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填情况分析

2024-06-02

回填情况分析(精选三篇)

回填情况分析 篇1

1 回填土质量影响因素

填土压实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 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压实功。

1.1 含水量的影响

土基压实施工中, 控制最佳含水量, 是首要关键。在同一压实功条件下, 填土的含水量对压实质量有直接影响。较为干燥的土, 由于土颗粒之间的摩阻力较大, 因而不易压实。当土具有适当含水量时, 水起到了润滑作用, 土颗粒间的摩阻力减小, 从而易压实。相比之下, 严格控制最佳含水量, 要比增加压实功能收获大得多。当含水量不足, 洒水困难时, 适当增大压实功能, 可以收效, 如果土的含水量过大, 此时如果增大压实功能, 必将出现弹簧现象, 压实效果很差, 造成返工浪费。各种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所获得的最大干密度, 可由击实试验取得。

1.2 铺土厚度的影响

土在压实功的作用下, 压应力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 其影响深度与压实机械、土的性质和含水量有关。铺土厚度应小于压实机械压土时的作用深度, 但其中还有最优土层厚度问题, 铺得过厚, 要压多遍才能达到规定的密实度。铺得过薄, 则也要增加机械的总压实遍数。恰当的铺土厚度能使土方压实而机械的功耗费最少。

1.3 压实功的影响

填土压实后的干密度与压实机械在其上施加的功有一定关系。在开始压实时, 土的干密度急剧增加, 待到接近土的最大干密度时, 压实功虽然增加许多, 而土的干密度几乎没有变化。因此, 在实际施工中, 不要盲目过多地增加压实遍数。

土基压实时, 在机具类型、土层厚度及行程遍数已选定的条件下, 压实操作时宜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 (超高路段等需要时, 则宜先低后高) 。压实时, 相邻两次的轮迹应重叠轮宽的1/3, 保持压实均匀, 不漏压, 对于压不到的边角, 应铺以人力或小型机具夯实。

2 土方回填的技术措施

回填土方这前必须做好土料的选择、击实试验、碾压试验、施工前技术交底等准备工作。

2.1 土方回填区域划分

回填土方前必须划分好加回填区域, 适当的区域划分可以便回填工作进展顺利, 回填质量有保证。

2.2 土方回填

控制土方回填过程中, 根据试验确定的土料最佳含水量、摊铺厚度、碾压及夯实遍数, 对填筑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推土机铺土时, 对边坡处要进行开蹬处理, 开蹬宽度按开挖边坡系数和铺土厚度计算确定。铺土厚度不允许超出经试验确定的铺土厚度。推土机碾压采用进退错距法, 碾迹搭接宽度应大于10cm。人工夯实按每层20m一次性达到要求向前推进, 在回填铺土及碾压和夯实时其推进方向与轴线平行。人工夯实与碾压结合处其重叠部位不应小于0.5m, 对于碾压中出现的漏压及欠压部位以及碾压不到位的死角均采用人工夯实方法进行补救。分段碾压时接茬处应作成大于1∶3的斜坡, 碾压时碾迹应重叠0.5m, 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在整个回填过程中, 设置专人保证观测仪器与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 并保护所埋设的仪器和测量标志的完好。

3 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3.1 场地积水

由于场地平整面积过大、填土过深、未分层夯实;场地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 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 排水坡度不满足要求以及测量误差超过规范要求等原因, 而导致场地内在平整以后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积水。

预防措施:在施工前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 合理设置场地排水坡 (要求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畅通) 、排水沟等设施, 并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场地回填土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 要使土的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

常用的治理方法如下。

(1) 明沟排水法。沿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 再在沟底设集水井与其相连, 用水泵直接抽走 (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施工场地基础边净距0.4m以外, 场地的四角或每隔20m~40m应设1个集水井) 。

(2) 深沟排水法。如果场地面积大、排水量大, 为减少大量设置排水沟的复杂性, 可在场地外距基础边6m~30m开挖1条排水深沟, 使场地内的积水通过深沟自流入集水井, 用水泵排到施工场地以外沟道内。

(3) 利用工程设施周围或内部的正式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 将其作为排水设施, 在场地一侧或两侧设排水明沟或暗沟, 把水流引入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排走, 此法较经济。

3.2 填方土出现橡皮土

由于使用了含水量比较大的腐植土以及泥炭土或者粘土、亚粘土等原状土土料回填。打夯以后, 基土发生颤动、受压区四周鼓起形成隆起状态 (土体体积未变化) 、土体长时间不稳定。

对这种情况事前应做好预防, 一般来说要求回填土料“手握成团、落地开花”。回填前, 不允许基坑内有垃圾、树根等杂物, 清除基坑内积水、淤泥。

其对应的治理方法如下。

(1) 如果土方量很小, 挖掉换土, 用2∶8或3∶7的灰土 (雨、冬期不宜用灰土, 避免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事故) 、砂石进行回填。

(2) 如果面积大, 用干土、石灰、碎砖等吸水材料填入橡皮土内。

(3) 如果工期不紧, 把橡皮土挖出来, 晾晒后回填。

3.3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填土的场地在荷载作用下, 地基引起比较大的变形, 地基稳定性降低。

主要原因有: (1) 土料含水量太小, 影响了夯实 (碾压) 的效果, 造成夯实 (碾压) 不密实;含水量太大, 则易形成橡皮土。 (2) 土料不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 有机质超过规范要求 (大于5%) 。 (3) 填土过厚, 未分层夯实。 (4) 机械能力不够。

这种情况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 选择回填的土料及其性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填土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的要求而定, 压实系数等于土的控制干密度除以土的最大干密度。

(3) 设计有要求时, 要通过现场土工试验, 并且严格进行分层回填夯实, 加强对土料含水量的控制。

常用治理方法为:换土回填;翻出晾晒、风干后回填;填入吸水材料;施打挤密桩。

4 结语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 大跨度结构、高层、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 提高设计标准与增加结构负荷对基础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回填土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工艺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吴树平, 康成旺, 等.土方工程雨期回填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河北建筑工学院学报, 2006, 4.

回填情况分析 篇2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边坡回填软基工程,以及引起的施工质量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软基工程;高边坡回填;预防措施

1工程概述

1.1工程简介

某工程的地形复杂,原为山地、建设场地和山间耕地。属于山谷地貌和低山丘陵的类型。边坡场地是在地山丘陵的低洼地段,按要求是回填所形成的高边坡。它的平面是“L”形状,纵长约为590m。按照方向可以分为西、北两段。西段的拟回填坡,顶高52.5m,形成了高差30.0~34.0m的回填坡,北段拟回填坡,顶高52.5~61.0m,形成了高差32.5~41.5m的回填坡。西边现在基本是沟谷缓坡,地层多为硬塑状的砂质粘土,在坡脚则为淤泥软土,这些淤泥软土直接表露于外边,淤泥软土下边则是硬塑状的砂质粘士。北边的大部已经有一层回填土,填土的下方的软淤泥土,再往下是硬塑状的砂质粘土。为了保障工程回填应该对该高边坡地基加固和对坡面进行防护。

1.2地质条件

本工程原本是山间耕地和山地。北边边坡位于三条沟壑的汇水地带,场内北边地下水、地表水都经过此地。素填土是褐色或灰黄色的,主要是由砂质粘性土和粘性土混合少量的碎石构成,是削方材料填成,用于场地整平时。淤泥,是黑色或者灰黑色的,因里边含有腐烂的植物,故有臭味,呈现饱和、流塑的状态。砂质粘性土是褐黄色或浅黄色的,花岗岩的风化残积形成的,遇到水易发生软化,呈现呈饱和、可塑的状态。

1.3工程施工

(1)软基处理和试打桩。高压旋喷桩的试打桩是分为三批进行的。第一批试打8根桩,是从7月3O日到8月2日,第二批试打11根桩,是从8月7日到8月11日,第三批试打4根桩,在8月19日进行。按照三批试打桩的结果分析,第一批的桩可能受压力、水灰比和水泥的掺入量的影响,水泥的含量明显少或者不明显,第二批桩的淤泥部分含有比较均匀的水泥,但是可能是由于泵压偏小,整个桩径小于800mm,第三批的桩的效果最好。经过研究,设计单位确立了最终施工参数:①泵压为18~20MPa;②水灰比按0.8:l的比例;③淤泥层为0.4~0.5MPa,回填土层为0.5~O.6MPa;④旋转速度是8~12r/min;⑤提升速度是15~16cm/min;⑥水泥用量为350kg/m,掺杂1%水玻璃;⑦桩底标高:分区的时候以中科进行检测的地质报告为基准,以现场工程的参数为参考[1]。如果有异常情况出现,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

2回填土方施工事故原因分析

土方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操作失误会造成危害性严重的质量事故,如:使建筑物开裂、倾斜移陷,更严重的会引起倒塌。所以,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土方工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的规范来进行。

2.1业主的原因

业主为了节约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盲目地把同填土方的单价压低;私自压缩工期;为了减少好土的运费和废弃土的费用,除了草皮、淤泥土之外,其他的不管是优良的还是不良的土料都要被用来作为回填土源。

2.2设计单位的原因

堤脚加固的措施不合理;堤防填筑的边坡压实加宽措施不明确;没有明确边坡处理措施;建筑物基坑回填土没注明确;压实度指标和夯实工法、回填土料不匹配。

2.3承包商的原因

承包商没有按照要求回填,基槽中还有积水、杂物没有经过处理就回填;回填土采用灌水沉实法,或者没有分层夯实就进行回填;回填土粒径不均,夹杂草皮表土、淤质土等不良的土料。

3回填土方施工质量事故预防措施

3.1业主的措施

业主在控制工程造价、节约投资的同时,要注意工程的质量,合理正确的.确定工期,选择适合自己工程的回填土料,选用合理的回填土方单价,对工程工期和招标控制价要进行审核,明确削坡工程量和边坡压实加宽的计量方法。

3.2设计单位的措施

为了避免后边坡塌方,应该明确堤脚加固和边坡压实加宽的措施;明确基坑回填土的边坡处理措施,例如,挖成台阶形;压实度指标要和回填土料、建筑物级别以及夯实工法做到相适应。如果业主要求使用的土源不符合回填的要求的时候,应该考虑掺入灰以改善使用土料的性质。

3.3承包商的措施

承包商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回填工程:

①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前应该实行工程的高程测量和定位测量工作,进行技术交底;一定要保证施工前有试测、校核和验收后的文件记录;工程回填土的压实度必须要达到实际设计要求,按照规定取样检测,经过试验检测达不到要求的标准时,应该积极与业主和设计单位去沟通采取措施。工程回填方法需要经过试验,证明效果能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大规模施工。

②施工的时候必须要有很好的排水措施,基坑回填之前,要排除积水、把淤泥和杂物清除干净。

③选择合适的土料进行回填,及时清除掉土料中不良的土源,例如,耕土、软土和植物性表土等。

④回填的土应该严格按照分层回填和夯实。每层虚铺,人工夯实的厚度小于2Ocm,机械压实小于3Ocm,涂料中不允许掺杂粒径超过50mm的土块。运用机械回填的时候,应该注意边缘部分的压实质量。用小型机械进行回填夯实的时候,在分段的地方,应该留坡度和错缝搭接施工。应该进行对回填土的压实度抽样检查,达到规定的要求以后才能进行上一步的回填工作。

⑤如果回填土料的含水率比规定的高,那么就要对土料进行翻动、晾晒和封干的方法,来降低土料含水率,如果含水率过低要对土料进行洒水湿润。

⑥堤防填筑的时候,在堤边的设计线外侧应该都超填出一定的土量,机械辅料是30cm,人工辅料是1Ocm,填筑完成以后要进行整坡夯实和削坡的处理,为了避免雨水把边坡冲坏,在坡顶应该设截水沟。基槽回填土的时候,应该把边坡挖开做成台阶形。⑦墙后排渗设施需要先进行回填然后再挖开槽坑进行滤料的依次铺设。

⑧决不允许用灌水沉实的方法进行回填土方。

4结束语

通过结合某工程的软基回填工程,提出了施工技术和处理措施,给今后的回填施工提供支持,有效地指导回填工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回填情况分析 篇3

山东华恒矿业有限公司位于新汶煤田的东部、地处鲁中腹地新泰市境内。矿井始建于1958年, 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120万t/年。在煤炭开采过程中, 大量矸石长期堆存, 占用土地, 不仅容易自燃, 而且造成大气环境和水质污染。

传统的开采方法掘进矸石需运至地面堆积形成矸石山, 矸石山在安全方面留下重大隐患。一是矸石山自燃释放大量有害气体污染了环境;矸石山塌落造成安全事故;二是矸石山堆积占用大量土地;三是矸石山大多采用绞车提升, 耗费电能。

目前的开采工艺均为破坏性开采, 给井上、井下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探索如何实现“以矸换煤、绿色开采”的途径十分必要。

2 泵送矸石充填开采的发展背景

华恒公司主要开采11层、13层、15层煤, 煤层覆存条件差, 煤层薄, 地质构造特别复杂, 全岩巷道多, 产矸量大, 万吨掘进率高, 加之-1 000水平正在开拓延深, 矸石产生量大。

自2007年以来, 根据集团公司矸石“不升井、不上山、不转移”的总体思路, 不断探索实践各类充填工艺, 先后采用了高档工作面配抛矸机充矸、对报废巷道用绳式耙装机倒扒进行充填、综采工作面下端头加高档手工充填等充填方式, 均因其充填能力小、系统复杂、占用设备多等缺点, 难以实现原生矸石不升井的目标。从2007年12月份开始调研、实验应用泵送矸石充填工艺, 在13层煤工作面采用泵送矸石充填工艺开采应用成功。2008年底实现了井下原生矸石不升井、不上山的目标。

2010年华恒公司继续优化泵送矸石充填系统, 对充填系统各环节能力进行了分析对比, 将原回填泵更换成大流量双联泵, 充填能力由原来的60m3/h提升为100m3/h, 进一步提升了泵送充填能力。

3 泵送矸石充填工艺

3.1 充填原理

泵送矸石充填就是将原生矸石在井下集中就地破碎, 加入添加剂进行搅拌, 然后以矸石输送泵为动力通过管道输送充填至采空区, 在倾斜工作面沿采空区自流接顶。

3.2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掘进矸石→2.2t 双底卸式矿车→梭矿溜子 (加除铁器除铁) →破碎机→矸石仓→下山排矸皮带→搅拌机 → 矸石输送泵→输送管道→采空区。

4 应用实例分析

4.1 工作面布置及开采方法

41303东煤柱工作面原本是在用采区下山西翼保护煤柱, 运用泵送矸石充填技术开采。该工作面切眼与采区下山相距10m平行布置, 下巷长度10m与采区运煤下山相联, 上巷由切眼上头与石门相联。采用背向采区下山上巷后退式、下巷前进式沿空留巷泵送矸石充填开采 (图1) 。

4.2 工作面地质条件

该工作面走向长80m, 倾斜宽110m, 煤层倾角150, 可采储量2万t;煤层平均厚度1.46m, 含夹矸1~2层炭质砂岩夹矸厚度0.2~0.5m, 平均0.32m。煤层内局部还含透镜状黄铁矿结核。

4.3 充填工作面的支护设计

根据41302西面充填开采经验选取:工作面支护采用DZ (1.6~2.2) 30/100单体支柱配合HDJB-1000铰接顶梁支护。HDJB-1000铰接顶梁架设在正规支柱上, 倾向每3.0m一列, 距上下端头不大于3.0m, 工作面排距为1.0m、柱距为0.75m, 支护密度为1.33棵/m2。通过计算, 其支护密度0.91棵/m2即可满足顶板控制要求, 本工作面实际支护密度为1.33棵/m2, 大于以上支护密度, 所以, 本工作面支护密度满足顶板控制要求。

为提高工作面采空区矸石充填效率, 工作面采用“见六充三”的充填方式, 因此本工作面最大控顶距选取为6.4m, 最小控顶距选取为3.4m。工作面采用支护参数见表1。

4.4 充填工序

工作面充填施工顺序为充填管路巡查→挂挡矸竹笆塑料彩带→回柱→垒砌矸石墙→充填→掐缩充矸管子→安装充填管子。

(1) 工作面采用“见六充三”充填方式, 即工作面自切眼推进六排支柱后开始充填, 充填管路敷设在面溜子以东第二与第三排支柱的空档内。自下巷上帮垒砌倾斜长度不少于5.0m的矸石垛。回柱前现将下一段充填范围的边排里侧挡好竹芭和塑料彩带, 然后方可严格按照“自下而上、由里向外”的顺序逐列逐棵进行回撤充填区支柱。

(2) 按照“见六充三, 自下向上”顺序, 分段回柱充填, 分段长度为6m。充填点采用慢弯900钢管子短节过渡伸入充填区内, 其长度不准超过0.8m, 高度不得小于1.0m。采用手拉葫芦抬高充填处管路, 起吊时链子同管路必须固定牢固。为防止充填时矸石浆向上流淌, 在每段充填迎头垒砌挡矸墙, 挡矸墙厚度不得低于0.6m。垒砌分段挡矸墙前, 在各充填空档内各布置一架一梁二柱, 梁长为3.2mπ型钢前探支护, 前探长度不得低于所垒砌挡矸墙宽度。人员在π型钢的有效保护下作业。在垒砌挡矸墙距顶板0.2~0.3m时, 将π型钢逐架撤除存放置下一个挡矸墙位置备用。

(3) 靠边排用竹芭、塑料彩带封闭时, 竹芭倾斜压茬不得低于0.5m, 在支设边排密集柱时上端 (包括塑料彩带) 一同升在顶板上。塑料彩带底部预留长度不少于0.3m, 铺在底板上用塑料编织袋装入碎矸石或底板泥掩埋。密集柱支设在正规支柱中间位置, 支护结构同工作面保持一致, 初撑力不低于50kN。

(4) 每一段充填完后, 用电话联系充填泵站停止供料, 然后方可掐缩管路及回柱工作。处理管内存留矸石余矸采用高压注液枪进行清理。

(5) 为防止工作面充填期间下巷积水, 在下巷低洼处建沉淀池。每班安人负责看管清理沉淀池, 以保持正常疏水。采空区充填期间, 如充填材料水分过多, 充填负责人及时通知充填泵房停止充填, 立即调整充填材料的配比。对充填区边排安专人巡查, 对封堵不严的地点必须重新加固, 防止泥浆外溢, 失效支柱及时更换。

(6) 当充填点至距“上巷下帮煤壁”50节时, 工作面开始组织正常生产, 在组织出煤的同时将未充填范围段充实。

5 充填效果及效益

5.1 工作面“三量”观测

通过“三量”观测综合曲线图中可以看出, 工作面采空区充填密实, 充填时初凝时间8h。充后顶底板移近量 (充前顶底板移近量、充填欠接顶量、充填体压缩量三者之和) 不大于80mm, 工作面没有明显的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显现。

5.2 工作面矸石充填后岩移观测站移动与变形综合计算

根据-650m水平41302矸石充填工作面地表观测站实际观测资料, 采空区未充填前地表下沉值为480mm, 地表下沉系数为0.34;实行泵送矸石充填后地表下沉值为-112mm, 泵送矸石泥浆充填地表下沉系数为q充=0.08左右, 减沉效果达到77%, 由此可见泵送矸石充填开采工艺对地表减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地质环境综合保护作用极其明显。

5.3 充填效益分析

该工作面将采区下山2万t煤柱成功采出, 处理井下原生矸石2.6万t;采区下山无明显变形, 能够正常使用;前进式开采80m, 成功留巷90m, 作为下区段工作面上巷, 实现了区段无煤柱开采。

该工作面采用泵送充填开采煤柱2万t, 占年产量的1.7%, 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 020万元。

摘要:指出了煤矸石是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伴生的固体废弃物, 长期堆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探讨了通过采用泵送矸石回填采空区, 以实现矸石回填不上井, 不占地, 减少环境污染, 对填充效果及效益进行了分析总结。

上一篇:房地产信息下一篇: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