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试卷

2022-08-21

第一篇:青岛版小学数学试卷

2015青岛版小学数学目录[模版]

三年级上册

克、千克、吨的认识

克、千克、吨的认识

两位数乘一位数

1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3 用乘加、乘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4 搭配中的学问

三位数乘一位数

1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 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3 三位数(末尾或中间有0)乘一位数

位置与变换

1 辨认方向

2 平移、旋转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

1 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混合运算

1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 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3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时、分、秒的认识

1 认识钟表

2 解决问题、认识秒

图形的周长

1 周长的含义

2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分数的初步认识

2 比较分数的大小

3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年级下册

一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二)

1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3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二 对称

对称

两位数乘两位数

1 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

2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与笔算

3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四

解决问题

1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 乘除混合运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 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

2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 面积和周长的应用

4 解决问题的策略

年、月、日

1 24时计时法

2 年、月、日

小数的初步认识

1 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大小比较

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 周期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二)

统计图

四年级上册

万以上数的认识

1 计数单位和万以上数的读法

2 万以上数的写法

3 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

4 近似数的认识和改写

5 编码

线和角

1 射线、直线和角

2 角的认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

1 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

3 积的变化规律

平行与相交

1 平行于相交

2 垂直

3 点和直线的两类距离问题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

2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

3 初商后的调商方法

4 商不变的性质

解决问题

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混合运算 1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2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条形统计图

1 认识条形统计图

2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植树问题

四年级下册

一 用字母表示数

1 用字母表示数及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 加法的运算律、减法的运算性质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法运算律

1 乘法结合律、交换律

2 乘法分配律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1 角的认识、大小比较及画法 2 三角形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 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性质

3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4 名数的改写

5 求小数的近似数

观察物体

1 观察物体

(一)

2 观察物体

(二)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小数的加减法

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统计

1 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 一般复式统计表与复式分段统计表

五年级上册

小数乘法

1 小数乘整数

2 小数乘小数

3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算法

对称、平移与旋转

1 轴对称图形

2 平移与旋转

小数除法

1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3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

4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简易方程

1 方程的意义

2 简易方程

3 稍复杂的方程

4 列方程解决问题

5 较复杂的方程

多边形的面积

1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3 梯形面积的计算

4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因数与倍数

1 因数与倍数

2

2、

5、3的倍数的特征

3 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

折线统计图

1 折线统计图

2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1.轴对称是关于(直线)的对称。如果从轴对称图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直地的线,(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2.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3.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的丝袜/

1平方千米=100公顷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九单元儿童乐园

——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有关时间、长度、方位与图形、统计等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按顺序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教材分析

总复习这一单元,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学看钟表;简单的方位与平面图形;人民币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简单的统计知识。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是:

1.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童乐园”素材作为本单元的主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教材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复习活动。通过综合情境图中丰富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自主地解决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与整理。

总复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游览儿童乐园为主题的综合情境图,把本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渗透在玩电瓶车、坐龙船、跳蹦蹦床等真实有趣的活动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二部分是围绕综

合情境图中的信息对全册教材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该部分将整册教材的知识点分成5部分,分别置于5个本册教材学过的基本图形背景中,目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既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又能让学生体会各板块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第三部分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的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在进一步查漏补缺,加深知识间联系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三、教学建议

1.根据知识的特点,选用相应的复习方式。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看钟表”、“人民币的认识”和“方位与图形”等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解决问题。“厘米、米的认识”则需要加强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1米”和“1厘米”实际意义的理解。“统计”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自主地回顾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然后通过小组整理、讨论交流等方式互相补充完善。对学生一些有个性的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可给予鼓励。同时教师作为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可以对学生整理的内容或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使每个学生有收获,提高回顾与整理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和整理。

全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整理知识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和整理。教师可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按照各板块中侧重的知识点进行有序的、目的明确的复习,给提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4.灵活运用练习,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对教材提供的练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既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整、分解、改动和补充,使复习的过程全面系统、重点突出,提高复习的效率。

5.尊重学生的差异,加强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指导。

复习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方法的具体地、有针对性地指导。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通过参与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回顾都有所提高。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7课时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教改为锲机,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以教育部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的进入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研透新教材,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的综合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个性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十个单元:数与代数包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二单元“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五单元“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七单元“去姥姥家”——混合运算;八单元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十单元“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米认识;六单元“做鸟巢”——图形与拼组。

统计与概率:九单元“我锻炼 我健康”——统计。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取的素材既广泛又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注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单元结构。本册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将口算、估算和笔算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

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景中的问题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景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4、强化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本册教材沿用了前两册教材的编排特点,通过丰富信息的综合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共有74个人,人数比较多,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在维持课堂纪律,合理有序的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难办,毕竟二年级的学生自律能力不强,需要靠别人,或老师、或家长、或同学的积极鼓励,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能老老实实坐着的时间也只有20几分钟,他们能集中精力学习、听课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学生的最好吸收期,利用一切教具或多媒体条件跳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对百内数的认识及组成非常了解,能正确快速计算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熟练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学看钟表及统计等。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认识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图形与拼组;认识时、分、秒;分段统计。这些知识是基础,为今后的学习打下铺垫。

难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容易混淆,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六、单元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本单元是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初步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乘法”第一次初步认识乘除法后,对除法竖式的第二次学习,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余数和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出发的计算方法。

(2)、第二单元:本单元继续是一个校园活动的题材,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手拉手”活动,而活动的双方大多都是一个城里的学校,一个农村的学校。本单元反映的是农村的孩子到城里,成立的孩子到农村,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以往信息窗不同的是,本单元的信息窗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每隔窗内是有若干个小窗组成,是同学们所看到的一个个新奇的镜头,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内容有:

1、千以内数的认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近似数

4、估计。

5、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口算。

(3)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以及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5)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本单元主要学习平面图形,期中有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五边形、六边形,学会图形的拼组。

(6)第七单元:混合运算。本单元的内容是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应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应用题。

(7)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本单元主要认识时、分、秒。

(8)第九单元:统计。本单元主要学习分段统计。

(9)第十单元:总复习。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

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八、教学进度

日期 周次 教学内容

2.25-3.3 1

一、有余数的除法

3.4-3.10 2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

3.11-3.17 3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

3.18-3.24 4

三、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3.25-3.31 5

四、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4.1-4.7

4.8-4.14 6

四、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7

五、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4.15-4.21 8

五、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4.22-4.28 9

六、图形与拼组

4.29-5.5

5.6-5.12 10 劳动节放假 11

七、混合算运

5.13-5.19 12

七、混合算运

5.20-5.26 13

八、时、分、秒的认识

5.27-6.2 14

九、统计

6.3-6.9 15 综合复习

6.10-6.16 16综合复习

6.17-6.23 17 综合复习

6.24-6.30 18 综合复习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认识11——20各数。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够主动去探索加减法的含义。

3、结合现实活动学习数与计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正确的计算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海鸥们回来了以后,没有人照顾它们,一年级的两位小朋友一起去海边喂海鸥,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海边去看看在那里我们又将学习到哪些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困难的同学请别的同学帮忙。

2、你能用读懂的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还剩多少桶?

3、解决问题

(1)生先独立思考自己想怎样解决第一个问题,想一想解决问题1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如果学生列出算式“3+12”,教师可以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2)探究算法,交流算法。注意引导学生总结3+12=15,12+3=15。 (3)生先独立思考自己想怎样解决第2个问题,想一想解决问题2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并列出算式,写出得数。

4、总结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都是从个位算起,先算出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然后再加上10.

4、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字,先学生自己起,然后与教师进行交流。然后小博士引出:

12 + 3 = 15 17 — 4 = 13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学生识记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提问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第3题。这两题是对比题。通过练习,学生明确每组中两个算是的联系和区别。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计算中感悟“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可以运用比较简捷的算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比较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达到训练的目的。

2、自主练习第

2、4题:是看图列算式,这是本节课所学计算的运用。练习时,让学生先说明图意,再列出算式。这样,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练习第5题,按顺序写数。这是对20以内数的顺序的实际应用。练习时,让学生既要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又要适当补充从大到小的顺序数数。

四、小结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正确的计算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上一篇: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下一篇:青春团日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