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培养探究

2022-10-06

自信心是人对自我能力的一种积极认知, 是过去获得成功经验的结晶。国外研究者认为自信是一种人格倾向, 也是一种随个人经历而变化的自我评价状态。纵观对自信心已有的研究, 虽然国外心理学家在此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结果, 但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相当缺乏, 如关于自信方面的研究工具大多是引用国外的,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当前对自信心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中学、小学生和普通大学, 很少关于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方面的研究。

师范学校学生是未来基础教育的建设者, 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弱小儿童, 这要求他们除了需要一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之外, 还要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对于专科层次三年制的师范学校学生, 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汲取大量的知识, 除了认真的学习态度外, 一定的自信心是他们高效学习的保障。另外, 在以女生为主的师范学校, 注重自信心的培养, 对他们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 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 在社会竞争力不断加剧的今天, 师范学校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严重的就业形势, 自信心不仅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学业成效, 同时也让拥有更多的正能量,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三年制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 通过调查了解以女生为主的师范学校学生的自信心的现状, 找出影响自信心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为师范学校学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的国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现状

师范学校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我国大学生总量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就这一特殊群体而言, 以往的研究较少。随着社会的变革、教育的改革, 师范学校学生的自信心水平如何, 是值得人们关注的。

对师范学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 由于社会看待他们的眼光不一样, 再加上在学习环境、教育资源等方面都会与本科院校有一定的落差, 导致了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明显不足, 自卑感较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乏对师范专业的了解, 怀疑自己的胜任力

大多师范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前, 被大量的信息所误导, 如大学学习很轻松, 学业成绩不重要, 六十分过关就可以等等。带着新鲜感接触和学习各门课程后, 随着学业难度的加深, 他们发现现实与想象差距太大, 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大量的基础文化知识, 最终还要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要不然前功尽弃, 荒废三年学业。致使许多师范学生短时间难以适应, 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担心自己能否顺利毕业, 甚至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焦虑心理。

(二) 参与集体活动的主动性不强

为了培养和锻炼师范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通常会举行大量的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师范生技能大赛等等, 发现参与学生总是为数很少的、平时表现很活跃的那些。他们大多数人能力水平相差并不是很大, 可大部分学生看到活动、竞赛就退却, 通过深入访谈得知, 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自信, 在比赛面前底气不足, 不敢迈步。

(三) 课堂表现不活跃

通过和任课教师交流发现, 很多师范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和实训活动的展示, 总是逃避, 能躲则躲, 上课积极主动的同学是凤毛麟角, 屈指可数。和学生进行沟通才知, 不是他们能力太差, 不知如何回答缘故, 更多的是不自信而产生自我怀疑。

(四) 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通过对师范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测评, 发现得分低于平均值。大多数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明显缺乏自信, 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感觉不自在, 心神不安;在抑郁症因子上得分显示近期忧郁苦闷, 对学习、生活的兴趣有所减退, 不喜欢活动, 情绪有些低落:在焦虑因子上显示时常感觉到焦虑, 表现得坐立不安, 注意力难以集中;在精神病性因子方面的测试结果显示思维涣散, 难以思考问题的现象, 主要是学习生活比较紧张, 压力较大所致。

二、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分析

国内外学者认为影响自信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包括个体的自我认知与评价, 成败经验以及归因方式、个体的生理状况;客观方面包括他人的经验、学校及家庭的影响。师范学校自信心不足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社会文化所带来的无形压力的影响

高中起点三年制的师范学生, 他们大多在高中阶段, 由于各种不同因素, 学业方面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在那种以分数衡量学生一切的阶段, 导致很多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伤害, 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存在着深深的怀疑。

另外, 三年制的师范专科学校学生高考录取时是最后一批次, 也是高考分数最低的一批。因此, 很多人认为专科性质的师范学校是“末等教育”“只有读书不行的人才去的”。由于怕受到歧视, 好多学生明确表示, 在众人面前不愿说出自己所读的学校大学, 归根到底是社会文化的这种价值取向让师范学生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 形成了严重的自卑感。

(二) 气质因素的影响

部分粘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师范学生由于自身的个性特征, 如内向、胆小, 面对失败和挫折时, 消极情绪体验深刻, 持续很久, 易形成无能感, 而产生自卑心理。另外, 由于这两种气质类型的师范学校学生自身的灵活性、变通性较差, 通过自我调控来改变自信心的现状较难。

(三) 家庭环境方面的影响

家庭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是有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氛围。调查发现, 父母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师范学生的自信心发展, 尤其是父母亲对待子女的方式和态度, 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的师范学生自信心水平较高。另外,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父母的婚姻状况都是影响师范学生自信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 归因方式的影响

研究表明积极的归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而消极的归因会使学生自暴自弃, 丧失信心。师范学生在一系列的考核、考证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因为挫折、失败所导致的自信心不足, 首先, 勇于面对现实, 找出失败原因。引导师范学生坦然接受失败的现实, 将受挫折的痛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通过发现自己不足之处, 积极提升自己的短板。其次, 合理归因, 学会从有利于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如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 可以提高师范学生的学习信心, 促使他们继续努力。最后, 教师面对学生的失败时, 应及时给予鼓励, 切勿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 因为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是明显的。

三、提升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的策略探究

大多数自信心水平不高的学生, 都表现出对自己的评价偏低, 经常对自己进行消极的评价, 所以本研究通过心理干预以改变学生的不合理信念, 用积极性的认知代替消极性的认知, 改变负性的不良认知, 让学生试着接纳自己, 同时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从而改变其行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相结合:

(一) 团体辅导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采用自信心专题训练的方式对师范学校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的自信心课程系统培训。

自信心训练课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准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实施和课程反思六部分。自信心训练课程的实施内容以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的四个维度:才智自信、人际自信、应对自信、成就自信为依据进行设计与开发, 尤其关注应对自信维度。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干预主题活动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自我剖析, 话剧演出;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游戏活动, 行为训练等。

(二) 个体心理咨询

针对个别自信心得分很低, 自卑心理极其严重乃至失去学业自信的师范学校学生, 与之共同商定咨询目的和咨询方案, 帮助纠正不合理信念, 重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缓解他们的焦虑、抑郁情绪, 最终达到提升自信心的效果。

本研究在对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现状研究的基础上, 对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不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团体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式, 对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现状进行有效干预。

通过自信心的培养, 将师范学校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水准的职业型人才, 让他们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为今后的择业做铺垫, 并且能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取得成功;为师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拓宽思路和实践经验, 丰富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的研究方法。

摘要:自信心是人非常重要的人格特质, 是成功的基础。本研究在对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现状调查了解的基础上, 对影响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的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提出一些措施来提升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的水平。这对改善师范学校学生当前自信心水平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不仅可以为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拓宽思路, 同时给需要参加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师范学校学生提供精神上的动力。

关键词:师范学校学生,自信心,培养

参考文献

[1] 车丽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02) .

[2] .阴国恩.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297-299.

[3]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4] .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上一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教学方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