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感染

2024-06-03

人工关节感染(精选十篇)

人工关节感染 篇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80岁,因不慎跌倒致“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并于外院行左髋双动头关节置换术。术后第3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6℃,自觉左髋部疼痛,局部肿胀,逐渐出现创口局部周围红肿,皮温升高。术后1周患者切口呲开,可见大量黄色脓性液体流出。患者为进一步诊治转入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以“左侧人工髋关节感染”收入笔者所在科。骨科查体见左髋手术切口远端约3 cm长切口开裂,内有淡黄色脓性渗出物,气味臭,切口周围红肿,皮温高,触痛明显,深达关节假体。患者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余年。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红细胞3.58×1012/L,白细胞9.7×109/L(中性粒细胞84.9%)。空腹血糖11.17 mmol/L。血沉55 mm/第1小时,C反应蛋白为68 mg/L。在严格无菌技术下假体周围组织多点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药敏,培养结果为产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显示其对包括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多种抗生素耐药。

患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后补充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型糖尿病”,并给予相应治疗。建议患者手术治疗,家属拒绝再次手术。保守治疗方案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静脉应用美罗培南,每日镁盐辅料换药,见伤口内脓性分泌物较前减少。后由于经济原因,患者家属要求办理出院手续。

2 讨论

人工关节感染 篇2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诊断;治疗

1致病菌及其感染途径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所感染的致病菌只有极少部分是革兰氏阴性球菌,大多是由革兰氏阳性球菌造成的。根据相关的统计,手术后早期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绝大多患者会出现急性感染,而晚期由于患者的抵抗能力明显下降,造成感染的多数为毒力较低的致病菌,如白色葡萄球菌。另外手术中切口感染,呼吸、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感染也是人工关节置换术造成感染的途径。

2感染的预防

感染的预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包括控制感染源、改变细菌生长环境抑制其生长和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具体措施如下:

2.1术前预防术前需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治疗手术患者所带的感染病灶,例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注意预防医院内的交叉感染。男性患者尤其要注意禁止无必要的插管导尿,同时根据病患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手术时间,并提前做好各项安排措施。如:例如:糖尿病、肥胖及高龄、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等,以上均为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合并症。

2.2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根据关节置换易感致病菌谱,预防性使用抗菌素一般选用二代头孢,对其过敏者可改选万古霉素等。术前24h-48h使用,术中需再次追加,以保证手术区域有充足的抗菌素聚集;在进行腕、肘、踝、膝等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时,需要在充气止血带前15分钟时静脉注射抗生素。术后一般使用4-6d,二次翻修的患者或初次置换后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要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将延长用药时限(2-5周)。抗生素骨水泥因其机械强度的降低一般多用于翻修而不作为初次置换的首选(除特殊易感病例外)。

3诊断方法

3.1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基本无诊断价值并且受诸多因素影响[1],leaglle等[2]于2005年的研究也证实了非感染组和感染组无统计学差异的结论。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皆显示非特异性指标,但三种检查指标的变化趋势对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因此可将其作为诊断关节感染的初级检查。在病患机体受到急性炎性刺激后,细胞因子白介素-6立即被巨噬细胞产生,同时白介素-6再进一步刺激肝脏生产C反应蛋白。2012年Park等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术后快速增加且48h后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到第39天时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少于正常值,第三个月时回到术前水平;血沉于术后第5天达到最高随后然后缓慢降低,到第90天时接近术前水平。相比血沉,C反应蛋白具有以下特点:①具有变化趋势更加典型的特点;②幅度大、变化快;③术前后变化水平的统计学相关性低。DiCesaree等研究显示:骨科手术后炎症的三个主要机体观察指标的取值界限为:血沉(>29mm/h)、白介素-6(>13pg/ml)、C反应蛋白(>21mg/L)时,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较大的确诊参考。De Bottneres等经实验研究证实:虽然手术前后三项绝对值的相对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对于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结缔组织疾病的患者来说,上面三项指标对于术后关节感染的诊断敏感程度均有显著下降;其中白介素-6水平的高低与感染呈正相关,因此也是术后判断早期感染的主要的诊断依据。

3.2临床表现临床上,一般来讲无论是活动还是休息时感染的疼痛均存在:而无菌性的关节松动在休息时得以缓解,运动时疼痛加剧。手术后早期或经过一段时间后关节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及部分功能障碍的现象,严重的患者可伴有局部皮肤破溃后形成窦道,造成分泌物渗出,以上现象均提示局部有感染的发生。而一些由亚急性、毒力低的致病菌导致的感染,其发病慢,临床表现轻微且不典型,容易与假体无菌性松动相混淆。

3.3感染的分类按位置分为深部感染与浅表感染。通常情况下,若满足下列至少一种情况时,即使细菌培养呈阴性,也表明有深部感染:①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有急性炎性反应;②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的抽吸物、术中组织切取物培养出相同细菌;③有窦道通向关节腔或附近骨组织,并常有分泌物流出。按时间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急性感染:术后90天内,多由血肿引起;②晚期感染:手术2年后,由血源播散造成感染;③延迟感染:常见于术中污染菌所致,通常从手术后第三个月算起的两年内。

4治疗方法

首先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原则为:积极处理,早期控制,一旦發现感染迹象,必须正确面对,合理施治等。其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既往患病史、细菌种类、手术史、对抗菌素敏感性、感染持续程度及时间等。最后处理关节感染的核心环节是要准确选择外科干预的方式。

4.1对于表皮表浅部位切口处的渗出性炎症,口服抗菌素和做好伤口的清理是关键。

4.2对于深筋膜浅层化脓性炎症,应立即清洗创面同时静脉注射抗生素,防止形成深部感染。

4.3术后深部感染:首先要进行彻底清创,不仅要求清除机体坏死组织,还必须保证无假体、骨水泥等异物,同时在手术操作中谨防医源性再污染。具体方法如下:①清创引流、保留假体、置管冲洗术。适用于感染早期,对抗菌素治疗敏感的患者效果更好,同时具有假体固定良好的优点。方法包括抗生素冲洗引流、彻底清创,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②关节修复术:彻底清洗创面后并立即进行假体再置换,不需要有旷置过程。具有治疗周期短、创伤小、花费少等优点,但是其缺点显著,主要表现为术后感染复发率较高。假体再置换主要适用老年患者,并且不存在下面任何一项:①置换关节有多次手术史;②严重炎症(如化脓性感染),周围组织坏死;③形成窦道;④混合感染或毒力强的细菌或者分支杆菌感染。

参考文献

[1]曹都采.中西结合病学[M].第4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6-137.

人工关节感染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进行治疗的146例患者作为该研究的研究样本。其中63例为男性患者, 83例为女性患者, 患者年龄为30~84周岁, 平均年龄为 (59.5±13.8) 周岁。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初次诊断为53例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67例为股骨颈骨折, 3例为粗隆间骨折, 7例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4例为骨性髋关节炎, 4例为晚期化脓性或结合髋关节炎, 6例髋臼骨折, 3例为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所有患者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治疗前以及手术时假体具体类型详见表1。对假体使用寿命进行分析发现, 其寿命为2个月~22年, 平均寿命为 (7.2±4.8) 年。对人工髋关节翻修原因分析发现, 10髋为假体脱位, 40髋为柄及杯均出现松动, 3髋为二期翻修术, 9髋为假体松动伴聚乙烯磨损, 36髋为股骨假体柄松动, 7髋为股骨假体柄断裂, 18髋为髋臼杯松动, 4髋为髋臼磨损, 7髋为髋臼磨损伴股骨假体松动, 8髋为流脓、窦道, 1髋异位骨化, 其他3髋。此外, 102髋为首次翻修, 25髋为2次翻修, 13髋为3次或多次翻修。

1.2 方法

该研究中, 所有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与清晨取5 m L静脉血, 后3 000 rmp/min离心5 min, 后取血清, 冻存于-20℃冰箱中。该研究中使用SYNCHRONLX 20 (贝克曼)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分析, 标准品以及指控品均购买自贝克曼公司。将血沉>30 mm/h定义为阳性, 将CRP>1 mg/d L定义为CRP阳性, 后分别以其作为诊断标准与金标准相互比较研究, 分析其对人工髋关节感染的诊断价值。

1.3 观察指标

该研究中对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临床诊断标准, 且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所患疾病史等, 综合分析患者血沉检测结果、CRP水平、术中组织培养、X线片、关节液穿刺培养、以及病例检查结果。

2 结果

2.1 患者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前以及翻修手术时假体类型

该研究结果显示, 在所有146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 人工髋关节感染患者共19例, 其余均为无菌性松动。其中在人工髋关节感染的19例患者汇总, 11例血沉检测为阳性, 8例血沉检测为阴性;13例患者为CRP阳性, 6例患者为CRP阴性。在127例无菌性松动患者中, 18例血沉检测为阳性, 109例血沉检测为阴性, 14例患者为CRP阳性, 113例患者为CRP阴性。在人工髋关节感染患者中, 血沉检测阳性合并CRP阴性患者共3例, 血沉检测阴性合并CRP阳性患者共6例, 见表1。

2.2 人工髋关节患者CRP及血沉评价指标结果

该研究中, CRP指标对人工髋关节感染患者进行评价时, 其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88.90±1.96 (0.029) %和69.15±1.96 (0.108) %, 临床诊断准确率为19.02±1.96 (0.028) %;使用血沉指标对人工髋关节感染患者进行评价时, 其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84.26±1.96 (0.029) %和56.88±1.96 (0.109) %, 临床诊断准确率为19.98±1.96 (0.031) %, 见表2。

3 讨论

患者通常均有较为明显的术后髋部疼痛等症状, 但如何有效区分无菌性松动以及感染性松动尚无有效手段, 但对两者进行区分以制定有效的翻修方案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5,6]。血沉以及CRP是初步筛查无菌性及感染性松动的主要临床指标[7]。该研究结果显示, 146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 人工髋关节感染的19例患者中, 11例血沉检测为阳性, 8例阴性;13例CRP阳性, 6例阴性, 血沉检测阳性合并CRP阴性患者共3例, 血沉检测阴性合并CRP阳性患者共6例。在127例无菌性松动患者中, 18例血沉检测阳性, 109例阴性, 14例CRP阳性, 113例阴性。CRP对人工髋关节感染患者其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88.90±1.96 (0.029) %和69.15±1.96 (0.108) %, 临床诊断准确率为19.02±1.96 (0.028) %;血沉指标对人工髋关节感染其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84.26±1.96 (0.029) %和56.88±1.96 (0.109) %, 临床诊断准确率为19.98±1.96 (0.031) %。对其原因分析发现, 单独使用CRP及血沉作为进行翻修术前的主要临床检查指标, 其漏诊率高且灵敏度差, 这与Youden指数值低以及准确度相一致。同时使用血沉联合CRP作为检测指标时, 可以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并显著降低临床漏诊率, 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8]。但由于临床样本数较少, 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 同时使用血沉及CRP作为行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评价及检查指标, 其临床漏诊率低, 准确率高, 可以于术前初步判断患者假体松动种类,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迎春, 赵舒婷, 侯军燕, 等.人工髋关节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度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 2015, 9 (9) :45-50.

[2]彭希锋, 王玲, 杨文剑, 等.自适应优化控制的人工髋关节磨损三坐标测量及评估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4, 48 (8) :128-135.

[3]张振华, 孙付杰, 胡克正, 等.头颈比不同人工髋关节臼杯安置角度的安全范围[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35) :5589-5594.

[4]张文贤, 范有福, 王小燕, 等.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侧重建:对技术核心的认识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44) :7194-7198.

[5]钱涛, 夏永法, 项杰, 等.加长柄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8 (5) :605-607.

[6]梁刚, 李杰, 张志强, 等.Wagner SL翻修型股骨柄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 2014, 20 (1) :17-21.

[7]沈灏, 王俏杰, 蒋垚, 等.人工髋关节感染诊治的临床新进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 (1) :105-108.

人工关节感染 篇4

怀孕早期用人工的方法终止妊娠称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为减轻她们的手术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使她们尽快恢复身体健康,甚至对未来下一代的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所门诊部自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对803例人流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发现治疗组术后近期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显著,现回顾性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18岁以上门诊检查为早孕(≤12周)要求人流术的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既往有盆腔炎、性传播疾病史以及宫颈糜烂II度以上者不在此列。治疗组共397例,年龄18-40岁,停经41.64天;对照组共406例,年龄18~43岁,停经40~60天。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停经时间、工作条件以及既往孕产史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在正常手术的同时,均给予常规卫生保健指导,如术后一个月应避免性生活,术后两周避免盆浴等,人流术后6.15天随访,接受妇检。治疗组术后给予氟哌酸加灭滴灵二药联用,常规用量,连续4-7天。对照组不给予治疗。

1.3 两种药合用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氟哌酸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革立氏阳性菌和部分绿色杆菌有一定作用,主要用于尿路及肠道感染。甲硝唑无论口服或静脉用药,吸收迅速而完全,有效浓度快,主要对肠内、外细菌有较强的作用,对所有致菌的厌氧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此两种药合用有协同作用。它们的副作用都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少数病人有麻疹、潮红、瘙痒及头昏、头痛等副作用。提倡餐后使用可减轻副作用的发生,对胃肠功能极差者必须慎用。

1.4 感染的诊断标准:①术后再次间隔8小时以上体温≥38℃;②阴道分泌物增多;③术后1周仍有较多的阴道流血;④宫颈举痛,子宫压痛或宫旁组织触痛; ⑤出现盆腔包块;⑥严重盆腔疼痛。

凡具有上述④⑤⑥项三项之一者以及①②③三项中两项或者两项以上者,认为感染,反之认为未发生感染。

2 结果

治疗组397例中,有3例无法确定疗效,故未列入分析,随访的394例,共39例发生感染,占9.9%;对照组随访403例,有143例发生感染,占35.5%,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05。(表1)

2 讨论

2.1 人工流产是计划生育失败后最有效的补救措施,该法虽简便宜行,但仍是一次手术,由于手术系用器械进入子宫腔内操作,而且妊娠子宫质软又富有血液,因此,尚不能完全避免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感染是主要近期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吸宫术后盆腔炎发生率为3%-20%,表明发病率很高,而人流术后之所以发生宫颈粘连、异位妊娠,继发性不孕等远期并发症与感染有关。有文章认为人流术后妊娠率之所以降低就是由于术后发生了盆腔炎。

2.2 为了更好地预防吸宫后感染,本计划生育指导所门诊除了强化医疗制度,严格掌握人流术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术时严格消毒,坚持无菌操作外,着重探讨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无降低术后感染率的临床价值。为此,自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我们按就诊先后顺序设计了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发生感染率为9.9%,而对照组为35.5%,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5),而且从附表不难看出治疗组中无一例出现严重疼痛或盆腔包块等盆腔炎的典型症状或特征,相反对照组则有22例感染者有上述临床表现。以上结果足以表明,人流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可以降低感染率和盆腔炎,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条件有限,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技术等不够完善,农村妇女卫生条件较差,自我保健意识缺乏,并发感染的机会较多,因此,预防感染措施值得基层医疗单位采用。当然,若过分依赖于药物的作用,而忽视了无菌操作,则只能是本末倒置,最终得不偿失。

2.3 在具体使用药物上,我们的体会是首选氟哌酸与甲硝唑二联预防。由于妇产科感染是混合感染,病原菌包括厌氧菌和需氧菌,种类上以大肠杆菌、B一溶血性链球菌和消化键球菌、梭状胞杆菌及淋球菌,衣原体为主。其中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占重要地位,因此,妇产科抗感染宜选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而氟哌酸属于奎诺酮类药物,有以下优点:①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特别广泛有利;②能对抗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菌株,如耐甲氧卡青霉素金葡菌,耐氯霉素伤寒杆菌、耐青霉素淋球菌等;③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可治疗各个部位的感染,包括不少抗生素难以进入的骨骼、盆腔纤维组织等部位的感染,氟哌酸与甲硝唑合并使用,甲硝唑不仅对厌氧菌疗效确切,而且对滴虫有效。

2.4 人流术后加以中草药辅助治疗效果更理想。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人流术病人常以中药参化汤、四物汤加减使用,药方如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甘草5克,赤药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金银花20克,垂盆草30克,猪苓10克,茯苓10克,一日一剂,连续三天,感染较重可加服两剂。

人工关节感染 篇5

1 临床资料

2011年7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 其中男30例, 女42例;年龄37~66岁;其中一次住院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8例, 一次手术双侧置换的3例;骨性关节炎44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22例, 其他原因6例。72例患者切口顺利愈合70例, 浅表切口感染2例, 经积极治疗后愈合。术后6个月~2年随访71例患者关节活动良好, 关节畸形改善, 生活可自理,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例因其他疾病身亡。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手术前患者的身体状况, 心理状况与术后感染的发生与否关系密切。

2.1.1 心理护理

膝关节疾病患者大多年龄较大, 患者长时间忍受疾病折磨, 住院后急切盼望安排手术, 当手术日期决定后, 患者因担心手术效果, 手术安全, 是否会发生麻醉意外等, 患者出现焦虑。有些老年人还担心经济问题, 护士应以和蔼态度, 热情的服务,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随着搜集信息, 评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有的放矢的为患者解答。对于担心术后效果的患者, 可为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也可让术后康复患者当面与他们交谈, 建立治疗的信心, 护士应在患者面前树立主刀医师的威信, 使患者放心。对于担心手术过程及麻醉过程的患者, 可简要介绍疾病知识、手术过程及麻醉方法。我科为患者制定的患者离开病房至手术开始的流程卡片, 患者看后做到心中有数, 减少了术前恐慌。对于担心手术费用的患者, 护士应耐心与患者交谈, 宽慰患者, 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 家属多陪伴患者, 消除心理负担。

2.1.2 生活护理

接受此类手术患者大多为老年人, 由于关节畸形而致功能障碍, 长期行动不便, 机体抵抗力较低, 术前尽量给患者安排单人或双人病房。房间温湿度适宜, 给予良好的休息环境, 良好的睡眠, 可提高机体抗感染的能力, 生活上护士主动帮患者做晨晚间护理。巡视病房, 主动询问患者有何需要帮助的,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3 饮食护理

老年人消化功能差, 牙齿差, 饮食上流质半流质, 易消化, 高蛋白的食物, 少食多餐, 同时多食蔬菜水果。应在术前保证患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鼓励患者多饮水。老年人若有特殊爱好, 在不妨碍健康的前提下, 尽量予以满足。餐后鼓励患者依自己的体质适当活动, 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只有良好的饮食才能提高患者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2.1.4生理护理

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已下降, 部分还合并有并发症, 全面细致的检查患者, 若有合并症应积极治疗。如营养不良的患者常伴低白蛋白血症, 必要时术前输注白蛋白, 术前尽可能予以纠正。高血压患者, 继续服用降压药物, 使血压<150/90mm Hg。伴心脏病患者, 依患者情况给予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和内科医师共同会诊处理。吸烟者术前2周患者戒烟。糖尿病患者应使血糖<8.6mmol/L。应特别注意询问患者有无龋齿, 及口腔感染, 若有则建议患者龋齿、口腔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同时关注患者有无感染性病灶, 如肢体上的疖、毛囊炎均需治愈, 脚气也勿忽视, 治愈后再行手术。

2.1.5 术前准备

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和咯痰方法, 对于预防术后泌尿系感染和肺部感染很有必要。术前做好抗生素皮试。术前晚, 患者沐浴更衣, 防着凉。术前12h禁食, 6h禁饮。术前晚紧张的患者给予镇静安眠剂应用, 保证患者良好睡眠。手术晨给予患者备皮, 用电动剃须刀或脱毛剂脱毛, 洗手液清洗, 碘伏消毒2次, 无菌纱布包扎。

2.2 物品与手术室准备

2.2.1 物品准备

术前1d, 器械送至供应室, 按流程清洗灭菌。手术前检查器械是否准备齐全, 性能是否良好。洗手护士要求经验丰富, 技术熟练, 主动配合, 手术用电刀、吸引器术前检查, 确保功能正常。在各个环节均应严格把关, 防术中等待物品而延长手术时间。

2.2.2 手术室准备

关节置换在百级层流手术室, 空气质量要求高, 手术人员除需常规穿手术衣、带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外科口罩外, 还要求无接触式戴双层手套。控制手术间人数, 尽量避免医务人员来回走动, 引起手术室空气的涡流。术中尽量避免手术室门来回开启。

2.3 术中配合

手术开始, 打止血带30min前应用抗生素。术中医师操作熟练, 手法轻柔, 术野彻底止血, 防局部血肿形成。尽量减少对组织的牵拉, 器械护士熟练、积极、主动配合, 尽量减少手术时间, 减少感染机会, 手术时间>3h, 追加抗生素1次。术中冲洗:用37°C温盐水, 脉冲仪进行冲洗, 生理盐水4000ml冲洗膝关节, 最后生理盐水500ml中加入庆大霉素6支, 预防感染。术中注意患者体温保护, 防术中低体温发生。关闭切口前严格执行清点制度, 三人三次清点, 防异物遗留在体腔内而致感染。

2.4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术后24小时有效足量应用抗生素。保持引流管的引流通畅, 15min挤压引流管一次, 防血肿形成。同时引流管也是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一般术后24~48h根据引流量拔除引流管[2]。预防泌尿系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 增加营养, 提高体质, 保证液体入量足够, 做好患者会阴部护理, 特别是女患者。预防压疮:经常变换体位,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3]。每2小时翻身一次, 骨隆突处按摩, 护士应教会患者家属为患者按摩。预防肺部感染:术后有痰者鼓励患者咳出, 痰液黏稠者雾化吸入。

3 小结

通过对72例此类手术患者的良好术前生理、心理护理、生理准备、术前准备及手术室的层层把关, 术后感染预防护理患者无1例发生深部切口感染, 说明此套方案可行有效。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 张颖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护理及并发症预防[J].医学信息, 2010, 9:2529-2530.

[2] 董文君, 胡三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 2011, 26 (1) :88-89, 92.

人工关节感染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手术室接受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128例, 其中男78例, 女50例;年龄35岁~71岁, 平均53.4岁;因股骨颈骨折需手术者56例, 股骨头无菌坏死需手术者44例, 其他髋关节疾病需手术者28例;其中全髋置换48例, 单侧置换52例, 双侧置换28例;合并高血压31例, 冠心病20例, 糖尿病10例, 老年痴呆1例。将所有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 两组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 而观察组采取特殊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护理干预

1.2.1. 1 控制影响手术因素

护理人员嘱病人禁烟、戒酒, 耐心讲述吸烟、饮酒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并要求病人家属共同监督。手术前了解手术区域有无感染灶, 特别是手术切口皮肤情况, 若发现有感染, 需待感染好转后再进一步手术[2]。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病人血压需控制在1 5 0/9 0mmHg (1mmHg=0.133kPa) 以下, 糖尿病病人血糖需控制在10mmol/L以下, 心功能测定Ⅱ级以上, 无明显的心律失常, 不伴有呼吸系统疾病, 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 (SaO2) 大于90%, 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1.2.1. 2 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应与病人密切交流, 讲述手术的重要性, 观察术者的心理变化。因髋关节置换在骨科手术中属比较大、出血多的手术之一, 应让病人充分认识到手术的顺利对术后肢体康复的重要意义, 病人的依顺性对手术的成功呈正相关。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焦虑及恐惧程度, 提高病人的抵抗力, 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1.2.1. 3 术前准备

术前应做好一切准备, 如备皮需术前3d开始, 并且要求备皮时不能损伤手术区皮肤, 以防皮肤受损而导致手术中皮肤感染, 影响手术效果, 尤其术中备皮坚决杜绝, 一旦术中备皮时损伤手术区皮肤, 严重者会导致手术失败。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比较长, 需术前1h和整个手术过程中应用抗生素, 降低术中或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1.2.1. 4 手术室准备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对关节置换手术室的环境准备, 接到手术通知后护理人员需术前1d再次彻底整理、打扫消毒手术间, 将术中可能用到的物品、器械、药品全部放置于手术间内, 禁止其他工作人员进入, 以防污染手术室环境。手术当天应进行再次消毒, 目的是减少术中因取物品进出手术间频繁造成人员流动过多导致的感染, 开启流动空气消毒机, 确保手术期间空气消毒。

1.2.1. 5 术中配合

因髋关节置换术属骨科危重手术之一, 手术时间长, 术中并发症多, 所以术中巡回护士由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器械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 及时递送各种特殊器械以缩短手术时间, 巡回护士处理好电刀、吸引器、灯光等, 控制好温度、湿度, 督促手术人员无菌操作[3]。

1.2.1. 6 术后护送

术后护送也是手术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因术后护送出现脱位的病人时有报道, 也是该手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导致手术脱位最常见的原因主要与术后搬动护送病人有关, 一旦发现髋关节脱位, 则导致关节腔及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因此, 对所有护士及护工进行专门的培训, 移动和搬动时, 应将整个下肢平托起, 不可单纯牵拉[4]。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1.2.3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数据采用软件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已经成为治疗髋部疾病主要治疗方法, 而术后感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最为严重并发症, 严重者可导致手术失败。按Fitzgerald的标准将感染分成急性感染、延迟感染、晚期感染, 其中3个月以内发病为急性感染, 3个月至2年感染为延迟感染, 术后2年以上感染为晚期感染[5]。研究证实, 术后感染的发生主要由围术期准备不足、术中配合不佳、术后血肿及术后运送等所致。除上述一些常见因素外, 导致术后感染的还有术前皮肤状况及备皮情况、手术室无菌状态、手术时间的长短、有无压疮等, 因此针对一些诱发因素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本研究选择我院手术室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128例, 其中64例给予特殊的手术室护理措施, 有效减少了术后感染的发生。其中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影响手术因素、心理护理、术前及手术室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送, 如嘱病人禁烟、戒酒, 耐心讲述吸烟、饮酒对手术疗效的影响;与病人密切交流, 讲述手术的重要性, 观察术者的心理变化, 尽量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备皮时不能损伤手术区皮肤, 以防皮肤受损而导致手术中皮肤感染, 更不能术中备皮, 影响手术效果;术后配送时防止髋关节脱位, 需医护人员共同配合, 减少引起术后感染的发生[6,7,8,9,10,11,12]。

综上所述, 手术室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病人术后感染, 降低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在临床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措施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手术室接受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128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 观察组采取特殊的手术室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4.06%, 而对照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6.5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做好手术室护理可有效预防病人术后感染, 降低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人工关节感染 篇7

近年来生猪价格节节攀升,生猪饲养不稳定,与猪繁殖障碍疫病有直接关系,母猪繁殖率低,仔猪成活率低,2011年猪繁殖障碍疫病开始新一轮发病,并出现广泛蔓延之势,对养猪业构成极大威胁,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场更为严重。

1 发病情况

病例1:富亨生猪养殖场饲养母猪332头,经产母猪一直程序化免疫,免疫的内容有猪瘟、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口蹄疫,但2011年冬季出现62窝流产、死胎、空怀、延迟生产、哺乳仔猪大量腹泻死亡等现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产前无症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怀孕母猪发生早产,后期流产,多数为产死胎、胎儿干尸化;有些母猪产出部分活仔,但几天内很快死亡,产出的胎儿个体差异很大,一些母猪推迟1~2周生产,有的甚至迟一个月生产,产出的全部为死胎;有部分母猪出现怀孕症状,后又逐渐消失,未见流产;部分母猪产出黑色恶臭的液体,部分流出白色黏稠液体;产仔率低,产仔成活率低,不发情或发情配不妊。发生流产、迟产的猪既有初产母猪,也有经产母猪。

病例2:宏坤猪场53头母猪全部发生与富亨生猪养殖场相同的问题,无一窝全部成活,有效出栏仔猪32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万元。

病例3:望远猪场饲养48头母猪,发生的问题与富亨生猪养殖场相同,造成28头流产、死胎、空怀、延迟生产,有效出栏仔猪133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万元。

由此可见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之大,给养殖业造成的冲击之大、危害之大。虽然养殖场想了很多办法,如注射细小病毒疫苗、猪伪狂犬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猪瘟疫苗、猪口蹄疫疫苗等;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消毒、隔离淘汰病猪等,但效果仍然不理想,尤其是新的一轮疫病来临时,母猪很难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强大攻击,无论是散养户,还是规模养殖(场)户都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2 预防情况及效果

庞氏猪场采用人工主动感染免疫预防猪繁殖障碍疫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庞氏猪场年均饲养母猪50头,多年来未发生母猪繁殖障碍疫病,只有2011年冬季有6头母猪发生了流产、死胎、空怀,原因是他认为母猪是从国家知名的种猪场引进的,应该是没问题,但恰是这6头母猪全部出了问题。庞氏猪场采用人工主动感染免疫预防猪繁殖障碍疫病的方法在周围散户中推广,使周围农户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受益匪浅。

3 人工主动感染免疫的实施

3.1 人工主动感染免疫的对象

后备母猪和初产母猪是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主要对象,因此后备母猪和初产母猪也是人工主动感染免疫的对象。

3.2 人工主动感染免疫时间

现在优良母猪的性成熟和体成熟在9月龄,体重达到80 kg以上,这也是最佳的配种时间。因此,后备母猪的人工主动感染免疫应在后备母猪5~6月龄时进行,提前3个月免疫才能使感染母猪对多种繁殖障碍性疫病达到坚强的免疫力。

3.3 人工主动感染免疫的方法

将感染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耐过康复后的母猪的胎衣、流产仔猪等不经煮熟等灭菌操作绞碎直接饲喂后备母猪和初产母猪。饲喂次数越多,产生的免疫力越坚强,预防的疫病种类也越多。

4 讨论

(1)人工主动感染免疫预防猪繁殖障碍疫病,从理论上讲并不复杂,就是将健康动物与发病耐过康复的动物饲养在一起,或发病耐过康复的动物的产物(如胎衣、血液、流产胎儿、粪便等)饲喂给目前健康需要预防特定疫病的动物。

(2)人工主动感染免疫预防猪繁殖障碍疫病,必须做好基础免疫,尤其是猪瘟和口蹄疫的免疫,调查发现,没有进行猪瘟免疫的猪容易感染疫病,容易造成混合感染。进行口蹄疫免疫和免疫口蹄疫免疫过期的母猪所产仔猪在哺乳期容易感染口蹄疫并且死亡率极高。因此,除了做好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猪蓝耳病的免疫外,还要重视猪瘟、猪口蹄疫的免疫。

(3)人工主动感染免疫预防猪繁殖障碍疫病,用的是本场(户)的发病耐过猪,与本地区或本场(户)流行的菌(毒)完全对型,同时对本场(户)未知和已知的不明原因的疫病也有免疫预防作用,具有针对性强、免疫确实、免疫时间长、甚至终身免疫的优点。

(4)人工主动感染免疫预防猪繁殖障碍疫病,操作简单,容易实施,不需要复杂的环节和方法,只要将后备母猪或需要感染的对象赶入发病耐过的猪群,或将发病耐过猪的新鲜产物饲喂需要预防的猪只就可以了。

人工关节感染 篇8

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医学, 是遵循最佳科学依据的医学实践过程。其核心思想是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应基于当前可得的最佳研究证据,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 并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愿做出临床诊治决策, 从而保证患者获得当前最好的治疗效果。循证医学作为一种崭新的临床医学模式, 当前可得最佳临床研究证据是其核心, 医师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为技术保证, 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最高目标, 这是循证医学必须遵循的三原则。

循证病例报告介绍在各种临床病例中怎样应用证据, 不报道新的发现, 而注重展现循证过程;采用严格评价体系, 包括提炼临床问题, 收集内容、设计和质量合适的研究文献, 应用文献证据及审查结果;能够提供关于普通临床问题处理措施或方案的最新的可靠的信息。

循证病例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构架包括: (1) 病例摘要:内容与一般病例报告类似; (2) 临床问题、困惑或争议:从患者的情况中确定或提炼出具体的、待回答的临床问题; (3) 文献证据的收集;;要清楚交待文献收集的范围和方法, 以及纳入和排除标准; (4) 文献证据的介绍和评价:这是主体内容, 是分析的重点; (5) 将证据应用于病例, 进行循证处理或决策; (6) 结论、讨论或病例的结局。

1 临床病例

女性, 40岁, 因“右膝关节疼痛, 行走不便10年”入院。入院前10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 在外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无明显效果。在甘肃酒泉卫生学校门诊诊断为“右膝关节退化性关节炎”收住院。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 体形消瘦, 轻度贫血貌。心肺未见明显异常。Hb84g/l, 生化、出凝血功能正常, ECG、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术前准备自体血回收, 核血800ml, 拟在全麻下行“人工右膝全关节置换术”。

2 提出问题

患者系中年女性, 轻度贫血 (考虑营养不良性贫血) , 术中需要输血治疗。该患者提出以下问题:既然要输异体血 (核血) , 为什么要回收自体血, 输注去自体血和异体血相比, 存在哪些优点?它能否降低术后感染率?

3 检索证据

通过检索词“BloodTransfusioninfectionallogeneicautologous”检索了MEDLINE外文数据库搜集到系统评价10篇、英文RCT文章4篇, Meta分析2篇, 回顾性研究1篇。

4 评价证据

通过逐篇阅读所搜集的文献对所获证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 主要指标包括是否随机、随机方案是否隐藏、是否运用盲法及基线是否一致等。

在检索的证据中, 有2篇[1,2]本临床问题结合密切的Meta分析。另有一篇回顾性研究[3], 虽然论证强度不是最高但是其设计与本病例结合紧密, 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依据。Duffy等对7项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 比较等量输入自体血和异体血术后感染的发生率[1], 结果显示, 异体血组术后感染比对照组高20%, 然而输自体血的患者身体条件要优于对照组, 二者基线条件不同。Vamvakas等的Meta分析基于RCT, 也比较了输入自体血和异体血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该研究认为异体血输入并没有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2]。Vamvakas等的研究回顾了1986~1993年367名患者所进行的420例髋关节成形术, 暴露组为围术期接受异体成分血和异体血+自体成分血, 对照组为只接受自体血。暴露组术后感染发生为19/201, 对照组为14/219, 两者差异没有显著性。该研究认为, 髋关节成形术没有增加输入异体血发生术后感染的机会。

5 应用证据

根据以上证据, 结合医生的经验和病人的愿望, 认为该患者不适合做术前自体血回收, 患者希望在出血量小于4单位时尽量不用自体血回收。进入手术室常规监护开放静脉并行挠动脉穿刺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全麻静脉诱导。经口明视插管, 术中静吸复合维持。患者术中失血约800ml, 术中共输注去白细胞成分血800ml, 输血围期无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随访, 无输血不良应发生。

通过上述病例报告, 循证病例报告应注意几点: (1) 文献证据的收集方面, 循证病例报告表现得较灵活, 着重于快捷实用, 未提倡全面系统, 故而有可能遗漏重要的有关文献证据, 因而应介绍检索的结果; (2) 提倡“标准化”地评价文献证据, 给出一个清晰的条目和标准, 易于理解; (3) 一般不刻意进行文献证据的综合, 而采用“择优选用”或“分析比较”的方法“解读”, 进而提取能回答或解决临床问题的证据, 或可以借用的证据

摘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相对较多, 为了保证患者血液的携氧能力, 使患者较快地恢复, 需要在术中和术后输一定量的血, 包括在术前或术中收集病人自己的血液, 在术中或术后回输;目前认为术中和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装置较少自体血的丢失;以及输注异体血。在正规的医院, 异体血要经过乙肝、丙肝病毒及艾滋病毒等的严格检验, 相对是比较安全的。但关于输注自体血和异体血术后感染发生的比较, 需要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将可提供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输血,术后感染

参考文献

[1]Duffy G, Neal KR.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rates between patients receiving autologous and allogeneicblood ransfusion: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random-ized and nonrandomized studies[J].Transfus Med, 1996, 6:325-8.

[2]Vamvakas EC.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s comparing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be-tween recipients of allogeneic and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J].Vox Sang, 2002, 83:339-46.

人工关节感染 篇9

【关键词】计划生育门诊;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6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73-02

生殖道感染严重威胁育龄期妇女身体健康,是发展中国家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生殖道感染通常无明显和特殊临床症状,常被忽略。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对症治疗,可引发多种妇科并发症及后遗症。因此,预防和治疗育生殖道感染,是控制性病流行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产前孕妇检查及计划生育门诊妇女筛查制度比较完善,但对人工流产妇女生殖道感染研究则比较少。为进一步确定计划生育门诊人工流产患者生殖道感染流行总体情况,总结危险因素,本研究选择我站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1000例人工流产受术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站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1000例人工流产受术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受术者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术,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31.7±2.8)岁。平均孕周为(6.8±2.7)周,平均流产次数(3.64±0.22)次;职业:学生10例,个体206例,普通工人469例,农民585例;其中城镇户口298例,农业户口702例。学历初中及以下297例,高中以及上703例;1000例人工流产妇女中共有483例配偶长期在外务工。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选案例临床资料,所有妇女均签订书面知情同意书。首先,相关调查人员收集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龄、结婚年限、生活环境、人流次数、配偶职业、性生活(包括避孕套使用情况)等资料。其次,收集所有受术者阴道、宫颈管标本,进行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相关性病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全部采用“DBASEIII”进行录入,用“Ep-info”及“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结果均根据问卷项目填写完整、相关检查项目进行计算。

2.结果

2.1生殖道感染流行状况

1000例人工流产中,共有213例患者出现生殖道感染,其中为衣原体感染率68例(31.9%),白念珠菌病59例(27.7%),细菌性阴道病46例(21.6%),淋球菌感染21例(9.9%),阴道毛滴虫感染16例(7.5%),另有2例(0.9%)患者曾感染过梅毒,1例(0.5%)患者出现艾滋病抗体阳性。

2.2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通过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人工流产患者生殖道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受教育年龄、结婚年限、生活环境、人流次数、配偶职业等。

3.讨论

生殖道感染严重威胁育龄期妇女身体健康,通常无明显和特殊临床症状,因此常被忽略。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对症治疗,可引发多种妇科并发症及后遗症。预防和治疗生殖道感染,对控制妇女性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产前孕妇检查及计划生育门诊妇女筛查制度比较完善,但对人工流产妇女生殖道感染研究则比较少。权威文献通过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流产妇女妇科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人工流产妇女[1]。为此,本研究选择我站1000例人工流产妇女作为观察对象,主要理由有两点:①导致妇女出现意外妊娠的主要因素为性行为未采取保护性措施;②人工流产可使下生殖道感染逐渐向上生殖道扩散,并引发严重妇科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后遗症。权威研究结果表明,育龄期妇女出现衣原体感染后,其输卵管炎症与子宫内膜炎症与人流密切相关。而衣原体感染妇女实施人流术后,自身发生盆腔炎的概率也会明显增加[2-3]。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共有213例患者出现生殖道感染,其中为衣原体感染率、白念珠菌病感染率及细菌性阴道感染率较高,分别达到31.9%、27.7和21.6%,从表1和表2中数据可得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为本组多数为农民,且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加之配偶长期在外务工。而城镇妇女经济收入和文化程度较高,主动就医程度高于农村妇女。本组梅毒感染率为0.9%,而艾滋病感染率为0.5%,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相符[4],说明本研究数据真实可信。

本研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人工流产患者生殖道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受教育年龄、结婚年限、生活环境、人流次数、配偶职业等。提示临床在对人工流产妇女实施相关检查时,应对此类患者加以重视,并开展相关健康宣教,包括个人卫生、避孕知识、性生活注意事项等。进一步保护女性生殖健康,有效控制性病传播途径和覆盖范围。

参考文献

[1]张颖.多水平模型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研究中的应用——陕西省20个县的实证分析[J].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4(10):9~10.

人工关节感染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300例, 10例病人同时行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共310髋, 男180例 (188髋) , 女120例 (122髋) ;年龄36岁~80岁, 平均58岁;骨折200例 (髋) , 股骨头坏死98例 (108髋) , 病理性骨折2例 (髋) 。

1.2 治疗方法

病人都于入院前排除院前感染及可能的潜伏感染病灶, 入院后完成系统体格检查及化验检查。所有病人都在入院7d内接受手术。

2 结果

本组300例 (310髋) 1例1髋发生术后感染, 术后随访1年所有病例对手术效果主观评价满意, 术后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且能下地独立行走。

3 可能引起感染的原因分析

3.1 高龄且机体抵抗力低下

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老龄多见, 而老年人多患有基础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由于机体老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 所以老龄病人术后易发生感染已是被广泛接受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3.2 长期服药

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人, 大多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甚至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史, 增加了手术后感染的风险。

3.3 手术因素

(1) 术中手术野皮肤消毒不彻底。 (2) 手术时间的长短和麻醉方法都会影响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由于手术时间过长, 切口长期暴露, 术中钳夹、挤压等机械因素易发生脂肪氧化分解, 引起无菌性炎症而影响切口愈合。 (3) 术中失血也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如失血量多, 病人往往血容量不足、体质虚弱, 免疫能力下降, 成为易感染的高危人群。

3.4 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不严

医院感染的形式主要以接触方式传播。若医护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或消毒隔离制度不严, 则易将病原体通过本人传递给病人。

3.5 环境因素

空气中的细菌及切口附近毛囊内的细菌可能随排汗而污染手术切口, 从而发生切口感染。

4 护理对策

4.1 病人术前准备

4.1.1 病人术前并发症的控制

需要进行置换的关节局部有感染灶或存在全身活动性感染性疾病、心肺肝肾 (功能不全或衰竭者、关节周围肌肉动力障碍等) 都不能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因此, 在接收病人入院之时应认真的选择病例;还应在术前排除病人是否患有可能的潜伏感染病灶。患有糖尿病病人入院后制订糖尿病饮食计划, 监测血糖浓度, 控制围术期的血糖, 将手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至7.1mmol/L±1.2mmol/L后再考虑手术治疗。

4.1.2 手术野皮肤准备

本组病人均在术前3d起用2%葡萄糖洗必泰皮肤消毒液擦洗手术野皮肤, 术前1d沐浴。术前备皮的目的是在不损伤皮肤完整性的前提下减少皮肤细菌数量, 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3], 但在剃除毛发时若损伤皮肤, 则增加感染机会。为了给病人减少损伤, 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自2009年6月开始由医院感染控制科牵头在我科试行采用改良的术前备皮方法, 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4.2 术中预防措施

4.2.1 手术间选择

层流手术室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不同程度的控制, 空气环境中空气洁净度, 适于各类手术的要求, 并提供适宜的温湿度, 创造一个清新、洁净、舒适、细菌数低的手术空间环境, 使病人在手术时组织受到尽可能少的损伤, 并大大减低感染率。英国著名骨科医生Charnley首次将层流手术室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 并报告术后感染率从7%~9%降至1%以下[1]。此后层流手术室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关节手术。我科进行的每一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均在千级层流手术室内进行。

4.2.2 术中抗生素应用

本组病人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 术前30min使用以保证有足够的抗菌药物浓度。

4.2.3 术前手术野皮肤消毒

碘酒纱球涂擦手术野皮肤3遍, 待干后, 再用75%乙醇纱球涂擦2遍, 脱净碘酒。每遍范围逐渐缩小, 最后用乙醇纱球将边缘碘酒擦净。

4.2.4 维护手术室无菌环境, 严格无菌操作

(1) 术中除参加手术人员外, 谢绝他人参观。同时, 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应尽量减少出入手术间。 (2) 参加手术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手术开始时, 手术肢体及会阴部全部用一次性手术贴膜保护, 使其不直接与手术伤口及术者手套、手术器械直接接触。 (3) 手术器械必须进行严格的高压灭菌, 避免临时浸泡消毒器械。如同时做双侧关节置换, 中间应更换手术器械1次。人工假体必须通过生物检测。 (4) 配以熟练的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据文献报道, 手术时间延长2h, 则感染率将增加1倍[1]。

4.3 防止术后感染

4.3.1 病房管理

我科设立单独的关节置换病房, 与其他病种病人相隔离, 减少感染几率;保持病房的清洁、舒适、保证病房的空气流通, 每日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 杜绝因空气污染所致的感染。

4.3.2 术后伤口引流

伤口引流能及时引流出伤口内积存的渗血、渗液, 是术后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 因此应严格保证伤口引流的通畅, 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 并要妥善固定, 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 记录24h引流量, 24h引流量达到50mL以下时, 为拔管指证, 本组病人均在术后24h~48h内拔除引流管。

4.3.3 术后切口换药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换药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1]。合理的换药方法、适当的敷料以及恰当的换药间隔时间是保证手术切口愈合的重要条件, 有利于切口尽快修复, 使切口愈合, 对疾病的治愈起到主导作用, 从而缩短治疗周期。换药时应尽量减少病房内人员的流动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4.3.4 术后抗生素应用

本组病人术后应用抗生素3d~5d, 术前术后应用抗生素是防止感染的重要因素, 年龄大、纤维组织未完全切除的, 应适当延长抗生素应用时间。

4.3.5 加强基础护理

(1) 尽早拔除留置尿管:本组病人均在术前2d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后第1天给予拔除留置尿管。 (2) 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 如有污染, 及时更换。 (3) 严密监测体温变化:体温是反映早期感染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组病人术后每日测4次, 连续观察7d。

4.3.6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住院时间长及手术时间长均与术后感染呈正相关。因此通过尽早的功能锻炼从而缩短病人卧床及住院时间, 亦是预防术后感染的一项措施。本组病人均在术后当日, 行踝泵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锻炼。术后第1天在膝下垫软枕, 做小腿的直腿抬高。术后第2天完成术后照片, 在照片结果满意的前提下, 可以指导病人在床上联系斜卧或者坐位练习。术后第3天可以在家属及护士的辅助下进行床下力量训练。

4.3.7 饮食指导

手术当日交代病人术后8h流食。术后第1天起, 正常饮食。正常的饮食可以使病人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同时能激活细胞健康免疫基因, 使细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成倍增加。

5 小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无菌条件要求较高的手术, 术后感染的发生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与否。本组病例的结果表明, 只要对其高度重视, 认真执行预防性护理措施、术前正确选择病人、认真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充分引流以及围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 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裴福兴.关节外科手术操作与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1-55.

[2]陈鑫, 雷光华, 李康华.同期多关节置换手术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 (1) :60-63.

上一篇: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下一篇:物流显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