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2024-06-09

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精选十篇)

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篇1

“城市综合体”是近年来热议的行业话题, 也是智能化项目建设中常见的物业类型。所谓“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3项以上城市生活空间进行组合, 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 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 “城市综合体”作为充分考虑人居环境的城市建筑群, 其每个组成部分都以其特有的功能安排而成为其他建筑的补充, 从而形成一体化的城市生活空间, 这点不同于一般多功能建筑。依据项目定位和生活水准的差异, 不同的“城市综合体”有着不同内容, 但是一般都以商场、酒店和办公楼相结合为主, 部分还配以电影院、娱乐城等功能建筑。

每个城市综合体都会打造出一个城市生活圈, 都有较高的人流量和居住密度。如果通过日益成熟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建设专为综合体商户使用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让城市综合体内各建筑功能得以更充分发挥作用, 更好地服务来往人员及入住商户, 以至于形成别具特色的商圈文化, 这无疑对提升项目档次有较大意义。

2 信息化服务平台概念及主要功能

信息化服务平台是以提供社区服务为目的的信息化集成平台。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字接口技术, 对商家应用系统、物业管理、综合安防、停车引导等系统进行集成, 同时采用基于B/S架构的交互界面, 为商户和来往顾客建立业务沟通的渠道, 并为综合体内住户提供想要了解的信息, 相关服务的门户网站如图1所示。

信息化服务平台首先作为城市综合体项目的门户网站, 以展示特色、提供服务为主要目, 它需要从综合体本身的特点出发, 对入住物业、商户、用户, 以及来往顾客充分调研, 通过定制化的界面开发, 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服务界面。

一个优秀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应该提供以下服务功能。

1) 对于综合体内住户来说, 可通过信息化服务平台了解综合体内各商家的活动信息和广告宣传及一些本区域物业办事指南, 商业圈内的服务内容及服务网点, 市民办事信息以及国家政策等;可通过服务平台进行餐饮和酒店的预订、请求服务、预缴各类费用等。

2) 对于综合体内的商户来说, 可以通过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产品及服务宣传, 提供餐饮、酒店以及商品预定的内嵌用户接口;可以了解本区域物业的办事指南和服务内容;可以预订其他商家的服务或产品;可通过平台发布人员招聘、促销活动等信息。

3) 对于外来顾客, 可通过基于Wi-Fi技术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为其提供商圈文化的介绍, 包括综合体的功能组成、商户信息、促销信息、服务种类、停车信息、大片上映等, 并且通过内嵌模块, 预订餐饮、酒店, 或参与商家的各类活动。

4) 对于总管城市综合体项目的物业管理公司, 通过信息化服务平台, 可以向入住的商户、居民、企业甚至来访客户发布各类管理信息及通知;同时, 能以个性化服务界面展示其优秀服务的途径, 如设备报修、入住咨询、信息公告、服务投诉、社区活动、物业缴费等信息, 以高效的方式将社区民众诉求和物业公司管理联系起来。

此外, 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还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停车引导和反向寻车、信息发布、人流统计、消费一卡通等功能, 结合银行的结算系统, 建立基于商圈特色的会员卡制度, 提供消费、充值、积分、身份识别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智能卡应用体系。

3 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是承载综合体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基础, 它不仅关系系统的正常运行, 还须从未来科技发展的角度出发, 选定更合适的方式来建设服务平台的硬件设施。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硬件建设主要分为4个部分, 即后台服务器及编辑工作站, 信息服务传输网络, 用户终端以及运行环境保障设施, 如图2所示。

后台服务器及编辑工作站, 是城市综合体信息化服务平台运行最关键的设备。考虑到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响应的快捷性, 一般使用2台中档服务器, 并配以相互备份的虚拟化技术。系统工作站主要用于系统调试和内容编辑, 由于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 因此对系统编辑工作站的性能要求并不高, 一般台式机就完成。

信息服务传输网络一般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 并辅以Wi-Fi无线覆盖技术, 为城市综合体室内外提供网络互联信号。考虑到城市综合体项目大部分物业用于出租或出售, 当地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介入较深, 信息服务传输网络可以选择自建, 也可以搭载运营商的无线覆盖网络, 因此, 作为社区服务信息的传输网络, 初期投入并不会太大, 如图3所示。

对于自建信息服务传输网络, 可考虑与综合体内其他计算机网络共用, 采用基于VLAN的方式, 将其与内部办公网络逻辑隔离, 以避免访客访问内部网络, 实现信息安全的要求。

用户终端可以是计算机, 也可以是支持Wi-Fi接入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考虑到未来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 综合体信息服务平台须兼顾常用智能终端系统的程序和界面, 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满足用户需求。

运行环境保障设施是指保障信息化服务平台可靠运行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UPS、空调等设备, 考虑到建设综合体智能化系统时对机房工程都会有所兼顾, 因此, 对于信息化服务平台, 大都可选择与其他信息化机房共用。

4 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是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 也是其能否真正整合需求, 提供综合信息化服务水平的关键。城市综合体以“建筑组合提升都市生活水平”为目的, 信息化服务平台应立足于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信息化网络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方式和内容。

一个成熟运行的城市综合体, 必然会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员涵盖来往顾客、商户、居民、酒店、物业公司、都市白领等, 需要考虑来自各方面人员的医、食、住、行。分析一般城市综合体的使用特点, 其存在的服务需求如下。

1) 居住及办公:设备的报修、上门服务预约、能源费用查询、物业收费信息、费用网上支付、部分国家政策和市民办事指南等。

2) 出行:各地天气情况, 票务查询及预定, 旅游信息指南, 各类汽车租赁, 餐饮及酒店预订等。

3) 医疗:社区内医疗服务信息的发布和网上预约, 远程视频医疗, 网上就诊, 医疗及疾病信息查询, 疾病及传染病预防等。

4) 购物:各类商家产品信息发布, 商品促销及产品广告, 商品价格以及网上预订, 客流量统计分析等。

5) 餐饮:餐饮产品信息, 促销活动及餐饮广告, 餐饮价目及网上预订, 客流量统计分析等。

6) 酒店:酒店介绍及相关活动, 客房价目及预定, 酒店会务预订安排, 酒店餐饮介绍及预定等。

7) 停车:车位信息查询、综合体社区内行车及停车指引、停车位置指导及反向寻车, 可以帮助顾客顺利停车、行车以及寻车。

8) 物业:综合体总体介绍, 商家及停车位分布导引, 会员卡制度及消费, 社区文化及办事指南, 房屋租赁和社区BBS论坛等。

在城市综合体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 首先必须结合综合体的自身特性进行细致的需求分析。考虑到入住商户的流动性及各类产品及服务内容的不断变动, 信息化服务平台必须建立在不断更新的动态变化中, 通过专业的运营单位持续对商户进行调研和沟通, 以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确保系统的生命力。

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软件建设可以划分为结构设计、界面设计和运营方式设计。

4.1 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结构设计

信息化服务平台结构分为3个层次, 即底层应用系统接入、信息化服务集成平台管理、信息应用终端访问接口。底层应用系统主要指综合体社区内不同商家及物业的应用管理系统, 包括提供商品导购及预订的商户应用系统, 提供停车位及导航信息的停车导航系统, 提供物业服务以及能源计费的物业管理系统, 提供酒店及餐饮预订的酒店应用系统, 提供商户信息发布系统, 如图4所示。

底层应用系统主要通过数据接口或HTML语言, 将商户应用系统的服务界面归集到信息化服务平台上, 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降低平台内容的维护难度;同时通过动态联动, 还可以将商户应用系统的内容变化及时更新到信息化服务平台上, 以确保服务内容的有效性。

4.2 信息化服务平台界面的设计

界面设计是展示信息化服务平台、体现综合体商圈文化特色、展示项目特点和服务内涵的重要手段。为简化访问的复杂度, 信息化服务平台界面以Web页面为主, 通过IE等浏览器进行访问。

Web界面内嵌交互式模块以及商家应用系统的链接, 点击内嵌链接, 可关联综合体内各商家、酒店的应用系统预订模块, 实现浏览商家服务并进行服务预订的功能。为提高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 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终端的界面设计也是信息化服务平台设计的重点, 通过对常见智能终端的界面开发, 为用户提供更为简洁的商圈界面, 包含导购信息、商家活动、商圈停车等。

为给综合体内民众提供尽可能周全的人性化服务, 信息化服务平台界面设计要不断收集一些常用的服务信息, 如市民办事指南、天气预报、网络新闻等;还应定期更新版面, 去除其中无效链接和过期内容, 通过专业的美工设计确保其美观性。

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界面设计还包括商家对平台的直接维护。为降低平台运行维护方工作的难度, 服务平台还提供商家直接维护的途径。系统通过授权管理体系, 商家IT人员可以直接对指定区域的界面进行修改编辑, 收集客户访问, 发布广告及活动信息。

4.3 信息化服务平台运营方式的设计

从综合体信息化服务平台运营特点来看, 平台运营涉及的对象应该分为3个类别:平台运维方、信息发布方、信息接受方。

平台运维方主要为服务平台的运行提供保障, 包含软硬件的维护及管理, 系统的完善和升级, 内容的维护和更新, 服务的调研和需求挖掘, 部分商家的信息发布等。考虑到运维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建议安排专业运维单位或成立合资公司进行服务平台的运维工作。

信息发布方主要指具有一定计算机能力的商户IT管理人员。他们通过授权可以直接在相关页面发布产品及活动信息, 避免因联系运维方更新内容不畅而影响页面内容更新速度。并且这种方式可以将运维方和发布方分开, 降低平台运维的工作量, 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当然, 对于无此能力的厂商, 建议由运维方协助其进行信息发布。

信息接收方泛指所有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来获取信息及服务的个人。接收者不仅可通过计算机, 也可利用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等终端, 访问综合体服务平台界面, 了解城市综合体内的各种信息。

信息化服务平台还支持用户透过其直接访问外部互联网络。当顾客使用免Wi-Fi资源访问网页时, 首先出现的界面就是综合体信息化服务平台的门户页面, 可以直接进行浏览和相关预订操作。同时, 通过系统短信码验证的方式, 用户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平台传输网络连接互联网, 以访问更多的外部信息。对于内部办公、酒店及居民用户, 考虑到其配有互联网资源, 原则上不予预订页面, 这部分用户可以通过输入网址对服务平台进行访问。

4.4 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运维设想

建立综合体信息化服务平台有助于整合各建筑类型功能及需求,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体的综合效能。然而, 信息服务平台不同于一般的智能化系统, 它需要在城市综合体整个运营周期不断地投入资金和精力, 持续地进行维护及更新, 这在项目规划之初必须认真考虑。

首先, 对于服务平台盈利能力, 持续运行必须有连续资金支持, 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财力、人力来维系平台的运营。因此, 服务平台须具有盈利功能, 能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收获相当的费用以支持整个平台的持续运营。

其次, 对于服务平台服务功能, 为使信息服务平台可以真正服务城市综合体内的各商户, 除在规划时对信息的规模和类型有所考虑外, 在运营过程中还须密切关注入住商户, 积极配合业务类型的改变而更新服务平台的内容, 注意网站信息及数据的实时性, 使平台真正有益于住户, 做到良性互动。

最后, 对于服务平台功能升级, 可以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因此, 在硬件的选择上, 应该为未来使用留有一定的余量;在软件上, 应选用符合标准的协议类型和程序, 以提高平台的可用性。

5 结束语

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是城市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因为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聚集体,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 城市综合体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 缓解人口增长带来压力。随着综合体项目所体现的功能互补, 互相促进的优势不断体现, 越来越多的大型地产开发商开始考虑城市综合体这种综合物业类型, 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内循环体系。

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篇2

农村信息化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民生工程和重点工作,尤其在当前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围绕着互联网打造面向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将在加强基层党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西周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在相继完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门户网站建设、万村联网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首批县级农信信息化示范村创建等工作后,又于去年11月底,率先在全县启动了浙江省“农村中国”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试点工作,实现了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整合。我们以“五个一”为指导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三级网络

根据县委农办、县信息化办公室等上级部门要求,我镇成立西周镇农村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农村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全面负责农村信息化工作。同时,在本次创建工作中,由组织委员为责任领导,具体负责创建活动,并抽调了各办的年轻同志作为骨干力量。他们都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为我镇推广农村信息化打开局面。电信等有关部门和49 1

个试点村、50余家企业也都成立相应机构,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真正形成镇农村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企业、村户上下联动的网络格局。

二、加大设施投入,提升农村信息化档次

我镇各村在现有设施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航头、荷欣等经济发达村均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配备两台以上电脑,以及摄像机、复印机、数码相机等,并有大学生农村工作者负责具体工作,提升信息工作水平和档次。一方面,各村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做好本村的网上村务公开、信息宣传;另一方面,做好村民的信息服务工作,定期更新涉农信息,为村民提供上网、检索、购物等服务。镇政府在每个村安装远程教育设备,实现各村“每村一机”的目标,并有一位中层正职干部负责各村的远程教育的学习培训和设备维护,加大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扩大家电下乡宣传,支持群众购置家电下乡制定品牌机型,连线上网,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三、依托技术力量,积极推进试点

在县级部门的指导下,在电信公司、森特公司、网盛公司的技术支持下,我镇开展了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创建工作。创建过程中,把21名大学生村官纳入到农村信息化工作队伍中来。针对服务对象不同,召开了多次专业培训会议学习,分别对21名村官和50多名企业人员进行了专题培

训。经过工作人员近两个月的努力,收集、录入了大量基础数据,“农村中国”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在西周镇的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并于去年12月底开始进入试运行阶段。该平台以基层政务、企业商务和网站服务为载体,实现了现有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该平台建成后,我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各村汇报农村信息化工作进程及运行情况,使得农村信息化工作得以长期、有效开展。

四、加强人员管理,规范信息化工作机制

充分利用西周社区教育学院资源,结合我镇实际,对镇信息工作管理员、村级信息员以及其他人群方式实施分批分层次的网络培训,以提高对电脑网络维护、应用和信息采集、整理、发布的能力,增强网页的时效性和可看性,增加网站的点击率。制定农村信息服务平台运行制度和网络信息更新制度,做到网页更新及时。为充分调动广大信息员的积极性,我们下步还将制定《网络管理与维护制度》、《信息员信息收发制度》、《信息员工作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按提供、利用信息的数量、质量进行计分排名,对先进个人或单位给予精神、物质奖励。

现在,只要登录西周镇“农村中国”网站,就可以了解到全镇的相关资讯。上至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下至各级政府时政要闻、吃喝住行,各类信息一应俱全。该平台包括了动态政务信息、行政村简介、特色产业介绍、企业和产品展示、景点导览和便民信息等内容,能够满足群众需要。各试点村相继完成村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农村信息化工作阵地已经建立。

经过一年的努力,西周镇农村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了其内容丰富、更新迅速、使用便捷等优点,给农村信息服务带来了三个提升。

一、网络化宣教手段得到提升

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立,为西周提供更为领先的宣传教育途径,已经成为西周的一张新名片。在该平台上,不但有我镇的基本情况介绍的文字材料、视频介绍和政务动态信息,也有其它更为丰富的内容。无论是本镇居民,还是其他上网者,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认识西周、了解西周。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西第三届竹笋节活动中,我镇就利用该平台,在“农村中国”网站和宁波旅游网等网站发布活动安排,并在网上提供路线导航和食、住、行方案,不少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为西周山区旅游提供了新的宣传途径。我镇还充分利用该平台在线视频功能,实现了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在线观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党建视频。同时,利用建成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更好为农村干部群众提供免费的信息化服务。现在,无论是在村远程教育点,还是在家里,只要有互联网,西周镇的党员干部就可以接受党的教育,提高党性修养。

二、服务“三农”水平得到提升

农村信息化提升了政府服务“三农”的水平。西周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了特有的电子商务板块“商贸通”,目前共有50多家企业、农家乐和旅游景点等开通了“商贸通”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商贸通”可以借助“农村中国”网站平台,把企业的产品供求、提供服务等在网上予以推广。同时,通过该平台登录“浙江农民信箱”后,农民不仅可以轻松向所有用户的手机发布供求信息,而且还可以查阅到各个部门的涉农文件、政策,并可以在线就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困难向专家进行咨询。农业部门也可以借助该系统,将气象信息、病虫害防治、市场状况通过手机短信息及时发送给农民。

三、网格化管理得到提升

我镇还依托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在 49个行政村建成浙江省基层政务网格化管理系统。该体统包括了村务管理、村务公开和镇村通三块内容。村务管理主要针对基层组织的日常办公和业务工作的管理,围绕人口、资源资产、公共管理服务三条主线,像人口、计生、党群、社保、资产等都可以通过这里进行管理。村务公开分对内和对外,对内,有权限的人员可以登录系统查看所辖村的公开信息,可以开设几个村民的公共账号让大家来查看;对外,村务公开信息还可以与村的外网进行对接,信息可以直接展示在村网上

面。该系统还实现了镇村联动,实现了简单的办公收发文管理、镇村间数据的报送和统计。现在,在办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时候,只需将年龄条件输入到管理系统内,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名单立刻就按序排列了出来,并通过操作,直接以电子表格的形式保存到电脑桌面上。随着该村务管理系统的推广,将真正实现农村档案数据网格化、电子化管理。

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篇3

1 港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及其技术要求

港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的软基础设施,是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航运产业转变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工程。平台为航运产业相关用户群提供“一站式”现代航运信息服务,支撑航运服务体系实现现代物流服务、政府管理服务、航运交易服务、航运金融服务、航运人才服务、海事法律服务、游船旅游服务以及产业发展服务等功能。平台汇集海量航运信息,集成大量应

用服务,提供各种访问模式。为此,平台需要将相关信息系统连接起来,以便用户可以通过平台交换数据、发布信息、完成交易等。针对港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多功能、高性能的特点,提供低成本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及供应和管理海量数据资源是平台开发的难点。

随着港航信息服务平台的扩展,其电力、空间和制冷成本快速增加。在此背景下,商用网格计算的虚拟化理念逐渐建立起来,而云技术通过允许自助服务、计量使用自动化动态资源和提供工作负载管理解决方案等深化了该理念。云技术为港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低成本、高度灵活的数据解决方案。随着信息服务范围逐步延伸,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作为集成和编排分布式业务服务的方法而出现,成为云技术服务体系中解决客户公有与私有、内部与外部服务集成问题的主流技术。

2 基于云技术的港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架构

在充分考虑平台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港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采用基于虚拟化和云技术的架构(见图1),从而实现航运服务云。平台自下向上分别部署虚拟化基础设施、虚拟化数据管理层、公共支撑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及在线云服务门户等;同时,平台管理解决方案和平台信息安全解决方案贯穿平台各个功能层。

虚拟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支持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确保应用程序或软件服务不直接绑定底层硬件基础设施的虚拟化系统软件,其作用在于能使应用服务高效、动态地采用虚拟化基础设施中的资源(通过平台管理组件)。

虚拟化数据管理层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虚拟化数据资源池,具体负责海量数据的分布式管理,可伸缩数据存储,高性能并发访问以及跨部门、组织和企业应用间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信息流转等。跨部门、组织和企业的应用数据集成于虚拟化数据管理层,实现各种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此外,该管理层还包含与云技术兼容的数据库、文件系统以及可实现大规模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数据总线中间件。

公共支撑服务层为上层应用服务软件提供平台公共支撑服务和业务领域支撑服务。平台公共支撑服务包括服务交互总线、工作流管理、服务目录管理、虚拟化软件开发包等平台中间件;业务领域支撑服务包括物流、监管、金融、交易等业务领域中间件。根据业务需要,公共支撑服务层可以提供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模式的软件服务,便于用户开发和部署新的应用。

应用服务层实现平台应用服务体系中的各项功能,这些功能在云技术架构中的主要业务逻辑基于SOA设计并实现为虚拟化的应用服务,同时根据业务需要,可以提供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模式的软件服务。应用服务层包含平台各领域的应用服务以及统一的用户管理服务。统一用户管理服务为平台各领域应用服务提供一致的用户属性和用户管理,便于实现“一站式”跨业务领域的服务访问以及与用户信息相关服务间的组件化集成。

在线云服务门户是用户及外部系统访问港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各种应用服务的入口。该门户利用支持多终端、跨平台的服务访问技术,负责将各种网络接入方式(如超文本传输协议或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用户管理系统、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或含状态传输、传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地理信息系统等)转换成标准的服务调用,并能以多种形式(如网站、电子邮件、呼叫中心、手机短信、传真、网络服务接口、文件传输协议和LED显示等)提供云服务。

此外,由于必须利用统一的管理和安全基础架构实现整个云灵活供应、强制实施的安全策略,因此,港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架构中还包括平台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涉及身份认证、鉴权管理、安全策略、防火防毒、灾备恢复等一系列“端到端”平台安全保障设施。

平台管理解决方案针对虚拟化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提供自上而下的“端到端”管理。成熟的云服务管理软件支持资源动态供应和分配,使服务规模能按需伸缩,从而最大程度减少由于静态计算资源未充分利用而造成的浪费。

3 基于混合云的港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部署模式

港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集成多种港航服务业务供用户使用。鉴于服务提供者与服务使用者对平台功能、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存在差异,平台采用混合云的部署模式,以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基于混合云的港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由私有云和公有云组成(见图2),平台功能根据具体服务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系统组件来实现。

公有云是港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对外服务的主要设施。在平台应用服务体系中,直接被外部用户使用的服务(如平台的云服务门户、中小企业的物流SaaS服务等)部署在数据中心的公有云中。外部用户通过在线云服务门户获得应用服务,或者通过租用平台的托管服务,将企业自身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在公有云上。对外服务由于直接面向外部用户,要求有较强的服务规模按需伸缩性,将其部署在公有云中有利于充分利用计算资源和节省成本。

私有云主要负责处理港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内部核心业务以及与电子口岸、运输部门、大型企业和其他口岸、园区等外部平台的对接,以获得外部信息系统的服务。私有云的主要用户是平台运营方的内部部门以及平台的共建单位,由于其用户数量有限,服务规模稳定,因此能够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和性能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公有云在为外部用户提供服务时,会委托私有云处理部分内部业务逻辑,因此,平台私有云与公有云通过高速安全交互系统互联。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4-09-18)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提速 篇4

伴随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 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作为物流信息化其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内容,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的开放、共享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物流资源整合、集约等利好, 获得业界的重视。而经过数年的推广和发展,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日前, 在商务部与国家标准委印发的《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 (下文简称《行动计划》) 通知中,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推广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再度被提上议程。《行动计划》指出要从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和服务规范入手, 增强平台服务功能, 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有利于物流信息的互通互联和共享, 能够实现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乃至更广范围内物流信息的有效衔接。”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恽绵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解决传统物流资源零散、交易环节闭塞, 以及解决信息集聚度不高的“信息孤岛”问题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企业、行业乃至政府部门的重视, 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商务部与国标委这次把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将有利于解决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发展和推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加速其发展。”恽绵说。

全面铺开

11月21日, 由徐州市现代物流与产业服务协会牵头成立的淮海经济区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该平台涵盖了网络直报、车辆动态监管、公铁水联运、金融物流、城市配送、广货北上、电商交易等综合性功能, 服务的范围覆盖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作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该平台将打造三个服务网络:与公安、交通等道路运输车辆主管部门对接, 实现对内对外的信息共享、车辆动态监管以及物流实名制管理的智慧交通服务网;以银行为主导、物流企业参与的金融管理服务中心, 为各类企业提供“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的金融物流服务;通过标准化的系统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搭建城市配送网络。

今年8月, 唐山打造了首家城市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物流唐山”, 面向企业、个人、政府、协会四类用户, 提供企业展厅、物流资源信息发布、物流资源需求发布、物流资源供需信息智能分析匹配、价值信息短信推送等功能服务, 可为企业用户降低2至5个百分点成本, 有效提升利润率3%到5%。目前该平台已积累1万余家会员企业, 实现了对唐山各县 (市) 区的全面覆盖, 会员数量每月以10%的速率增长。同时, “物流唐山”城市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也是此次《行动计划》第一批重点推进企业和平台名单中的一员。

当前,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全面铺开, 其中既有政府主导成立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也有行业与企业主导建设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而在今年10月, 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4—2020年) , 指出要整合现有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资源, 形成跨行业和区域的智能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电子口岸和大宗商品交易等平台建设, 促进各类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 有效降低货车空驶率。以统一物品编码体系为依托, 建设衔接企业、消费者与政府部门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物流信息标准查询、对接服务。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 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依托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等已有平台, 开展物流信息化国际合作。这标志着物流信息平台工程被正式纳入国家物流发展规划。

落地成关键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发展很快、很广泛, 但是在建设标准和信息共享、互通互联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恽绵指出, 由于对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认识和定位不同, 导致了各类平台间缺乏必要的业务交集, 无法实现业务和功能上的有效衔接, 难以在跨区域范围内形成统一、完善的功能体系, 直接影响了各地平台之间的协作, 阻碍了总体服务能力的提升。

对此, 明伦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惠良同样认为, 当前很多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除风格、内容有一定的区别外, 基本特征都是信息发布, 属于媒体型平台。业界专家也分析指出, 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互通互联是一种趋势, 而相关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广泛应用是实现平台间互联互通的基础。各类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只有参照一定的标准, 如功能设置、数据采集、存储、应用、交换等标准开展规划、设计和建设, 才能确保各平台之间实现联通, 否则就会导致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而不连、连而不通”, 直接影响了平台各项工作的开展。

“《行动计划》指出要统一平台的技术接口标准, 完善操作流程及服务规范等, 实现可公开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就是针对目前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标准不统一提出的。”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室副所长汪鸣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各类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由于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差异, 在核心建设上各不相同, 例如有以车货交易信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 也有以政务服务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因此, 在建设标准上统一有利于实现这些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但有一点需要注意, 就是这些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互通互联, 其共享的信息是可公开的部分, 这一点在《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出来了。这是因为企业有企业的商业机密, 从企业商业运作层面而言, 对信息的传送和接收是有选择性的, 我们应尊重企业的选择。所以这一前提也决定了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信息的传递、共享也应该是有选择性的, 不是无限的。”汪鸣说。

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篇5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省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扶贫组发[2016]3 号)中《山东省信息化建设扶贫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结合新形势下的信息扶贫工作重点,我们提出建设山东省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

1.建设目标 当前扶贫工作进入新的攻坚期,扶贫工作存在着机制宣传不到位、手段单一、监管效果不佳、资金监管落后、人员管理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且贫困人群存在多种致贫原因,地区帮扶人员与信息员无法精准、有效的对贫困户进行真实帮扶。

创新扶贫方式,加快推进特殊困难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落实省信息扶贫工作,建议以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建设山东省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

平台覆盖全省 17 地市,以各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科学精准的统筹各地扶贫资源。在协助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与公共信息平台及民生服务平台关联,增加民生服务功能及电商功能,为贫困户的生活提供帮助。

2.建设思路平台对政府管理者、地区扶贫人员、信息员、社会其他扶贫力量的扶贫工作进行协助。建设过程中打造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按照市场机制整合个体工商户以及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线下服务站点等资源。

帮扶人员作为扶贫工作主心骨,按各自职责对特定贫困户进行实际帮扶;信息员作为平台运营的支撑人员,工作重心偏向于平台电商维护、信息采集上传和资源整理使用,从平台角度为扶贫工作提供帮扶,协助政府推广扶贫信息化。

在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下,实现每个重点扶贫村确定至少 1名信息员,担任平台站点的管理员,把各类信息发布到平台,配合地方帮扶人员为贫困户提供帮扶。

通过帮扶人员及信息员从各地实时、真实的搜集信息,上传平台,为政府管理者、帮扶人员及信息员提供信息协助。带动贫困户脱贫、消费,进而吸引商家入驻,扩大社会资源扶贫力度并为平台建设运营点,实现平台良性自循环并向贫困区提供区域个性化帮扶。

3.建设 内容 3.1.平台搭建平台建设概括为“一平台、一张图、六个库、高精准、全周期”的特点。

一平台是指“山东省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平台从多角度多场景为省信息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作网络信息支撑,向政府管理者、各地扶贫管理员、各地信息员、社会其他扶贫力量、贫困户提供有效协助。

一张图是指“扶贫地理信息图”,通过该图可随时随地掌握省内各区贫困人口分布、构成、致贫原因、贫困现状等。

六个库是指人员档案库、扶贫资源库、业务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数据库、地理信息库及电商资源库,通过对采集到的各类数据多维度分析,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确定位致贫因素为管理人员和各类信息员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高精准是指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快速实现“各地信息员与贫困人员”、“扶贫措施与致贫原因”、“贫困村间资源供需”的高精度匹配,实现救助资源的精细化释放。

全周期是指围绕贫困户,将各类帮扶进行跟踪记录,实现贫困人员脱贫的全过程留痕存档,为今后扶贫工作提供指导。

3.2.平台架构 服务器 存储设备 网络设备感知设备 安全设备人员档案库 扶贫资源库 业务数据库 地理信息库电商数据库 其他数据库政府管理者 帮扶人员 帮扶对象任务对象信息帮扶措施指导推荐横纵向交流互动致贫原因分析帮扶效果跟踪回馈扶贫信息论坛扶贫对象管理数据管理分析扶贫资源管理社情民意采集Web app 微信平台扶贫对象 信息员 管理队伍 个体商户社会资源设施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服务 层门户层用户层扶贫政策与管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与运维支撑体系扶贫工作业绩考评体系其他资源VPN专用网 互联网 物联网 移动通信公共信息平台数据库信息员电子档案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工作管理考核职业培训课程业绩考核

特色村淘网上跳蚤市场农产批量商户采购信息整理上报商户诚信建设农产电商零售地区特产推广

政策宣传导读网货下乡人才服务政策资金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服务机构介绍用品互换

支撑层一张图 工作流 绩效监管 3.3.应用建设 3.3.1.协助政府管理 信息资源整合,将数据搜集、分析、整理,帮助政府管理部门更加准确的锁定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扶贫措施,集中各方力量,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条件。

3.3.2.协助扶贫人员 帮扶 为地区扶贫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从平台获取一些较为实际、切实可行的信息,方便扶贫人员有效的运用在工作中。设立奖励制度,对于个人扶贫方法也及时上传分享,使平台成为有效的扶贫辅助工具。

3.3.3.协助信息员 工作 信息员的工作偏向于信息宣传、电商维护、数据信息采集上传、资源整理使用。平台运维收益可体现到信息员福利收益中。

以电商为基础,搭建特色村淘模型,充分发挥电商优势,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颈,服务村民,创新农业,促进消费,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构建网上的村间跳蚤市场,为重点贫困村的生活消费提供支持。

3.3.4.协助贫困户脱贫 平台采取多途径为贫困户提供生产生活类培训素材,在信息员的协助下,部分贫困人员了解、使用新技术,村民间脱贫资源共享并建设优质教育资源。

通过政策倾斜、补助、特殊营销模式、商户资源等多种方式,增加贫困户消费能力。贫困户自主选择优惠购买等方式,在不增加贫困户消费负担的前提下,保障生活个性化需求。

3.4.运营 思路平台运营点分信息服务模块、电商村淘模块、推广合作模块。

信息服务模块:信息员充分了解本村可以输出的项目,比如劳动人员、土地、养殖畜牧等,把信息发布到平台,把需求企业、项目引入地区,村民资讯互通、机会共享,扶持创业青年。

电商村淘模块:信息员将当地采入产出需求发布电商模块,吸引商家入驻实现交易,通过村淘功能协助区域资源互换,提供更多扶贫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协助特殊的贫困区实现生活生产用品输入、农产输出、物品互换、农技培训,并在低价甚至公益模式基础上确保贫困户使用。

推广合作模块: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针对农户开设特色、实际、方便的资金业务,为村民收益、就业、丰收保驾护航。

信息员通过搜集村用户建议提交平台,使平台不断完善功能目录,满足各类用户需求,从而保障政府管理下帮扶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

4.建设模式 针对此服务平台项目的特点,以及国家对信息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此平台可采用三种建设模式:

1、政府投资,企业建设,政府运营。

2、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建设、运营。企业负责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政府按照管理者、信息员使用人数等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

3、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给予运营保障。企业负责投资平台建设和运营,政府授予企业运营权并提供运营保障措施,保障平台能够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

建设模式需企业与政府相关人员详细协商,保障平台使用效果和双方受益。

5.建设计划 省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搭建。2016 年,上线省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2017 年上线 17 地市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二级平台;2018 年,上线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三级平台。

省扶贫特色互联网+电商体系搭建。2016 年,省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上线特色电商板块;2017 年,依托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17 地市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二级平台,每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建立当地特色的电商服务模式;2018 年,结合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三级平台搭建及信息员进驻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省扶贫特色互联网+电商初步搭建完成;2020 年,省扶贫特色互联网+电商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打造信息化扶贫示范镇。2017 年,在推广实施省信息扶贫综合服务平台、扶贫工作重点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省扶贫特色互联网+电商体系的同时,全力打造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在基础比较好的乡镇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农资购买、农技推广、医疗健康、农产品销售等服服务,不断优化;2020 年,将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向全省推广。

6.保障措施 6.1.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设立 保证每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都设立至少一个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站由信息员管理、维护,为村民提供信息指导服务,引导村民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2.扶贫队伍 建设 组织建设一支信息员队伍,保证每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都由一位有文化、懂技术、能服务的信息员进驻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信息员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均实现规范化。对信息员的工作可实行奖惩化,拿出补贴或系统盈利点中部分盈利为信息员工作提供奖励。

6.3.政策支撑 发布整理相关政策,通过平台宣传或组织学习等方式,将政策的支撑效果切实落实到扶贫人员切实工作中。针对区域采取帮扶策略,扶贫困、促销费、惠民生。

6.4.平台使用保障 平台建设后,需政府协助确保平台的使用,或划入政府扶贫工具,以保证平台上的信息及时、真实、有效,切实的通过信息化提升扶贫工作效果。

信息录入:扶贫人员、信息员须将工作中信息数据及时、完整、有效录入,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保障数据分析的有效性。

文件上传:平台内上传信息需各级人员工作提供支撑,切实保障宣传和文件使用的效果。

营销模式:平台将设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企业优惠需配合倾斜策略、政府补贴等方式,为贫困户提供帮助。

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篇6

1 中兴ZXF118系统结构

中兴ZXF118固定网综合信息平台采用先进的分层设计思想,由用户接入层、业务逻辑层、短消息中心层、网关路由层组成,使得系统具有灵活的组网方式、良好的开放性和线性扩容能力。ZXF118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1)FSK接入服务器

FSK(频移键控)接收服务器接收信息终端的呼入和向信息终端发起呼叫,接收智能信息终端上行的DTMF(双音多频)或FSK信号,向智能信息终端的下行FSK信息,完成CTSI协议物理层和链路层的功能。

中兴FSK接入服务器具有如下特点:

*9誗系统稳定性极高,支持ISUP/TUP,支持14位和24位长的No.7信令点编码,可以对接多种机型;

*9誗为CPU群机处理的多级分散控制系统,重要部件均采用1+1备份,能真正实现双机双总线、双网双平面;

*9誗单模块的呼叫处理能力(BHCA值)大于600 k,多模块时的BHCA值为600 k × N × 0.8,其中N为模块数,0.8为折合系数;

*9誗单模块能达到39万用户的能力(8 k网板)或可以支持75万用户(16 k网板),提供多种传输端口(E1、155 Mbit/s光端口),因此易于扩展,能够在线扩容,最多可扩展到62个模块;

*9誗组网灵活、容量大、集成度高,资源配置十分灵活;

*9誗诊断测试严密完善,开放性良好。

(2)CTSI业务处理机

CTSI业务处理机实现业务逻辑,为终端用户提供动态的各级菜单,接收和处理终端和平台发送的信息,支持和区分用户预付费功能以及各种统计信息的管理功能。

中兴CTSI业务处理机具有如下特点:

*9誗具有可扩展性,能够平滑扩容;

*9誗采用了通用、开放、标准的软硬件平台和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9誗系统软件采用了分层模块设计,模块间的通信符合国际规定的标准接口,实现了信息流的标准化;

*9誗采用了高可靠性的容错系统,配置灵活,可适应于各种业务需求;

*9誗采用智能网技术,具有功能全面、业务升级方便、系统结构合理等特点。

(3)AAA服务器

AAA(认证/计费/鉴权)服务器采用扩展的RADIUS(远端授权拨号上网用户服务)协议,可以按照主叫号码、用户帐号、终端ID、用户密码进行计费、认证和授权,支持用户使用预付费卡。中兴AAA服务器具有如下特点:

*9誗服务器网络层认证/授权设计为树状的RADIUS分布式系统,具有较强的横向发展(增加省网、中心城市节点)和纵向发展(向下发展地市、县级节点)的可伸缩能力;

*9誗具有很好的扩容能力,除了硬件上增强了单机性能,也可以增加系统的节点数。

(4)短消息中心

短消息中心实现短消息的存贮、转发;通过SMPP(短消息点对点协议)和扩展短消息实体(如移动短信中心、信息台)进行短消息交换;与短消息网关相连,从服务提供商(如ICP等)获取信息;提供定制信息通道。

中兴短消息中心具有如下特点:

*9誗短消息中心根据配置的不同,单模块可提供每秒300条信息的处理能力。

*9誗中兴短消息中心由于合理的系统设计以及使用了内存数据库等专利技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性能指标。

*9誗系统采用堆叠式多模块结构,配置灵活,最多可扩展8个业务服务器模块。

*9誗对所有关键硬件采取冗余设计,保证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如:核心处理节点采用主流机型的Cluster结构主机,可实现系统版本升级时不停机;采用先进的高可靠性磁盘阵列技术,确保数据存储的安全可靠;节点间通信网使用双网冗余设计,网卡、集线器的冗余备份,使单机故障的停机时间控制在秒级以下。

(5)SMPP代理服务器

SMPP代理服务器完成SMPP标准消息和系统内部消息之间的转化,对接入的ESME(扩展的短消息实体)进行管理和业务量统计,过滤ESME的业务消息;为扩展短消息实体提供基于TCP/IP和X.25协议的两种接入方式。

(6)短消息网关

短消息网关联系短消息中心和服务提供商,采用标准的SMPP协议到短消息网关获取信息,提供用户在Internet上发送固定短消息功能,对服务提供商的信息进行过滤。

2 中兴ZXF118系统特点

中兴ZXF118系统的技术特点有:

*9誗 系统容量大,组网灵活,提供灵活的本地网方式、智能网方式、数据网方式等多种组网方案,可以和其他短信息源(如移动短消息中心)方便地连接。

*9誗 新业务生成能力强,提供了丰富的API接口函数,业务开发更为灵活。

*9誗 系统升级能力强,能够在线引进新业务和对现有的业务进行修改和删除。

*9誗 系统安全性、可靠性高,主要部件在硬件上均采用了1+1备份;系统与其他系统相连时采取了相应的加密措施,如传输过程的加密、防火墙技术等。消息损失概率不大于10-7,信息存储时延不大于1 s(在95%的概率下)。

*9誗 具备完善的过负荷控制机制,包括3套机制,分别设在FSK接入服务器、CTSI业务处理机和短消息中心内。

*9誗 采用先进的双网、双平面技术,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誗 管理功能完善,提供中继、信令链路、服务质量统计等所有相关的实时和历史数据。

3 中兴ZXF118的业务功能

和市场应用

中兴ZXF118系统能提供的业务包括:短消息、电子邮件、信息定制、信息点播、电信QQ、电信业务查询与通知、银行查询与自助缴费、证券业务、彩票销售、信息发布出租、广告代理、预定业务、语音短消息及短消息传真业务。

截至2002年3月,在中国电信已经开展固网短信业务的12个省市中,中兴通讯承建了江苏、山东、辽宁、河南、湖北、云南、山西、深圳共8个省市的固网短信平台,ZXF118系统的广泛应用使中兴通讯已成为中国固网短信产品的第一品牌。□

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篇7

一、需求分析

从高校的管理层面分析, 共涉及到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公文管理等方面内容, 各项管理工作均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规范, 为使管理工作透明易于监督和实施, 并按预设的规范进行。因此, 在高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中引入工作流技术, 将管理工作按规范编制为工作流程, 不仅可以使各项工作顺畅、自主地进行, 而且工作进度透明可视, 领导监督方便可行。

工作流技术是目前较流行的自动化流程控制技术, 它以工作流引擎为核心, 与工作流程建模工具一起, 完成工作流执行服务, 组成完整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WFMS) , 为整个管理平台的运行提供软件支撑环境。

二、系统架构

目前工作流技术领域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智能化和Web化方面。基于工作流技术的高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可采用XML和JAVA等技术来实现基于WEB架构的管理系统。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高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从下到上依次分为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用户层。其中:

数据层包括系统中所有数据资源, 数据资源包括教职工库、学生库、课程库、设备库、科研库、财务库、组织机构库、角色信息库、权限库、流程模型库、流程实例库等。

支撑层是执行工作流服务的核心, 主要由工作流管理系统组成, 同时完成将用户与其角色和权限的分配和对流程模型进行定义和修改。

应用层是服务平台的各应用模块, 主要完成用户需求的各项管理工作流。

用户层是服务平台的人机交互界面, 负责对用户请求做出响应, 调用应用层组件, 并将结果返回用户层。

三、流程设计

流程管理是工作流系统的核心功能。一个工作流程就是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或者几个相关联的事务处理过程, 由发起者或一定条件触发而启动, 根据调用规则由参与者完成本环节后, 自动流转至下一环节的参与者。流程的发起者或监管者通过流程管理模块, 可以随时查询流程状态。因此, 流程管理主要完成流程模型定义、流程的执行以及流程监管等功能。

系统中的主要流程模型按模块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中的教师教学流程、学生课程学习流程、请假审批流程、教学场地管理流程、教学监督流程等;人事管理中的教师进修流程、职称评定审批流程、教师聘任流程等;科研管理中的科研项目申请流程、进度管理流程、结项审批流程等;后勤管理中的学生住宿管理流程、设备管理流程、后勤报修/维修流程等;资产管理中的教学设备管理流程、损耗及报废报修流程等;公文管理中的公文审批流程、公文流转流程等。

以教师教学流程和学生课程学习流程为例, 每学期初创建, 教师按流程完成提交教学计划及课后反思、考试大纲及试卷, 接受教学监督和检查等工作;学生按周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考勤检查及教学评价等任务。

教师进修及科研流程相似, 首先由教师提出进修或科研项目的申请, 执行审批流程:由系部初审后, 交由学校教务或科研部门再次审核, 最后由校领导复审, 登记备案;进修或项目结项后, 再依次完成相应报销审批流程。

系统中各流程模型根据内容不同调整时限, 例如教学及学习流程包括每一学期的每门课程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 教师进修流程包括提交申请至结束返校, 教师科研流程包括从申报课题至课题结项、提交成果的过程, 学生住宿管理流程包括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离校的过程, 后勤报修及维修流程包括从报修申请到维修结束的过程。

四、权限管理

根据教职工职能的多元化定义多种角色, 其中包括行政管理、教学、设备管理、科研、财务管理等, 并给每种角色按级别或层次定义相应权限, 使人员与角色之间为一对多, 角色与权限之间为多对多的形式。除此之外各功能模块的菜单也需设置权限, 使每位教职工能够参与并使用其权限下的相应服务。每个应用管理模块均分别设置系统管理员角色, 对本管理部门相关的流程模型进行定义和管理。

五、小结

系统中的流程模型的定制由各管理部门的管理员根据管理规范完成, 并由相关人员触发, 经工作流引擎解释并执行, 生成流程实例, 使流程实例自动流转, 参与者可实时查看、监督流程的运转情况, 并及时给出运行建议, 从而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此外, 当管理规范发生变化, 只需修改流程模型, 不需对系统重新开发和修改程序。

将工作流引入高校信息化管理平台, 使系统成为集办公管理、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科研管理以及相关资源共享管理的综合服务平台, 使各项资源实现共享, 使高校管理平台不再是一个只适用于具体化管理方式下的管理系统, 而是一个可以随需求变化随时调整业务流程的、灵活变化的管理系统, 当工作流程变化时, 只需适当地修改工作流程建模, 不需修改程序, 可以满足不同院校的多种需求,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使用价值, 为创建数字化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高校信息化服务平台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平台, 其服务效率直接影响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 而高校数据资源丰富, 管理工作较复杂, 引入工作流技术开发综合、全面、规范、高效、共享的高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可实现这一系列需求。本文提出了引入工作流技术的方法、整个平台的系统架构, 并对平台的实现和运行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工作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架构

参考文献

[1]黄永斌、王琦峰:《面向服务架构的高校信息化应用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9年9月。

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篇8

1 惠州市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现状

近年来, 惠州市农业信息中心坚持以信息服务“三农”为宗旨, 承载着“惠州农业信息网站”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全市农业信息的采集发布、《惠州农业信息》杂志和《惠州农业信息快报》的编辑出版、以及惠州“12316”三农热线、“百事易”和“菜篮子快讯”的信息服务等工作使命, 在服务“三农”、宣传政策、传输技术、传播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力提升了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有效促进了惠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1 惠州农业信息化专业门户———惠州农业信息网

网络化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 除电话网络、电视网络外, 互联网络将成为农民主动获取信息重要的途径。惠州农业信息网自2000年10月创立开通以来, 作为惠州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最为高效的服务模式, 以其强大的服务功能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成为惠州农业信息化门户。为完善信息网络的服务功能, 提供优质的多元化服务, 2008年至今, 网站不断优化页面设置, 多次升级改版, 改版后的网站首页设置共18个模块, 版面简洁大方, 使用快捷方便。网站每年发布各类信息1万多条, 信息内容涉及政务、党务、科技、服务、特色、产业、人文、新闻8个大类, 为惠州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服务。同时, 立足本地资源, 设置了“人文惠州”、“十二大特色农作物”、“12316”三农热线、“百事易”、“菜篮子快讯”和《惠州农业信息》杂志等专题网站, 实现了电信网、移动网、互联网“三网”的无缝结合, 彰显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现已成为岭南农业网站中的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截至目前, 惠州农业信息网站总访问量已突破了1 800多万人次, 日平均点击率高达1.5万人次, 成为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门户, 在加强政府的宏观决策与调控, 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指导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流通, 引导农业、农民走向市场,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涉农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2011年被中国农业网站发展论坛组委会评为“卓越市级农业政府网站”;2009~2010年, 连续2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百强 (政府类30强) 网站”;2008~2010年, 连续3年被惠州市政府评为“优秀政府部门网站”。

1.2 惠州农业信息化的亮丽名片———《惠州农业信息》杂志

作为报道、传播农业科技成果, 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纸质媒介期刊杂志,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以及市场信息的发布方面仍起着积极作用。《惠州农业信息》 (以下称杂志) 作为刊载惠州市各种农业信息与农技推广的综合性内部刊物 (粤内登字L第11208号) , 是宣传“三农”法规、政策、记录惠州农业工作动态、传播农业科研技术成果、交流农业信息的主要载体, 是广大农业工作者和农民群众结合的纽带, 是农业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桥梁, 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惠州农业信息现代化进程中责无旁贷。

杂志自2007年9月创刊出版以来, 谨遵“立足惠州农业生产, 围绕‘三农’工作重点, 宣传政策法规、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传递最新农情信息、引领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信息化工作、促进惠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办刊思路, 选题上设有“专题报道”、“工作研究”、“农业动态”、“农技推广”、“学术天地”和“政策法规”等10多个针对性很强的栏目, 形成了“一看就懂, 一用就灵, 一点就通”的刊物风格, 全面体现了“关注‘三农’, 面向‘三农’, 情系‘三农’, 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和“为领导决策当好助手, 为农民生产当参谋, 为读者致富当顾问”的期刊定位。此外, 惠州农业信息网站建立杂志和快报电子期刊, 制作电子光盘发行, 通过生动具体的影像, 弥补农民不喜欢看书的缺憾, 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截止目前, 《惠州农业信息》共出版29期, 双月刊, 出版量从最初的每期800册增至每期4 800册 (其中每期内页48P, 彩页14P) , 总印刷数累计达10万多册;覆盖面涉及省、市、县区、镇各涉农单位, 市直各单位, 各级农业龙头企业, 相关科研院校, 以及全市的1 041个村委会, 期刊现已成为惠州市各级领导的决策参考依据、农业企业的宣传名片、农民朋友的致富手册, 为惠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更赢得了社会各界与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杂志现已成为惠州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广东省农业内部刊物中大放异彩。

1.3 惠州农业信息化的沟通桥梁———惠州“12316”三农热线

当前, 各类农业信息服务的载体、平台不计其数, 各种形式的媒介正在打一场信息服务领域的争夺战, 如何拓展我们的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空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赢得更多农业生产者的关注和支持, 最重要的一点就要推出信息服务品牌。2007年8月, 惠州市农业局正式开通“12316”三农热线, 市农业信息中心负责“12316”三农热线的运作和管理工作。为打造惠州农业信息服务优势品牌, 中心积极采取有力措施, 为广大农民和基层农业工作者提供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和多元化的农业信息服务。

一是不断升级完善热线所需的硬件设备, 开通了两进两出4个端口, 两条线路的热线专线, 配用互联网电话语音服务平台2.0 (简称农户通DDNP v2.0) , 该产品在目前国内呼叫软件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确保“12316”三农热线的有效运行。二是建立来电咨询数据库, 调整并简化来电转接一览表, 使数据查询更加便捷准确。三是全面培训热线话务人员, 以提高“12316”话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四是建立专家热线库, 整合惠州市农业科技人才资源, 挑选出本市粮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领域的五位专家进入热线专家库, 更好地解答农民的问题, 提高热线技术服务水平。五是建立“12316”专题网站, 给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检索、语音回复、视频解答、短信通知等在线咨询服务。六是联合中国电信惠州分公司, 共同推出“12316”三农热线包月任打套餐服务, 降低来电者的咨询成本并吸纳更多群众参与该服务。

自“12316”三农服务热线开通以来, 受理了来自全市各县区以及邻近城市乃至外省的来电咨询, 及时为来电者提供咨询解答服务, 解决了他们在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难点疑点。截止2012年6月, “12316”三农热线服务总人次达36万人次以上, 成为集投诉举报、政策法规咨询、市场信息咨询、农技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窗口, 为农民同政府搭建了方便快捷的沟通桥梁, 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和好评, 并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赞扬与肯定。

1.4 惠州农业信息化的特色展台———“农信通—百事易”、“菜篮子快讯”短信服务

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实现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解决农村网络“最后一公里”问题, 要以“新”取胜, 利用新技术、新手段, 充分发挥现代传媒通讯优势, 加强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充分调动社会优势资源, 积极开发农业信息资源, 创新推出具有本土特色化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手机短信是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一项新手段, 加强农业短信服务势在必行。2005年惠州在推进农业信息化过程中, 大胆创新探索新型服务模式, 由农业部门牵头, 利用市场机制运作信息资源, 与广东移动惠州分公司携手合作, 先后推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信通—百事易”和“菜篮子快讯”等农业信息手机短信服务平台, 开拓了信息“进村入户”新途径。

自开通“农信通”、“菜篮子快讯”短信服务平台以来, 惠州市农业信息中心携手惠州移动公司、广州市易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为惠州本地农村客户量身定制的天气预报、农情提示、灾害预警、惠州农业政策、惠州特色农业技术指导、种养殖建议等本土化“农信通”。根据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最新整改思路, 现用“农信通”信息平台取消, 目前“百事易”已整合农科、政策、新闻、创业、致富等信息, 通过短信、彩信方式, 根据客户地域、终端能力等属性实现个性化匹配下发, 正替代“农信通”成为广大涉农用户的综合信息查看平台。中心以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最新整改思路为契机, 利用“百事易”平台, 实现农业信息网与“百事易”手机短信联动方案, 为广大惠州农民群众发布了及时有效的农业生产信息, 使农业信息服务范围更广泛、方便。同时, 还不断加强与中国移动惠州分公司、汉塘公司的沟通和联系, 逐渐优化“菜篮子快讯”短信方案, 提升短信服务水平, 通过“菜篮子快讯”每天发布蔬菜农检、瘦肉精检测和饮食养生信息, 为广大市民朋友提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饮食信息服务。

截至目前, “菜篮子快讯”现有稳定收费用户接近1万户, 信息辐射超过3万人, “农信通—百事易”总用户数达23万户。“农信通—百事易”和“菜篮子快讯”本土化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深受惠州农民群众和市民朋友的欢迎, 现已成为惠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 推动着惠州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革命和经济体制转换的时代变革中, 信息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和生产要素, 已成为改造传统农业的强大武器。近年来, 作为惠州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和四大服务模式, 惠州农业信息网、《惠州农业信息》杂志、“12316”三农热线、“农信通—百事易”和“菜篮子快讯”短信服务, 在推进惠州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民致富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 惠州农业信息网站建设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 其发展与服务的路子尚在探索之中, 服务的方法和经验还比较欠缺, 服务效果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是网站信息时效性差, 由于有些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发布、传递时间比较长, 供稿滞后, 个别新闻失去了时效性;二是网站信息更新量不够多, 有些栏目信息更新较少或没有更新;三是访问手段比较单一, 目前网站只能用计算机浏览, 没有提供多种访问方式, 比如电话终端、PDA、手机、机顶盒、IPTV等, 农民获取信息不太方便。

其次, 当前网络、媒体、数字化出版对传统期刊杂志带来了不小冲击, 作为纸质期刊的《惠州农业信息》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 在信息发布量、及时程度上与网络、电视等数字媒体相比, 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之约稿、组稿工作相对薄弱, 杂志的稿源不足, 除了本市动态稿件比较充足, 其他栏目稿件明显偏少, 稿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正常的出版发行。

第三, “12316”三农热线信息量收集渠道单一, 需加大收集和更新力度;热线话务人员掌握的农业技术专业知识相对较少, 有待进一步加强培训;热线网站自独立开通以来, 点击量虽然在稳步提升, 却仍低于与惠州市农业信息网分离前的水平。

第四, “农信通—百事易”和“菜篮子快讯”缺乏业务新内容, 自“农信通—百事易”和“菜篮子快讯”运营以来, 业务内容除增加菜价信息外, 无法根据新业务内容来进行宣传推广, 缺乏新的业务增长点。

3 惠州市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创新发展策略

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进步, 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当前, 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是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创新发展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必备条件和重要手段, 对于加快推进惠州农业信息化建设,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1 深化现代农业网站的创新发展, 努力拓宽电子媒介服务门户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不仅工作量大, 而且还要对不断变化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及时调整。信息与网站结构需应对不断快速变化的信息需求的挑战。因此, 要不断深化惠州农业信息网站的创新发展, 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加快农业生产经营者对各种信息的获取速度。

一是加强维护, 提高时效。建立完善网站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规范网站维护管理, 建立畅通的信息供给渠道, 确保信息来源。

二是搞好信息维护, 特别是搞好本市动态信息的维护, 提高信息的时效性, 杜绝“批处理”更新信息的做法。

三是做好每个季度的网站信息统计工作, 对第一季度通报有信息公开不及时或者公开不全面的科室进行跟踪落实, 加强对网站运行的监测, 定期发布运行监测报告。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在线推广, 联合广电部门和电信运营商, 采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方式, 以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为载体, 建立农业科技信息互动点播网。农民朋友通过有线电视, 随时就可以在家中了解到自已需要的畜禽、水果、蔬菜等农业科技种养技术及相关信息, 实现不出门即可“学科技、看科技、用科技”的愿望。农业科技信息互动点播网可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农民传播农业科技信息。

3.2 推进传统农业期刊的创新宣传, 积极打造纸质媒介亮丽名片

《惠州农业信息》杂志必须发展纸质媒介优势, 吸收信息科学技术, 进行自我改造创新, 不断拓展期刊的发展空间。

一是改进传播方式, 拓展发行渠道, 在时效性上下功夫。由于农业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而现在邮发的传统期刊, 过程比较繁琐, 浪费了大量时间, 因此, 在期刊发行方面, 编辑部可与各相关部门直接联系。同时, 杂志可依托惠州县级电视台、乡镇一级广播站, 尝试建立农业讲座栏目, 宣讲播报杂志内容, 借助有线和无线网络平台将新科技动态送达至农民手中。

二是建立信息资源库, 在扩大信息量上做文章。现有的期刊稿源主要是依靠向农业系统各级、各部门农业企业家约稿, 信息题材单一, 约稿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期刊信息量小, 针对性不强。为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制度, 推动惠州农业信息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 多角度、多层次挖掘信息资源, 可尝试建立杂志信息收集系统, 建立总的资源信息库。根据信息种类分为专家库、农产品市场信息库、农业政策法规库、新农技讲解示范库、农户科技信息库以及农资产品信息库等。每个信息库设立一定数量且相对固定的基层信息收集员, 并加强与农业企业家、农技专家、生产大户等的联系, 为资源信息库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信息库的资源信息要进行实时收集更新, 保持信息的“活”力。在编辑杂志时, 只需要从信息库提取筛选即时性信息进行编辑即可, 既保证了信息的丰富性, 提高了期刊的质量, 又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创新信息服务品牌, 致力打造本土化信息服务平台

首先, 联合政府相关部门、电信运营商、传统媒体、农科院校及科研单位, 共同建设成集网络、电话、电视、电台为一体的“四电合一”多媒体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建立网上“12316”咨询平台和专家在线服务等方式, 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使信息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其次, 采取以电话为主的接入方式, 农民用固定电话或手机拨打12316, 就可以随时把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反映给政府相关部门, 使相关部门能切实维护好农民朋友的利益。

第三, 加强热线话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 充实农业基础知识, 熟练热线工作技能, 并组织培训。

第四, 使市、区、县的“12316”三农热线连成网络, 对需要到现场解决的问题, 直接指挥相关区域的专家赶赴生产第一线, 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诊治和处理, 使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 从而将“12316”打造成中心的优势品牌。

3.4 整合多方资源, 创新信息服务模式

拓宽“百事易”和“菜篮子快讯”向超市、农贸市场推广, 扩大“百事易”、“菜篮子快讯”等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范围, 尝试与惠州移动市场部合作开展整合营销、体验营销、渠道营销, 建立横向网格、纵向多层的综合性信息化平台, 提高惠州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加快惠州农业信息化进程。

3.4.1 推进营销整合

(1) 充值赠送:与惠州移动公司大市场捆绑, 通过把“菜篮子快讯”“农情气象”业务捆绑到充值优惠中去, 提高用户体验。

(2) 优惠购机:与惠州移动市场部渠道捆绑, 用户购机承诺使用12个月“菜篮子快讯”、“农情气象”业务。

3.4.2 跟踪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是指针对特定客户开展首月免费体验的优惠政策, 让用户实际感知产品服务的品质, 从而促使顾客认知“菜篮子快讯”、“农情气象”, 升级后优化的“菜篮子快讯”、“农情气象”能使用户继续订阅。

体验营销具体营销方案, 通过惠州移动10086群发“菜篮子快讯”、“农情气象”免费体验信息, 用户回复确认开通, 即可免费享受一个月, 在月末由10086群发是否继续开通的信息。

3.4.3 拓宽营销渠道

(1) 营业厅推广:营业厅是中国移动最主要的服务营销实体渠道, 也是客户感知最深、最广为人知的实体渠道。通过在惠州移动营业厅宣传推广。移动SI (中国移动定义的业务集成商) 策划新“菜篮子快讯”“农情气象”业务的宣传单, 由惠州移动放置在各营业厅。

(2) 网站推广:中国移动网上营业厅是全业务销售的重要渠道、分流实体营业厅的最有效渠道, 用户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和实体营业厅一样的服务与支持, 网上营业厅推广深受用户好评。因此, 将“菜篮子快讯”、“农情气象”业务介绍长期挂在网上营业厅, 并定时更新业务优惠信息, 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推广“菜篮子快讯”、“农情气象”业务。

(3) 无线城市推广:惠州移动无线城市是建设信息化数字城市的重要渠道, 其手机客户端更能为用户随时随地使用, 阅知最新信息。把“菜篮子快讯”、“农情气象”业务介绍挂在无线城市推广, 并定时更新业务的优惠信息, 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推广“菜篮子快讯”、“农情气象”业务。

(4) 本地化推广:通过在惠州大型社区宣传栏、物业投放宣传物料, 实行多渠道推广。

摘要:本文结合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的大背景, 通过对惠州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现状的分析, 探讨了如何增强科技创新与信息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惠州现代农业,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篇9

2008年9月, 随着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启动运行, 成都农业技术服务逐步告别过去“断、散、乱”局面, 迈出整合创新资源、提升服务能力的第一步。针对科技服务资源整合后, “一针千线”难以发挥最大效益的问题, 2009年8月“成都市统筹城乡科技推进行动”中又提出, 通过组建10支专家服务团队、50个科技服务站及1 000名农村科技信息员, 实现农业创新资源整合后的“由聚到散”。成都由此进入农村科技服务效率和能力“双提升”的新阶段。

“果园桃树出现了前所未见‘怪病’, 满树挂满了螺丝, 很多果子已受损。”2010年7月2日, 成都青白江农村科技信息员庄云木将电话打到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当天, 平台就通过专家库找到植保专家“对症下药”。紧随其后, 一条“螺丝、蛞蝓防治技术”信息通过短信平台, 传递到成都市所有科技服务站及农村科技信息员手里, 未雨绸缪指导农户应对。这样的事在成都已不胜枚举, 目前国内200余名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领域专家, 30多家科研院所、数千项适合“落户”成都的技术成果已在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实现全整合。平台还围绕粮油、猕猴桃、茶叶等12个主导产业, 在13个区县建立了25个科技服务站。仅2010年就培训农技信息员数千人、借脑全国农业专家现场“坐诊”数10次、推动农业成果与市场对接涉及金额近300余万元, 并被授予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一张“全域成都”的农业科技立体服务网已初步建成。

然而, 随着成都市城乡统筹的深入, 仅围绕农业技术信息、成果转化等提升服务效率和能力远远不够——农村旅游信息、农业电子商务信息、村务公开信息等诸多农村信息化服务内容, 能否也实现网上的互融互动?“平台服务内容必须延伸, 向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 促进科技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实现农村科技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网络化发展迈进。”成都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杨靖如是说。

药学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设计与研发 篇10

药物研发除了需要了解化学实体及其合成工艺外,还需掌握相关的药效、行政保护等信息及市场销售情况[2]。药物研发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主要部分,这两部分都离不开相关资料的检索[3]。通过相关资料的准确的收集与总结,可对研究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犹如浩瀚宇宙的网上资源,如何才能快速、准确、全面地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成为药学工作者需迫切了解的问题。药学信息服务于医药卫生专业人员以及患者和公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药物研发工作提供一个重要的信息解决方案和研究工具,也可支持一般公众的药学知识普及,其主要是通过信息集成,并在药物研发的不同阶段(包括研发、临床、上市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专业信息,包括药物信息、专利信息、医药新闻、药品市场信息等,构建一个独立的药学信息资源综合平台。它的信息来源于各种医药文献、专利数据库、医药新闻等,提供了大量药品信息和制药公司的相关信息,包括药品、专利、文献、商业等。基于这些信息,研发人员可以对药物的研发过程和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对研发工作的最新进展进行紧密跟踪,还可以对某治疗领域所有药物进行比较和分析。

1 系统需求分析

本文所设计的药学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是一个强大的综合医药信息平台。前台提供各种科技文献、专利、医药新闻、药品信息及交易信息等。其数据来源于后台采集系统,通过建立规则模型,定义各种采集节点定向采集互联网上的各类医药相关数据源,经过处理、筛选、归类,存入服务器数据库的相应表中。

系统前台分为医药新闻、药学文献、药品库、专利、药品交易和综合数据六个模块,用户通过系统前台可以浏览和检索相关信息。系统后台采集系统分为栏目管理、数据管理、规则模型管理、采集节点管理、数据导出管理和系统参数配置管理六个模块,用于配置系统参数和管理数据库。

2 系统设计

本系统是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8环境下开发的Web应用程序,并采用大中型企业常用的SQL Server2005数据库。用到的辅助工具有Adobe Photoshop CS2。本系统的前台页面采用网上的设计模板,开发过程中应用的编程语言有C#程序语言、HTML、XML和JavaScript脚本语言,几种程序语言相辅相成,动态地将系统的用户界面和数据以网页格式呈现出来。本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通过需求分析以及系统架构,数据库中创建了资讯信息表、文献信息表、专利信息表、药品信息表、综合数据表、规则模型表、栏目表、采集节点表、临时表。表间关系如图2所示。考虑到系统效率,在数据库设计时,除了建立基本数据表外,还使用了视图和存储过程。视图主要是考虑数据量过大时,减少数据读取时间。利用存储过程使程序模块化,同时也提高了响应速度,减少了网络流量。

3 系统实现

本系统主要作为研究药学信息服务平台的研发技术,所有数据来源于网上,只作为系统测试之用,如果采集内容涉及到版权问题,一切责任由系统使用者承担。

3.1 前台首页

系统前台的医药新闻分为十类,包括焦点新闻、行业资讯、企业动态、国际动态、医药商讯、医药营销、展会信息、市场分析、人才招聘、警示平台。医药新闻数据源主要为中国医药网、合纵医药网以及医药企业网站等。前台首页以翻页式、滚动式和正常呈现的方式展示数据库中的最新信息,如图3。为了能向用户提供最新消息,管理员需每隔一段时间登陆后台采集系统,采集互联网中的最新消息并导入数据库。

3.2 药品库页面

本系统的药品库主要采集于搜狐健康网的药品库资源。在药品库模块中,用户可以点击药品名称查看对应药品信息,也可以根据右侧药品类别查看相应类别的药品。同时用户还可以从药品中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和药品功效四个方面进行关键词查询。

药品信息页面分别从药品通用名、主要成分、规格、剂型、性状、适应症、批准文号、儿童用药、老人用药、孕妇用药、不良反应、生产企业、注意事项、贮藏等方面描述药品信息,如图4,同时页面提供了药品信息的来源网址,用户可以点击查看互联网上的原始信息。

3.3 药学文献界面

本系统的药学文献主要采集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药学文献界面显示文献列表,从作者、期刊及年卷、关键字和摘要等方面简要描述每篇文献,用户可以点击文献名查看文献具体信息,如图5。药学文献模块支持按标题、关键词的文献搜索。

3.4 综合数据界面

本系统综合数据主要收录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综合数据,分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广告及其他六大类。其中药品又分为国产药品、进口药品、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GSP认证、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入网目录等,医疗器械分为国产器械、进口器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等,保健食品分为国产保健食品、进口保健食品,化妆品分为国产化妆品、进口化妆品、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检验机构,广告分为药品广告、医疗器械广告、保健食品广告等,其他分为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执业药师资格人员名单。

3.5 药品专利界面

药品专利数据库暂时收录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主分类号为“A61K”的专利,列表界面显示专利的申请号和专利名称。专利内容界面分别从申请号/专利号、申请日期、公告时间、公开号、申请人、地址、发明人、机构、代理人、分类号、摘要等方面描述专利,可点击链接查看该专利的来源网址。

3.6 药品交易界面

药品交易库的数据来源于八百方医药健康网购商城的药品综合信息,包括药品商品名、市场价、功能主治、禁忌等。系统采集药品文字信息的同时也采集药品的图片保存到本地服务器,用于前台显示。

3.7 后台采集系统

本系统后台是一个多线程的采集系统,支持图片和文字的采集。后台分为栏目管理、数据管理、规则管理、采集节点管理、已下载数据管理、数据导出和参数配置七个模块。栏目管理用于系统初始化时定义前台系统的几个分类栏目。数据管理用于对采集下来的数据进行单独修改。

3.8 规则模型界面

规则模型界面用于新增和编辑采集节点对应的规则模型。系统可自动生成xml模型定义文件。用户可以手动编辑模型定义,也可导入xml文本直接生成规则定义。

3.9 采集节点管理

采集节点同样支持xml文本导入的节点定义,也可手动定义,如图6。修改节点定义可以通过视图编辑,也可以直接通过XML编辑。定义完成后可以选中相应的采集节点进行测试。

3.1 0 数据导出管理

系统采集到的数据默认是先放入数据库的临时表中的。在数据导出管理界面可以选中采集节点,把该节点已采集到的数据全部导入到相应的数据库表中。

3.1 1 系统参数配置

在系统参数配置界面可以对系统的一些基本参数进行灵活的设置,如数据库连接字符串、已下载数据管理列表每页显示记录数、多线程采集允许的最大线程数等。

4 总结

本系统可收集世界各个医药相关机构及医药数据库的综合性信息。它可以提供各种药品或制备方法所拥有的专利、文献情况、已上市的药物和处于各个研发阶段的药物信息、最新的公司新闻以及大量的金融和商业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研发人员可以了解各个公司的战略活动,对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的监控,或者为企业寻找新的合作机会[4]。一般公众可以了解各种药品报价及功效、医药常识等。这种便捷而高效的药学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药学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医药企业的信息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网络环境下,药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本系统目前还存有改进优化的空间,如标准化、规范化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等。相信本系统会慢慢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高晓.网络药学信息资源的利用[J].情报探索,2007,7(1):58-59.

[2]阿丽塔,许培扬,孙灵芝.药物研发过程中药学信息的利用[J].中国药房,2011,22(5):466-648.

[3]张瑜.利用Internet检索国外药学信息[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9,3(9):213-217.

上一篇:我国舞蹈艺术研究下一篇:资产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