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辽宁作家

2024-06-06

当代辽宁作家(精选五篇)

当代辽宁作家 篇1

其实, 中学生阅读和学习当代文学佳作是必要而且有价值的。当代作家特别是名家的作品, 摇曳多姿、各有千秋,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艺术性, 是中学生成长所需精神食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 莫言的作品早已经有良好的口碑, 获奖只是使他更加引人注目而已。因此, 高中语文课本选入莫言的作品没有问题, 即使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迅即收入也无可厚非。

当然, 作品内容不同, 读者对象也会各异。给中学生看, 就要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认为, 不要低估中学生的理解能力, 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 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语文出版社的教材有望收入的正是莫言早期的一部小说《透明的红萝卜》, 李敬泽一定会认可这一选择。2002年, 我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工作时, 策划过一套以中学生是目标读者的“当代文学经典”丛书, 其中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是约请他编选的, 他选了莫言的两篇小说, 其一是《姑妈的宝刀》, 另外一篇正是《透明的红萝卜》。

为中学生推荐当代文学佳作, 请李敬泽这样的专家学者推荐是一种方式, 其优点是容易做到客观, 但也有缺点, 有时并不被作家认可。上述丛书中的散文卷是林非编选的, 他选了宗璞的作品《紫藤萝瀑布》, 但宗璞说这一篇“选用很多”, “似可在《报秋》、《送春》、《废墟的召唤》、《丁香结》这几篇中选一篇”, 又说“小说《鲁鲁》似更适合中学生阅读”。显然, 作家最了解自己的创作情况, 请作家从自己的作品中选择佳作, 编为一册, 奉献给学生, 也不失为—种好的方式。

辽宁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名家自选学生阅读经典”书系就是按后面这种思路操作的, 书系约请与作家联系密切的学者林建法担任主编, 入选作家由他与出版社共同商定。此书系得到了作家们的大力支持, 首辑5本2012年7月面世, 包括铁凝的《蝴蝶发笑》、王安忆的《喜宴》、阎连科的《朝着东南走》、苏童的《十九间房》、刘再复的《读海文存》。第二辑同样是5本, 计划于2013年1月推出, 其中就有莫言的一本。这套书系选择作者的标准不拘一格, 入选者都是活跃在当下的名家, 但并不限于小说家, 首辑5人中就有散文家、学者刘再复, 第二辑中将推出翻译家陈众议, 今后还会推出科幻小说家、批评家、诗人等。时下的图书市场上, 名家自选集不少, 给学生看的选本也不少, 但名家自选作品给学生特别是给中学生看的图书却不多。在名家和学生之间架起桥梁, 请学生品读名家从自己的大量作品中遴选出的精品, 享受顶级当代文学佳作的滋养, 为他们今后的阅读提供一个较高的起点, 这是策划推出“名家自选学生阅读经典”书系的初衷。

这套书的封底印有两句话, 一句是“当代文学名家佳作自选”, 一句是“作家数十年创作成果展”。书中所选作品都是被时间证明了的经典之作, 如铁凝的《永远有多远》、王安忆的《姊妹们》、阎连科的《朝着东南走》、苏童的《刺青时代》和刘再复的《钱钟书先生纪事》, 都值得一读再读。书中所选作品跨度很大, 既有旧作, 也有新作, 一本书读完, 俨如走过一位作家二三十年的创作之路。

刘再复在《读海文存》后记中写道:林建法兄约我自选此部集子时说明, 阅读的主要对象是中学生。所以我立即决定不选学术论著, 也不选文学评论文章, 只选老少皆宜的散文, 故称“散文自选集”。自选了两遍, 第一遍选了30万字, 超过了20万字的限定, 只好删除一部分。在80年代就出版了五六本散文诗集, 到了海外, 写得更多, 仅“漂流手记”就有十卷。自己的散文写作, 完全是“无心插柳”、“无求自得”, 没有功利目的, 只说内心想说的话, 写作就变成一种快乐。但愿少年朋友们阅读时也会感到轻松愉快。

其他几位作家也都坚持同样的标准, 但具体选什么体裁的作品, 权利交给作家本人。《读海文存》只选散文, 《十九间房》只选小说, 另外3本小说、散文均选。不管选什么体裁的作品, 却都像刘再复先生说的那样, 但愿少年朋友们阅读时“感到轻松愉快”。

不过, “感到轻松愉快”应是在阅读有所会心之后, 阅读的过程也许会像登楼。“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不“上”, 千里外的风景就不可见;“上”, 就要付出时间、精力, 可能还会经历复杂、困顿的心路历程。有些作家的作品对普通中学生来说, 接受起来相对困难一些, 但要了解当代文学, 他们的作品又是绕不过去的。以苏童为例, 有人担心中学生会不喜欢他的作品, 但事实上, 中学生并非完全不能欣赏他的作品。举例来说, 郭敬明在高中时就喜欢苏童的作品, 他写过一篇题为《坐井观天的幸福》的散文, 整篇内容都是谈他阅读苏童作品的感受, 他说自己为其“冷艳张扬的想象力以及飘忽的行文风格震撼”。

当我们说“经典”的时候, 通常指那些经久不衰的作品。当代文学正在进行中, 视某些作品为“经典”是否合适?李敬泽先生在《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经典》一书的导言中回答了这个疑问, 他说:“尽管没有把握, 尽管不成定论, 但我们总是要在生活中、在人类精神生活的各种形式中寻求某种持久的、恒常的因素, 我们渴望战胜时间, 克服残暴的时间对生命的磨损, 所以我们不断地检点我们曾经拥有的, 猜测其中哪些可以长久拥有。这本书就是这种猜测的一个结果。”林建法在接受《文汇读书周报》采访时也说:“经典的产生需要经过时间淘洗, 需要作家、读者共同作用。经典的魅力在于常读常新。”

正如林先生所说, 经典是在作家、读者互动中成其为经典的。当这样一套书摆在中学生面前时, 他们会怎么做?拒斥?无视?还是打开书, 与作家们来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作家们一样, 我们希望是后者。果如此, 则善莫大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何平评价这套名家自选书系时说:“这应该是坊间明确标举给学生看的当下经典, 它对作家和学生的意义会慢慢看出来的。”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篇2

刘心武、残雪、毕淑敏、亦舒、林白、巴金、池莉、铁凝、李敖、王安忆、季羡林:学界泰斗红学大师:冯其庸、春树、郭敬明、韩寒、郭沫若、郭小川、龙应台、鲁彦、高阳、高行健、高晓生、高晓声、马烽、马原、食指、顾城、须兰、韩少功、陈西滢、陈衡哲、陈染、陈村、陈建功、陆文夫、阿英、阿城、阎连科、闻捷、闻一多、钱钟书、钱理群、钟理和、钟晓阳、郑渊洁、郁达夫(1895~1945)、邱华、迟子建、路遥路翎(1923-1994)、赵玫、赵淑侠、赵树理(1906~1970)、贾平凹 (1952~)、谈歌、许地山(1893~1941)、西西、裘山山、萧红(1911-1942)、萧军(1907.7.3-1988.6.22)、萧乾、莫言、茹志鹃、范小青、苏青(1917-1982)、苏童、苏曼殊(1884~1918)、艾青(1910~)、艾芜(1904~1992)、臧克家、胡兰成(1906-1981)、肖复兴、老舍 (1899~1966)、罗念生(1904.7.12-1990.4.10)、秦牧、秦文君、石评梅(1902-1928)、皮皮(1963-)、白薇(1894.2-1987.8.27)、白先勇(1937,7,11~)、田间(1916--1985)、琼瑶、琦君(1918~)、王跃文、王朔、王晓玉、王彪、王小鹰、王小波、王安忆(1954~)、流沙河(1931-)、沙汀(1904-1992)、沈亚、汪曾祺、汪国真、池莉、毕飞、毕淑敏、残雪、棉棉、梁晓生、梁实秋

(1903.1.-1987.11.第一文库网3)、梁凤仪(1949??)、格非、柳建伟、柯灵(1909.2.15-)、柯云、路柔、石柏杨、林语堂(1895.10.3-1976.3.26)、林燕妮、林清玄、林海音、林斤澜、林徽、因杨绛(1911-)、李碧华、李杭育、李昂(1952?)、李敖、李季(1922--1980)、李国文、李健吾(1906.8.17-1982.11.24)、李佩甫、朱苏进、朱自清、朱天文、朱天心、曹靖华(1897.8.11-1987.9.8)、曹聚仁(1900.6.26-1972.7.23)、曹文轩、施蜇存(1905-11月19日、施叔青、於梨、华方方、戴望舒(1905.3.5-1950.2.28)、成仿吾

(1897.7.16-1984.5.17)、徐迟、徐怀中(1929-)、徐志摩 (1897~1931)、徐坤、张辛欣、张贤亮、张爱玲、张炜、张洁(1937~)、张欣、张曼娟、张抗抗、张承志、张恨水、张弦(1934年-)、张小娴、张宇、张天翼(1906~1985)、廖沫沙(1907.1.16- )、废名庐隐(1898.5.4?1934.5.13、)席慕蓉席娟、尤凤伟、宗璞、季羡林(1911.8.6- )、孙甘露、孙犁、孙幼军、姚雪垠、夏衍(1900.10.30-1995.2.6)、周而复(1914~)、周立波(1908~1979)、周国平、周作人、吴组湘、叶灵凤(1905~1975)、叶圣陶 (1894~1988)、叶兆言、史铁生卫慧刘震云刘醒龙、刘绍棠(1936~)、刘索拉、刘慈欣、刘心武(1942~)、刘庆邦、刘墉、刘半农、冰心、冯骥才、三毛、万方、丁 玲。

当代女性作家审美心理探析 篇3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性审美心理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女性的地位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家庭中还是审美活动中,其主体性都是缺失的,也就是说女性没有作为主体而存在;她们只是社会、家庭或审美活动中的对象,一个相对于男性而言的审美对象。她们不能成为作家、艺术家,不能走上政治舞台。但是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女性主义开始盛行,女性开始成为这个社会、家庭、审美活动中主体,开始了美的创造,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心理和作为审美主体的特征。而本文以当代女性作家的小说作品为背景来分析、展现女性独特的审美心理及特征。

一、女性审美心理的建构

审美心理的发生与建构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过程,体现于日常生活经验在审美主体自由心态中经审美反思而审美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了对生活经验的超越和自由心境的出现、审美欲的释放,审美反思中的感受与理解,从不自觉到自觉意识、从混沌状态到澄明有序状态,从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意识系统。简单地说,审美心理的产生,是审美主体的内在心理意识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交流互动后的结果。那么审美主体在自然审美和生活审美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在心理意识则是造成审美心理产生的基础条件,所以对于男人和女人而言,内在的心理意识的不同则使得男女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不同,故而其作品——审美文本所表现的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特征也就不相同了。

首先来看,作为女性作家而言,构成其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意识系统)最独特的最根本的基础还是女性心理这一要素。从中国传统社会到现代女性多是以那种柔弱、敏感、情感细腻 、追求完美、爱好纯洁、尊娴静崇灵巧的形象展现给世人。这样,毫无疑问就会把女性作为审美主体或社会主体这一形象忘却,如同陈染的《无处告别》中的黛二这一人物形象一样,活在男性的权威下,迷失了自我。或许,这样的人物塑造,这样的文本所展现的作家审美心理代表了广大女性的审美心理常态;但是这只是因为她们的审美活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环境、一定文化背景、一定历史条件的影响,所以其形成的生活审美意识直接源于生活,显然就直接具有了传统女性的心理。

其次,在审美心理这个复杂的系统中,审美意识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自觉的、理性的;也就是说当审美主体进入到审美活动或审美创造中,其主体内在意识就表现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存在于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而对于女性作家而言,也一样。我们中国的大多数女性的女性意识主要包括两方面:特有的女性生理和心理机制,在时代中形成的“翻身”意识(即要求自由、平等、有政治地位、有权益…)。而女性特有的心理与生理机制,就直接促使了我们的女性作家在创作中以其特有的方式、视角、维度去体验感悟生活、世界与对象,从而区别于男性作家,脱离男性意识系统的掌控。比如铁凝的《哦,香雪》中这样描述“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这便是她以女性意识中的独特的体验去感受自然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用她内心最真实的色彩反映来体现其情感、生命。而另外一个方面人们常说的女性意识则指的是女性权益的争取,地位的提升,人生的自由平等等要求。这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开始兴起发展的,她们有了精神上的追求、人生实践中的反抗,开始诉求或追求新的价值,实现自我。而当代女性作家则更是突出这一点,她们把自身的诉求、反抗或追求与审美对象相融相观照,在进行审美创造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意识就会具有一定的亲切感、理性力,从而影响其理想审美意识的形成。如同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一样,她的人生充满着反抗与追寻,她是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活的。

所以说,女性心理、女性意识是建构当代女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关键因素。我们在分析其审美文本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女性独特的审美心理意识对其创作的影响,这样才能从深层去探究作家的审美心理。

二、当代女性作家的审美心理特征

我们在前面分析了女性审美心理的建构与女性心理、女性意识有着巨大密切关系;而这些关系反映在作家创造的审美文本中则是突出了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特征。她们从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价值追求的等方面来展现其审美心理的建构。

第一,色调运用充分。在当代女性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作品中运用到的色彩描写是男性作家无法比拟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是审美活动,也是作家艺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这期间作家(审美主体)的形象思维来回跳跃,来回与生活、自然等审美对象碰撞、交融,不断去感知、体验,显然就对审美对象的形状、色彩、属性、材质、形态等形成过多关注与感悟。透过女性独特的内在生理与心理机制,就会使得自身对审美对象的审视和创造有了高度的内在情感加入,并以色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男性作家则没有明显倾向。比如90年代的翟永明在诗歌创作时,以“黑夜”这一形象来突显。她将人生的感悟:空虚、颓废、脆弱、迷惘、无奈与色彩“黑”熔铸到一块,一团糟一片黑无法拨开。这不仅仅体现出生活、社会的状况,人生的境遇,更体现了其内心深处的状况与感受是忧郁阴闷的,如同黑黢黢的一片压下来,或许还用这“黑”来寻找光亮,来实现她的人生追求。于是“黑夜”、“黑色”等成了文学作品的主旋律,影响了一批人。于是,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黑夜”或其他色彩,绝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或形容词的概念,而是其千百年来被淡忘、遗漏的精神所,是女性生命中灵魂的追求与向往。

第二,清冽的情感表现。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情感,这是正常的;但是相比较而言,女性作家的情感表现则是更为强烈与真挚。在整个审美活动与审美创造中,她们的情感投入是大大多于理性投入的。这样就使得女性作家在文本创作中有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性,总以自身为基础去体验他人。故而,与男性作家相比,就缺少了去客观冷静地分析审美对象,更多的是带有自己的情感去与之交流或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在文本人物或环境等叙述中,就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意识、心理活动表现出来。如王安忆的《锦绣谷之恋》中,女主人公是“梦”的主导者,其他人物的出现只是为她服务而已,她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是作者内心心理的一个情感展现。

第三,女性的自我展示与追求。由于历史条件的束缚与制约,女性作为审美对象出现于男性作家笔下的形象是他人赋予的,缺失了主体性的展现与主体意识。而随着女性主义、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作家开始在其作品中展现自我,追求人生,寻求精神理想,这是自我认识与审美理想的完满结合。这以王安忆的小说最有代表性,尤其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作品中作者把女主人公“她”和男主人公“他”鲜明的对立开来,“她”是能干、强大、有主见、敢追求的主体,而“他”则是矮小、萎靡、依附者的表现。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打破了以往的女性被支配地位这一局面,而是塑造了女性的强大、对欲望的追求,对自我的展示;它更多的是透过故事情节来展现女性意识、女性审美心理和女性对命运的抗争,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实现。当然,这背后蕴藏着的精神实质或许就是作者作为精神主体的追求,作为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再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女性作家的作品中的男女形象塑造是有区别的;女性不再是象征、附属品的代言,而是女性本身,女人自己,是作为人来写的。她们的内心冲动、挣扎、情感意识、精神追寻无不透露了女性作家的审美心理。而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色彩的充分运用,强烈的情感表现、真实的自我展示与追求等特征,无不是当代女作家在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审美价值追求等方面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李健夫.现代美学原理——科学主体论美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卢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张欢.纷扰的背后:当代女作家审美心理特征探究[J].当代文坛,2010,06.

[4]孙惠欣.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东疆学刊,2004,01.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开始在韩国走俏 篇4

新华网消息, 韩国汉阳大学文化创意系教授安昶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韩国人过去关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偏好历史演义和武侠传奇。但近年来随着中韩交往的日益密切, 韩国人越来越渴望阅读当代中国文学, 了解中国人当下的想法和生活。余华等中国当代作家撰写的反映中国现实和时代变迁的小说, 成为韩国出版界的新重点。在韩国最大的书店教保文库, 当代中国文学已拥有一席之地。苏童的《碧奴》、王安忆的《长恨歌》等榜上有名, 此外还有因影视作品而扬名的《山楂树之恋》《失恋三十三天》等。2007年是韩国出版中国小说的转折点, 由2006年出版中国文学的五种大增至24种。韩国最大的出版社民音社近年来相继出版了中国作协精选的《中国现代小说选》和莫言的长篇力作《蛙》。此外, 中国作家苏童也在韩国出版界备受瞩目, 他的《离婚指南》《米》《碧奴》 等多部作品都已经在韩国翻译出版。王蒙、王安忆等人的作品在韩国也有一定读者。民音社的著作权部理事南有宣表示, 民音社将继续关注中国的小说, 计划出版更多莫言和韩少功的小说, 并希望寻找好的哲学、历史和人类学题材的作家。

当代著名作家有哪些 篇5

1、余秋雨 2、余光中 3、贾平凹 4、张爱玲 5、梁实秋 6、张小娴 7、季羡林 8、韩寒

9、席慕容 10、郁达夫 11、史铁生 12、鲁迅 13、冰心 14、杨绛 15、毕淑敏 16、安妮宝贝

17、郭敬明 18、徐志摩 19、朱自清 20、沈从文 21、吴伯箫 22、海子 23、周作人 24、林清玄

25、张晓风 26、巴金 27、胡适 28、亦舒 29、杨朔 30、老舍 31、林语堂 32、李广田

33、丰子恺 34、俞平伯 35、谢冰莹 36、艾青 37、钱钟书 38、吴冠中 39、三毛 40、张恨水

41、叶圣陶 42、周国平43、郭沫若 44、舒婷 45、张抗抗 46、王蒙 47、赵丽宏 48、冯骥才

49、刘墉 50、铁凝 51、宗璞 52、董桥 53、徐霞客 54、丁立梅 55、迟子建 56、池莉

57、张中行 58、茅盾 59、苏雪林 60、辛弃疾词 61、李清照 62、秦牧 63、张悦然 64、柯灵

65、杨莹 66、萧红 67、丁玲 68、耿林莽 69、简贞 70、杏林子 71、孙犁 72、琦君

73、罗兰 74、林文月 75、朱天文 76、许地山 77、朱湘 78、苏雪林 79、韩小惠 80、林徽因

81、台静农 82、汪曾祺 83、林海音 84、叶灵凤 85、何其芳 86、闻一多 87、张悦然 88、刘白羽

89、七堇年 90、七堇年 91、夏丐尊 92、夏衍 93、庐隐 94、毕淑敏 95、于丹 96、巴人

97、陈学昭 98、戴望舒 99、戴望舒 100、李健吾 101、瞿秋白 102、北岛 103、刘亮程 104、高洪波

上一篇:选拔方法下一篇:格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