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总路线

2024-05-02

过渡时期总路线(精选三篇)

过渡时期总路线 篇1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在当时的实践总体上讲是非常成功的

1981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做出了正式的结论。决议指出“在过渡时期中, 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从实际出发, 经过反复思考酝酿的结果, 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支持

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充分考虑了具实际, 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土地改革完成后, 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 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 有一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验加上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 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 经过多次酝酿, 科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 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放弃了一举过渡的最初设想。

2、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 不可分离, 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 “三改”是“两翼”, 两者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总路线宣传提纲明确指出:“只有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 才利于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

3、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实践过程中的方法和步骤体现了中国特色, 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在起初思考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法时, 就特别强调了和平的改造道路。在实践过程中,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不是把资本主义赶走,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 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

4、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当时的实践总体上是成功的

它首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总的来看, 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和提前完成, 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据统计, 1956年同1952年相比, 国营经济由19.1%上升到32.2%, 合作经济由1.5%上升到53.4%, 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这三种经济合计占国民收入的92.9%。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 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次, 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践的最直接的成果,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使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得以结束, 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误, 但就今天我们取得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来看, 与当时奠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二、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1、思想认识和实践中出现了忽视发展生产力的倾向。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 但由于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失误, 却又出现了客观上忽视发展生产力的倾向。

2、思想认识和实践中脱离实际出现超越阶段的倾向。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 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唯一”这个提法反映了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认识。正如邓小平所说,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当时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 就是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怎样搞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实践过程中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 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的缺点和偏差, 出现超越阶段的倾向。

参考文献

[1]崔丽萍:《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再认识》,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6。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人民出版社, 第170页。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

[4]于贵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的伟大探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5

[5]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 , 人民出版社, 1977年。

[6]刘继增编:中国共产党国情认识史,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年。

[7]中共中央党校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的历程和经验,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

试析过渡与过渡时期 篇2

马克思和列宁都有关于过渡和过渡时期的提法,但他们所指的情况与中国革命进程出现的.情况是不相同的,所以我们建国初期的过渡应该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过渡时间为1953-1956年,而工业化的过渡期为1953-1980年.

作 者:朱昌裕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刊 名: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E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年,卷(期):2003 23(1) 分类号:A8 关键词:过渡   过渡时期   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  

★ 初中英语作文过渡

★ 申论过渡段范文

★ 记叙文写作方法:过渡和照应

★ 议论文过渡的写作方法

★ 初中英语材料作文

★ 初中英语短篇作文

★ 初中英语作文下载

★ 初中英语必备作文

★ 初中英语作文大全下载

过渡时期总路线 篇3

我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关系是:二者共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大的思想体系中, 在这里, 二者可以说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一致的。但同时二者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大体系中的两个小的思想体系, 在这里, 二者互为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 各有侧重。因此, 我们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既有交叉和相同的部分, 又有相对独立和不同的部分。

相同点:这是二者作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大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必然存在的一致性。第一点:二者的过渡性一致。即都处于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这个阶段中。第二点:过渡时间一致, 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毛泽东在回答党外人士的询问时表示, 过渡到社会主义大概要二、三十年。至到1951年12月毛泽东还说准备用二十年的时间来完成工业化和农业社会化。总路线对过渡时间规划的很明确, 按《宣传提纲》的解释, 是三个五年计划加上经济恢复的3年, 即18年。第三点:二者的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七届二中全会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目标和任务的规定是: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是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总路线也要求使中国又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这点又是二者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共同之处。

不同点:首先, 二者向社会主义的时间起点不同。总路线提出以前, 党的领导人再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向社会主义转变时, 都强调过渡是15年、20年之后的事。可到了1952年的下半年, 毛泽东的态度就开始转变了, 他提出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此后, 毛泽东就不断宣传从现在起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 并批评“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的说法, 他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之日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之时, 这可以说是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完全不同的。

其次, 二者对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认识不同。七届二中全会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矛盾的分析是二元的, 一方面认为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是党的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 另一方面又提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基本矛盾。这样的表述虽然使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二元化问题, 但同时也说明党在理论研究上把经济建设和阶级斗争放在了并重的位置, 但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整个演进过程中看, 人们在主观认识上更注重于它的经济建设部分, 这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中, 人民对未来社会稳定发达的一种美好希望。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 就其思想的概述层面而言, 它确实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列提了出来, 但在提出后的具体解读和践行层面, 总路线则更加强调了它的社会主义改造部分, 也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问题, 而淡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搞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总路线就是逐步改变生产关系”, “总路线可以说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不难看出,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有了很大的差别。

再次, 二者对非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的态度不同。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谈及对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态度时指出, 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而且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核心。他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也说过: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 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来说, 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而且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 对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部分要尽可能的利用, 对不利部分就采取限制政策。而总路线提出以后, 其中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升级到了改造和消灭。毛泽东认为不应该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宣传提纲》中就明确表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要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的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改造直至消灭”。由此看出, 毛泽东对非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的态度已经明显改变了。

由此不难看出, 然而若站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大体系中, “过渡时期总路线”则是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既有交叉, 又有不同的理论, 但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案, 总路线也就不能完全说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终结。但当我们立足于生产力发展, 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策和态度时,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着重于发展生产力、允许甚至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方案, 而“过渡时期总路线”则是更强调改造生产关系, 消灭资本主义一切因素的另一种方案, 这也是针对二者作为两个相对独立, 各有侧重的小体系这一层面而言的。也只有从这一层面上看, 才可以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标着“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历史命运的终结。

参考文献

[1]《龚育之文存》上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庞松、王东:《滑轨与嬗变》, 河南人民出版社。

[3]朱乔森等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过渡时期总路线】相关文章:

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06-15

高职院校新时期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10-01

探析新时期奉献精神与群众路线实践的途径09-11

过渡句04-20

过渡04-23

过渡护理05-17

过渡技术05-21

过渡措施05-22

过渡衔接06-29

过渡环节07-07

上一篇:基本财务报表下一篇:猪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