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发行企业

2024-07-01

图书出版发行企业(精选十篇)

图书出版发行企业 篇1

一、出版企业库存图书管理的重要意义

存货管理指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 进行有效控制, 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以最低的成本提供维持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存货的目的。

随着出版业的发展, 图书品种越来越多, 图书库存积压问题也就比较突出。库存图书的过度积压直接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 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 由于图书具有时效性的特点, 库存图书的积压会使图书丧失市场价值, 形成企业潜在的损失。加强库存图书的管理, 既可以避免存货过多造成库存积压, 又可以避免存货不足影响图书的市场销售。重视库存图书的管理、科学地进行库存图书的管理是出版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二、出版企业库存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最佳印数把握不准, 图书库存储备量不合理。随着图书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图书市场瞬息万变, 准确把握图书的最佳起印数不仅重要, 而且是一门大学问。而出版企业的现状是没有完备的市场调查机制, 对图书市场缺乏准确的分析和预测;编辑人员与发行人员在图书的选题论证上、在图书出版前印数确定上缺乏有效的沟通, 盲目地起印, 不是导致图书的过量储备, 造成库存积压, 就是导致图书市场需求不足而追加印数, 造成图书印制成本的增加, 单品种图书利润的降低。

2.营销无合力, 产销不同步。重选题、轻销售, 重编辑、轻发行的弊病在出版企业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虽然出版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也在努力做出调整, 但出版企业目前的人才结构仍然是编辑力量强大, 发行力量薄弱, 编辑人员与发行人员在图书的市场营销上缺少相互的支持与配合, 没有形成合力, 图书在印前对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缺乏充分的论证并不明确;在图书的市场营销环节上编辑室与发行部也没有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责任明确、目标一致, 加之发行渠道缺乏长期有效的维护和规范, 产销不同步, 加重了图书的滞销和积压。

3.出版物委托代销, 退货率居高不下。目前图书行业普遍采用的是委托代销制, 即图书的销售商不付款, 先拿货, 可退货。出版企业不仅承担着库存图书积压的经营风险, 还承担着退货图书破损带来的经营损失。另外, 委托代销制形成了大量的在途图书存货。由于图书品种的繁多、对账的不及时, 出版企业对在途图书存货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都导致出版企业还要承担书款和存货无法收回的双重损失, 严重制约了出版企业的发展。

4.库存图书仓储条件差、费用高、管理不健全。由于库存图书品种多、数量大, 仓储环境一般比较简陋, 个别图书因受潮无法实现销售而形成损失。积压的无法销售的库存图书还要支付高额的仓储费用, 这些成本也无法收回。

5.库存图书种类繁多, 核算和盘点的工作量较大, 加上出版企业的电算化程度不高, 制约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账不及时, 不容易及时发现问题, 影响了库存图书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造成账面数据与实际库存数量不符, 产生大量潜在损失。

三、加强出版企业库存图书管理的对策

1.选题策划是出版企业图书生产的源头和起点。编辑部门应加强选题策划和市场调研的力度, 加强选题论证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努力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产品, 加速库存图书的销售和周转。

2.控制起印数。新书付印前, 不可盲目乐观, 一定要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做好充分的印数论证, 严格控制起印数。由于考虑到图书的印刷成本, 出版社有时会依据图书的最大市场估计用量来开印, 这无形中放大了图书的经营风险, 以至会造成图书的长时间积压而无法实现销售。其实, 图书在起印数能达到单册印刷成本大幅升降转折点的量时, 就应该以较保守的市场估计用量来控制图书的起印数, 切忌盲目多印、多发而造成大量积压或退货。

3.加强编辑人员和发行人员的合作。努力提高市场调查、预测和分析的准确性。在“以销定产、按需生产”的市场环境下, 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合理的销售计划是出版的前提和基础, 是控制库存图书积压的有效环节。直接面对市场和客户的销售部门和编辑部门必须共同作好市场需求预测, 在图书出版前须共同做好销售时间、渠道网点数量预测以及适当的库存储备等销售计划, 而后根据销售计划来确定图书的起印数。

4.加强发行队伍建设, 加大发行队伍人员数量, 充分调动发行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发行队伍的营销水平和市场推广能力, 建立行之有效的发行业绩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

5.加强市场营销管理, 努力创新宣传推广的方式, 优化配制好销售渠道, 严格按销售计划执行。把市场尽力做大、做深、做细。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做好市场变化趋势预测, 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消化库存, 同时也为图书的再版重印的时间和数量提供决策依据。

6.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 提高库存图书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借助信息化的先进成果来管理存货, 引入ERP (企业资源计划) 管理系统则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实现库存图书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7.建立科学高效的库存图书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规定, 定期对库存图书进行盘点和账实核对工作, 使账、物、卡相符。清理盘点结果, 优化库存结构, 对营销不力造成的库存积压进一步确定销售策略和销售方向, 从而达到盘活图书库存的目的。对没有市场价值的毁损待报废图书及时进行报废处理, 减轻库存压力, 减少仓储费用, 使库存图书结构更加合理。

8.加强财务部门的管理会计职能。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生产经营、管理更加灵活、复杂。必须加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会计职能,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 为企业更多的经营、管理、决策服务, 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降低成本、降低库存,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使用效果服务。

库存图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 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体现。库存图书的管理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需要编辑、出版、发行、储运部门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益求精的工作, 需要企业努力修炼好自身内功, 挖掘企业优秀人才、培养精干高效的出版队伍才能完成。一直以来, 图书库存积压都是困扰出版企业发展的难题, 尽管当前还存在着出版企业难以解决的体制因素, 但出版企业只要自觉地从细节做起, 具体环节层层落实, 全程控制, 就有可能把库存风险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 从而实现出版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

摘要:库存图书是出版企业的主要存货之一, 库存图书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出版企业整体资产的质量状况。近几年来, 我国出版业的图书库存积压现象严重。为此, 首先阐述出版企业库存图书管理的重要意义, 再分析出版企业库存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加强出版企业库存图书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库存图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马国仓.书店“零库存”出版有想法[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1-10-12.

[2]董为民.出版单位存货管理的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J].出版发行研究, 2006, (5) .

图书出版发行企业 篇2

思想政治工作浅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80、90后”青年进入图书发行企业,并逐步成为各级公司的主力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从业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分析、研究、准确把握和贴近他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行之有效的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和今后图书发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确保图书发行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

一、“80后、90后”职工的思想特征

从整体上看,“80后、90后”职工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较高的文化知识和发展潜质。但是,他们在工作和思想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有些职工理想信念缺失,思想空虚,心理健康失衡。表现为平时不注重理论学习和思想修养、胸无大志,只管自己不顾别人,封闭自己无视社会,不求上进,麻木不仁。

二是缺乏敬业奉献精神。表现为工作上沾轻怕重,急功近利,习惯于选择优于自己的参照物来进行横向比较,有的觉得工资低、待遇差、条件苦、压力大,心里不平衡;

三是作风不严谨,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表现为虚荣心强,1对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教育麻木,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作风自由散漫,不善于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纪律与自由、个人意志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情绪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等。

二、“80、90后”职工的思想特质成因

一是社会背景影响。“80、90后”职工的成长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社会急剧变革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最剧烈、科技进步最迅速、人的思想观念最为解放、价值观趋向最为多元化的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洪流,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以及全球化、信息化浪潮,构成了这代人成长与发展的大背景。正是这种宏观的社会环境,给他们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文化标志”及个性心理特征,同时也构成了我们认识和分析这一代新人的客观基础。“80、90后”的作为这一特定群体的组成部分,其思想和行为也深深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二是市场经济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社会价值趋向的多元化、复杂化,使得年轻的“80、90后”们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个性观念等得到增强;同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倾向有所泛滥。导致少数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吃苦,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的现象出现。

三是家庭环境的影响。“80、90后”职工成长期是国家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时期,又同国家改革开放同步,是一个非常优越的时期。他们是家中的“小太阳”,祖辈、父辈都对其呵护有加,生活环境比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要优越得多,使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等。

四是信息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时代重要标志就是互联网,它在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特别是对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80、90后”青年的成长受到的影响更直接和深刻。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如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监控,将会使这些年轻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严重影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同时造成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的缺失等负面影响。

五是成长过程的影响。“80、90后” 职工的成长基本都是小学——中学——大学,他们的成长历程几乎都很顺利,没有受到大的挫折或磨练;习惯了学校填鸭式、保姆式教育,自主能动性差。这样的成长过程使得刚工作的“80、90后”职工几乎没有社会阅历,不懂得怎样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清楚从容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仅仅还停留在刚刚摆脱了家长束缚和老师管教的喜

悦中,初尝工作和经济独立的欣喜,急于放飞心情、享受生活,不能很好管束自己,不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三、“80、90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一)了解包容是前提。要用时代的眼光去看待“80、90后”的职工,不能把“特点”当“缺点”。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必然使他们呈现出多样化的个性特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能一提起“80、90后”,就给他们贴上娇生惯养、适应能力差、缺乏责任感等种种标签,这样以有色眼光看待他们,无形中压抑了他们的个性,更局限了管理者的思路空间;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用多元的思维去分析他们,不把“丰富”当“复杂”,不把“瑕疵”当“通病”。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对待他们不能简单化,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引导他们。

(二)宣传引导是主线。包容并不等于纵容。在理解“80、90后”职工存在问题的同时,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宣传导向上予以加强,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正确的航向。一是确立人生价值导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进行人生价值导向宣传,用正确的思想观念臵换他们错误的思想观念,用崇高的理想充实他们的思想空间,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二是确立制度导向。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能够让员工非常清晰地知晓个人的职责权限、责任边沿。三是行为能力导向。大量有效

行为导向是非正式的、零散的和无形的,需要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包括语言信号导向、沟通品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真诚程度暗示导向等方面做好表率,并把这种表率努力反映在思想道德修养、个人心理素质、生活环境、个体生活习性等细节当中。我们要适应“80、90后”职工的思想行为特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创新,始终用科学的理论解释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推进观念创新,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方式。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年轻人员中,通过参与其工作、学习、生活,贴近他们、观察他们、帮助他们,与他们平等交流,相互探讨,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切实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把握思想脉搏。认真收集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搞清楚哪些是思想问题,哪些是实际问题,哪些是个别问题,哪些是倾向性问题,哪些是属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哪些是已经蔓延开来的问题,进而找准症结,提出解决办法。积极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一时无法解决的,应讲清道理并积极创造条件逐一解决;同时对他们提出的我们工作中确实存在的各种问题,应诚恳接受,认真改正,以解决各种实际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立足点,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以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回应“80、90后”职工的思想实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三)习惯养成是基础。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习惯塑造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学到社会所需要和认可的知识和行为规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要特别加强“80、90后”职工的继续教育。一是加强常态化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并注重实际效果,避免流于形式,走过程。二要做好重点人员分析教育。对于屡屡发生问题的,应根据问题性质、程度及时适度处理,并扩大教育。三是开展经常性的个性化教育。教育的受众是人,而人是不同的,必须注重他们的内在心理需求。对他们的教育工作一定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切忌千篇一律,空洞说教。

(四)强化管理是关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图书发行企业来说,纪律尤其重要,没有纪律,我们的经营目标就无法实现。纪律更是一个合格员工的基础,但这些品质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所以给他们进行培训和灌输纪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切实严格管理,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转化、找准工作定位,把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上,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工作生活方式和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成为图书发行企业的主力军。

三原县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崔荣德

民营图书发行企业 联合重组进行时 篇3

生存危机逼近

新华书店转企改制之后,上市的步伐逐渐加快,发展扩张战略也逐步推进,许多省份以集团为中心,以资金为纽带,已实现全省连锁,统一物流配送,营业网点分布更加合理,卖场面积更大。新华书店可以说是一家独大,牢牢掌控图书发行业的半壁江山。在控制教材发行的情况下,有些省份的教辅市场也在新华书店手中。拿湖北省来说,长江出版集团旗下的新华书店成立了教辅书刊发行社,取得了许多教辅图书的省内总经销权,图书发行业利润最丰厚的教材教辅图书民营如果都拿不到经销权,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一方面是新华书店实力增强,积极收复前几年被民营发行企业蚕食的失地,另一方面则是河北、山东的农民直销大军以高定价,低折扣策略进入校园销售,他们以1.5-2.0折进货,2.5-3.0折出货,颇受许多学校的青睐。学校进货后,以8、9折或定价销售给学生,中间的利润非常丰厚,对学校有很强的吸引力。正规折扣销售的中小发行企业如何拼得过他们?

而且,现有政策环境,民营发行企业的国民待遇有些还不能落到实处,主管部门对民营书业的引导、规范和扶持还没有完全到位。在整体不规范的市场大环境中,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小环境又如此,他们的生存压力非常大。

“2005年,湖北省的民营图书发行企业消失了1000多家。”湖北省书刊业协会副会长胡丹很感慨。

联合重组之路

如果自身能够做大做强,以实力应对变化,那当然很好。但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短时间内不能够实现,并且面临在竞争中随时要死亡的危险。这样的紧要关头,联合重组似乎是在重重迷雾中显现出的一条道路,也成为一些企业的自觉选择。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因素,有许多省市信誉好的代理商自觉联合起来,调剂积压品种、减少串货,以达到互通有无的目的,同时确保自身的生存发展,在整个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联合重组有哪些优势呢?简单来说,通过联合,各个加入联合组织的企业的分工会更细,进货品种会更全;相互调剂积压图书,减少或杜绝不同地区间的串货;资金雄厚,统一进货就可以拿到更低的折扣,比自己单独进货,平均降低6-10个折扣,销售成本降低;及时沟通交流,共同成长。通过这种联合,对外统一宣传和要货,可以取得一种品牌效应和实力效应。同时慢慢树立好的口碑,建立长期稳定的信誉关系和信誉网。当这种信誉度建立后,所有加入联合组织的公司的知名度和业务量都会得到提升。随着他们的生意兴旺,那些信誉不好的经营商,慢慢就接不到货源,会丧失总经销方或出版社的信任,经营变得越来越艰难,最后关门退市,市场环境也得以净化。

各地发展状况不同,联合重组的模式也很多,目前已知的模式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种:

1.以品牌企业为核心的联合体,企业以加盟形式加入,各个加盟企业独立核算、独立经营。这属于松散型联合。例如社科文艺联合体、少儿读物联合体等。

2.共同搭建平台,统一品牌,统一帐目,统一物流。较第一种紧密程度有所加强。例如“畅联体”。

3.各加入企业出资组建集团股份制企业,成立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企业集团。这属于比较紧密的联合。例如江苏鸿国集团、上海英特颂组建的一些股份公司。

这三种模式说不上孰优孰劣,只是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要求。以浙江人文图书贸易有限公司为例,它把全省十一个地市的六十余家主要民营书业逐步实现品种加盟经营,并以经济合同进行强化,各方效益显著,加盟书店每年递增。几年来,几乎没有出现加盟店因信誉不良而中断加盟的情况。浙江人文公司以经营教辅书为专长,如果书源更丰富,品种更齐全,也许全省的民营书业都会投入它的怀抱。

山东诚信图书报刊联谊会,成立于2001年1月份,淄博市书刊批发市场新闻书店的经理王建新任会长,协会在山东每个地级市挑选了一个信誉好的代理商邀请加入,现已有15家企业加入。五年的时间,所有加入的企业业务都有很大的发展,大家解决了库存,减少了退货的压力,而且经常沟通交流,共同成长。“联谊会选择加入企业的标准是宁缺勿濫,成熟一家,加入一家,像山东聊城、德州地区,因为购物环境不良等原因,就没有邀请当地企业加入。”王建新说。

协会里面所有经营商出去参加书市,都是统一行动和统一印制名片,在名片的背后就清楚地印出了联谊会的会员名单,以便总发行方能够分清楚哪些是他们的会员单位。并且王建新对这个联谊会十分负责,每次出去开会都虚心听取总发行方对他们会员提出的意见,并加以解决和改进。这样一来,他们联谊会的会员单位就不愁没有总经销商给他们发货了,他们的生意随着他们信誉的建立和好的口碑相传,越做越红火。

突破思想之门

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民营书业企业联合重组,成功的案例并不是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从业者的思想。一些人不愿意挑头发起成立组织,嫌麻烦,不愿意负责任。一些人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不愿意加入联盟组织,受人领导。一部分是不放心,认为自己起早贪黑赚的辛苦钱投入股份制企业中,很可能没有回报。还有人危机意识不够,认为发展下去总会有一条生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如果思想一直停留在这样的阶段,想做大做强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们不妨打开思路,看一下别的行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几乎波及绝大多数行业,并席卷全球。比如离出版发行业最近的音像制品发行行业,以前的音像制品发行以国营出版社为主导,民营企业的力量非常有限。而通过一系列联合重组,现在,民营企业已从音像行业的“弱势群体”发展成“强势群体”,在行业所占比重已超过85%。可以说,民营企业的进入,为国内音像界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全国音像巨头广东中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子龙认为,由于国内从事文化传播的企业起步较晚,实力尚不足以与国际市场的“巨无霸”相抗衡,尤其是资金问题,更制约文化企业发展。因此,建议想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社会资本持有者,最好做到统一步伐,采取联合的策略共同谋求做大市场。

山西出版集团筹委会主任齐峰在“出版转型的七个关节点”一文中也指出要赋予出版企业以更大的权力与自由,鼓励出版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从而成为中国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

浅谈图书发行企业的财务管理 篇4

由于现有的图书发行实行的是寄销方式, 因此, 个人认为发行企业的财务管理应侧重于寄销图书 (行业通常称为在途图书) 的安全,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控制, 以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一、在帐务上设置“发出商品”科目, 对每一笔发出的图书进行管理。

由于现在很多图书发行企业要进行单书核算和考核, 因此, “发出商品”科目必须按照单本书核算 (即项目核算) , 但现在一般的图书发行企业图书品种比较多, 如果采用手工方式核算, 成本和费用的耗费较大, 所以必须开发专门的软件来完成。

二、发出商品与客户的核对。

发行企业在每笔商品发出以后, 都会要求客户在一定期限内 (一般是一个月) 就差错进行回告, 企业再根据回告做验货更正, 这样, 就可以及时地查找差错原因, 为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但是, 现在的差错回告只有一部分客户 (主要集中在主渠道客户) 能返回, 这就造成了一般情况下, 业务员只有在结账前和客户进行对账的时候才能发现差错, 由于图书发行的账期通常为6-9个月, 因此, 在6-9个月后再去查找差错的原因, 往往是不了了之,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发行企业带来了损失。要想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是客户与发行企业紧密配合, 但由于现在的图书是买方市场, 这就给该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财务结算。

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 图书发行企业和客户间采用的是滚动结算的方式, 也就是采取凑单方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发行企业要向客户收10万元, 发票已经开具, 那么这10万都收的是哪些图书的款项呢?通常情况下, 业务员就在发货清单里从前往后滤, 找金额和10万接近的发货清单来结算, 这样就会导致实际销售明细和结算明细不符。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的局面呢, 个人认为有两点, 一是客户不愿意提供销售明细, 二是有的客户无法提供销售明细 (主要存在于管理比较混乱的二渠道客户) 。客户不愿意提供销售明细的原因是通常结算金额会低于实际销售金额, 如果提供销售明细, 势必按照实际销售金额结算, 这会为客户的资金带来压力。据笔者了解, 当下有的新华书店在多元化发展, 只有这么做才能减轻他们的资金压力, 但同时, 他们把资金成本转嫁到了图书发行企业。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真实反映图书销售实际情况呢, 个人认为应改变现有的销售渠道和模式并实行电脑联网。笔者曾看过一篇介绍法国图书发行的文章, 在法国, 出版社的图书出版以后, 都是直接销售给终端的零售卖场, 而零售卖场的电脑和出版社的电脑是联网的, 也就是说出版社可随时了解到自己图书的实际销售情况并按实际销售结算。而在我国, 销售方式是图书出版以后, 由发行公司发到中间商或中盘商 (如连锁新华书店和图书批发市场) , 再由他们分销到下面的客户, 也就是增加了中间环节, 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现有条件和技术下, 图书发行企业的电脑无法和中间商及零售终端卖场联网,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发行企业的发展。

四、客户资信管理。

目前, 中国的整个图书行业面临着金融危机和电子出版物的双重影响, 每年都会有一批图书销售商退出市场, 这也给图书发行企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因此, 建立客户资信档案显得很有必要。要对每个客户近几年来的现金流情况, 发展情况, 信用度进行了解, 并按等级进行划分, 从而根据该客户的资信等级来决定在途图书的多少。这样, 可以按照客户等级对在途图书进行总量控制, 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五、在途商品的盘存。

对于任何一家图书发行企业来说, 在目前情况下, 要实地盘存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一是实地盘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是客户没有精力和时间配合。这是财务管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六、开源节流。

在现有的图书市场情况下, 开源已经很困难, 那么, 就有必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节流。笔者曾在工作中有过几次成功的节流举措。首先是对仓储物流部的薪酬改革。在没有实行改革前, 该部门库工实行的是固定工资制, 工作效率低下, 清理发货和退货还需要公司的人帮忙, 新的薪酬制度就是计件工资, 鼓励多劳多得, 在总体待遇没有提高的基础上, 极大地提高了库工的工作热情和办事效率, 发货和退货清理基本无积压, 业务员的结账速度加快, 加快了资金的回笼。其次, 在物流费上的节流。笔者所在公司因业务需要在北京设立了库房, 图书出版后先运到库房, 再从库房发往全国各地, 而北京的发货费用明显高于重庆。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我们发现如果采取印厂直发客户的话, 费用要低很多, 仅此一项一年就可以节约几十万元。现在, 该建议已经提交给公司领导, 并得到高度重视, 印厂直发工作已经进入谈判阶段。最后, 是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发行企业因为要对图书打包, 因此都会购买打包绳, 不过对于打包绳的规格就有讲究了, 以前打包绳是1.2CM宽, 通过试验, 1CM宽的打包绳同样适用, 而打包绳是按重量计价, 同样的重量, 1CM宽的就要长约16%, 改成1CM宽的打包绳一年能为公司节约3000元。

图书出版发行企业 篇5

乙方:地址:

电话:传真:

甲乙双方就合作出版、销售事宜达成如下条款:

出版条款

第一条 甲方保证合法拥有上述作品之中文简体字版权,如出现版权纠纷和侵犯他人权益事宜,甲方全部承担

责任。版权归甲方独家享有。上述作品的作者稿酬全部由甲方支付,如有其他合同中的条款于此相冲突,以本合同为准。

第二条 首次合作,作品确定出版后,甲方提供15000元作为支付给乙方的所有出版费用(所有作品出版

费用均以此为准)。首次合作以后,再次合作的所有作品合作费用,双方结算时,均从甲方账面中扣除。乙方负责向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发货,甲方负责向全国民营书店、网站等除新华书店系统之外的渠道发货,如有其他渠道发货归属等问题双方另行商议解决。甲、乙方的发货费用由各自承担,双方各负其责,不得交叉重叠发行渠道。

第三条 乙方保证在上述作品调纸印刷前告知甲方首批采购数量,以便甲方准确确定印数;甲方需保证在印厂增值税发票开具之前把乙方首批采购图书送于乙方库房。甲方保证乙方具有上述作品在全国新华书店系统的独家销售权。

第四条 从甲方交付稿件之日算起,乙方保证3个月内上述作品能够出版,否则除应返还甲方所支付的全

部代理出版费外,还须对甲方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如因甲方稿件编校质量不合格或内容为出版禁止内容(详见第六条)造成稿件延期出版或无法出版,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五条 甲方交由乙方代理出版的稿件中不得含有下列出版禁止内容,因含有下列出版禁止内容给乙方造成损

失的,甲方应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由此给乙方造成的全部损失,乙方可以终止合同。

1、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

3、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煽动民族分裂,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破环民族团结;

5、泄露国家秘密;

6、宣传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危害社会公德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7、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犯他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人身权益;

8、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出版的其他内容。

第六条 乙方应在本书公开发行前尽到谨慎小心的保密义务,否则甲方有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保

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追究乙方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 如乙方需要上述作品内容进行市场推广,甲方应提供不少于上述作品三分之一的内容(含图片)给乙

方,此内容甲方应提供电子版。

销售条款

第一条甲方的义务、责任、权利:

甲方保证上述作品的印刷品的内部完全与出版社名称终审稿件一致;否则,如出现纠纷,甲方承担全部责任。甲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乙方代理销售权限范围内供货,否则乙方有权追究甲方责任。甲方有权对上述作品在乙方处的库存数量进行了解。甲方保证上述作品新书送抵甲方与乙方库房的时间间隔前后不超过3天。

第二条乙方的义务、责任、权利:乙方需向甲方提供其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乙方有义

务为甲方出具由出版社名称开出的针对甲方销售权限范围的发行委托书。乙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甲方销售权限范围内供货,否则甲方有权追究乙方责任。乙方采购甲方图书需以书面形式向甲方报订。甲方保证送抵乙方处图书应配备其相关全部附带品(如包装袋、招贴画、光盘等),乙方库房验收合格后,在其后的储销过程中所造成的图书损毁与丢失由乙方全部承担责任。甲方同意乙方对上述作品有10%的退货率(进货总码洋X10%=退货码洋),如一年内 ???无退货返回,则视乙方全部销完,乙方应向甲方进行结算。

第三条 结算:针对全国新华书店系统销售上述作品,新书出版乙方首次采购数量不得低于5000册???,折扣35折,账期6个月;针对全国出版社自办书店销售上述作品,乙方采购折扣35折,账期6个月;针对网络及会员渠道发货,乙方采购折扣32折,账期4个月(暂不执行,须执行时另行商定)。结算时,甲方向乙方提供等额增值税发票(行业:图书销售或印刷业)。

第四条 甲乙双方共同负责上述作品市场推广,并各自承担相关费用。

第五条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年。如到期甲乙双方均无异议,本合同可继

续执行,直道到任何一方提出异议,在另行商议,停止或签订新的合作合同。

第六条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日起生效,在本合同生效期间,如发生异议或新问题,双方本着友好互

惠的精神,经过协商作补充和修改。对本合同的补充和修改,都应经双方指定的署名人的正式书

面签署,方为有效。

第七条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双方本着友好的精神协商解决。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双方愿意将争议送 2

交北京仲裁委员会处理,并执行仲裁结果。

第八条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为凭,具同等法律效力。

第九条其他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

图书出版发行企业 篇6

[关键词] 外部性 国有出版企业 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6) 01-0062-05

[Abstract] Book publication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ternalities, which makes the public policy has inherent rationality, whether it is based on the control or encourage by goverment. As China’s publishing industry reforming, publishing enterprise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market competition, the policies should be to culture viability of the state-owned publishing enterprises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s the goal, at the same time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public policy of the government must act in a rational boundary.

[Key words] Externality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Public policy

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政府实施了多项鼓励和扶持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不论是税收优惠还是各种直接财政补贴,都推动着出版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向前推进,而所有这些公共政策背后的逻辑都与经济学上的外部性概念密切相关。

1 图书出版物的外部性分析

1.1 图书出版物兼具正负外部性

经济学分析中,图书出版物是一种具有明显外部性的商品。萨缪尔森认为外部性即经济主体“向他人施加那人并不情愿的成本或效益的行为,或者说是一种其影响无法完全地体现在价格和市场交易之上的行为”[1]。具有外部性特点的经济行为或商品会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需要政府或个人以适当的方式去解决或降低这一问题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前者指对旁观者的影响是有利的,而后者指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最典型的例子是企业污染产生负外部性而教育或新技术研究带来正外部性。经济学上分析外部性有两种情况,一是生产过程中的外部性,如污染;一是消费过程中的外部性,如教育。

图书出版物具有外部性的问题,近年来在学界已经有所讨论。学者们基本认同图书出版物具有外部性,并分析由图书外部性带来的市场配置无效率问题。如刘友之(2006)的《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外部性及其矫正途径》,陆颖(2011)的《从出版物的外部性看出版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张晓蒙、许洁(2013)的《从文化产品的外部性看少儿图书内容出位的危害及应对》,这些文章共同关注了图书出版物外部性问题,但讨论主要集中在外部性的存在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图书出版物的正外部性体现在,好书可以开启社会良好风气和提高公民修养,使得整个社会受益;而负外部性体现在坏书可以败坏社会风气和导致人的思想堕落,甚至引发不良社会行为。“劣书是损害我们精神思想的毒药”,叔本华这句话直指核心。图书出版物外部性问题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以及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对等,正外部性使社会收益高于个人收益,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此类商品或行为的市场供应会不足,私人没有动力去提供足够的此类商品;负外部性使社会成本高于私人成本,私人收益高于社会收益,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此类商品或行为的市场供应过多,私人获利而不用补偿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因此会大量生产。

1.2 图书出版物的外部性体现在消费之中

图书出版物具有外部性毋庸置疑,与已有探讨不同,笔者认为图书出版物的外部性主要产生于消费过程中而非生产过程中。图书出版物隶属于文化产品这个大范畴,虽然文化产品都具有经济学上的外部性特征,但是图书产品与报纸、电视等文化产品的外部性有不同之处,即如果读者不去消费或阅读图书,那么这一产品的外部性就不会产生,换言之,图书出版物的外部性体现在商品消费过程中给读者及社会带来的收益或损害。

2 现实中关于图书外部性的解决方式

2.1 公共政策为主的解决方案

外部性会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灵,同时导致具有负外部性产品和行为的提供量超过社会合意数量,而具有正外部性产品的提供量小于社会合意数量。这种情况需要得到矫正,否则会影响社会福利最大化。经济学上针对外部性有私人解决方法和公共政策两种方式。但是私人方法并不总是有效,所以针对外部性公共政策更常用。

就图书出版物而言,由于同时具有正负外部性,受影响的第三方或旁观者除了个人外社会也包含社会。如果用道德规范、社会约束、慈善行为、经济补偿或利益各方签订合约等私人方式解决外部性,理论上有效,但是每种方案的实施成本或交易费用都很高,对个人而言这种私人解决方式不经济。

从负外部性上来看,让个人同组织或行业谈判或协商停止出版坏书的动力不足,因为坏书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同时对社会风气有负面影响,这样对出版单位施加个人力量有限,因此道德规范与社会规范等方法就不适用,而让个人对出版单位进行足够的经济补偿个人动力更是不足。从正外部性上来看,个人有意愿让出版单位出更多好书来提升修养、增长知识及涤荡心灵,但同时好书对社会风气也有正面影响。

nlc202309040118

由此,解决图书出版物的外部性,私人方法理论上有效,但实际交易成本过高,基本不适用,所以公共政策就成为首选。

2.2 解决负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负外部性会给旁观者或第三方带来不情愿的成本,因此各国对于具有负外部性行为或产品普遍采用管制或加大税收等政策。

第一,基于行政命令与政策管制。政府通过规定或禁止某些行为来解决负外部性。如出版淫秽色情及败坏社会风气的出版物会受到法律及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严厉禁止,并进行法律、行政或经济上的处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管理者需要足够了解行业的出版动向并实时进行监控,这些信息的获取有时成本较大。

第二,以市场为基础的矫正性税收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商品或活动征税,使外部性内在化,这样生产外部性产品的企业就会考虑到因税收造成的负外部性成本。但税收政策对出版物的负外部性来讲基本不适用,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对产生较强负外部性的出版物的容忍度非常低,一旦出现,出版商就会受到相应管制或制止;另一方面政府的税收很难对同一类产品实行两种税收政策,坏书多征税,好书少征税,这种税收政策区分实施的程序复杂,成本太高。同时出版好书坏书不是稳定的经济行为,具有随机性,而税收是一种稳定的经济行为,这种矛盾使得用税收来解决图书的负外部性不适宜。

第三,以市场为基础的可交易污染许可证政策。这一公共政策有其特定适用性,针对经济活动中的污染行为导致的负外部性。如果企业生产导致污染行为,那么有害物质的排放量等指标可以在不同的企业间进行买卖,前提是在经济生产活动中产生污染的企业之间进行。如现在广泛采用的“碳排放量”交易就是这种方式。但这种政策也不适用于出版产业,政府或是个人不允许对坏书的生产量定指标,同时允许这些指标在各个出版单位间交易。即使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这些图书也是社会所不能容忍,因此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只适用于那些在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负外部性。

2.3 强调正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好的图书可以让个人更有学识、增进修养进而对整个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公民素养的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可以促进创新行为,这样政府就有足够动力去鼓励出版商出版好的图书产品。我国一贯的出版原则也是出好书、出精品书。三联书店的总经理樊希安曾说道“什么是出版人的文化使命?简而言之,就是出好书。对出版人来说,出好书比什么都重要。”[2]这种观点早已是出版界的共识,但由于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以及一些出版人社会责任意识上的淡薄等原因,导致一些坏书流向市场,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种行为要严格禁止。各国都普遍采用各种公共政策来鼓励图书出版商生产更多好书,更强调图书带来的正外部性。

目前鼓励正外部性的公共政策主要有两种,一是少征税,二是进行补贴,其实少征税也是一种补贴方式。对其他行业执行较高税率而对出版行业执行较低税率,如作为出版业主体税种之一的增值税,我国对一般工商业产品征收17%的增值税,而对图书出版物而言,根据《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对不同类型的图书在出版环节执行增值税100%或50%(该通知有详细规定,此处不一一列举)先征后退的政策。同时,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

此外,政府还可以对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行为和商品进行直接补贴。就图书而言,政府采取了大量的直接补贴政策,如原来的事业经费拨款,出版项目资助,出版单位的各种直接补贴,以及运用行政垄断手段为出版单位获取出版项目。政府希望通过扶助与补贴让出版单位出更多好书,让图书出版物能够产生更多的正外部效应。

3 出版企业自生能力培养与政府补贴行为的现实缺陷

图书出版物同时具有正负外部性,在私人解决方法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对图书负外部性有效的公共政策是管制与禁止,这点我国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这种管制对促进图书出版企业的发展没有实质性贡献,因此本文主要集中探讨图书的正外部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公共政策对图书生产企业的扶助与补贴所带来的影响。

3.1 出版单位从事业身份到企业身份的变化

我国图书产品生产者的身份影响着公共政策的执行方式。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大改造,出版业纳入国有体系,出版社在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前属于计划经济下的企业。计划经济是对市场经济的否定,基于市场经济解决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就没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出版体制改革以来的政府公共政策。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初出版业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开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就是体现之一。2003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分出版社开始转企之路,到2010年底经营性出版社全部转企。在早期改革中,不同管理部门曾因对出版单位的定性不同而产生过争议,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把出版社看成是有特殊性的意识形态单位,而财政部又把出版社看成是可以取得利润的经营性单位,这样对其采取的公共政策就很不相同,前者希望出版社能够得到更多“照顾”,而后者希望从出版社收取更多利润或税收。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出版单位经历了事业单位到企业身份的转换。这一特殊的出版体制改革导致同时存在基于市场和基于计划的两种公共政策,表现在:一方面部分出版单位依然享有事业单位拨款(虽然很少);另一方面出版单位还需缴纳各种税收,这又是对出版单位企业性质的认定;同时因为图书产品的正外部性,出版单位又获得了很多税收优惠甚至是直接补贴。

图书外部性不因出版单位身份的变化而改变,但出版单位不同身份又影响了政府的公共政策,因此出版社从事业单位到企业的变化也是公共政策由计划思维到市场思维的转变。我国出版单位一直受到保护与扶持,直接扶持和补贴是一种方式,禁止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直接进入出版市场也是一种方式。

3.2 直接补贴与保护下出版企业自生能力难以提升

nlc202309040118

图书出版物具有正外部性,所以政府采取税收优惠与各种补贴是必要的。但是这种补贴与扶助不应该建立在对具体出版企业行政干预的基础上,而应该以市场逻辑来执行相应的公共政策,否则在出版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情况下难以培养出版企业的自生能力[3]。

出版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后,如果管理部门和企业不能转换思路,还是希望通过以往的扶持、补贴甚至是依靠行政垄断来管理出版,企业还是习惯于等、靠、要(企业化运转后这种路径依赖思想依然突出),那么出版企业短期通过政策得以扶持,但长远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自生能力却难以建立,这样未来可能在与国际出版商、国内民营书商的直接竞争中败下阵来。

如果企业形成等、靠、要政策的惯性来维持生存和发展,那么公共政策补贴对企业自生能力将造成巨大损害。长期依靠保护和补贴,给出版企业造成一定的机会损失;习惯等、靠、要将导致出版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包括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激励机制不足,考核无法有效进行等;影响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补贴与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既可能会助长某些企业的依赖性,又可能使得一些竞争力强的企业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随之带来一系列问题。

欧美国家也对出版企业实施了多种补贴政策,那么是否也会导致上述情况呢?答案是不会,原因如下:第一,欧美国家的出版单位一直以企业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已经积累起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第二,虽然有补贴,但这种公共政策主要是针对行业而非针对企业个体;第三,即使有针对企业个体的补贴与扶持,也具有完善的制度进行筛选与竞争,只有符合要求的企业才能得到真正补贴;最后,长期的竞争使得企业没有形成对国家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企业也会想尽各种办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

反观我国情况则不然。第一,出版单位身份长期不明确,运营体制不科学。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最初意愿是发挥经营性出版社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的结果却是出版单位市场竞争力没有本质提升。没有退出机制,出版单位更是没有后顾之忧,发展不好,背后还有国家这棵大树可以依靠。第二,由于具有意识形态等外部性功能,出版企业一直被特殊对待。这种特殊性导致出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即受到优待也受到制约,即使企业化转型后也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第三,长期等、靠、要思想形成的路径依赖使出版单位转企后也要求政府的补贴与保护,这样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还是受到损害。最后,制度安排不合理导致企业形成等、靠、要思想,如一些补贴与扶持不是基于竞争而是基于背景和关系,这会鼓励企业形成努力适应政策扶持的条件要求而不是把主要力量放在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培育上。

3.3 占优策略下政府与出版企业的博弈

不管何种公共政策都可以让企业短期受益,任何理性企业都希望获得补贴,这些收益比起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明显更容易。但上文分析可见,欧美国家对出版企业也有公共政策和财政资助,却没有产生我国一样的问题,这个结果从博弈论角度进行分析,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政府与国有出版企业博弈产生的不同行为选择及结果。

萨缪尔森认为博弈论是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比赛者或参与者选择能够共同影响每一参加者的行动或策略的方式[4],从而找到对参与者而言相对最优的行动策略。从政府与国有出版企业对不同公共政策采取的策略和回报状况,可以看出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如图1所示。

博弈论的指导思想是如果你的对手也在研究你的策略,并采取追求自身最大利益行动,这时你应该如何选择最有效的策略。本文从政府的公共政策出发来探讨出版企业的市场竞争与发展问题,因此图1从政府角度出发D格的政策选择无疑是最优策略。不同策略选择会导致不同获利情况,政府与出版企业如果都试图采取最优策略也将最终导致D格中的占优均衡。对于政府而言不论采取哪种公共政策都是纯粹的付出行为,政府没有更多选择,但是政府可以选择何种公共政策来保障自己收益最大化,这是任何一个有理性的政府都会选择的行为。从长远来看,D格无论对博弈哪一方来讲都会有最大收益,同时出版企业发展更好,最终获益也是政府。

从现有实际来看,欧美国家政府及企业的选择无疑是D格情况,理性的政府会选择主要针对行业的公共政策,出版企业私有性质也决定了不能妄想一味靠政府补贴在长期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政府针对个体的补贴可以帮助一时但不能帮助一世,同时这种补贴具有短期性,与针对行业的公共政策相比延续性更差,所以理性的企业会选择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来保证自己在常态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情况要复杂一些。出版社在长期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运作中积累了一些市场竞争经验,却没有积累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出版企业的自生能力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且国有企业的身份也会助长其路径依赖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在行业具有特殊性的情况下,出版企业必然希望或要求政府既要实施针对行业的公共补贴政策,还要实施更多针对企业个体的补贴政策。如果政府一味迁就出版企业的诉求,就又回到政府对出版单位的全方位补贴与扶持,这无疑是与现行出版改革目标相左,也是政府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在改革与竞争格局已定的情况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转换思路,公共政策不能成为企业培养自生能力的阻碍。

4 政府干预的行为边界——具体的制度设计

如果某些公共政策对出版行业而言是必须的,那么政府实行这些公共政策的行为边界是什么?根据中外情况,以及图书产品的正外部性,以下几种行为对政府而言是必须的,但是不同政策有具体的行为边界要求。

4.1 加强针对行业的公共政策

税收减免或降低税点是各国普遍采用鼓励具有正外部性行为的公共政策。出版产品——图书,由于具有较明显的正外部性,因此不管社会制度如何,图书都是被特殊对待的商品,为了鼓励出版商出好书,各国在税收政策上都不同程度予以优惠或减免,最典型的就是法国。我国政府也针对出版行业实行了税收优惠政策,如作为出版行业主要税种之一的增值税,古旧图书免征增值税[5],一定时期部分图书项目还实行过出版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常规的图书出版物增值税税率是13%,少于一般消费品17%的税率。但比起法国,我国政府对图书出版物征收税率不仅较高,与一般消费品比较而言优惠区间也不大,不能充分体现政府鼓励图书出版物正外部性行为的增加。特别是目前传统出版行业整体面临发展困境的情况下,税收作为一种常态的对出版行业的公共补偿政策,应该大大降低相应税赋。

nlc202309040118

4.2 直接财政资助上的竞争原则

中外都有针对出版行业直接的财政资助政策,如法国政府对出版产业的财政支持非常全面,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三者相互协调,通过直接财政拨款或者基金项目,惠及法国国内和部分国外图书出版项目以及各种类型的出版社和书店。同时法国政府还对小型出版社和书店的贷款设立专门担保基金会,并且在时间上予以宽限,一般能够提供5至10年的贷款[6]。我国也有各种直接的财政资助和出版基金补贴,但这些财政资助除了成立时间较短、资助面窄、资金力度不够以及运营机制不完善等不足外,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资助竞争原则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行政干预色彩过重,导致需要的出版企业得不到资助,而一些大的或渊源较深的出版企业更容易获得资助。

4.3 更多制度公共品的输出

政府除了提供各种具体公共政策对出版企业进行直接和间接补贴外,还可以通过提供更多外围制度公共品来推动出版产业的良性发展,也是变相的扶助政策。公共物品是经济学上最极端的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它的外部性与生俱来,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如国防力量、路灯、公共地等,除了政府,私人市场本身不能提供有效率的数量。

制度是一种公共物品,无论是关乎出版制度环境层面的制度建设还是具体制度安排的提供,私人市场满足不了需求,政府必须发挥作用。对我国政府而言,除了明显的行业公共政策制度外,制度建设是出版管理中的应有之义,但是对制度公共品的提供上,我国政府应该摒弃已有的对出版企业微观生产行为的过多干涉,而把主要力量放在对良好的出版环境建设与有序的市场竞争制度供给上。

注 释

[1][4][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320,185

[2]樊希安.出好书 比什么都重要[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3-08-22

[3]本文主要讨论对出版企业的公共政策。保留事业性质的出版社是基于其公益性做出的,因此政府任何的直接补贴或拨款都具有合理性。出版企业则不然,如果公共政策实施不合理,可能会伤害产业积极性,甚至是企业在旧有的行政补贴逻辑中难以培养在市场中的自生能力。

[5] 是指向社会收购的古书和旧书,而不包括纳税人因未销售完而库存的图书,但出版企业可以进行某些合理避税操作。

[6] 王薇.透视法国出版业经济政策[J].出版参考,2008(18):37-38

(收稿日期:2015-08-13)

图书出版发行企业 篇7

一、出版企业会计管理的主要内容

会计管理针对的是企业的经营活动, 出版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有报纸、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的出版、印刷、发行等经营活动。其会计管理工作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 根据出版物的特点确定管理方式, 在出版企业会计管理中应清晰明细核算, 记录要明确, 所有进销存都要有财务信息;在进行科目设计中, 要实现分类明确, 准确记录与核算存留、销售和退回的出版物。会计管理中, 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单品种实际成本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或后进先出法,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的计算成本和利润。一般销售后退回的产品, 可采用定价法进行计算, 如果出版物要计算提成差价, 需要保留好实际成本, 对于完全没有市场的要进行报废, 运用恰当的会计管理方法, 才能确保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出版企业会计管理内容广泛, 重点内容是对成本的管理, 出版企业的成本包括稿酬、原材料、校订、制版费、辅助材料、出版损失、印装费以及编录经费等。会计管理工作指的是在确定核算对象后, 采用恰当的管理方法, 进行准确的管理。

二、做好出版企业会计管理的意义

首先, 有利于确保会计资料的准确、真实、完整以及可靠。真实、准确的会计资料是了解出版企业会计情况并做出准确判断的依据。会计部门采用手续、程序控制, 使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相互联系, 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其次, 有利于加强出版企业的管理,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出版企业的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划分会计管理分工工作, 形成有效的员工激励制度, 可有效改善出版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促进出版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第三, 确保出版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 避免资产的流失。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 将执行人与记账人、授权人与执行人、保管、出纳以及会计人员等分开, 严格控制资产的收、付、存、用, 避免固定资产的破坏与流失, 确保出版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第四, 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做好会计管理工作, 加强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审查, 及时发现贪污、损失浪费等不法行为, 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出版企业的各项活动。第五, 有利于加强出版企业的风险控制, 建立有效的会计管理系统, 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等环节, 有效控制企业风险, 确保企业各项业务的有效开展。

三、出版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不执行成本预算管理或成本预算与实际差异大导致资源浪费

在出版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 成本预算工作是重点, 也是难度最大的环节。原因是出版行业所受到的纸张原材料价格市场波动、印装工序印装单价影响、字数版税和按销售量计算支付的版税估算困难, 无法实现准确的预算, 在进行预算中具有一定的弹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会计预算工作缺乏弹性, 不能及时跟进企业与政策变化进行调整。预算不准确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出版企业不重视, 不按单品种进行预算;责编等一线生产部门对占有成本比例达15%以上的稿酬和版税预算编制, 存在“形式主义”, 常常出现稿酬、版税没有预算金额或预算金额过高造成生产经营决策上的缺失和盲目投产。其次, 存在过高估计预算标准、执行与预算不统一、产生差额等现象, 因此, 在编制成本预算之前, 应做大量的核实、计算工作, 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

(二) 缺乏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

出版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与一般企业不同,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出版企业开展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明确产权关系, 但是, 从目前看, 部分出版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完善, 缺乏个性化设计, 在会计管理运行过程中, 缺乏必要的动态监管过程, 在紧急时刻, 没有有效的制度进行指导与约束, 进而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 辅助产业管理不善

由于出版企业每年会出版许多书籍, 随着出版行业间竞争的加剧, 在数量和质量上出版企业都在不断提高, 进而增加了会计管理工作的难度。在实际的操作中, 由于缺乏实际控制力, 辅助产业管理不善, 影响到会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 无法真实反应企业的经济情况, 容易出现片面的会计分析。

(四) 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 在出版企业中普遍存在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 企业的库存图书财务账目和发行部门库存图书数据不匹配, 对固定资产管理粗放, 无制品明细卡片等, 财务核算与审计制度不严格, 账目不全、不符、不严谨, 存在账本缺失或不配套现象, 由于出版企业多数为国有企业, 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与责任感低, 财务部门对报废图书不作处理, 对在途图书的管理监控不严, 这些都是由于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而导致的。

(五) 会计管理人员能力有限

从目前来看, 部分出版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学历有限, 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 部分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由于个人能力有限, 会计基础知识不扎实, 对于部分工作难以胜任, 不能及时进行财务方面知识的学习, 容易在处理问题时出现失误。还有部分会计工作人员不能胜任会计岗位职责, 对待工作敷衍了事, 对会计管理工作缺乏认识。

四、针对会计管理工作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 提高预算管理意识, 实施图书成本全面预算

企业远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集中运行管理, 提前规划好出版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活动, 对于出版企业来说, 每本书的出版、组稿、编辑、销售等都涉及到预算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 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流程, 实施全面的预算工作, 使会计管理各个部门进行良好的配合, 运用会计管理手段, 严格按预算组织收支, 使预算偏差降低到最低点, 实现会计预算的准确性。

(二) 规范会计管理制度

出版企业除了要进行文化传播还要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规范出版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用于科学的管理方法, 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 针对不同的出版物, 做出明确的利润分析, 不断强化企业会计核算工作,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 才可以有效的掌握企业的基本信息, 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 开发与完善辅助产业

开发自身特有的财务管理流程与模式, 将图书出版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成本和账目进行统一管理, 通过财务管理规范出版流程, 按印次对图书的成本与利润进行统计管理。

(四) 加强资产的管理

改变财务会计对库存图书和在途图书管理不到位现状, 确保财务、发行、仓储三部门三账核对, 加强对残损报废图书的处理, 减少库位占用和不良资产对资金占用, 盘活库存图书。

对于出版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应严格按照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定期做好固定资产采购费用的盘查工作, 对于资产采购、报销等实行一支笔签字批准制度, 经办人员与部门负责人共同负责, 对于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目不全等现象, 应按照谁签字追求谁的原则, 追究其资产未入账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五) 不断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管理人员能力有限一是由于自身原因, 二是由于单位的培训与激励机制的原因。要想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应定期组织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法律意识, 同时鼓励员工进行自学, 定期对员工的会计知识进行考核。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 提高员工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 设置严格的考核标准, 对于不合格的员工, 进行一定的处罚, 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现代化企业运营中, 会计管理工作属于重要的内部控制工作, 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 从源头规范各种不正确现象, 以良好的会计管理制度为保障, 严格的做好出版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金燕.新闻出版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 2015, 02:07-08.

[2]陈惠英.出版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5, 02:110.

[3]匡东辉.加强出版公司会计控制的思考[J].财经纵横, 2011, 03:125.

图书出版发行企业 篇8

大多图书出版企业目前的会计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然而管理层尤其是财务高管们已经意识到:是时候开始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了。管理会计有义务通过提供对企业运营的决策支持、计划和控制, 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高层次的职业道德以及专业胜任能力。

二、图书出版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

大多图书出版企业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已有些时日, 在组织架构方面也有所调整和发展, 成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 但在会计工作方面还没有实质性的转型和发展, 主要资源和精力还是投入于财务会计, 未实现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因而很多图书出版企业会计工作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 注重事后结算, 而事中分析、事前预测做得不够; (二)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联系不够紧密, 对业务信息掌握不够全面, 致使财务分析针对性不强; (三) 管理层未充分认识到财务的参与决策职能, 因而财务部门也未能很好发挥其辅助决策的作用; (四) ERP等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财务人员很多精力与时间用于基础性工作与重复劳动。

三、图书出版企业会计工作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建议

(一) 做好本量利分析

1.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出版企业成本费用有出版物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期间费用等。根据成本性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1) 出版物直接成本组成细分如表1:

(2) 分摊的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

分摊的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中, 有些成本能明确区分为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 也有些成本具有半变动半固定的性质, 需要估算出变动部分与固定部分, 分别计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2.图书出版企业本量利分析。通过本量利分析, 相关管理者可以掌握盈亏平衡点, 预先了解成本、销售量以及价格等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财务部门应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 充分获取业务信息以做好本量利分析, 为项目负责人或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1) 针对单一图书项目的本量利分析。单一图书项目的本量利分析可以为项目负责人或管理层所用, 以对单个项目进行分析、决策。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

单一图书项目盈亏临界点 (保本点) 的销售量=固定成本/ (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

单一图书项目盈亏临界点 (保本点) 的销售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提供的贡献毛益被固定成本所抵消, 超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形成利润。出版企业图书项目实际或预计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 即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实际或预计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实际或预计销售量

销售利润=安全边际销售量*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盈利条件下,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率。

例如.甲出版企业的A图书项目预计各项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以及期间费用中摊至该项目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 目标利润为20万元。根据市场上同类图书价格状况, 综合印制成本等因素, 假定该图书定价为30元, 实际单价 (折后税后单本实际销售收入) 统一为20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根据市场调研及同类图书销售情况, 预计A图书项目能销售5万册。

则该图书项目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3.33万册, 安全边际=1.67万册, 安全边际率=33.4%, 销售利润=25.05万元。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4.67万册,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93.33万元。如图1所示:

当预计销售量大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时, 能实现盈利;反之, 则产生亏损。

单一图书项目本量利分析为出版企业图书项目决策提供了依据, 管理层或项目负责人可以事前预测何种销售量水平下项目将会盈利、保本或是亏损, 盈利及亏损的大小, 以更好地进行图书项目经营管理。

(2) 针对多品种图书项目的本量利分析。多品种图书项目本量利分析用于对多个图书项目的分析决策或是对全年图书项目整体运营情况的大致分析预算。

针对多品种图书项目, 计算盈亏临界点时, 不能采用实物单位 (销售量) , 而应当用金额来表示, 即计算盈亏临界点的图书销售额。

在出版企业, 多品种图书项目的盈亏临界点可以用加权平均模型进行分析。

加权平均模型下, 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各种图书项目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综合保本销售额*各种图书项目销售比重

各种图书项目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各种图书项目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各项目单位售价

例如.乙出版企业下的大项目编辑部预计下年主要盈利图书项目为B、C、D项目, 经分析计算, 各项固定成本总额为150万元,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折后税后) 、销售量如表2所示:

计算各图书项目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如表3:

说明: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各项目贡献毛益率*各项目销售比重

综合保本销售额=150/72.8%=206.04万元

B项目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06.04*32%=65.93万元,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65.93/40=1.65万册

C项目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06.04*36%=74.18万元,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74.18/30=2.47万册

D项目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06.04*32%=65.93万元,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65.93/20=3.30万册

关于B、C、D项目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销售额的分析计算, 参照上述针对单一图书项目的本量利分析。各项目的目标利润则应根据出版企业对编辑部的预算与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来确定。

(二) 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转制后, 不少出版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张, 组织机构的完善, 成立了分公司、子公司, 有的还组建了集团。为了减少重复劳动, 压缩基础性工作占用会计工作的时间, 让财会类管理人员腾出更多精力投入于管理会计中, 规模较大的出版企业可在母公司或集团总部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集中处理凭证、票据、账务等会计类事务性工作。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对企业或集团内重复的财务职能的整合, 以达到规模效应, 有效节约财会基础性工作的资源和成本, 为更好实现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奠定基础。

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 规模较小的出版企业短时间内难以推行, 可以通过母公司与各分、子公司财务部门的合并, 或部分职能如出纳、票据、核算等岗位由同一人兼任来进行过渡。

不论企业本身规模大小, 都应竭尽所能将更多资质优秀的财会专业人员从繁琐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 并进行专业的内外部培训。另外, 注重对财会类新进人员的把关以及全员培训也非常重要。

(三) 加强全面预算以及业绩评价与激励

出版企业应当加强全面预算, 充分重视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考核环节。预算管理工作不再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单位、政府相关部门, 而是出版企业自身进行战略规划、协调各职能部门工作、控制与监督日常活动以及进行绩效评估所必须的。为了做好全面预算, 必须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形成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工作小组以及预算执行单位等组成的预算责任网络体系。预算编制环节, 灵活采取定期预算、滚动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固定预算、弹性预算等适当的预算编制方法, 或多种方法相结合。全面预算需要重视预算分析与控制, 更要善于预算考核, 并进行业绩评价与激励以提升出版企业管理水平、管理质量以及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 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创新

出版企业会计工作的转型离不开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建设与创新。会计基础工作的简化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 财会人员摆脱繁重的重复劳动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 更多管理会计职能的实现也需要借助信息系统强大的计算和分析功能。通过ERP系统的建设, 可以实现各职能部门信息和数据的共享, 财会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以及权限调用各项现成的业务数控,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入于数据审核、分析以及提出管理建议上。由于出版行业业务处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目前市场上普遍适用的ERP软件很少, 需要各个出版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加以选择以及进一步的定向开发。另外, 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也可逐渐为出版企业所利用。通过云计算, 在自身不需要配备很多软硬件设备及IT技术人员的情况下, 享受更好的信息系统服务。而大数据则具有非常强的海量数据分析能力, 对消费者习惯、客户信息等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判断, 来帮助决策。借鉴其理念, 出版企业可通过网络预售、手机阅读等方式判断消费者对图书的喜好, 以更好地进行图书项目的决策。

总之, 在出版企业会计工作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进程中, 需要广大财会人员的共同努力, 更需要管理层的支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只有更好地学习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并落实于实践, 加上对先进技术的运用, 才能逐步完成这项转型。

参考文献

[1]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实务 (中级) 》,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

[2]刘兆云、孙继辉主编:《管理会计》, 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图书出版发行企业 篇9

1.1 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概念

电子图书又被称为E-book, 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后的一项新兴产物。其原理就是将人们传统的图书通过计算机上传至互联网上, 各地的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电子设备对其进行下载并查看, 即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图书。由于电子图书具备携带便捷、信息量大、即时性强、传播性广等众多优点, 其自问世以来就被人们广泛关注和使用。在此过程中, 其对传统的纸质图书的出版和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另外, 为了适应电子图书的发展要求, 网络阅读技术也迅速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迅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1.2 价值链的构成及其含义

价值链, 指的是一个企业或者行业从设计、开发到销售等整个过程中的价值。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其自身的价值链指的是创造价值的总和, 其中主要分为价值活动和利润两部分。价值活动主要指的是企业或行业做出的一些有实际性的具体活动。在这一系列过程中, 企业或行业完成的总价值减去相关的活动成本就是利润。两者通过一系列内在的与外在的关系组成了价值链。对价值链进行比较研究, 认真地分析价值活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对于企业或行业的竞争与发展有促进性的意义。

2. 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价值特点比较

2.1 电子图书的特点

电子图书作为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总结来说有五大特点。首先, 电子书利用信息数字化技术将文字转化为数据并储存在电子设备中以利于阅读。也就是说, 借助于安装了电子书阅读软件的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人们日常生活中随身携带的设备就可以阅读电子图书, 因而其具有携带便利的特点。再者, 随着这些电子产品的发展, 其内存也得到不断地扩展, 这就体现了电子书的第二个特点, 即信息量大。电子图书主要是将文字转化成数据, 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大的载体, 就可以承载足够多的信息。第三, 电子图书具有实时更新的特点。在现代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对即时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覆盖面日益扩大, 只要有网络可以连接搜索服务, 就可以实现电子书随时随地地更新。第四, 电子书具有经济的优势。一方面, 其减少了传统纸质书籍出版、装订等繁琐的工序;另一方面, 利用互联网技术, 很多书籍实现了资源共享, 大大降低了阅读成本, 即使一些特定的电子书需要付费购买也很方便, 而且支付方式非常简单。最后, 也是电子书产业最大的突破, 即在很大的程度上节约了木材, 保护环境。因为相较于纸质书籍, 电子图书实现了不需要通过纸张印刷即可传播。

2.2 纸质图书的特点

即使电子图书具有诸多优点, 纸质图书在市场上仍然占据相当大的份额, 这说明了纸质图书具有其不可被替代的作用。首先, 纸质图书带来了良好的视觉体验, 舒适度高。阅读书序设计人性化, 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随意翻阅, 还能够方便地进行批注。再者, 纸质图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 不断改进, 其形式完全符合人们对于阅读的需求, 更能使人们静下心来阅读、享受阅读, 对读者而言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与感悟。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纸质图书代表了高度的权威性。其编辑、生产、发行具有一套完善的系统, 在进行学术研究评价的时候, 书籍出版等一系列工作都经过了学术评审委员会的严格把关。而且, 这些部门都是各个专业领域的权威, 使纸质图书的质量得到了保障。例如我们常见的科学杂志期刊, 还有各类教科书, 这些出版物都强调了纸质图书的权威性。综上所述, 纸质图书以一种传统的方式更被大众所接受。

2.3 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优劣比较

电子图书凭借其便于携带、存储量大、更新迅速、经济环保等诸多优势大大冲击了纸质图书的市场, 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和认同。但是, 这些优势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可忽视的缺点。例如, 电子书确实可以做到实时更新, 但是现在的网络环境比较复杂, 且缺少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 过快的发行速度难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很可能导致电子图书产品良莠不齐。又如, 电子图书是以电子产品作为媒介进行阅读的, 如果电子产品受到网络病毒的攻击, 电子图书就很有可能遭受侵袭而使文字变成一堆乱码, 甚至出现信息泄露等问题。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就是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对身体健康造成的辐射伤害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 相较之下, 纸质图书虽然出版过程繁琐, 但是其专业性、权威性体现了图书的质量;虽然纸质图书的阅读感受舒适, 对于阅读体验来说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但是其检索程序相对复杂而且效率低, 这些都是无法忽视的硬伤。

3. 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出版的价值比较

价值链的本质对于任何企业或行业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 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价值链也是由价值活动和利润两部分组成的。相关企业在同样的发展过程中有类似的基础活动环节。例如, 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同样都需要对信息进行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到发稿校对这三项基本活动, 都需要对编辑主体进行编辑方案的选择, 对要编辑的对象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和筛选。

出版社对于选题策划的基本程序都一样, 都是从确定选题目标开始, 然后采集相关资料信息对要构成的要素进行选题策划, 进而产生选题创意, 在此基础上对选题进行论证、审批, 最后实施选题。一般情况下, 在编辑和加工过程正式开始前, 还需要对决定采用的稿件进行二次审核。其主要目的是保证稿件的内容、文字等各方面符合标准规范。最终, 由编辑人员进行加工整理, 以及发稿与校对的工作。

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价值链活动基本相同, 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出版的形式不同。传统的纸质图书在通过审核之后对其出版的内容进行印制, 形成具体的实体供人们查看。电子图书则改变了过去的形式, 在对编辑对象完成校验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电子化的排版。与此同时, 在发行销售过程中, 两者也存在一定的价值链差异。例如, 纸质图书的销售主要依靠传统方式, 即在线下的实体书店内进行实际化的销售, 而电子图书主要依靠互联网技术进行销售, 即在线上进行相关的销售传播工作, 其销售的也是线上的电子版的图书。另外,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技术开发等辅助活动的差异虽然不能直接影响其价值链的形成, 但是从整体来看,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价值链活动。例如, 人力资源活动是承担整个价值链的关键环节, 也是决定企业在价值链中利益的重中之重。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对自身资源进行二次整合, 提升自身的实力与价值, 从而影响整个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又如, 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在进行出版时, 其成本受到采购和出版技术的影响。这些不同的价值活动构成了不同的价值链。

结语

随着人类的发展, 电子图书对人们的影响会越来越广、越来越深, 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纸质图书的没落, 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电子图书只是在纸质图书的基础上改变了其中的销售活动, 降低了自身的成本。只有通过对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各自价值链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其发展中的关键活动, 才能更好地促进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长久、稳定、协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国荣.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比较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4) :274-280.

图书出版发行企业 篇10

1 科研馆的外刊入藏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1.1 影印版外刊是馆藏外刊的主要资源。

外文期刊是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渠道, 是广大科研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从事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主要参考文献。据有关资料统计, 目前全世界有期刊18~20多万种, 这其中学术性或半学术性的期刊有6~8万种[1], 期刊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量占信息总量的70%以上。目前我国科研馆的外文期刊馆藏在图书馆的整个期刊馆藏中占有相当比例, 而由原版刊和影印刊组成的外文期刊中, 影印刊以其价相对低廉而占有绝对优势, 原版刊其价虽然昂贵, 但又因其传递信息及时而赢得部分图书馆的青睐, 但订数毕竟较少。影印版外刊几乎占了绝大部分, 是科研人员首选的参考文献, 也是图书馆重要的信息资源, 然而却因我国入世后要履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的承诺而使图书馆外刊入藏陷入困境。

1.2 保护知识产权与图书馆外刊入藏的矛盾加剧。

我国已经加入WTO, 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国, 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必须遵守的一项神圣义务, 我们既要推动技术创新, 切实保护好自主知识产权, 也要遵守国际通行的规则, 尊重和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还要加速与国际接轨, 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由此形成了馆藏影印本外刊入藏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严重矛盾, 而国家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 严厉打击和坚决查处各种侵权、盗版和假冒行为, 使得影印刊市场源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而长期依赖于影印刊市场作为外刊馆藏源的科研馆受到的冲击最大。早在2001年底,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三个分公司被迫向老订户发出影印刊断档的通知, 他们也在积极与国外出版社谈判, 争取购买外刊的重印权。各馆被迫削减外刊馆藏量, 只订购少量的国外原版刊, 同时期待着国内的一些经营公司能够取得外刊在国内的重印权。如何解决外刊存取与利用, 是科研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制订合理有效的外文期刊采访策略

2.1 以“用”为核心。

在我国图书馆界, 期刊订购一贯坚持实用性、针对性、连续性原则。在新形势下, 对待外文期刊应以实用性为主导, 兼顾其他两原则。科研馆应针对专业研究方向及科研人员利用外文期刊的情况, 订购专业刊、权威刊, 停订馆藏中的“灰色”外文期刊。

2.2 重视国内图书进出口公司的购权行为。

在我国加入WTO后,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的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已不断推进与国外出版商谈判的进程, 逐步购买外文期刊在国内的重印权。到目前为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上海分部购进科技类外文期刊945种, 其中:被《JCR科学引文报告》收录的核心期刊491种。这些期刊在各自学科领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是广大科研人员经常使用和利用的核心刊物[2]。虽然购权期刊涉及的国别、语种显然较少, 专业范围较窄, 但其价格比国外印刷的外文期刊低1~3倍, 在某些方面能满足一些科研馆用户的需要。因而, 订购纸质外文期刊时, 采访人员要特别重视期刊购权行为, 首先考虑采购国内重印本。另外, 采访人员还应与购权出版公司密切合作, 把本馆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这些公司, 便于这些公司掌握科研人员对外文期刊的需求情况, 从而积极购买外文期刊的重印权, 以节省各馆经费。

2.3 多途径采购国外印刷的外文期刊。

在某些学科或大型检索刊物方面, 国内暂时未购得重印权, 图书馆只能花高价购买这些刊物。比如, S C I、C A、E I等重要检索刊物。在长期采购中, 我们感到外文期刊订购途径少, 绝大部分外文期刊是通过中国图书进出口 (集团) 总公司 (简称中图总公司) 报刊部订购的。虽然现在从事书刊进口业务的有中图总公司、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中国科技资料进出口总公司, 但由于中图总公司长期处于垄断地位, 从而造成外文期刊价格居高不下。入世后, 将形成外文期刊进口的竞争机制。在2003年上半年, 我国就允许外国投资者在我国从事图书、报纸和杂志的零售业务, 这样外文期刊的订购渠道将会大大拓宽。我们既可通过国内的书刊进出口公司采购, 也可以通过国外的出版社团、书商或其在中国的代理机构采购, 各种载体外文期刊及各类全文数据库的订购将变得容易起来。

2.4 参与图书馆联盟, 实行资源共享。

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价格昂贵, 个别科研馆想独自购买, 从经费上说是很困难的。但图书馆之间若携手共建、集团购买、共同使用, 将不成问题。在国内图书馆界,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口号已提出多年,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已经有一些图书馆联盟先后建立起来, 有全国性的联盟, 如CALLS图书馆联盟, 国家科技文献中心 (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是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于2000年6月12日组建的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 负责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3]。地区性的联盟, 如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江苏省高校图工委等。这些图书馆联盟, 从其功能看, 主要业务是联合编目、集团购买电子资源, 开展馆际互借与电子文件传递等。到目前为止, CALLS的作用无可争辩, 一些地区性联盟也已取得了实效。比如, 河北省、江苏省的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自组建以来, 集团购买了Elsevier、Springer Link、WSN、EBSCO等外文期刊数据库, 各参与馆只需花几万元, 就能使用上述数据库, 实现全文浏览下载。

3 外文期刊的开发与利用

3.1 期刊工作人员应增强责任感, 实现外文期刊文献的知识管理。

科研馆的外文期刊利用率低,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表面上是为今后的“用”而藏, 实质上是没有处理好外文资料收藏观、积累观与利用观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网络环境下, 许多科研人员多使用多种网络信息资源。一些科研馆收藏的外文期刊跟不上研究专业的发展变化。现在外文期刊价格高了, 订了刊就要充分利用起来, 要根据科研人员的需求和使用习惯, 合理开发和利用。现代化图书馆已进入知识管理阶段, 对外文期刊文献内涵知识的开发应提上日程。若仍停留在“为藏而藏”阶段, 对科研单位来说, 无形中增加了研究成本, 浪费了资源。从投入产出角度讲, 评价科研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好坏, 最主要是看期刊被读者利用后所产生的效果。因而期刊工作者应认识到外文期刊开发工作责任重大, 在日常工作中, 采取多种措施, 利用现代化技术, 加强对外文期刊信息的揭示、宣传和报道, 引导不同层次的读者充分利用外文期刊资源, 实现期刊的最大效用。

3.2 充分开发利用纸质外刊。

目前纸质外文期刊仍然是科研馆外文资源馆藏的主体, 也是读者了解国外学术研究动态的主要信息源。各馆订购的纸质外文期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紧紧服务于本单位的科研。纸质刊物在阅读利用方面有着电子期刊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在外文期刊开发利用上, 首先应从自身馆藏开始, 从纸质刊物开始, 实现外文期刊知识效用化, 切莫舍近求远。尤其应从本馆技术可行性着手, 进行纸质外文期刊的内容揭示。诸如:加强外文现刊的揭示报道。目前较可行的、有检索价值的是构建“馆藏西文期刊篇名导航系统”。这一系统具体涉及每一种期刊的分类、刊名、年卷期, 每一期的篇名、作者、页码。读者打开本馆主页, 利用“篇名导航”即可检索本馆纸质外文期刊。本单位的读者通过事先检索, 了解到当年某刊某期所载内容, 再来馆索取全文, 省去翻阅之苦;外单位的读者通过网络检索到所需要的材料, 即可来电或来函索取。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实现扫描、上传, 用E—m a i l发送给对方, 也可复印, 以信函方式邮寄给对方。这种现刊篇名导航库, 也可作为本馆的过刊篇名数据库, 进一步充实过刊篇名数据库。已建立局域网的图书馆都可利用自动化管理系统, 进行回溯建库, 建立馆藏外文过刊篇名数据库。这将有助于外文过刊信息的揭示、宣传和报道, 方便读者了解、利用“灰色”外文期刊。

3.3 合理使用外文电子期刊。

一是积极争取利用原版纸质外文期刊的光盘版、网络版。在订购境外外文期刊时, 国外出版商会免费赠送所订部分刊物的光盘版、网络版, 采访人员也应积极主动向外商索取赠品。比如, 一些馆通过中图总公司订购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的一些刊物, 就可通过http://www.journals.cup.org免费检索部分期刊全文。期刊工作人员, 一方面及时把相关的国外免费网站及使用权限向本馆读者宣传, 使其得以充分利用;一方面尝试着通过网络下载, 把期刊全文制成光盘数据保存起来, 便于相关外文过刊数据库的收藏及检索。二是利用国内外网上的外文电子期刊。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运用, 读者可在图书馆上网搜索相关网站的外文期刊或专门的期刊网[4]。中国教科网页上“学术期刊”罗列的一些网上电子期刊网站, N S T L订购的国外网络版期刊, 面向中国学术界用户开放。用户为了科研、教学和学习目的, 可少量下载和临时保存这些网络版期刊文章的书目、文摘或全文数据。在利用网上外文期刊方面, 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培训读者, 使他们掌握网络快速检索的技巧, 或为读者提供专题检索服务。三是使用以光盘为主的外文期刊数据库。随着馆藏期刊载体的多样化, 以光盘为依托的电子期刊在我国图书馆被逐步收藏, 也为利用外文期刊提供了新的途径。

总之, 随着外文期刊出版发行和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 科研图书馆应采取多种措施, 合理处理外文期刊存与取的关系, 从而保障科研信息源的可靠性和多样性。

摘要:国外发行商在外文期刊出版发行方面重视版权, 导致国内外刊引进价格逐年上扬, 科研图书馆需要制订合理的采访策略, 加强外文期刊资源建设,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开发利用外文期刊, 满足科研人员的需要。

关键词:科研图书馆,外文期刊,纸质期刊,电子期刊,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叶继元.入世后我国外文期刊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2 (10) :101~105

[2]http://www.wpcsh.com.cn/qk/journal.asp.2009-01-09

[3]http://www.nstl.gov.cn/htm/qwwx/index.jsp.2009-01-12

上一篇:生态学意义发展分析下一篇:深度辅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