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

2024-05-27

抽象(精选十篇)

抽象 篇1

一、赋值法

赋值法是处理抽象函数问题最基本的技巧。赋值规律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 令x=…, -3, -2, -1, 0, 1, 2, 3…等特殊值求抽象函数的函数值; (2) 令x=x1, y=x1或, 且x1

例1定义在R上的函数y=f (x) , f (0) ≠0, 当x>0时, f (x) >1, 且对任意的a, b∈R, 有f (a+b) =f (a) ·f (b) 。证明: (1) f (0) =1; (2) 对任意x∈R, 恒有f (x) >0; (3) f (x) 是R上的增函数。

证明: (1) 令a=b=0, 则f (0) =f2 (0) , 又f≠0, ∴f (0) =1。

二、转化为具体函数

抽象函数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函数的性质, 想办法去掉函数符号“f”, 使抽象函数转化为具体函数, 然后求解。

例2 f (x) 是定义在 (0, +∞) 上的增函数, 且

(1) 求f (1) 的值; (2) 若f (6) =1, 解不等式

解: (1) 令x=y, 得f (1) =0。

(2) 由x+3>0及, 得x>0。

由f (6) =1及, 得f[x (x+3) ]<2f (6) , 即f[x (x+3) ]-f (6)

因为f (x) 是定义在 (0, +∞) 上的增函数, 所以, 解得

综上所述, 不等式的解集是

三、区间转换

运用奇、偶函数的性质及其与单调性的关系进行区间转换是解决抽象函数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奇函数在对称的两个区间上有相同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对称的两个区间上有相反的单调性。

例3已知f (x) 是偶函数, 而且在 (0, +∞) 上是减函数, 判断在f (x) 在 (-∞, 0) 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并加以证明。

解:f (x) 在 (-∞, 0) 上是增函数, 证明如下:设x1

由设可知-x1>-x2>0, 又f (x) 在 (0, +∞) 上是减函数, 于是有

把 (1) 代入 (2) 得f (x1)

由此可得在 (-∞, 0) 上是增函数。

四、数形结合

有此抽象函数的问题用常规方法解难于奏效, 但若把抽象问题图形化, 利用对称性, 数形结合, 则可使问题迎刃而解。

例4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 (x) 在 (0, +∞) 上是增函数, 又f (-2) =0,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

A. (-2, 0) ∪ (0, 2) B. (-∞, -2) ∪ (2, +∞)

C. (-∞, -2) ∪ (2, +∞) D. (-2, 0) ∪ (2, +∞)

解:因为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所以f (0) =0, 且f (x) 关于原点对称。

根据题设条件作出函数在R上的大致图像 (如图) 。

由xf (x) <0, 知x与f (x) 异号。

由图可知, 解集为 (-2, 0) ∪ (0, 2) 。

故选A。

五、正难则反

当面临的数学问题从下面入手求解难度较大时, 可以考虑从反面入手解决。

例5已知函数f (x) 在R上是增函数, a, b∈R, 若

证明:欲证上述命题, 正向推理题设条件不容易使用, 转而逆向思考, 利用反证法。

假设a+b>0, 则a>-b, b>-a。

根据单调性可知f (a) >f (-b) , f (b) >f (-a) , f (a) +f (b) >f (-a) +f (-b) , 这与已知矛盾。

所以a+b>0不成立, 即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美的抽象表现 篇2

关键词:抽象表现主义;形式;主题;本质;永恒;艺术;思想;制约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50-01

一、抽象表现主义的含义和地位

抽象表现主义也有人叫作抽象主义,还有人叫做抽象派。它是一种活跃在二战后直到20世界60年代早期的绘画流派其中的一个。大批的艺术家的抽象画在表现上都很大胆,时而呈现出热情奔放,时而呈现安宁静谧,用这种抽象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情感,激起人们的情感,这就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基本定义。

抽象主义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二战后第一个重要的西方艺术运动。抽象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不再仅仅表现外部世界,也开始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感受,从外到内,从外在事物到人的精神感受这样的发展趋势。康定斯基是俄国的画家,他提出的一个观点后来也成为抽象主义绘画的基本观念,就是“艺术是内在需要的表现”。

二、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的区别

抽象和具象是反义词。具象艺术指其艺术形象和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者是极为相似的艺术。而具象艺术中的艺术形象都具有极高的识别性。抽象艺术是什么?把多种事物中的共通的特点,综合在一起变幻出一种新的概念。

三、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

抽象主义的发展过程比较短暂,使得现阶段人们对以前的审美标准出现了怀疑之声,带来了一些混乱和分歧。但不得不说抽象艺术作品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其中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等,那是因为它拥有足够的内在美和充分的表现力。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虽然是对立的两个极端,但是纵观所有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都跑不出这个范围。

在抽象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人们往往更加突出潜意识的运用,这也是人类文明由“感知”到“认知”,再由“认知”到“觉知”,走向更高层次的客观体现。

四、抽象派绘画的特点和类别

抽象绘画是相对与于二十世纪之前的单纯模仿自然的绘画传统观念而言的。抽象绘画不仅仅只是一个流派,它包含了很多流派,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要脱离单纯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都在不断的尝试打破之前陈旧的传统观念,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演变而来,是发展的必然的规律。

从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来看,可以分为两种。(一)几何抽象又叫做冷的抽象。几何抽象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基础的,又经历了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型主义….,不断的创新和改造发展而来的。(二)抒情抽象又叫热的抽象。抒情抽象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基础的,经过野兽派、表现主义的发展和改造,使得这一画派的作品中都带有浪漫主义的倾向。

五、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一句话使人印象深刻,那就是“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可以说艺术是一种抽象,是生活的抽象,是美的抽象表现。

六、抽象艺术中形式是主体

19世纪,如何界定一幅画的中心主旨是形式还是内容,画家们对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他们觉得一幅作品要达到完全的效果,那么其欣赏的人民必须对历史、宗教文学甚至社会事件有所了解,才能了解作品其真正的意义。可是每个观众都要达到这统一的标准是不太现实的,所以画家们逐渐走上了一条纯粹抽象的道路,就是为了找到一条能与观众心灵想通的道路。

抽象艺术不仅重视形式更注重其内容。形式可以有千万中的变化,变化莫测。抽象艺术是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因为它是无主题、无逻辑、无故事的,不是经验只谈,而是经验之外的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用不同的抽象的色彩、线条、色块构成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和叙述人性和感受的艺术方式。抽象艺术追求独创性,并把创新作为唯一的艺术。

艺术是对美的纯粹的抽象,当我们用艺术的”语言”欣赏艺术时,我们就真正走进了美的抽象表现,就会意识到艺术是我们生命中一个必需品。

七、抽象表现主义的对我们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在回头看看抽象表现主义和整个抽象派绘画运动,你就会惊奇的发现,抽象艺术的范围已经广阔的让你无法想像,可以这么说几乎每一个艺术家都曾经参与其中。我们其实对如何表现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而现在的表现风格比较丰富和独特,比较吸引我们的目光。 “抽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眼光。抽象艺术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不能识别画中的元素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客观事迹无法联系到一起。

抽象艺术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形式。在抽象艺术中,形式是主题,因为其形式体现了它最内在的本质,是永恒的艺术。抽象艺术不是一门简单的艺术。如果没有洞察艺术最内在的本质,没有艺术家与艺术之间那种排除了其他一切的联系,那么抽象艺术就是不可能的。抽象艺术不受任何既定方向的支配。因此,对于当代意识形态来说,抽象艺术就意味着彻底的自由和最终的解放。

探索人和自然的这些不安定的形象是表现主义传给抽象派的事业之一。保留了表现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伟大之处。所以我们不得不说抽象表现主义对于人来历史是不可或缺的,地位无可比拟。它是人们经过历史的洗刷使得人类的精神生活所达到的巅峰,我们为表现主义耗尽了我们的激情,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今天的艺术可能是可爱、也可能是精致、更可能是卓尔不群的,却绝对不可能是伟大的。

结束语:如果要问抽象表现主义带给我们什么?那就是教会我们在生活中如何不受思想极限的制约,在抽象世界中形式主宰一切,如何从中找出一条途径是超越死气沉沉的日常生活的。我相信只有真正伟大的艺术才能让沉沉死气远离我们身边。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12.

[2]康定斯基.新造型主义宣言[M],1917.

[3]马里内蒂.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N].费加罗报,1909(2).

抽象 篇3

一、 感受抽象活动的必要性

抽象活动不是将抽象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抽象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抽象过程。 例如, 小学数学中代数的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是第一次接触, 学生觉得不习惯, 体会不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和便捷性, 反倒觉得别扭和麻烦。 教学中教师呈现具有现实、冲突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概括性与简洁性, 从而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课开始, 创设一个师生取小棒的游戏。 规则是学生取小棒的根数比教师取出的根数多4, 当教师分别取1, 5, 8 根时, 学生都能快速地说出学生取的根数。 此时, 教师问学生是否继续玩时, 学生兴趣正浓, 举手的很多。 这时, 教师提出:“你猜老师接下来可能会取几根?” 学生觉得取的根数不确定。 教师追问:“对, 有很多可能, 谁能用一个数字或符号表示老师可能取的根数?” 个别学生提议用字母表示, 老师让学生说说想法。 学生说:“平常我们说很多的时候都用n多, 所以我们可以用n表示。” 教师接着问:“这里的n可以表示多少?” 通过交流, 学生知道这里的n可以表示很多里面的任意一个数。 接着,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当用n表示学生取的根数时, 教师取的根数可以用什么表示呢? 学生认为可以用“n + 4” 表示。 此时, 学生已经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数量。

在这个情境中, 学生对于一个表达不确定的数产生困难时, 就产生了用字母表示数的需求, 产生了抽象表达的需求, 学生的思维从具体走向了抽象。 在活动中, 学生不仅感受到抽象的必要性, 也同时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与简洁性。 增强抽象的主动性, 培养了抽象思想。

二、 体验抽象活动的过程性

抽象是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 也就是抽取事物的共同特征, 舍弃不同特征。 所以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裁剪的过程, 把不同的、 非本质性的特征全部裁剪掉。 抽象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一个从具体到一般的筛选过程, 而这个过程教师是无法替代的,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抽象的全过程, 才能更好地发展抽象能力, 培养抽象思想。

江苏教育出版社 《数学》 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分数” 第一课时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已认识了一个物体、 一个图形、 一条线段的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是一个难点。 为了让学生有效地经历抽象活动, 培养抽象数学思想, 教师安排了以下三个不同层次的抽象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4个桃子的1/4, 感受具体量与分数的联系。教师出示:“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再说一说。大部分学生觉得可以用1/4表示, 且认为分母4是表示4个桃子, 分子1是表示一个桃子。可见, 学生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 受到具体个数的影响, 还停留在具体数量的水平, 无法实现从个数到份数的抽象, 于是教师安排第二个活动。

活动二:认识8个桃子的1/4, 感受具体量与分数的冲突。教师出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 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学生动手分一分后, 师巡视, 发现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 但用分数表示时, 全班出现了三种结果:部分学生认为是2/8, 每只小猴分得8个桃子中的2个, 所以用28表示。部分学生认为2/4, 把整体平均分成4份, 每只猴子分得2个, 所以用2/4表示。部分学生认为是1/4, 把整体平均分成4份, 每只猴子分得1份, 可以用1/4表示。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 得出结论, 分母是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 分子是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这里应该用1/4表示。这个环节中增加了桃子的个数, 将“个数”与“份数”的混淆的问题暴露出来, 造成冲突, 引发思考。此时, 学生对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有了更加抽象的认识, 接着教师安排了更加抽象认知活动。

活动三:认识一堆桃子的1/4, 深刻体会分数的抽象含义。教师出示一幅数不清个数的桃子图。情境显示: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有学生提出质疑:“这一堆桃子是几个?”有学生附和:“不知道个数, 怎么分呢?”这时有学生反驳:“不管几个桃子, 把它平均分成4份, 每只小猴分得这样的1份, 就可以用这些桃子的1/4表示。”此时, 大家才顿时明白, 纷纷点头。学生认识到用分数表示每份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时, 与被平均分的数量大小无关, 而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有关, 认识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这个抽象的结论。

对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 教师让学生经历了以上三个逐步抽象的过程, 在活动中不断地去除非本质属性, 接近本质属性, 经历完整抽象的过程, 积累了经验, 培养了抽象思想。

三、 讲究抽象活动的方法性

比较与归纳是抽象的主要方法。 比较是根据一定标准,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间, 辨别高下、 异同。 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 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 教学中, 教师应当提供不同的素材,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分析, 在比较中找出同与不同, 去除非本质属性, 进而抽象出本质属性, 用语言描述出其本质特征。

例如, 在教学分数意义时, 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知分数的含义, 实现从一个物体、 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向更抽象的单位“1” 认识, 教师安排了比较与归纳活动, 很好地实现了抽象认知。

教师在课件上同时呈现四次分桃的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四次分桃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为什么都可以用1/4表示?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发现吗?

(1) 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子的1/4。

(2) 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子的1/4。

(3) 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子的1/4。

(4) 把一堆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子的1/4。

学生得出:被平均分的桃子个数不同, 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个数也不同, 相同的都是分给4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都是总数的1/4。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分母4和分子1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明确不管是一个桃子还是几个桃子或一堆桃子, 都可以看成1, 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 分母就是4, 表示其中的一份, 分子就是1, 就可以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接着教师改变情境, 把以上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 得出每只小猴每次分得这些桃的1/2。再引导学生思考比较两次分桃的结果分别用1/4和1/2这两个不同的分数表示之间的区别, 让学生在比较中概括出:当用分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时, 分母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 分子表示这样的几份。

最后教师让学生把一个物体、 一个图形、 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的各种情况进行比较, 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归纳出共同点, 进而概括出了: 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就可以用它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学生在不断的比较与归纳中对分数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有效的抽象活动与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抽象方法是分不开的, 学生在不断的比较与归纳中学到了抽象的方法, 提高了抽象能力, 培养了抽象思想。

抽象思维测试 篇4

抽象思维测试

每题答A记2分,答B记1分,答C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1、看完一篇文章,你是否能马上说出文章的主题?

A、通常能 B、有时能 C、不能

2.你说话富有条理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3.你写信时常常觉得不知如何表达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4.你是否能轻易地找到一些笑料使大家都笑起来?

A、常常能 B、有时能 C、不能

5.你对世界上很多事物及其活动规律看得比较透彻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6.你可以很轻松地弄清一篇文章的要点吗?

A、通常能 B、有时能 C、不能

7.当你告诉别人什么事情时,你常会有辞不达意的感觉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8.当你发觉说错话时,是否窘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9.有人认为你说话常不着边际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10.你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发现过不合情理的情节吗?

A、多次发现B、偶尔发现C、没有

11.你在下棋、打扑克这些智力游戏中常取胜吗? A、是 B、不能确定C、不

12.你常不假思索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13.你善于分析问题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14.当你的同事或朋友有问题时是否会向你咨询?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15.你觉得想问题是件很累的事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16.在朋友们面前发觉自己不小心做了不得体的事时,你是否能迅速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如开一句玩笑),以摆脱困境?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17.你有时将问题倒过来考虑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18.你常与他人辩论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19.大多数情况下,你只要一看(小说或影视)故事的开头,就能正确猜到结局如何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20.你的提议常被别人忽视或否定吗 ?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21.在别人与你寒喧而尚未切入正题之前,你常常已大致猜到对方的意图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22.你爱看侦探小说或影视片吗?

化抽象为具体 篇5

抛掷两枚均匀的骰子,向上点数分别为a, b,求a-b>2的概率.

记“a-b>2”为事件A.

1° 列表枚举法.

表中36个点横、纵坐标分别表示

第一枚骰子点数、第二枚骰子点数,

P(A)=636=16.

此法是借用坐标系将基本事件一一枚举出来,形象直观,不易出错,一维的数轴,二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三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可解决小于等于3个变量的问题,此法可变为求a2+b2>10的概率,ba为整数的概率,或ba>2的概率等与图形有关的概率,此法的实质是数形结合,高中数学四大思想之一的数形结合无处不在当然.此法不仅在概率中,它贯穿高中数学始终,如统计中的散点图,数列中(n,an),线性规划中的整点问题都有具体体现.

2° 画树状图枚举.

此法是用分步计数原理借助树状图将每种情况一一枚举出来,再找出满足条件基本事件.在枚举过程中要注意每个基本事件等可能,如:甲、乙两人比赛,甲再赢一局就胜,乙需赢两局才胜,求乙获胜的概率.

第一局 甲 乙甲乙

第二局

P(乙胜)=13,此解法错,错误原因在于每个基本事件不等可能,为了每个基本事件等可能,若第一局乙赢,需比赛两局才能分出胜负,因此为了基本事件等可能,需要全部比两局.

第一局 甲甲乙 乙甲乙

第二局

P(乙胜)=14.

再如:某人有4种颜色的灯泡(每种颜色的灯泡足够多),要在右图所示的6个点A, B, C, A1, B1, C1上各装一个灯泡,要求同一条线段两端的灯泡不同色,求每种颜色的灯泡都至少用一个的概率.

此题可按分步计数原理选色的顺序A1—B1—C1—A—B—C,选A1—B1—C1共4×3×2=24种,下选A, B, C处颜色比较复杂,我们可用树状图枚举四种颜色,记为1, 2, 3, 4.记“每种颜色的灯泡至少用一个”为事件B.

若A1, B1, C1选色为1, 2, 3号色灯泡

ABC 3124412412312

总的基本事件24×11种,每种颜色至少用一个共24×9种,P(B)=24×924×11=911.

枚举法形象具体,实用性强,此法也可用在数学其他章节,如数列{an}满足:a1=m(m为正整数),an+1=an2, 当an为偶数,

3an+1,当an为奇数,若a6=1,求m所有可能取值.

a6

a5

a4

a3

a2

a1

124816325124

3° 用对应符号枚举.

(1, 1)(1, 2)(1, 3)(1, 4)(1, 5)(1, 6)

…

(6, 1)(6, 2)(6, 3)(6, 4)(6, 5)(6, 6)

此法有个难点是如何做到不重不漏,而要做到不重不漏,枚举时要有逻辑性,不能杂乱无章,用二维有序数对表示每个基本事件,枚举时先抓一个变量有序列出,第一变量固定再有序列出第二个变量,即突出先分类后枚举的思想.

如:抛掷两枚均匀的骰子,向上点数分别为a, b,求方程组ax+by=3,x+2y=2只有正数解的概率.

记方程组有正数解为事件B.

求出方程组的解x=6-2b2a-b>0,y=2a-32a-b>0.

则2a-b<0,b>3,a<32或2a-b>0,b<3,a>32.

先将一个变量按顺序取值,后按第一个变量的值分类.

当a=1时,b>2,b>3,即b>3, 所以b=4, 5, 6;

当a=2时,b<3,b<4,即b<3, 所以b=1, 2;

当a=3时,b<3,b<6,即b<3, 所以b=1, 2;

当a=4时,b<3,b<8,即b<3, 所以b=1, 2;

当a=5时,b<3,b<10,即b<3, 所以b=1, 2;

当a=6时,b<3,b<12,即b<3, 所以b=1, 2.

所以B中含13种基本事件.

枚举的表示手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实质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而具体化的手段又多种多样,可用列表,树状图,符号一一列举出,这个过程反映数学的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抽象 篇6

1. 表现主义特征

“表现主义是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期, 先后在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流行起来的的文学艺术流派。”1表现主义在20世纪初期主要集中于德国, 德国的社会现实对其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德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战争带来的恐怖和压抑折磨着人们的精神领域。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在作品创作方面以表现内心需求为主。

表现主义强调用形式上的抽象与变形来表达内心世界。因此在作品创作时, 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一般忽视创作对象的外形轮廓等。对现实的世界的描写不再感兴趣, 相对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表现。将内心的深刻情感通过画面反应出来, 给读者传递一种内在的情感精神。

2. 表现主义对抽象动画产生的影响

抽象动画与表现主义在表现思想内容方面异曲同工, 抽象动画也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另外, 抽象动画的产生与表现主义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德国早期阶段, 除了受到表现主义的影响外, 由抽象艺术的先驱——瓦西里·康定斯基提出的, 认为“绘画创作中所有问题的根本是内在需要”2, 这一观点也对抽血动画产生了影响, 并进一步促使了抽象动画的产生与发展。

《彩色韵律》 (Colored Rhythm) 这部没有拍摄完成的抽象动画, 是由法国的抽象动画艺术家雷欧普·叙尔瓦奇创作, 由于当时创作条件的艰辛, 使用的技术也跟不上艺术家的需求, 最终没有拍成动画, 只留下了近200张抽象水彩画。

在1919年, 法国的诗人伯雷斯·桑德赫 (Blaise Cendrars) 对它进行了文字记载, 通过文字对画面进行了描述。画面先以红色的图形变换, 再以红色和蓝色、橙色与紫色的对应, 不断地变换混合、相互撕扯、旋转分裂。中间还夹杂着水泡形状及海带形状的丰富变化。形状和色彩的交织纠缠深度传达了作者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作者用色块的循环变化和组合表达着生命的律动, 触动着观众的心弦。

这部动画在创作之初, 叙尔瓦奇也是受到表现主义和抽象派的潮流影响, 通过画面色彩、变换的节奏以及多种抽象元素等来传递作者灵魂深处的的深思、幻想、忧伤、喜悦等。

二、抽象主义与抽象动画

1. 抽象主义特征

抽象主义又称抽象表现主义, 它是起源于美国的一项重大的艺术运动,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主要风格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激起人的情感。在作品创作上都是大胆挥洒, 或热情奔放, 或安宁静谧。“抽象表现主义”这一术语是借由20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表现主义艺术运动的称谓发展而来的。

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是:首先体现在作品的尺寸上, 他们的绘画作品尺寸巨大, 所以看上去是画面在主宰观众, 雕塑作品体积也很庞大。其次, 使用颜料是往往留下有表现力的痕迹, 如颜料块和粗糙的笔触, 这些痕迹记录了艺术家们创作时的动作;再次, 他们认为间接地表达画面上的主题比直接表达时, 能更强有力地传递信息;总之许多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达强烈的情感, 从而激起人们的共鸣。罗斯科曾经说过:“我感兴趣的只是表达人类的基本情感——悲观、欢乐、绝望等。”

20世纪初, 以瓦西里·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为代表的一大批抽象主义艺术家引领了前卫艺术新潮。最具代表性的有卡西尔·马列维奇 (Kasimir Malevich) 的“至上主义”和蒙德里安的“风格派” (De Stijl) 。

抽象主义艺术家康定斯基, 他的创作精神是以纯粹抽象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情感和精神。在他的作品里, 重点在于对线条、块面及色彩本身的描绘, 而次要是对故事的表达。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强调情感抽象至高无上的理性, 例如他的至上主义代表作品《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这是在1913年创作的铅笔素描作品。 (如图1) 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在《白底上的黑色方块》作品中, 整个画面是一个黑色方块, 撑满在白色的画布上, 他把黑色方块喻成黑夜, 想象在深邃的黑夜里, 这是一种全新的艺术, 并且称之为“至上主义”的方块, 他并不想刻意制造美感, 这一作品的思想旨在表达一种和谐。

在蒙德里安的“风格派”的作品中, 他的抽象画力在追求一种非常纯粹的美。

他的画面中的元素一般只有线条和方块, 色块非常纯净, 只有黑白灰或红黄蓝。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红黄蓝构成》, 这是他在1930年创作的抽象主义构图作品。画面主色调以大块的红色和小块的蓝色、小矩形的黄色构成, 以黑色线条将其分隔开来, 并配以灰色的长方形进行区分, 画面突出的是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平衡感、稳定感, 简洁明亮, 成为他的经典之作。

2. 抽象主义对抽象动画产生的影响

抽象动画在思想上和形式上都受到了抽象主义的很大影响。它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思想与抽象主义是一致的, 抽象动画同样是追求通过抽象图形、色彩等形式的变化来表达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是介于电影、绘画、音乐领域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

例如:抽象动画《节奏21号》 (如图2) 《节奏23号》《节奏25号》, 这两部影片明显融合着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风格。这是由“达达主义”的创始人汉斯·李希特 (Hans Richte, 1888-1976) 于1920-1925年制作的三部短片。是德国早期实验动画的代表作。他于1910年开始从事拍电影, 是前卫电影工作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

在《节奏21号》中, 影片一开始从画面两边汇聚出一个撑满画面的方块, 并立刻向两边分开, 接着再由一个方块循环向远方退去, 以及方块在画面上下汇聚、开合等, 并配以音乐的节奏, 使短片营造出一种新奇的效果。在《节奏23号》和《节奏25号》短片中, 作者加快了节奏和速度, 方块的变化更快, 形状也丰富起来, 穿插了线条和倾斜的方块, 画面气氛更加热烈。

结语

抽象动画从二十世纪初发展到现在近百年, 已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在动画的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意义。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抽象动画的特色形成受到了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 笔者的观点是——最主要的影响是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本文对抽象动画的特色形成进行系统梳理, 分析总结了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的特征, 以及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在思想上和形式上对抽象动画产生的影响, 并以代表性的作品加以例证。它的非故事性、抽象的几何造型、高度的精神性等特色成为艺术传播的重要形式。

摘要:抽象动画从20世纪初期到今天已发展近百年, 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明显的艺术特征。抽象动画的特色形成受到了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系列文艺思潮——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都对抽象实验动画的特色形成产生了影响, 但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来自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因此, 本文中着重论述抽象动画与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的关系, 以及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对抽象动画特色形成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点线面,几何造型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词条。

[2].俄瓦西里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 查立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第46页。

一、专著

[1]Grice, Malcolm Le, 《Abstract Film and Beyond》, the MIT Press, 1977

[2][俄]瓦.康定斯基著, 查立译, 《论艺术中的精神》, 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7

[3][英]理查德.斯皮尔伯利著, 刘丽媛译, 《抽象表现主义》,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

[4]陈正雄著, 主编陈池瑜:《抽象艺术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1

[5]何政广主编, 曾长生撰文, 《马列维奇》,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9

[6]Kasimir Malevich:The Non-Objective Word.Chicago:Paul Theobald and Company, 1959

二、网络资源

聚焦抽象函数 篇7

一、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例1.若函数y=f (3x-1) 的定义域为[-1, 3], 则函数y=f (x+1) 的定义域为 ()

解:因函数y=f (3x-1) 的定义域为[-1, 3], 即-1≤x≤3, 从而-3≤3x≤9, 亦即-4≤3x-1≤8, 令t=3x-1, 于是f (t) 的定义域是[-4, 8]。

令t=x+1, -4≤t≤8, 则有-4≤x+1≤8, 从而-5≤x≤7, 所以函数y=f (x+1) 的定义域为[-5, 7], 故选C。

点评:虽然本题没有给出具体的函数模型, 我们只需抓住“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这一实质, 利用换元法, 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二、抽象函数的值域

例2.已知函数y=f (x) 的值域是[0, 3) , 那么函数

点评:换元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出现峰回路转的新局面。

三、抽象函数的奇偶性

例3.定义在R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y) =f (x) +f (y) , 试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并证明之。

解:函数f (x) 是奇函数。证明如下:

令x=y=0, 代入f (x+y) =f (x) +f (y) , 可得f (0+0) =f (0) +f (0) , 于是f (0) =0;

令y=-x, 代入f (x+y) =f (x) +f (y) , 可得:

0=f (x-x) =f (x) +f (-x) , 即f (-x) =-f (x) , 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R, 所以函数f (x) 是奇函数。

点评:过原点的一次函数y=kx属于此类函数, 在解决复杂的抽象函数时, 若能想象出一些符合条件的简单函数, 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的。

四、抽象函数的单调性

例4.定义在R上恒为正数的函数f (x) , 当x>0时, f (x) >1, 对于任意的x, y∈R都有f (x+y) =f (x) ·f (y) , 且f (1) =2, 试证明函数是增函数。

证明:设x1, x2∈R且x1<x2, 于是x2-x1>0, 依题意, 可知f (x2-x1) >1。

所以函数f (x) 在R上是增函数。

点评:指数函y=ax (a>0且a≠1) 属于此类函数, 这样我们容易找到商比较法, 如果将思维局限于差比较法, 证明起来肯定困难一些。

五、抽象函数的周期性

例5.定义在R上的函数f (x) 满足, 当x∈[0, 2) 时, f (x) =3x+1, 试求f (2011) 的值。

六、抽象函数的综合题解法举例

例6.定义在R上的函数f (x) 满足: (1) f (a+b) =f (a) +f (b) -1; (2) 当x>0时, f (x) >1。 (1) 求f (0) ; (2) 证明f (x) 在R上是增函数; (3) 若f (4) =5, 解不等式f (2m2-m-1) >3。

解: (1) 令a=b=0, 代入 (1) 中, 得f (0+0) =f (0) +f (0) -1, 即f (0) =-1。

(2) 设x1、x2∈R, 且x1>x2, 则x2-x1>0, 由 (2) 知f (x2-x1) >1。

f (x2) =f[ (x2-x1) +x1]=f (x2-x1) +f (x1) -1>1+f (x1) -1=f (x1) , 所以f (x) 在R上是增函数。

越抽象越直观 篇8

案例一“原来不该那样拉手的!”

在一次阶段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00平方米, 那么2800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面积为10000平方米, 即1公顷。”刚交完试卷就有几个孩子围住我, 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小齐急切地说:“老师这道题是不是对的, 你看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面积为100平方米, 2800是28的100倍, 所以2800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是100平方米的100倍, 100乘100等于10000平方米, 10000平方米不就是1公顷嘛。”听他说得头头是道, 旁边有不少孩子附和道:“是的, 我就是这样想的。”小天一听, 有些急了, 脸涨得红红的, “不对!”声音虽不大, 但很坚定。“老师你说过, 28个小朋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每条边站7个小朋友, 大概是10米, 所以面积是100平方米, 那2800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每边站700个小朋友, 应该大约长1000米, 1000×1000=1000000平方米, 应该是100公顷。”听了他的讲述, 刚才那几个洋洋得意的几个孩子也定了定神, 觉得他说得也不错,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围在周围的几个孩子一个个面露难色, 陷入了沉思状。

看出他们眼中的疑惑和对正确答案的渴求, 我故作神秘地问:“平常你们在玩游戏时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是怎么围的?中间站人吗?”

“老师, 我知道了!”一声急促的伴随着兴奋的叫声打断了别人的思路。小鹏拿起粉笔, 走到讲台前自顾自地边说边画了起来, “我原来的想法小朋友是这样拉手的 (如图) , 现在我明白了, 小朋友们手拉手全部站在正方形的四条边上, 里面应该没有人。”看着小鹏的得意之作, 孩子们一下子醒悟过来:“对、对, 让里面的人都站到外围来拉手, 围成的面积肯定不一样, 比原来大多了”, “画了图, 一看就明白了, 原来不应该那样拉手的。”平时不太喜欢开口的小炜也在旁边小声嘀咕着。

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认识公顷”这一课时中, 课本上安排了这样一个认识活动 (如下图) , 为了加深学生对1公顷的认识,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我借机让孩子们亲身参与了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的实践活动, 并推想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就是1公顷。

在上述案例中, 不少孩子的脑海中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 然后借助数据进行推算, 2800个小朋友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100组, 却忽视了实际拉手的生活表象。小鹏借助图形将自己原先的思维过程展示了出来, 虽然图形画得不够美观, 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但足以让其他同学通过这个图形意识到自己思考过程中的不足, 原来混沌的思维, 通过几何直观的演示, 变得简明、形象, 几何直观架起了联结具体与抽象的桥梁。

弗莱登塔尔说:“几何直观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可能重要、可能有意义和可接近的, 并使我们在课题、概念与方法的荒漠之中免于陷入歧途之苦。”小学生因为其年龄特点, 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囿于常规, 带有一定的跳跃性, 但由于语言发展的滞后, 有时他们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这时利用图形也许就能帮上大忙。看来,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向孩子们学习, 充分利用几何直观来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 在逐步地渗透与指导下让学生意识到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 让直观几何成为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

案例二“不要那么麻烦!”

教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时, 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从1~9中任意选出两个数相加, 得到的和有多少种?

第二天批改这道题时, 发现不少孩子思路不够清晰, 只是凭感觉找出几个和, 没能做到有序列举, 结果中自然就出现遗漏的现象。也有少数孩子完成得相当不错, 如下图:

在作业讲评时, 我大大表扬了小宇等同学在解决问题时能做到有序思考, 注意到结果的不重复、不遗漏, 体现了思维的严谨、周密, 值得全班同学学习。接着我让大家把这道题再次在脑海中回顾一遍, 让原来没能找全答案的同学找出自己原来解题中的不足, 以便进行自我纠错。

“不要那么麻烦。”坐在第一排的小震嘟囔了一句, 虽然声音很低, 但却被我捕捉到了。

我走过去, 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歪歪扭扭地写了一些算式, 在算式的右下方画了这么一副连线图:

虽然字迹有些潦草, 但我却发现他的结果是正确的, 而且写出的算式显得很有序, 我的直觉告诉我小宇有他独特的想法。我把小宇的作业放到展台上, “你能给我们说说你的想法吗?”我神情殷切地问道。“一开始是1加几, 后来是2加几, 第一个加数多了1, 第二个加数少1, 和还是一样, 前面就不需要了, 只要2+9=11就行了。”小震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 平时语速就比较快, 再加上他的思维有些跳跃, 孩子们一下子没领悟过来, 但是我却感到无比震撼, 内心充满欣喜。

我请小宇到展台前来, 指着他的弧线图给其他孩子们再讲一遍。

“2加3的和与1加4的和相同, 所以算式就不要再写了, 同样, 2加4、5、6、7、8分别于1加5、6、7、8、9的结果相同, 都不需要写下来, 只有2+9的和前面没有出现过。”有了图的帮忙, 再加上小震的解说, 同学们一下子都恍然大悟。“太棒了!”座位上的小阳猛地一击掌, “同样的道理, 后面只要再找出3加9、4加9、5加9、6加9、7加9、8加9的和就行了。”其他同学听了也不住地点头, 教室里先是响起几处掌声, 继而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正如波利亚所说:图形不仅是几何题目的对象, 而且对几何一开始没什么关系的题目, 图形也是一种重要的帮手。在解决这道题时, 小震借助连线图来表征问题情境的成分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进而敏锐地捕捉到“当一个加数减少1, 另一个加数增加1时和不变”, 然后将和相等的算式直接剔除, 找出和不同的算式, 在比较、分析、想象和推理过程中, 把复杂烦琐的问题变得简约、直观。这是多么难得的直觉感悟啊!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 很多时候解题的灵感往往来自于几何直观, 学生只有具备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可借用的几何直观问题, 才可以进行探索和发现。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者要充分意识到几何直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利用几何直观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 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 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借助图形直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感受几何直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 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影响, 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更偏重于直观形象。运用图形来帮助自己思考问题, 让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更明了、更快捷。

关键词:图形,直观,感知,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楚平.“图形与几何”内容变化及教学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2. (4) .9-13

抽象艺术与建筑 篇9

“抽象”源自于纯艺术,自然被认为是那些不易被看懂、甚至让人欣赏不了的抽象画,认为它应该是个纯艺术的美与感觉,是纯粹的、精神的和自由的。其实不然,随着各个学科领域的扩大化,相邻学科正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着。因此,原本不能称为艺术的建筑也拥有了艺术的气息,并且在建筑的设计与规划中,抽象艺术发挥着它的重要影响作用。

1 抽象艺术概述

抽象,与具象相对应,是“把许多事物所具有的一个共同因素分离出来或者阐明它们所具有的一种关系的心理过程”。它包含着对复杂事物的概括、综合、简化……常常突出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表达方式也比较“含糊”,所以抽象这一术语可以理解成从自然里抽离出来的东西,用在那些不表现自然的艺术上。抽象形式是相对高层次的,它经过了提炼。完全具体的东西没有代表性,它只代表它本身;抽象的形式则有代表意义,它通常代表一类不同视觉对象所共有的某种视觉属性,抽象是用简练含蓄的形式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体现以少胜多的美。

抽象艺术经近百年来,发展出各种不同形式与内容的抽象语言,形成派别。抽象艺术形式及风格变化多端,十分丰富,美不胜收。依其形式可分为两大脉络:1)抒情抽象;2)几何抽象。几何抽象以抽象绘画家蒙特里安为代表,始终都使用基本造型元素——形、色、线及面来创造出自由、绝对的美。本文所论述的即为在建筑中的几何抽象。

2 抽象与建筑相融合

抽象艺术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各种艺术形式的成功都曾有过贡献,对于现代建筑的造型设计,同样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支配作用。建筑的形式是由几何形体构成的,在表达某种构思或情感时,诸如建筑形象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及所体现的民族性和时代感,无法像绘画、雕塑那样具体、写实,只能用抽象的方法将建筑艺术比喻成抽象化的艺术语,用抽象的美学语言或象征性的美学语言与人们进行审美联系。建筑用符号的象征手法表达某种文化上的含义,进而提炼象征符号的形式,达到观念艺术由“象”到“意”的审美效果。

3 抽象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与体现

抽象艺术对建筑设计很有实用价值。首先是构图规律方面,在摆脱对称的古典构图之后,人们期望掌握一种不对称而又均衡、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抽象构图弥补了这个空白。荷兰大师蒙特里安做的有规则的矩形抽象画对西方建筑布局和工业设计发生过作用,而这种作用一直影响到现代建筑的单体图形和整体布局。抽象艺术追求以简洁的形、体表达丰富的内涵,运用圆、正方形和三角形及其派生出来的有规则和容易识别的基本形体。抽象艺术中的几何形体具有含蓄的隐喻作用。建筑设计需要以简洁的形体进行组合,因而抽象构图的运用在现代建筑运动中经久不衰,无论哪种流派都离不开它,只是手法不同而已,如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与密斯·凡德罗的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范士沃斯住宅等,在表现手法上运用转轴、重叠、错动、断裂、破碎等手法,增加抽象构图的动感,追求新奇和刺激。

抽象在建筑领域体现在元素的抽象中。如果建筑是宏观的抽象,那么元素就是微观的抽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抽象,是建筑抽象的进一步深化。把元素在整个建筑中分离出来进行深入研究,增强了建筑的表达力。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对朗香教堂的设计恰好的运用了元素抽象,并使之各元素间相互晖映。局部细节的设计运用了几何抽象,但各抽象细节并非孤立存在;上帝是西方人眼中的救世主,而柯布西耶将这一观念抽象的表现在朗香教堂上:无数个小窗无规则的排列,窗户由外到内逐渐变大,使光线普照于教堂内部,表达了上帝无处不在的抽象思想。

除此之外,色彩、质地、尺度等元素的抽象对建筑的作用也是相当大的。色彩是建筑中最富视觉情感的要素,它与建筑的造型具有同样的视觉冲击力。通过对色彩的调节,不仅可以给建筑造型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而且能够调整建筑的体型、比例、繁简、轻重等。

材质的应用,为建筑形态的展示提供很好的机会。材料的光洁与粗糙,透光与反光,轻与重等因素丰富了建筑的内容,增强了建筑的空间感,纹理的多样性也增加了建筑的个性。如玻璃幕墙的缔造者密斯·凡德罗经典之作:西格拉姆大厦。

尺度在建筑中的要求相当的严格。尺度是一个量的表达,它会因量的大小、比例安排及组织方式来体现建筑体的微小与宏大,秩序与自由,简洁与丰富。而且尺度也在表达情感上有太多的创造性发挥。

另外,建筑形式的结构反映建筑形态构成的秩序,是基本形式单位组成整体的模式。它从总体上控制着形式的表达,良好的形式结构可以使形式诸要素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形式结构传达的信息很多并不断发展变化着。现代建筑的形式结构冲破了古典建筑的对称性格局,使建筑向着自由式发展。然而后现代建筑师喜欢用“重构”的方法使建筑具有新意,所以建筑大师把形式结构的调整与变化作为建筑创新的一种方法。

4结语

在世界建筑领域,经过现代主义之后,对抽象建筑形式的认识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普及,所以后现代建筑师大力的运用建筑中的抽象性。而研究抽象性的意义在于,它是对非习惯、反传统反约定俗成的思考,作为思维方法启发人们,主要的目的是达到一种创造性。逃脱文化中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缺乏活力和创造力的习惯性思维,通过讨论抽象性,改变对待传统的态度,并从思想上启发人们,极大的解除大众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抽象性的欣赏障碍。

摘要:结合抽象艺术的内涵与形式,阐述了抽象与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介绍了抽象艺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与体现,以期使抽象艺术在建筑中有更好的应用,并使大众更好地接受建筑中的抽象性。

关键词:抽象艺术,建筑,应用,体现

参考文献

[1]金泽强.浅谈建筑艺术及欣赏[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4(3):27.

[2]李岩.浅谈建筑艺术的“美”和“丑”[J].建筑与规划理论,2007(3):19.

[3]崔丽菊.浅谈建筑艺术的视觉效果[J].建筑与预算,2005(4):50.

最佳抽象油画奖 篇10

小C:难为你还能找出这么一幅出来,按照我之前的设想,这个抽象油画奖会虚设,那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小X: 你这是故意难为人,而且抽象有什么好。你看美展那么多幅作品画得比照片还像,可见画家功底深厚,用功细致啊。比如说这幅《青春乐章》,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一个坐在草坪上的军旅少女,即使离得很近也几乎分辨不出来这是一幅油画。

小C:不要认为画得像就是画得好,由绘画来记录影像的功能,早在19世纪摄影术发明就已经日趋弱化了,画家终其极致也难以同照相机相匹敌,从而引发了西方绘画流派的大分离,印象派、立体主义等应运而生。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抽象艺术在批评和理论的推动下,最终以学院的方式成为世界主流艺术形态,可是中国的抽象艺术直到今天依然处于边缘状态。

上一篇:物理勘探下一篇:职业教育现代化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