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戈壁农业逐力沙里淘金——张掖市戈壁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2-09-11

张掖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 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 即是绿洲城市, 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20世纪90年代, 立足张掖市戈壁荒滩面积大、水土无污染、光热资源充足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重点的设施农业, 钱学森的沙产业理论就应用在了张掖市农业工作领域, 沙产业的发展既为戈壁农业发展探了路, 也证实了戈壁农业发展的现实可能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 近年来,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 张掖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 统筹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生态保护, 在"不毛之地”上开展"绿色革命”, 稳步推进戈壁农业的发展, 不断拓展现代农业的内涵, 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业态, 淌出了一条具有张掖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型道路。

一、戈壁农业发展情况

(一) 产业规划详实明确

《张掖市戈壁农业发展规划 (2018-2022年) 》和《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的编制和出台, 使全市戈壁农业发展的着力方向更加明晰、区域布局更趋科学。按照“规划先行、生态优先、定位高端”的思路, 采用多用光、少用水、三元双向循环的基本模式, 布局发展沿山冷凉食用菌产业带、中部绿洲外向型绿色蔬菜产业带和北部特色优质林果产业带三大产业带。计划利用5年时间, 到2022年, 全市发展戈壁农业12.7万亩, 其中高标准日光温室11万亩、全钢架塑料大棚1.7万亩, 形成4万亩食用菌、3.7万亩设施蔬菜、5万亩设施林果产业格局[1]。

(二) 项目招引成效明显

招商引资是推进戈壁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农业局下大力气上门招商, 引进了陕西海升集团、北京灵秀三农、甘肃八冶重工等13家戈壁农业示范园建设主体。2017年底, 全市累计建成了高效节能温室和大棚为载体的戈壁农业2.2万亩。全市设施农业占比中, 戈壁农业已占到13.4%, 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业态和新思路。2018年, 全市计划投资22.99亿元, 新建甘州发年、绿涵, 临泽黄家湾漫滩, 高台新绿达、青草湖, 民乐海升、农投, 山丹东乐及临泽县食用菌产业园、山丹县食用菌产业园10个戈壁农业示范园, 带动全市发展戈壁农业2.7万亩。全部开工的10个示范园, 将累积完成投资7.65亿元, 辐射带动全市建成戈壁农业面积2万亩。其中陕西海升集团建设的现代智能现玻璃温室栽培生态示范项目, 向着“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种植技术最先进、节能环保程度最高”的三高标准迈进, 建成后的占地20万平方米的示范项目将是全市乃至全省戈壁农业发展的领头军。

(三) 配套工作协调推进

基于戈壁资源地域开阔, 便于统一规划, 连片开发的优势, 以戈壁农业产业带、示范园及集中开发片区为重点, 规划建设骨干水源、道路交通和供电工程等重点基础设施。目前, 设计库容272万立方米的民乐山城河水库和设计库容482万立方米的山丹白石崖水库已开工建设, 酥油口、金山、山水河等水库已进入可行性论证阶段, 各示范园区通园公路和内部连接道路正在进行项目设计。组建了张掖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 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戈壁农业建设;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整合行业技术力量成立了蔬菜、食用菌专家服务团, 驻点开展服务工作。在原有食用菌栽培基质厂和有机肥生产厂的基础上, 培育了高台方正、新绿达, 民乐星硕, 临泽百惠、奋君5家有机栽培基质加工企业。

(四) 外向通道逐步打开

利用向西开放的区位之利和交通之便, 向东南开放有季节之差和产业互补, 近年来, 大力实施“东扩西出”战略, 积极在中亚和俄罗斯形成了稳定的市场, 已有7家企业从事对中亚、俄罗斯等国的出口供货贸易, 4家公司在霍尔果斯口岸设立了办事处, 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建立农产品直销点;临泽、高台、民乐等县也在阿拉木图购地设立了办事处, 积极开展对外贸易。2017年, 参与了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一届省农博会, 特别是东盟博览会期间在凭祥举办了首次特色农产品推介会, 现场签署1.3亿元的供货协议。今年1月份, 甘肃省首列农产品国际专列从张掖发车, 800吨蔬菜运往凭祥口岸, 经越南进入东南亚市场, 打开了张掖市农产品走向东南亚国家市场的快捷之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 思想认识还不到位

戈壁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精尖产业, 资金投入大, 成本回收周期长, 见效缓慢, 加之相当一部分企业和群众思想不够解放, 习惯于自然条件下的耕作方式, 对戈壁农业的产出效益和发展前景持怀疑态度, 投资信心不足, 还存在等待观望现象。

(二) 水资源严重不足

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在张掖市穿境而过, 现有水资源总量26.5亿m3,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1250m3, 亩均511m3, 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和29%, 是典型的水资源短缺地区[2]。全市2016年实际用水量22.54亿m3, 其中农业用水21.42亿m3 (耕地灌溉19.94亿m3、林草地灌溉1.26亿m3、畜禽养殖0.22亿m3) , 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0.11亿m3, 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0.71亿m3。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紧缺及生态脆弱地区开荒垦殖扩大种植面积取用地下水将不予审批”的有关要求, 未来全市各行业用水不得超采总量控制指标要求。水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戈壁荒滩进一步开发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经营主体资金短缺

戈壁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高、资金投入大, 加之成本回收周期长, 见效缓慢, 目前引进的戈壁农业建设主体普遍资金紧缺。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 以高标准日光温室为例, 每座造价20万元, 加上配套设施和基质袋, 单棚投入成本在25至30万元。而戈壁农业建设用地多为划拔方式给经营主体, 经营主体只有土地使用权, 无法通过土地抵压等方式融资, 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

三、加快发展的建议

(一) 深化思想认识

坚持主体多元, 企业和群众同参与,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 积极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相对集中连片戈壁农业示范园区, 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投入格局。改革投融资机制, 用足用活盘活土地资源的扶持办法, 积极探索投融资平台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的路径, 围绕食用菌、设施蔬菜、林果三个产业带资源和基础, 出台差别化支持措施。

(二) 加大支持力度

戈壁农业一次性投资大, 仅靠经营主体投入难度较大。应该在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投融资和税收等政策方面进行集成和创新, 形成支持戈壁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尽快把甘肃河西地区列为国家戈壁农业综合示范区, 在骨干水源工程、土地整理、农田高效节水等方面予以专项支持, 从根本上解决甘肃中部及河西地区农业用水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问题。

(三) 强化科技支撑

与传统农业相比, 戈壁农业最核心的要素是现代科技。科技支撑到位, 戈壁农业就能行稳致远。要注重科技支撑, 发展循环农业, 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重点推广设施轻简化建造、生态栽培、农机农艺融合、水肥一体化、物联网远程环境调控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对生产设施智能化调节控制的同时, 开展各类数据汇总分析, 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河西走廊戈壁农业数据分析处理中心, 为生产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追溯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四) 打造高端品牌

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 以规模化、品牌化生产为突破口, 围绕生产环境、建造技术、种植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四大标准体系, 加强戈壁农业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突出我市祁连山浅山区高原生态无污染的优势, 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 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认证, 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 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 力争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戈壁农业绿色有机品牌。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特别是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战略合作, 加强与策克口岸、乌力吉口岸及中西亚国家的对接交流, 争取在更多的城市设立销售档口, 加快建立境外农产品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 推动绿色有机果蔬等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发展戈壁农业符合张掖市生态发展的定位, 是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的需要, 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破题之策, 将从根本上解决张掖生态脆弱和资源紧硬约束的现状, 加快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摘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 张掖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 统筹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生态保护, 在"不毛之地”上开展"绿色革命”, 稳步推进戈壁农业的发展, 不断拓展现代农业的内涵, 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业态, 淌出了一条具有张掖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型道路。

关键词:戈壁农业,沙里淘金,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政发.张掖市加快戈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Z]. (2017) 112.

[2] 张恒嘉.河西内陆河流域 (张掖) 水资源现状及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02) .

上一篇:浅谈多肉植物在室外园林中的应用下一篇:新课标下作文自主式评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