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勘探

2024-05-27

物理勘探(精选十篇)

物理勘探 篇1

1 地震勘探的具体过程

1.1 收集地震勘探的数据

为了适应地震勘探技术的各种不同程度上的需求, 中间要放炮排列和尾端放炮排列的形式, 利用对个检测线将地震测器之间的距离来获取相对应的地震波信号, 在野外作业中主要实施形似是检测每个组件之间的单个检测器, 并且在最后记录到的地震波形中, 要通过放大器和标准的记录器进行检测组接, 从而将获取到的数据进行过滤, 也就是在地震勘探方法的术语中所记录的主要勘探技术, 所谓的地震勘探技术就是针对某个地点进行观察, 对井中不同的角度由深到浅的放置检测波器, 在每个改变深度的同时都需要在进口放一炮, 而炮点的具体位置要与检测波器相平行, 这样才能将准确的时间与地震波所获取的数据记录情况和专业对称, 这就叫做地震一维勘探技术。在一定的规则下观测, 沿着一条直线将多种的检测器和炮点都排列好, 然后在依据检测波器最终获取的数据信息绘制一个平面图, 将每条测线垂直下在地表层的变化情况进行实际的反映, 其采取地震勘探方法也各有不同, 可以直白的说, 就是根据最后检测波器获取到的数据组成一个立体的地表层图像, 这样更容易观察。

1.2 处理地震勘探数据

地震起初最原始的资料是在野外观测所得, 进行结合处理就是勘探工作中所谓的数据处理, 通过对地震数据中的平面图或者是结构图的形式显示出来后给予分析, 最后得出的地下表层的形状和整体结构关系来确定, 这样不仅可以找出有利的地区, 同时还能与检测钻井的资料进行综合采集, 从而给予进一步的描述和解释, 方便对油水分界的划分, 因此就要提高空间的准确性, 所以在消弱排除一起外界的信息干扰, 做到有效的处理地震勘探数据。

2 地震勘探的勘探方法

2.1 反射勘探法

反射勘探法主要是针对反射波的原理利用波形一并记录下来, 从而达到一种地震勘探的形似, 具体点来讲, 就是在遇到不同界面的岩表层传播过程总的地震波能量意外, 将透过界面的表层继续传播下去, 则另外一部分则被反射为了得出清晰的地震资料, 多次覆盖技术中都使用反射勘探法在地下反复的检测, 这种多覆盖检测可以起到加强的作用, 所以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而且覆盖的技术而言多次覆盖急速不仅提高勘探效果, 而且还会产生质量的改变, 由于自然界的纵波和横波元素都存在着普遍, 所以在地震勘探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反射法特有的检测方法进行勘测, 处了在地震波的激发和接触形式上有不同之外, 其他都是由人工激发出来的地震波, 然而在传感器中的数据都是相互的。

2.2 折射波勘探法

在放置炸药时待爆炸后, 地震波会被震到四面八方, 一部分是反射原因是遇到地表层界面往返的路线, 还有一部分反射是将透过的表层界面沿着分界面进行传播, 这种被返回的地表层地震波就叫做折射波勘探法。由于地表层的特殊情况可以根据获取到的折射波进行分析, 在沿着折射波地震勘探法向另外一个沿着分界面进行传播的情况来看, 并不能排除在某种一定的情况才会发生往返的现象, 通常都是在往返时出现震波所以才被称之为折射波勘探法。然而折射法就是通过一些折射波对地表层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旦在表层覆盖上小型的地震波, 那么两者之间就会发生一个折射平面的现象。

2.3 地震勘探测井

作为可以直接勘探地震波的速度方法, 则附近是震源的位置时, 测量深井的时间就会变成检波器中, 从而实现任务, 并计算出地表层的平均速度以及深井中的距离。

3 我国地震勘探方法发展趋势分析

3.1 地震勘探方法的趋势

地震勘探方法现如今已经走向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借助于先进的设备和新型的技术手段在不断的更新, 地震勘探技术正向着更复杂的地理环境去发展, 从而达到更精密的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采取超强的地震仪、数字检测器加上先进的网络技术协助, 使地表层调查起来更加的精细准确, 目前地震勘探方法已经拥有了单点双向接收、大动态调查范围、自动化传输、超多道记录功能、小面元网格技术、高面积覆盖次数、高品质震源、多分量接收、全方位定位系统信息、环保型作业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全波场采集等一些功能, 使地震勘探技术不断提高地震获取的资料, 从而可以准确的分辨出有效的信息。

3.2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地震资料的处理是在勘探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地震资料处理能力也是计算机网络运行的能力和计算技术发展水平相关。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发展, 尤其是在近年来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的普遍应用, 精细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涉及海量数据的处理, 更是需要强大的计算网络运行能力来作为支撑。在未来中的地球地震勘探技术将向着基于全方位技术、真三维、全波场数据体的波场智能辨识、自动去噪和多尺度数据自动一体化等方面去全面的发展。

3.3 地震勘探解释技术的发展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泛, 并且在解决地表层的质量时也是非常的轻松准确, 随着技术在不断的更新扩大, 地震勘探解释技术的发挥发展可以划分成为组成构造解释、构造沉积解释和地质综合解释这三种形似。地震勘探解释技术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技术, 从而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数据, 实现涉及范围广泛的应用。然而针对不同目标的地震勘探解释技术所涉及到的大量新型的思想、方法、技术手段, 由此也可形成众多种类的学科, 如研究地震地表层学、地震沉积学、地震储层质量学等;而每一项的地震勘探解释技术其自身也含着大量的相关技术内容。

4 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 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中, 地震勘探的原理和勘探中的精准度已经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勘探技术, 不能能够对动态、静态甚至深藏在深处的岩石都能进行准确的勘探, 不仅获取的数据精准, 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 现如今很多的相关单位都在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勇, 李添才, 朱江梅.南海西部海域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中地震处理技术新进展[J].天然气地球科学袁, 2011 (2) :17-20.

[2]刘旭.浅谈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地震勘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3 (14) :11-17.

[3]顾功叙编.地球物理勘探基础[D].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0.

物理勘探 篇2

山东桃村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及其应用效果

山东桃村地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发育,构造断裂特征显著,可以得到磁法、地震、电法的.地球物理特征,针对该区不同地质年代、不同物质成分与结构的岩层之间所具有的磁性、速度、电性等差异的特性,可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获取.对获得的数据,先对磁法、地震、电法数据逐项的进行处理分析,得到了地层和断裂的异常特征在三种不同剖面上的具体表现.然后对三种地球物理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进一步精细标定了工区内断裂边界,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作 者:王瑞敏 刘怀山 张进 张维冈 张晶 Wang Ruimin Liu Huaishan Zhang Jin Zhang Weigang Zhang Jing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100刊 名:工程地球物理学报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年,卷(期):06(3)分类号:P631关键词:地球物理特征 断裂带 桃村

亚洲最先进海洋物理勘探船投用 篇3

多“触角”找油省时间

茫茫大海,藏在地壳深处的石油怎么才能发现?在“海洋石油719”轮上,看到了一根根“枪”,靠着它们把空气压缩后朝海底释放,震波就能穿透地壳并返回,带来未知深处的地层结构分析。 而这些,都是要靠浮在海中的电缆,利用上面的探波器进行数据采集。据了解,过去我国最多只有一次放出6根电缆的深海作业物探船,而“海洋石油719”轮是全亚洲第一艘配备8根电缆的物探船。

“电缆就相当于找石油的‘眼睛’和‘耳朵’,数量越多,自然看得就更广,听得更清晰。”专家说。“海洋石油719”轮上每根电缆至少长达6 000米,全部放出时相隔700米,搜索范围大大扩展,找油更快也更准。

固态电缆不会造成污染

海底状况瞬息万变,岩石、断礁、甚至是周边船的螺旋桨,都可能把这些“触角”打断。

“过去,为了保证这些电缆的浮力,当中都是航空煤油。一旦破裂,就会造成海洋污染。”专家表示,“海洋石油719”轮上的电缆首次采用固体电缆,填充物摒弃了煤油,即使断了也不会出现污染事故。

另外,为了增加动能,该船新增一套辅助推进装置,能“跑得”更快。关键时刻遇到极端危险性天气时,这能保证勘探船在台风来临前脱离危险区域。

将赴南海深海区勘探

物理勘探 篇4

石油勘探开发的关键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特别是地震勘探技术, 应用此技术是石油公司实现高效低成本运行的重要举措之一。

1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需求

目前, 我国油气田勘探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地表条件复杂, 新领域、区域的勘探难度大;因深层勘探和岩性勘探技术问题而使老油气田区难以发现新油气;由于剩余油分布特点和监测油藏技术问题, 而很难提高老油气田的采收率。为此, 需要不断提高勘探开发技术, 尤其是在复杂地表、构造勘探和储集层描述精度、以及地震勘探分辨率方面的技术, 应对开发的油气流行和汇集进行监测。

2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对地表复杂的油气勘探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其主要是高密度空间采样、多波多分量勘探、时移地震勘探及井中地震勘探等技术, 此新技术的应用, 强化了复杂油气勘探能力。

2.1 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的应用

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主要是利用小面元或小道距进行野外采集, 以此来进行地震波场的空间采样。不组合野外激发、接受, 真实地记录信号和噪声, 不改造信号, 以防其干扰有效波。因为空间采样率同横向、纵向分辨率存在很大关系, 进行野外组合能损害有效波。

进行高密度空间采样, 能够提高横向和纵向分辨率, 工作量的相同的前提下, 使用小面元野外采集显著优于大面元采集, 且能够减少反射波和干扰波空间假频, 以促进偏移成像和处理中压制干扰。在长期的实践研究中, 在高密度空间采样方面形成一套新的勘探技术, 且勘探效果良好。

2.2 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

多波多分量技术是利用横波、反射波和转换波技术, 对地震波场进行完整记录。其中转换波勘探的成本最低, 操作最简单, 实际应用价值广大。纯纵波勘探也具有简单和成本低的特点, 但其无法解决辨别真假亮点和预测油气等问题, 而转换波则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转换波主要使用三分量和纵波进行接收和激发, 其主要用于分析岩性、预测油气、构造成像、检测裂缝和分析其它异性等。在我国四川、新疆等地的油气田开发中使用了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 效果很好。

2.3 时移地震勘探技术

时移地震技术就是在不同时间进行三维观测。多用于勘探油气田中被忽视的油气分布状况, 利用各时间点地震数据的不同来分析储层流体物性变化, 以监测油气流向及注入流体推进状况, 分析剩余油分布特点, 并进行开采, 以提高采收率。利用时移地震技术, 能够提高油藏管理精度和驱替效率, 消除气窜, 降低监测油藏的成本, 提高采收率。

2.4 井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井中地球物理主要是垂直地震和井间地震两种方法。常用的是垂直地震中的三维和三分量技术, 且勘探效果良好。井中三维获取的资料品质较高, 能够较好的解决地质问题, 多用于追踪裂隙、研究油藏、对气驱和水驱进行监测及研究储集层物性等。

2.5 综合解释方面的技术

综合解释主要是对获取的各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 对非地震、岩性物质、钻井、油气田开发、测井等方面资料运用地球物理及相关理论和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勘探开发技术资料的相关解释, 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数据依据。综合解释包括岩性、三维可视化和构造三种解释。其中, 分析地震数据属性和地震反演是岩性解释的关键性技术, 而虚拟现实技术则是三维可视化解释的技术核心, 此类解释技术以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油气田勘探开发中, 且收获很大。

3 勘探案例

以扶余油田的改造性勘探开发为例来分析三维勘探技术的应用。

扶余油田的地下和地表结构复杂, 地震资料噪音比较低, 野外采集难度大, 给勘探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为此, 我们对采集、处理及解释进行统一攻关, 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如运用可控震源联合炸药震源的激发技术, 确保了地震资料的质量, 为油田开发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地震资料显示, 构造形态清晰、剖面断层且断点也很清楚, T2'和T2目的层具有较好的连续性, 非常利于追踪比对, 其基底反射也能够进行追踪比对, 为此油气田的快速开发提供了重要资料。

总之, 油气勘探开发是系统性工程,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此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对此起着重要作用。运用综合技术和交叉学科, 不断改善和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形成勘探开发统一协同工作的模式, 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且提高采收率, 为勘探效益的提高提供保障。

摘要: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关键,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 能够促进油气数量的发现和储量开发的增加。当前, 国际上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多采用叠前深度偏移和时延地震等地震勘探新技术, 我国则是利用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提高分辨率勘探和地震综合解释技术等进行勘探开发, 如:塔里木、玉门等油田的勘探开发, 都取得了技术突破, 发现和开发了多个大油田。

关键词:油气勘探开发,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参考文献

[1]撒利明, 甘利灯, 黄旭日, 陈小宏, 李凌高.中国石油集团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2]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 (03) :611-626+420.

物理勘探 篇5

然而,在目前的地质工程专业中,应用地球物理仅被作为一类技术方法而不是作为一个有着系统理论体系的学科来看待,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应用地球物理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也使得地球物理勘探课(以下简称“物探课”)教学产生一定的问题。

首先,地质工程专业下的物探课程包含重、磁、电、震、放射性等众多内容,涉及面广,但课时设置相对较少,使得课程没有重点和针对性,缺乏深度。

其次,地质工程专业物探课程的实验课课时仅为4个学时,实践环节的缺失造成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最后,物探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物探课教学的效果,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一、重新定位,突出特色教育

1.重新定位教学目标,确立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比较广,涵盖了铁路、公路、港口、水利、水电等系统。

因此,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确立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的施教思想。

地球物理学涉及大量的数学物理方程,比较抽象,逻辑性也强。

但是,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很多并不具备地球物理专业的数理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避免把重点放在烦琐的公式推导上。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应当体现地质工程专业物探学的“一专多能”,做到“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一专”和“重点”是指物探课教学应突出地质工程专业的特点,“多能”和“全面”是指兼顾其他领域的工程物探,并了解资源和矿产方面的物探知识。

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工程物探特色

尽管工程物探与常规物探的基本理论相近,但二者的工作方法和要求却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工程物探要求的精度和分辨率更高,由于工程地质任务和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工程物探的方法选择又有特殊的要求,通常是几种物探手段综合应用。

因此,在物探课教学中要将工程物探和常规物探的教学区分开来,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掌握的物探知识,突出工程物探特色。

3.兼顾行业,突出特色教育

由于开设地质工程专业物探课的高校主要服务的行业不同,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行业的实际需要,突出物探课的特色教育。

以笔者所在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为例,学校具有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同时考虑到工程物探课只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总学时少,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因此应突出重点,主要讲授水利水电工程常用的物探方法,包括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技术、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声波勘探技术、层析成像技术、水声勘探技术、地质雷达技术和桩基无损检测技术等,而对放射性、重力、地温、磁法勘探等基本原理及工程应用只作简要介绍。

在物探技术的应用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在教学中增加了水文地质参数测试、质点振动参数测试、岩体质量检测、洞室松动圈探测、防渗墙质量检测、滑坡体探测等内容。

由于目前工程物探的教材大部分只涉及一些普适性的理论与方法,针对性不强,不太适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课程讲授中,笔者大量吸收物探方面的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加强对工程物探新方法与装备技术的介绍和讲解,并结合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此外,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笔者还简单介绍了物探在资源矿产勘查、交通、海洋、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当代物探的新技术、新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国内外水利水电物探专家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知识的适用性,效果非常好。

二、优化教学手段,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

1.借助多媒体,实施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举措,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催化剂”。

工程物探教学中有很多感性认识的内容,应多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例如:讲述地震勘探的野外观测系统时,涉及炮间距、道间距、排列长度、偏移距、覆盖次数等概念,讲起来很空洞,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候就可以借助录像或动画进行讲解,学生非常喜爱。

再如,在讲授基桩高应变检测的时候,播放一段高应变实测过程的录像,学生印象很深,很容易就记住了教学内容。

2.举办专题讲座,深化专业学习

工程物探课教学应增进学术交流,努力做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为例,借助成为河南省政府与水利部共建地方高校的契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把任课教师送到工程单位学习,在生产一线经受锻炼。

学院还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来校讲学、作学术报告,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此外,学院还经常举办物探仪器展销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工程物探专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答辩也对本科生开放,鼓励本科生参加并讨论,增强专业吸引力,深化专业学习。

三、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要立足于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两个方面。

1.加强实验室建设

为了解决学生多、野外实习机会少的矛盾,保证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就要把加强教学试验环节作为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学时中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

例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投入巨资建设了217平方米的工程物探实验室,购置了一批工程物探和工程检测仪器,配备有低频组合、100Mhz和900Mhz天线类型的美国SIR3000地质雷达1套,60道高密度电法仪、48道浅层地震仪各1套,DDC-6电子自动补偿仪10台,α射线快速测量仪1套,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生产的RSM-24FD桩基动测仪、静力载荷仪、智能声波探测仪各1套,具备了进行声波检测、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和雷达探测等新技术实验的能力。

学院的物探实验课内容包括声波波速测试、声波跨孔测试、场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实验、场地地质雷达探测实验和高密度电法勘探实验等内容。

先进实验室的建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有机会操作各种工程检测仪器,增强了实践能力,避免了“眼高手低”现象的产生。

2.建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通过实验室中各种实验的锻炼,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

但是,纯粹的实验室教学是无法培养出杰出的地质工程人才的。

因为实际的工程环境是千差万别的,没到过工地去体验,学生还只是仪器操作员而已。

野外实习能够提升学生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野外实习需要很大的成本,而且学生的安全也是学校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

建设固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能够较好地解决野外实习学生的安全问题,而且成本也较低。

如为加深学生对管网探测技术的了解,在实践基地埋设不同材质、不同管径、不同深度的管道,采用管网探测仪探测研究。

另外,利用学院新校区建设桩基工程,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实际操作,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以学校与社会结合为前提,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目的,以有效措施为保障,努力做到既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利于教学科研活动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阮百尧,沈云发,朱晓媚等.挪威地球物理勘探教学对我国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的.启发[J].中国地质教育,2004,(3).

[2]王大顺.教育心理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君恒,范振林.地球物理学课程学习动机激发策略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3).

[4]赵锡奎.遵循教学规律办地质教育,力推知行相济育地质人才[J].中国地质教育,2006,(1).

★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所面临的挑战

★ 浅谈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检测中的应用

★ 最优化理论在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 地质勘查项目野外工作总结1000字

★ 冶金地质勘查局团委工作计划

★ 小波变换在提高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应用现状述评

★ 地质勘查单位内部控制分析论文

★ 真空辅助压浆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 浅谈切割法在桥梁拆除上的应用

物理勘探 篇6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应用研究 发展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041-01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物理场研究地质构造变化,从而探测地下异常体的一种技术方法。物探仪器是主要的测试设备,物探仪器运用物理学、电子学、系统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综合方法、技术和理论,来探测地球的各种物理信息。物探仪器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主要应用在建筑工程、水电、交通、煤炭、石油、地质等众多的领域,在资源与能源的发掘和探测、监测地球的环境污染、预测地质灾害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主要方法

传统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主要方法有:

(1)电法勘探:较为普遍运用的方法。是通过对地层电磁场、电学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根据不同的电性差异,研究测量电场分布规律,以了解地质的状况。(2)磁法勘探:利用磁力仪监测不同地质体的磁性差异,研究地下磁异常及分布规律,从而解决各类地质问题。(3)重力勘探:依据各地质体存在一定密度差异,运用重力测量仪器观测出重力异常,了解地下地层的岩性和起伏变化情况。(4)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发展最快的方法之一,它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根据不同地层、岩石的地震波传播规律勘探地质的性质,达到预测地震、减少灾害及勘探和透析地球内部构造的目的。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物理探测仪器设备引进了现代电子技术,从而进一步压制干扰,提高分辨能力。

从探测深度上分别,物探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超浅层、浅层、中深层、深层[1],其分别应用的探测方法为:(1)对于超浅层,主要用于地质雷达技术与浅层地震技术两个探测方法;(2)在浅层上,有高密度电阻率和高频电磁成像两种方法;(3)对于中深层,主要应用可控源电磁测深和高精度重力测量两种方法;(4)对于深层,主要应用天然大地电磁测探、高精度磁力测量、深层地震,三种探测方法。

2 地球物理勘探中应用的新算法、新理论

(1)小波理论:是根据傅立叶理论分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分支,适用于信号中差分方程数值解、数据压缩、子波算法、成像的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2)神经网络理论:仿人脑思维的模拟计算。是通过样本资料的分析研究、学习,从而获得重要的参考数据,对未经处理的资料进行判断的理论。(3)几何分形:主要是对自然界中不规则、不稳定和较常见现象的进行研究,揭示自然界中不同尺度的物体和现象之间存在的相似性,以及整体和局部的相似性。由此,可以通过局部信息对整体信息进行预测[2]。(4)混沌理论:主要应用于描述非线性系统,它与几何分形理论联系很密切,他们都是分层次的基干尺度,揭示不同尺度之间存在的相似性、标度律、差异性等。(5)地理信息系统:一种计算机系统,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对时空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查询、输出,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处理技术方法,能够快速地分析、输出和查询数据。

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基本应用

(1)能源物理勘探。主要是对石油、天然气地区进行综合能源勘探。前期普查依赖于地震勘探。详查过程中,要运用大地电磁、高精度磁力、高精度重力等一些测探技术,对油气地区进行区块评价和构造研究,找出油气储藏构造,从而解决油气勘探中的疑难问题。(2)固体矿产物理勘探。尤其是金属矿产勘探,主要使用电法和磁法。电法主要是根据矿体与围岩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人工稳定的电流场在地下传导的分布规律。磁法勘探主要是根据矿体或其赋存构造与围岩的磁性差异,在地表或一定高空中测量磁场强度变化的规律。(3)工程物理勘探。工程建设迅速发展,工程物理勘探需求也日益增长,主要应用在建筑、公路、铁路、管道、水利等工程的检测,运用浅层地震、探地雷达、电法等探测方法对工程进行物理勘探。(4)对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的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可以从电、热、光等物理变化进行监测,从而认识环境变化的过程,为环境保护提供背景资料。自然灾害的突然发生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经济损失,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的应用对自然灾害起到了有效的预测、防治的作用。

4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的趋势

综合物理、数学、计算机等科学的应用,探测技术越来越成熟,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计算机和数据采集技术,使得物理勘探技术向着自动化、数字化、轻便化和多功能化发展。目前在核电站、水电站、矿山等一些重大工程建设上,需要查明较大的危害,关键性的地质构造等[3]。同时,世界很多发达国家面临着浅层矿资源枯竭的问题,工作人员已经向沼泽、海洋、沙漠的方向进行资源勘探。对于这些工作开展就需应用新技术、新仪器,使难以到达的地区得以勘探实施。(2)总线技术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积木式、模块化、插卡式的球物理勘探仪器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多功能和多参数的自动测量,使物理探测仪器系统模块式的组成结构更加紧凑,也代表新一代技术的发展方向。(3)应用功能较强的应用型软件和集成化的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使测试技术和测量仪器的发展更上一层。使物探仪器具有更强的功能性,可以更方便地满足勘探的各种需要。(4)高速单版数字信息处理器将误差修复、信号处理、数据处理的功能增强,对一些高档仪器更新、扩展的功能不再只单依靠增强硬件的功能和制造工艺的精细。(5)超导新技术于磁力仪、重力仪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探测仪器的功能。(6)应用RS、GPS与GIS技术,提高了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和解释精度。

5 结语

与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3S技术的结合,提高了解决各种地质问题及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同时探测的精度也越来越高。由于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得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领域和勘探范围得以拓展。总之,结合了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必将向多功能、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以期解决人类社会活动中更多的领域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观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现状与实际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8).

[2] 张晗.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3(15).

物理勘探 篇7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油气勘探,应用,解析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油气等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油气等能源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现阶段, 国际原油价格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提升, 我国对于国际原油的依存性也比较强, 所以这样的现状使得我国对于石油勘探技术有了新的思考。加大我国对于石油勘探技术的开发, 是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 地震综合解释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石油公司石油开采量, 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措施。

1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物探的装备以及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油田开发应用到了物探技术。然而近几十年来, 物探技术逐渐演变成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地球物理油藏技术。地震勘探技术中的反射地震, 数字地震, 三维地震技术在不同的时期为油气的勘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增加了油气发现数量以及储量, 推进了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油气勘探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不仅提高了油气勘探技术的成功率, 而且也促进了传统的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近几年, 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新疆, 吉林, 塔里木, 玉门等地区的油田带来了新的发现, 油气勘探技术在油田开发阶段也得到了应用, 加大了开发面积以及开发储量。随着先进的油气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 其在石油勘探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

2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2.1 高密度空间采用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现阶段, 高密度空间采用技术已经得到了长时间的发展, 所以相对而言比较成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应用小面元或小道距进行野外高密度空间采样。对于野外激发以及接收采用不组合或者少组合的方式。使之能够真实有效地记录信号和噪声。对于信号的改造, 则需在不采集信号时来进行, 用以来保证有效波不受外界的干扰。因为高密度空间采样率与横波, 纵波分辨率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 所以在进行野外组合时, 难免会伤害到有效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改革。

2.2 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主要利用横波, 反射波以及转换波的技术对于地震波数据进行完整的记录。虽然转换波勘探技术的运行成本逐渐降低, 但是在勘探过程当中, 勘探能力却有着大范围的提高, 所以, 转换波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横波, 纵波等勘探技术而言, 传换波勘探技术有着更多的优势。转换波勘探技术不但可以有效的收集到横波纵波的信息, 降低了勘探技术运行的成本。即使横波, 纵波勘探技术也具操作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但是在实际勘探过程当中, 对于预测油气等方面不能很好的完成。而转换波勘探技术则可以有效地进行预测。所以, 转换波勘探技术在当下的油气勘探过程当中, 有着明显的优势, 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 时移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时移地震勘探技术就是在不同的时间内对油田进行三维观测。时移地震勘探技术多用在开采过程当中疏漏掉的油气分布, 利用不同的时间点的地震数据来进行分析。将剩余油气的分布合理的探测出来, 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对剩余的油气进行中开采。利用时移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对于油藏监控成本, 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2.4 井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井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是通过垂直地震以及井间地震这两种方式进行勘探。但是在实际油气勘探过程当中, 垂直地震法较为常见, 并且对于地质的问题能够很好的解决。在勘探过程当中, 垂直地震勘探法常常用于追踪裂隙, 研究油藏等方面。

2.5 综合解释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综合解释技术主要是对于各项地震资料进行合理的解释, 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综合解释技术包括对岩性, 三维可视化以及构造的解释。综合解释技术在当前的油气勘探开发中应用得较为广泛, 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也有了不小的收获。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只有合理的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才能使得油气勘探成本不断的降低, 而且油气的开采率以及采收率等不断的提高, 为我国的油气勘探收益提供一个更高的保障。对于油气勘探开发, 还需根据不同的地质, 不同的环境而变换勘探技术, 使得勘探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用, 对于油气数量的开发以及储量的开发都有所提高。油气勘探技术的出现, 也使得我国不再依赖于国外的原油, 使得石油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参考文献

[1]魏银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9:77-78.

[2]孙龙德, 方朝亮, 撒利明, 杨平, 孙赞东.地球物理技术在深层油气勘探中的创新与展望[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 04:414-424.

地球物理勘探中灰色理论的应用 篇8

1.1 灰关联度分析

关联度分析是灰色系统最主要也是目前在地球物理勘探开发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主要用于分析不同数据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 根据事物序列 (母序列和子序列) 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 定量的评判事物 (因素) 间的关联程度.两条曲线的形状彼此越相似, 关联度就越大, 反之, 则关联度越小。其中的关键是对灰关联矩阵进行分析, 找出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1.2 灰色聚类

灰色聚类是以灰色关联度为基础的聚类方法, 实质上是将聚类对象归纳成若干个灰色系统类型, 以判断该聚类对象属于哪一类灰色类型.它能给出定量的评价, 比定性的地质分析更具客观性。

1.3 灰色预测和灰色建模

灰色预测通过原始数据的处理和灰色模型的建立, 发现和掌握系统发展的规律, 对系统的未来状态做出科学的定量预测.灰色理论认为, 原始地震数据本身就是一种多因素的组合作用的结果。与其进行因素的多层剖析, 不如就以原始依据进行预测.在地震资料的预测处理中这是一种新的思想、新的角度。

2 灰色理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灰色理论把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延伸到社会、经济、生态等抽象系统, 结合运用数学方法形成了一套解决信息不完备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从思维逻辑的发展来看, 灰色理论是从“黑箱”、“灰箱”概念演进而来的。1953年英国科学家艾什比首先使用黑箱一词, 用来定义那些内部结构、特性、参数全部未知, 只好从对象外部信息来研究的一类事物.然而在现实中, 面对的常常是对其有了部分了解的“系统”, 艾什比称之为“部分可察黑箱”或“灰箱”。1982年邓聚龙在灰箱概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灰色系统的概念, 主张从事物内部去研究系统。邓聚龙在提出灰色系统概念以后, 对其经过逐步的完善和发展, 渐渐形成了灰色系统理论。1992年召开的灰色系统学术会议引起了广大学者重视, 由此将灰色理论和实际应用推向了一个高潮。灰色理论从上世纪80年代问世, 经90年代的迅速发展, 到21世纪的广泛应用, 虽然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 但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目前灰色理论已基本建立起灰色朦胧集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灰色关联空间为依托的分析体系, 灰色序列生成为基础的方法体系, 灰色模型 (GM) 为核心的模型体系。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广泛的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开发的各个方面。

3 灰色理论在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3.1 地震解释

灰色理论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层位标定、岩性分析以及地震剖面的异常值提取等。其中层位标定和岩性分析作为地震解释的基础环节和描述地层地质情况的重要信息, 一直倍受关注。当然也是灰色理论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应用的重点.其典型的方法是从测井资料中提取与层位、岩相有关的信息, 将地层剖面、岩性分成若干个测井评价参数范围, 然后采用这些测井地质评价参数与岩心录井剖面进行详细对比, 统计确定出地质评价参数的标准, 最后用参数特征值白化灰色系统, 以达到精细划分地层层位和岩性的目的。这种做法最大优点就是使测井资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同时这也是灰色理论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应用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3.2 储层评价

储层评价所涉及的内容很多, 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 但目前储层评价还没有一套公认的评价标准和工作规范, 各家的评价方法都不尽一致如模糊判别法和专家打分法等。这些方法往往要求数据量较大, 而且还要求数据间存在典型的统计规律, 实际计算是很困难的。灰色理论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则有效的克服了上述方法的不足。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选取储层的各评价参数特征值, 利用灰色理论的基本方法去白化储层系统发展的态势, 确定评价指标和实际数据之间的关联度, 据此定量描述储层的特征, 具有数据量小、模型简单等优点, 很好地满足了实际生产的需要.另外, 灰色理论是一个动态的预测过程, 对于油气井的储量、储层产能等这样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预测目标, 不仅能够很好的预测出油气井以及储层储量长期的情况, 而且还能进行时时的监控预测。

4 灰色理论的发展方向

4.1 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

灰色理论基本方法的研究深度不足, 数学证明不够完善。比如灰关联分析不适用于负相关序列的分析和计算;由灰色关联系数构成的灰色关联度不满足灰色关联公理中的整体性和偶对对称性原则;灰色建模方法的累加生成不能减弱原始数列的随机性时, 用一阶微分方程作为预测模型必然存在原理性误差等问题, 都是灰色理论基本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都直接间接地影响了最终的预测结果.特别是灰色理论的一些核心内容, 如累加生成数列能够提高预测精度等结论, 在现有的灰理论专著中均末经予严格的数学证明.而这些结论作为灰色理论的核心内容正广泛地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开发的各个方面, 对最终的预测结果和精度的影响很大。

4.2 拓宽应用范围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灰色理论在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地震资料解释、地质评价和测井解释三个方面, 归根到底还是主要应用在解释方面, 应用领域过于单一,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足, 且灰色理论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目前尚限于单系列预测, 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另外, 灰色理论主要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也还十分有限。如:利用灰色建模、灰色关联分析作为研究工具的例子较为普遍, 其它方法的应用则相对较少。

4.3 与其它方法相结合

由于灰色理论自身的理论基础这不够完善, 解决勘探开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稍显不足。近年来虽然出现了将灰色理论与分形、神经网络、模糊理论等方法联合应用的实例, 但应用的范围和深度都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可以尝试将其与其他优化、仿真方法相结合, 如遗传算法、混合离散变量多目标寻优算法以及小波变换、最小二乘方法等。

参考文献

[1]刘思峰, 郭天榜.党耀国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2]胡齐凯, 关丽.利用灰色模型预测储层孔隙度[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3.

曲率属性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 篇9

1 曲率属性的概念

在二维中, 曲率是曲线上某个点的切线方向角对弧长的转动率, 通过微分来定义, 表示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曲率越大, 表示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曲率的倒数就是曲率半径[1]。

在三维中, 如图2所示, 曲面上的任意一点在任意方向上均有一个曲率值, 其中正交于层面的平面的曲率称为法曲率, 也就是该点的曲率值[2]。而物探中的曲率是将三维地震数据体转换为倾角数据体, 然后根据倾角数据体计算三维空间中任一点的曲率, 从而形成曲率属性数据体[3]。

2 曲率属性的分类

常用的曲率类属性及其相关的属性有13种。 (见表1)

3 曲率属性的用途及说明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 笔者根据各种曲率属性的特点及工作经验总结出各种曲率属性的用途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曲率类属性主要被用来研究层面形变、检测断层/断裂带、研究古地貌、识别地质体等等。

4 结语

结合前人认识和个人的实际应用, 笔者对曲率属性的应用有如下几点总结:

4.1计算曲率数据体之前, 尽量对地震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曲率是曲面的二阶倒数, 对噪音非常敏感, 优质的滤波处理对曲率属性的精度有较大提高。

最大正曲率沿层切片对断层解释有较大的参考作用。最大正曲率能很好的强化并放大断层信息, 通过比较最大正曲率沿层切片和层面断层边界, 可以高效的识别小尺度的断层和分析复杂断块断层组合的合理性。

4.3提取层位曲率属性前, 尽量提高层位解释数据的精度。常见的提高层位解释数据办法有:提高解释密度、选择合适的平滑参数等等。

4.4相对于倾角、方位角等属性, 曲率属性对描述两侧地层产状变化微小且与断层倾向一致的对象有更好的效果。

4.5曲率属性可用来识别和刻画某些特殊地质体。例如:最大正曲率可较好的刻画河道的侧翼、最大负曲率能突出显示河谷。

4.6地层的弯曲程度与裂缝发育情况密切相关, 因此曲率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裂缝发育带。

4.7曲率属性可用来指导设计水平井。通过参考三维曲率数据体和二维曲率剖面及切片, 可以让水平井水平段尽可能地的在平缓地层中穿行, 尽量避免井漏和穿层事件发生。

摘要:曲率属性是一种新兴的地震属性, 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曲率属性的概念出发, 对国内常用的13类曲率类属性的定义、用途、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 最后对曲率属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细节及认识作了简要汇总。

关键词:曲率属性,地球物理勘探,断层检测,地质体识别

参考文献

[1]王永刚.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7:66-80.

[2]Roberts A.Curvature attribu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3Dinterpreted horizons[J].First Break, 2001, 19 (2) :85-100.

物理勘探 篇10

1 传统与现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主要方法

1.1首先, 我们来研究传统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主要方法: (1) 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是探测技术中较为常见的方法, 主要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地层电磁场、电学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不同的电性的区别将会显示出测量电厂的规律分布。从而对地质的进行了解。 (2) 磁法勘探:主要针对磁性的差异来分析地下磁的不同与分布规律, 对于地质体的磁性差异采用磁力仪进行监测, 对地质的问题进行解决。 (3) 重力勘探:重力勘测的核心是利用地质体之间的密度不同, 对于重力进行观测, 重力的观测仪器是使用重力测量仪器, 从而得出地层中各种岩体是否有变化。 (4) 地震勘探:地震勘测作为进步最快、发展最迅猛的勘探方法, 它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将人工激发的电磁波进行研究, 从而得到不同地层。岩石层的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根据其规律的而不同而对于地质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将对于地震预测、灾害降低及对于地球的内部研究做出了贡献。

1.2随着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电子现代化时代已经到来, 那么将电子技术应用在地球物理探测仪上忙, 使其对于更具有高效性、准确性。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探测方法如下:从探测的深度上进行区分的话,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超浅层、浅层、中深层、深层, 于是想对应的探测方法分别是: (1) 超浅层的探测, 主要用于地质雷达技术与浅层地震技术两个探测方法; (2) 在浅层上, 有高密度电阻率和高频电磁成像两种方法; (3) 对于中深层, 主要应用可控源电磁测深和高精度重力测量两种方法; (4) 对于深层, 主要应用天然大地电磁测探、高精度磁力测量、深层地震, 三种探测方法。

2 地球物理勘探中的理论概述

2.1小波理论:是根据傅立叶理论分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分支, 适用于信号中差分方程数值解、数据压缩、子波算法、成像的处理, 以提高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2.2神经网络理论:仿人脑思维的模拟计算。是通过样本资料的分析研究、学习, 从而获得重要的参考数据, 对未经处理的资料进行判断的理论。

2.3几何分形:主要是对自然界中不规则、不稳定和较常见现象的进行研究, 揭示自然界中不同尺度的物体和现象之间存在的相似性, 以及整体和局部的相似性。由此, 可以通过局部信息对整体信息进行预测[2]。

2.4混沌理论:主要应用于描述非线性系统, 它与几何分形理论联系很密切, 他们都是分层次的基干尺度, 揭示不同尺度之间存在的相似性、标度律、差异性等。

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普遍应用

3.1能源物理勘探。主要是对石油、天然气地区进行综合能源勘探。前期普查依赖于地震勘探。详查过程中, 要运用大地电磁、高精度磁力、高精度重力等一些测探技术, 对油气地区进行区块评价和构造研究, 找出油气储藏构造, 从而解决油气勘探中的疑难问题。

3.2固体矿产物理勘探。尤其是金属矿产勘探, 主要使用电法和磁法。电法主要是根据矿体与围岩的电性差异为基础, 研究人工稳定的电流场在地下传导的分布规律。磁法勘探主要是根据矿体或其赋存构造与围岩的磁性差异, 在地表或一定高空中测量磁场强度变化的规律。

3.3工程物理勘探。工程建设迅速发展, 工程物理勘探需求也日益增长, 主要应用在建筑、公路、铁路、管道、水利等工程的检测, 运用浅层地震、探地雷达、电法等探测方法对工程进行物理勘探。

3.4对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的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可以从电、热、光等物理变化进行监测, 从而认识环境变化的过程, 为环境保护提供背景资料。自然灾害的突然发生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经济损失, 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的应用对自然灾害起到了有效的预测、防治的作用。

4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的趋势

综合物理、数学、计算机等科学的应用, 探测技术越来越成熟,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4.1应用计算机和数据采集技术, 使得物理勘探技术向着自动化、数字化、轻便化和多功能化发展。目前在核电站、水电站、矿山等一些重大工程建设上, 需要查明较大的危害, 关键性的地质构造等。同时, 世界很多发达国家面临着浅层矿资源枯竭的问题, 工作人员已经向沼泽、海洋、沙漠的方向进行资源勘探。对于这些工作开展就需应用新技术、新仪器, 使难以到达的地区得以勘探实施。

4.2总线技术进一步发展, 逐步形成积木式、模块化、插卡式的球物理勘探仪器关键技术, 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多功能和多参数的自动测量, 使物理探测仪器系统模块式的组成结构更加紧凑, 也代表新一代技术的发展方向。

4.3应用功能较强的应用型软件和集成化的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 使测试技术和测量仪器的发展更上一层。使物探仪器具有更强的功能性, 可以更方便地满足勘探的各种需要。

4.4高速单版数字信息处理器将误差修复、信号处理、数据处理的功能增强, 对一些高档仪器更新、扩展的功能不再只单依靠增强硬件的功能和制造工艺的精细。

结束语

科技的不断进步, 使地球的物理探勘技术飞速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技术、3S技术的使之融合, 更加带动了它的发展, 那么面对各种难题, 都能采取具体的措施进行解决, 使得整个探测过程具有的准确性、高效性、安全性均得到提高。同时在其应用过程中, 所涉及到的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原理等新型产物, 更加快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速度, 使其在各个领域上都得到了扩展。总而言之, 对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前景, 势必会随着社会先进的技术越来越多功能化、智能化及数字化, 使人们遇到的难题都能得到解决。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 一些科学研究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为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对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来说, 其被大量的应用在我国的各大领域上, 其中包括:环境领域、资源领域及工程领域等, 本文将对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方法、应用等发面进行研究, 并针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1]徐观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现状与实际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8) .

[2]张晗.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 2013 (15) .

上一篇:中国油画发展民俗文化下一篇: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