的感染剂量低 (10~200个细菌) , 常见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接触传播。夏秋季节发病多, 学校、托幼机构及工地等集体用餐单位易发生食物型或水型暴发流行。

3阿米巴性痢疾 (肠阿米巴病) 该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所致的肠道感染。普通型病例起病缓慢, 发热、间歇性腹痛、右下腹可有压痛, 腹泻, 出现果酱样黏液血便。轻型病例表现为间歇性腹痛、腹泻, 而重型病例出现高热、剧烈腹痛、腹泻, 大便每日数十次, 为水样或血水样便, 奇臭, 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表现。慢性患者症状持续数月, 也可反复发作。

实验室粪便涂片检查, 可见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夏科-雷登结晶, 也可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检测标本宜采集自然排出、无尿液参混的新鲜粪便, 注意保温立即送检, 离体的滋养体室温下仅能存活30分钟。

该病的潜伏期1周至数月不等, 多有病前进食过不洁食物的情况。夏秋季发病较多, 散发为主, 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及男同性恋者感染率较高。4伤寒和副伤寒伤寒和副伤寒分别是由伤寒沙门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腹泻不多见, 而是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特殊的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表情淡漠、呆滞) 、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大, 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和心肌炎。

诊断很大程度依赖特异性抗体检测, 宜在患者病程的第1周和第3周分别采集静脉血3~5ml做肥达反应。第2份血比第1份血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增加4倍以上, 或者单份血“O”抗体滴度≥1∶80, “H”抗体滴度≥1∶160者均可做出诊断。流行区的正常人可能以往感染导致基础抗体水平较高, 最好检测双份血。也可以在患者的不同病程采集不同标本分离病原菌诊断, 便培养在病程的第3、4周采集, 血培养在病程的第1、2周采集, 骨髓培养在全病程均可采集。

患者发病前30天内曾到过伤寒疫区或生活在疫区, 多有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

5沙门菌肠炎沙门菌肠炎包括除伤寒及甲、乙、丙型副伤寒以外的所有沙门菌感染。全球已发现2000多个菌型, 其中致病的已知57个型。临床上, 患者可表现为胃肠型、伤寒型和败血型。胃肠型潜伏期多在6~24小时, 急性起病, 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婴幼儿容易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粪便多为黄色或绿色稀水便, 亦可带有黏液和血, 镜检粪便中有大量白细胞及红细胞, 可见巨噬细胞。

沙门菌肠炎的诊断大多依赖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依据患者的病程可采集不同的标本, 发病第1周采血5ml, 第2、3周采粪便2~5g或尿液10~15ml, 粪便挑取黏液或带血部分, 尿液留取中段或无菌导尿。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6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病原是大肠杆菌, 目前公认的有5个病原群可以引发感染性腹泻病: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 、肠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ETEC)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IE 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E H E C/V T E C) 、肠集聚性黏附大肠杆菌 (E A g g E C) 。

EPE C致病, 轻者不发热, 大便每日3~1 0次, 少有10余次者, 黄色蛋花样, 量较多。重症患者发热、呕吐、腹痛、腹胀, 呈黏液便, 腹泻严重可出现脱水、酸中毒。成人往往急性起病, 脐周腹痛伴痢疾样大便。镜检可见粪便有少量红、白细胞, 偶可满视野, 并有大量脂肪颗粒。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途径, 人群普遍易感, 但以幼儿多见, 发病多在5、6月份。

ET EC引发的症状为分泌性腹泻, 大便呈水样。伴有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头痛、肌痛, 少有发热。病情差别明显, 轻者仅有轻微腹泻, 重者似重症霍乱, 严重脱水、酸中毒, 甚至死亡。感染多因污染的水体、食品、牛奶、饮料等传播, 可散发或暴发流行, 常常表现为“旅游者腹泻”或食物中毒。

EIEC可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引起暴发或流行, 也可因接触传播形成散发。临床上类似菌痢, 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脓血便。

EHEC/VTEC致病, 主要表现为突发腹部痉挛性疼痛、不适, 腹泻初为水样便, 继之转为鲜血样便, 不发热或低热, 可伴有恶心、呕吐及上感样症状。镜检大便少见炎症渗出性细胞。多数患者历经自限性疾病过程, 少数患者可继发急性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HUS) 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主要在7~9月份, 老人和儿童更易患病。家畜和家禽是该病的贮存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经肠道及接触传播。

EAgg EC致病主要是小儿的顽固性腹泻, 症状可持续2周以上。

实验室检测需要采集急性期患者用抗生素前的新鲜粪便、呕吐物标本, 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 运送时间超过2小时须放在专用培养基冷藏送检。

7致泻性弧菌肠炎致泻性弧菌包括副溶血弧菌、河弧菌、拟态弧菌、霍利斯弧菌、弗尼斯弧菌等, 其中多是近年新发现的病原菌。本病的传染来源是带菌的海产品, 尤其是近海的淡水鱼带菌较多。患者也是传染源, 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夏秋季节发病较多, 青壮年发病较多, 沿海地区发病较多。感染后2小时至4天 (平均15小时) 发病, 起病急, 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 重症可脱水, 循环衰竭, 少有中毒性休克。粪便呈水样、血水样或脓血便, 镜检可见白细胞和脓细胞, 多有红细胞, 也可见到巨噬细胞。进行病原检测时, 须采集急性期、用抗生素前的新鲜粪便2~5 g尽快送检, 室温条件2小时内运送。

8弯曲菌肠炎感染后历经3~5天的潜伏期发病, 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腹痛, 少有呕吐。粪便呈黄色水样, 部分为黏液或脓血便。典型病例脐周呈痉挛性绞痛。镜检粪便有白细胞、红细胞及脓细胞。该肠炎属于人畜共患病, 主要的传染源是家畜、家禽和鸟, 急性期患者和带菌者可为传染源, 主要经食物和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全年均可发病。进行病原检测时, 应取发病急性期、用抗生素前的新鲜粪便10g左右, 室温条件及时送检。

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属人畜共患疾病, 传染源是患者、带菌者、患病或带菌的动物。人感染后经过4~10天的潜伏期发病, 表现为突然发热, 腹痛、腹泻, 一些患者有类阑尾炎症状、慢性反应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以及败血症、突眼性甲状腺肿等。粪便呈水样, 可带黏液, 偶见脓血, 镜检可见白细胞和红细胞。用于病原检测的标本也要采集发病急性期、用抗生素前的新鲜粪便和血液标本, 尽快送检。

10轮状病毒肠炎人轮状病毒分有A-G七组, 其中A、B、C组与人类疾病有关。A和C组主要感染儿童, 多在秋冬季流行。感染后经过2~3天的潜伏期, 出现腹泻和呕吐, 可伴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 严重者可发生脱水、代谢性酸中毒, 常常并发肺炎、心肌炎、脑炎及病毒血症。粪便为水样或黄绿色稀便, 无黏液, 无脓血。B组主要感染成人, 多在5、6月份发生短期暴发流行。临床上腹泻为主, 伴恶心、呕吐、腹痛、乏力等症状。儿童、成人患者镜检粪便多无异常, 偶见少量白细胞。

本病传染源为患者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 传播主要依赖粪-口途径, 也可经接触及呼吸道途径。现有多种方法进行特异性实验检测, 检测用粪便标本宜在发病早期采集约10g或10ml, 置无菌容器冷藏送检。检测用血标本须在患者发病急性期和恢复期 (发病1个月左右) 采集两次, 分离血清待检。

11诺如病毒肠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 可伴有低热、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稀水样, 无脓血、无黏液, 镜检可见白细胞或脂肪滴。该病传染源主要是患者, 粪-口途径传播, 潜伏期短 (24~48小时) , 时常因食物和水的污染引发大规模暴发流行, 人-人接触也会导致散在发病。全年均可发病, 多见于秋冬季节。成人和大龄儿童易受侵袭。

粪便是实验检测的重要标本, 呕吐物仅做补充。采集粪便应在发病首日, 至多不能超过发病急性期 (48~72小时) , 2 5~4 8小时的粪便阳性率最高, 每份标本取1 0~5 0 ml。做血清学检测须在发病5天内和发病3~6周分别采静脉血约5ml。

12肠腺病毒肠炎腺病毒至少分为47个血清型, 其中40型和41型为肠腺病毒。感染后经过3~10天的潜伏期发病, 以腹泻为主, 可伴有呕吐、发热, 亦可有呼吸道症状。粪便为水样或稀水便, 少数可有黏液, 镜检仅见少量白细胞, 无脓细胞及红细胞。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 秋冬季发病稍多, 散发为主。患者检测标本的采集要求可按轮状病毒肠炎实行。

13隐孢子虫病本病亦属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 在发现的隐孢子虫中, 感染人和哺乳动物的主要是微小隐孢子虫。患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厌食、乏力及体重下降等, 可伴有低热。免疫功能缺陷者, 尤其是艾滋病患者缓慢起病, 持续腹泻。大便可呈水样或黏液便, 无脓血, 可有恶臭, 粪便镜检有白细胞或脓细胞。

感染隐孢子虫的动物和人以及无症状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 以粪-口、手-口方式传播。除免疫功能低下者外, 农民、兽医及相关实验室工作人员多发。人体隐孢子虫病的病原学诊断主要是从粪便、呕吐物和痰中找到卵囊即可确诊。急性隐孢子虫患者粪便中卵囊量多, 粪便直接涂片、染色后即可检出。

14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本病的潜伏期1~2周。临床表现多为自限性腹泻、无症状带虫、慢性腹泻以及相关的吸收障碍和体重下降。腹泻为突发性恶臭水样、糊状或块状便, 不及时治疗亦发展成慢性。病原寄生胆道可发生胆囊炎、胆管炎或累及肝、阑尾。

该病传染源是排出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的人和动物, 包囊在外界存活能力强, 在粪便中可维持10多天。水、食物、接触以及苍蝇等为传播媒介。在南方、夏秋季和儿童中发病较多。检出病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可以采集粪便标本, 十二指肠抽出液作为胆道感染的诊断更好;也可以采血检测特异性抗体。

二、常见感染性腹泻病的处理要点

1疫情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医务人员发现霍乱病例后, 城镇于2小时内, 农村于6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发现痢疾、伤寒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报告时限, 城镇是6小时, 农村是12小时。

2隔离要求对患者、疑似患者和带菌者都要隔离治疗。医院规范的隔离病房分有医护人员工作的清洁区、患者所处的污染区和之间的半污染区, 无条件的地方或家庭也要实行床边隔离治疗。

在医院, 患同种疾病的患者可居一室, 市内应有防蝇设施。接触患者的污染物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 接触患者后脱掉手套并及时消毒手。患者的餐具、便具须单用, 排泄物、污染物经过消毒集中处理。

3治疗要点主要是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和病原治疗。对症治疗选择药物应避免成瘾性药物, 必要时只能短暂使用。止泻药有药用炭、鞣酸蛋白、氢氧化铝凝胶等, 而复方樟脑酊和可待因药效较强, 因久用成瘾, 只能短期用于腹泻过频的患者。解痉止痛可选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脱水是腹泻致死的主要死因, 对严重病例, 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或口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必要时给予病原治疗,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 (新诺明) 、诺氟沙星 (氟哌酸) 、环丙沙星 (环丙氟哌酸) 、氧氟沙星 (氟嗪酸) , 对菌痢及沙门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弯曲菌感染有效, 甲硝唑对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感染有效。而诺如等病毒性腹泻, 无需用抗生素治疗, 预后大多良好。

4预防措施加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宣传, 提倡喝开水, 不吃生、半生的食物, 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 生吃瓜果要洗净, 饭前便后要洗手,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饮用水卫生, 暂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 必须保护水源, 实行饮水消毒。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管理好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有关单位的卫生。食物加工者要严格注意个人卫生, 一旦发病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腹泻病流行期间, 还须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宣传, 动员群众自觉停止一切宴请聚餐, 发生吐、泻时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医。肠道门诊也要做到逢泻必检, 逢疑必报。对发现的患者及时隔离治疗。

上一篇: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下一篇:顾客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