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新闻稿件的标准

2022-09-03

第一篇:选择新闻稿件的标准

习题4 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

一、简答题

1.分析与选择稿件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意义:①体现媒体的政治方向 ②维持媒体的正常运转 ③保证媒体的面貌质量 ④创造媒体的风格特色

1、分析与选择稿件有助于落实新闻媒体的编辑方针

2、分析与选择稿件有助于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3、分析与选择稿件有助于新闻稿件合乎新闻媒体的容量要求

2.分析与选择稿件的操作方法与步骤是怎样的? ①单稿选择 ②群稿选择 ③版面选择

1、在所有稿件中,根据新闻价值分析挑选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稿件

2、在具有新闻价值的稿件中,根据社会效果分析挑选出符合媒介立场与导向的新闻稿件

3、在具有良好社会效果的新闻稿件中根据稿件对新闻媒介的适宜性分析挑选出适合表现媒体特色的新闻稿件。

3.如何分析稿件的新闻价值?稿件的新闻价值包括绝对新闻价值和相对新闻价值两方面。

1) 绝对新闻价值,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以及可视性、知识性、故事性等。

2) 相对新闻价值,包括三方面的关系,即:时效与时宜的关系、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局部与全部的关系。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综合。

新闻价值的基础:真实、客观、独立。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

4.如何判断新闻稿件的社会效果? 1)将新闻稿件的内容与发布新闻的时机与社会背景结合起来考虑,要认真分析受众心理,立足于全局看问题

2)分析新闻稿件的社会效果,要注意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3)对于新闻社会效果的判断,要注意合理、合法,要杜绝有明显危害性质的新闻。 (如何判断稿件的社会价值 针对报纸的基本读者群进行分析 结合新闻发生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 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对稿件内容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分析)

5.如何根据报纸的特点选择稿件?(稿件选择标准) 选稿的标准 ①新闻价值 ②社会价值 ③媒介取向

①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综合。

新闻价值的基础:真实、客观、独立。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②社会价值

新闻媒体的社会价值指通过媒体的新闻活动为满足社会各界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

社会价值(思想性、政策性、针对性、社会效益)

一、有严重政治错误的稿件不能用

二、违反现行法律政策的稿件不能用

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的稿件不能用

四、宣扬低级趣味封建迷信的稿件不能用

③媒介取向

根据报纸性质进行稿件分析 根据报纸读者对象进行稿件分析 根据已有同题报道进行稿件分析 根据报道总量、报道面进行的“平衡”

6.新闻稿件的用途主要有哪些? 新闻稿件经分析选择之后,主要用途有:

(一)刊用稿。包括经编辑修改后可采用的稿件,以及经由记者重新采写后可采用的稿件。

(二)备用稿。由于各种原因暂时不宜刊登,留作以后使用的稿件。

(三)不宜刊登,需作其他处理的稿件。包括转发内参、转交有关部门处理的稿件。

(四)线索稿。不宜刊登,但含有新闻线索、可供跟踪采访参考的稿件。

(五)不具备上述各种价值,淘汰不用稿。

二、实务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计入你是<都市快报>的编辑,你将怎样组织记者去采写这条新闻?请提出设想,并说明理由?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8月18日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都包括哪些内容?将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记者采访了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及医药卫生界部分专家。

时间表确定,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根据《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2009年,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30%的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目录包括药品品种307个,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和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两个部分。目前,我国已先期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包括化药、中成药共307个药品品种。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他部分)》是基层部分的扩展,将配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尽快制定出台。

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动态调整管理。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必要时,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适时组织调整。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的药品包括: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主要用于滋补保健作用,易滥用的;非临床治疗首选的;因严重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明确规定暂停生产、销售或使用的;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不符合伦理要求的。

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介绍,国家基本药物遴选是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的要求,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品种(剂型)和数量。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买基本药物,价格至少便宜25%

根据国家物价主管部门初步测算,基本药物价格平均降幅约在10%左右。同时,基本药物在基层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15%药品加成。两者相加,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买基本药物,价格上至少便宜25%。

根据规定,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根据规定,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初期,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需配备、使用非目录药品,暂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确定,并报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备案。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副司长秦耕指出,我国将建立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政府定价范围,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许嘉齐指出,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政府定价范围,既要考虑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鼓励企业生产基本药物,同时也要切实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科学合理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在零售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根据招标确定的采购价格,形成本地区基本药物零售价格。

根据规定,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机构按《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负责制定基本药物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原则上按药品通用名称制定公布,不区分具体生产经营企业。

在国家零售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形成的统一采购价格、配送费用及药品加成政策,确定本地区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具体零售价格。

据悉,我国将完善国家药品储备制度,确保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

第二篇:新闻稿件选择1008

新闻稿件选择与修改

新闻稿件的选择:为何要选择新闻稿件、新闻价值判断、社会效果分析、报纸取向、稿件的充分利用

为何要选择新闻稿件:遵循与体现报纸的编辑方针、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合乎报纸版面的容量要求、新闻稿件的选择程序

初选/粗选—各部门编辑执行 复选/精选—版面主编执行 定选—总编辑、编委会执行 新闻稿件的选择思路:新闻价值的判断、社会效果的分析、报纸取向的把握、对稿件的真实性分析(一般在改稿前核实)

二、新闻价值判断

及时——稿件发表的时间与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越靠近,新闻价值越大 新意——稿件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重要——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现象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新闻价值判断

接近——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现象在地理上与读者越靠近,新闻价值越大

新闻报道的内容越能在心理上激发读者的兴趣,新闻价值越大 显著——新闻中的人物、地点、事件越著名,新闻价值越大

三、社会效果分析

针对报纸的基本读者群进行分析 结合新闻发生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 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对稿件内容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分析

案例讨论:这篇报道的社会效果会不会好?这样的新闻应该怎样处理? 《一名大三女生年薪30万》

《大三女生年薪40万有误》一篇引起官司的报道

《大三女生40万年薪引发“地震”》 《羊城晚报》的同题报道

禁止刊登的内容——煽动、诽谤、侮辱、泄密、造谣、教唆、传播淫秽、侵犯隐私权

四、报纸取向的把握

根据报纸性质进行稿件分析、根据报纸读者对象进行稿件分析、根据已有同题报道进行稿件分析、根据报道总量、报道面进行的“平衡”

五、新闻稿件的充分利用 A、充分发挥稿件的各种用途 B、慎重、及时处理稿件 C、重视作者的附稿信 D、尽快通知作者处理结果 E、注意发现人才、建立作者队伍

修改新闻稿件:

一、事实的订正

二、观点的修正

三、辞章的修饰

四、改稿的程序 修改新闻稿件与修改其他稿件的差异 A、对象差异:新闻稿以报道新闻事实为主 B、目标差异:新闻稿更强调正确引导舆论 C、条件差异:新闻稿的修改有较强的时间限制

一、事实的订正

新闻稿件报道新闻事实的基本要求:真实、准确、科学、清楚、统一

真实——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现实方面的各种材料,必须完全符合事实的本来面貌 违背真实性原则的表现:虚构、添加、拼凑、夸张、偏颇、孤证、回避、幻影、假象、导演 编辑应防止三种造假——被采访对象造假、记者造假、转载对象造假 准确——构成事实成分的名称、时间、地点、数字、引语等都必须准确无误 想一想,问题出在哪?

„„在整个犯罪当中,男性受害人所占的比例是百分之五十一,女性受害人占百分之三十六。 „„从犯罪者来说,男性占到百分之九十五,女性犯罪在百分之三左右。

——《人民政协报》2000年11月10日 科学——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事实,文字表述须符合科学

想一想,什么地方有问题? „„据供水部门介绍,到上个月,济南的地下水位已降至23. 8米以下,接近警戒水位23. 5米。而地下水位一旦下降到23. 5米以下,现有的水泵就无法工作,将不得不更换深井泵减量取水。

——2000年5月30日《人民日报》的《泉城喊渴》原稿 清楚——关于事实的表述须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不留有疑问 案例讨论:这条消息有什么问题?

轮胎自动充气补胎胶问世

一种可广泛用于修补各种轮胎的“轮胎自动充气补胎胶”,最近在山东龙口正式投产。

这一新产品集充气与补胎于一体,具有高效使用方便等特点。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一项空白,同时将在我国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补胎方面引起一场革命,车主有了它,可不必再进修车铺补胎了。

目前手工补胎,拆卸轮胎十分麻烦,而用补胎胶补胎,只要将胶注入损伤的轮胎内,1分钟内即可自动冲气补好,省时又省力,效率提高了近40倍。它不腐蚀损伤内外胎及钢圈。充一次胶,在半年内若遇新的损伤,可自行补好。

这一新产品是山东龙口气雾剂厂与郑州工学院联合研制开发的。 事实表述不清的主要原因——名称过于简单

缺少新闻要素

缺少必要的背景

缺少必要的细节

缺少必要的解释

统一——新闻事实的表述方式要与全国规定的或通用的方式相一致,在一篇或一组稿件中,关于事实的表述相一致

发现和订正事实差错的方法:分析法、核对法、调查法

分析法——通过对稿件所叙述的事实和叙述方法、写作条件等的逻辑分析,发现破绽和疑点 如何运用分析法?

A、内容分析——是否前后矛盾?

是否不合情理?

是否非常奇巧?

是否含糊其辞?

下面两段新闻稿的表述有什么问题?„„78岁的李旺不但能往返几十里去蓟县买他爱抽的旱烟叶,而且可以赶三十多只羊上山。他的91岁的母亲李王氏,至今仍能做针线活„„

„„去年,该市集体商业、饮食、服务业供应人员达6180多人,比上年1968人翻了两番多。

B、信息来源分析——信息的出处是否权威、可靠? 作者的身份与稿件内容是否相对应? C、写作时间分析——事实发生时间与稿件写作时间是否相对应? 核对法——依据有关资料发现和纠正稿件中的事实差错

核对法所依据的资料应该是——权威性的资料、直接的资料、最新的资料 调查法——通过直接的、现场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和纠正稿件中的事实差错 调查法采用的主要方式——派人实地调查、电话了解、信函了解

二、观点的修正

观点修正的原则——新闻报道的立场、观点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 如何发现观点差错?

注意稿件的文字陈述、注意稿件的选材、角度

如何修正观点差错?A、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B、不纯客观主义地报道消极内容,注意社会影响 *慎对小道消息、谣言、敌方攻击性言论 *慎对残暴、淫秽和丑恶行为 *慎对未成年犯罪者 *防止“报纸审判”

C、正面内容的宣传报道要防止负面影响 案例:读者对《南方周末》一条正面报道提出的意见

《莫忘国策》 家境贫寒共产党养育多个儿女 原载1995年5月3日《新闻出版报》 D、注意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 *防止信息量过大泄密 *防止为了抢时效泄密

*注意新闻信息的行业、区域性限制

三、辞章的修饰

辞章修饰的基本方法——

1、校正

2、压缩

3、增补

4、改写

5、分篇

6、综合

1、校正——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写法,包括稿件中的事实、思想、语法、修辞、逻辑等各个方面

校正的主要方法:

1、替代法——以正确的内容和叙述代替不正确的内容和叙述

2、删节法——删除稿件中有差错的部分

3、加按语法——不改动稿件中的错误,而以加按语指出其中的差错

2、压缩——删除稿件中的多余部分

压缩的主要方法:

1、对新闻材料按与主题关系紧密度排队和取舍,以突出主题

2、对新闻内容多重点并列的稿件保留骨架,摘取精华

3、保留的材料一以当

十、避免雷同

4、删字、删句、删段、删意相结合

3、增补——补充原稿需要交待而又遗缺的内容

增补的主要方法:

1、增补资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地点的历史、背景和知识

2、回叙:连续报道中对已发表的报道内容的简要复述

3、增补新闻事实:请记者或作者对稿件中遗漏的新闻要素进行增补,或对过于简单的内容加以补充和解释

案例:《华西都市报》第一版报道的资料增补 背景增补 知识增补

4、改写——对问题较多的稿件重新写作 改写的主要方法:

1、改写导语

2、改变角度 想一想,这段导语好不好?

本报讯 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财政部、轻工部、国家出版局、国家物价局联合发出《关于执行〈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教材价格问题的请示报告〉的通知》。《通知》中说,自今年秋季开始,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教材实行低价、微利的原则和国家给予补贴的政策。 改写的主要方法:

3、改变结构

4、改变体裁

5、分篇——将一篇稿件经过必要的改写分成几篇稿件发表

6、综合——将几篇稿件合成一篇统一的稿件 *同一主题、不同地区或方面情况的综合 *同一事件的连续报道的综合

四、改稿的程序

1、通读全文,决定由谁来修改 略读为主,主要把握稿件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 *时间紧、改动不大,一般由编辑改 *时间不紧、改动大,可请作者改

2、着手改稿

注意: 如在原稿或小样上改,需用不同于原稿字迹的墨水 小样:稿件录入后打印出来供编辑或作者修改用的样张

改稿注意之二:正确使用标准校对符号 (校对符号见《新闻编辑学》第479页) 改稿注意之三:防止在修改过程中产生差错 改稿注意之四: 尊重作者的风格

3、检查性阅读 点读为主,逐字逐句地阅读,不仅注意内容,而且不放过任何细节

第三篇:《如何选择跆拳道馆》电视新闻稿件

录播:

时至春来,不少家长在想着给孩子报一个跆拳道培训班,可挑选一个理想并适合自己的场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请来一位懂行的朋友给大家讲一下。

同期:

蒲教练:首先开道馆各种资格证件。。

录播:

要选一个称心如意的道馆首先要看其经营是否正规,是否专业。正规专业性道馆具有营业执照和中跆协专业性团体会员证书。不但道馆内就有对学生进行黑带以下段位的晋级晋段资格,而且还能组织学生参加跆协举办的比赛和活动。了解了办学资质,我们下一步就要看看道馆的硬件条件如何。

同期:

蒲教练:场地3点

录播:

孩子们练跆拳道,摸爬滚打是少不了的,这就需要道馆有防护性地面,跆拳道垫子是最适合的。这种垫子弹性很好,就算是不小心摔倒也不会造成伤害。

同期:

蒲教练:跆拳道垫子……

录播:

如果是地板地面或者地毯地面就不大适合,地板地面打滑,不适合跆拳道的脚步转动练习,会对脚底造成伤害,地毯是铺在地面上的,在运动中会滑动从而造成身体的伤害。而且地毯或者地板没有弹性,站着练习一节课,孩子的脚底会不适。除了跆拳道垫子,镜面墙和基本的练习器具也是必须的。

同期:

蒲教练:镜面墙、练习器具。。。

录播:

因为都还是小孩子,所以道馆最好还要有一些供孩子们娱乐用的器具,比如沙袋,对成人来说是练习器具,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个好玩的玩具了

同期:

蒲教练:沙包的作用。。。

录播:

以上我们讲了挑选一家跆拳道需要看的硬条件,下面我们就讲一下软条件,其实就是道馆的师资水平。

同期:

蒲教练:先看段位,然后看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

录播:

但是和教练没有接触过,孩子也没练过,怎么才能看一个教练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呢?

同期:

蒲教练:怎么看。。。

录播:

蒲教练说,一个好教练,不光要能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教会孩子跆拳道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孩子礼义、廉耻、克己、忍耐、百折不屈的跆拳道精神,这需要教练有一个灵活的教学方式。

同期:

蒲教练:松紧结合。。。

录播:

我们购车的时候有试驾,给孩子选道馆,先体验几节课也是很有必要的。

同期:

蒲教练:

录播:

怎么样,通过我们节目的介绍,你是否知道了该如何给孩子挑选一家合适的跆拳道馆呢?

第四篇:新闻稿件的处理

(一)播报新闻稿件的态度把握

播报的态度,就是指在播报一篇新闻稿件时所持的主观倾向性,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十几级的还是消极的等。新闻报道强调的是客观真实性,但在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必然要对新闻机构的宣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媒体在选择进行报道的事实的时候,就必定会把自身的价值观作为新闻报道指导思想,不同的选择标准就会有不同的新闻报道。新闻稿件的作者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所以稿件的内容也是用叙述事实来体现作者的意见的,将主观寓于客观,具有内在的倾向性。但是,从受众的角度,他们收看收听新闻,主要是为了获得一些新鲜的信息,而不愿意听播音员说教,所以,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只需要把新闻事实叙述清楚,让受众自己去理解,去感受,也就是说要注意态度的分寸控制。 怎样有分寸的把握播报态度呢?可从下面两方面来把握: 1, 利用内在语来控制语气

也就是说将我们的倾向性隐藏在客观事实背后,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受众,达到宣传的最佳效果。内在语就是文字语言未能或不便表露的语句本质和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播报时,应抓住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努力挖掘语言背后更深一层的意思。

2, 联系背景材料来理解分析,避免态度的过河欠

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所处的历史条件,都与周围的事物有联系。新闻背景对稿件的具体有烘托.深化的作用,有利于读播者找准播报的着眼点以及感情态度的分寸把握,也有助于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下面我们来分析体会一下。

在2004年初,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使得许多的国家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种禽场,养殖户等受到较大的影响,人们的正常饮食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在播报与此相关消息时,既要引起人们对此事件的一定关注,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又要特别注意感情分寸的控制,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本报讯昨天

(二)导语部分的处理

新闻稿件的导语,是指每一条新闻的第一句话或者是第一个自然段,揭示了新闻的要点,突出新闻的精华。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引导受众收听或收看新闻的全部内容,提起受众想了解新闻内容的兴趣。所以,对新闻导语部分的处理要得当,以免造成受众的流失。对新闻稿件导语的处理,要注意的是重音的处理以及语势的起伏。语句的重音切忌太多,因为太多的重音选择反而没有了重点,一定要精选重音,找准声音的着力点,使整个语句的走势有起伏变化,引起听众.观众的兴趣,切忌语势僵直。

(三)对主体部分的处理新闻的主体部分

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是对导语中所提出的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做进一步的阐述,使观众对新闻事实有一个完整具体的认识。因此,要处理好主体内部的层次和主次,才能把主题部分叙述清楚,让听众.观众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达到宣传的目的。

1.对主体内部层次的处理

要注意层次内部的集中,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语气要“抱团”,加强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少停多连。另外,还要注意,层次间语气的转换和衔接,避免平直无变化。

2.对主体部分主次的处理

要注意运用对疏密变化的调节来区分主次,对不重要的内容往往加快速度放平语势,在清楚表达的前提下一带而过;对重要的内容,就要放慢速度扬起语势,加重语气,说透说清,给受众造成一种“反差”以引起他们的关注。

(四)新闻稿件中具体情节的处理

对具体情节的处理,一定要把握“感而不入”的境界。在播报新闻的时候,我们在把握住新闻稿件新鲜点的基础上,要切身地去感受,有了真实的感受而形成播讲的愿望,才能播讲清楚。但是,作为一篇消息播出,重要的是对事实的叙述报道与信息的传递,因此,必须注意新闻的节奏感,并且与消息类新闻的整体相协调。所以,要做到“感而不入”,也就是说,要有真切的感受,但不要陷进去,否则将会影响到对稿件的整体把握。

(五)对新闻稿件中长句子的处理

新闻稿件中也存在着长句子。一般来讲,新闻稿件的句式应该是简短精悍的,但有的时候,为了叙述的连贯性或者表达的明确性等原因,长句子也会出现在新闻稿件中,这就要求我们有声语言的表达要将句子的语法关系、逻辑联系表达清楚准确,使语句的目的鲜明,使听众、观众能一听就明白。

首先,要在搞清楚语句的意思和语法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停与连,以免造成语意的含混。为了使长句子的语意清楚又连贯,常常是停声不停气,也就是说。采用一种似停非停似连非连的方法,以语流 曲线的细微变化来表现语句关系 null其次,要精选重音,以免由于重音过多而使听众、观众的注意力分散而不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也可以避免因重音过多而破坏了新闻节奏的明快感,还可以节省气息,使语流通畅自如。最后,要注意语势的承上启下,加大语流的起伏变化。突出语句目的。

(六)对新闻稿件中数字的处理

大多的新闻稿件都会包含数字在其中,且每一个数字都有它所代表的含义,作者不会无缘无故地将数字放在稿件中的,必定有他的目的。那么,在播读这些数字的时候,就要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把其所代表的内涵表现出来。对数字的处理,读准读清是基本的要求。给数字着色,这是处理新闻稿件中数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要根据新闻事实来赋予数字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不同的色彩,对听众、观众起到提示的作用,便于受众了解数字真正的含义,引起他们的思考。还要注意对数字着色要有选择。在一篇新闻稿件中如果有多处出现了数字,就要精选有价值的、最直观的数字来给予着色,这样才不会使整条新闻变得杂乱、累赘,使有声语言的表达简洁明快。

(七)播报速度的把握

在当前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信息的需要越来越强烈,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人们对信息的量的要求,促使了新闻播音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清楚明快。最初新闻的播音速度在每分钟180字到200字之间,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播音的速度也明显加快,达到250字到300字之间,甚至有些已经超过了300字。如此速度不但超越了听众收听反应的极限,而且使播音员在播读稿件的时候对稿件的内容没有感觉,无法达到宣传的目的。

新闻播报的提速一定要“有度”。即播报速度的加快不能超过让人说清楚听清楚的极限。收听新闻的观众对听到的内容要有所反应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速度太快,不仅让听的人反应不过来,同时也会使播报者的语音与思维脱节。一味的“快”“赶”,平均压缩音节,没有度的任意提速,都会降低语音的清晰度,语流僵直,气息上提,处于“见字出声”的被动状态,造成播报的新闻内容肤浅不清楚。因此播报速度的“有度”提速就要:

打破标点符号的限制,在对整体内容的把握下少停多连。由于文字语言的表达和有声语言的表达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停连”就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标点符号。新闻稿件播报中的停连要符合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要让人听懂。用语气的转折和起伏来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由于受众是靠线性传播来接收信息的,声音稍纵即逝,所以只有加强对比,引起受众的注意才能让听众听清楚稿件的内容。利用语流的疏密变化,加大层次间以及语句内部的主次对比,也就是说,舒展主要的,带过次要的。但“带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快速读过,而是要在整体的控制下相对的“带过”。

第五篇:广播新闻稿件的写作

○翟河贵

(县广播新闻写作培训班〃2013年6月14日)

目 次

一、广播稿的概念

二、广播的社会作用和发展

三、广播稿的特点

四、广播新闻的种类

五、广播稿的基本写法

六、写广播稿的基本要求

各位通讯员朋友:

应有关领导之约,现冒昧地在此谈谈“广播稿的写作”。其实,我对广播稿的写作法,仅仅略知皮毛。充其量,是二三十年前给县广播站和云贵两省的广播电台投过稿,后又当过县广播电视台的总编辑;在去年所著的《新闻写作谭》一书中,还漂皮地谈了谈不同媒体稿件的写作,当然也谈了广播稿的写作。

在此,权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对,欢迎批评指正。

一、广播稿的概念

1、广播的含义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前者我们通常称为广播电台,后者则就叫广播。

2、广播稿的含义

广义地说,广播稿就是为了广播或广播电台的播出需要,所专门采写的文稿及相关音频资料,它主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访谈和录音报道等。

2 狭义地说,就是专为广播而采写的各类新闻稿件,特别是针对“新闻联播”节目而采写的消息或小通讯。

现在我们所说的广播稿,就是狭义的广播稿,是特指为我市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而采写与制作的稿件和录音材料。

二、广播的社会作用和发展

广播同其他传媒形式一样,对人们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说,如沟通作用、教化作用、动员作用、导向作用、感染作用、批评作用等等。社会越是发展,科技越是进步与发达,我们越是离不开信息传媒。广播、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分别是我们在从事各项社会活动时,获取信息的窗口和渠道之一,而且是尤为重要的窗口和渠道。

广播作为重要的传媒形式,它的历史并不长,还不到一百年时间,但是它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重要和重大的作用。在交通还不发达的上个世纪上半叶,甚至在八十年代以前,它以报纸不能望其项背的速度,将世界上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迅速传遍每个角落。二战时,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就是广播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了整个中华民族以及全世界。歌剧《红岩》有这样一个情节,当渣滓洞里的江姐她们从广播里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那万千感慨汇成欣喜与骄傲,她们一针一线在铁窗里绣五星红旗。一九七六年,我们僻远的玉屏,也同全国同时惊闻毛主席和周总理逝世,肝胆俱裂,

3 天地失色。就是在交通和科技相当发达的今天,广播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汽车司机、学生、工人和广大农村群体中仍然有着数量庞大的受众。尤其是在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广播的作用尤为突出。当然,因为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冲击着广播,但这并不妨碍它仍然是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主流传媒形式。

广播是随着电台的产生应用而兴起的。十九世纪末,电台发明。仅仅二三十年的光景,广播电台便应运而生。世界上第一家正规广播电台,于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诞生,它是美国商业部对西屋公司发给的一个商业性电台执照,其呼号是:KDKA。

我国最早的广播电台,是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美资英文报纸《大陆报》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于1923年1月23日晚间首次播出节目。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无线电台的台长刘瀚于1926年建成并于10月1日广播的电台。1928年8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创办“中央广播电台”。我们今天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创立可追溯到1940年12月,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更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同年12月5日,再次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至今如此。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创立于1950年1月1日。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2月31日,成立了贵阳人民广播电台。之后,全国统一各省的广播电台的称号,于是更名为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的广播电台的历史,还可往前追溯。1938年4月,为了“坚固播音壁

4 垒”,对敌实施有效的广播和更有力地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设“贵州广播电台”。

玉屏广播站,始建于1951年。当时叫玉屏县收音站,每日收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的国内外大事和时事政策等内容,而后送县领导阅,次日由《玉屏简报》印发。1956年6月,改名为玉屏县人民广播站;1961年又更名为玉屏县广播站;1984年并入县广播电视局。县广播站从建站时起,就坚持自办“玉屏新闻”节目。据《玉屏侗族自治县志》记载,播出的新闻稿件数量是:1987年,455篇;1988年,396篇;1989年,350篇;1991年180篇;1992年,390篇;1994年,1007篇;1995年,356篇。在1991至1995年间,有6个节目在地区获奖,有26篇稿件获省广播电台奖。从1985年至1988年间,我算是玉屏广播站最热心的通讯员之一,此时,也是我搞通讯报道的主要时段。我的稿件,被编辑们推荐到地区和省里评奖,得到了省地新闻部门的奖励,也得到了省军区和军分区的奖励。

因为种种原因,玉屏的广播节目难以为继,但广播仍然在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家要努力地勤奋采访,写出更加生动精彩和富有感染力、震撼力的广播稿。

三、广播稿的特点

说是广播稿的特点,其实指的是新闻稿件经广播这种传媒形式传输而表现出的特点。较之其他媒体形式而言,广播有其独到和特殊的

5 地方,那就是靠声音来传递信息,受众通过听觉来获取与感知其信息内容。它的特点是:

1、传播速度快

在传统的四大媒体中,广播的传播速度是最为快速、最为迅捷的。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是它的工作程序。广播稿到了编辑部,经编审后,就可直接送达播音员播音,当即向受众直播或录播。相比报纸、杂志来说,就没有繁琐的排版、校对、付印、运输、发放等环节。电视新闻,制播程序也比广播繁琐得多。第二,是它灵活的时间。广播的“新闻联播”节目虽有固定的时间,但遇有重大或紧急新闻,可随到随播;一天24小时,随时可以发播要闻。然而,再快的报纸,常规也只能是每天一次,就算是特刊,也只可能偶尔地破例有一两期,而不可能对重大新闻随时印报。第三,是它自身的运行速度。广播信号的传输,是30万公里/秒。报纸、杂志是靠车辆运输,其速度可谓望尘莫及,与其不可同日而语。

2、传播范围广

同样,在传统的四大媒体中,广播的传播范围是最广的。广播广播,其“广”之得,大概来源于此。只要电台发射信号的功率足够强大,无论是在高山还是在江河,都能清晰地听到广播的声音。这一点,不但报刊望尘莫及,就是电视也不能相比,一是因为广播信号的波长和频率比电视信号更容易传输;二是收音机电视机更便于携带。

6

3、听觉感知

广播是用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适宜人的生活习惯,通过听觉作用于大脑,易于接受。对于只要听觉和思辨力正常的人,无论妇孺老幼都能接受,对识字能力和文化程度没有过高的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再则,听广播就像听一个熟悉的人在述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富有亲和力。

4、简短清晰

广播稿通常都不长,以说清事情的原委为目的,多数稿子不到一分钟。短稿,线索单一,脉络清晰,不枝不蔓,不绕不拐,容易让人听清,不易分神。相对来说,在传统的四大媒体中,它的稿子长度是最短的。

四、广播新闻的种类

就广义的新闻种类而言,一般认为有两大类:一是客观实录类新闻,如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二是叙事说理类新闻,如述评、评论、社论、编辑部文章等。狭义的新闻种类,就是特指消息的种类。消息我们通常分为四种,即动态消息、典型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

7 广播新闻的种类,在此也可理解为狭义的消息,实际上也就是动态消息、典型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消息四种。

但是,广播因其鲜明的用声音传播、用听觉感知的特性,决定了新闻种类有所不同。具体说,它有三种形式:一是单纯的文字稿;二是以录音配合文字的组合稿;三是以文字(语音)解说现场录音的实况稿。

录音和音效播放,是广播最鲜明的个性特色,广播新闻的种类也就离不开录音,具体有:录音报道、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谈、配乐广播、广播对话、广播评论、重大集会和重要文艺、体育表演活动的实况转播等等。

五、广播稿的基本写法

1、新闻稿件的构成要素和通常格式

新闻,此处特指消息,它有其固定的构成要件和基本格式,即固定的写作套路。

第一,新闻六要素:五个“W”和一个“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消息五部件: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怎样驾驭消息写作,怎样分布力量把握这五大部件?我的《新闻写作谭》中有篇文章叫《消息写作的重心与中心》,里面写道:“重

8 心是标题与导语。重心,就是作者精力和功力的集中点、倾注点。标题和导语,浓缩与集聚了消息的主题思想和消息的核心内容,自然得倾其力量表现。„„中心是主题与事实。中心,即主体部分的写作,它是作者思想意图的展示区,是消息主题思想的完整表达和基本事实以及细节的具体展示和呈现。”

2、广播稿写作的语言特点

广播稿在写作法则上,与写其他稿件并无本质上的不同,都得遵循写作的一般程式和规则,都要费心费力地经营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然而,所不同的是,广播稿它是通过声音与听觉结合并相互作用的形式而体现出的一门语言艺术。

要写好广播稿,就必须考虑到语言表现和听觉习惯的两个因素,在声与闻上下功夫。

第一,追求口语化,少用书面语。

听觉感官,是相对声音而言的,没有声音,自然没有听觉器官。而听觉器官长期适应于某种声音的频率或结构形式以后,也就养成了某种听觉习惯,一旦这种声音发生变化,听觉器官就难以适应。因此,广播稿一定要符合于日常的口语习惯,要尽可能口语化,适合听觉器官的接受与感知习惯。老舍先生说:“书面上美好的字,不一定在口中也是美好。„„‘老李,说说,切莫冗长’!大概不如说:‘老李,说说,简单点’!后者现成,容易说,容易懂。”这里的一个“切莫冗长”和一个“简单点”,在听觉感知上,就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又如:

9 ‚我们驱车而行,于拂晓前抵达。‛ 如果将其变为口语,则成: ‚我们开着车去,在天亮前到达。‛

改动后,句子的意思没有改变,但念着既顺口,又好听且易懂。 使用口语,还要尽量将文言词改为白话,尽可能将音单音节词改为双音节词,以适应口语习惯。

第二,少用方言土语和听众不熟悉的简化词或简称。

广播是大众性传媒,语言必须通俗易懂,地域性的和知悉面较窄的方言土语,尤其是生僻的方言土语,就尽可能不要用;用了,人家也不知其意。比如我们玉屏话:

‚箍篓子姑到壁透卡卡,没肯起来。小张一脚俩(lià)过去,一把枯倒他讲根,嘿实当(diāng)起来。箍篓子展十笨,手哈脚鳔,眼看要打脱。小张顺手帮他手朝后一撇,再巴(bià)一定子,挺得他一哈曰到卡卡郭,呛死猪,溜豆溜不得。‛

翻译:‚小偷蹲在屋壁角,不肯起来。小张一脚迈过去,一把捏住他脖子,用力提起来。小偷使劲挣扎,手动脚跳,眼看要挣脱。小张顺手将他手朝后一扭,再冲一拳,揍得他一下蜷在屋角,像死猪,动弹不得。‛

像这种方言土语,不要说外地人听不懂,就是玉屏人听着也别扭。如果仅是看书面文字,别说外地人看不懂,我们玉屏人自己也看不懂。

简称,是不能随意的,特别是那些不被大多人知晓的,就更是如此。比如,有一天,有人问路:“hé 管局怎么走?”心里想了半天,

10 也不知这是一个什么局,是“河道管理局”吗?有了海事局,这河道管理局有多大用呢?后来,搞了一半天,才知道是“合管局”,全称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如果不是知道的,就是再聪明的人,也想不出这个简称来。

还有,我们的“11766工程”,在玉屏可以简称,在外用,就必须有说明。这类数字简称,都是官方工作类简称,于普通百姓,大多是一头雾水。

第三,力求字准意明,避免音近意远、音同义异。

大凡字、词或词组,都有一定的字面意思。如果是通过书面来眼认心读,一般不会出现什么歧义。倘若是口读耳听,就会对一些语音相近的词产生混淆,生出与原意截然不同的歧义来。如,有这样一则报道:

‚自我省西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本市各界对震灾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累计已逾100万之巨。‛

这则报道,就文字来“看”,没有问题。但凭耳“听”,却有问题。这问题,就在“震灾”与“赈灾”这两个词上。它们音同意不同,容易产生听觉错误;两个词,最容易造成错觉的是后面一个“赈灾”。这里,要么换成“捐赠救灾”,要么就对“赈灾”进行补充说明。再如:

‚局长问书记:‘七一’要到了,过不过?书记说:过,并要过一个有意义的‘七一’,干脆去联系村看望贫困户和贫困党员。局长回答:你说的有意义,我也就没异意。‛

11 这里的“意义”和“异意”两个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如果不结合的语境,仅仅凭语音,就容易造成歧义。会不会有人将局长的话理解成:你说的讲党性有觉悟,而我说的就没党性没水平?造成一种截然不同的误解。

又如另一个由语音和听觉引起歧义的例子。“不对”和“部队”。 那是我在茅坡当知青的时候。大队在张家生产队修水库,我是工地广播员,既在工地放广播、念报纸,还一边采写广播稿,并播出我自己写的稿子,同时,还负责给各生产队量收土方。一天晚上,当我们在大队排练文艺节目时,有位女知青问我:“白天在工地上你念报纸,说不奉行节约和大肆铺张浪费的事,这到底是哪个部队?”部队?我顿时一头雾水,白天我没有念这样的报纸呀,真是莫名其妙;我肯定地回答:“没有的事。”她抿嘴一笑,说:“你这样念的:不讲节约而任意地挥霍浪费,这是‘部队’(不对)的!”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将“不对”两个字,都念成了去声,有的听众就将“不对”听成了“部队”。当然,这问题的出现,在于我,因为我当时普通话太不标准,不知道要变调。要将不字,由去声变成上声。

这个笑话,快四十年了,我依旧恍如昨日。

第四,多短句,突出韵律和节奏,少用长句和连续仄声字词。 平常口语和听觉习惯,都以短句为多;句子长了,不便读,也不便听。短句易读易记,易有节奏感,产生韵律的美感。既是长句,又是连续仄声,这样的句子,一是拗口,二是难听明白。如:

‚不对大吵大闹恶劣习气予以狠狠惩治就不利作风建设。‛

12 这是典型的连续仄声的长句。播音员要一气读完,还真是考水平和气功。而听众要听明白也是非常吃力和劳累。又如:

‚太过溺爱会祸害后代。‛

这不是长句,却是一句典型的仄声句子。播音员念时,虽不致像上面一句憋得喘不过气来,但却又像是在念绕口令。“会”、“祸”、“害”、“后”四个字相连,声母相同,不好念。

连续仄声不好,那么连续平声会怎样?如: ‚春天桃花开得非常妖娆。‛

连续平声,不像连续仄声那样拗口与别扭,但是,也不是很好读、很好听,只是两相比较显得轻而已。写作中,要力避仄声句子,也不要多用平声句子。

为表现出句子的韵律与美感,一方面要将句子写短,另一方面要平仄起伏错落,还要考虑兼顾声母韵母的搭配,使句子富有抑扬顿挫的乐感。如第一个例句,就可以这样修改:

‚大吵大闹的恶习,要严加惩治,强化作风建设。‛

修改之后,原来拗口憋气的句子就好读得多,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第五,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用解说与注释性符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具美感、乐感,能使文章更好地表现主题和丰富内容;反之,会破坏文章的美感、影响阅读和表情达意。

在书面语言中,有不少情况可以借助标点符号来说明或注释文章

13 句子。最主要是两种标号:一种是破折号;另一种是括号。看文章,很容易看清读懂两种标号要说明与注释的内容,然而,广播就无从进行表现,只有专门的语言进行说明。还有一种标号,即省略号,有些意思读者可进行联想与猜测,而听广播,就无从知道省略号的意思。如:

“全国唯一的箫笛博物馆——玉屏箫笛博物馆,于2013年6月8日16时隆重开馆。”

作为平面媒体新闻,破折号不会对读者阅读新闻产生任何障碍,而作为广播稿之于听众,就得进行修改。可改为:

‚玉屏箫笛博物馆,于2013年6月8日16时隆重开馆。目前,它是全国唯一的箫笛博物馆。‛或:

‚作为全国唯一箫笛博物馆的玉屏箫笛博物馆,于2013年6月8日16时隆重开馆。‛

第六,用顺序的形式进行布局,不用或少用倒叙和插叙 日常的口语习惯都是顺序式的,除了故事,没谁有意去埋伏笔,设悬念,吊胃口。尤其是新闻,就更应是按时序的发展脉络而推演。当然,在导语即开头部分,还是应该先将最重要的事实予以推出,但在进入正文的主体部分后,就不要再支离破碎地插叙,让听众觉得零乱而如入五里云雾之中。更不要采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来表现。音画效果,同单纯的声音效果,在感官感知程度上,会有较大的差别。

广播新闻稿,以不枝不蔓的清晰与单一的结构方式叙述为好。 第七,写完稿件,要自己先念一两遍。

14 广播稿是用来口播的,所以在写完稿子后,一定要念一两遍,发现不好念或不易听的地方,立即进行修改。毕竟,写稿时,默默地用心和用思维在写,是习惯性的书面语言,只有用声音念出来,才能发现是不是顺畅的口语,才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播稿。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写完广播稿,要“自己好好儿念一遍,就是自己来检验一下,写下来的那些语言上不上口,顺不顺耳。„„要是不怎么上口,不怎么顺耳,必然是语言有毛病,就得修改。„„上口顺耳的稿子就是意思明白通畅的稿子,人家不必花费无谓的力气就可以了解,而且决不至于发生误会。”

总起来说,广播稿在写作上除了要遵循一般新闻套路的规则外,还必须充分认识广播的特殊性,要突出它的口语和听觉元素,一定要适于口念,适于耳闻;不要用长句子,避免连续仄声词语;语意要表述完整,不要用标点符号作提示;在结构布局上,脉络要清晰要单纯,少用倒叙与插叙。稿子写好了,还应口念一两遍,再进行最后修正。

3、强调广播特点,突出现场音效

要做到严格意义上广播稿,就必须要突出现场音效。一方面有播音员的声音,另一方面有现场的录音,就会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觉得既亲切,又真实。

现场音效,来源于现场录音。也就是当身临现场采访时,就得随身随时带好录音设备,捕捉现场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音效进行录音。

15 第一,录音,要有的放矢。

进入采访现场前,事先要预计与设想现场状况,会有什么进展,会有什么高潮,会有什么亮点,会有什么结局,最想和期望录制的内容是什么?进入现场后,及时观察实情与预先判断有何差异,怎样临时更改或完善计划方案。方案形成,便按方案进行采访与录制现场音效。录音,当录则录,切勿乱录一气,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区分地乱录,回来整理就如理乱麻,无从下手,心烦意乱,事倍功半。

第二,录音,要整理取舍。

在新闻采访上,有一句行话叫“大量占有第一手素材”,其比喻是“像奸商囤积货物一样贪得无厌”。录音,就是第一手素材,大量而又量大,其中,有有用的,更有没用的。第一步,就是找出有用的。而后,将这些有用的,也就是将要写进稿子里,同时又将送广播电台播用的内容,单独剪辑并提取出来,重新进行整理、分类与编序。以便使用时,提取方便。对于那些不用的素材,既可删除销毁,也可整理存放,当作资料收藏。

第三,录音,要放进稿子。

这是至为关键的一步,是录音的价值得到具体实现的环节。所有录音,只要不被放入稿子,就是一堆杂乱无章毫无是处的噪音。

那么,录音究竟该放在稿子的何处才体现出价值,才是物尽其用?是放在开头,即导语位置,还是放在主体部分,抑或是放在结尾处?具体放在哪个位置,其实并无定论与固定格式,但一般而言,还是放在主体部分为多。录音材料在何处契入,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技

16 术性技巧。初入门者,可多听听中央电台、省电台和市电台的的录音新闻。更简单的办法是,从央视的“新闻联播”节目那里学,画面的切入使用,就类似于广播的录音;当然,并不完全等同,切勿盲目照套。

新闻,亦即消息,不外乎是发布消息的人,要告诉他人一件别人尚不知道的事情。既然是告诉,那开始总要有个引言,这引言自然就是发布消息的人的开场白,以引起听客的注意,知道将要说的是什么。等到把事情讲完了,那也要有个结束语,表明这事说完了。这一头一尾就是消息发布人的话。这也就是说,主体部分的事情、事件、事实的发展与演进过程,是可以用录音来表现与展示的。至于用多用少,用长用短,一处用还是多处用,这得看需要和能力;这同写作技巧一样,是能力与匠心的体现。

将录音材料用在主体部分,这是通常情况,也不是说不能用在开头与结尾。用在开头,应该是与作者的话同步,不能放了半天录音,只有说说笑笑、唱唱闹闹、山崩地裂、流水潺潺,而听众却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同步进行,可立即将听众的思绪带进现场,有身临其境之感。

将录音材料用于结尾,也是可以的。作为作者写某一篇稿件,应该是没有问题。录音结束,稿件也结束。然而,作为广播,是不行的,还得由播音员来进行转接与过渡,否则,与下一条消息或下一个栏目衔接不起。

17 《百度百科》的《广播稿》里,有一则录音新闻实例,题为《农民尤明富教子忠心守边关》。说的是,一位年过花甲的农民大爷尤明富,找到县广播站要求编辑给他录音,他得知儿子要上云南边防了,要给儿子寄一盘录音带去,鼓励儿子精忠报国,杀敌立功。这篇稿件,就是在主体部分用了老人给儿子的录音,开头和结尾,则是记者的话。开头先介绍由头,老人是谁,哪里人氏,为什么要录音,录音干什么?而后,就是播放老人录音的内容。最后,是稿子的结束语,“听众朋友,听了尤明富的大爷给儿子的录音,你有什么感想呢?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民,在关系到祖国安危,人民幸福的严竣考验面前,毅然将儿子送到前线,并且一次又一次鼓励儿子不怕苦、不怕死,英勇杀敌。一颗火红的爱国心,多么令人感动啊!”

再举一例,说说录音放在开头的写法。

2011年元月中旬,玉屏下了一场罕见大雪,漫天雪花,地冻天寒。正是大雪纷飞那天,县政府组织力量去修建高速铁路的工地上慰问施工的工人们。大家想想,这是在年关将近的时候,当地政府给国家重点工程工地送去关切与慰问,漫天飞雪,一边是送去热气腾腾的食物,一边是县艺术团的演员顶着飞雪迎着寒风,在空旷的场地上为工人们表演节目,头发与眉毛上也沾着雪花。场景真的非常感人。县府的信息中心发了报道,《贵州日报》予以采用;我是从县政府网站上看到的报道和图片。当时,我曾留言,这条消息,完全可以上CCTV和《人民日报》。

18 如果这条消息发广播稿,是可以将录音直接放在开头的,也就是与导语同出。一边是工地的现场声音——施工机械的声音和慰问声、演出声;一边是播音员就录音而出的解说性导语。至于施工现场工人们的话语和其他交谈,则可在主体部分再行出现。

总之,录音插配在稿子的哪个部位,得视情而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真实、完整、全面地反映所报道的事情的真相,让听众对新闻事实本身有一个完整和客观的了解。

六、写广播稿的基本要求

不可否认地说,广播事业和广播科技虽在蒸蒸日上地发展中,而广播的播出业务本身,却日渐从“广播”变成“窄播”。互联网和电视,大量地俘获报纸、杂志和广播的读者与听众,听众一天天减少成为不争的事实,就连县级广播站,也停止了广播业务,乡镇与村寨,已经看不到了用于广播的高音喇叭和入户的低音喇叭。于是,写广播稿的业余作者也少了;写广播稿,反而成为比其他新闻稿更费神费力的劳动。然而,要想写广播稿,就要有吃苦的打算,还得有必需的设备器材。一言蔽之,就是“三要”。

1、要有录音设备

如今的广播稿,都强调要能给听众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身临其境,有两种感受方式,一是眼观,二是耳闻。播放现场录音,就是给

19 听众营造身临其境的最简单方式。早年,录音设备是专业记者的专有工具,而今科技进步,条件改观,录音设备十分普及,为写广播稿配制音效提供了保障。

即使没有专门的录音机、录音笔,其实也无所谓,大多手机都有录音功能,能基本满足一般音效的录音要求。当然,如果是有心要写广播稿,就必需要有录音设备。作为业余报道的通讯员,不求配专门的采访录音机,但至少还是要购买一只录音笔,以保证在采访中录制现场音效。

2、要有‚厚脸皮‛

现场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必经程序。现实中,不少采访对象不习惯于录音采访,要么是拒绝,要么是变得拘谨与别扭。无论是拒绝,还是拘谨别扭,都不利于采访,不利于写出完整有用的稿件来。因此,相对于一般的文字记者来说,录音记者无形中凭空多了不少麻烦。

录音之先,往往要先征求被访者的意见,视其对录音的态度进行相应采访。遇有不理解或犹疑者,就得放下“公子哥”和“大小姐”的面子,给平时的薄脸皮“增厚”,要虚心求人,要耐心地予以解释,求得理解、支持与配合。

3、要有吃苦精神

相对其他媒体稿件而言,写广播稿如今成为一个最费时力的活计。早年,民间有一句非常粗俗而又有些丑陋的谚语,叫做:“没有日刺

20 猬的心性,你就别去当学徒。”套用这话,我要说:没有日刺猬的心性,你就别去写广播稿。写广播稿,一是又苦又累,二是名无利薄。

第一,深井扯水千把,换得一桶清泉。

打个比方。玉屏城里原来到处都是吊井,吃水要用一个井竿将水桶放进深深的吊井里,躬着腰,费力地扯着井竿,一把一把地将水桶提起来。而有的地方则是浅口井,手拿着水瓢,就可直接在井里舀水。相比而言,吃吊井里的水就难多了。同样,写广播稿比写其他媒体稿件也难多了。

写文字稿,都是一样的付出。可写广播稿,就多了若干程序,多了不少麻烦,多费不少心血,多流不少汗水。既要录音,在录音时,往往还得看人脸色。回家后还得对录音进行整理,费时耗力。轮到写稿了,还得构思在何处插入录音,兼顾文字音效的搭配。

二三十年前,我那时写广播稿,都是在为报纸写稿时多复写一份,寄给广播电台。电台笑纳,从不开口要录音稿件。那年月,通讯员都没录音设备,也没有谁有条件送录音稿件。而今,已是此非彼时,老皇历无用。广播稿,不再是报纸稿件的复制,必须专门为之,成为了众多媒体稿件中的苦差事。于是,不愿多吃额外苦,趁早远离广播门。

第二,无名薄利,母不识子。

有一句话叫做“有付出,就有收获。”而写广播稿,则可能完全不是这样,有付出,却没有收获,就算有收获,却也显得无足轻重。既然选择了写广播稿,就得淡泊名利,如是为名利而来,那就是投错了胎,进错了门。

21 自然投稿,广播电台的采用率同样不会很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电台的记者有大量的任务稿件堆积,自家煮饭自家吃;二是所投稿件质量差,不能用;三是题材不合,不能用。四是时效不吻,不能用„„费了大量心血的稿件,大都泥牛入海,没了影音。一月两月尚能坚持,时逾半年却难长久。付出与收获,严重不对等,也不可能对等。

所投稿件有幸被采用,而作者自己却不能看到也不能听到。就正如一个母亲在产床上生了孩子就被人抱走,长的什么模样,一点也不知道,仅仅知晓有个儿子存活于世。而报纸、电视和网媒,作者却能看到自己用心血采写的文字或画面。报纸登载了,同事或领导也能知晓,而广播用了,默默无闻。即使是作了有用功,产生了社会价值(被采用),因无人知晓,也就没人首肯与认可,仍然视同作了无用功。

既然提笔写广播稿,困难也就无所畏惧,名利也就无所在乎,人家说好说歹也就不在话下,天下本身就没有不费力的美差。写稿,一是为了宣传我们的玉屏、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父老、我们的单位、我们的今天和明天,二则为了提高我们自己的能力,展示我们自己的才华。

总之,写广播稿是件有意义的社会劳动,往大说,它对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对推进玉屏的社会发展有益,往小说,则对提高自己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都有帮助,是一件于民于已都有益的好事。因此,大家都 22 提起笔来,共同描绘我们玉屏美丽的家园,让玉屏通过广播飞向更加浩渺辽阔的天空,飞向更加遥远广袤的大地。

23

上一篇:乡镇先进党支部材料下一篇:行政文员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