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管理

2024-06-21

现代体育管理(精选十篇)

现代体育管理 篇1

1.1、体育教育者观念非常落后

目前, 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管理者都对整个体育教育工作缺乏了解, 甚至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育者本身的服务意识非常淡薄, 教育观念相对非常落后, 没有将体育教学的目标纳入到管理当中去。这也使得体育教学工作流于形式和表面, 学生本身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整个教学工作有些零乱、无序, 缺乏应该有的效果和作用。

1.2、管理人员不够重视 , 教 育经费不足

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员都忽视了对体育教育进行管理, 甚至缺乏相应的经费, 因此学校的体育教学也没有相应的场地和器材, 甚至也没有对场地和器材进行相应的维护。这使得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很难顺利进行和实施。

1.3、管理模式非常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都是从管理者的角度上来制定的, 不但非常死板, 而且也很僵硬, 这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发挥出作用, 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 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项目, 最终学生失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

1.4、没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中, 评价非常重要, 但是很多学校都没有重视评价, 也没有制定评价机制。因为教学内容量大, 所以教师仅仅只能挑选重点来进行授课, 使得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此外, 学校也没有监控学生的考核成绩, 使得学生的实际成绩和真实情况不符, 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督, 学生不但缺乏锻炼的积极性, 同时达不到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

1.5、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如今, 管理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了体育教育管理的最大影响因素。如果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 不重视这项工作, 那么就会教学工作滞后, 同时也会产生各种教学矛盾。此外, 因为管理人员自身没有对教育管理进行研究, 所以很多的工作都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 甚至流于形式。同时, 这也是大学体育教育管理最大的瓶颈。

1.6、教学的现代化程度不够

在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当中, 普遍存在教学媒介方面的问题。比如有一些难度高、技术性非常强的动作, 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 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形象的讲解, 更不能对其进行示范。因此, 这不但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更浪费了人力资源。此外, 还有一些学校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机械式的体育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枯燥乏味, 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7、教学的目标不切实际

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 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 其不但包含了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围的内容, 同时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提出了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从目前来看, 大部分高校所制定的体育教学计划并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同时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目标不具有针对性, 所以教学起不到应该有的作用。

2、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2.1、活 泼 、好动

因为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长期进行激烈的体育竞技活动, 所以他们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 而且有非常强的集体注意精神、荣誉感。很多的体育项目都是集体性的项目,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 运动员互相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感情, 所以运动员特别重情义, 但是这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如果把握不当, 就会引发不良事故, 造成不好的影响。

2.2、容 易冲动

体育运动需要激情和爆发力才能获得胜利, 所以运动员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在日常生活当中, 当运动员情绪不稳定的时候, 很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行为。一般情况下, 体育类专业的学生体能非常好, 而且很强壮, 其他的学生体能相对较弱, 当发生了冲突时, 体育专业学生可能会试图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因此, 这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2.3、竞 争心强

体育是一项竞技性的活动, 需要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才能获胜。在平常训练的时候, 运动员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和汗水, 这样才能够在比赛或者竞技当中取得成功。同时, 这也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了运动员的竞争心, 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都有拼搏的心态。教师必须要指导他们,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竞争观念。

3、如何解决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的瓶颈问题

在解决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的瓶颈问题时, 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个是体育本身的功能特点, 第二个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多样化需求。对体育功能进行考察便可得知, 体育不但增强学生的体质, 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管理的时候, 必须充分挥发出体育的功能和作用, 并且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 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

3.1、教学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

要真正的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就必须使管理人员转变观念, 摆脱传统的思想束缚。首先, 要明确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在书本和课堂上, 更是在课外。学生除了要丰富课堂知识, 同时也要强化体格, 提高心理素质。同时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 为教学提供各种帮助。其次, 要从物质资源当中给予扶持, 比如适当的购置一些体育器材, 修建体育场所, 定期维护体育器材等等。不仅如此, 也要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物质方面的保障。

3.2、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给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此外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他们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在管理的时候, 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极大的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的效率。此外, 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体育教育资金的问题, 比如对方案进行优化, 吸收社会资金, 和企业或者其他高校进行合作等等。总之, 高校必须不断的整合教育方面的资源, 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3.3、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 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制度。其中必须要完整的包括对体育教学的日常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以及教学建设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等。此外还必须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操作, 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 提高教学的质量。另外, 学校还要建立关于教师的考评机制, 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及评价, 使教师的考核与薪资奖励挂钩。这样才能促使教师积极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并且提高教学的质量。

3.4、创新管理模式

管理者必须汲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对管理的成功进行借鉴。根据“以人为本”的观念和思想, 使体育教育管理朝着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 还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 使用先进的软件和技术, 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这样才能使教育管理更加的高效, 并且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4、总 结与体会

大学体育教学是大学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前, 很多大学的体育教学都需要进行深化和改革, 同时管理水平也必须得到提高。因此, 高校必须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合理而完整的管理制度, 这样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鹏伟, 房惠兰.对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 4 (2) .

[2]张明科, 于玲玲.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模式及组织管理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7 (1) .

[3]张帆.关于加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及相应管理的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6 (2) .

[4]陈建仙.论适用于当代大学体育教学方法中的管理哲学精神[J].搏击:体育论坛, 2012, (5) .

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比较研究论文 篇2

1前言

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行为规律的不断认识,不同时期人们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特征的认识也不同。因此,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体现了不同时期体育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特定内涵。本文就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两者之间异同点和发展的共性规律,从而有利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情感陶冶和人际交往的功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等,对提高现代体育教学实践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

在近300余年间,教学理论是沿着与启蒙和工业化相适应的、追求效率和数量的方向迈进的。[2]传统教学理论的发展与这近几百年的社会历史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传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及其对人掌握运动知识、技术等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法。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产生于社会发展较慢的时期,是一种只注重传授技术而没有考虑学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会”和“锻炼”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潜力的挖掘。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以现代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及其对人终生体育培养要求的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根据我国不同时期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产生于现代社会,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补充和修善,强化了探究意识,增进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懂”和“学乐”为主要目标,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情感陶冶和促进人际交往”功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特征比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不断需求,使得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差异。

3.1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相比较,其优点在于注重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磨练,同时还注重遵循体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其缺点为:

(1)只强调增强体质和传授“三基”,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刻板地复制教师的知识;

(2)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完全听从老师,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

(3)体育教学过于死板。传统的体育课一直沿用“四段式”教学,即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由于教学过程的过分规范化,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

(4)强调适应班级教学条件,忽视了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5)局限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活动,使得体育教学中资源利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3.2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教,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具有多方面的优点:

(1)侧重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打破学生只会刻板复制教师知识的做法;

(2)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互动的.过程,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变互动,并且能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教学中各种资源,减轻师生之间的负担,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肯定教师的指导作用,但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是二位一体的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4)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侧重学生学法的指导,是学生能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为学生体育相关方面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

(5)寓美于教,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美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则教师要研究美的结构、美的规律与美的价值,并使美育充分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中。

(6)尊重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中力争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要协调好与集体的关系,能尊重和帮助同伴,使集体能和谐相处,同时能各具特色。

(7)体现了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动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作用,提倡“创造性学习”、“合作性教学”、“自学互学教学”、“自主动教学”。使学生能提前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师学共同参与课堂的设计、教学、评价等。

(8)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打破单一的讲解示范,现已注入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参与体育锻炼的满足感以及得到发展的快乐感,使不同体育能力和体质的学生都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其缺点在于:

(1)过分注重体育的娱乐性,极其容易导致体育教学只从体育兴趣出发,忽视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品质;

(2)教师提出的浅问题,原本可以直接教给学生,却非得让学生去“探究”,减少了学生学习和练习运动技能的时间,降低了学生体育课的运动量,使得体育观摩课、示范课带有应付性;

(3)在教学中,教师为显示学生的主动性和愉快地运动参与,不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结果体育教学内容变得空洞化、体育课的幼稚化和体育教学庸俗化等。

4结论

现代体育管理 篇3

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出现的主要制约因素

1体育课程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管理专业知识

众所周知,在我国许多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基层教师与科研人员不断申请课题,专注于一线课程开发研究,分科分层,造成一个目标一个结果,开发点极其狭窄,推广起来总是局限在某一年级或根本推广不了。其原因是既没有管理的概念,又无最基本的开发管理经验。学校没有从管理体系上寻找解决途径,是导致这些问题悬而未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只有在认真考察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的基础上,有领导、有组织地协调人、物与课程的关系,提高课程管理的水平,科学指挥课程实施,才能使之达到预定目标。

2体育校本课程管理能级效能低,整合性不够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制约因素众多,组织起来难度很大,特别是庞大的开发前期、中期和后期,每个阶段又包含着多个相关因素,管理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因素必须具备很高的管理技巧与能级效益。

我们知道,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多数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且所开发的也往往是某一门课程,更多的表现为教材、课程开发缺乏理论的指导,所以这样的课程开发,教师不可能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他们的工作方式过于独立和自我,对课程的独立判断和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还不够。同时,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也还不到位,往往是为“开发”而“开发”,不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而是根据教师“特长”来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往往是“师自为本”,无法体现学校特点、学科特色、学生特长。

3管理人才匮乏,专门机构组织极少

目前,体育课程研究人员的数量非常有限。体育教育中长期存在着对课程研究的轻视,造成对课程专家培养的忽视,而且体育教研人员一直缺乏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特别是各个学校自身研究水平只停留在表面,自上而下的体系建构完全脱节。从目前的调查来看,一线教师参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及业务水平断层严重,理论知识的欠缺极端恶化了实践基础。当前学校需要更多的是课程型的学科专家,而不是学科型的课程专家。因此,随着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大范围启动,课程专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一个在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瓶颈,这无疑给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的解决对策

1准确把握体育课程管理的目标性

目标是第一位的,学校课程管理不同于学校其他领域管理的地方,是直接进行的。学校课程管理的实际上是大部分普通教师,是以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首的全校教师集体。这是有道理的。就体育课程的实际来看,无论是由谁规定体育课程,最终仍然都由体育教师负责落实。即使在集权制的情况下,体育教师也在进行着“课程管理”,只不过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非常有限而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体育课程管理的主体就是体育教师。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必将大大提升体育教师管理课程的主体地位。在以校为本的体育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体育课程管理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既有对体育课程编制工作的管理,又有对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评价工作的管理。从体育课程的编制到其最后所产生实际结果的几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的,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体育目标的达成。

2体育校本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层级界定

在新的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我国以校为本的体育课程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它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学校中的体育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总结推广体育教学经验,探索体育教学规律,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体育教师成长的一种研究活动。因此,针对主体和过程都要根据不同层级任务进行管理,以期得到最大的目标管理效果。课程管理具有不同的层级,不同层级的课程管理其主体是不同的,这一点已被大多数国内学者所认可。

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管理主要是指对课程产生过程的管理,也可以涵盖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教学管理)以及建立在前二者基础上的课程评价过程的管理(课程与教学质量鉴定)。宏观层面上的课程管理既包括学校内部的课程管理也包括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管理;中观层面上的课程管理指学校内部的课程管理;而微观层面上的课程管理仅指学校教学组织对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过程的管理。

3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职能必须优先考量

我们了解到,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运用合理的管理手段、方法、程序,设计、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协调管理客体的活动,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的目标的活动过程。因此,可知体育课程开发管理是一定体育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协调体育管理客体的活动,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进而可知课程开发管理系统是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整体。而管理系统的整体是由相对独立的不同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可以按人、财、物、信息、时间等来划分,也可以根据管理的职能或管理机构的部门设置来划分。

4扁度强化体育课程开发管理人员的实施策略

体育课程管理是组织及其人员对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产生的与之有关的课程文件和课程资料、教学大纲、教材等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的活动。课程管理具有普遍性,凡是有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的地方,无论是国家、地方和学校,都需要课程管理的存在。此外,课程管理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或团体。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更强调个人的课程管理行为。

校长层面的课程管理是指校长对学校课程活动、文本、人员的管理。它包括对课程观念、课程资源和教师队伍的管理,校长除了要进行教学管理外,还要对学生的日常活动、学习环境等进行管理。如果说对学校事务的管理体现了校长的行政权威,那么对课程的管理则体现了校长在课程与教学方面的专业权威。校

长要发挥一定的课程管理职能,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专业知识及明确的办学理念,并能够通过管理行为来促进教职工的专业发展。

5体育校本管理重点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必须澄清

两个基本原则主次清晰易懂,具备高度的导向性。一方面,个性属于内涵要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质就是发现、挖掘对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各类资源。因为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着眼点和着力点,突破原有单一课程资源的局限,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拓宽课程实施的空间,所以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源的构建必须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指具体的课程教材,更重要的是开发的整个过程。“课程未必有教材”,如果把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仅看成是学校、教师自编教材,在实践上容易误导教师们盲目仿效专家编教材的方式,而编出“校本版”的知识中心教材,背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意义。

6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管理的多重性释疑

体育校本课程是针对学生发展需求而开设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采取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更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另外,基于校本课程的初衷是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发展需求的差异性,评价时也应考虑到这种差异性。

在学生学习课程之初,教师可采取前测,对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知识水平和能力评估,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设计不同维度和层次的评价标准。在后续各个阶段的学生学业评价中,评价的重点应放在个体差异性上。在评价的方法上,教师可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内容的性质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对于可测量的学习结果,可以采取考试、测验的方式;对于难以测量的学习结果,可通过作品展示、现场表演、实物制作、项目设计、对话交流、档案袋记录等多种方式来评价。

参考文献

[1]许冠忠,新时期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总体构想,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23

[2]叶海英,黄德清,对校本管理本土化的思考,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3):68~69

[3]张玉萍,杨立群,再谈高等学校体育管理,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8

体育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研究 篇4

关键词:体育,档案,管理,现代化

随着办公自动化和CAD计算机设计的普及 , 越来越多的与体育相关活动的记录将产生于电子工作环境中 , 电子文件的形成 , 使体育档案载体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出现了像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光电材料、光学材料等载体的文献。面对这些新载体的出现, 在体育档案的保存过程中, 应建立完整信息保存途径, 通过完善信息档案管理的制度, 使体育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 有效提高体育档案的工作效率, 确保体育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 为提升我国体育档案管理机制, 提高档案管理能力服务, 将有助于体育档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一、体育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标准混乱以及发展存在差异性。在体育部门, 一部分已经进行了档案原文的计算机检索和存储, 还存在一些单位档案计算机管理主导是目录管理, 仅仅当作凭证文件, 存储要求对原文进行查阅。为此, 大部分的体育档案管理依旧处于单纯的登记、搜集整理的阶段, 体育档案缺少再生价值。

(二) 不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体育档案管理由于较晚起步, 因而缺少完善的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被忽视, 导致体育档案管理缺少依法治理力度。体育档案管理部门不规范、不完整、不及时地收集档案材料, 导致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不够科学、全面, 系统。因为缺少适宜档案应用的有效策略、规制、程序, 造成了体育档案缺少有效应用率。

(三) 档案观念较差, 未能够明确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意义。有人提出具备了计算机装置然后进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 这是片面的, 他们不清楚前期的档案管理事项是进行现代化档案管理的突出问题, 不明确缺少了质量较高的档案数据输入, 即使是再好的程序与再先进的装置也是毫无价值的, 而应当明确前期处理档案数据是需要手工进行的, 这项任务十分繁琐与艰巨, 要求较强的责任感与时间观念才可以实现,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并非一蹴而就。也有的人提出仅仅需要多购置先进的机器装置, 就属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然而, 不少体育档案管理部门会闲置很多的计算机装置, 有时仅仅是打字用的, 且很少切实服务于体育档案管理。

(四) 体育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比较低。新形势下的体育档案管理要求富有责任感、素质较高、层次较高的专业技术工作者来实施管理, 这样才可以进行现代化的体育档案管理。然而, 当今体育档案管理部门缺少这种人才, 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并非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 而是一些兼职工作者, 在完成自身本职工作之后兼职进行档案管理。为此, 这会导致体育档案管理缺少时效性和完整性。

二、现代化体育档案管理的内容

(一) 体育档案管理技术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体育档案管理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各个单位务必根据相应的实际现状, 在对先进技术装置进行配置的时候, 坚持效益为先的原则, 综合性地探究档案管理者的素质能力、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现状、标准化的体育档案管理, 对方案进行科学地选用, 实现高效地配置。先是现代化的基础技术, 也就是体现在收集、整理、保管、统计等一系列的环节。再者是对现代化的技术进行开发应用, 也就是体现在体育档案管理的一系列编纂与检索上。最后是应用现代化的装置实现体育档案的管理, 这涵盖缩微化体育档案存储、计算机化的体育档案工作, 以及应用现代化的技术装置。

(二) 组织和法制管理现代化的体育档案管理。现代化体育档案管理的基础就是组织管理的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的体育档案工作就是借助系统工程的方法与理论, 为了使体育档案管理总任务与总目标实现而创建的一种功能结构, 并且为了使这个功能实现而设计的, 有着分明职责、层次多等特点, 且在总任务与总目标的实现当中实现最大的效率。而作为体育档案管理历史性转移的法制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创建立足于《档案法》的体育档案法规体系, 以及使体育档案宏观调控健全, 妥善地解决发展与改革的关系, 从而努力促使法制现代化的体育档案管理实现。

(三) 标准化的体育档案管理。以工作指标、管理指标、技术指标等标准体系对体育档案管理的硬件装置、实体, 组织等管理的规范与衡量是标准化档案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技术指标是安全、有序、统一、集中管理档案实体;管理指标是根据体育档案工作的特点和客观规律制定的一致性指标, 而工作指标设置不同岗位与体育档案机构的指标。换言之, 在统计、收集、整理体育档案以及管理和建设档案库房的过程当中, 需要制定一致性的指标。

三、体育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策略

(一) 在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应用现代化技术。跟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比较, 体育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业已变成一种发展方向。跟以往纸质的体育档案进行比较, 电子档案可以对运动员训练以及体育比赛的整个过程进行更加全面、准确地记录, 并且可以更加方便与快捷地保存电子化的体育档案, 能够借助计算机在任何的地点与时间对所要求的档案信息进行提取, 这使得体育档案信息的应用效率大大地提高。为此, 强化建设体育档案管理系统。在共享系统的基础上, 体育档案管理结构能够强化互相之间的协作, 创建一种健全的体育档案管理系统, 且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方法, 对体育档案的信息进行更加有效地应用。

(二) 技术与人的统一。正所谓物的现代化仅仅是表面上的, 而人的现代化才是深层次上的, 而现代化应当是先人后物。这体现了只有使所有的工作贯彻实施到人, 才可以完成, 而少了人, 即使是再先进的装置, 再理想的管理模式也难以奏效。为此, 在制定和实施规划的时候, 务必重视技术和人的统一, 避免技术和人的分离, 最为根本的是人的技术素质, 倘若忽视了掌握技术的程度, 盲目地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与技术, 就难以进行现代化的体育档案管理。

(三) 持续完善体育档案管理的团队。重点是培训体育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专业知识、综合素质, 确保体育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有关的需要实现自身的工作目标, 提高工作质量, 只有如此, 才可以顺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具体而言, 应当搞好下面的一些工作事项:首先应当对体育档案管理工作者实施专业知识的培训, 以及使培训的方式持续地丰富, 使培训有着非常强的多样性, 进而让档案管理工作者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和理解档案管理的知识, 进而推动他们在体育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应用理论知识, 推动体育档案管理的持续健康发展。再者应当从职业道德上要求体育档案管理工作者, 让他们有着较高的职业素质, 重点是更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者的上进心和工作热情, 使管理工作者的责任观念增强, 让他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 并且还应当更加深入地向体育档案管理工作者普及体育档案管理的重大意义, 只有如此, 才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者保证质量地实现工作目标。

(四) 重视体育档案管理的组织建设。对各类各级体育档案室跟各级体育档案管理部门的关系要理顺, 完善企事业单位、团体、机关等机构, 创建网络化、规范化、合理化的体育档案管理制度, 可以系统地控制体育档案的管理组织, 以及时地反馈, 从组织上确保体育档案管理方法与技术的现代化。首先, 上级领导需要关注且从组织上给予保障。对体育档案管理理想之处进行纵观, 大部分的决策人员从初期就明确现代化体育档案管理的重大意义, 创建和完善跟本机构与本区域发展要求一致的体育档案管理制度与体育档案管理部门, 进而从组织上给予很好的保障。在同一机构内, 可以提高档案部门的地位, 从而推动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 物质基础是投入的资金。现代化体育档案管理有效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良好的硬件环境。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条件的基础上, 购置一部分现代化的办公装置, 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也保障了理想管理效益的实现。只有确保上述两点的真正实施, 才可以由根源上确保理想的现代化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周英.企业档案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及开发利用[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03) :100-102.

[2]谢开明, 叶方莲.浅谈高校的档案管理[J].安康师专学报, 2005 (01) :89-90.

[3]何雪梅, 田绍军.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的收集和鉴定[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1) :52-53.

[4]周毅.个人信息权保护及其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启示[J].档案管理, 2005 (06) :100-103.

[5]陈永生, 傅薇.简论档案提供利用的准公共产品性质[J].档案与建设, 2004 (08) :110-111.

[6]王艳明.电子档案管理对档案学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与发展[J].档案, 2001 (03) :89-91.

[7]唐艳芳.数字档案馆档案利用咨询服务初探[J].档案, 2002 (06) :45-47.

浅析现代体育教学观 篇5

关键词:传统教育现代教学 转变观点

【中图分类号】G80-3

1 教育观的转变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 。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了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 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 ,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 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 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要注 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 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2 教师自身转变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 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 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 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 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 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1 )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 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

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 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3 )对学科专业 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 。(4)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教 师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 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 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教师除 应注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从政治、道德 、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 师。

3 教材与实践结合

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小学 、中学、中专、大学的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地构成有机的整体。各层次的教材内容缺乏传递性和发展性,致使体 育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处于陈旧和滞后状态,缺乏时代性和超前性,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的实际需 要不相一致。21世纪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时代,体育教材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 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进入体育教学,删除效果较差的教材,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 ,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让学生能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应反映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使学生便于学习、掌 握本学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论水平。第三,教材应多样化,除了必修课外,还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以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加体育史、教学和训练范例 、评价标准和方法。为此,笔者认为,不同类别的学校应从本专业出发,设置和安排教材内容,不能千篇一律 。如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

4 科学的教育理念

在体育教材中引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对某些运动 项目的技术动作进行力学分析,了解和掌握科学训练手段;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可增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战 地救护等内容,了解做某一项目技术动作时哪些肌肉参与作功,如何训练其功能及健康方面的指导;对海洋、 航海专业可增加水上项目、海上自救、生存能力锻炼及专业技能项目等内容。这样,学生既学习了体育知识, 又巩固了本专业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并使教材在今后的实践中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现代体育管理 篇6

关键词:现代化,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模式,模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满足人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 我国兴建了一批现代化的体育场馆。由于体育场馆在建设过程中具有建设周期长以及经济效益不明显等特点, 因此, 加强对现代化体育场馆建设以及投入使用后加强对体育场馆的管理, 对于避免现代化体育场馆的重复建设, 实现对现代体育场馆的有效利用, 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研究我国现代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试图为解决这些问题, 为推动现代化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作出有益贡献。

1 现代化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中的主要模式

目前, 在我国现代化体育场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主要的建设与管理模式, 分别是:完全市场化的建设以及管理模式和政府作为市场主体介入体育场馆的建设以及管理的模式。

1 . 1 完全市场的建设与管理模式

完全市场化的现代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模式主要指的是, 在现代化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中完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 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现代化体育场馆在建设以及运作的过程中完全实行资本运作与管理的模式。最为常见的是在现代化体育场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间建设权以及经营权一起转让给开发商, 使现代化体育场馆的建设以及经营活动都有承包商负责。完全市场化的现代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被证明具有很多不足之处,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现代化体育场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 承包商为了实现现代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或者认为取消现代体育场馆建设中的社会效益。在进行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规划时, 场地的使用以及划分只考虑到经济效益高的项目。这就造成了对经济效益虽然低, 但是社会效益很高的体育项目、设施以及场地得不到保障。除此之外, 由于承包商建设现代体育场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开发的, 导致现代体育场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对长远发展以及现代体育场馆在建设严重认识不足。

其次, 在现代化体育场馆的建设中, 由于政府管理部门的缺位, 导致现代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误区。进行现代体育场馆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但是, 完全市场化的现代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模式并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有效的锻炼空间。这就导致在进行现代体育场馆建设的过程中, 现代体育场馆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影响现代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的发挥。

最后, 现代体育场馆在进行建设时, 一部分体育场馆是在原有体育场馆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由于在完全市场化的现代体育场馆的建设及其管理过程中, 一些原有的体育设施被取缔或者是挪作他用。这样不仅造成了原有的体育场馆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使得体育场馆的公共服务性彻底消失。导致现代体育场馆的建设并没有给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带来任何的益处。

1 . 2 政府介入的建设与管理模式

在政府介入的现代化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中, 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到现代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中。现代体育场馆作为城市建设中的公共资源和公共资产, 主要是由政府部门进行管理的。此时, 政府作为现代化体育场馆资源和资产的占有者, 直接参与到了现代化体育场馆的经营过程中。政府介入现代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 使政府能够利用现代体育场馆经营所得对现代体育场馆进行持续建设和管理, 不断提高现代体育场馆的的服务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 实现了现代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但是, 从一个层面上看, 在现代化体育场馆建设的过程中, 政府对现代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主导, 这严重的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了一些现代化体育场馆演变成“国有企业化”导致了现代体育场馆供需失衡、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损失。

政府介入对现代体育场馆进行管理还容易导致政企不分的问题, 甚至可能或衍生出腐败。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政府作为现代体育场馆的所有者, 不仅要求这些公共体育资源能够保值, 并且要求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以及全面健身运动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其次, 政府作为现代体育场馆的主要管理者, 容易形成垄断地位。除此之外, 一方面政府是主要的管理部门;另一方面政府又是主要的监管部门。这就导致了政府投资——政府收益的现代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态势。这对于在现代化体育场馆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极为不利, 进而影响了我国现代体育场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以市场为基础的现代体场馆观建设与管理模式分析

2 . 1 以市场为基础的建设与管理模式的优势

由于在进行现代化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完全市场化的管理模式还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都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出。该文认为, 可以建立一种充分发挥市场以及民间组织在现代化体育场馆中的配置、组织以及协调等功能, 同时发挥政府有管部门的主管、监督职能。通过充分发挥市场以及政府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的作用, 能够解决我国现代体育场馆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既可以实现了现代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也能实现现代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以市场为基础的现代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模式实现了对现代体育场馆这一社会公共资源的优化利用, 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使现代体育场馆进行保值和增值。在以市场为基础的现代体育场馆的建设以及其管理过程中, 能够充分发挥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的规范、管理、监督、指导, 能够在现代体育场馆建设的过程中从整体上对现代体育场馆建设进行规划。制定出符合现代体育场馆实际情况的管理措施, 摆脱现代体育场馆建设以及管理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 . 2 建设与管理得原则

首先,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求在进行现代化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 应该着眼于人。进行现代体育场馆的建设工作应该以满足人的体育锻炼需求,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在场馆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场馆建设, 既要建设一部分收费锻炼项目, 也应该提供一部分免费锻炼项目。其次, 在进行现代体育场馆建设以及管理得过程中, 应该坚持市场在现代化体育场馆建设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政府部门要加强现代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工作, 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最后, 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兼顾公平与效率。在进行现代化体育场馆建设的过程中, 要坚持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 一方面要强调实现现代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现代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

2 . 3 充分发挥政府在现代体育场馆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经济环境中,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在我国现代体育场馆的建设中, 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 应该主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 在进行现代体育场馆建设的过程中, 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在现代体育场馆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资金补助以及减免一些税收的政策, 推动现代体育场馆的建设管理工作。其次, 大力开展针对人民的体育宣传和体育教育, 激发和培养社区成员的各种体育兴趣、体育意识和体育需求。这样一方面可以推动我国人民群众进行体育消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现代体育场馆能够在对大的程度上实现其价值, 推动我国现代体育出场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最后, 在我国现代体育场馆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社会量, 充分利用社会各界资金, 推从我国现代体育场馆建设, 实现我国体育场馆管理得科学化、合理化。

3 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 各地政府都将现代体育场馆建设当作是提升城市品位, 推动现代城市不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 在我国现代化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严重阻碍了现代化体育场馆功能的发挥。针对现状, 只有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才能真正发挥出现代体育场馆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现代体育场馆的重复建设。

参考文献

[1]丁秀诗, 姚绩伟, 刘彬华, 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社区体育场 (馆) 设施建设与管理视角[J].四川体育科学, 2014 (6) :1-14, 15.

[2]张本家.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设施赛后运营管理的战略性研究[J].运动, 2012 (17) :135-136.

[3]雷厉, 肖淑红, 付群, 等.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选择与路径安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10) :10-15.

[4]彭长锦.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场馆建设管理模式辨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 (10) :20-22.

现代体育管理 篇7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体育,管理

一、引言

体育教学活动实践性极强,教师通过讲解与示范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技术, 在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思维活动,使身心获得良好的发展。而传统教学模式反映了单向注人式特点:首先由教师作示范、讲解动作的要领,然后要求学生模仿练习,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错误动作作出纠正。如此一来,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得不到发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多媒体科学技术走进了体育课堂,其在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多媒体应用于体育教学后,广受欢迎。

二、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了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实现教学优化的实践,展开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等。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现代媒体技术等。

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体育教学的优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体育教学改革得以进行的催化剂和保证。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掌握战术的空间特征,熟记动作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有:讲解、示范和演示, 这些手段都有很大的弊端:老师讲授时受室外环境的限制,授课效果不理想,许多技术也是动态的,在演示的过程中,那些转瞬的细节是很难把握的;教师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很多动作做得并不是特别标准,难以树立正确的概念,许多技术、战术的结构和特征,讲解得不是特别清楚,因此学生们也很难把握动作要领,不能仅凭想象而形成动作的影像。

但是如果通过媒体技术加以表现,将抽象的动作变成画面来展示,一定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在多媒体上,对较难的技术动作可以慢镜头并且重复播放,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动作细节,还可以分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帮助学生建立起动作表象,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是课堂的第二教师,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起一种辅助教学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掌握技术,要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和动作自动化这样一个过程。假如我们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把学生练习的过程用影像记录拍下来,这样就更为直观和具体,便于学生们记住动作、掌握动作。

学校教育部门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办公,实现自动化办公。这样可以使学校各环节实现最优化,目标明细且更为高效,学校管理系统智能化之后,管理水平就会提高。

四、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进行现代化体育教学管理。

在进行体育管理方面,如果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那么体育教师就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譬如:在进行学校运动会的编排和准备时,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如果根据数据库,制作学校体育教学系统,包括备课系统、体育器材管理、成绩管理、运动队管理等等,便于输入对应的分数,促使教学工作更快更好地展开。

2.展开体育欣赏。

体育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在。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开教学,比如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大家播放篮球赛、足球赛等,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们可以边看边思考,通过视听觉的刺激,使大家对体育锻炼以及健康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3.增加训练和体育赛事。

在运动训练管理中,现代体育技术也同样表现出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把学生的技术录像和优秀运动员的放在一起比较,帮助学生找出差异和不足。

4.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增进学生的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要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保持着完美的状态。健康包括三方面: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体育与健康课本包含了许多体育的理论知识,但体育运动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化迅速的,没办法通过实物来展示,专业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娱乐体育和休闲体育距离学生生活又比较远,文字和语言的描述是比较枯燥的。如果使用了多媒体教学,那么传授课程变得有声有色,视听空间得以拓展,理论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

现代体育管理 篇8

1. 现代公共服务型管理的含义

现代公共服务型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学者提出。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及管理理论在国际上广为传播,各国政府甚至各行各业都在联系实际,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重新审视着自身的管理理念,现代公共服务型管理理念应运而生。现代公共服务型管理的含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现代公共服务型管理”就是以公民为中心,为公民提供服务的开放型管理。这一管理理念主张管理就是服务,管理部门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管理部门应尽可能地为社会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它包括最低保障与兼顾效率型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全面公平型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和效率主导型公共服务管理模式,但是无论哪一种模式,其核心都是提高工作效率,为人民服务,强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在为“国家”这条船掌舵的时候,必须听从人民的意见,提高人民的满意度。

2. 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与现代公共服务型管理理念的区别

2.1 出发点不同

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是为了实现统制而行使权力,它主张官本位、权力本位;而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则是从公民需要出发,主张人本位、社会本位,以为公民谋福祉为宗旨。

2.2 政府工作的实现过程不同

在传统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的管理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恩赐”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统治;而在现代公共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的管理则是公民与服务者互动的过程,双方可以交流信息,相互协商,达成一致。

2.3 工作对象的选择权利不同

在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面前,被服务者也是被统治对象,因此,一切服务都不排斥强制性(包括出于好心的服务);而在现代公共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的管理模式下,服务的成立条件则是被服务者的自愿与要求,因此,杜绝不合理强制是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2.4 对政府职能定位不同

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认为,政府的核心职责是发展经济,要建立管制型政府以便管理经济和社会;现代公共理念则认为,政府的核心职能是公共服务,即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及发布公共信息,等等。

3. 体育管理中如何贯彻现代公共服务型管理理念

3.1 转变体育行政部门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

体育行政部门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公共服务型管理理念,其关键点在于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克服传统行政管理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3.1.1 在指导思想上应实现由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转变。

体育管理是管理者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空间、时间、消息、事件等管理因素的作用,实现以参加国际大比赛获取成功为目标的过程。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是以集中领导为核心的“举国体制”的管理思想,它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思想与我国新时期的体育发展不相适应,政事不分,管办一体,统得过死,管得过严,没有充分重视、考虑竞技体育中人的心理、尊严、价值和需要,从而抑制了竞技体育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约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体育行政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在思想上实现由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转变。这就要求体育行政部门在管理的过程中或者在制定方针政策的过程中要放下“官架子”,多与群众沟通,满足群众的需要,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3.1.2 管理内容上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

一直以来,我国体育管理受传统行政管理观念的影响,在管理内容上实行全包制。不论大小事务一律全包,大到宏观控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后勤保障,小到比赛事务和运动训练,全都在管理的范围内。由于管得多和管得杂,必然造成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低下,从而影响管理的质量。所以体育行政部门在管理内容上必须放权,把一些事务下放到地方部门。要做到抓大放,有的放矢,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

3.1.3 管理方式上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

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就必须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正如上文所说,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认为,政府的核心职责是发展经济,要建立管制型政府以便管理经济和社会。现代公共服务型理念则认为,政府的核心职能是公共服务,即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及发布公共信息,等等。这给体育行政部门在管理上的启发就是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体育行政部门应该把重点移到服务上,在大的方面进行宏观管理,负责制定方针政策,把一些职权下放到地方的一些实体部门,进而共同把服务质量提升上去。

3.2 加强体育行政部门的公共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

体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现代公共服务型管理的精髓就是要加强体育行政部门的公共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

3.2.1 要以民为本。

体育行政部门要确立民众取向的民众第一主义,为民所想,多为民办实事,多推出便民利民的措施,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3.2.2 要落实主权在民。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而不是属于某个个人或利益集团。体育行政部门要还权于人民,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提高体育行政部门行政时的透明度,制定出相关政策和制度,以保障人民参与行政部门的决策和监督行政行为。

3.2.3 要“顾客”至上。

体育行政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政府要致力于建设一个“企业家政府”,像企业家一样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作为消费者的人民的合理期待和正当要求,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标准。

4. 结语

在新时期的发展形势下,体育行政部门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传统行政管理观念,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公共服务型管理理念,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旈.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念”思考.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2) .

[2]周毅, 侯立.关于职业足球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运作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5, 4 (19) .

[3]惠艳, 韩永博, 刘洋.竞技体育训练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思想.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21) .

现代体育管理 篇9

一、体育现代化和体育教育现代化的相关定义

(一) 体育现代化的定义

体育现代化这个称谓最早是由英国人托马斯提出来的, 托马斯第一次尝试将体育作为课程, 半拍到具体教学当中, 这对于体育现代化来讲, 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在这以后, 很多大学都把体育当作一门课程来开设。结合学校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来开展一些体育活动, 这对于体育教学课堂化来讲, 是一个有效果的验证方式[1]。这种方式的出现, 对于当时的英国经济结构来说, 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体育现代化理论认为, 在某个国家中参与某一项运动人数越多, 说明该项体育运动就是受到人们欢迎的。该体育项目的技术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体育现代化理论说明了推广与提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体育现代化的概念进行细分, 可以按人群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人们耳熟能详的竞技体育是在这两种体育技术水平达到一定标准的产物。如果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将体育现代化的进程推向正轨, 就要将体育现代化的内在涵义理解透彻。

(二) 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含义

所谓体育教育现代化指的就是将传统的体育教学的方式向现代化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这种转变对于体育教育来讲, 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现代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涵盖了诸多方面, 不仅体现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 同样体现在教育观念和体系上。在实现体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 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前进方向要和社会发展相一致

2. 体育教育现代化要符合当前的社会环境

因此, 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教育现代化, 就要将体育教育的基本理念, 实现方式以及先进的竞技技术一并融入到体育教育之中。由此可见, 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是异常艰难的, 原因是涵盖的内容过于繁复。可以这样说, 体育现代化的体系建设优劣完全取决于体育教育现代化体系的建设。

二、促进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相关策略

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将体育教育现代化推进一个崭新的阶梯, 就要从下述方面进行考虑:

(一) 转变原有指导思想

教师在教学实践时, 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进行具体教学。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同制定出适合学生自身体育学习的相关方案,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最终实现具体教学目标[2]。

(二) 改革原有教学内容

实现体育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讲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与创新。把体育教学内容结构进行科学性的调整, 使之变成有实用价值的精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学, 让学生能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 完善体育教学设备

一个学校体育教学总体实力的展现, 就是体现于该学校体育教学设备的完善情况。体育教学设备的配备应该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来完善本校的体育教学设备。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可以按照学校规模的大小对学校内的体育教学设备进行优化分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要利用一切手段来完善本校的体育教学设备, 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服务学生。

(四) 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

在体育教育现代化实现中, 强化学校的自身管理水平是占据十分重要位置的。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过程是依靠相关理论为重要基础, 将现代教学方式整合到实际教学之中, 实现体育教育现代化的方式之一就是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分融入到现代体育教育当中。

三、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前景

(一) 普及化发展

虽说我国当前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差了一个档次, 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分析, 在我国未来体育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是呈普及化的趋势发展的。现如今国家大力推崇全民健身活动, 人们群众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将锻炼身体作为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看, 这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的一个标志。

(二) 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发展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神文明遗产, 这对于华夏儿女来讲, 无疑是十分宝贵的财富。现如今,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养生之道, 气功和太极是被人们所熟知的。在今后的体育教育发展之路上,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普及。相关部门应该依照我国人口的特点, 制定出一套适合人们锻炼的方式。该锻炼方案的制定应该充分的将地域特色进行体现,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让更多的人投身于锻炼中。一切体育项目都是来自于生活的, 平常要善于总结, 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进行优秀结合, 一定能够把我国体育事业迈进一个崭新的阶梯。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体育事业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展。但和国外相比尚有一些距离。我国体育事业正朝着蓬勃化的发展势头进展, 在这次对体育事业进行改革的浪潮中, 我们只有通过加强完善体育事业体制建设的方式, 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推行体育现代化教育进程已经成了相关人士所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 对体育现代化和体育教育现代化的相关定义进行介绍, 提出了促进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相关策略, 并总结了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体育现代化,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郭泮溪.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2011.

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健康第一

现代的体育教学观,要立足素质教育。而体育教育在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体育教育一方面要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对国民体质和竞技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战略推动作用。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界定的健康标准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一种安宁完全的状态”。具体是: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社会适应能力强。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确立了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

(一)学校体育为增进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服务。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可塑性最强,打下良好的体质健康基础。不仅是他们在学生阶段完成学业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他们的终身健康的需要。所以教师要树立健康观,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兴趣、习惯,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的乐趣。

(二)注重健康教育,通过体育和健康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心理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状态,行为反应与心理适应能力等:心理素质主要是指自尊心与自信心,意志品质,创新意识与竞争意识、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精神,自律能力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和人的生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的。

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贯彻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终身体育并不是说一生一直进行某种特定的运动项目,而是强调体育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人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应将体育作为生活内容对待与安排,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体育活动进行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价值的形成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对走向社会后的终身体育活动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教师应在体育教育中融入生活体育教育内容,使之将来能与社会体育接轨。

(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和习惯,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感受到参加运动的好处,从中得到实效。激发学生对运动的渴望和兴趣,满足他们的身体发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不断积累而形成习惯,

三、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是一种以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方面。虽然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关系。但只要学生认真、主动地完成学习要求,一定会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四、眼光高远,胸怀全局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否拥有良好的体质,是学生能否拥有良好学习成绩和远大前程的关键。体育教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拥有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拥有健康体魄的建设者,就要站在民族大局的高度,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培养出能担当历史重任的接班人。

上一篇:梅花鹿肠毒血症诊治下一篇:大脑中动脉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