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现状与解决策略探究

2022-09-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多。从小学到高中, 学生接受了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的相关教育, 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他们不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践中, 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差。那么该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自己动手提高实践能力的学习环境?笔者将通过问卷调查及对我校学生的课堂观察, 试图对本地区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我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本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1100份, 回收990份, 回收率为90%, 有效问卷910份, 有效率为91.9%。

二、调查结果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学生除了具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还要具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学习和生活的实践技能以及自己动手实践的环境和态度。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学生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学习和生活的实践能力。

1.学生信息技术的信息素养情况。在调查中发现有90%的学生能运用及时聊天工具进行沟通, 有69%的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能搜索数据和查询信息;但只有40%的学生可以对在互联网上查找到的资源进行再加工, 10%的学生可以对家中的电脑软件问题动手解决, 5%的学生可以对家中的电脑硬件问题进行动手解决。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学生有运用信息技术的愿望, 知道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但学生仅仅停留在浅显的信息技术应用层面, 不能有效地对查找到的资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60%的学生不能运用信息技术去分析、加工处理数据, 90%以上的学生不能运用所学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软硬件问题。这些都体现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不足、动手能力不强。

2.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在动机。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发现, 95%的学生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动手能力, 79%的学生认为应该学好信息技术, 培养良好的实践技能, 58%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方便生活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60%左右的学生认为应该具备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 对信息技术能够促进自身发展持肯定态度。

3.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实践的外在条件。通过调查发现75%的学生家中有电脑设备, 100%的学生能接触到电脑设备, 59%的学生遇见过软硬件故障而无法解决。通过调查可以说明,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娱乐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和肯定, 多数家庭有电脑设备可以进行实践, 环境氛围是非常好的。

三、存在的问题

1.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不足。虽然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利用信息技术来搜索、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和问题, 但他们并不熟悉教育资源网站, 也不能根据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 对查找到的资源进行提炼和加工。在笔者的课堂观察中发现, 他们只是利用及时聊天工具进行交流, 只是能运用搜索引擎查找简单的学习问题, 而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加工。

2.理论不能结合实践, 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很少有机会动手实践的, 造成学生学习死板, 面对问题无从下手的现象。在笔者对学生课堂实践过程的观察中发现, 他们并没有能完整地将老师所展示的操作过程复现, 怕动手。比如在《操作系统的安装》一节课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电脑进行操作系统安装, 但是实践中很多小组成员是不善于观察的, 不能根据实践的步骤进行操作, 动手能力非常差。

3.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参差不齐, 存在较大差异。很多班级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对电脑非常熟悉, 能够熟练运用电脑搜索获取信息;但有的学生才起步, 如何使用搜索引擎都得让同学和教师引导。小学、初中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师资的差异, 造成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4.学生学习时比较茫然, 不知道从何下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观察学生发现:学生在个体实践中, 不知从何下手, 比较茫然, 造成了学生参与得少。很多学生上网冲浪, 或只顾聊天去了。个别学生甚至玩起了游戏, 把老师布置的实践任务抛到一边, 只顾自娱自乐了。

四、解决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存在问题并非是学生内在动机的原因, 也不是他们所处的外在条件原因。笔者认为更多的是教师没有将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合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来, 还是延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讲授, 没有考虑到这个学科的特殊性, 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笔者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教师对信息技术相关资源网站进行整理, 并提供网络链接。由于学科的特点, 课时少, 很多学生下一节课来就不知道上一节所讲的操作和内容了。教师应该对信息技术学习网站进行筛选、整理和链接, 以帮助学生在海量的信息环境中有效地获取需要的资源, 同时教师还可以制作符合自己教学思想的资源。让学生在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 随时可以利用这些网站找到相应的处理办法。

2.理论融入实践, 在实践中来再认识理论, 让学生多动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将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 只有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提高。同时教师应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比如要完成软件安装实践, 就开放几台电脑的还原功能, 让学生动手安装后观察计算机的变化, 然后再让学生还原软件。让学生多动手, 并积累经验。

3.实践时小组协作有效解决实践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差异, 教学中不能完全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 应多使用小组协作的教学形式,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爱好分组, 让他们在完成集体所讲的基础知识后, 自主地学习感兴趣的知识。让基础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 这样他可以带动和辅导其他同学。这样通过长期的协作, 可以让较差的这部分学生跟上,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集体意识、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 让学生不再茫然。在教学中, 教师要对教材内容了然于胸, 精心设计每堂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任务引导他们去观察、发现和思考,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有困难, 可以向教师求助。这样一来, 学生实践时不再茫然, 知道这节课该做些什么, 如何去做。

当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学生信息技术实践需求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和学科的发展方向, 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是我们学科的核心任务, 我们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具备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

摘要:为深入了解我校高一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笔者通过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问卷调查, 结合对学生的课堂观察, 分析了我校高一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供大家一起探究。

关键词: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探究

上一篇:民营企业薪酬管理中的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下一篇:论造价工程师在EPC费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