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社杯”教学大赛

2024-06-09

“外教社杯”教学大赛(精选三篇)

“外教社杯”教学大赛 篇1

一、授课精心演练展现课堂风格

课堂是展示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的窗口。本次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决赛第一项在课堂里进行。参赛教师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 在课堂里与临时调来的“二本大一”的学生相处20分钟, 通过其教学过程, 表现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总体来看, 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反映出他们对现代和传统外语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以及应用状态, 归纳起来, 就是现代外语教育理念原则方法与传统外语教学套路兼容并蓄的状态。现代外语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途径”、“以应用为目标”、“以真实为语境”、“以人才素质培养为根本”等教育理念。现代外语教育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驾驭活动的设计, 教材的活用, 以及教育技术的辅助利用等教学技能。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比较偏重对语言知识的传授, 集中表现在教师对课文的讲解、语法句型的分析、词汇用法的举例、句意翻译等。笔者认为, 无论是现代还是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 除了要能反映出教师的思维逻辑是否严谨、英语语言和中西文化知识是否宽厚、其本身的语言和思想交流能力是否具有示范性和竞争力等优秀职业素质之外, 还要力求使与时俱进的教学设计适应变化中的教学对象, 使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笔者在此次竞赛中更关注后者。

本次参赛的教师几乎全部是30岁上下的青年人, 他们面对的教学对象都是90后的大学生, 而且是在高中阶段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后考入大学的。在这两个基本前提下, 笔者在观摩评价比赛的过程中, 发现他们的授课既有现代元素的亮丽, 精彩纷呈, 也有传统套路的中规中矩, 大同小异, 反映出现代与传统互补或共存这样的共性。所谓“现代元素”的优点具体表现在:1) 课程开场的热身活动创意十足, 多姿多彩;多媒体课件引人入胜。这对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的学习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导入作用。不少热身活动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切身利益“卷入”其中, 达到现代外语提倡的“参与、激励、推动 (involving, stimulating, motivating) ”的目的;2) 对课文的研习和分析以及梳理有深度、有规范、有发展、有创作, 有的还能够集导读、阅读、解读、品读、写作、研讨于一体。不少参赛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电子教案, 根据教学需要剪辑电影或电视剧、选播新闻图片或人物采访、设计漫画或卡通图案、选择照片、制作图表等, 用这些生动的形式将课文“活化”和“形象化”。这种“多媒体”的巧妙应用, 大大超越了“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教学资源途径, 而且幻灯放映中论点“弹出”的功能有利于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或想象的余地;3) 参赛教师授课时所展现的对英语语言学习的方法、对文本的解读方法以及作为读者与作者的交流时的思维方法中有引导、有示范。然而, 值得商榷的是, 笔者发现参赛教师的课堂授课也共同表现出一些传统套路的问题, 例如, 对课文的文体结构分析, 对语言点的解释和举例, 以及“测试题化”的练习形式与检测方式等等, 而且以老师讲解为主。笔者不禁要问:1) 语言课究竟应该重教师讲授还是重学生应用?2) 语言课应该上成语言知识课还是语言技能课?其实, 这两个问题是外语教学界长期存在争议的焦点。笔者边观摩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大学外语课堂里, 是谁在解读课文和讲解词汇?老师还是学生?对课文的处理是老师的事还是学生的事?是谁在用英语?老师还是学生?是谁在用英语交际?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交流吗?学生在做什么?只是听讲?回答?做“填空”或“选择MC、T/F”这些测试是不得已才做的试题“练习”?观赏PPT?学生学到了什么?是知识?还是技能?方法?思维?思辨?文化?即使学到的是知识, 这些知识是靠单向传输得来的还是共同建构所得?老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是检测事实性的理解还是对作者观点、立场、态度方面的思考或争辩?为什么老师一堂课多数时间是自讲、自问、自答、自解?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老师的英语很棒, 知识很渊博, 课讲得很精彩, 课文分析得很全面深入, 但不幸的是, 学生的学习被老师代劳了, 学生的知识缺乏了建构的机会, 学生该做的事老师都做全了。学生“享现成”和“无作为”导致“无效/低效学习”。可以说, 多数参赛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践方面尚需做出更大的努力来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干中学习等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和原则。

二、说课临场发挥论证教学设计

如果说课堂授课是教师经过精心准备的, 尽展教学风采的竞赛方式, 那么, 说课则是对教师的外语教育理念、原则、方法、思维、表述、解读教学材料的水平、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测试。参赛教师对临场获得的“教学材料”所涉及的课文主题、作者背景、语言难度、教案的设计及其支撑的理念等都要通过30分钟的准备在10分钟的讲述中完成。笔者发现, 这个环节对参赛教师的实际水平颇有挑战。临场说课环节主要考查参赛教师对材料的准确理解能力、对重点内容和难点的阐释能力、课堂设计能力、语言风格和语言驾驭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性。在这五个规定的能力测试中, 笔者更关注参赛教师如何发扬创新性, 如何有效地利用课文作为契机组织教学的设计。遗憾的是, 多数参赛教师在教学设计部分几乎全部遵循“程序化”和“格式化”的套路, 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

三、问答考核实力反映文化底蕴

说课完成后, 参赛教师要即席回答评委提问。提问分两个部分, 一是考查参赛教师对课文的理解深度;二是考查参赛教师对课文的教法。由于所选课文是集时事、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为一体的, 这一环节既能考查参赛教师的知识面是否宽广、文化底蕴是否深厚、对国际国内时事是否关注、对不同领域的知识是否有所涉猎、对当代语言的交叉使用是否有所关注或具备相关常识, 又能考查他们的学术答辩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在教育科学领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表述、辩解等的应对能力。笔者认为, 这个环节是对参赛教师实力的最大挑战, 也是使参赛教师真正拉开距离的竞赛环节。结果证明, 对时事关注的、对国际化语言敏感的、对其他领域熟悉的、临场答辩能力强的参赛教师才有可能得到高分。

四、结语教师教学竞赛的深远意义

教师发展是教育领域永恒的主题。教师质量是学生人才质量的直接保障。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了, 教学手段、方法、技术改革了, 教学环境与条件改善了, 教材质量提高了, 剩下的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展示出自己的风采, 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培育能用外语、会用外语的人才。

“外教社杯”教学大赛 篇2

吴启迪女士为大赛特等奖获得者颁奖。

综合组一等奖获奖选手刘玲。

听说组一等奖获奖选手古丽葛娜

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全国总决赛6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从参赛的全国近万名高校英语教师中脱颖而出的61位选手汇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角逐全国总决赛的一、二、三等奖。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青年教师刘玲凭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独到的教学设计,机敏的临场表现,战胜了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诸多名校的选手,最终夺得总决赛的特等奖与综合课组一等奖两项殊荣。新疆医科大学青年教师古力葛娜获得了视听说课组一等奖。

全国人大常委、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吴启迪,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薛沛建,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校长曹德明,教育部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戴炜栋,教育部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上外党委副书记李月松、冯庆华、副校长盛裕良,上外党委常委、校长助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庄智象等和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厅(局)负责人以及评委、专家、学者和参赛教师等出席了14日下午举行的总决赛和颁奖典礼。

历时三个月的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大赛分三个阶段进行,包括初赛及淘汰赛、分赛区复赛和决赛、全国决赛和总决赛。

本届大赛设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和“视听说课程”两个组别,面向全国45岁以下的大学英语教师,通过搭建全国性的英语教学竞赛平台,促进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应用和创新,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经验和手段,为优秀英语教师提供施展才华、展现技能的舞台。同时,大赛也为全国各高校英语教师提供了观摩、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自3月13日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启动至今,全国1000多所高校参与了初赛及淘汰赛,北京、上海、山东、江西、四川、江苏等28个分赛区举行了复赛与决赛。大赛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省市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大学英语研究会、外文学会以及各参赛高校的全力支持。

吴启迪等领导和有关专家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获得了大面积和较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各高校注重英语教学的内涵建设,重视青年教师培养,注重从教学基本功抓起。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授课技能、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持续提高和所取得的教改成果,其最终与最直接的受益者无疑是近三千万的全国在校大学生。

大赛组委会和有关领导、专家以及参赛各方对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的成功举办和其对于促进、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示范效应,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本届大赛代表了当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尤其是4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最新成果。

附:大赛获奖名单:

大赛特等奖:

山东赛区 刘 玲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综合组一等奖:

山东赛区 刘 玲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综合组二等奖:

四川赛区 王琪欣 电子科技大学 安徽赛区 赵 芹 合肥工业大学 上海赛区 方 卫 第二军医大学

综合组三等奖:

江苏赛区 张 璐 苏州职业大学 重庆赛区 潘俊峰 第三军医大学 山西赛区 张碧慧 山西大学 海南赛区 庞 雅 海南师范大学 内蒙赛区 苗凤波 内蒙古工业大学 广西赛区 罗 薇 广西大学

综合组优胜奖:

宁夏赛区 王丽江 宁夏大学 广东赛区 周佩虹 仲恺农业学院 陕西赛区 曹若男 西北大学 江西赛区 周 芳 江西师范大学 浙江赛区 张艺宁 浙江工商大学 湖南赛区 蔡琰彬 湖南大学 福建赛区 王颖萍 福建师范大学 湖北赛区 章毓文 武汉大学 河南赛区 张长辉 河南师范大学 甘肃赛区 刘 虹 兰州交通大学 吉林赛区 武欣莉 长春工程学院 河北赛区 马瑞贤 河北金融学院 辽宁赛区 于 妍 大连工业大学 江苏赛区 张 宇 南京大学 新疆赛区 张忠喜 新疆大学 天津赛区 李若一 天津财经大学 浙江赛区 张 迅 浙江财经学院 云南赛区 李晓莉 云南师范大学 宁夏赛区 张 玫 北方民族大学 北京赛区 赵 星 中国农业大学 青海赛区 马吉德 青海师范大学

(视)听说组一等奖:

新疆赛区 古丽葛娜 新疆医科大学

(视)听说组二等奖: 江苏赛区 朱 京 苏州大学 重庆赛区 林海明 西南大学 江西赛区 林 晨 江西师范大学

(视)听说组三等奖:

福建赛区 林 婧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山东赛区 曹庆华 山东大学 上海赛区 叶如兰 复旦大学 浙江赛区 来 赟 杭州师范大学 云南赛区 朱敏思 昆明医学院

江苏赛区 周学斌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视)听说组优胜奖:

河北赛区 陈 健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广西赛区 李夏琳 桂林理工大学 湖北赛区 王 盛 黄石理工学院 天津赛区 梁 婧 南开大学

浙江赛区 陶丹丹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四川赛区 解 峥 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赛区 王 倩 西北工业大学 广东赛区 张新颖 深圳大学 安徽赛区 孟 瑜 安徽农业大学 内蒙赛区 赵 澍 内蒙古大学

湖南赛区 蒋丽香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辽宁赛区 张 凌 沈阳工业大学 北京赛区 贺君婷 北京物资学院 吉林赛区 付 瑶 长春工业大学 海南赛区 林 旭 海南大学 宁夏赛区 张 静 宁夏大学

山西赛区 田金芬 山西师范大学 甘肃赛区 孙理和 西北师范大学 河南赛区 张兵兵 洛阳理工大学 青海赛区 王 萍 青海师范大学

优秀组织奖:

上海赛区 江西赛区 江苏赛区 北京赛区 四川赛区

关键词:外教社 大学英语

“外教社杯”教学大赛 篇3

本文旨在对获得读写组一、二等奖的选手的讲课视频进行分析, 总结出他们四人的讲课优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同行先进的教学理念、经验、方法会为我们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现对他们四人讲课的优点分析如下。

一、课文导入简洁, 引人入胜, 趣味性强。

二、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具有创新精神。

Fanselow (1988:115) 提出:“观摩你就等于从另一个角度观摩我自己, 并且通过探讨找到我们都可以用的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 对优秀教师的课堂观摩则成为教师对教学决策的观察、反思并自我建构教学评估体系的一种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 通对观摩以上四位选手的参赛视频, 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吸收其优点, 以便更好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 (4) .

[2]余东光.立足校本集体备课——教师自我培训实践之一[J].时代教育:教育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 (4) .

[3]吴一安.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4]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上一篇:空心村下一篇:直系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