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需求调查报告

2023-02-26

报告是在工作或项目事后编写的,所以报告具有总结性、叙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格式编写,才能编写出有效的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区老年需求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社区老年需求调查报告

社区老年人餐厅市场需求分析调查问卷

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我们将在通潭社区设立老年人餐厅,就有关问题向您调查,以了解老年人消费心理及市场需求现状,有针对性的改善我们的餐厅。本调查仅作为参考资料。您的回答对我们有很大帮助,我们将会为您保密,衷心感谢您的参与

1. 您的性别: A男

B女 2. 您的年龄段:

A60岁以下 B60-69岁 C70-79岁 D80岁以上 3. 您的家中有几位60岁以上的老人 A1位 B2位 C3-4位 D5位 4. 您日常的餐饮是怎么解决的?

A有人给自己做 B自己随便做点 C外卖或者去外面吃 5. 您怎么样选择一家餐厅?〔多选〕

A听朋友介绍 B自己亲自来吃了好吃,会再来

C看人多自己就感觉这里好,就会去 D传单宣传或其他宣传

6. 您外出就餐一般会选择什么餐饮?

A地方特色的中餐 B西餐 C快餐 D其他______ 7. 您一周外出就餐的次数?

A没有 B1-3次 C4-6次 D7次-7次以上

8. 您是否为吃饭吃什么或一个人而不知道吃什么等问题烦恼?* A是 B否

9. 您希望您家附近出现一家服务老年人的餐厅吗? A希望 B不希望 C无所谓 10. 若不希望您的顾虑是

A行动不便 B怕菜不合口味 C怕环境不卫生 D怕菜价太高 E其他______ 11. 您的口味?〔多选〕

A口味清淡 B调味料多,口味重 C其他______ 12. 您希望老年人餐厅设在什么地方

A居民区内 B社区内 C活动站内 D其他______

13. 您希望老年人餐厅的营业时间

A早6点-晚6点 B早8点-晚8点 C早9点-晚9点 D其他______ 14. 您能接受的餐饮一次正餐的收费标准是什么?

A10元 B20元 C30元 D你理想的收费是?______ 15.您觉得老年人餐厅最吸引你的地方或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A价格实惠 B菜品营养丰富,适合老年人的口味 C卫生 D就餐方便快捷 E特色突出:老年人过大寿,家庭式聚餐 F其他______

16.如果您喜欢这样的餐厅会带家人及朋友过来吗? A会 B不会

17.您对老年人餐厅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第二篇:安徽老年人保健品需求调查报告

2007-12-29 [来源:安徽电视台大客户服务中心]

保健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有其特定的消费群。相关资料表明,保健品的消费群主要由年老体弱者和高收入白领、面临升学压力的青少年构成。目前,保健品商家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后两者,而忽视前者。最近针对安徽省55岁以上老年人(有效样本500人,主要为城镇居民)进行了一次保健品消费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保健品市场不容忽视。

一、安徽省城镇老年人群规模较大,不可小视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01年底,安徽省城镇居民中55岁以上的人口为149.3万,而且随着保健意识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二、老年人生活习惯的调查

老年人关注点调研:最关注的是"身体健康"

老年人定期去医院体检情况的调查

40%的老年人会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切实注重保健。分析表明,老年人检查身体受经济条件制约,收入在800元以下的老年人比例远远低于水平较高(800元以上)的老年人。

三、老年人使用保健品情况的调查

逾四成受访者常服保健品

调查发现,44%的老年人经常或比较经常服用保健品。而成年居民中,经常服用保健品的只占7-10%。这说明,不管保健品厂商如何对目标消费群进行界定,老年人始终是主导。

不同收入老年人服用保健品习惯的调查

与检查身体受经济条件制约一样,老年人服用保健品的比例也与收入水平相关。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服用保健品的比例也会显著上升。分水岭仍然是月均收入800元。保健品市场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老年人群。

不同年龄段的保健品服用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服用保健品的频数有所下降。

老年人对保健品的关注因素调查

服用保健品,老年人最希望达到什么效果呢?结果显示,"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消除疲劳"三足鼎立,这说明,老年人服用保健品更注重一般的辅助功效,对于独特功效(如降血脂、补钙)的需求反而较弱。

老年人保健品购买情况调查:"买的不用,用的不买"

本次调查发现:在经常或比较经常服用保健品的老年人中,由自己购买只有16%,而大

部分人则是有他人购买,主要是赠送。同时自己或家人购买与作为礼品的保健品,其包装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希望简易包装,价廉物美,实用即可;后者追求高档的精美包装,以便送礼时能更好体现价值。

在购买保健品地点的选择上,无论是送礼或是自用,都以"大中型商场超市"和"药店"为主。个种原因,与价格与质量保证不无关系。

●老年人服用保健品来源

●购买地点的选择

自己购买 16% 子女或老伴购买 33% 他人赠送 51% 药店 43% 大中型商场超市 49% 连锁超市 8%

第三篇:XX市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

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五)结论及对策

1、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北京市统计局)

第四篇:上海市老年服务需求专题调研报告(摘要)

上海市民政局

目前,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0.78万人,占总人口的19.28%;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0.70万人,占总人口3.01%,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61%;百岁以上老人已有548位。根据经济发展新形势、人口发展新特征,科学规划老年服务事业、提升老年服务质量,成为当务之急。为掌握上海老年服务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上海市民政局对2005年上海市老年服务需求展开专项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部分。问卷调查从上海19个区共抽取样本1096个;深度访谈老人100名。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与思考如下:

一、上海老年服务需求现状评析

(一)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服务需求主要模式,亟待完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

调查显示:有八成老人希望居家养老。高年龄、低收入、低学历、城郊结合部、与子女同住的老人更希望居家养老。在选择了居家养老的被访者中有41.7%的老人认为自己之所以选择居家养老就是根本不愿意离开家人。隔代家庭的家政服务需求最为强烈、高龄老人对家政服务则认知不深。

(二)社区医疗服务成为需求核心,亟待强化老年卫生服务举措

数据表明:为老服务的重心是老年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核心需求。有72.6%的老人认为医疗服务的就近与便利及其重要。同时,对重病及费用的担忧普遍存在,有22.1%的老人对患重病可能导致的经济困难表示忧虑。

(三)不同群体文体活动需求各异,亟待提升老年活动满意度

调研发现:老人的日常生活仍以家庭内部活动为主。经常光顾社区老年活动室老人仅占受访老人的15.2%,而54.5%的受访老年人表示没有去过社区的老年活动室。

(四)法律服务需求量小,亟待专业服务介入

数据显示:94.7%的问卷受访老人认为自己的权益没有受到侵害。在老年权益受到侵害的19位受访者中,通过街道居委会解决的相对较多,占36.8%,依靠亲属解决的达到36.9%,选择忍气吞声、不了了之的占26.3%。

(五)老年教育服务偏重养生保健,亟待提高老年教育的整体水平

研究表明:部分老人接受再教育的意愿不强,仅有22.3%的受访者愿意参加学习活动。在愿意参加学习活动的受访者中,“养生”仍是提及率最多的学习项目,为54.9%。

(六)精神慰籍需求强烈,亟待营造亲情环境

数据显示:多数老人家庭和睦、与家人交流频繁、对外界敬老环境较满意。受访老人与家人的交流属非常频繁与比较频繁的合计比率为52.1%。部分高收入高学历老人和纯老家庭精神慰籍需求旺盛。同时,依靠宗教排遣内心孤独和寻求沟通机会的老人增多。

(七)其它服务需求日渐旺盛,亟待满足多样化需求

调查表明:不少老人社会参与感强烈。22.7%的受访者愿意参加慈善公益活动,20.5%的受访者愿意参加社区志愿服务,4.6%的受访者有再就业兼职需求。中心城区多数受访者表示社区的公益活动和团体性活动匮乏。

二、上海老年服务需求存在问题

(一)养老机构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充分并存

从需求上看,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导致“人比床多”,但受传统观念、经济条件等限制,对养老机构的有效需求不足。根据调查,42.7%的受访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原因之一就是养老机构收费太高,有61%的老人希望每月养老机构收费低于800元,能够接受1600以上费用的老人不到2%;有9.7%的老人表示愿意到机构养老,但在

未来五年中能够将这种意愿转变成现实的老人仅占其中22%,也就是说受访老年人中仅有2.1%(9.7×22%)的老人是真正有明确意愿进入机构养老的。从供给上看,目前上海养老床位40136张,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养老机构供给不充分。

(二)助老服务人员热情较高与专业化水平较低并存

管理人员有热情、有干劲,但缺乏工作经验和管理手段;服务人员肯吃苦、不怕累,但文化水平低、专业服务知识匮乏。精神慰籍、医疗护理等深层次助老服务提供数量和提供力度不够。同时,助老服务队伍不稳定现象严重。

(三)居家养老服务补贴需求巨大与筹资渠道单一并存

2000年上海市民政局用于全市居家养老经费补贴仅36万元,2004年增加到1800万,主要源于社会福利彩票所筹款项,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全市260万老人的巨大需求。福利彩票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各区、县民政局、街道(乡镇)按1:1:1的配备的不完全性,影响居家养老服务的良性循环。

(四)返城知青医保问题与农村老人医疗问题并存

不少返沪知青反映,退休地和居住地的分离导致医保报销极为不便,有时最基本的医疗需求都不能被满足。比返沪知青医保更严重的是农村老人医疗问题,部分农村老人处于无保障状态。

(五)老年活动场所的低使用率和强需求愿望并存

对老年人需求了解不够、对老年活动宣传力度不够、对老年人关怀持续性不够导致一方面不少老年人强烈参与社区活动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一方面不少社区资源不得不闲置的。部分老人不了解社区到底有哪些活动场所,并对社区活动收费持保留意见。

三、上海老年服务需求的发展思考

如何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是全社会的共同事情,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实现。但是,这项工作又带有极大的“公共性”,因而政府的力量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这里主要探讨的就是政府在满足老年服务需求上的作用。

(一)加快发展老年服务市场

按照现代营销理念,需求是指具有一定购买力的欲望。这里的欲望是指想得到基本需要的具体满足物的欲望,而没有得到某些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则称为人类的需要。人们为了生存,就必然会产生对食物、衣服、住所、安全、归属、服务、受人尊重等各种需要;而不同的人,包括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为了生存会产生不同的基本需要。老年人的基本需要,就是通过服务来维持他的生存质量,并由此产生对各种服务的愿望,只要具有一定的购买力,就会形成相应的需求。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指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人们的生存质量主要决定于基本需要的满足。老年人追求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必然选择。因此,老年服务需求将构成老年需求的主要部分。据2005中国老龄产业国际论坛消息,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年需求为6000亿元,而国内市场每年能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使老年市场这块蛋糕显得更加诱人,其市场潜力无疑是巨大的。这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极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老年市场,特别是老年服务市场,提供更多、更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来满足日益增大的老年服务需求。

(二)积极引导老年服务需求

从经济学角度看,卡托纳的短期变动理论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卡托纳认为:对消费支出问题,不能单从收入或财产(即购买能力)上去分析,而要进行消费者的心理分析,即所谓的购买意愿分析。该理论对购买意愿的关注对中国老年市场是有一定的解释力。

我们中国的老年人,尤其是广大普通的劳动群众,由于和外来文化的接触、交流比较少,因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深深地融化在他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中。节俭而不奢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消费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念,这无论在儒家思想中,还是在道家思想中都有非常突出的体现。就消费观而言,孔子及儒

家主张等级消费,即政治地位决定经济利益和消费状况;同时提倡宁俭、节用,强调对消费行为进行道德约束。老子及道家主张无为消费,即否定消费的享乐性,提倡清心寡欲,俭朴自持和知足常乐。两者都普遍认同去奢从俭的消费观念,并构成中国传统消费思想的基本特点,成为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的一份遗产,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尤其是中国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极大地抑制了他们的消费欲望。

老年需求的抑制性在服务业方面表现得更突出、更明显。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对物质消费的需求可能会有所减少,但对服务方面的需求则会大大增多,而这又恰恰正好是需求弹性更大的方面。服务业的需求弹性本身就大,再加上老年人的特点,就更为突出和明显。目前,引导和组织工作的不力,大大抑制了老年人在这方面的消费欲望,对供求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如果我们能加强引导和组织工作,这很可能成为推动老年服务市场发展的突破口。

(三)充分重视政府在老年服务市场建设中的作用

由于老年服务市场所兼具的“公共性”与“私人性”,将老年服务市场细化分类从而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显然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科学性以及实践意义的。这样,我们可以把服务市场分为两大类,即非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和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这一区分的标准,是看老年服务能否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得到充分的经济补偿和完全的价值实现,从而满足再生产的需要。非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主要指老年社会保障、老年公益服务设施、特困老年救助等,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所提供的老年服务不能在市场上得到完全的价值实现,从而无法满足其再生产的需要。因而它偏重于社会利益,具有较多的正外部性,主要由政府提供供给;同时,在不改变对老年服务市场基本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政府还应在“如何将政策效应向产业化、社会化扩展和延伸”上做文章,通过引进市场运作机制,以满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老年服务的有效供给。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主要指老年日常生活用品、老年家政服务、老年娱乐活动、老年保健服务等,它是以盈利为目的,所提供的老年服务能在市场上得到完全的价值实现,从而满足其再生产的需要。因而它偏重于经济利益,受经济规律和市场导向的支配,主要由市场提供供给;同时,也

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尤其在市场启动阶段,更要重视政府的作用,以满足在良性循环下老年服务的有效供给。

我们认为,从当前情况看,政府对非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的直接干预程度已经相当深入,理论与实践经验积累也相当丰富;而通过政府间接引导从而推动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发展方面,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还远不成熟。因此,在总结政府多年来发展老年市场丰富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如何完善政府对竞争性老年服务市场间接引导的机制和政策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竞争性老年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的完善为基础”的前提思路,以及“政府直接的市场干预政策有碍公平和效率原则”的基本理念,我们认为:政府在该领域的总对策应该是——间接引导,即通过采取非直接干预措施,顺应市场经济规则要求,利用合理的政策引导,在“市场”这个关键点上做文章,以此推动老年服务业的发展。所谓合理的政策引导应该是,国家为了促进老年服务市场机制的发育,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及其失败,对老年服务业相关活动以干预和引导的方式施加影响。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努力将现有措施的效应追求目标和运行模式从过去以单纯提高老年福利总水平为目标的“终端支持”模式转移到以提高老年市场活力为目标的“中间支持”模式上来,也就是说,借助政府的间接干预,促进老年市场的自我完善和繁荣,最终由市场(而不是政府)来直接完成老年福利总水平提高的任务。

第五篇:老年人生活状况及社会工作需求问卷调查报告

广东省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对社会工作需求研究调查问卷报告

一、内容摘要:

本调查报告旨通过对肇庆市鼎湖区部分老年人的问卷调查,了解退休老年人的饮食起居、经济、消费、精神状况等各方面基本情况和特征,以及他们在社会工作方面的需求,反映出老年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以便为有关服务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改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老年人的保健工作。研究发现退休老年人的业余爱好单一,且生理、心理需求满足水平低。对于老年人而言,老伴子女是其晚年生活的主要依靠。而对于社会工作需求,在非得选择的情况下,老年人对社会需求才会存在,这就使得社会工作供给更积极主动和有志愿性。

二、关键词:生活状况 心理心态 养老方式 社会需求

三、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

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最突出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亿,预计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这表明,老龄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大事,应受到全世界普遍关注和重视。在世界范围内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城市老年发展的重点和焦点,了解各阶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也越来越有了很大的必要性。

本次问卷调研主要了解鼎湖区老年人生活情况,掌握了当地老年人口的一些资料,反映出老年人基本的生活状况以及对社会需求。

通过本次调查,不仅可以了解我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对老龄事业建设有很大帮助,同时加强人们对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关注与思考,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为了解我国各阶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也有很多参考价值。并且,此次调查还锻炼了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总结能力,增加了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和体会。

四、调查地区:鼎湖区坑口街道。

五、调查对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

六、调查时间:2014.7.12—7.15。

七、调查内容: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1、老人的物质生活情况: 经济状况:在本次调查中,“主要经济来源”问题,共设有7个答案,被调查者可多选圈填。这五项答案依次是:①退休金;②自己劳动;③子女供给;④6政府救济;○7其他(请注明)储蓄;⑤亲戚赠送○。第一位的是子女供给,选择率是50.0%;第二位的是老年人自己的劳动收入,20.0%;第三位才是离退休金和政府救济是10.0%。在调查的老年家庭中,个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60%,1000~2000元的占30%,2000~3000元的占10%,3000元以上的占0%。

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经济收入来源仍然集中在三大支柱上,即:子女或亲属供养、老年人自己的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这种构成与以往有关的调查结果相同,在今后一段时期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改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这三个来源在各自的比重方面肯定会此消彼长。从发展趋势上看,依靠子女或其他亲属经济帮助的老年人比例可能会下降,而主要依靠离退休金生活的老年人比例将会持续增加。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发现老年人的支出中,生活支出选择率100%,医疗支出选择率为30%,住宿支出选择率为0%。他们的身体情况调查结果是,90%选择了较少生病,10%从不生病。由此可见,老年人把大部分钱都花在了生活和医疗上。而且对于受调查的大部分老人来说,一些老人还是比较少生病,但是有一些是不到必要时候会少支出在医疗上。另外,住宿支出都为0,说明了,传统的居家养老仍然是主流,受传统思想影响大多数人都会拥有自己的房子。

衣食起居:对于饮食结构、衣服储备、住房空间,老年人满足的比例分别是90%、100%、100%,说明了老年人对物质方面需求不大。

养老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往更多的私人生活空间,因此现在许多家庭都面临着老人是否应该与儿女同住的问题。在就此问题对老年人的调查中,70%的老人希望与老伴儿独居,20%希望与儿女住在一起,10%的老人居家养老,自己照顾自己,住在养老院以及托老机构都是0%。在与许多老年人的交流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表示,儿女们有自己的生活,平时工作很忙,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同时由于代沟问题,各自的生活习惯不一样,老年人早睡早起,而年轻人精力旺盛,而且做饭的口味不同,儿女们都闲我们吃的东西不好吃,没味道,而且老年人同样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要是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大部分老人还是希望独居。值得关注的是,受调查的老年人都不愿意住在养老院以及托老机构,据了解,原因有失去自由、氛围不好等。虽然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同时也要尊重老人的想法。

2、老人的生活照料情况:

受调查的老年人中,90%的老年人都已婚,有80%老年人对婚姻生活满意,20%表示一般。还有一点,100%老年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但是当需要照顾的时候,70%希望有老伴可以照料,20%希望有子女照料。这点还是类似上面所说的,老年人大都不希望麻烦年轻一代。对于被问到子女的照料情况,60%选择比较好,20%选择一般,20%选择比较差。这是比较迫切的。年轻人不孝顺老一辈,不关系老一辈的生理心理需求。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这种现象如果继续恶化,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加剧。

3、老人的精神慰藉状况以及幸福感:

现代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已不像传统观念中的那样单一,在针对老年人的生活的调查中,有10%的老人兴趣比较多,80%比较少,10%的老人仅仅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完全没有活动或者兴趣爱好。说明了大部分的老人还是比较少有自己的退休后的兴趣生活,都是在比较平淡的生活下。

而且很多老人都不愿意进行交流,很多都已经过上了平静的生活。50%老年人家里存在各种矛盾,40%没有矛盾。当老年人有心事时候,60%的人选择倾诉给老伴,30%选择没有人倾诉,10%选择了邻居。倾诉后70%还是觉得倾诉效果比较好,30%选择了一般般。

但是,总体来说,老年人感觉还是精神比较好,没有什么焦虑状况,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比较满意的。

(二)老年人对社会工作的需求

根据统计数据,70%的老年人希望老伴照顾自己,20%希望儿女照顾,10%亲友照顾,0%希望接受专业护理人员照顾。对于,出钱请人照顾自己,和被志愿者照顾自己,都只有10%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极少数老人想向专业人员交流、求助或者得到专业人员的照顾。第一方面说明了,老年人不想成为年轻一代的负担,第二方面,由于代沟问题,可能导致老年人与专业人员的矛盾。

另外,80%的老年人选择了,社区服务机构不太健全,20%老年人社区服务机构完全没有。而对于,社区组织的老人活动和提供的老人服务,分别只有60%和50%的老会参与活动或者接受服务。数据表明,社区老人服务不足,多数老人也不愿意参与社区的老人活动,双方的不积极性导致了老人生活平淡单一。

八、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状况比较满足,但是仍然欠缺各种医疗保障、社会福利和子女给予的心里需求。调查中老年人表示社会工作的需求,不多也不高。比较大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向志愿或者非志愿社会工作者求助或者得到帮助。但是深深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他们又需要怎么样的照顾呢。限于我们的调查能力有限,我们的调研缺少了这部分老年人的观点。但是由能自理的这些受调查的老年人来看,结果应该也是趋向于抵抗专业人员的照顾。

上一篇: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下一篇:社区书记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