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比较

2024-06-27

方向比较(精选十篇)

方向比较 篇1

语音识别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 己经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开始渐渐成为信息产业领域的标志性技术, 在人机交互应用中逐渐进入我们日常的生活, 并迅速发展成为“改变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关键技术之一[1]。微软、科大讯飞、捷通华声等语音技术提供商及微信、QQ等平台服务商都在抢占语音交互的市场。让计算机听懂人类的语言, 进而智能地做出正确的响应动作已经成为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目标。

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开发语音控制电脑的应用程序, 这对于众多伤残人士以及一些不方便操作电脑的场合 (比如驾车的同时查询电子地图) 具有重要意义。而一种有效的语音光标程序[2,3], 就是语音控制光标定位在屏幕的目标位置, 并且可以语音控制单击、双击拖拽等各种鼠标动作的语音控制程序, 对于实现语音控制电脑特别是语音使用现有各类应用程序具有实用价值。

1. 语音程序开发工具简介

语音开发工具有多种, 其中Microsoft Speech SDK 5.1[4]是微软免费提供的软件开发资源包, 其中包含了语音识别和合成引擎相关组件、应用程序层的接口、详细的技术资料、帮助文档和例程。它完全基于COM标准开发, 其底层协议以COM组件的形式完全独立于应用程序层, 为开发人员自由使用资源包中的资源、开发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的应用程序而不必纠结于复杂的语音技术提供了方便。其中, 语音识别由识别引擎 (Recognition Engine) 管理, 语音合成由语音合成引擎 (Synthesis Engine) 负责;程序员只需专注于自己的应用, 调用相关的语音应用程序接口 (SAPI) 来实现语音功能。

Microsoft Speech SDK提供了丰富的类库和Active X控件。本文主要讨论使用Visual Basic进行的开发工作。在VB中创建语音识别应用程序之前需安装语音识别引擎和设置麦克风, 待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就开始打开VB工作界面, 配置语音识别的编程环境。在VB开发环境中, 选择“工程”/“引用”命令, 在“引用”对话框项中添加Microsoft Speech Object Library后, 就可以引用语音对象库里的对象。编写语音功能的程序主要接口包括:Sp Shared Reco Context接口、Ispeech Reco Grammar接口和Ispeech Phrase接口。Sp Shared Reco Context接口, 即语音识别上下文接口, 主要用于发送和接收与语音识别有关的消息通知、创建语音识别语法环境。Ispeech Reco Grammar接口, 即语法规则接口, 用于创建、载入和激活识别用的语法规则。Ispeech Phrase接口, 即识别词汇接口, 用于显示识别出来的词汇, 执行相应的指令。

2. 语音光标的技术分析

目前有两种语音控制光标的模式:基于目标模式的光标控制和基于方向模式的光标控制[5]。前一种需要用户先利用语音说出具体目标名称或者位置, 比如图标、菜单, 或者屏幕区域名称, 然后再执行如“单击”“双击”“右击”等命令, 这种方式在不同名目标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但是在目标很多, 并且含有同一名称却又不同类型的目标情况下, 错误率的上升会降低用户的操作体验。

本文讨论的是后一种-基于方向的光标控制, 又分如下几种情况:

(1) 对于非连续控制, 光标则根据用户指令向固定方向移动事先设置好的单位距离, 例如:当语音读出“左”命令, 光标只是向左移动一个固定单位距离, 当再读出一个“左”命令, 光标又向左移动一个固定单位距离。

(2) 对于连续控制, 当用语音读出一个命令时, 光标就会持续移动, 直到用户说“停止”。例如:当语音读出“左”命令, 光标一直向左移动, 直到说“停”时才停止。

(3) 对于持续发音控制[6], 用户在发出口令后需马上发出持续不断的声音控制光标运动, 声音结束, 动作结束。例如:当用户发出“向左, ahhhhhhhhhhh”或“向左, enenenenenen”的口令, 光标会持续向左运动直至停止发音, 就停止当前的运动。

(4) 对于反方向退回N个单位距离, 它是连续控制型改进后的效果, 可以根据不同用户下达暂停口令的语速设定返回的距离值, 从而达到解决时延的目的。

影响位置控制效果跟目标的大小、移动速度及语音延时等因素有关。由于语音识别引擎识别用户口令需要一定时间, 再加上用户语速不同, 导致声控光标存在延时误差, 表现为口令结束后, 光标还会继续移动甚至越过目标区域。Sear等人曾经研究用一个虚拟光标机制来解决延时误差问题[5], 即在真的光标前面虚设一个光标, 一旦虚拟光标到达目标就立即下达“暂停”口令, 最后, 真实的光标会利用延迟时间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这种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让用户就两个光标在视觉上带来的眩晕感而倍感苦恼。本文主要讨论方向导向光标控制模式, 并针对过程中出现的延时误差设计了反方向退回N个单位距离这种声控光标的方法来完善。

3. 语音光标的实现

语音光标程序的开发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语音识别程序接口设计, 利用speech sdk提供的语音开发接口进行;第二部分是识别相应命令后对光标进行控制的程序设计, 在程序转换调用windows API函数实现对光标的移动、定位和单击双击等功能操作。

第一部分语音接口部分的主要工作流程和关键代码如下:

(1) 定义语音识别对象

Public With Events Reco Context As Sp Shared Reco Context//定义Reco Context为共享文本语音识别对象

Public my Grammar, b As Ispeech Reco Grammar//定义词汇表语法对象

(2) 创建语音识别语法环境、对象

Set Reco Context=New Sp Shared Reco Context//创建语音识别语法环境

Set Grammar=Reco Context.Create Grammar (0) //创建语音识别语法对象

Grammar.Cmd Load From File App.Path&"sol.xml", SLODynamic

//依据用户词汇表的语法规则调用语法词汇表, SAPI的语音识别语法和词汇库一般预先设置在.XML的文件中, 正确有效的.XML文件是识别的关键。

(3) 创建执行命令, 控制识别事件

(4) 停止语音识别

Grammar.Dictation Set State SGDSInative

第二部分有关光标控制部分功能模块实现方法如下所述:

(1) 获取光标当前坐标位置和移动光标到指定坐标:利用API函数Get Cursor Pos可以获取当前光标的屏幕坐标, 利用API函数Set Cursor Pos可以指定光标到屏幕指定位置。

(2) 控制光标移动代码:若借助定时器实现光标连续移动控制, Timer2_Timer、Timer3_Timer、Timer4_Timer、Timer5_Timer这四个时钟分别控制Left Move () 、Right Move、Top Move () 、BottomMove实现光标连续续上下左右移动, 直至下达“暂停”的口令。

左移:mouse_event (MOUSEEVENTF_MOVE, -5, 0, 0&, 0&)

右移:mouse_event (MOUSEEVENTF_MOVE, 5, 0, 0&, 0&)

上移:mouse_event (MOUSEEVENTF_MOVE, 0, -5, 0&, 0&)

下移:mouse_event (MOUSEEVENTF_MOVE, 0, 5, 0&, 0&)

对于不连续控制运动, 只需去掉时钟, 在口令后执行上下左右移动就可以。

(3) 持续发音控制光标运动的实现, 主要是利用识别声音开始、声音结束2个事件, 是以RC_Sound Start (By Val StreamNumber As Long, By Val Stream Position As Variant) 和RC_Sound End (By Val Stream Number As Long, By Val Stream Position As Variant) 来识别声音流的开始与结束, 对应控制光标的开始移动和停止移动。

(4) 鼠标执行单击、双击等操作:利用API函数mouse_event可以模拟鼠标事件, 例如鼠标单击事件:

mouse_event MOUSEEVENTF_LEFTDOWN, 0, 0, 0, 0

mouse_event MOUSEEVENTF_LEFTUP, 0, 0, 0, 0

4. 实验测试设计

为了分析比较几种声控光标程序的特点, 设计了一个测试程序, 特针对Windows各种图标的尺寸设置了几种不同大小的按钮。常用的系统图标真实尺寸有16×16px, 24×24px, 32×32px, 48×48px等几种, 语音光标测试选择了前3种常见尺寸。比较测试过程中, 分别用4种不同的语音光标程序, 完成一组相同的任务, 语音命令控制光标分别对不同尺寸的目标进行点击, 测试程序对有效点击次数等进行记录, 以便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模拟仿真测试的软件界面如图1所示:

为了测试这四种不同语音光标的效果, 设计测试任务如下:在同一个软件环境下, 同一个人针对每种方法在三种规格尺寸按钮, 依次用语音控制光标移动到不同功能的按钮上, 并单击一次, 直至操作完界面上的同样尺寸的按钮, 然后再按相同的方法重复, 直到计数100次。另外, 错误率计算公式:命中率=命中次数/总次数。

5. 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

表1中的数据显示, 无论采用哪种语音识别的方法, 尺寸小的按钮的命中率都偏低。非连续语音控制光标法虽耗时, 但在命中方面略显优势。表2中的数据显示, 随着目标按钮尺寸变大, 命中率也增加了。连续语音控制光标法虽操作简单, 但在命中方面处于劣势。表3中的数据显示, 非连续语音控制光标法和持续发音控制光标法的命中率较高。

对比以上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非持续语音控制型、连续语音控制型、持续语音控制型、反方向退回N个单位距离型的命中率都在随目标尺寸的增加而增大。由于测试目标尺寸在Windows图标中偏小, 研究有效的声控光标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可以发现这几种控制方式各有所长, 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综合使用, 可以使声控光标程序的功能更好, 更容易使用。

参考文献

[1]Richard Vox, Cnadanee A.Kmam.Speech and Lnaguage Proeessing for Next-Millennium Communication Sevrices.Proeeedings of the IEEE.2000, Vol.88 (8) :1314一1335

[2]Karimullah, A.S.and Sears, A. (2002) .Speech-based cursor control.Fifth International Acm Conference on Assistive Technologies, pp.178-185.

[3]童强.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声控鼠标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 2006, 25 (8) .

[4]M icrosoft Corporation.Microsoft Speech SDK SAPI 5.1.Microsoft Corporation, 2001

[5]Sears, A., Lin, M., Karimullah, A.S.:Speech-Based Cursor Control: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of target size, cursor speed, and command selection.Universal Access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 (1) , 30-43 (2002)

方向比较 篇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制方向和CAD方向比较]

★ 模具设计cad自荐信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荐信

★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及发展策略研究

★ 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 金融投资方向自荐信

★ 染整技术自荐信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简历

★ 检具设计制造技术要求

★ 工业制造技术专业生自我鉴定

方向比较 篇3

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不仅仅能够体现出一个学生四年学业当中所学所思所得,其总体水平更代表着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与否。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即作为检阅本科生毕业成绩最后一环的毕业论文质量却持续走低。文科类毕业论文尤其如此。仅就笔者所在的文学院毕业论文现状而言,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在写作能力上有很强的优势,但一谈及论文撰写多数同学表现出明显的迷茫。很多学生对论文缺乏基本的認知能力,面对毕业论文时只能手足无措;更有一些学生投机取巧,东拼西凑甚或全文抄袭草草交稿了事。纵观笔者所在学院近几年的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写作的总体情况,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专业指导,使之在写作论文时能够了解学术规范,确立合适选题,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篇论文着重从如何写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论文这一角度入手,根据现有的学生论文状况,分析其选题角度、撰写方法等存在的诸种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对学生写作毕业论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选题方法

从2008年至2012年,文学院各届毕业生选择外国文学方向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比率由4.2%至9.1%不等。其中最低数据为2012届学生,汉语言文学与对外汉语两个方向共377人,选择写作外国文学方向论文的仅有16人。最高数据为2010届学生,同样的两个专业共284人,选择写作外国文学方向论文的有26人。单从数据来看,外国文学方向受学生关注较少,遭遇冷门。从指导学生论文以及平日上课跟学生交流时得到的信息反馈来看,造成此类情形的最大原因在于,学生认为外国文学的论文难度大,材料相比(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而言较少,甚至需要部分外文资料,为了避免麻烦,选择研究国内文学更为方便。但这也会造成另外一个窘境,即每年类似张爱玲研究、沈从文研究、李白研究、杜甫研究的论文数量极大,甚至同一指导老师手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大致相同的论题,因而造成撞车现象。如果能有更多同学对诸如外国文学、文艺理论方向感兴趣的话,这种撞车现象多少会有所减少。

当然,在选择以外国文学方向为论文研究对象的学生论文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笔者在对目前所能掌握的五年内文学院毕业论文进行了仔细调查后,将从如何选题这个角度探讨毕业论文的写作。

选题是否成功直接决定一篇论文是否具有写作价值,是写作论文的整个过程中最为艰难和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好的选题才能造就好的论文,而在现有的汇总资料里,我们发现,学生在选题上往往较为保守,没有足够的分析能力去发现问题,因此造成了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陈旧,有些甚至没有任何写作价值和认识意义。笔者从学生论文中抽取了有代表性的题目,列举见下表:

表1:陈旧的论题

A12008届《简·爱》中的女权思想评析

A22008届漫谈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

A32010届此恨绵绵无绝期——论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悲剧

A42012届《呼啸山庄》中的人物性格分析与命运解读

A52012届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凡是研究《安娜·卡列尼娜》的,基本上不是论及安娜的爱情悲剧成因就是论及其人物形象;而分析《简·爱》的,关注的中心多为简的爱情观;以《呼啸山庄》为论题的论文,则多从希斯克利夫形象入手,分析其命运与爱情。其他的论文中,包法利夫人、于连、斯嘉丽、苔丝轮番登场,而对他们的研究并未有任何新意,多数都是将前人的研究成果拿来做一番梳理、拼凑,只能沦为老生常谈。

那么我们的学生,在选择外国文学方向论题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时,选择什么样的论题才能开创出新意,使自己的论文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呢?

(一)新作家、新文本、新阐释

这里所谓的“新”,未必是开创式研究。因为我们写作毕业论文的主体是大学本科生,并非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对之提出过高的要求无疑是不合理的。但在选择作家作品进行分析时,如果能够尽量避开人们熟知的作家作品,而去选择一些知名度较小的作家作品,或许能有更宽阔的阐释空间。笔者从近五年学生毕业论文中选取了下表中几篇来做示例(此处仅对选题进行评价,论文写作质量高低未有涉及):

表2:有新意的选题

B12009届清丽婉约与雅趣韧健——《枕草子》与《幽梦影》比较

B22011届《白色巨塔》人物群像分类研究

B32011届浅析凯尔泰斯·伊姆莱作品的反强权意识

B42012届论保罗·奥斯特《幻影书》中的偶然性因素

B52010届从福克纳的作品看其对待历史的态度

B62008届在荒野中重生——浅析《热爱生命》与《野性的呼唤》主题的互应性

从上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批评视野历来关注的经典作家和经典文本,而是更多扩展到诸如清少纳言(B1)、山崎丰子(B2)、凯尔泰斯·伊姆莱(B3)、保罗·奥斯特(B4)等较少为读者所了解的作家身上,这样所作出的论文至少在选题上是很有新意的。

当然,经典作家、经典文本也并非不可以作为论题。只要找到新颖的角度,阐释出新意,也可以产生优秀的论文。例如B5和B6,一个论及福克纳,一个论及杰克·伦敦,二位作家的研究论文不可谓不多,但两篇论文都避开了学界讨论最多的话题,选择了较有新意的内容,仅从选题上来看,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新的研究范围:比较文学的视域

很多同学认为比较类的论文容易写作,A作家与B作家、C作品与D作品比较一番其相同点及不同点,再总结论题,既容易凑字数,又仿佛比单一的作家作品研究“有学问”。

但实际上,比较研究的论文相当难做。比较文学的论文,首先要确定几个跨度: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只有有这样的先决条件,才能称之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主要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文化研究、阐释研究等研究领域,对于本科层次的学生而言,平行研究看上去相对容易操作,但据同学们写作的毕业论文现状来看,《夏目漱石与川端康成的比较研究》(2011届毕业论文)、《<简·爱>和<傲慢与偏见>比较研究》(2010届毕业论文)不叫比较文学的论文,它们缺少比较文学的几个跨度,充其量只能算作简单的比附。

其次,在比较的视域中,被比较的双方,一定要有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否则二者的一般性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再者,比较文学的论文,如果在一番比较后没有得出任何有升华价值的结论,仅仅是将相同、不同列举出来的话,也是没有价值的。

以杨周翰先生的论文《弥尔顿的悼亡诗——兼论中国文学史里的悼亡诗》[1]为例,论文以弥尔顿的悼亡诗入手,分析了中西悼亡诗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对诗歌类型产生的影响。中西悼亡诗的话题符合比较文学里的“可比性”,在比较的过程当中,有丰厚的文献资料作支撑,最后又能得出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结论。这样的论文才是高质量的比较文学论文。

因此,同学们在选择平行比较的论文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如果能有缜密的逻辑和丰富的文献资料,也可以做出相当出色的论文。例如,2011届王春强同学的毕业论文《论<聊斋志异>在东西方现代化承继中的差异性——以芥川龙之介和卡夫卡为例》,不仅仅剖析了《聊斋志异》广泛流传及被国外作家承继的原由,进而又以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和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为例,深入研究两者对《聊斋志异》的继承以及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论文选题不仅新颖独到,且达到相当高度。论文首先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分析了《聊斋志异》被东西方接受的事实和产生影响的原因;继而从“本属文化圈內的现代性更新”和“异域世界的现代性繁衍”两个方面对比了《聊斋志异》在东西方文化中产生的不同魅力,通篇论文紧扣“现代性”字眼,分析详尽而具有深度;在最后部分中,作者又将论题提升到“一部经典性的文学作品”“跨越世界的界限,跨越地域的限制”“获得永恒的生命”的高度,完成了一篇相当优秀的毕业论文。

总而言之,好的选题是一篇论文是否可写、能否成功的关键之处。在选题上,如果能够尽量选择新作家、新文本,或者使用新方法对经典文本进行阐释,也就在论文写作伊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撰写方法

诸如上文表1提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最大问题在于选题过于陈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其关键就在于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很少有意识地去问个为什么。读作品时很多同学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角色,跟着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而很少有人会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思考其题外之旨、韵外之意。因此,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首先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常常以某位作家的某部作品为研究对象,这样论点比较具体明确,论证起来范围不需要太广,操作难度上相对而言较为容易。接受阐释定见是一个很容易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却需要更深厚的阅读功底。只有对所研究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才有可能去寻找各方面的资料,在其中找到可以探讨的具有新意的论题。

即便仅仅是研究某位作家的某首诗歌,也必须对此位作家的生平资料、创作历程、大部分作品和对其研究的现有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在掌握如上所述文献后,还需要论文作者有对材料的整合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研究动向,接受新思想、总结新材料、使用新方法使自己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有所变化,这样才能为发现新问题提供更大的可能。

以申丹教授的论文《隐含作者、叙事结构与潜藏文本——解读肖邦<黛西蕾的婴孩>的深层意义》[2]为例分析其选题价值。首先,此论文选题足够新颖,凯特·肖邦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作家,国内对她的引介几乎为空白。这样的论题,自然可以说是开创国内研究新领域的尝试,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次,这篇论文虽然仅仅只是对一篇短篇小说进行分析,申丹教授却熟悉肖邦几乎所有的作品,并对其进行了细致地分类,而对于学术史更是如话家常。在掌握了这么多材料后,申丹教授认为以往学界对于肖邦的《黛西蕾的婴孩》的阐释是有误区的,由此提出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并展开论证。

因此,在写作论文之初,不要妄图省事,将眼光仅局限在要研究的对象上面,甚至连相关的学术资料都不去搜集和加以认真研读,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没有价值的陈词滥调。

还是回到上文提及的毕业生论文选题过于陈旧这一话题,以《简·爱》研究为例,从2008届到2012届毕业生,有四位同学选择研究《简·爱》,其题目如表3所示:

表3:关于《简·爱》的毕业论文

C12008届《简·爱》中的女权思想评析

C22008届浅析《简·爱》

C32008届“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简·爱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

C42010届《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爱情观

从图表3可看出,虽然近年来选择写《简·爱》的毕业论文数量有所减少,但大家还是将论点集中于简·爱的爱情观和对女性主义的贡献,这些早已是批评界的定论,可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阐释空间。早在1966年,英国作家简·里斯(Jean Rhys)就写作了小说《藻海无边》[3](Wide Sargasso Sea),将人们的眼光引到隐匿在勃朗特文本中的另外一个女性形象——伯莎·梅森身上。在1979年,美国学者桑德拉·吉尔伯特 (Sandra Gilbert)和苏珊·古芭(Susan Gubar)出版了论著《阁楼上的疯女人》(The Mad woman in the Attic)[4]则从理论上探讨伯莎·梅森所代表的女性作家在表述女权主义观念时受到的时代的种种束缚。而我国学者朱虹女士也于1988年撰写论文[5],率先在国内将《简·爱》研究与国外前沿理论接轨,其后类似的研究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还仅仅停留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研究阶段,无视新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动态,这种研究只能遭遇失败。

当然,新的研究方向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瑕疵和漏洞,如果在对材料进行仔细甄别后,我们也可以以指出其缺陷为主题,推出自己的结论。

学术研究要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意识就无法使自己的研究立足。但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是自己的问题理论上是否符合逻辑,其次是自己的问题是否符合事实。笔者2008年指导的一个毕业生,执意要写《雷雨》中的周朴园与鲁侍萍关系研究,由复杂的逻辑关系,最终推理出二者极有可能为同父异母的兄妹。经过仔细地审阅,笔者发现其论题既不符合逻辑,又不符合事实,写出来只能成为笑谈,于是让其换了选题。

(二)化解问题,选择小切口

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写作论文的开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化解问题了。此处所说的化解问题指的是如何将提出来的问题具体化、微观化,力图做到小切口、深挖掘。

在学生的毕业论文中,经常可以看到研究范围过大的问题。如表4所示:

表4:研究范围过大的论文题目

D12008届你是如此多情——从郝思嘉看当代女性生活

D22008届谈中外(希腊、印度)神话内容的相似性

D32010届中外文学资源在现当代中国的对话

上表所列举的三个题目,犯的就是研究范围过于宽泛的错误。例如D1,当代女性生活指的是什么,又可能包含多少复杂的内容,怎么可能在小小一篇论文中展示出来?如果能给它加上定语,比如爱情生活,范围立刻就缩小了,也就容易操作了。至于D2和D3,且不论其是否有可写性,单就题目而言,几十万字的学术论著或许都无法阐释清楚,明显超出了本科生的能力范围。

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之前,一定要了解论文所要传达信息量的大小。如果要在不足一万字的论文中面面俱到,必然面面不到,最终只能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在这一点上,有些同学做得非常聪明。比如2008届高欣同学的毕业论文《梦魇与现实——论博尔赫斯作品中的镜子意象》就避开了博尔赫斯研究中较为宽泛的论题,转而选择了较小的话题——镜子意象——作为论文的中心论点,既能够让原本难解的博尔赫斯作品化作具体可感之物,同时又能在本科论文的篇幅内将此问题提出论证并加以解决。

而2012届吕钊同学的论文《论保罗·奥斯特<幻影书>中的偶然性因素》也没有全面阐述保罗·奥斯特的创作特点,而是将《幻影书》写作中的“偶然性”作为剖析的主题,力图从小切口入手,深入分析奥斯特的小说创作技巧。通篇论文紧扣这一主题,条分缕析地论证了奥斯特使用的这种所谓偶然性因素对于其建构小说世界的意义,论证了偶然性在奥斯特创作中的独特文化品格及意义。

本科毕业论文应该尽量选擇学生能力能够承担的内容,论题明确而不要太过宽泛,切口要小但需力图深入,泛泛而论的教材式论文是没有太大价值的。

(三)解决问题,合理安排层次

文科类的学术论文实际上就是一篇较长篇幅的议论文。议论文同学们都很熟悉,就是对某个中心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论据是否充分、逻辑是否清晰、层次是否合理都会直接决定论证成功与否。

学者马征的论文《重建生命的神圣———纪伯伦<人子耶稣>中耶稣形象的隐喻意义》[6]在行文过程中,首先指出在“神圣感”消逝的20世纪西方社会,纪伯伦仍然不辞劳苦地在他的作品中“重建生命的神圣”,继而从数字“7”入手,指出其在基督教义中的神秘性和启示意味,接着证明文本中对数字神秘意义的沿用喻指了作家的历史循环思想,这种循环思想又进而意味着在神圣历史的重现中,象耶稣一样的人们的降临,将向神圣缺失的现代人重新确证神圣,至此,耶稣形象的意义就在于他沟通了有限的人与神圣的无限和永恒(上帝)。由以上层层递进的论证过程,马征向我们指出:在纪伯伦的作品《人之子》中,耶稣是作为神和人的双重形象出现的。这一论证过程因为有深入的文本细读和丰富的文献资料作为论据,又有层次清晰的逻辑顺序,使得论文严谨可靠、说服力强。

除了这种递进式论证结构之外,较为常用的还有并列式论证结构。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中,为了能够将问题谈深谈透,需要将分论点并列起来,共同说明主题。有时候也需要将递进式论证结构和并列式论证结构综合起来运用,将论题分析得更透彻。例如,在2011届法萌同学的毕业论文《试论<百年孤独>中文化身份的迷失》中,作者就采取了二者结合的论证结构。大的层次为递进式,在每一个层次下为并列式,层次安排条理清楚,论证充分。

(四)总结问题,深化主题

一篇完整的文章,一定要有头有尾,学术论文也是如此。任何类型的论文,即便有好的开头、好的论证过程,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结尾,也只能成为虎头蛇尾的半成品。上文提及比较文学论文时,指出最后如果没有表明比较的意义,将主题深化,那么通篇论文价值折损过半。

例如,2010届一位同学写作了《<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爱情观》一文,这篇论文首先并不符合上文曾提到的比较文学的论文范畴,最多只能算作用比较方法进行研究的论文。姑且不论其写作价值,单看其行文方式,我们发现,作者将《简·爱》的爱情观和《傲慢与偏见》的爱情观逐一列举出来,然后又逐一分析相同点、不同点,最后却无法提炼出更高的主题,比如:比较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其中是否有更深刻的原因等等。

深化主题对学生的素质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能对研究对象有深入地把握,掌握更多更广的研究资料,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善于发现隐藏于表面之下的内容,自然可以将问题拓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爱情观》一文中,作者只涉猎了这两部作品,对于两者的研究资料几乎没有了解,是怎么也不可能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

而在王志耕和段守新两位学者共同撰写的论文《不同结构的“为人生”———两篇<狂人日记>的文化解读》[7]中,作者在掌握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对现有的对果戈理和鲁迅同名小说《狂人日记》的比较研究成果进行了审视后,认为厚此薄彼的研究成见不可取,以驳论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进行了一番细致而深入的分析后,作者最后将论点深化,得出结论:果戈理和鲁迅两位作家的思想尽管有着深刻的结构性差异,但都体现出对人类日益堕落的强烈忧患,由此也就给当代人以鲜活的启示。

由此可见,做好结论能够使一篇论文生色,相反只能将之毁损。

三、结语

毕业论文等于是每个人毕业式上的一次大检阅,即便大多数同学将来并不从事学术研究,不需要写作大量的学术论文,也能够从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东西。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可以使人从中回顾自己四年学业之所得、之进步,并学会如何利用积累的文献资料帮助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机会。本篇论文仅就外国文学方向论文的选题方法和写作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期望能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为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网络时代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创新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321,项目主持人:曲阜师范大学曹志平。)

注释:

[1]杨周翰:《弥尔顿的悼亡诗——兼论中国文学史里的悼亡诗》,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6期。

[2]申丹:《隐含作者、叙事结构与潜藏文本——解读肖邦<黛西蕾的婴孩>的深层意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3][英]简·里斯著,陈良廷,刘文澜译:《藻海无边》,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4][America]Sandra Gilbert,Susan Gubar:《The Mad woman in the Attic:The Woman Writer and the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cy Imagination》,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0年版。

[5]朱虹:《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第1期。

[6]马征:《重建生命的神圣——纪伯伦<人子耶稣>中耶稣形象的隐喻意义》,国外文学,2008年,第3期。

[7]王志耕,段守新:《不同结构的“为人生”——两篇<狂人日记>的文化解读》,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方向比较 篇4

《噩梦醒来缝精尸:论文化基因、蜂巢和自私的因子》一文中, 苏源熙在一系列的解释, 追根溯源, 展望之后的落脚点是很有意思的———比较文学的时代?这个问号在这里看似是一种谦虚, 其实我们往下读我们就会明白是一种呼吁。他在这一部分里开宗明义的就点出了“我们的成功策略之一始终是跨学科性。” (37) 我们看不到以往在面对比较文学的“跨性”时所伴随而来的唯唯诺诺, 与顾左右而言他。这里是斩钉截铁的。

如何可以斩钉截铁, 他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 可以说是为“跨学科性”进行的正名。“人们最经常地通过偶然相遇或朋友的朋友来保证重要的社会关系——比如找工作, 而不是通过既定的社会工作网。理由是界限鲜明的群体往往包括已经相互认识、拥有相同的‘社会资本’的个人, 所以, 当新的东西进入个人世界的时候, 它可能是通过不太可能预测的渠道。‘弱关系’的逻辑可以用来描写跨学科性, 或用来描写比较文学。” (38) 这样的一席话实在是让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比较范围的扩大, 可能造成的学科弱化的担心, 减轻了不少。“跨学科性”在这里不再是一个问题———一个应该有, 又如鲠在喉的东西;它成为了比较文学当仁不让的一个优势, 而在此越来越全球化的视野之下, 这种跨越性似乎给了这种“弱关系”一个良好的发展之地。比较文学的触角可以伸的更远, 而没有任何的顾虑。并在这样的气候之下, 更好的开花结果。

结尾处, 苏源熙不失他全文中洋溢的那种浪漫主义气息说到, 挺着“弱关系”而上, 理直气壮的“跨学科性”的学生, 是“冒险的学生” (39) 。回到他这一部分的标题“比较文学的时代?”这里的问号是个伪问号, 不成其为问题。而这里的问号, 却是要给结尾处“冒险的学生”们看的。比较文学的时代不是一个问题, 而在于我们如何去冒这个险。下面说到“由于总是有被归在不可归类之物的标题之下的危险, 比较文学系应该努力为工作重点寻找理论根据。” (39) 就像之前提到的“弱关系”, 相对于比较文学的理论再建构, 这种思维是可以依据的价值取向, 从不可能中发现必然性。而这也正是“跨学科性”所给予我们的, 常年在质疑之中我们几乎将其视为一个软肋, 其实它一直就是一个法门所在。而具体的说就是“为这个最成功的、最幻影般的人文学科提供讯息的大好时机总是有的;我们敲门拜访、向所有借用我们思维方式的学科宣传我们自身的时候已经到了。” (39) 我们一直在怕被同化, 成为别的学科的附属, 其实殊不知真正思维的武器是我们自己制造的。苏源熙在告诉我们, 我们一直惧怕和质疑的才是我们应该一直拥有和珍视的。

二.“比较的时间”“比较的空间”:给比较一个坚实的理由

娜塔莉·梅拉斯在《比较的理由》一文中让我们注意到, 比较作为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可否定的,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人们从无意识开始具有了“比较”的思维方式, 到殖民的扩展之时,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才第一次在历史上, 也就是时间上, 以虽然遥远的距离但开始了对于对方的观看, 直至最后开始了一种“比较”。此时的“比较”获得了一种扩展和延伸, 并且是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的具体。从而衍生出了作者的观点———“比较的时间”, 原文的落脚点在于“比较的时间”中所强调的“差异性”。在新世界发现之时, 外面的世界, 新的东西, 人们曾经认为显而易见的一些道理, 理所当然的一份生活, 这些被放到世界的背景中去时, 都要开始重新找寻自我的坐标, 并在找寻自身坐标的同时, 来尽力理解在我们看来对面世界的那些不那么显而易见和理所当然。“时间化的比较把多种文化作为认识客体, 因为进化的层面允许比较对其加以区别, 它容忍世界上的全部差异, 只要这些差异都在等级的天平上占据固定的位置。” (78) 我们除开这段话对于比较在某些对象上的界定, “容忍世界上的全部差异”这样一个描述, 对于“比较”的定性还是中肯的。世界的“差异性”在“比较”中突然全部都有了一个立锥之地, 我们暂且不管这个全部是混乱还是有序的。所有的都拿到“比较“这架天平上来, 但比较的不是孰轻孰重, 而是在天平摇摆的那些瞬间看到事物的差异性。这一刻, “比较”在我们眼里宽泛了起来, “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二字, 在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之前, 它还具有着一种历史性的意义。不是“比较文学”的“比较”, 而是“比较”的“比较文学”。也让我们看到文学在“借用”这个方法时, 这个方法已经作为一定的本体存在, 具有了它自己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所有的中心就是关于“容忍世界上的全部差异”, 这是“比较”的初衷。

旅行带有着最强的方向性, 却在行使着对于地域方位最大的“破坏”。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必须有最强的方位性, 但我们这个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本身却是在拉近我们的所在地和目的地的距离, 地域的距离感被打破。这正是詹姆斯·克利福德1992年发表的开拓性文章《旅行的文化》中极力提出的观点———空间旅行。他将旅行不再看为点对点的行为, 而是带着一个点四面八方的一切与另一个点四面八方的一切相互遇见的一种行为。这个四面八方可以说成是空间, 带有着20世纪的最为显著的特征, “20世纪末旅行和位移的多样而相互关联的历史”。 (79) 从而引出了作者有关“比较”的又一个概念———“比较的空间”。比较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 就有了和旅行一样好玩又讲得通的地方。在一般意义上来说, 比较是让二者严格的几乎是条分缕析的在关照对方的活动中看清自身和对方的相似性或相异性。然而将比较放于空间性上来理解的话, 在比较的瞬间, 在看清二者不同之处时, 也得出了如何更好的弥合这种不同, 即使是相似性上也是这样的, “求同存异”。这样世界在比较之中才更加具有了多样性, 而不是一味的趋同或是一味的泾渭分明。换一句话说, 不再是相似性的继续趋同, 在两者的相似中看不到第三种的可能, 也不是相异性的对垒, 对于异端性的排斥。相较于相似性, 如果说相异性还是各自为政的个体的相互排斥, 找不到对话的可能;而由于相似性产生的小团体之间而不再是个体之间的各自为政就更加的难以破除。而“比较的空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定位自身的责任的。也就是说“比较的空间就其跨越延伸的性质而言是包容性的”, (78) 从这一点上来说“包容性”的确实至名归。就像这篇文章结尾处所谈到的一样“一方面是占据范例和隐蔽的普通形式的欧洲的普通人文学科, 由此产生了理论模式;另一方面是非西方的更加专门化的区域研究领域, 它占据的是可以应用那些理论模式的原材料。从比较文学学科的视角看, 打破这个划分将产生深远的但目前却无法预见的影响。” (81) 这一段话正好揭示了相异性与相似性的交织;相异性显然是欧洲的理论模式与非西方的原材料, 而相似性是欧洲的理论模式内部的小团体以及非西方的原材料的自成一体。这里的相似性非常明显的已经是“各自为政”的典型代表, 从外部几乎难以进入其内。而“比较的空间”的定义, 这一切的一切就是要打破那个界限的划分, 不是实行大融合, 而是在这种打破中, 冲破迷惘, 世界期待看到一个全新的“自我”。在界限的破除中, 更好的看待自己;虽然伴随着“无法预见的影响”, 但却势在必行, 值得一试。

“穿越这一条寂寞的风沙线, 把我的梦留在绿色的另一边。”这是生态主义的一句名言, 关注风沙线进退的同时也就是在关注人类生存的生命线的进退, 而应把梦想寄托到绿色的另一边。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这本书所展示给我们的比较文学———“穿越这一条比较的风沙线, 把我的梦留在比较的另一边”。我们应当穿越那条分割我们的界限, 同时我们要把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寄托在更多的接触和理解界限另一边的世界, 这样当我们回望“比较文学”的前世同时凝望她的“今生”之时, 我们曾经所做过的一切, 以及即将所要做的一切才有了坚实的意义。

摘要:从《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一书中, 看到了比较文学学科发展中新的走向, 以及面临的难题和困窘。并从——以“弱关系”为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性”正名、“比较的时间”“比较的空间”:给比较一个坚实的理由, 两个方面来试图理解书中为比较文学学科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比较文学,大卫·达姆罗什

参考文献

方向比较 篇5

中国传媒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方向介绍

1.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方向

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研究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包含了外国文学专业的基础研究和全球化趋势下跨文化之间文学关系的前沿研究等两个领域。是为了文化交流的发展和比较文学的发展而设立的专业研究方向。它以培养具有相当的外国文学专业基础,并具备全球化视野、现代知识结构,能够熟练使用双语从事文学研究与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本方向有两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研究领域——国别文学和文学关系。

国别文学是外国文学专业的基础研究,重在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学现象、文学理论、文学思潮,跟踪当代世界文学的发展,对其成就、价值与意义,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本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日本文学等研究内容。

文学关系是跨文化之间文学关系的研究,侧重对文学和文化现象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同一种文学现象、文学理念和思潮往往在不同文化体系,在知识层面、政治层面、观念层面、文化层面有着不同的评价、影响和变异,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关系就是本研究领域所要关注的重点。本领域包括中外文学关系、中日韩文学关系、国际汉学等研究内容。

本方向的研究,要求学生系统地接受外国语言文学的专业训练,能够较好地使用两种以上语言,既有相关的理论研究能力,也有较强的外语阅读和表达能力。本方向将发扬中国传媒大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为我国的学术界、教育界、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界、政府及外事部门等各个行业提供熟悉中外文化,能够运用多种语言服务于中外文化交流和建设的高级人才。

2.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方向

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方向以跨学科的研究视野,考察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重点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当代西方文学的生成与发展和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之间的关系,现当代西方文学的传播主要依托的媒介形式及其历史变迁;二是现当代西方大众传媒的发展变革对现当代西方文学的主题、内容与形式所产生的影响;三是现当代西方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的主要传播形态,以及这种传播形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传媒文化等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方向需要考生熟悉西方现当代文学的基本形态、思想主题与主要艺术特征,阅读过大量的现当代西方文学及艺术作品,对现当代西方社会历史、大众传媒文化、文化研究等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对研究西方现当代文学的传播形态及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备多元文化意识,系统掌握文学及文化传播理论,拥有丰富文学艺术的思想资源,并有志于文学艺术的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的专业人才。

3.中外戏剧文化研究方向

中外戏剧文化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所辖的一个重要学术研究领域。它建立在从古希腊罗马到二十世纪西方戏剧文化成就和以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为代表的东方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戏剧文化成就基础之上,其研究内容在世界文化领域和媒介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价值和作用。世界戏剧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它包罗了戏剧艺术的各个方面,从剧本创作到舞台演出,从艺术实践到理论总结,早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上,西方和东方各国的戏剧理论家、作家、表演艺术家们建立和发展了这个重要的文化领域,而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关系。因此,中外戏剧文化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了比较文学领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研究在面向世界戏剧领域的同时,更多的突破在于将中国的戏剧引入与西方和东方戏剧的比较研究范畴,更大的突破则在于从媒介的角度去看待戏剧,并且把它与新兴的媒介影视放在同等的平台上,从比较的角度入手进行研究,从而开辟了一个极具创新性的研究领域。

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戏剧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戏剧和中国戏剧在各自的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同等重要,都经历了各自的繁荣发展时期,都取得了各自的辉煌成就。本专业方向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显然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代影视艺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研究作为媒介形式之一的戏剧的传播,研究以表演为特征的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研究影视艺术对戏剧艺术的冲击等,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既然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当今人们的一个心理期待,那么发挥我校的大众传媒的学科优势,利用我校的优势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料,建立特有的知识结构更是我们的重心。本方向的研究特色在于:①、世界戏剧文化领域成就的整体研究,②、世界各国戏剧理论、创作、表演及作家作品的研究,③、中外戏剧文化关系的比较研究,④、在比较文学理论框架下各国戏剧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⑤、戏剧作为传播媒介形式与内容的文化艺术研究,⑥、在大众传播领域中戏剧与影视文化关系的比较研究。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开阔心态、创新精神、多元文化意识、较高理论水平和开拓性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培养了解和掌握中外戏剧文化相关知识和理论,认识影视艺术与戏剧艺术之间的关系,并在媒介理论和知识的层面上具备本专业要求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人才,尤其是能够胜任学术研究、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人才。本研究方向将融合本专业的学业特长,培养学生面向中外文化研究、教学、国内外文化服务等工作领域的综合能力。

方向比较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68例运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38例, 女30例, 年龄29~73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6例, 糖尿病肾病21例, 3例为多囊肾患者, 14例为高血压患者, 剩余2例为其余病例。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接受2~3次/周透析, 4 h/次, 血流量为200~250 ml/min。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2例) 和观察组 (36例)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逆血流方向方式进行穿刺操作;观察组患者采用顺血流和逆血流两种方法交接穿刺, 全部患者静脉处方向属于向心方向。其中, 对照组穿刺点距离吻合口>3 cm;观察组如果透析当天为顺血流方向穿刺 (穿刺点距静脉回路穿刺点>5 cm) , 下一次透析须采用逆血流方向穿刺[2]。本次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或逆血流方向穿刺均必须正确记录在患者透析记录本中, 当班护士穿刺前须认真查对上一次采用穿刺的方向, 确定采用何种方向穿刺后才进行内瘘动静脉穿刺。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各在 (400±10) 例次的穿刺中内瘘狭窄与假性动脉瘤的出现几率。 (1) 内瘘狭窄:血液流量比原先少或不足, 瘘口区域在诊断时存在较强的血管杂音, 或者存在断断续续的收缩性杂音等。 (2) 动脉瘤直径显示>15 mm, 从外部观看内瘘血管张开较为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自体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内瘘狭窄发生率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3 讨论

由于我国生活水平不断上升, 人们过度工作导致人体生存质量逐渐下降, 而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例数也呈逐渐上升趋势, 在治疗期间基本是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治疗方法是当前临床治疗中较为有效、科学的透析血管通路, 在临床中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生命线, 保证自体动静脉内瘘在提高透析效果与生存质量中尤为重要[3,4]。由于采用不同穿刺方式可直接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寿命, 表1显示, 采用逆血流方向穿刺导致内瘘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比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内瘘使用前期, 血管壁较为单薄, 静脉管道充盈性比较差, 采取逆向穿刺操作时穿刺点在瘘口近端, 因此容易导致血管出现损伤, 穿刺几率低, 致使肿块出现, 局部皮肤容易变薄、松弛, 进而形成假性动脉瘤, 因此, 进行长时间逆血流方法操作容易导致内瘘血管扩大在瘘口位置和穿刺点位置, 导致动脉瘤的出现[5,6,7];如果采用顺流方法进行穿刺, 穿刺时内瘘血流与血液流通位置一致, 并且穿刺位置的血管不会存在冲洗效果, 减少内瘘假性动脉瘤的发生, 但易发生内瘘狭窄。临床实践证明, 采用绳梯式穿刺法顺血流加逆血流方向交替穿刺, 既能避免长期逆血流方向穿刺导致自体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的发生, 又能消除长期顺血流方向穿刺引起的内瘘狭窄, 使内瘘穿刺点局部得到充分休息, 扬长避短, 能有效地减少自体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及内瘘狭窄的发生率, 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端绳梯式穿刺法采用不同的穿刺方向对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2例) 和观察组 (36例) 。对照组患者运用逆血流方向方式进行穿刺操作;观察组患者采用顺血流和逆血流两种方法交接穿刺, 全部患者静脉处方向属于向心方向。观察两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和内瘘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自体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内瘘狭窄发生率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动脉端采用顺血流加逆血流方向交替穿刺方法能有效地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和内瘘狭窄的出现, 使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获得优质保护, 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治疗质量,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方向,假性动脉瘤,狭窄

参考文献

[1]王志刚.血液净化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01-113.

[2]黄云辉, 马晓华, 伍丽珍, 等.穿刺模式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影响.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8) :6163.

[3]何长民, 张训, 闵志廉, 等.肾脏替代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1.

[4]张春燕, 高峻, 郭翠玲.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在终末期肾病中应用和护理进展.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8) :94-96.

[5]樊晓智, 李月红, 刘宇, 等.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血液净化, 2004, 6 (3) :319-321.

[6]贺晓, 高峰, 冯秉华, 等.肽轮钉动静脉内瘘的建立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 2002, 8 (5) :15.

方向比较 篇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文化产业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朝阳产业, 并且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由国家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据报道, 英国文化产业2007年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 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已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 其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航天等产业, 在国际上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 居民文化消费已占据总消费额的30%以上。在开放条件下, 扩大文化市场的准入, 允许国外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都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与此同时,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 市场机制还不完善, 文化市场的规则仍然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媒体汇流”在西方是一种市场趋势, 在中国, 文化管理仍然实行党政二元结构的管理模式[1]。中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幼稚产业和弱小产业的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在总体实力、科技水平、市场运作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差距是明显的。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之下,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关注并进入中国文化市场, 推销其全球一体化的文化, 这种冲击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既是深刻的, 也是现实的。因此,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产业政策, 以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在必行。

二、国外强势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和冲击

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文化市场中属于强势产业, 而中国则属于弱势产业。在这种强弱分明的态势下, 国外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产业有哪些影响和冲击呢?

首先, 在开放的条件下, 中国的文化资源不再为中国文化产业所独有, 国际化的生产方式使传统上对物质资源的争夺转变为对文化资源的争夺。“文化产业就其本质而言, 就是以人类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精神生产力发展的形态。它通过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的规模化、商业化、信息化方式, 使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多样化、精神文化服务市场化。”[2]文化发展一旦产业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 中国独有的资源不再是中华民族所独有, 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以其生产的规模化、商业化、信息化被全世界分享, 满足着世界人民的文化消费。这是开放条件下中国文化资源开放带给世界的积极的一面。然而, 文化资源的开放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 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它加剧了文化资源争夺, 强化了文化资源的有限性, 客观上限制了中国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资源的利用程度。过去, 人们经常认为物质资源是有限的, 而文化资源是无限的, 但是在今天, 人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认识。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 文化产业的生产能力空前膨胀, 它在把文化产品的生产创作引向虚拟空间、虚拟人物的时候, 也把它的生产空间拓展到了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发展中国家, 利用他国的文化资源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 创造本国的文化产业利润。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支持下, 从技术角度讲, 它对一国传统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几乎趋于完美的境界, 而对于该国的文化产业落后、经济和技术实力差的文化生产单位来说, 对同一素材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再生产几乎成为不可能, 因为消费者早已经认同了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品, 由此引发了文化资源的有限性和对文化资源的争夺。

另一方面, 由于不同国家文化产业背景不同、价值观念不同, 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中选取的题材就可能不同, 对同一题材利用的角度往往不同, 也因此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欧美文化市场对阿拉伯文学的消费为例, 欧美文化市场在消费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下, 对第三世界文化的消费呈增长趋势。在对阿拉伯文化的消费上, 有两类作品特别受西方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 一类是有争议的作家和遭查禁的作品, 这些作品一旦到了西方就大受欢迎, 有的甚至被评为诺贝尔文学奖;另一类是表现阿拉伯社会的封闭性特征, 描绘阿拉伯社会的愚昧落后、野蛮荒诞的风俗和日常生活图景的作品。从这一例证中我们可以看到, 由于背景和需求的不同, 不同国家对文化产品的选择角度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由于对国际文化市场的控制力, 使得以它们为主体的标准成为世界性的标准, 表现出了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单一性机制, 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的文化资源, 从自己的角度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文化产品。在世界科技水平如此发达的今天, 这些作品必然会很快传送回文化资源的所属国, 进而对所属国的文化产品生产产生负面的诱导, 威胁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这种由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所控制的对文化资源的选择和利用, 以及单一性的消费倾向, 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 中国的文化市场必然受到强烈的冲击。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必然要履行相关规则的要求和承诺, 文化产业的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必然贯通, 文化产品进出口的审批权将逐步放宽, 进出口手续也会简化, 中国文化市场将面向世界各地的文化产业集团开放。在这一过程中, 国外文化产品将大规模进入中国, 文化产品价格也将随之下降, 虽然广大消费者作为直接消费者会从中受益, 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是深远的, 作为新兴产业的中国文化产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作为文化产业活动领域和文化产品交换场所的文化市场也面临着被冲击和侵占的可能。中国文化市场的消费群体规模庞大。中国本土有12亿人口, 海外还有7 000多万华人, 对作为以传播文化产品为主要职能的文化产业来说, 这是一个巨大的华语市场。国外文化资本绝不会放过这一巨大的文化产品市场。在中国的文化市场中, 中国文化产业虽然有着地缘优势, 但是却有着经济、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劣势。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选择

1. 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经济的发展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的满足程度的必然途径。经济发展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发展中国经济, 才能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 使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降低“恩格尔系数”, 提高居民文化产品需求和消费水平, 进而使文化产品的需求成为带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拉动力。“文化经济在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最成熟的高级阶段。这首先表现在它吸收和利用了先前的物质经济和知识经济一切有益的成果和条件, 从而最适宜人类生存和全面发展;还表现在文化经济代表了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消费力。”[3]将文化产业当做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和经济发展必将实现双赢。

2. 以市场为中心, 塑造文化市场的经营主体。

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只有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才能在国内文化市场中生存, 才能在国际文化市场中立足。因此在文化市场中, 政府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退出竞争性行业, 同时避免使用垄断性的保护政策, 让企业在公开、平等、公正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展示自己的经营能力和企业形象。要按照十六大报告指出的那样, 把深化改革与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 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 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机构改革, 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 推动文化创新, 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 完善文化市场的游戏规则,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加大对侵权盗版的打击力度。

对于文化市场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维护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因此, 一方面要加强法规体系建设。中国已经建立了以《著作权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 并对文化产品维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的维权制度建设必须在与中国国情磨合的过程中, 不断适应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提高其针对性和对现实的适应性;注意政策、法规、制度的配合, 提高相关维权制度的整体合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建立和健全文化产品维权机构的建设, 加强文化产品的维权力度, 提高维权机构的社会地位, 提高执法者的素质, 使之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4. 加快现代化科学技术在中国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正如集科学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达·芬奇所说的那样:“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高新科技融入文化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是铸就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强劲肌体的重要元素。因此, 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既需要成为广大文化工作者的自觉要求和行为, 也需要政府在文化管理上从实际出发, 运用法律的、政策的、经济的、行政的等一系列有效手段, 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中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要把一切可能的现代科技成果都尽快地体现在文化产业之中, 实现科技成果在文化产业里的转化, 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科技是缩小中国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差距的最有效手段。只有加快科学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 才能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由落后向先进的转变。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关注并进入中国文化市场, 对中国相对落后的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影响和冲击。对各种影响和冲击进行了深入剖析, 并在对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的基础上, 指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选择方向。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资源,中外

参考文献

[1]王登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综合版, 2008, (5) .

[2]谢名家.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7.

方向比较 篇8

一、国内外动画造型风格特点分析

(一)美国动画造型特点

美国动画是世界动画的鼻祖。美国的动画电影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探索大众化的审美趣味,开掘动画本身的媒介特性,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造型特征,成为世界商业动画的典范[2]。美国动画的造型一直强调动画角色本身的生动鲜活,在造型上将角色的五官四肢比例夸张化,能够很好地反映角色性格,同时角色的颜色搭配以及道具都需要经过仔细研究。美女和英雄的色彩较华丽鲜艳,巫婆魔鬼则一般着暗黑色系,连居所都是破旧不堪的城堡一类。美国动画的角色动作也比较夸张化,富有弹性(预备动作和瞬时动作的时间艺术化),营造喜剧气氛。由鬼才导演蒂姆·波顿(Tim Burton)执导的《科学怪狗》是2012年迪士尼公司上映的IMAX 3D定格动画新作。它突破式地采用了黑白哥特式风格,融入了很多童话和鬼马的元素。造型上,主角小狗SPARKY体型微胖,眼睛大而突出,鼻子很小,比例夸张生动。后期转制成3D形式,但是人物造型的比例夸张和动作的弹性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日本动画造型特点

日本动画已有七十年的历史。其可分为六个阶段:战前草创期,战后探索期,题材确定期,画技突破期,路线划分期,风格创新期[4]。在发展初期借鉴了中国的优秀动画,出品了《白蛇传》。1974年以后,在宫崎骏等一批优秀动画大师的带动下,日本动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产业链。在造型方面,日本动画的人物比例相比美国动画较为写实,大部分基本按照七头半身的比例,造型修长匀称,赏心悦目,身形完美。《千与千寻》是日本吉卜力公司的代表作品。宫崎骏的作品也会从服装或造型来展示人物性格。造型上她的服装色彩大部分是暖色系,扎着马尾,脸部线条柔和,由此可以看出她的率真。宫崎骏的作品秉承“写实主义”路线。日本动画的写实画风既灵动唯美又容易让人接受,同时结合日本的文化背景,代表作品有手冢治虫《火鸟》《森林大帝》,和月伸宏《浪客剑心》,不二雄《机器猫》,岸本齐史《火影忍者》等等。

(三)中国动画造型特点

我国动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造型设计方面题材非常广泛,产生了很多源于古代传说的优秀动画片。有的运用传统剪纸艺术(《猪八戒吃西瓜》),有的以皮影戏人偶为原型(《钟馗嫁妹》),还有具有佛教绘画风格,借鉴敦煌壁画形式(《九色鹿》)。可以说,中国动画造型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优势,也曾有大量的优秀动画片产生,甚至一度占据世界领先位置。

但是,随着日本美国动画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大大影响了中国少年儿童的审美感官,而中国动画片在文革十年期间零产量使中国动画元气大伤。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动画以稳定的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创新意识不强,导致在造型、表现手法、题材方面都没有突破。这段时间比较优秀的作品有长篇动画《西游记》,动画电影《宝莲灯》,系列动画《黑猫警长》等。这几部动画没有一味强调民族特色,而是采用了国际化的造型语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同时融入商业元素,画质,声音效果都很精细。但剧情和造型还是偏低幼化,始终无法吸引更广泛的年龄群体。

2007年,中国首部大型武侠CG动画《秦时明月》在国内播映,融合奇幻、武侠、历史于一体,体现了当今中国动画的水平。《秦时明月》针对国内外各种年龄群体,融入3D技术,以秦始皇统一天下为历史背景,百家争鸣的中华古文化在此激烈碰撞。《秦时明月》的造型在国产动画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国外CG技术与民族文化融合,解决了国产动画对于传统文化是否应该传承的问题。服饰都经过悉心考量,融入了如祥云、墨迹、篆刻等具有东方传统的元素,片中的英雄侠客形象多是长发,长剑随身,符合人们心中侠客的形象。主角少年天明以棕色系为主,发型蓬松,嘴角上扬,略带稚气。白色的布袍以飘动的蓝色布带系住,颇具动感。一双鹿皮短靴充满活力与现代感。《秦时明月》在制作阵容上,汇集了一大批动画界的顶级高手,模型、动画、特效方面都制作精良,与国外动画片有一决高下的实力。

二、中国动画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时至今日,中国动画依然没有突出欧美日韩的重围,也没有形成固定的风格。总体产量少,缺乏吸引力,具体来说,国产动画发展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意缺乏,原创不足

很多国外动画大片的制作都是在中国完成的,中国公司越来越多地成为外国动画片的加工场。中国动画制造公司的技术精良,但并不代表中国动画具有创意和细节。当下国产动画片,剧情和造型上大多借鉴国外动画片,拼凑多于创造,因此很难形成自己的风格,动画片故事老套,情节简单,也不够吸引人。“原创是什么?它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和其他作品有差异性,另一个是在市场有不可取代性”[1]。中国的动画公司,制作上压缩成本,而不去精心地把剧情阐述清楚,提高作品质量。相比之下,外国优秀动画片在原创好剧本的基础上,加之丰富的特效,精良的技术,拥有广阔的市场是理所当然的。同时,中国的教育制度和传统观念限制了创意的产生,热爱绘画的孩子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天赋得不到发挥,创造意识、想象能力被积压。

(二)取材狭隘,说教色彩浓厚

中国动画取材大多源于革命故事,神话传说,或者是动物的故事。创作模式固定,剧情低幼,无法吸引全民兴趣。作为动画编剧要用心去说故事,精心编纂剧情,生硬地照搬照抄民俗故事是不可取的。“创作者是弯下腰来给小朋友编故事,而不是蹲在地上,平视着小朋友去创作故事”[2]。国产动画说教主义色彩过于浓厚,不及外国动画“寓教于乐”,幽默方式高级多样,是需要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的内涵。同时应注意的是,好的剧本是动画片的根基,集创意趣味性和内涵于一身,将正确的价值导向传递给儿童,甚至成人。

(三)创作者投入过少

欧美动画制作十分细腻,无论是角色的神态动作还是场景的刻画,都可以从中看出画师的用心。日本动画声优均采用专业人员。其配乐精心创作,紧密结合剧情的起承转合,人物的情绪变化,题材上集合了冒险、亲情、爱情、环保、复仇,给观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观者对剧情发展的期待。中国动画则更多地在节省成本上做打算,制作人员没有从兴趣出发,更多的是为了生计,完成质量得不到保证。编剧也不够用心,多数题材局限,拼凑借鉴大于原创,对白简单。制作技术上循环动作较多,场景单一,成品固然在艺术性和趣味性上较外国优秀动画略显逊色。

(四)商业价值不足,衍生产品开发不合理

动画产业链的环节包括:动画片的创作生产———电视台,电影院的播出放映或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形成版权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中国动画没有产生衍生价值的主要原因也是源于创意方面的不足。没有爆发力的创意,不能深入人心,因此动画就不能产生应有的商业价值。此外,产业链不完整是动漫商业价值没有得到合理开发的另一个原因。美国在这方面就拥有完整的分级制度,从制作,发行,到后续衍生产品的开发,一体化实现。但是中国的产业链却残缺不全,商业价值得不到挖掘。《黑猫警长》画工精湛,是20世纪80年代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传统题材之外的全新探索,商业元素颇多,人物造型和道具更加国际化、全民化,给人民心中留下烙印。但是《黑猫警长》没有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走得顺利,周边产品没有及时开发,十分遗憾。

三、中国动画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动画产业在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中叶的迅速发展,70年代的低谷后,现今在世界动画片发展轨迹中保持着稳定发展的步伐。借鉴欧美的夸张活泼画风或日韩的写实唯美画风,同时融入民族色彩,才能找到中国动画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从民族特色出发

“作为承载着娱乐和教育双重意义的艺术形式,动画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意义不容忽视”[5]。民族文化从不是制约中国动画发展的因素,相反,加入民俗特色是中国动画的亮点。《花木兰》《功夫熊猫》等经典的中国形象经过了好莱坞的包装,便可以变得丰富,内容创新,角色鲜活。中华文明中有着太多可以运用的元素,大量的民俗传说,历史典故,丰富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为剧情编纂和造型设定提供了素材。传统文化中的国画、泥偶、年画、皮影、剪纸等艺术形式,是当代中国动画需要的养分。动画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文化产业的特色在于不同种类的独特性,我们的民族性就是促使国产动画个性化发展的根基所在。不仅在角色造型,场景设定上要吸取传统文化的养分,音效,剧情设定,颜色搭配上都要做到民族化,同时利用先进的特效技术,让动画“中西结合”,不仅要被中国人接纳,而且要打开广阔的海外市场,使影片的商业性得以发挥。

(二)合理借鉴,大胆创新

在美国日本等外来动漫作品的冲击下,中国的动漫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外国动画在特效、三维技术等方面却有优于国产动画的地方。因此,国产动画要想突破瓶颈,摆脱幼稚的画风,合理地借鉴国外优秀动画是很必要的。可以先从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入手,广泛引进人才,使动漫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全面改进国产动画的画风、技术及营销方式。1990年以来,除了传统二维绘画技法之外,高科技数字化的动画成为趋势,计算机技术为其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始于1994年的CG(Computer Gragh)技术更是革命性地颠覆了原有的动画美学。[6]欧美动画在CG动画方面的发展尤为突出,现今已经基本完全采用电脑绘图的方式制作动画片,相应的软件也相当发达,如逐帧二维动画软件Flash,三维软件3D MAX,Maya等等。中国动画现今是以制作传统二维动画为主,虽也相继推出了一些三维动画,但是在制作精密程度上仍与动漫大国有差异。所以,目前更应该将高科技数字化的发展应用与传统的制作方式相结合。

(三)形成固定画风,让国产动画品牌化

中国动画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设计模式,人(下转第62页)(上接第52页)物形象刻板,有些动画造型低幼,有些则大量借鉴了欧美的夸张活泼画风或日韩的写实唯美画风,无法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因此,一部代表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是当代中国动漫产业所急需要的,它可以带动国内动画向固定的画风过渡。可以角色造型入手,紧紧抓住民俗特色,需要分析和借鉴国外的动画艺术,在使国产动画品牌化的道路上,才能找到适合中国动画的发展道路,引领中国动画走向世界。

摘要:造型是动画中最能抓住观者眼球的元素,造型设计代表国家动画产业的发展情况。国内外动漫都各自拥有个性化的造型风格,美国动画造型夸张幽默,日本动画则造型写实唯美,中国动画造型更应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充分吸收国外优秀动画造型的经验,将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色民族文化融入到动画造型中,从而找到一条破解当代中国动画发展瓶颈的途径。

关键词: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民族风格,创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航.中国动画造型与欧美日动画造型特点分析[J]艺术研究,2012(,03).

[2]高放.迪斯尼动画电影的造型特征[J].电影艺术,2001(,03).

[3]陈筠.最缺创意——中国动画输在起跑线上[J].生活周刊,2009-7-16.

[4]郭俊华.日本动画发展史[DB/OL].中青网,2009-10-29.

[5]周晓丽.国产动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扬弃[J].中国电视,2010(,06).

方向比较 篇9

随着广域测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其在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既能实现对电网安全运行的监测、控制和对故障的快速识别, 又能对系统产生继电保护功能。

1 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结构

继电保护系统能同时基于广域网和局域网, 保护电网的某一特定区域。一般来说, 将继电保护系统安装在变电站内, 通过搜集所在变电站及其相邻变电站内方向IED设备的故障信息, 能够准确地定位故障位置。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变电站内的方向IED设备将故障方向信息传递给广域继电保护决策系统, 相邻变电站内的方向IED设备将故障方向信息传递给广域继电保护决策系统, 然后由系统根据电网的结构准确定位故障的位置, 接着向有关终端发出跳闸指令, 隔离故障元件, 这就是集中式继电保护系统。集中式继电保护系统以变电站为中心, 对广域继电保护决策系统的依赖性非常高, 如果某套广域继电保护决策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运行时, 其必将会影响到广域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因此, 变电站级的广域继电保护决策系统可采用冗余的方式设计。另外, 通信技术、电力技术、新型材料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2 广域继电保护系统

2.1 一次设备、方向IED的表示方法

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的保护对象包括变电站中的所有线路和一次设备, 由于母线保护与变电站主接线方式联系紧密, 使得一次设备的表示方法关系到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另外, 为实现系统的故障定位功能, 应在断路器或电流互感器处安装方向IED设备。

对于一次设备而言, 其表示方法为:ID—设备类型—接线方式—设备名称—设备上级变电站数组—设备状态。从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的算法来说, ID表示的是方法中的关键字, 它是对一次设备进行类型区分的关键。设备类型不仅是系统中的一次设备, 同时还是虚拟母线中的一次设备, 将虚拟母线作为一次设备, 有利于方向IED设备更好地发挥定位作用。接线方式主要有T接线路、普通两端线路、单母接线和双母接线。设备名称就是广域继电保护系统中一次设备的名称。设备上级变电站数组则是指一次设备所连接的厂站。一般来说, 如果一次设备为厂站内元件, 则设备上级变电站数组取值1;如果为厂站间设备, 则取值应该是该一次设备所连接的厂站数;如果为普通两端线路下的一次设备, 则取值2;如果为T接线路下的一次设备, 则取值3.最后一点为设备状态, 一般有运行和停运两种状态。

方向IED设备的表示方法为:ID—I侧连接一次设备—J侧连接一次设备—断路器ID.ID一般按照方向IED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划分, 例如安装在普通断路器位置的方向IED设备、安装在母线断路器位置的方向IED设备等。I侧连接一次设备和J侧连接一次设备表示的是方向IED设备的I侧和J侧所连接的一次设备。断路器ID表示的是方向IED设备所连接的断路器的ID号, 如果没有, 则取值0.

2.2 故障定位

在方向比较原理框架模式下, 广域继电保护系统中的所有方向的IED设备的方向均定义为:流出母线为正, 流入母线为负。当方向IED设备安装在两个母线之间时, 则按照“流出ID数值小一方的母线为正, 流入ID数值小一方为负”的原则来判定方向元件的方向。因此, 所有方向的IED设备的输出值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 0, -1.当输出值为1时, 则表示故障方向为正方向;当输出值为0时, 则表示没有检测到故障;当输出值为-1时, 则表示故障方向为反方向。

当系统检测到方向IED设备启动时, 整个系统中所有方向的IED设备都会把动作信息传递给广域继电保护决策系统, 决策系统会根据输出值给一次设备和方向IED设备组成的关联矩阵合适的赋值, 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关联矩阵。在赋值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次设备对应的方向IED设备输出值有正数时, 则将输出值对应到关联矩阵中的对应元素即可;如果没有, 则给关联矩阵对应的元素赋值为0.将方向IED元件指示的故障方向信息的完整性作为定位故障的依据和门槛, 并根据方向IED设备的综合方向信息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

3 结束语

变电站级别的广域继电保护系统依靠方向IED设备的输出值来定位故障。系统先对变电站的拓扑结构、方向IED设备的安装位置和一次设备与方向IED设备的连接关系形成关联矩阵, 检测到故障信息后, 只需要对关联矩阵赋值, 就可以形成完整的故障关联矩阵, 进而可以准确地定位故障元件。广域继电保护系统不仅能够快速诊断出一次设备发生的故障位置, 而且对变电站的接线方式适应性好, 因此值得在电力领域被推广。

参考文献

方向比较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总数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17~76岁,平均(48±13)岁;全部选取颅内感染病例。

1.2分组

A组23例,采用置管时引流管进入蛛网膜下腔后管头向头部放置;B组23例,采用置管时引流管进入蛛网膜下腔后管头向骶部侧放置。A、B两组其余方法相同。

1.3材料

A、B均采用Medtronic体外引流及监测系统(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包括穿刺针1根,引流硅胶导管1根,连接管,集液袋等。

1.4方法

患者侧卧,保持背部与床板垂直,屈髋屈膝,使脊柱尽量后弓,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选择L3~ L4椎间隙穿刺,局部消毒2次,铺设无菌巾于手术部位,穿刺前以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使用穿刺针穿刺腰大池,斜切口的方向为导管进入的方向, A组斜切口向上,B组斜切口向下,经穿刺针置入硅胶导管,自蛛网膜下腔置入软质导管6~10 cm,待脑脊液流出通畅,拔出穿刺针,连接尾帽。自皮肤出口处缝针固定后贴膜封固。再将导管沿脊柱方向向头部在皮肤上固定,直至肩胛位以上,在上面打圈用胶布固定。在引流管末端连接三通管,在连接处用消毒纱布包裹,并用胶布封缠,以保证连接处的无菌状态。三通延长管末端接集液袋,集液袋高度以入口处高于外耳道平面10~15 cm为宜,或根据每日引流量调整高度,日引流量控制在200~300 ml。

1.5评价标准

凡有腰部、腿部疼痛不适即为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如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经放低引流高度12 h仍无脑脊液流出视为堵管(参照美敦力公司引流管说明书置管时间为5 d内)。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 χ2检验。

2结果

A、B两组46例患者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分别是6例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4);A、B两组堵管例数分别是9例和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0)。见附表。

注:A 组较 B 组术后出现堵管和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例数均较多, 堵管(P =0.044)及神经根刺激症状(P =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具有微创、密闭、稳压、 引流充分的特点[3],很多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脊液漏等的患者利用腰大池置管持续流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4,5,6,7]。腰大池置管技术虽然优点颇多, 但其置管后可能出现很多并发症[8,9],尤其以堵管及神经根刺激症状多见,本文针对堵管及神经根刺激症状这两个常见问题加以分析探讨。

引流管成功放置后发生堵管,多是因为脑脊液相对黏稠,含有蛋白及细胞成分,如蛛网膜下腔的积血、红细胞崩解产物或炎性脑脊液等[10,11],可引起脑脊液流出不畅,管腔堵塞;引流管放置后,如进入蛛网膜下腔的长度过长,可发生扭曲打折、管口端抵压在椎管内组织上,亦可引起堵管。颅内出血及感染的源头位于头部,其红细胞、蛋白及细菌等的含量浓度理论上是从头至尾逐渐递减,如果引流管头端位于低浓度的脑脊液中,堵管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故引流管头端向下可以避免一些浓稠甚至絮状的脑脊液直接流向引流管引流口,减少堵管;从解剖学看,圆锥、 马尾神经等其分布从上到下逐渐变细消失,骶部的蛛网膜下腔相对较大,如使引流管头位于相对较大的空腔处,引流管不易打折,引流口不易碰到由上向下生长的神经,堵管的可能相对也较小。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放置时间较长,如有神经根刺激症状,患者一般难以坚持,虽然部分患者经过调整引流管位置后,神经根症状可以缓解或消失,但是调管后患者易感染、脱管,且消除刺激症状成功率不高。神经根刺激症状系引流管碰触到马尾神经或圆锥所致,引流管向骶部放置,使引流管与神经顺向走形,则可有效避免引流管直接刺激神经,从而减少、消除刺激症状。

此外,对于避免堵管,采用流量控制引流较压力控制引流为佳[12]。腰大池堵管后,可以采用冲洗、注射尿激酶、调整引流管的方法尝试再通。但临床发现,一旦堵管,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再通机率及通畅时间都不甚满意。如果因为堵管或神经根刺激等问题,拔除引流管,不但给患者带来较高的经济负担, 还给患者带来较痛苦的心理感受,所以减少堵管和神经根刺激症状显得尤为重要。引流导管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向骶部侧放置引起堵管及神经根刺激症状的机率较向头端放置小,故推荐置管时采用管头向骶部放置。

摘要:目的 对比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术置管方向不同出现并发症的机率大小。方法 将46例颅内感染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利用Medtronic体外引流及监测系统进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术。A组采用置管时引流管进入蛛网膜下腔后管头向头部放置;B组采用置管时引流管进入蛛网膜下腔后管头向骶部侧放置。比较两组出现堵管和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不同。结果 A组较B组术后出现堵管和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例数均较多,堵管及神经根刺激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术置管时导管向骶部侧放置引起堵管及神经根刺激症状的机率较导管向头部放置小,故推荐置管时采用管头向骶部放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方向比较】相关文章:

方向比较原理06-30

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比较方向06-25

电商职业方向与创业方向解析06-27

《方向》10-07

价值方向04-16

整改方向05-31

方向电流05-01

地震方向05-04

调控方向05-08

方向展望05-09

上一篇:数学哲学下一篇:公共图书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