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语

2024-06-18

公共服务语(精选十篇)

公共服务语 篇1

1 英语委婉语义的定义及特征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R.R.K Hartmann&F.C.Stork, 1972) 将英语中委婉语 (euphemism) 定义为:“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 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1]。”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适当的语言表达形式, 即用漂亮的词语或文雅的谈吐, 用悦耳、含蓄、委婉的词语来替代直接、冒昧、唐突的言辞, 来减少语言表达上的敏感性和刺激性, 使谈话双方均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三月寒。”委婉语可以说是一种语言特技, 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日常交际中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使听者更容易接受, 从而达到理想的语言交际效果[2]。从其语用功能看, 委婉语的功能有避讳功能、劝诱功能、礼貌功能和掩饰功能。

2 酒店服务与英语委婉语的关联

委婉语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在语言上的体现和反映。它作为英语的一种常用语言现象, 已成为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有力交际工具。它的使用大则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民的风俗习惯、民族感情和生活态度, 小则反映了一个人的个人修养程度。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已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教育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3]。酒店业更不应该例外。

在中国, 从事国际酒店相关行业的人员或多或少都接受过英语语言培训, 但这种培训往往局限于语音模仿、句型操练、语法、词汇介绍。人们常常有一个错误的认识, 以为拥有较大的词汇量, 能流利说出正确的英语句子, 就是一个优秀的酒店工作人员, 在实际运用中这些还远远不够[4]。

酒店业的英文表达是hospitality industry, 而hospitality一词的中文解释为“殷勤好客”。酒店, 正如一个家外之家, 以优质服务和“享受像家一样的生活”为目标。那么,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影响这一目标实现的因素是多样的,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语言的交流。语言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工具, 语言同时承载着文化。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 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 真正的交流障碍总是出现在语言符号以外的文化范畴[5]。当学习一种语言时, 应该把它和它所承载的文化看作一个整体加以学习与领会, 因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可能使人们在用外语交流时产生障碍, 甚至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出现令人尴尬或啼笑皆非的局面。

众所周知, 委婉语是一种含蓄、得体、高雅的表达方式, 它可有效避免禁忌、化解尴尬、替代不悦, 因此, 英语委婉语堪称酒店服务中的一把“金钥匙”。

3 英语委婉语在酒店服务中的应用

3.1 避讳功能

英语委婉语的避讳功能与禁忌语 (linguistic taboo) 密不可分。在人类文明的早期, 生产力水平低下, 人们无法抗拒天灾、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 于是就尽量避免提及容易引起恐惧、痛苦的事物, 委婉语便应运而生了。由此, 避免禁忌、消除恐惧也就成了委婉语的首要交际功能, 而英语委婉语这一首要交际功能, 在酒店服务中的应用价值尤为突出。

在一般禁忌语中, 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死亡”现象的禁忌。尽管人的生老病死本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然而人们都忌讳直接说“死”这个字眼, 而是用委婉语表达了对死者的怀念与尊敬以及对死亡的一种避讳。“死亡”的英语表达是“die” (动词) 或“death” (名词) 或“dead” (形容词) , 在酒店服务时, 切记使用其委婉语, 如I’m sorry to hear that he has passed away. (听说他已过世, 我很难过。) 而不能说成I’m sorry to hear that he has died.再如:I’m sorry I didn’t know she was called to God. (对不起, 我不知道她去世了。) 而不能说成I’m sorry I didn’t know she was dead.

当然,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都不可避免地会生病, 但, “疾病 (disease) ”也是令人讨厌的事, 在酒店服务中, 更应使用委婉语加以回避。当人们提及某人得了癌症时会委婉地说:He has long (terminal) illness。He has got the big C。而不直截了当地说:He has got cancer。将艾滋病婉称为social disease或ST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身体不适用under the weather来代替sick (病) , 用have a heart condition (心脏不健康) 代替heart disease (心脏病) 。在许多国家, 尤其是妇女不愿别人说她们老 (They are old) 。虽然衰老是自然规律, 然而人们却不愿面对这样的事实。

因此, 在酒店服务中若要谈到老年人时, 请使用senior citizen, the longer lived, the advanced in age, golden year等婉称。有些行为尤其是生理行为是不便描述和表达的, 有的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因而产生了一些相对隐讳的英语表达方式。例如, 在英语中关于厕所的委婉语有:toilet, restroom, men或men’s、women/ladies或women’s/ladies’。同时, 英美人常常把去厕所大小便委婉地说成to wash one’s hand (去洗手) 、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 (响应大自然的号召) 等。

在西方职业的高低贵贱十分明显, 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对自己职业的卑微也很敏感, 因而, 出现了许多有关职业人的委婉语, 如在酒店中常以engineer来代替worker, 像pipe engineer实际上就是plumber管道工, bellboy可以是porter搬运工, PA公共区域就是清洁工, 等等。在英语中怀孕与“性”有关系, 因此而产生的委婉语有:to be expecting, to have a baby或to be in a family way。此外, 婚外恋、私通、未婚先孕等也用其委婉语来表达。如have an affair、intimacy和get into trouble。这些委婉语可以反映出人们对于爱和性的不同态度。因此, 酒店从业者应充分利用英语委婉语的避讳功能, 在与客人进行交流时, 有效避免尴尬与不快。

3.2 劝诱功能

有些西方航空公司的机舱等级, 本是一等舱 (first class) , 改称豪华舱 (deluxe class) ;本是二等舱 (second class) , 却改称一等舱;三等舱也被改名为商务舱 (business class) 或旅游舱 (tourist class) 。同样, 酒店的房间等级划分也避开了二等、三等这样有损顾客尊严的称号, 而称为deluxe (豪华) , standard (标准) 。还应强调一点, 在商业领域, 人们常用委婉语来美化自己的产品, 同时也顾全客人的面子, 以达到促销产品、获得利润的目的。如把cheap hotel (价格低廉的酒店) 说成是economy hotel (经济型酒店) ;small car (小型汽车) 也成了compact car (紧凑型汽车) ;而second-hand furniture (二手家具) 更被称作antique (古董) 。

因此, 前台接待员在为客人介绍房型、礼宾员在为客人代订机票时, 尤要注意英语委婉语的劝诱功能, 既能有效地促销自己的产品, 还可以保全客人的面子, 可谓一举两得。

3.3 礼貌功能

很多高星级酒店提供个性化服务, 其中之一, 就是有关酒店无障碍设施, 比较得体的说法是:Rooms for the disabled, 也可以用rooms for disabled people, 听起来比较人性化, 更容易被接受。而handicapped则含冒犯之意。更多委婉语如:人们对生理有缺陷的人称之为the disabled或the inconvenienced (行动不便的) ;称deaf (耳聋的) 为slow of hearing (听觉迟钝的) ;称blind (瞎的) 为sightless (失明) ;称color blind (色盲) 为color deficient (色觉有缺陷的) ;病人在 (精神病院) ment al home疗养, 代替a sylu m (疯人院) 。Fat (胖) 和thin (瘦) 都是不受欢迎的词。因此, 男人胖是on the heavy side (发福了) 、stout (富态) ;女人胖则是heavy set (丰满) 。Bony (骨瘦如柴) 、sk i n ny (皮包骨头) 都是很不中听的, 尤其对女性, 于是slender和s1im (苗条) 就被用来取代它们。

委婉语的礼貌功能是为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对别人多尊重、多体贴、少贬低、少歧视。因此, “不言人短”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 尤其是在酒店服务中, 必须遵守的交际原则。

3.4 掩饰功能

掩饰功能是委婉语的主要功能之一, 它像一层迷人的外衣, 把丑陋包裹在内, 掩盖了事实的真相。就拿1999年5月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件事来说, 举国上下无不震惊, 无不谴责这一野蛮行经, 要求北约给出合理解释并道歉, 可北约以“地图不准确导致误炸”这一托辞搪塞我国, 竟用了“遗憾” (regret) 一词来表达他们的态度。十分明显, 道歉 (apologize) 和遗憾两词在意义上有很大的区别, 这种妄图利用委婉语来蒙骗民众的行为非常可耻。

在酒店服务过程中, 时常会有客人投诉的事情发生, 而处理投诉的关键点就是向宾客真诚地道歉。此时, 酒店员工不能含糊其词, 而要做出真诚的道歉:We do apologize. (我们非常抱歉。) 或We’re terribly sorry. (我们真的对不起。) 所以, 委婉语是一柄双刃剑, 虽然是“古已有之, 于今为烈”, 但决不能用得过于泛滥。使用时要考虑场合和对象, 运用得当, 可以协调关系;而用得不得体, 则会掩盖事情本质, “欲礼而不达”。

4 结语

分析英语委婉语在酒店服务中的语用功能, 旨在引发酒店从业者的思考, 如何“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地学习英语、应用英语;如何在酒店环境下更加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不但要讲究语言的正确性, 而且要讲究其得体性、可行性以及可接受性。

当然, 英语委婉语还有很多的语用功能, 它也只是英语国家文化的“冰山一角”。酒店从业者只有将英语语言与英语文化结合起来, 才能够了解和掌握英语民族的文化, 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以最终实现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客人需求的酒店为目标。

摘要:本文依据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从其避讳功能、劝诱功能、礼貌功能和掩饰功能四个层面分析了酒店服务中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引导酒店从业者认识英语委婉语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从而使他们掌握酒店英语服务过程中特殊的语言图式, 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以最终实现提供优质酒店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语用功能,酒店服务

参考文献

[1]R.R.K.哈特曼, F.C.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2]黄晓杏.浅议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J].广西轻工业教育研究, 2010, (8) :181.

[3]李燕, 刘秋芝.常用英语委婉语的表达[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社科版) 2002, (2) :78.

[4]陆建平.旅游英语中的语用失误例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9) :141.

公共厕所提示语 篇2

2、情不在切,贴心就成。“纸”不在多,够用就行。

3、按一按,清洁又流畅。

4、小小一张纸,细菌传千里。

5、入厕冲水了无痕,道德水准功告成。

6、当我们心情愉快的时候,也别忘了让厕所的`心情和我们一样愉快哟!

7、相信你是“冲”锋小卫士!

8、同志们……冲啊!

9、冲一冲,路迢迢水漫漫,给别人些方便,你为何不干?

10、请你“方便”后,一定要:洗刷刷洗刷刷……

11、不需要“涌泉”相报,只需止水之恩。

12、按一按,清洁又流畅。

13、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14、如厕后请冲水,不要乱丢杂物。

“泉城”济南公共标识语的翻译 篇3

【关键词】“泉城”济南 公共标识语 翻译

一、引言

济南,又称“泉城”,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是山东乃至全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不仅如此,济南还是公认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且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于一身,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作为山东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济南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包括来自世界各地外国游客的关注。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所在。因此,提升城市的综合素质关键在于提升城市的文化素质形象。而文化形象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直接表现文化形象的当属遍布城市各个街头、角落的双语公共标识语。公共标识语作为城市对外的“窗口”,准确又简练的翻译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综合素质,且大大方便外国游客和商人。但是,在笔者亲自调查搜集资料后发现,济南市的公共标识语翻译存在很多问题,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提升济南市公共标识语的翻译质量刻不容缓。

二、公共标识语的定义、功能和特点

公共标识语,简称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凡公示给公众、旅游者、海外宾客、驻华外籍人士、在外旅游经商的中国公民等,涉及食、宿、行、游、娱、购行为与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内容都在公示语研究范畴之内。(王颖,吕和发 2009)由此可看出公示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十分密切。切实翻译好公示语能大大便利外国游客和商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陈雪珍(2011)将公示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划分为四种功能:指示性:请靠右侧通行(Please walk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oad);提示性:小心地滑(Be careful);限制性: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Staff only);强制性:禁止吸烟(No smoking)。

公示语的这些功能决定了其语言风格及特点定是简洁明了的,大致可分为五方面:简介(conciseness)、统一(consistency)、方便(convenience)、规范(conventionality)、醒目(conspicuousness)。全面了解公示语具有的功能和特点,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翻译公示语。

三、“泉城”济南公示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及误译问题总结

济南作为省会,在促进对外交流和发展方面必须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公示语翻译不好不仅会抑制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会在无形中拉低城市的综合素质形象。公示语的翻译也并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字字对应”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将汉语标识语内容完全理解后,再用目的语接受的表达方式重新输出的过程。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不少标识牌上的错误翻译明显,例如:五龙潭公园入口处的“售票处”标牌上出现语法错误;“五龙潭公园简介”英译内容中既有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又有大小写混用错误;趵突泉南部的“省民政厅”用拼音来表示;民族风情园里的“湖”被译成“lakc”等等,译文与原文相差甚远。总结下误译的几大方面,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拼写错误。“请”译成“pleasc”;“临时停车点”译成“Temporary Darking”。这种单词拼写错误属于低级错误,虽然数量多,但比较容易纠正。

2.大小写错误。“吸烟室”译成“Smoking room”,建议译成“Smoking Room”。这种错误一般是未将短语或句子中的大小写统一起来,若想首字母大写,则整个短语或句子中首字母都要大写;若想强调整个短语或句子将字母大写,则全部单词都要大写。主要强调是是大小写的前后一致性,若稍加注意,这种错误也可以尽量避免。

3.语法错误。“不可回收”译成“No May Reclaim”,建议译成“Unrecoverable”。这种错误源于译员语言功底不够扎实,基本的语法不够了解,翻译能力较为薄弱。

4.用词不统一。“不准入内”译成“No entry”或“No entrance”。对于基本的标示语翻译没有标准或规范,造成相同汉语标示语出现几种不同英文译版,造成用词混乱,翻译不够准确。

5.直接拼音翻译。超市内“一次性用品”译成“A Time Sex Thing”;“禁止携带宠物”译成“No Take Pet”;“踏入想一想”译成“Into the Think”。这种译文在外国人看来是十分可笑的,不仅没有正确传递原文信息,反倒单词乱凑,使得整个短语或句子变的没有意义。

6.中英文不符。其实这点涵盖的问题类型很多,几乎没归类在上述提及的错误类型中的误译问题都可归集到这种问题中。“第一候车室”译成“Waiting room for the first”等等,解决这类问题就要从整体把握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四、误译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公示语误译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1.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造成误译现象频繁出现。由于对公示语的翻译质量没有具体的部门来校对检查,因此无法从源头上杜绝错误的产生;2.对公示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公示语作为城市的门面,在细微处代表城市的形象和文化素质,但由于其翻译内容涉及区域广,工作任务重,各部门间你推我让各干各的,谁也不重视,于是为了完成任务找些一知半解的译员来翻译或者直接用翻译软件进行快速翻译,这样造成了译文质量低,错误多的情况;3.公示语翻译者的语言和文化功底不够扎实,理论知识多于实践应用,且经验少,语言交际能力弱,缺乏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因此造成翻译的内容晦涩难懂,失去原文的意义。

针对上述误译原因现提出几点解决措施:1.成立公示语标牌制作管理机构,监督其制作过程。对于标识语的翻译要有相关行业专家进行检查校对,争取从源头上解决误译问题。相关专家也要制定关于公示语翻译的规范或标准,使人们有法可依,有法可循;2.转变观念,加深对公示语的认识。从领导者到最普遍的市民都要认识到城市的文化形象部分体现在对外的公示语译文中,对外形象提升才能促进城市走向世界;3.扩大英语普及范围,普遍提高英语实践水平。公示语翻译要找专业译员,并且译员要经常参加培训或外出学习,增加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同时,要为英语爱好者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并随时接受民众的监督和建议。这样循序渐进,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就会慢慢提高。

五、结语

标示语作为城市的名片,其重要性不容小觑,而济南市标示语的翻译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希望此文能引起社会各界对公示语的广泛关注,进而促进济南市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共建建设和谐家园。

参考文献:

[1]崔学新.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邵有学.公示语翻译的再思考[J].中国科技翻译,2009(22).

[3]田文菡,张枫.城市公示语翻译现状剖析及规范化研究[J].前沿,2010.

[4]汪大乐,杨丰,胡娜.公共标识语翻译与城市形象建设研究[J].企业导报,2015(13).

[5]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13.14.

航空服务专业中日语课程教学研究 篇4

现如今,航空行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年代。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交流不断深入、频繁的时代背景下,航空服务专业学员仅仅掌握英语已不足以满足需求。高校航空服务专业语言教学中,应当对英语、德语、日语、法语,乃至闽南语、粤语等常用语种都给予一定重视,从而培养真正高素质航空人才。随着中日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深入,航空服务专业中,日语课程以主修、辅修等多样形式在高职院校普遍开展起来。语言能力作为航空服务专业学生重要的职业技能受到了学校和学员的重视,如何合理开展相关日语教学课程设置,培养具有优秀职业素养的日语应用型人才值得深入探讨。以下将分析航空服务专业先行日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1.1 相关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航空服务专业中的日语课程设置,普遍停留在基础教学范畴上。基础日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员语言基础,却缺乏对行业日语实际应用中听、说能力的支持和培养。另一方面,依照航空服务实际需要而开展的日语课程中,却缺乏语言基础知识的支撑。这种两头独立,缺乏有机结合的日语课程现状,大大制约了学员日语综合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另外,相关课程设置和开展中,还存在课程模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实用性、学员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1.2 学员日语能力评价体系相对落后

语言是以应用为最终目的的学科,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中日语课程的开展情况看来,对学员的日语学习成果的评定仍旧呈现严重的“应试化”倾向。这样不合理的能力评价模式下,日语教师被潜移默化地被异化成“应试能力培训师”;而学员的语言学习行为,也成为死记硬背的“填鸭”模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应用能力。高职学员航空服务专业以培养适应性、高素养职业人才为教育目标,职业观念、个性差异,乃至各科学习成绩的分布都可能成为学员毕业后职业方向的判断依据。因此,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更需要制定更为完整合理的日语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学改革,造福学员整个职业生涯。

1.3 对航空服务专业日语定位不合理

高职与本科是两个并行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与一般本科院校的培养方向是完全不同的,语言教学也应当从需要出发,分别对待。一般本科日语教学中,更注重培养阅读能力,夯实基础,从而为学员后续进一步深入、系统地学习研究而准备;而高职性质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则应当以“实用”作为根本出发点。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现行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日语课程中,无论是学校的课程制定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变成了本科教学的“缩减”版本,极度缺乏航空服务职业特色,缺乏特定工作岗位中日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形式下,即使学员通过日语测试顺利毕业,也很难获得需要的日语应用能力,达不到高职教育培养的目的。甚至可以说,目前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课程的弊端,本质上是因源头上认识的偏差引起的。

2 对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具体的改进建议

从广义上认知问题所在,再以狭义、具体、可行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扭转航空服务专业中对日语教学的认识偏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有实际意义的则是在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改进建议下,不断完善日语教学方法,继而量变引起质变,实现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以下就航空服务相关专业参考、实践提出一些日语教学的具体改进措施。

2.1 从课程需要出发,选择适宜教材

现阶段看来,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中,教材不合理是比较明显、突出的一个问题。首先,市面上符合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培养目标的教材不多;其次,市面上的教材种类繁多,难度各异,难以选择。高校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难度适宜,以实用性为主,精读、泛读、听力、会话等实践操作练习内容较多的教材。教材必须与时俱进,根据行业发展而改变,也鼓励各个高职院校联合起来,共同开发真正适宜的教材。

2.2 基础课程,实训课程(听、说)的合理整合

日语本身虽说发音较为简单,但实际的词尾、假名、字尾、汉字的语法变化极为繁琐。因为这样的语言特点,日语教学中,长时间一知半解的状态极易使学员丧失信心,最终半途而废。日语基础课程整合上,要突出航空服务专业“综合性”,将听力、会话、日常语法、辨析等不同特色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员学习兴趣,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认知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实训课程中,建议将视、听、说课程的边界模糊化处理,视、听、说结合,使各项实际应用能力互利互补。其次则是要依据日语教学特色,开展多元化的日语教学模式。最好的语言教学,就是亲身深入到语言的实际使用环境中去,从语言思维、理念、使用习惯等全面提升、改进,让语言扎根在脑海里。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日语的影视作品、报纸、漫画等,也可以依据航空服务专业的特色,在课堂开展情景剧形式模仿日剧片段,既逐步熟悉日语的日常使用,又能体会日式生活,锻炼学员礼仪形象,一举多得。

2.3 增加校园与日企的合作,重视国际化师资力量的引入

增加校园与日企的合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鼓励日语教师在本职工作外,积极利用业余的时间到外企中去学习或者培训,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的日语使用能力;二是利用学校的资源,与当地的日企展开合作,为学员安排短时间、多频次的企业实习,如兼职秘书等。这种职业模式,较之课堂模拟更进一步,对学员日语学习很有裨益。重视国际化师资力量,学校可以选派教师赴海外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或是与日本院校“结盟”合作,争取引进日本本土教师来校指导工作。中方教师侧重语法教学,日方教师则负责口语教学,在双方的共同授课中,学生将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2.4 在日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日本文化教学

语言不是单独存在,语言是在文化的土壤上生长的,学习语言,本质上而言,就是对文化的学习。航空服务中与顾客交流,不仅是沟通、了解其需要,更应当在文化习惯、地域禁忌上表现到位,体现优秀航空服务人才应有的职业素养。因此,航空服务专业中,必须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日本文化普及教育,了解日本人的思维特点,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语境与思维模式,使日语学习更高效。另外,文化教育的历史性、趣味性将大大提升课堂活跃度,激活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

2.5 以就业为导向,完善日语课程学员成绩评价体系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以最优就业为最终目标,而考核评价体系则会推动、促进日语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我们追求的,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中,最终的成绩考核应当包括课程表现成绩、日语测试卷面成绩、实习单位评定成绩等多方面因素。因为航空路线的差异性,我们有机会与航空企业达成合作,通过对学员更加精细的成绩评测,全方位展示学员的能力和特色,从而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日语以及其他语种的教学工作。同时,对于学会参与相关校内活动、社会实践、岗位实习的行为,学校也可以通过评定成绩的形式加以表现,最终形成全面、合理的日语课程成绩评价体系。

3 总结

高职院校是一个平台,培养拥有一技之长并拥有较高职业综合素养人才的平台。航空服务专业的日语教学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注重语言学习和专业语言应用的综合提高。日语教学中,必须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教材、设定课程,培养学员航空服务行为中日语践行的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希.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S1).

[2]冯洁.日语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甘肃科技纵横,2005(02).

公共服务语 篇5

自2006年以来,北京外国语大学通过“歆语工程”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特色新理念,摸索出了“高校支教、服务社会、担当责任”的资源共享、合作共建新模式。

为此,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专门批示:“歆语工程”立足北外优势,服务基础教育,具有推广意义。

2007年11月,《教育与职业》专访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杨学义教授、校长郝平教授。

作为“歆语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他们一致认为,英语支教是学校的特色,语言类志愿者工作是学校的优势,重视德育工作是学校一直以来的传统。服务社会既是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声誉的必经之路,也是探索我国高教发展新思路的重要实践。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支教的新名牌、北外的新名片——“歆语工程”应运而生。

“发挥学校优势 创立支教品牌 服务基础教育”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杨学义

《教育与职业》:请问贵校启动“歆语工程”的初衷是什么?学校在高校支教方面具备哪些优势?

杨学义:多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极具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一直致力于发挥优势、增强服务、造福地方、反哺社会。“歆语工程”的目标就是促进教育薄弱地区英语教育,为优秀人才培养搭设平台,提供专业服务。

在规划“歆语工程”的主要目标时,学校首先强调国家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要靠教师。教师队伍是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需要,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协调统筹工作,发挥学校优势,创立支教品牌,服务基础教育,力争把服务基础教育的事做好,也为学校人才的培养积累更多有益的经验。

“传播美妙语言 架设沟通桥梁 共享和谐讯息”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郝平

《教育与职业》:从目前实践效果来看,“歆语工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今后的目标是什么?

郝平:“歆语工程”的宗旨是“践行志愿精神,传播美妙语言,架设沟通桥梁,共享和谐讯息”,凸显了北外特色,凝结着北外人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彰显了志愿精神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大学应当承担的三大使命,抓好教育扶贫和农村教师培训是北外实践社会服务这一使命的具体行动,是北外师生的共同责任,也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教育扶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行动。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和实践,不仅把这一项目推向京郊区县和河北农村地区,而且把教育扶贫的经验推向全国,为提高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基础教育水平贡献力量。

公共场所汉英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 篇6

(一)公示语的定义

在“公示语”一词出现之前,人们用“标示语”表示公共场所出现的具有指示或提示作用的特殊文字形式。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公示语”又被称作“有形指示牌。”《朗曼现代英语词典》对它的解释则是:“出现在公共场合的印有文字或图片的纸牌或金属牌,目的是为了公布信息或提出警告。”

国际标准化组织145委员会主席Barry Gray将其定义为:“Signs are anything from the simplest way finding or information marker to the technically sophisticated communication of a message. Signing affects everybody—travelers, shoppers, visitors, drivers etc., whether in the course of business or pleasure.”(Signs包括了最简单的道路导向或信息标志和技术含量高度复杂的信息传播形式。不论是在商业活动中,还是在休闲娱乐中,Signs影响着每个人:旅行者、购物者、来访者和驾驶者等。)

我国语言学家何自然教授认为:“要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风貌,往往从这个时代、社会、国家或城市的语用水平中获得初步的印象。”可以说,公示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因为它作为一种必要的交际工具,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街头随处可见的路标、路牌、指示牌,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告示牌、警示标语、景点介绍等等都是再常见不过的公示语。吴伟雄教授认为:“标语口号的翻译,主要是英译,越来越成为开放城市一个不可回避又颇感棘手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善城市外语语言环境,营造文明无误的双语交流平台,是公示语翻译工作者以及广大外语教师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二)公示语的文本功能

在对布勒 (Buhler)、雅各布森 (Jakobson) 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进行修正的基础上,纽马克对文本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划分,即:“表达功能 (expressivefunction)、信息功 能 (informative function) 、呼唤功 能(vocative function)”。表达型文本的核心在于说话者习惯于运用某些话语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而读者对此的反应是基本不考虑在内的,如自传、散文及个人信函等。在这类文本的翻译中,译者认为基本的翻译单位必须尽可能是词、短语和分句的形式,不容对原文进行任何的修改润饰。信息型文本主要强调外在的语境、话题的事实或语言之外的因素等。翻译信息型文本的材料时,可以不受原文结构的束缚,打乱原文的叙述顺序,采用自由的方式,使原文信息加以充实。呼唤型文本的对象是读者群,目的在于希望读者采取和作者几乎同样的视角,在此基础上观察思考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反应。这类文本包括产品说明书、宣传资料、案情资料、通俗读物等。翻译时,译者要充分考虑原语的语言文化背景和目的语的语用功能,才能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

纽马克指出,在以表达功能为主的文本中,语义翻译 (semantic translation) 是译者的主要翻译方法;而在进行具有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的文本翻译时,交际翻译则是译者首选 (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的翻译方法。交际翻译的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鉴于公示语是以信息型文本为主的特殊文体,公示语的英译必须达到与原文相同的提供准确信息的效果,所以交际翻译法在公示语英译中备受推崇。

二、交际翻译策略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都是纽马克提出的翻译模式。与语义翻译不同的是,交际翻译的目的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而是尽可能多地传递和表达信息。这种信息的传递要充分考虑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传递信息的需要去对原文进行解释说明、转变文体风格、消除歧义或不当表达,当然这一切都必须紧紧围绕交际翻译这一目的进行。由于译者更侧重的是某一交际目的,而且以特定的读者群为目标,因此他所创作的译文必然会打破原文的局限和束缚。下面我们将从三类最常见的公示语英译类型出发,探查交际翻译策略在其中的应用。

(一)告示类公示语。这类公示语往往出现在公众场所,是指写有告知、通告或禁止的公示标语,主要目的是对某些公众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引导人们对某些公众行为的态度,告诫人们应当采取或避免某种行为。告示类公示语一方面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翻译此类公示语时,应特别关注译语的语用意义,而不必过分拘泥于原语的语言形式,否则很容易造成原语意思的更改、丢失,从而引起语言交际失误。

例如,在某些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的标识牌“小心碰头”, 后面的英 语翻译竟 然是“be careful of your head”。请注意,这里的“小心”是提醒行人多加注意,显然不能等同于英语中的“小心 --be careful”。英语中早有类似的用法 -“Mind your head”,这里直接借用就可以了。因此,汉语中的某个词直译成英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特别注意其语用意义。错误译文反映出译者典型的汉语式思维,但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西方人来说,面对“汉式翻译”就很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无所适从。此外,公示语英译还要注意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考虑译语的特定文化背景。还有一个例子也很常见:中国公交车上“老年人优先上车”的公示语往往被翻译成“Old people getting on first”。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对年纪大的人称呼总是避免使用“old”一词,而是用委婉语“senior citizens”来代替,很好地遵从了英语文化习惯。因此,我们不妨把这个公示语翻译成“Senior Citizens First”。

(二)指示类公示语。指示性公示语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某种信息或服务,目的在于通过使用简单明确的指示性语言,对公众进行指引导向,这类公示语通常出现在公共设施、公共交通或旅游景点,其语言应用不要求公众去采取任何行动。翻译这类公示语时,应注意它们使用的场合,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进行规范化翻译,切忌逐字逐词的生硬翻译。有许多公示语为片面追求与原文字面意思的对等而造成让人啼笑皆非的后果。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随处可见。例如,宾馆酒店为顾客提供服务的“门脸”——“总服务台”常常被译成“Total Service”,专供少数民族群众吃饭的“清真餐厅”被译成“Chinese restaurant”;电影院、剧院的“入口”和“出口”虽是极简单常见的词语,却也经常成为误译的例子。“Import”和“Export”对应的是对外贸易中的“进口”和“出口”,放在这里绝对不合适,正确的译法应该是“Entrance”和“Exit”。这些例子在外国朋友看来一定莫名其妙,即使他们最终能够明白其中含义,事后想想也真是令他们哭笑不得吧!

(三)标语类公示语。标语类公示语是指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主要涉及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文明礼貌、习俗礼仪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翻译这类公示语时,译者必须尊重原文的语言习惯,尽可能也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并时刻考虑读者的心理需求和接受能力。比如,在许多主要街道道路上方经常可以看见的标识语“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下面往往出现这样的英译“Go to work happily, and come back safely! ”这条公示语具有特定的中国文化内涵,饱含着亲人的殷殷期盼盼之情,希望驾驶员平安上路、安全行驶、安全回家。而英语译文却忽视了其中的文化内涵,按照汉语句子的模式进行了生硬的翻译,使一些对中国文化不够熟悉和了解的西方人感到迷惑不解。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这个公示语所隐含的主要是关心和美好祝愿,用“Good Luck !”、“Drive carefully!”或“Safety first in driving”都是十分合适贴切的翻译版本。

三、结语

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翻译家,专攻翻译理论,他认为“翻译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把翻译看作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在各门语言中有些表达都已经相对标准化,在不同语言中有其相对固定的对应表达,两种语言之间相互翻译时,没有必要去创新,因为公认的译法已基本固定;把翻译看作是一门艺术,是因为语言中有些表达可以有不同版本,各种译法都是得到认同的。但实际上,不同的翻译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相同的目标:表达准确、言辞简明、行文得体。虽然公示语的翻译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遵循,但公示语的译者有责任优先考虑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读者的需求,力求使译语符合目的语的文化习惯,从而顺利实现公示语的交际目的。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逐步深化,具有城市窗口功能的公示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汉英公示语翻译也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本文从公示语的定义和文本功能理论的分析出发,以三类最常见的公示语英译类型为例,详细论述公示语英译过程中交际翻译策略的应用模式。笔者认为:在汉英公示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首先考虑到两种公示语的文化差异以及译文读者的语言文化习惯,并且兼顾英语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和语言风格等,以获得准确得当的公示语翻译译文。

郑州市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调查 篇7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 2016年, 上合组织峰会在郑州举行, 郑州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为了更好地展现郑州形象, 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对郑州市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调查研究时, 发现许多中英文双语标示不准确甚至错误, 因此本文在分析这些错误标示产生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希望对郑州市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郑州市公共场所的公示语翻译现状

(一) 郑州市公共场所的公示语翻译概况

郑州市历史文化氛围浓厚, 对公示语翻译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它要求, 既要忠实于原有的中文名称, 又要考虑到在郑外国人的接受程度, 避免文化休克。调查发现, 郑州市公示语翻译错误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1.直译过度

部分景区直译法使用过度, 将中文僵硬地翻译成英文, 导致词不达意, 从而影响郑州的城市形象。如, 在郑州东站候车厅, “开水间”翻译成了Water between (处于水中间) , 如图1左。在郑州房管局, 指示牌显示“群众诉求受理台”, 翻译为Mass appeal receiving station (群众接收站) , 如图1中。在人民路丹尼斯电梯入口处的超市, “我们对您每天的承诺”翻译为We are for you the daily commitment to, 如图1右。

2.音译过度

实地调查中发现, 许多公示语不加选择地直接运用汉语拼音的方式作为其译本, 这种无意义的翻译给接受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美国著名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提出“读者反映论”, 认为译本的优劣取决于读者的反映是否与源语言者的反应大致相同。 (1) 对于外国游客来说, 汉语拼音在一定程度上只会对他们的理解造成干扰。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 此类译本不乏其例, 如将高铁站售票厅翻译为Gao Railway station ticket office、二七广场译为Erqi Guangchang、碧沙岗公关译为Bishagang Gongyuan、西流湖译为Xiliu Hu, 这些拼音译法虽在形式上似乎呈现了双语特征, 但实际上是言之无物, 没有任何实际功能, 不仅表达不出正确含义, 反而使外国游客对郑州文化更加迷惑。

3.部分英译内容导致中国文化内涵流失

翻译者仅仅依托相对狭窄语境对原文进行翻译, 而没有考究与源语相对应的方式进行翻译, 这将导致外国游客难以理解中国文化。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 除了要让参观者知道原文是什么意思, 更应该让参观者知道它代表了什么, 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内涵。目前对这些景点的翻译没有考虑到历史缘由, 没有对其文化内涵做深入挖掘, 这会造成文化意义的缺失, 使翻译中文化传播的作用变得单薄。

4.不同景区相同事物的不同译法

翻译标准适当的统一, 是为了便于外国游客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部分事物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翻译标准, 容易给外国游客带来不便。以郑州著名景点二七广场为例, 单二七广场一词就有若干个译本, 如Erqi Square、Erqi Guangchang。

(二) 郑州地铁站站名的翻译现状

调查发现, 对地铁站名称的翻译基本以拼音形式为主, 即将中文站名的拼音直接作为英文的翻译, 例如西流湖翻译为XILIUHU等等, 少数站名则采取意译, 例如郑州东站翻译为ZHENGZHOUDONG STATION、农业南路翻译为NONGYELU SOUTH、黄河南路翻译为HUANGHE SOUTH。

虽然对地铁站名的翻译是以汉语拼音译法为主, 但是同一地点的翻译并不统一, 如“二七广场”地铁车厢显示为Erqi Square, 而站台标识显示为ERQIGUANGCHANG、会展中心站地铁车厢显示为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而出口处显示为Exhibition Center。郑州地铁站名称翻译问题大致为以下两类:

1.同一站名翻译不统一

仅在郑州一号线上, 同一站地铁, 车厢内与车站内的名称翻译也各有不同。例如:郑州东站地铁站名为Zhengzhou Dong Railway Station, 而部分标识为Zhengzhou East Railway Station;黄河南路站地铁站名为Huanghe Lu South, 而部分标识为South huanghe Road。

2.地铁站名称的翻译与实际路标不统一

虽然对郑州地铁的翻译是参照北京标准, 但是如果地铁中文站名的翻译与地图不符, 特别是路名, 就极有可能给外国游客造成误解。郑州市内多数站名与地铁站名相同, 而一些以标志性建筑命名的车站却与实际路标不一致 (如表1所示) :

二、关于郑州市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满意度的调查

笔者从受访对象的文化程度等人口统计学基本信息, 到对郑州市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认知态度进行逐步递进的调研, 现对问卷回收结果做如下分析:

在公共场所标识语的翻译中, 准确度是最重要的。在受访的一百余人中, 几乎所有人对郑州市公共场所标识语的翻译都提出了再准确一些的意见, 近半数人称自己看到过有明显错误的标识语翻译。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人认为, 错误的翻译不仅仅没有起到方便外国有人理解的作用, 更不利于城市形象的建立。遗憾的是, 几乎没有人知道, 在看到具有明显错误的标识语翻译后应该通过什么渠道去反映问题。另外, 对一个城市标识语的翻译应该注重统一规划, 同一个地名, 如果公交车站、地铁站的名称具有不同的译文, 对于中国人来说还好理解, 对于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来说则是很难理解的。

三、公共场所公示语翻译问题的对策

公示语是为传达信息而存在的, 都市中公示语的设立更有趋向说明、阐明释义、解答疑惑等传播效用, 对于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之解决方案, 应立足于公示语具备的功能、公示语的传达目的, 而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 在信息翻译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受众的接受程度、翻译文本的表达形式、可视化信息的辅助功能, 从而达到语用等功效。

通过本调研小组的观察, 结合奈达的“读者反映理论” (1) 、公示语翻译原则以及功能目的论 (2) , 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 地标性翻译

地标性翻译指对于某一地区或场所具有显著性命名坐标的翻译内容, 其名称作为道路名称命名具有明确的定义性质, 因此确切、准确、正确的地标性名称翻译, 在传播信息中意义重大。综上所述, 地标性翻译应采取结合实际合理归纳的翻译方式。

1.直译法

直接翻译, 一方面能保留原有内容含义, 另一方面要有助于受众对公示内容的深度理解, 现有地标翻译大都采用直译法, 如107国道——State Rode107, 建设路——Jianshe Road等。

2.音译+注解法

音译即直接保留其汉语拼音翻译或部分保留汉语拼音法, 注解即附带原文文化内涵的解释, 音译+注解法这种方式, 能够清晰明了地阐释、说明其称呼。

(二) 指示性翻译

根据翻译目的论 (3) , 公示语所依附的空间、地点如有区别, 所使用的翻译方法也应具有一定的差异。现将指示性翻译分为设施性翻译和图像性翻译两大类进行研究。

1.设施性翻译

设施性翻译主要指对公共场所硬件设备的翻译。设施性服务是给予他人便利, 如果无法有效地向受众传达内容信息, 则无法实现翻译本身的作用。常见的设施性翻译如, 寄存处——bag check。

2.图像性翻译

图像性翻译, 即除了语言以外能够用图形清晰传达内涵, 令受众理解、还原最原始的传递形式的翻译方法。在很多方面, 语言简化了人类交流的形式, 然而对于未具一致语言基础的内容而言, 图像是最简洁的传达形式, 更能实现信息传播效能。

公共场所公示语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形象, 是向他人展示自我的一个重要窗口, 翻译过程中的疏忽将成为城市污点, 因此必需予以重视, 应设立专业团队对该项目进行统一规划, 并对现有错误进行严格更正, 保证城市良好对外形象的展现。

摘要:随着郑州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众多大型公共场所的双语标示越来越普遍, 本文对郑州各大公共场所公示牌双语标示进行了实地调查, 对郑州市公共场所公示语翻译的满意度做了问卷调查和分析, 指出郑州市公共场所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常见错误, 并分析了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郑州市,公示语,英译

参考文献

[1]王凤霞.文化翻译论和尤金·奈达“读者反映论”的比较[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 2005 (2) .

[2]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New York:Routledge, 1995.

公共服务语 篇8

1 公共标识语概念分析

在对公共标识语翻译中中式英语现象问题解决时, 我们需要对公共标识语自身的内涵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能够理解公共标识语到底代表了什么, 这样一来, 才能够对公共标识语翻译中中式英语现象进行解决。公共标识语具有种类多、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公共标识语的研究目前处于一个混乱状态,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 并未深入探讨[1]。关于公共标识语的概念, 学术界主要从“告示语”、“标识语”、“揭示语”、“公示语”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中, 公示语方面的研究较多, 通过论文数据库的检索, 涉及这一概念研究的硕士论文在50篇左右, 期刊的文章约有262篇。除此之外, 关于“标识语”的研究, 也有诸多文献, 其中硕士论文8篇, 期刊的文章65篇。由此可见, 公共告示语的概念逐渐被学者们关注,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公共标识语的概念在学术界相对模糊, 缺乏清晰的界定, 但学者们对公共标识语的界定意思较为接近。本文引用了相关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 相关内容如下:王同亿在《英汉辞海》中指出, 公共标识语是位于显著位置告示板上, 用来指示、警告、证明其他一般人关心的信息的字或是图文。在这一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 公共标识语的内容相对较为广泛, 注重为人们提供“指引式”的信息。吕和发认为, 公共标识语应该对服务对象、具体功能和内容进行体现, 利用文字、图片、文字信息对指引内容进行表示, 从而为人们达到某种目的提供重要的引导。学术界对公共标识语翻译为“public signs”, 其中关于“signs”的译文为公开展示、张贴的告示、展板, 或是带有文字信息、符号、图形的设施。由此可见, sign是一种公用设施, 但是sign的涉及范围更加广阔, 将公共标识语翻译为public sign, 并不妥帖[2]。

再者, 公共标识语在应用过程中, 国内学术界对其研究, 更加侧重于“语”这一点, 即从“语言”层面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从这一角度来看, 公共标识语缺乏对“形”的关注, 语言成为其表现力的重要体现。而公共标识语在应用过程中, 结合了语言和图形, 在对其定义过程中, 要注重将图形内容与文字内容进行结合。因此, 本文认为, 公共标识语应该是公共场所能够为民众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语言现象, 将之称为“公共标识语”[3]。

2 公共标识语中式英文现象产生的原因

公共标识语中式英文现象的产生, 这与中西方文化差异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文化的不同, 导致在语言翻译上, 存在一定的误区, 从而造成“中式英文”现象的存在。公共标识语出现在城市公共视角范围内, 为人们提供了有效地信息, 通过对公共标识语的观看, 能够对自身所需要获取的信息进行获取, 以满足实际需要。公共场所中的公共标识语, 主要涉及了广告牌、警示标志、路标、商场店名等。在观看公共标识语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 英语标识受到汉语思维影响较大, 英语公示语的翻译, 主要以“英语+汉语”的方式进行。这种中式英语现象在公共标识语中的应用, 难以恰当地体现出英语意思, 并且会对原有汉语意思产生一定的误解, 从而导致意思表达受阻的问题出现, 影响到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4]。关于公共标识语中中式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

2.1 逐字翻译现象

公共标识语在对汉语翻译过程中, 汉英词汇简单的对应翻译, 是公共标识语中式英语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翻译方法的应用, 虽然看上去能够对汉语意识进行表达, 但是从英语语法角度来看, 却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在对“小心地滑”进行翻译时, 通过为“Slip Carefully”, 其中小心对应了“carefully”, 地滑则对应了“slip”, 但从英语角度来看, “slip carefully”的中文翻译应该是请小心翼翼地滑倒。由此可见, 从另一个角度对“slip carefully”进行翻译, 与公共标识语的语义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式英语的出现, 很容易导致“笑话”的出现, 从而使一些对应翻译内容不该出现在标识栏上。

2.2 文化差异

中式英语的出现, 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导致, 在对中文翻译过程中, 没有考虑到西方文化的不同, 从而导致翻译内容与实际不符。汉语代表着东方文化, 英语则体现出了西方文化特征, 在翻译过程中, 要结合文化差异, 才能够保证汉译英的准确性。就以红茶来说, 从中文角度来看, 红茶应该被翻译为“red tea”, 但是西方的红茶是“black tea”。从中方角度来看, 红色代表了喜庆的颜色, 在婚礼、喜事上, 多以红色布置为主;但是西方文化中, 红色却代表了危险、灾难, 这样一来, 由于文化差异, 会导致中文翻译出现较大的问题, 不能够对外国人进行较好的引导。对此, 像是红榜、红利的翻译应该为“honor roll”和“extra dividend”而不是“Gong bang”和“capital bonus”[5]。

2.3 表达方式的差异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 文化差异也导致表达方式存在差异性, 这也是造成中式英文现象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公共标识语发展情况来看, 祈使句的表达方式较多, 但是祈使句应用于英语翻译当中, 却使得两者语气和意识之间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例如“请勿践踏草坪”, 根据中文的表达方式, 翻译为“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而英语在对这一意思表示时, 以一种委婉的态度翻译为“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这一表达方式, 能够让观看者更容易接受。思维方式的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 在进行公共标识语表达过程中都需要予以重视, 并能够使其发挥重要作用, 避免“中式英语现象”给人带来误解。

3 公共标识语中中式英文现象解决对策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国内外国友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 保证公共标识语翻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成为公共标识语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议题。

3.1 提升翻译者自身水平

在对公共标识语中的中文翻译时, 翻译者要注重结合西方文化特色和语言表达特色, 保证汉语翻译能够与英文翻译具有契合性, 能够考虑到英语语言表达的特征, 保证翻译更加贴近实际意思。例如一些重要的公共标识语, 像是残疾人通道, 这一公共标识语在各国都普遍应用, 将其作为公共标识语时, 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翻译, 将其翻译为“Handicapped only”。例如在对“本酒店谢绝自带酒水”进行翻译时, 也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翻译, 直接翻译为“Inside beverage only”[6]。总之, 翻译者在进行中文翻译过程中, 要注重对西方文化和习俗进行把握, 能够结合其语言特色, 进行汉译英, 杜绝中式英文现象的出现。

3.2 把握西方思维方式

中文翻译过程中, 一些翻译较为生硬, 例如上文提到的“请勿践踏草坪”的翻译。因此, 要想有效地杜绝中式英语现象的出现, 在进行翻译过程中, 需要对西方思维方式进行把握[7]。例如在对“禁止拍照”翻译时, 可以翻译为“No camera”;“请勿横穿马路”可以翻译为“Please don't cross the road”。在对思维方式把握过程中, 一些句子表达时, 中国人也注重委婉的表达, 例如“限重70磅”的翻译, 西方人则较为直白, 希望直入主题, 在对其翻译时, 可翻译为“70 pound limit”, 而不是“Weight limit of 70pounds”, 因此, 对思维方式的把握, 也是杜绝中式英语出现的一个重要办法。

3.3“言简意赅”的原则

“对号入座”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式英语出现有着较大的影响, 在进行公共标识语表达过程中, 对号入座的翻译方式较为简便, 但是忽略了语义的梳理。对此, 公共标识语表达过程中, 言简意赅原则的应用, 要注重结合西方人表达习惯, 能够以简洁的语言对实际意思进行表示[8]。例如城市宣传语“城市是我家, 清洁靠大家”翻译过程中, 要注重简洁, 可翻译为“Please keep the city clean and clear”而不是“City is my home, clean on everyone”。

4 结束语

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公共标识语中中式英语现象的存在, 主要在于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 未能够把握西方文化特色、文化习俗、表达习惯, 从而导致翻译内容不可靠, 容易误导外国人。在对这一现象解决过程中, 要注重提升翻译者的专业能力, 对西方人的习惯和文化进行把握, 从而有效避免中式英文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刘轩竹, 沈晶晶.浅析公共标志语现状及翻译原则[J].沈阳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6) :850-852+876.

[2]吕岩.公示语英译中中式英语现象及对策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4) :79-81.

[3]曹进, 金敏.电影节汉译英标识语失误分析及对策[J].汉字文化, 2015 (06) :69-72.

[4]陈晓红.郑州市公示语翻译现状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04) :85-87.

[5]刘静, 张洁, 朱荔芳.汉语公共标识语英译中的“Chinglish”现象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1) :113-117.

公共服务语 篇9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语言特点,汉英翻译,跨文化语用失误,翻译策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苏州对外交流与联系日益密切, 国际性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不断增加, 来苏州学习、工作、生活的国际友人逐年增多, 因此建设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些跨国、跨文化交流中,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 成为人们沟通时最为便利的工具。 因此, 苏州公共场所大量的标识语都增设了英语译文, 为国际友人了解苏州文化提供了便利。 然而, 由于目前国内学者翻译水平参差不齐, 译文参照标准不统一, 苏州公共标识语的英文译写普遍存在不规范、不得体等问题。 虽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0240.3-201X》 (后文简称为《国标》) 和《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1446.8-2009》 (后文简称为《省标》) 的修订实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部分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格式错误等问题有所缓解, 但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引发的跨文化语用失误问题仍大量存在, 例如逐字硬译、语言粗俗、忽视语境、中式英语等。

1.公共标识语的语言特点

公共标识语指的是公开和面对公众, 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1]。 从语言特点考虑, 公共标识语广泛使用名词、动词、动名词、词组、短语、缩略语、现在时态和祈使句, 语言简洁措辞精确[2]。

1.1使用名词。

表示“静态”意义, 提示、指示、说明、服务性质的公共标识语大量使用名词, 直接精准地显示信息。 例如: 洗手间 (Toilet/Restroom/Washroom) ;更衣室 (Changing Room/Locker Room) ;疏散门 (Evacuation Gate) ;展厅 (Exhibition Hall) 等。

1.2使用动词、动名词。

表示“动态”意义, 告示、警示、限制、强制性质的公共标识语大量使用动词、动名词, 以便引起公众的注意。 如:如遇火警, 请按火警铃 (Press in Case of Fire) ; 禁止吸烟 (No Smoking) ;请勿践踏草坪 (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禁止停泊 (No Parking) ;禁止游泳 (No Swimming) 等。

1.3使用词组、短语。

公共标识语中大量使用了结构简单的动词短语和名词短语, 如:排队等候 (Queue Up) ;入住登记 (Check In) ;已售完 (Sold Out) ;服务台 (Service Desk) ;小卖部 (Food and Beverages) ; 科博中心 (Science Museum Center) ; 游客出口 (Tourist Exit) 等。

1.4使用缩略语。

公众频繁使用和接触的公共标识语会用缩略语显示, 如:停车场 (P) ;贵宾入口处 (VIP Entrance) ;1号展示厅 (Exhibition Hall No.1) ;厕所 (WC) ;部门 (Dept) ;餐饮服务 (F&B) 中央商务区 (CBD) 等。

1.5使用现在时态。

公共标识语给特定区域的公众以现实行为的提示、指示、警示, 因此时态选用仅限于现在时, 如:电扶梯上请勿嬉戏 (Do Not Play on the Escalator) ;请勿嬉水 (Stay out of Water) ;请小心站稳 (Please Stand up for Your Attention) ;请勿触摸 (Please Do Not Touch) 等。

1.6使用祈使句。

祈使句是表示要对方做或不做某事, 带有祈使语气的句子。 由于外出的公众大多行色匆匆, 为了使公共标识语起到要求、请求和命令的强调作用, 祈使句便大量运用于其中, 如:小心地滑 (Caution! Wet Floor) ; 水深危险 (Warning! Deep Water) ;楼道拥挤, 注意安全 (Caution! Crowded Corridor) ;请勿入内 (No Entry) ;请勿摄影摄像 (No Photos or Videoing) 等。

2.跨文化语用失误理论

1983年, 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在其发表的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 语用失误” (Pragmatic Failure) 的概念, 阐明了对“跨文化”的理解, 并尝试对语用失误进行界定和分类。

2.1“跨文化”的概念。

“跨文化”概念通常被理解为跨越国界的两种文化或语言的相遇。 这种理解基于“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一种文化”的假设下, 认为一旦人们跨越国界, 就极可能遭受“文化冲击” (culture shock) 的影响[3]。 但在Thomas看来, “跨文化”不只是局限于跨越国界的本地人和外国人之间所发生的互动, 还包括在任何领域不具有共享语言或文化背景的两个人之间的交际。 因此, 雇方和受雇方、民众和警察、大学老师和学生等之间的交际都可能是“跨文化”的[4]。

2.2“语用失误”的概念。

Jenny Thomas认为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的差错。 她进一步解释说, 语用失误是指听话者不能按照说话者的意图辨别说话者的言外之意。 也就是说, 当听话者从说话者的话语里感受到的语言力 (linguistic force) 有别于说话者本来的意图时, 语用失误就出现了。 语用失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语用失误指任何语言使用错误, 包括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之类的语言运用错误。 狭义的语用失误指语言使用的可接受性 (acceptability) , 而不是语法正确与否 (grammaticality) [5]。

2.3语用失误的分类。

Thomas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种:社交语用失误 (socio-pragmatic failure) 和语用语言失误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 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更接近于社会文化方面的误解; 语用语言失误是指语言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 可以说语用语言失误更接近语法失误[6]。

3.跨文化语用失误实例

鉴于Thomas对语用失误的定义和分类, 下文将针对苏州文化娱乐体育场所的部分公共标识语, 从社交语用失误和语用语言失误两方面进行探析。

3.1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双方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社交准则差异所造成的失误[7]。 结合调查结果, 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三点:

3.1.1违反礼貌准则

礼貌准则指那些制约言语行为的礼貌规范。 在翻译公共标识语时, 译者应在理解和把握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的基础上, 正确使用礼貌语, 尽量让译文符合国际友人的认知习惯。 然而, 目前苏州的公共标识语汉英翻译仍然存在不礼貌的情况。 例如: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将“剧院重地, 非请勿入”译为“NO ENTRY”, 语气不够友好, 不妨改为“Staff Only”。 又如:苏州沧浪区桐泾公园内把 “无障碍洗手间”译为“Disabled”, disabled带有歧视性, 不够委婉, 改为“Accessible Toilet/Restroom”更为恰当。 再如:苏州市吴江区体育馆将“洗手间”译为“WC”, 但在英语国家, “WC”类似中文“茅厕”的意思, 是粗俗的表达, 应改译为“Restroom/Washroom”等更为文雅的说法。

3.1.2违反经济原则

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应追求简洁明了, 但我们仍发现一些标识语英译拖沓啰唆、语义重复, 违反了经济原则且容易出错。 例如:苏州市高新区体育中心将“二层15号门-18号门”译为“Gate No.15-18 entrance level 2”, 在语义上Gate与entrance有重复, 改为“Gate No.15-18 level 2”更佳。 又如:苏州博物馆内将“注意安全, 请勿践踏”译为“CAUTION, DANGER, NO TRAMPLE”, 译文拖沓, 改译为 “CAUTION! NO STEPPING”更为简明扼要。 苏州文化中心将 “寄存处”译为“LEFT LUGGAGE” 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且违背经济原则, 应改为“Luggage”。

3.1.3缺少文化意识

在公共标识语翻译中, 保有跨文化意识、关注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译者而言十分必要。 在公园内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宣传语的错译, 如:“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被译为“Protect Circumstance begin with me”, 忽略了英语文化背景, “circumstance”是“情形;环境”的意思, 与原文大不相同, 正确译文应为“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rts from Me”。又如: 将 “花草有情, 爱之有道” 译为 “TAKE CARE OF FLOWERS AND GRASS”会给外国友人造成困扰, “take care of”是“照顾;抚养”之意, 应改译为“Please Keep off the Flowers and Grass”。

3.2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造成的语用失误, 结合具体调查, 笔者将其细分为以下三类。

3.2.1逐字对应的硬译

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内将 “办公区域游客止步” 译为“Office area tourist stop”, 属于典型的死译、硬译, 不符合英语表达规范, 应改译为“Staff Only”。 苏州市独墅湖区体育馆将“女卫生间”译为“Female Health”, “男卫生间”译为“Male Health”, 译文生硬且与原文意义不符, 正确译文为“Women/Ladies”和“Men/Gentlemen”。 苏州市相城区体育馆将 “弱电室” 译为 “Weak Power Room”, 正确翻译为 “Low Voltage Room”;将 “楼道拥挤, 注意安全”译为 “Crowded corridor notice safe”, 令人啼笑皆非, 正确翻译应是 “Caution! Crowded Corridor”。

3.2.2汉语的负迁移

Rod Ellis认为,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母语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 即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8]。 在公共标识语汉英翻译中, 汉语干扰是导致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 这类失误违反了目的语的语言规律, 误用了中式英语这种不得体的表达方式, 望文生义, 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9]。 如:苏州市沧浪区图书馆 (总馆) 内的提示语“读者止步”译为“No Entry for Readers”, 正确译文为 “Staff Only/No Admittance/ Authorized Personnel Only”。 苏州虎丘区玉山公园将警示语“请勿嬉水”译为 “Don’t Play Water”, 属于典型的中式英语, 应改为“CAUTION/Deep Water/Stay out of Water”。

3.2.3忽视语境

把握语境和正确理解话语的含义是语用翻译的前提与条件[10]。 为了追求公共标识语翻译的语用语言等效, 必须注意汉语标识语的“语用用意” (pragmatic force) , 弄清原文在语境中的含义。 苏州虎丘区玉山公园某处警示语 “注意安全”译成“ATTENTION SAFTY”, 让人不知所云。 此处由于忽视语境造成了语用失误, 而语境暗含的意思是提醒游客此处有危险, 因此正确翻译应为“Caution!Danger”。 “注意安全”有时需要用“Caution”, 有时用“Warning”, 情况严重时可用“Danger”。如:“水深危险”可译为“Warning!Deep Water!”, 具体情况视语境而定。

4.翻译策略

既然公共标识语汉英翻译存在大量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那么如何避免这些语用失误的发生呢? 下面笔者提供两种规避语用失误的翻译策略。

4.1追求简洁明了, 采用“拿来主义”策略。

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标识语, 我们发现两者都有形式简单、言简意赅、一目了然的特点。 英译的通常做法是省略各种虚词, 只保留实词, 以求遣词造句的精炼, 而又不失意义的完整[11]。例如:“小心地滑”译为“Caution!Wet Floor”, “小心碰头”译为“Caution! Low Ceiling”。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 一些公共标识语, 在目的语中已有公认的译法, 我们不妨借鉴现有的译法, 直接“拿来”。这种借鉴能够实现语用等效, 避免歧义和误解, 也是远离中式英语的好办法[12]。 例如:“可回收物”可直接译为“Recyclables”, “入口”译为“Entrance”, “更衣室”译为“Locker Room”, “禁止垂钓”译为“No Angling”等, 不必编造其他表达。

4.2遵从语用等效, 采用“检验”策略。

公共标识语翻译最终追求的效果是: 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基本一致, 即遵从语用等效原则。 在面对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标识语, 且暂时无法找到对应译法的情况下, 可根据语用对等的原则, 结合此标识语的实际功能选择适宜的语言形式进行试译[13], 然后接受外国友人的检验。 在确认其语言形式正确且不存在语用失误后, 才能广泛应用。

公共服务语 篇10

【关键词】预制语块理论 公共英语 写作教学 应用

前言

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实现不断深入的现阶段,英语作为当今必备的一种语言技能,对于其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写作是其实际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英语表达的准确流畅,文章的条理深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对其写作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相关研究发现,预制语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输出不需要语法的生成和分析,将其应用到公共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当中,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预制语块理论的内涵及其应用优势

与词组相比较而言,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语块一般具有更为宽广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多元词语块、习俗语语块、短语架构语块以及句子构建语块等。相关学者将语块的概念总结为:语块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的多词词汇现象,其通常是介于传统语法和词汇之间,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所组成,属于一种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块状结构;而预制语块实际上就是由多个词所构成的语言结构。英语作为一门具有特殊性的语言学科,其语言单位是由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所组成,而语块对于英语语言的表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公共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预制块理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中:

首先,预制语块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英语写作的流畅性和连贯性,特别是对于习惯性语块的快速提取和使用,使得学生的理解和反应速度实现加快,从而有效的缩减记忆解码的时间。其次,预制语块是按照一定语法规则所生成、以整体形式所贮存于记忆当中的语言结构,将其应用于写作教学,能够有效的防止中式思维、用词不当等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再次,预制语块理论是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而进行的有机衔接,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保证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观点,从而提高英语写作的条理性和深度性。

二、预制语块理论在公共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重视预制语块输入,强化语块意识。预制语块理论在公共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重视预制语块的输入,强化学生语块意识的层面之上。首先是对词汇的输入。教師要将预制语块理论作为指导,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词汇量匹配或替换训练,例如预制语块“be to”,联想到“be alike to”和“be able to”等。其次是对句式的输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句式整理、改写和翻译的方式,使得学生对句式表达的规律予以掌握,使得学生对已有预制语块实现巩固和激活,例如“因为他来不及了,所以来开快车,结果发生了车祸“的翻译,不会出现,“because”和“so”的中式错误搭配,正确译成“Because he was so late, he was driving too fast, and he had an accident”或“He was so late, so he was driving too fast, and he had an accident”,通过重视预制语块的输入,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利用第二语言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来提高写作的准确性。

2.增强语块的输出,提升应用能力。在公共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预制语块理论,教师还应该增强对语块的输出,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英语而言,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句法结构也更为严谨,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对每一节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体会语块的分类及其在不同语境中所产生的作用,并且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运用预制语块的机会,可以给出写作既定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对预制语块的表达能力,增强写作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例如,学生在写作中常常会出现第三人称单数动词使用不当、人称代词误用、谓语动词时态模糊、主谓不一致等问题,如“Either he or I is right”,是明显的主谓不一致错误,通过应用预制语块理论,能够使得学生明确正确的为“Either he or I am right”,并翻译成“或者他对,或者我对”。

3.巩固预制语块,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公共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预制语块理论,还应该重视对预制语块的巩固,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英语写作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关联词语和语块结构的应用对于文章的语篇框架和逻辑性会产生之间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文章引言段、正文段和结尾段的惯用模式以及表示原因、条件、比较、转折、列举等预制语块的训练。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还有待实现进一步的提高,进而导致英语写作教学陷入 “难作为”的困境当中。预制语块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会以整体的形式存储在记忆当中,且能够被快速的提取,将其理论应用于公共英语的写作教学当中,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写作文章的深度性和条理性,在教学实践中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波.“预制语块”在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3:132-133.

上一篇:交流滤波器场下一篇:三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