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门诊

2024-05-09

艾滋病门诊(精选六篇)

艾滋病门诊 篇1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1日至9月25日期间来我院性病门诊的就诊者。干预前分发721份调查表,回收有效调查表366份,干预后分发320份调查表,回收有效调查表215份。

1.2 调查方法

使用我院性病、艾滋病防治人员设计的经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预防医学专家确定的调查表,由性病、艾滋病防治人员和性病门诊分诊的护士对来院就诊的病人进行匿名调查。⑴调查表内容:包括调查表的一般项目: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⑵性病、艾滋病的知晓项目:性行为和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求医状况,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态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措施,并要求病人复诊,复诊时使用同一调查表进行调查,与基线调查比较评估干预效果。

1.3 干预措施

在对初诊病人调查后分发了各种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处方,性病、艾滋病防治宣传手册、正确认识艾滋病的折页。告知每个病人浦东新区艾滋病咨询热线电话,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开展同伴教育,发放安全套等干预措施。

1.4 统计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Excel 2003录入,使用Stata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干预前后的效果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年龄特征:

调查对象年龄为17~70岁,干预前后年龄在30岁以下的分别有196人和106人(196人是干预前调查人数,106人是干预后调查人数,下同),占53.6%,49.3%;31~40岁的有131人和81人,分别占35.8%和37.7%;41~50岁的有23人和16人,分别占6.3%和7.4%,51~60岁的有11人和9人,分别占3.0%和4.2%,60岁以上的有5人和3人,分别占1.3%和1.4%,干预前后调查人员年龄特征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42,P=0.840)。

2.1.2 文化程度:

初中以下文化的有51人和31人,分别占13.9%和14.0%,初中以上文化的有315人和184人,分别占86.1%和86.0%,干预前后调查人员文化程度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26,P=0.872)。

2.1.3 性别:

男253/155人,分别占69.1%和72.0%,女113/60人,分别占30.9%和28.0%,干预前后调查人员性别特征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572,P=0.450),具体见表1。

2.2 干预前后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干预前366名性病门诊就诊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18.8%(69/366),干预后相应的知晓率为57.2%(123/215),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1,P=0.000);对性病的传播方式、症状、国家关于性病方面的政策、预防艾滋病方法和安全套的作用等方面的知晓率在干预后均有所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干预前后性病病人的求医状况比较

2.3.1 干预前只有38.

0%(139/366)就诊者认为如果自己得了性病会去正规医院治疗,62.0%(227/366)病人表示先买药自己治疗,或去私人诊所,最后实在不行再去医院。经干预后,76.3%(164/215)的就诊者表示马上去正规医院治疗,态度改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6,P=0.000)。

2.3.2 在“得了性病之后是否通知性伴侣去检查”的问题上,干预前只有8.

7%(32/366)就诊者表示会回去通知,在干预后上升为72.6%(156/215)就诊者表示会通知同伴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2.0,P=0.000)。

2.3.3 干预前有42.

9%(157/366)就诊者表示愿意做性病、艾滋病检查,干预后上升为85.1%(183/215),改变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χ2=99.5,P=0.000),见表3。

2.4 干预前后性病门诊就诊者对性病、艾滋病防治态度转变的比较

干预前,45.6%的性病门诊就诊者关心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通过性病门诊干预,这个比例上升到了67.4%,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9,P=0.000)。通过门诊干预,性病门诊就诊者更为关注媒体关于性病、艾滋病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P=0.008);对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措施认知比例从干预前的23.2%上升到73.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P=0.000);有意识地改变自身行为,以免感染艾滋病,态度从干预前的36.1%改善为74.9%。在自己得了性病后,大多数就诊者会改变自己以前对性病、艾滋病病人的看法,干预前后此比例均在60.0%以上,见表4。

3 讨论

有研究认为,控制性病传播对于防治艾滋病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性病病人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而且对于性病病人采用适宜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有效疫苗[1]。

通过对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综合干预,就诊者对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性病的表现方式、国家对性病病人的匿名和保密治疗的政策等知晓率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经过综合干预,大多数就诊者基本掌握了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这与其他调查结果相近[2]。但就诊者对性病的主要症状的知晓率(不到50.0%)不尽人意,这表明让性病病人完全掌握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还需要坚持长期持续的健康教育。

大多数性病门诊就诊者由于去过KTV、浴室和理发店等公共娱乐场所,接受了性服务而患病,这些就诊者在得了性病之后,担心他的隐私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就诊者在来院就诊前去私人诊所或自己去药房买药治疗,不愿意主动检测性病、艾滋病,也不愿意通知性伴侣和配偶来院就诊。如果能保护好就诊者的隐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就诊者会做出正确的决定,可早期让病人进行性病、艾滋病检测,接受正规治疗,提高性伴追踪率,减少性病、艾滋病传播的概率。

大多数患了性病之后的病人对电视、报纸上有关性病、艾滋病的内容比往常多了关注,也更关心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了解控制性病、艾滋病的措施,养成健康行为。这表明性病病人产生了主动避免感染性病、艾滋病的意识,并逐渐付诸于行动。

总之,对性病门诊病人进行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是十分有效的,通过健康干预不仅使本人自身提高认识,同时通过他还能影响到其家人、性伴侣等人群,这有助于提高对性病、艾滋病的防制能力。

摘要:目的评价在二级医院性病门诊中对就诊者进行性病、艾滋病防治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性病门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实施健康干预,复诊时再次进行调查并与干预前比较,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性病就诊者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主动求医和通知性伴检查等比例上升明显。结论对性病门诊就诊者的干预有明显的效果,建议在医院性病门诊中进行健康干预。

关键词:性行为,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健康干预

参考文献

[1]吴尊友.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131(4):221-223.

艾滋病门诊 篇2

皮肤性病科门诊病人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认知的调查研究

作者:许卫红 张荣宏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皮肤性病科门诊病人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认知现状。方法:将我中心皮肤性病科门诊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1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问卷对他们进行调查,其中问卷内容涉及患者的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危险因素、对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的态度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知晓情况等。结果:回收有效问卷410份,回收率为99.51%;皮肤性病科门诊病人对艾滋病认知水平平均得分为11.32分,属于高水平,自愿咨询检测知晓情况平均得分为3.79分,则为低水平。两者大相径庭。结论:皮肤性病科门诊病人在艾滋病认知上水平普遍较高,但是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知晓率方面却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加强艾滋病的扩大宣教,同时扩大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覆盖面,以便让更广泛的人群可以知晓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从而促进我国艾滋病预防与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皮肤性病科;门诊病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认知;调查

基金项目: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GZ-SQ-12-04)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VCT)指的是人们经过咨询之后能够对他们是否需要做艾滋病检测做出明确或明智的选择的一个过程[1]。当然,这个决定必须由当事人自己做出抉择,同时这个过程必须是完全保密的。自愿咨询检测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做检测,某些人仅仅可能只是接受咨询而不参与检测[2]。总的来说,VCT咨询主要包括检测前咨询、检测后咨询、支持性咨询、预防性咨询及特殊需求咨询等[3]。为了进一步了解与分析皮肤性病科门诊病人对VCT的认知情况,我中心展开了相关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中心皮肤性病科门诊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12例病人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其中排除精神障碍、意识不清及理解能力较低等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的方法为:调查前应将指导语、真实性回答的意义及强调保密性等附加在前

[4];调查的时候患者与医生一对一的面谈,同时进行问卷的填写。本次调查的问卷除了参考了国内相关研究项目,同时也对部分国外同类研究相关问卷进行了参考,进而设计出了本次研究的问卷,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患者基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常住地及月收入等;2)艾滋病相关知识:HIV传播/非传播途径、艾滋病常见症状、艾滋病预防措施(总计20题目,每个题目1分计);3)相关危险因素:安全套的应用情况、婚外性行为、输血情况及吸毒情况(总计10题目,每个题目含有4个选项,其中A以0分计、B以1分计、C以2分计、D以3分计,最高分为30分);4)对病毒感染及艾滋病患者态度(总计10题目,并不计分);5)VCT的知晓现状(总计10题目,每个题目以1分计)。在上述几个内容中,除了第一个部分基本情况,其余皆属于选择题,并没有简答题等。本次研究咨询员皆属于皮肤性病科和艾滋病防制组医生,并且接受了相关项目及技术培训;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必须遵循“尊重、自愿、知情同意、保密、坚持职业关系;不评判;启发与自我决策;无伤害与受益”等原则。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中,同时建立数据库,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以P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对象412例,回收有效问卷410份,有效率为99.51%。其中,男患259例,女患151例,男女比为1.72:1;年龄17~78岁,其中20~40岁患者占了73.17%;未婚患者131例、已婚者281例,未婚与已婚比为0.47:1;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患者最多,百分比为61.71%。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度

本次研究我中心皮肤性病科门诊病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度平均得分为11.32分,属于高水平,而进一步对知晓情况与文化程度分析可知,文化程度越高则知晓度越高,相关数据分析详见表1所示。

2.3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10例研究对象有77例有非婚性伴者,其中42例有1个性伴者、20例有2个性伴者、5例有3个及以上性伴者、10例拒绝回答。这77例有非婚性伴者的患者,每次同非婚性伴者发生行为时皆使用完全套仅有3例、偶尔使用者39例、从不使用者35例。此外,有10例患者吸毒,且其中1例患者存有共用吸毒针具史。总共危险因素平均分为5.11分,显示与婚姻状

况、性别及文化程度无显著性相关(P>0.05),但20~40岁年龄组危险因素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

2.4 对艾滋病的态度

本次调查中,有378例“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HIV”;而在对感染患者的态度评价上,有128例显示“愿意和HIV感染者共同工作”,而113例认为“愿意同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有201例表示“愿意帮助艾滋病患者”,226例表示“愿意照顾艾滋病患者的亲属”,此外有71例认为“应该将艾滋病患者隔离”。

2.5 VCT知晓现状

VCT知晓现状调查显示同年龄、性别、就诊原因及婚姻状况没有显著性关系(P>0.05),而同文化程度有着显著性关系(P>0.05),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则其VCT知晓率就越高,相比较如表2所示。讨论

就目前来看,全球艾滋病患者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该病的治疗效果极不理想,因此必须加强该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我中心皮肤性病科门诊病人中HIV感染患者因为出现相关症状便来就诊,虽然传统VCT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为了更好的发现HIV感染患者,则应加强其他检测咨询模式的结合应用,而这也是当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策略[5]。总的来说,若能结合自身机构特色与就诊人群接受VCT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开展医生主动提出HIV咨询检测新型VCT模式,并且加大宣传力度,便可以提高人群VCT知晓率,同时帮助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HIV抗体的检测,从而尽早发现可能潜藏的HIV感染者,在提高HIV检出率的同时也可以减少HIV的传播,有着十分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萌,伍秋云,柏彩宝等.皮肤性病科门诊病人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认知的调查分析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门诊管理经验浅谈 篇3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

自2004年,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开始收治病人以来,一年存活率、坚持治疗比例、按时随访率、CD4检测率或病毒裁量检测率均达到90%以上,病死率1.52%,耐药率小于2%,积累了较好的治疗管理经验,简介如下:

1 管理模式

在院领导或各科支持下按以下模式管理。

1.1 服药前依从性教育 在抗病毒治疗开始前,至少三次预约门诊,从艾滋病基本知识开始讲解到治疗目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案及药物毒副反应,依次向病人解释清楚,以便病人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有深刻认识,并承诺:积极配合医生,按照要求进行规范的治疗。同时邀请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参与依从性教育,明显提高了患者依从性,确保了病人的随访率和CD4、VL检测率,病死率仅1.5%,耐药率2%。

1.2 建立病人档案 进入治疗的病人,均按国家要求编号,认真书写病历,认真记录每次随访情况及检测结果,门诊病历统一放在门诊病人档案室,专人专管上锁。

1.3 积极处理药物毒副反应 部分病人开始服药时会出现过敏反应、肝功能损伤、消化道症状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丧失服药信心,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增加耐药机率。为了尽量减少恐惧产生,每个医生均将手机24小时开机。病人一旦产生反应,随时可以和医生联系,病人有了安全感,治疗效果也随之提高,同时也及时处理药物毒副反应,减轻患者因毒副反应带来的不适,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对于情绪不够稳定的患者,邀请他们参加小组活动,通过同伴的经验、交流,增加患者服药的信心。

1.4 认真把握二线药的使用指征 医院是专业组,对一线医生提出申请的耐药病例治疗效果不好,或有严重毒副反应的病例均予讨论研究,根据病人症状及检测结果更换二线药,继而观察治疗效果。

1.5 心理干预、疏导 艾滋病病人大多均有心理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本来就不能接受自己是HIV的病人,多数会出现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甚至不能继续服药,产生轻生念头,针对这类病人,门诊医生均会与关怀部联系,安排经验丰富的长期从事艾滋病心理咨询的专家,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最终保证病人的依从性。

1.6 落实资金,惠及患者 真正落实关于和省级艾滋病专家结合,对患者的定期检测、机会性感染和毒副反应治疗,随访交通费等实施减免和补贴政策,避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断治疗和不按时随访,使抗病毒治疗能够规范和长期进行。在安排国家援助的同时,利用项目资金,对住院患者和家庭困难者实施救助,解决患者后顾之忧。针对患者每次随访均需定期,抽血后不能及时吃早餐的情况,医院利用项目资金,坚持每天早晨给患者送上一份早餐,使病人得到最贴心的关怀。

1.7 加强对吸毒患者的管理 吸毒的病人依从性极差,对自己的生命也不够重视,服药极不规律,造成随访也不规律,有的患者因复吸再次入狱而中断治疗,大大影响治疗效果,为耐药埋下了祸根,医院领导针对这一特点,与多个羁押部门联系,共同探讨羁押期间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问题。对于送来医院的,由我院诊治,对来我院诊治困难的病人,定期派医生到羁押场所开展治疗,同时培训羁押场所的医生、管教,使他们学会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掌握常见毒副反應的处理方法。对那些未进羁押场所,但服药不规律的病人,争取在吸毒人群中寻找依从性好,有号召能力的患者与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对病人进行依从性教育,使病人切身感到医务人员与同伴的关心、帮助,安心接受治疗。

2 效果

从2004年建院到2011年底,共收治病人2700例,在治24例,按国家考核的事项,按病毒治疗指标,治疗第一年,患者存活率并坚持治疗的比例、按时随访率、CD4检测率、病毒裁量检测率均达90%以上,病人死亡率小于2%,耐药率小于2%,大部分病人能积极面对疾病,重返工作岗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3 经验

目前艾滋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不规律的随访会造成医生很难掌握病人的病情或药物毒副反应,无法及时给患者提供相应的处理,从而影响临床疗效,甚至造成耐药的产生,因此建立一个合适的门诊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管理好病人,帮助病人及时随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门诊管理经验:

3.1 方便快捷的就诊方式及完善的后续服务 建立病人信息,按序排号,方便取拿资料,专职医生将病历送到专管医生处直接就诊,抽血后取早点,取药,由门诊志愿者带领病人完成,除病毒裁量外,其他检测当日可以出化验结果,专职医生阅读结果,异常者次日反馈给病人,并及时指导处理,对未能及时随访的病人,专管医生查明原因,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督促其按时就诊。

3.2 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 对于羁押人群,与羁押场所管理单位协作,定期到羁押场所为病人诊治,同时积极培训管理场所医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的治疗及药物毒副反应处理;针对吸毒人员,在其群体中发展中间骨干,利用骨干发挥影响作用,并与多家有关艾滋病的非政府组织机构联系,利用他们的平台安排医生定期到该地讲座,讲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扩大宣传面,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积极争取社会家庭对病人的支持;针对有心理障碍或焦虑的病人,请专职心理医生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针对小部分依从性差的患者,安排小组活动,进行同伴教育,针对经济困难的人群,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及时对其进行救助,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艾滋病门诊 篇4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1年4-7月对前来鄞州人民医院和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15岁及以上男性进行问卷调查, 共调查400人。

1.2 方法

1.2.1 对性病就诊病人的调查

采用统一设计的《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调查问卷》, 逐项询问, 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性行为、吸毒行为、性病史、艾滋病干预服务等。

1.2.2 血样的检测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2009年版) 》相关要求操作, 血样的采集、保存和运送由专人负责, 保证生物安全。

1.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一用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编制输入,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400例调查对象中, 最小年龄16岁, 最大年龄73岁, 平均年龄35±11岁, 以20~44岁为主, 共有324例, 占81.00%;未婚111例, 占27.75%, 在婚265例, 占66.25%, 同居20例, 占5.00%, 离异或丧偶4例, 占1.00%;本省户籍349例, 占87.25%, 外省户籍50例, 占12.50%, 以江西、河南、四川为主, 外籍1例 (德国) , 占0.25%;汉族398例, 占99.50%, 苗族1例, 占0.50%。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历年分析

40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 被调查者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7.75%, 见表1。

*正确回答8道艾滋病相关知识题目中6道及以上的人数或比例。

单因素分析显示, 监测对象艾滋病知晓状况与年龄、户籍、婚姻状况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危险行为情况

400例被调查者中在近3个月内, 发生商业性性行为133例, 占33.25%;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有124例, 占31.00%;静脉注射毒品的2例, 占0.50%;同性肛交的18例, 占4.50%, 见表3。

2.4 性病史及构成

最近一年曾被确诊性病的120例, 占30.00%, 其中, 淋病6例, 占5.00%, 梅毒15例, 占12.50%,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24例, 占20.00%, 尖锐湿疣34例, 占28.33%, 生殖器疱疹18例, 占15.00%, 非淋菌性尿道炎1例, 占0.83%, 念珠菌龟头炎20例, 占16.67%, 既患有淋病又患有尖锐湿疣的1例, 占0.83%, 既患有淋病又患有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1例, 占0.83%。

2.5 干预措施

400例调查对象中, 37例获得过安全套的宣传和发放, 占9.25%, 18例参加过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或清洁针具交换, 占4.50%, 30例获得过同伴教育, 占7.50%。最近一年内, 11例被调查者做过艾滋病抗体检测, 占2.75%, 其中9例知道结果, 占81.82%。

2.6 HIV、梅毒及丙肝感染状况

HIV抗体阳性2例, 占0.50%, 梅毒抗体阳性36例, 占9.00%, 未检出丙肝抗体阳性者。

3 讨论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HIV抗体阳性率为0.5%, 低于2009年凭祥市的2.75%[5], 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仅为57.75%, 远低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中2010年底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要求。表明近年来开展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可能存在宣传力度、普及面不够, 或宣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6], 如何设计出针对性强、反映效果好、人群喜闻乐见的宣传资料, 提高人群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在400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 有33.25%的人在近3个月内发生过商业性行为, 31.00%的人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 这些数据表明该人群性乱行为普遍存在, 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性措施, 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各项研究表明,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地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7]。在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艾滋病的情况下, 安全套是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预防艾滋病的措施[8]。因此, 在这些人群中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加强宣传的力度, 扩大宣传面, 提高该人群的安全套使用意识, 防止艾滋病从该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9]。

400例被调查者中仅有9.25%的人获得过免费安全套, 7.50%的人接受过同伴教育, 在今后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中应强化安全套的防病作用, 增加免费安全套的供给途径, 多提供自主性强、自由度大、保密性好的获得途径, 以提高人群获取安全套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 2例HIV感染者均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 这提示着男男同性恋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为社会的不认同和歧视, 这个群体依然是一个被社会严重排斥的群体。由于不敢公开自己的行为, 缺乏良好的交往环境, 因此, 不少人需要经常交换性伴, 多性伴的现象很普遍。社会不理解所导致的心理的孤独和压抑, 以及性的压抑, 使他们更容易产生性的放纵, 而性乱又容易导致艾滋病高发。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迫于各种社会压力, 男性同性恋人群中的部分人已经结婚成家, 同时具有异性性行为, 一旦感染就容易传染给他们的配偶、女伴或是下一代, 从而就成为HI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桥梁”人群。因此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监测力度, 完善监测网络, 深入有效地与志愿者、同志网站进行合作, 加强对同性恋人群的干预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81.00%的性病患者年龄集中在20~44岁年龄段, 以青壮年为主。该年龄段的男性正处于性活跃期, 如果无保护地进行性行为, 这将对其性伴侣造成严重的威胁。从生物学特点及社会学角度, 与男性相比妇女更易患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 感染HIV的男性传给女性的机会比女性传染给男性机会高2~3倍[10]。因此, 应加强对青壮年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 使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改变其危险行为, 防止艾滋病从该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商业性性行为、临时性伴性行为均与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生殖器疱疹等引起生殖器溃疡的性病使感染HIV的危险增加4倍, 无溃疡的性病如: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使感染HIV的危险增加2~3倍[11]。因此, 健康教育, 改变不良行为方式,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对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通过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 了解鄞州区性病、艾滋病的感染状况、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 为决策部门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4-7月对前来鄞州人民医院和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15岁及以上男性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监测, 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0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 被调查者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7.75%;400例被调查者中在近3个月内, 发生商业性性行为133例, 占33.25%, 最近一年曾被确诊性病的120例, 占30.00%, 检测出HIV抗体阳性2例, 占0.50%, 梅毒抗体阳性36例, 占9.00%, 未检出丙肝抗体阳性者。结论:性伴数、安全套的使用、性行为方式等都与性病的发生和流行密切相关。因此, 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改变人们不良行为、及时诊治性病、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同时在性病病人中开展HIV监测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性病,艾滋病,监测

参考文献

[1]李林, 周枫, 代涛, 等.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与社区能力建设[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07, 34 (2) :100-102.

[2]张丹丹, 张琰, 李怀亮.宁波市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10, 22 (6) :87-91.

[3]吴尊友.大力开展我国艾滋病行为干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 2000, 4 (1) :4-8.

[4]成国明, 季必华, 吴忠恕, 等.2005-2006年芜湖市性病门诊就诊病人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J].世界感染杂志, 2008, 8 (2) :130-132.

[5]何波, 农丽萍, 赵绍基, 等.凭祥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 2009, 15 (6) :372-373.

[6]程晓莉, 肖永康, 汪方华.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自然科学杂志, 2010, 12 (3) :180-182.

[7]张莺, 秦侠, 胡志.社会市场营销在推广安全套预防艾滋病中的运用[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9, 15 (1) :97-99.

[8]Laga M, Alary M, Nzila N, et al.Condom promotion,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and declining incidenceof HIV-1infection in female Zairian sex workers[J].Lan-cet, 1994, 344:246-248.

[9]郭立燕.595例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艾滋病感染状况[J].中国热带医学, 2008, 8 (3) :458-459.

[10]刘中夫, 颜江瑛, 吴学华, 等.中国城市妇女AIDS知识态度行为情况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3, 6 (9) :12-15.

艾滋病门诊 篇5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1—12月到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共373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资料收集和血液样本采集

采用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求询者个人基本资料、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既往检测情况和此次求询检测情况等信息,并填写“VCT门诊求询者健康调查问卷”。在求询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集3~5 ml静脉血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

1.3 实验室检测

HIV抗体初筛方法用快速法(胶体金法),试剂为Standard Diagnostics INC公司生产;若初筛结果为待复查,用复检试剂复测,复检试剂1为进口的ELISA,复检试剂2为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复测结果仍为待复查则将该血样送至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监测中心,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进行确证。梅毒检测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1.4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一般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373名求询者中,男327人,女46人,男女性别比为7.1∶1;年龄最小17岁,最大57岁,平均29岁;未婚176人(47.2%),同居14人(3.8%),在婚176人(47.2%),离异或丧偶7人(1.9%);上海户籍104人(27.9%),非上海户籍269人(72.1%);汉族367人(98.4%);初中及以下87人(23.3%),高中或中专101人(27.1%),大专及以上185人(49.6%);职业以企事业单位员工239人(64.1%),自由职业30人(8.0%),商业服务26人(7.0%)为主。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

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最高为98.7%,最低为83.6%,见表1;相关知识主要来源:网络262人(70.2%),电视100人(26.8%),宣传资料92人(924.7%),书本71人(19.0%);109人(29.2%)不愿与HIV感染者共餐,335人(89.8%)认为通过性行为而感染HIV的人不值得同情,见表2。

人(%)

2.3 既往检测情况

373人中有146人(39.1%)曾做过HIV抗体检测,检测结果均为HIV抗体阴性;最近两年内HIV抗体检测次数最少做过0次,最多做过10次,平均(1.47±1.30)次。近两年内做过HIV检测的142人中,检测原因主要为:商业异性性行为史57人(40.1%),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30人(21.1%),男男性行为史22人(15.5%),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史9人(6.3%)。

2.4 此次求询情况

373名求询者中,主要的求询原因为有商业异性性行为史151人(40.5%),见表3。高危行为距检测日的时间间隔:<1个月56人(15.0%),1~2个月62人(16.6%),3~4个月52人(13.9%),5~6个月109人(29.2%),>6个月94人(25.2%)。373人中有111人(29.8%)自述出现疑似因感染HIV引起的症状,其中7人(6.3%)乏力,9人(8.1%)体重减轻,10人(9.0%)淋巴结肿大,14人(12.6%)舌苔发白,20人(18.0%)腹泻,28人(25.2%)发热,29人(26.1%)皮肤异常。怀疑通过某次性行为感染HIV的338人中该次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情况:106人(31.4%)全程使用安全套,16人(4.3%)开始没用后来用了,22人(5.9%)使用过程中发现安全套脱落或破损,194人(57.4%)未使用安全套;有商业性行为的151人中有83人(55.0%)未使用安全套。

2.5 HIV抗体阳性者情况

373名求询者中,有368人(98.4%)进行了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其中12人HIV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3%;12人梅毒RPR阳性,4人HIV抗体阳性同时梅毒RPR阳性。确诊感染HIV的12人中,男性11人,均有男男性行为史;女性1人,其配偶HIV抗体阳性;12人均为非上海市户籍;有1人曾做过HIV抗体检测,其余均未曾做过HIV抗体筛查;初中文化9人,高中或中专3人;未婚5人,已婚有配偶7人;年龄最小21岁,最大41岁,21~30年龄组7人,31~40岁年龄组4人,41岁1人;1人自述有淋巴结肿大,1人皮肤异常,其余10人均无症状;最近一次性行为中10人未使用安全套,2人全程使用。

3 讨论

我们通过同性恋QQ群、同性恋人群活动场所、VCT门诊和同伴介绍等途径招募男男性接触者。2011年到嘉定区VCT门诊求询检测的男男性接触者共计61人,其中11人确诊为阳性,阳性检出率高达18.0%。虽然本次调查的样本量较小,不能代表该人群的HIV感染率,但是相关研究发现,男男性接触者存在性伴网络复杂、性伴不固定及高危性行为发生率高等特点[3]。因此,今后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

373名求询者中有39.1%曾做过HIV抗体检测,有人两年内做过10次HIV抗体检测,有的人甚至没有发生过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还有人在发生高危行为第二天就要检测。本次调查的求询者中,有45.5%的人是高危行为发生后未满3个月即进行检测,还有很多人甚至都觉得自己因感染了HIV而出现了相关症状。笔者在VCT门诊中还发现有人自带止血棉球,有人一定要使用一次性压脉带等现象。艾滋病恐惧症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外首先报道[4],目前比较常用、也受到普遍认可的“恐艾”是指那些反复多次地接受血清检测和临床评估,结果呈阴性,但一直坚信自己具有HIV相关感染症状的现象。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混合性神经症,表现为焦虑、疑病、恐惧、强迫和抑郁症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的组合,严重者甚至自杀[5]。一般易患艾滋病恐惧症的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过婚外、婚前性行为的人,事后看到一些关于艾滋病的宣传材料、书籍,对照书本上的感染途径、症状特点,越看越像艾滋病,对号入座把自己归到了艾滋病病人的行列,此类占多数。另一类是不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或对艾滋病一知半解的人,但知道目前艾滋病还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他们有过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喝酒、吃饭或做过纹眉手术或在外理发、刮脸弄破了皮肤等经历,造成对艾滋病的极度恐慌[6]。因此,我们在加大对艾滋病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要强调一般的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让社会大众对艾滋病有全面的了解,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2011年嘉定区VCT门诊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3%,高于全区其他途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可见,VCT门诊是发现HIV感染者的有效途径;同时VCT门诊提供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技能,同伴动员检测、心理社会支持等服务,所以应进一步加大对VCT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VCT门诊服务,使高危人群能尽早到VCT门诊进行咨询检测,尽早发现人群中潜在的HIV感染者。

参考文献

[1]杨凭.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11):649-652.

[2]王常合,庞琳,吴尊友.自愿咨询检测在AIDS防治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6):471-473.

[3]张永,石国政,殷方兰,等.某区男男性行为人群性伴网络特征与高危行为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5):327-331.

[4]Thompson C,Riccio M.AIDS phobia[J].British Journal of Hospital Medicine,1987,38(3):167.

[5]Miller D,Acton TM,Hedge B.The worried well:their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London,1988,22(3):158-165.

艾滋病门诊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2012 年 1—6 月,在该门诊进行美沙酮维 持治疗的受治者。

1.2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艾滋病和美沙酮相关知识问卷,由经过培训后的美沙酮门诊医护人员对被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填写编号及检测相关信息。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及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等。

1.3统计学分析利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 ,应用SPSS 18.0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调查对象的人口 学信息本次共调查884人,其中男性712名,占80.5%;女性172名,占19.5%。年龄最小24岁,最大71岁,平均(44.25±6.34)岁,其中40 ~ 50岁最多,为588人,占66.5%;其次为30~40岁151人,占17.1%;50~60岁106人,占12%;20~30岁32人,占3.6%;60~70岁7人,占0.8%。婚姻状况:未婚154人,占17.4%;在婚552人,占62.4%;同居为25人,占2.8%,离异或丧偶153人,占17.3%。本省户籍为869人,占98.3%;外省户籍15人,占1.7%,主要来自河南和甘肃,分别占外省籍受治者的40%和20%。汉族831人,占94.1%;回族49人,占5.5%;满族2人,占0.2%;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各1人,均占0.1%。文化程度中以初中和高中或中专人数最多,分别占41.1%和38.1%;其次为小学118人,占13.3%;大专及以上52人,占5.9%;文盲14人,占1.6%。

2.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 晓情况本调查共收回问卷885份,其中有效问卷884份,8个问题平均回答正确率为76.7%(5 426/7 072),其中共用注射器(86.1%)、输血(83.3%)回答正确率最高,蚊虫叮咬(65.7%)、外表识别(67.8%)回答正确率较低,见表1。

注: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3美沙酮维持治疗 相关知识知晓情 况7个问题平均回答正确率为86.9%(5 383/6 188)。服用美沙酮控制毒瘾时间(91.6%)及服药期间的禁忌证(91.4%)回答正确率最高。对于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年龄尚不太清楚, 回答正确率较低(77.0%)。见表2。

2.4 HIV 感染率 884 份受治者,经 HIV 抗体确认检 测出阳性 1 人,感染率为 0.1%。

2.5 接受 HIV 抗体检测情况 见表 3 和表 4。

2.6尿检情况在一般人口学信息中,只有不同文化程度对尿检吗啡阳性率影响显著,见表5。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回答情况对尿检吗啡阳性的影响,见表6。除回答“与HIV感染者或患者一同进餐”的正确率与尿检阳性统计结果有关外,其余对美沙酮相关知识的回答情况对尿检阳性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均P>0.05。2.7多因素分析通过一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和美沙酮相关知识中对于接受HIV抗体检测的变量经过单因素分析后,将P<0.3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后,最终进入多因素模型的变量为未婚 (OR=2.598,95% CI=1.277~5.287) 和同居者 (OR=2.752,95%CI=1.204~6.286),且二者均与接受HIV抗体检测的关系显著,经统计学检验,其P值分别为0.008和0.016。

3 讨 论

3.1调查对象人口 学特征分析从人口学特征来看, 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受治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者居多;受治者以已婚者居多。与文献 [8-11]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3.2 艾 滋 病防 制 知识知 晓 率 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艾滋病防制知识点1~8题正确回答6个及以上的共620人, 占70.1%;低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所要求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的标准,差距较大。调查对象中对于“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单一知识点知晓率低于白玉[11]83.8%的调查结果,由此可见,受治者虽然已经接受了美沙酮维持治疗,但艾滋病防制知识缺乏,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同时应将知晓率较低的指标做重点宣传。

注: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注: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注: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3接受 HIV 抗 体 检测 及尿 检 情 况分析本次调查者中HIV感染率为0.1%,低于浙江省吸毒者HIV抗体阳性率(0.5%)[12]。通过美沙酮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对于接受HIV抗体检测的影响可以看出,在美沙酮门诊开展艾滋病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受治者美沙酮维持治疗和艾滋病防制知晓水平,提高受治者对于艾滋病风险的认识,促使其主动接受HIV抗体检测,人数增加明显。从而更关心自身的健康状况,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疫情的发展。尿检情况显示,初中文化者偷吸情况较为普遍,与人口学特征相吻合。提示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进行长期的干预,以促进行为的转变[13]。知信行模式等健康行为理论认为, 知识和信念是行为改变的基础,积极的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技能、服务、社会支持等促进行为转变[14]。因此,美沙酮受治者艾滋病干预应长期进行。

综上所述,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对预防控制艾滋病意义重大。应以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为平台, 对接受治疗者开展艾滋病血清监测和行为监测,建立长期有效的艾滋病咨询机制[15],根据薄弱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对已经检测出的HIV感染者进行指导,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上一篇:节目主持人角色特征下一篇:自然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