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法

2024-06-18

三段法(精选十篇)

三段法 篇1

1.1 木薯淀粉废水特征

对多个木薯淀粉废水的监测表明, 每生产1吨原木薯和变性淀粉会产生25m3左右废水, 其中木薯清洗水为15m3, 一次和二次洗涤废水为10m3 (表1) [1,2,3]。从表1可看出, 木薯清洗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氨基酸和蛋白含量少, 悬浮物多, BOD/COD较低, 可生化性差;一次和二次洗涤废水 (或黄浆水) 中有机物和蛋白、淀粉及氰化物含量高, BOD/COD较高, 可生化性强;变性淀粉废水有机物相对一次和二次洗涤废水明显减少, 主要是残余木薯淀粉和氨基酸;木薯淀粉生产混合废水有机物、悬浮物、氨基酸含量较高, BOD/COD在0.6以上, 可生化性强。

2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2.1 处理工艺设计

对木薯淀粉各生产阶段废水水质, 可采用絮凝池+EGSB+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处理[4,5,6]图1为木薯淀粉废水处理工艺示意图。

2.2 工艺设计说明

生产过程产生的木薯清洗废水经过预沉池后, 直接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一次和二次洗涤废水经絮凝沉淀后进入调节池, 调节池调节水质和水量, 用泵压入EGSB进行厌氧生物处理, 废水中大部分复杂的有机物在EGSB反应器中水解菌和产甲烷菌作用下分解成无机物, 最终产物为CH4、CO2以及少量的H2S、NH3、H2等,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沼气 (CH4) 经水封罐气水分离器, 进入锅炉燃烧。EGSB出水进入中沉池, 中沉池功能主要为去除部分厌氧活性絮状颗粒。中沉池上清液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生物挂膜填料, 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 在不断供氧的环境中, 利用经培养驯化的微生物菌群氧化有机物, 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以去除, 经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后的出水中, 含有大量的好氧污泥和其他悬浮物, 经过沉淀池沉淀后达标排放。

絮凝沉淀池、EGSB罐、中沉池、二沉池产生的污泥返回到生物接触氧化池回用, 预沉池的污泥用做农作物肥料。

2.3 各主要构筑物

格栅:去除进水中较大颗粒的悬浮物和漂浮纤维素。

絮凝池:絮凝总容积为200m3, 调节池为300m3, 停留时间为6h。絮凝沉淀去除废水中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 减轻后续处理负荷。

EGSB厌氧罐:Q19m×21m (钢制) , 容积为5900m3, 设计流量为240m3/d, COD容积负荷6.0kg/m3.d, 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

中沉池:总容积为500 m3, 对EGSB出水进行沉淀, 进一步降低废水有的机负荷, 并将沉淀的部分污泥回流, 以保持EGSB厌氧罐微生物稳定。

接触氧化池:总容积为3600 m3, 分五格, 设计流量240m3/d, 内设半生物挂膜性填料, 采用罗茨风机进行鼓风曝气。

调节池:接触氧化池出水进入调节池, 进行固液分离后, 上清液达标排放。

3 工程运行结果

经过几个月调试运行, 对各单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表2) , 进水氨氮为215-224mgL-1、氰化物为0.086mgL-1、COD为7810-7900 mgL-1、BOD为6110-6220 mgL-1、SS为316-330mgL-1、pH值为4.9;出水COD为31~33mgL-1、BOD为6.9~7.7mgL-1、SS为24~32 mgL-1、pH值为8.3、氨氮为0.15~0.19 mgL-1、氰化物为0.01~0.014, 主要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一级排放标准。

4 运行结果结论

(1) 由于淀粉废水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等高分子物质, 直接进行生化处理难以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采用物化预处理去除这些高分子物质, 可以大大降低废水的有机负荷。

(2) EGSB反应器中pH值稳定非常重要, 产甲烷菌最适宜pH值范围为6.8~7.2, 如果pH低于6.3或高于7.8, 甲烷化速率降低。产酸菌的pH范围为4.0~7.0, 超过甲烷菌最佳pH范围, 酸性发酵可能超过甲烷发酵, 结果反应器内将发生“酸化”。因此, 控制系统pH值和停留时是关键。

(3) 接触氧化池具有比表面积较大的填料和较好的充氧条件, 使得池体内具有大量的生物固体和较高的容积负荷, 对水质水量都有较强的耐冲击能力和较好的处理效果, 同时, 接触氧化池不需要污泥回流, 只存在污泥膨胀, 运行管理方便。在实际操作中, 调试和运行初要控制好曝气量, 必要时还要进行适当的污泥回流。

5 结论

(1) 絮凝剂投加比例及投加量对各单元COD去除率有较大影响, 在工程运行实践中, 需研究最优投加比和投加量。

(2) EGSB运行过程, 在保证pH值适宜甲烷菌的范围内, 也需考虑控制温度, 在温度低时, 厌氧菌活性降低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在冬季运行时需控制EGSB反应器的温度。

(3) EGSB-BCO联合工艺可处理木薯淀粉生产废水, 使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一级排放标准。

参考文献

[1]杨启峰, 张萍, 赵永志.淀粉废水的处理技术[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0, 24 (2) :55-56.

[2]李善于, 甘海南.淀粉生产废水处理的运行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

[3]任婵翠, 刘康怀.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前景[J].矿产与地质.2004, 18 (2) :179-182.

[4]冯世骥, 刘小兵.木薯淀粉厂污水处理工艺研究及工程实践[J].淀粉与淀粉糖, 2001, (1) :44-50.

[5]史结威, 王德涛.UASB反应器--接触氧化法处理淀粉废[J].西南给排水, 2004, 26 (3) :19-20.

三段式五自法教学 篇2

2007-11-09 05:58:06

人体解剖学“三段五自”教学法总结

从“两段式教学”到“三段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将原有的“大系解”(108学时调整为“小系解”(72学时)),介绍必要的人体基本结构,“小局解”(72学时)改为“大局解”(108学时),实行理论教学、尸体解剖和学习演讲报告三段式教学。

“五自”法:解剖学教学活动中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读(教材)、自剖(尸体)、自查(标本)、自结(总结)和自讲(演讲),“五自”教学法的改革。这种以学生学在先,教师导在后的学导式教学方法,极大地鼓励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逐步地扭转大学生习惯于中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①自读(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他们阅读解剖学的相关教材。结合我们的教学具体情况和教研室多年教学经验的丰富资料,抓住解剖操作和临床手术密切相关的特点,教研室紧扣教学大纲,自编各种局部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学习指导、局部解剖学操作指导和要点等教学辅导材料。充分利用解剖学标本陈列馆,全天向同学开放,使陈列馆成为了同学自学、复习的立体教材。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些补充资料极大的拓宽了同学的视野,希望学生把解剖学知识学“活”会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②自剖(尸体)

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动手能力,教研室多方收集尸体,保证每次解剖操作课6-8位学生提供一具尸体解剖。同时结合临床进行模拟手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动手能力培,成立解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和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标本制作,几年来共制作了数十类近400件标本,同学们说“百看不如一练”,“亲身动手解剖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联系了实际,这种学习方法最有用。同时也缓解了多年来教学标本、陈列标本和科研标本不足。得到教研室的好评。

③自查(标本)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医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规范试验报告,有操作预案,有操作自查结果记录,学生通过相互交叉观察,对各台尸体操作结果,甚至各个实验室操作结果,操作结果自评打分。极大地扩展了学生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说“百闻不如一见“,亲身动手解剖后观察到的结果,与教材和图谱有一定差别,同时发现一些变异,对人体结构有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学会了终身有用的学习方法。

④自结(总结)

同学通过自读解剖学相关教材、自查相关临床参考资料,结合自剖尸体和自己观察解剖操作结果后,自己写出总结报告。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老师的指导修改后,作为专题进行自讲汇报,经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点评打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热情和学习的自觉性。

⑤自讲(演讲)

由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课堂专题演讲。使实践的知识得以理论化,使零散的知识得以系统化,使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层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演讲报告,经过2002级-2005级4个年级大约3000名同学,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了专题演讲,推荐演讲优秀的同学为 下一年级同学进行示范演讲,通过演讲,同学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独特的思维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同学的表达能力。将对低年级同学产生震撼,激励他们见贤思齐,努力进取,同时也给对如何进一步搞好教改以新的启迪。

本教改方法在我院2002—2007级六届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影像专业、口腔和法医等专业的局部解剖学教学中进行应用,受益学生近3500余人。针对研究生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我们又对本教改方法进行改进后,已应用于研究生的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课堂示教讲解和专题演讲,并集体进行讲评、成绩评定,以素质教育为主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烹饪实习教学三段法 篇3

一、教师“课堂演示”

教师的“课堂演示”教学是上好实践教学课的第一步,也是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演示”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先把课堂上要讲的实习品种亲自操作演示一遍,把所讲的内容叙述一遍,即通过教师亲手现场操作演示某道菜肴来表现制作工艺或操作手法。学生观察教师的直观演示,进行思索、分析,获得对该道菜点的直观表象,从而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例如,在“制作鱼香肉丝”的实习教学中,指导老师需要先把菜肴的称谓、原料的配备、烹调方法、操作程序、制作要求以及操作关键点等操作过程进行理论阐述,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形象轮廓;然后,教师在演示教学过程中要仔细地向学生介绍所用肉的种类、肉的部位,以及如何取料、分割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要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对于重点、难点之处,语速要放缓、动作要放慢,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和程序。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为学生下一步的实际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实际操作”

教师的直观演示完毕后,下一步要进行学生的实际模仿操作,即“实际操作”。这是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们的文化基础不同,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领悟能力等诸因素也不同。同样是指导老师操作一遍,学生的理解程度、操作掌握程度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况且,学生刚刚接触实际操作,对各种单向基本技能的综合利用能力还很弱。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这一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学生实习操作时,教师应巡回观察指导,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解决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疑惑。通过这一环节,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态势。仍以制作“鱼香肉丝”为例,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刀法的应用。拿刀要稳,用力要均匀,用刀时注意刀的走向,由于所用肉丝属于动物性烹饪原料,因此在加工时要采用直刀法中的推刀切或推拉刀切。肉丝切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菜肴的制作质量。实践证明,巡回观察指导,能使学生较好地完成菜肴的制作,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学生观看教师的示范并不等于学生已经学会。制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在旁指导,会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教师对“菜肴的点评”

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应根据观察到的学生操作及所做菜点的质量情况,进行总结、讲评、指导。讲评指导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单独讲评,即针对某一学生所烹菜点情况的讲评。教师应先肯定好的方面,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后依据各位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反映在菜点质量上的情况,进行透彻分析,使学生明白失误的原因以及避免失误的措施等。通过讲评指导,加深学生对操作的印象。第二种是综合讲评,即将全体学生烹制的菜点,按好、中、差分类摆在操作台上,组织学生观察,相互分析比较。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见解,说出自己对菜肴的感观和做菜的感悟。然后,教师进行打分讲评,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自己品尝自己做的菜肴,总结经验教训。在进行食物对比和讲评指导这个环节时,学生看得清,闻得着,效果好。事实上,讲评这一环节在学生操作的阶段就已经开始进行了,学生开始操作菜肴时,实习指导老师也就已经进行讲评了,即达到“边操作、边指导、边讲评”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讲评,可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即可解决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菜肴与菜肴之间的对比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实习教学三段法。实践证明,实习教学三段法对于学生掌握实习品种、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段法 篇4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以及地球环境的逐渐恶化,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太阳能作为最重要的新能源之一,具有辐射能量丰富,分布广泛,无噪声、无污染等优点;但是,由于光伏电池输出功率特性具有非线性,并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光伏发电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低、发电成本高,制约着光伏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需要寻求控制方法来保证在光伏电池表面温度和光照强度变化时,自动调整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状态使之输出功率在最大功率点附近,这一过程称为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1,2]。传统的电导增量法在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快速变化时,虽具有较好的跟踪性能,但很难同时满足系统的跟踪精度和速度[3]。针对这一情况,该文提出了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法,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当外界环境快速变化时,采用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跟踪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响应速度更快、最大功率点附近的振荡更小,能够提高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2 光伏电池的特性分析

2.1 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

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4]。

2.2 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特性

根据光伏电池等效电路,可以得出对应的U-I方程如下[4]:

式中IL为光伏电池输出电流;UL为光伏电池输出电压;Iph为光伏电池内生电流;A、B为与PN结材料特性有关的系数;q为电子的电荷量(1.602×10-19C);Rs为光伏电池的等效内部串联电阻;k为波耳兹曼常量(1.38×10-23J);T为绝对温度;Rsh为光伏电池的等效并联旁路电阻。

本文采用ET-P654200型号的光伏电池进行研究分析,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主要参数分别为:最大功率点处的电流Im=7.36A,电压Um=27.21V;峰值功率Pm=200W;短路电流Isc=7.86A,开路电压Uoc=32.72V。

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特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所受日照强度E和温度T。根据式(1)及相关技术参数,光伏电池ET-P654200在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输出功率特性(P-U)如图2、图3所示。由图可见,光伏电池P-U特性与光照强度、环境温度之间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关系。

3 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法

3.1 传统定步长电导增量法

由图2、图3的光伏电池P-U特性可知,当光伏电池板阵列工作在最大功率点时,P-U特性曲线斜率为零,即dP/dU=0;在最大功率点左侧时,dP/dU>0;在最大功率点右侧时,dP/dU<0。

根据这一特性,因为有

将该式两端对U求导,则有

在最大功率点处,dP/dU=0,代入(3)式可得

式(4)即为光伏电池达到最大功率点的条件,电导增量法就是根据这一条件通过比较光伏电池阵列的电导与电导变化量来完成最大功率点的跟踪。

电导增量法流程图[5,6]如图4所示,图中U(k)、I(k)分别表示检测到的光伏阵列当前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U(k-1)、I(k-1)分别表示上一采样周期检测到的光伏阵列输出电压、输出电流,D表示控制BOOST电路占空比的调节量。

3.2 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法

由图2、图3的光伏电池P-U特性可知,光伏电池阵列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左侧与工作在右侧相比,曲线上升斜率的绝对值较下降时小的多。由于光伏电池P-U特性曲线的非线性和不对称性,如果选取步长较小虽然提高了跟踪精度,但会使跟踪速度变慢,系统将损失较多能量;如调节步长过大则可能导致跟踪精度不够,在最大功率点附近产生较大的振荡。因此为了提高MPPT控制的动态和稳态性能,该文提出了改进的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法。

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MPPT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由光伏电池P-U特性曲线可知,光伏阵列输出最大功率时的电压约为开路电压Uoc的0.78倍,因此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法将P-U特性曲线按工作电压分为三段:[0,0.7 Uoc],[0.7Uoc,0.85Uoc],[0.85Uoc,Uoc]。在[0,0.7 Uoc]区间内,因为曲线上升斜率的绝对值较小,可选取较大步长;[0.7Uoc,0.85Uoc]区间内,因为处于最大功率点附近,为减小振荡,步长设置应为比较小的数值;而在[0.85Uoc,Uoc]区间内,因其曲线下降斜率的绝对值较上升时大得多,故其步长可设置比曲线上升时的步长小一些。改进的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法利用最大功率点左侧、附近以及右侧曲线斜率绝对值的差异,分别设置不同的调节步长来实现快速、准确的跟踪,有效地减小了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的振荡。

4 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仿真分析

4.1 仿真模型

根据图5,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法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如图6所示。图中,INC MPPT模块是实现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法功能的模块,其中占空比增量步长ΔD1设置为0.005,ΔD2设置为0.05,ΔD3设置为0.01。

4.2 仿真结果分析

在系统的仿真过程中,仿真算法采用ode23tb,仿真时间为1s,采样时间间隔为0.001s,电池温度为25℃.设置在0.5s时光照强度突然从800 W/m2上升到1000 W/m2,应用本文提出的算法与传统定步长电导增量法对最大功率点跟踪情况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如图7、图8所示。

从图7可见,采用传统电导增量法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时,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出现较大的振荡,很难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从图8可见,采用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时,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性能,在跟踪速度和稳态精度方面均有相应改善。

5 结束语

本文经过对光伏电池工作特性和传统定步长电导增量法的分析,提出了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MPPT算法。由仿真结果可知,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MPPT法跟踪精度高,在最大功率点处振荡小,明显提升了系统性能,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摘要:通过对光伏电池特性的分析以及对传统电导增量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算法的MPPT技术。应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仿真模型,并与传统电导增量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三段式变步长电导增量法能使光伏发电系统快速、准确、稳定的跟踪最大功率点,减弱了最大功率点附近振荡的情况,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特性。

关键词:光伏电池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电导增量法,变步长

参考文献

[1]谢子青,叶建美.基于模糊控制的太阳能发电MPPT控制技术[J].电源技术,2011,35(6):691.

[2]程启明,程尹曼,倪仁杰,等.基于fuzzy PI双模控制的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仿真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1,3(5):704.

[3]司传涛,周林,张有玉,等.光伏阵列输出特性与MPPT控制仿真研究[J].华东电力,2010,38(2):285-288.

[4]冯垛生,王飞.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图解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5]申甜甜,董有尔.MPPT中一种新型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算法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0):189-191.

[6]蔡明想,姜希猛,谢巍.改进的电导增量法在光伏系统MPPT中的应用[J].电气传动,2011,41(7):22.

[7]徐鹏威,刘飞,刘邦银,等.几种光伏系统MPPT方法的分析比较及改进[J].电力电子技术,2007,41(5):3-5.

[8]何海华,郑寿森,祁新梅,等.基于模糊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的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2,24(2):398-403.

[9]程琼,余露,付波,等.基于改进模糊控制的光伏MPPT策略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27(5):37.

三段法 篇5

写作是主观题目,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行文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然而,笔者还是建议各位考生采用老掉牙的“三段法”,因为这种写法最通俗也最保险,清晰明了,易于把握,也易于阅卷者评价。考生若能熟练掌握这一写作方法,即可省去不少构思时间,以便在行文上多下功夫。

首段:描述漫画,点明寓意

写首段时,考生首先要描述漫画内容,然后再点明漫画寓意。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多数考生来说,描述漫画是写作中最难的部分。因为写作的主题可以预测,时事热点也可以预测,但漫画本身却不可预测,无法提前准备。那是不是说考生对漫画描述就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了?当然不是!在笔者看来,漫画其实也是一种语言—图片语言。考生若想迅速地将其解构为文字语言,可以依照如下三个环节对其进行解读。

1.拆分:拆分漫画内容,提取重点信息,并将信息一一罗列。

2.转换:将上述信息用英语句子表达出来。

3.重组:将这些分散的英语句子组合成句式高级、逻辑清晰的一两句话。

上述三个环节中,与漫画本身关系最密切的是第一环,而针对不同的漫画,考生用于拆分和提取信息的方法也会不同。如果漫画描述的是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或是一个故事,那么考生可以按照故事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描述;如果漫画描绘的是一个静态空间,考生不妨按照空间顺序,采取从左到右或从总体到细节的顺序对漫画加以描述,具体顺序依题目来定;如果漫画既呈现出了时间关系,又呈现出了空间关系,那么考生在描述时就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下面我们以2011年的真题“旅程之‘余’”为例,看看同时包含这两种关系的漫画该如何描述。漫画中,船、湖、年轻情侣和垃圾等要素之间呈现的是空间关系,而情侣吃零食、向早已漂满垃圾的湖面上扔东西的情景则呈现出时间关系。在描述时,这两种关系都应有所体现。首先,考生可以将这幅漫画的内容拆分成以下四点:①一只船在湖中漂流;②一对年轻情侣坐在船上;③他们在吃零食并将包装袋扔入湖中;④湖面充斥着垃圾。然后,考生可以将上述信息点转换成英文表达出来:① In the lake drifts a boat. ② On the boat sits a young couple. ③ They are eating snacks and casting the packaging into the lake. ④ The lake is filled with refuse.接下来,考生可以通过定语从句、现在分词作状语等方式将上述四句话组合成一个复杂句:“In the lake drifts a boat, on which sits a young couple eating snacks and casting the packaging into the lake that is filled with refuse.”最后,考生可以对这句话进行一定的“包装”和润色,使之成为完整的漫画描述句:“The picture/photo/cartoon shows a lake in which drifts a boat, on which sits a young couple eating snacks and casting the packaging into the lake, which is filled with refuse.”

描述完漫画内容之后,考生要进一步挖掘其深层内涵及寓意,即explain its intended meaning。纵观历年真题,漫画要表达的寓意主要为两类:一是反映某种社会现象,二是表达某种大众观点。考生要根据漫画本身的内容,并结合文字说明来判断其所反映的到底是什么。仍以“旅程之‘余’”为例,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人们在旅游观光时污染环境的现象。因此,考生可以在描述完漫画后写道:“The picture illustrates the phenomenon of environmental threat to scenic spots.”

再如,在2010年的真题中,漫画上呈现的是一个正在冒热气的火锅,火锅里炖着“佛”“儒”“后现代”“莎士比亚”等各种“文化食材”,漫画下方则写着“文化‘火锅’,既美味又营养”的字样。由此可见,这幅漫画所反映的是文化融合的现象,而漫画下方的文字则表明人们对文化融合的肯定态度。因此,考生可以在描述完漫画后写道:“The picture reveals a belief shared by many people that cultural integration is both enjoyable and meaningful.”

中间段:分析社会现象/讨论大众观点

如果说首段是“提出问题”,那么中间段就是“分析问题”。考研英语作文的篇幅并不长,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字数内做出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讨论和分析,确实需要考生们仔细思考。

人们常说:“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任何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有其原因,而且原因往往不止一个。此外,一种社会现象会带来什么影响也值得人们关注。因此,如果一幅漫画反映的是某种社会现象,考生就要“溯来龙(原因)”“追去脉(影响)”,对其进行全面剖析。例如,2005年的真题“养老‘足球赛’”反映的是老人无人赡养的现象。该现象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考生需要在中间段进行论述时一一列出:“The reasons why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unwilling to support their parents are obvious. Nowadays, people, particularly the middle-aged, are busy climbing the ever-steeper career ladder, spending much time on work; thus, they have limited time to spend with their parents. Another factor that we cannot ignore is that when people grow old, they are prone to various physical and mental weaknesses; to make things worse, some of the elderly are unable to live on their own, thereby requiring daily care. For these reasons we can understand why a growing number of aged people are left unattended.”

而如果一幅漫画反映的是某种大众观点,考生就要对其正确与否进行判断。因为观点是对社会现象的评论,如果评论得当,考生可以“点赞”,肯定此种观点;如果评论不当,考生可以“吐槽”,论述此种观点有何不妥。例如,2004年的真题“终点又是新起点”想要表达的是“在生活中不断树立新目标会使人们获益良多”的观点。对于此种观点,大多数考生都持肯定态度。因此,考生可以采用正反结合的论证方法,先举一个成功人士的例子来支持这种观点,然后再从反面论述,如果一个人取得了一定成功之后就不思进取,那么这个人以后就不太可能再获得成功。例文如下:“No doubt people gain by setting new goals for their lives. Take the famous scientist Thomas Edison for example. He had done very well in his early life, but continued to succeed by pursuing ever more difficult things throughout his life. If one is obsessed with the success he has already achieved, he will lose the chance to pursue new successes. What is more, he may become the slave of his success. There are many cases showing people losing their drive to better themselves after becoming successful.”

尾段:说看法,提建议

尾段的写法比较灵活,主要是表达考生的个人看法,然后提出建议。那么建议该如何提呢?笔者建议考生采用“从内到外、由近及远、层层递进”的方式。也就是说,考生在提建议时,可以从“向内”和“向外”两方面考虑。

所谓“向内”提建议,是要说明漫画的当事人(如“养老‘足球赛’”中的子女)应该做什么。如果他们的行为与想法得当,应继续保持;如果错误,则应该认真改过。

(当事人) should change their thoughts on ... (错误的想法)

(当事人) should accept ... (更好的想法)

(当事人) must stop doing ... (错误的行为)

而所谓“向外”提建议,是要说明当事人之外的人(如父母、亲人、同学、朋友以及政府、媒体、学校等)能够做什么,来帮助或督促当事人解决问题。

The government can introduce new policies to ... (改变现状/遏制某种行为)

The legislature can enact new laws to ... (打击某种行为/维护某种权利)

Public media can put up advertisements to ... (弘扬正气/倡导某种行为等)

Educators can give lectures to ... (鼓励人们……/ 建议人们……)

例如,针对“养老‘足球赛’”,考生就可以采取这种“从内到外”的方式来提建议,在点明子女该如何做之后,指出立法机关、公众媒体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例文如下:“From my point of view, the grown-up children should raise their awareness of taking care of their parents. They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status of the elderly. What’s more, effectiv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For example, the legislature can enact new laws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aged people. Meanwhile, public media should put up advertisements to call attention to the virtue of filial piety among the Chinese. Only through these measures can we see a more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future.”

上述这种“从内到外”的建议方式比较适合反映某种社会现象的漫画作文。如果一幅漫画反映的是大众观点,考生只需对其进行总结,然后提出一条简单的建议即可。例如,针对2010年的“文化‘火锅’”,考生就可以在结尾段提出,既然文化融合是好事,那么就应该鼓励文化工作者创作出更多具有文化融合特征的作品。例文如下:“Since cultural integration both helps sav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meets the growing needs of Chinese peopl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the practice—encouraging Chinese cultural practitioners to produce more products in the spirit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三段幻方及其妙用 篇6

洛书的传说始于北宋, 又有民间歌诀“四海三山八洞仙, 九龙五子一枝莲, 二七六郎赏半月, 周围十五月团圆”. 洛书在数学方面的奇迹是神妙地排列了一至九这九个数, 它的横三行, 竖三列, 两条对角线共八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均为十五. 如图2 就是三阶幻方问题, “三阶幻方”有一个最明显的性质就是它的横、竖、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我们可以迁移这一性质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下面举几例说明.

一、爱因斯坦的填数题

如图3 所示的9 个圆圈是3 个小的等边三角形, 1 个位于中间的等边三角形和3 个大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 将1 ~ 9 这9 个数字填入圆圈, 要求这7 个三角形中每个三角形顶点处的数字之和相等.

观察图形, 可以发现: 中间三角形的三个圆圈和其余6 个三角形的联系最多. 而这一点和“三阶幻方”中的对角线上的数比较相似. 我们不妨在中间三个圆圈里填上5, 2, 8 或4, 5, 6.

下面是一种具体的填法: ( 1) 中间三个圆圈填5, 2, 8; ( 2) 从“三阶幻方” ( 如图4, 它的横、竖、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中看出8 与4, 3 相加得15, 所以与8 组成小三角形中的另两个圆圈里应填3, 4; ( 3) 确定3, 4 的位置. 观察“三阶幻方”, 有4, 9, 2 和3, 5, 7, 这样就简单了. 把4 放在2, 8 横线上, 让2, 4, 9 组成一个大三角形, 把3 放在5, 6斜线上, 让3, 5, 7 组成一个大三角形. 其余相同, 见图5.

同理可填出另外三种情况, 见图6、图7 和图8.

二、冯·诺依曼的“取牌游戏问题”

曾有人向世界杰出的数学家,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发明者冯·诺依曼教授请教了了如下一个取牌游戏问题:

9 张扑克牌, 分别是A ( 作为1 点) , 2, 3, …, 9, 牌正面朝上放在桌子上. 两人轮流取牌, 已取走的牌不能重新放回去, 谁手中有3 张牌点数加起来等于15, 谁就赢.

冯·诺依曼教授在一分钟思考时间里, 就想到了“三阶幻方”. 因为“三阶幻方”里有8 组数之和都等于15. 于是上面的取牌游戏就变成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形式: 对阵的双方, 一方要尽可能使自己占据“三阶幻方”中某行、某列、某对角线上的三个位置; 而另一方则要竭力阻拦这种局面的形成. 实际上, 这就是中国古老的游戏“吃井字”: 如图9, 两人轮流在一个“井”字框里画“○”或“× ”, 谁能把自己画的“○”或“× ”连成一直线, 谁就算赢.

我们注意到, 在8 个三数之和为15 的组合中, 含有5 的有4种, 含有2, 4, 6, 8 的各有3 种, 而含有1, 3, 7, 9 的各有2 种. 由此可见, 先拿牌的人必须取“5”, 即占据“井”字格的中央位置, 这样便会稍占一些便宜. 因为, 若后拿牌的人此时取奇数点的牌的话, 则他必败无疑! 只要分析一下图6 中的记号, 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肉鸡“三段”高效饲管法 篇7

在出壳后的最初几天, 应给雏鸡供应高质量的饮水, 如5%的葡萄糖+超强多维+高效低毒抗菌药, 并供给体积小、易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 做到少喂勤添。第一天可采用24小时光照, 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4瓦, 以后逐渐缩短光照时间, 最终过渡到与自然光照时间一致。实行这种光照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雏鸡的内脏器官发育和骨骼钙化, 使其健康状况良好, 疾病发生率降低。

二、10~35日龄

根据肉鸡的生长状况, 可适当加大饲料体积, 同时降低饲料中的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 (一般可降低10%左右) , 但饲料中的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要按标准或略高于标准供给。每天定时饲喂3次, 要注意加强肉鸡运动, 可在晚上用竹竿轻轻驱赶鸡群或适当增加舍内的光照强度, 以减轻体重对其胸部造成的压力, 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36日龄至出栏

此期的管理重点是使用优质饲料进行短期育肥。配制饲料时应注意:

1. 原料多样化和低纤维化。

2. 在饲料中添加3%~5%的动植物油脂, 以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

3. 尽量用颗粒料饲喂, 饲喂次数由原来的每天3次增加到每天5次, 也可全天供料, 让鸡群自由采食。

“三段七步”教学模式探究 篇8

一“三段七步”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依据

1. 新课程理念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心智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我促进。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需要通过内化与外化的过程。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的构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支持条件, 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境, 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应用知识, 才能促进学习。

2. 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只要取得了进步和发展, 就应当认定是有效教学的体现。有效教学理论要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与具体, 只有目标具体, 措施才具有针对性, 也便于检验教师的教学效益。

3. 学习金字塔理论

根据实验研究统计, 在金字塔塔尖位置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授课方式, 教师讲解、学生听课, 这种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 学习效果是最差的, 24小时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而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 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 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 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 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学习。因此, 在教学中, 要自觉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 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 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二“三段七步”教学模式的现实需求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对语文教学存在三种错误观念。

1. 轻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 认为“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有些学生, 读书的时间越久, 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 尤其到了高三, 更是轻视语文学习, 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 因为学得再认真, 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 分数也不会太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从不注意观察生活, 从不读课外读物, 从不多写一篇文章。

2. 学生偏科, 自身调节不够

高三阶段学生还存在着重理轻文状态, 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 答案标准, 成就感强, 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 答案模糊, 就是花了时间去做, 也不知道是否正确。特别是写作类题目, 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 自认为不错, 但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 还不如在理科方面多投入学习时间, 换来一个高分。

3. 应试教育造成学习兴趣下降

在教师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教本、学本、考本, 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 题海战术。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 其德育被架空了, 其美育被抹杀了, 其人文被淡化了, 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 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知识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 最终, 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

三“三段七步”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与操作流程

1.“三段七步”教学模式基本内涵

三段是指“教学三段”, 即“课前, 编制学案、自主学习;课中,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课后, 跟踪辅导、夯实巩固。”“课堂七步”, 即“创设情境、目标引领、展示交流、师生质疑、精讲点拨、拓展训练、总结提升。”

2. 操作流程

课前, 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 精心设计为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知识构建的学习方案。学案要真正发挥“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等方面的作用。教师要及时检查并“两批”学案——课前预批、课后复批。课前学生需要根据老师拟订的学习任务预习, 针对疑难问题做下记录, 从而促进学生“自主预习、自我提升”。教师在预批中, 主要检查学生做题情况, 哪些题有难度, 以便在讲课时有所侧重。课后复批, 可检验学生上课的听课情况, 要求学生用双色笔标示。

课中, 要体现师生互动, 教师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引领者。同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分工合作、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深度交流。

课后, 教师要及时进行解题指导和学法交流, 加大训练力度, 充分挖掘优生的学习潜能, 帮助学困生及时消除学习障碍, 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 切实提高学习成绩。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策略作保障。如学案导学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学科自习中, 基本按照课时与自习1∶1的比例安排学科自习, 科任老师布置好自主学习的任务, 督导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教学案等自主学习的任务。合作学习中, 带着学习任务充分进行讨论交流, 初步达成组内共识, 对一些困惑问题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突显小组合作的优势。精讲点拨中, 教师就学生理解不准确、不到位的地方, 精炼讲解, 点拨疑难, 提升教学的高度。

四“三段七步”教学模式的收获与问题

在这种模式下, 同学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老师再也不是过去高高在上的讲解者, 而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疑难问题的精讲点拨者。每堂课都会有新的面孔, 新的“教师”给大家讲题, 同学们会觉得很新鲜、有魅力, 参与度也更高, 别的组同学可以对讲解人进行质疑, 这种质疑的学生会受到奖励, 如个人的加分、老师与同学们的肯定等等。这样, 课堂上睡觉的同学少了, 主动听课的人多了;不发言的人少了, 主动展示的人多了;没事说闲话的人少了, 主动质疑的人多了;不认真完成作业的人少了, 主动学习的人多了。学生主动参与是全员参与, 而不是部分好学生参与;是全程参与, 不是短暂片刻的参与;是有效参与, 不是形式上的参与。

“三段七步”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在课前准备中, 就有个别同学没有认真完成学案, 甚至学案有抄袭现象。造成讲题时一知半解, 学生听不明白教, 师必须重新讲解, 耽误时间, 这样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小组内的分工不够明确, 有逃避讲课的学生, 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出学案也要保证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这又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等现象出现。还有很多同学为了让讲解准确到位, 学案中的问题直接找现成的答案, 所以在讲题时, 直接念答案, 没有将答案消化转变成自己的东西, 对问题探索不深, 特别是当老师问一个与学案不一样的问题, 一部分同学属于挂在黑板上的状态, 这说明同学们在做学案这个环节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学案只是一个手段, 任何情况下不能脱离文本, 对文本要深入地探讨, 学案用起来才得心应手, 课堂上讲解起来才头头是道。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如何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率可能是一个永远研究不完的课题, 只有扬长避短, 让课堂教学产生出最大的效率, 才能使高中语文教学走得越来越远。

三段五步教学策略探讨 篇9

笔者经历多年的实践思考, 总结自身和学校经验, 构立并实施了研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三段五步教学模式。三段五步式教学的一般模式总的来说, 课堂教学分为三段五步:

A段学生自学展示: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独立思考, 善于钻研的精神。

B段教师引导点拔:落实应知应会知识点理顺知识脉络, 构建知识体系。

C段训练验收:强化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五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训练验收。

操作流程:

(一) 提出问题 (可以形成学案)

活动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应知应会知识点;促进教师挖掘教材, 把握课标。

操作方法: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标要求预设两类问题:

一是必备的知识准备问题

二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

根据内容, 可提前留预习作业, 简单的可当堂提出主问题通过屏幕给出, 也可发学案, 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提出建议和要求。

注意事项:

(1) 问题必须是本节的重点, 不能太难, 不能多, 也不必全, 有研究性。 (2) 也可以预设一些子问题但不能公开给学生。 (3) 教案要改革与之相适应。

(二) 研究性学习 (核心部分)

活动目标:培养学习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精神, 养成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意识及科学的态度。

研究方法:每个学生填写研究记录。

自主研究:看书查资料、上网学习、推理、猜想。

合作研究:生生合作、咨询专家。

实验研究:可进入实验室。

实践研究:深入实际动脑动手操作。

研究内容:主问题研究、子问题研究 (在主问题研究过程中产生问题, 提出新问题)

注意事项:

1.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2.不需要所有问题都解决。3.控制学生活动方向。4.保证活动安全在, 学生的问题作好记录。5.学生研究记录要保留, 老师要不定期批阅。

(三) 展示评价: (可一个问题一研究一展示)

活动目标:

1.人人都有参与有收获, 获得自信。2.体现因材施教。3.学思相统一, 培养学思并重的学习习惯和各种能力 (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 。

展示办法:

1.展示自己主问题的研究成果。2.展示自己子问题的研究成果。3.展示自己提出的问题。4.语言表达、书面表达、板演、作品展示。

评价办法:

1.随机抽取几名同学, 人人机会均等, 做签, 能直接记分。

2.竞争展示:学生举手展示3—5人, 老师给各层次学生展示机会。

3.设计评价表

(1) 完成任务, 表达清楚5分。 (2) 参与了没完成3分。

(3) 每提出一个新问题加1分。

注意事项:

1.不求问题得到全解决。2.不求问题解决十全十美。

3.体现分层评价。

(四) 引导点拔:

活动目标:

1.夯实基础知识。2.落实应知应会知识点。

3.构建知识体系。

点拔方法:

1.引导点拔可结合在学生的展示与评价中。

2.归纳本节课重点、难点、应知应会知识点, 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形成板书, 便于理解记忆。

注意事项:

1.把握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

2.点拔不能打断学生发言, 不能代替学生发言, 可以与学生公平讨论, 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

(五) 检测验收:

检测目标:

1.进一步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

2.实现知行统一的教学思想。3.把握教学效果。

检测方法:

1.基础知识及应用:通过习题验收。

2.基本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作品来验收。

注意事项:

1.习题要分层次, 作业要实效。

2.抓住知识要点、能力要点进行训练提升。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能力

雷电电磁脉冲也需“三段”防护 篇10

1 在信号系统中产生的机理

雷电电磁脉冲有三种耦合方式,分别为电阻耦合、电场耦合和磁场耦合,我们在多年的防雷实践中认为这三种感应主要是磁场耦合,雷电电磁波耦合主要是通过磁场作用产生的,因此只需要考虑此效能即可。只要分析出磁场感应破坏的原理就能找出相应防护方法。

1.1 雷电流经过的引线引起的雷电感应

雷电流入地时通过的导线(导体)产生的耦合,一般是避雷塔的接地引线、机壳的接地线、浪涌保护器的引下线、发射机的馈线等。总之,是直击雷电流经过的电线或导体产生的磁场,该磁场对信号线进行电磁感应。其原理如图1所示,I0是直击雷电流,B是I0产生的磁场,在该磁场的作用下,在信号线的外导体(屏蔽层)和芯线同时产生感生电流,因外导体与地相连,即使与地不连(如卫星接收机的高频头),其外导体与地之间也会有分布电容和绝缘电导,外导体的电位首先降低,致使内导体的电位相对升高,感应雷电流I1、I2进入设备,并起破坏作用。

1.2 雷电流直接击中设备附近的大地或自然物体上引起的雷电感应

打雷是云间放电或是云地之间放电的过程,放电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脉冲电流,该电流周围也产生巨大的变化磁场,如果信号线处在其中,同样会在信号线的内外导体中产生感生电流和感生电动势,同样有破坏作用。

2 对信号系统的“三”段防护

2.1 初段防护

2.1.1 一个是采用磁场屏蔽办法,用磁导率高的金属屏蔽信号线。这是一个比较成熟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使用“防雷电感应信号传输线”(专利号:201120068770.1)。

2.1.2 可以考虑减少雷电流产生磁场方法,具体方法是在产生磁场的导体套上几个雷电感应能量吸收器(专利号:201220476546)。如图2所示,将雷电感应能量吸收器套在可以产生磁场的接地引线上,使雷电流产生的磁通量尽可能多地在铁芯内部流通,这样就能减少外部磁场的强度,并消耗其能量。套上铁芯后,该接地引线的电感量随之增大,流过该导线的脉冲电流会变缓,刺痛量的变化率会降低,致使在信号线上产生的感生电动势下降。由于穿过铁芯的雷电流达到一定幅值时,铁芯就进入磁饱和状态,不会对雷电流的泄放造成影响或影响有限。

2.2 中段防护

此时由于雷电感应的作用,信号线的内外导体都已经感应出脉冲电流,此时适合使用“雷电感应能量吸收器”(专利号:20120476546.0)。其原理是把感应到信号线里的能量再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感应出来并被电阻吸收。由于雷电感应能量吸收器本身就是一个较大的电感,对该还电流起到抑制作用。

2.3 末段防护

就是一直流行的使用信号浪涌保护器。该类产品众多,鱼目混杂,良莠不齐,但都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对正常信号会造成影响。该类产品多两个接头,易产生接触不良故障,同时要求接地,有时确实较难办,引线较长会影响接地效果,不打折扣的接地会产生较大费用,该办法是最后办法,笔者认为能不用就不用。

3 雷电感应对电源系统的侵袭分析与防护

我们所使用的市电几乎都是三相四线制,是将外电高压电经过三相变压器变压到线电压为380 V、相电压为220 V的三相四线制使用。如图3所示,是高压变压器,外电高压三线A、B、C分别连接变压器的三个绕组的一端,三个绕组采用角接,在变压器的输出端三个输出端采用星接,输出绕组的一端连在一起与大地相连接。同时,该端也作为三相四线制的一个输出端(零线N),而三个绕组另一端分别作为三个输出端(火线A、B、C)。该变压器输出端A、B、C之间的电压为线电压,是380V,相电压(A与N、B与N、C与N之间的电压)为220V,我们民用的市电一般都取相电压,也就是A、B、C三项其中一项与零线之间的电压。

由此可见当有雷电感应在输入端的A、B、C产生的破坏电压时,由于变压器初次级有分布电容存在,雷电脉冲通过分布电容在变压器的输出端的A、B、C与地(零线)也会产生破坏电压,而我们市电用户恰恰使用这一电压,这就难免造成用电设备的损坏。

4 对电源系统的三段防护

4.1 初段防护

在高压输变线路上架设避雷线,在易遭雷击区域每根线杆处都做接地处理,并在线杆顶端加装避雷针,目的是使雷电流垂直于输变线路,尽量减少电磁耦合。

4.2 中段防护

4.2.1 可以考虑在高压线入户前加装二合一雷雷电电磁脉冲能量吸收器。如图4所示,把已经感应到高压线里的脉冲能量再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感应出来,并被电阻吸收,同时它也是一个电感,对高压线产生的共模脉冲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供电不会造成影响。

4.2.2 将高压电缆穿入铁管内,并将铁管接地,与前者组成T形滤波网路,效果会更佳。

4.2.3 加装隔离变压器

一个是利用雷电电磁脉冲在三根高压线上的雷电电磁脉冲相位和幅度相同的特点,抑制雷电脉冲。另一个是采用各种措施降低变压器初次级之间分布电容,加大初次级间的隔离度。

4.3 末段防护

使用串联式防雷电电磁脉冲电源箱,将空气开关、低压浪涌保护器、雷电感应能量吸收器(或者电感)、无极性滤波电容组合到一起使用,装在一个箱内。目的是滤除或降低进入设备内部的雷电脉冲,只靠浪涌保护器防护雷电电磁脉冲是不够的。

5 关于等电位连接

很多资料上把等电位连接作为防雷电电磁脉冲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等电位连接对电阻感应和电场感应是必不可少的(这两种感应在实际线路中所占比例是很小的),而对磁场该应作用有限。而且不当的等电位连接还会造成“引雷入室”,进而在室内产生更大的脉冲磁场,产生更严重的破坏作用。所以在做等电位连接时还要防止引雷入室,尽量把直击雷电流释放到室外。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公共服务语下一篇:走进四川电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