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文化的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效策略探究

2023-02-01

信息文化产生于信息时代, 是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生活实践为主的时候形成的一种新形式的文化形态, 也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信息交流自由、平等、共享的理念正逐步演化为时代精神。这使得我们的教育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当代这个竞争激烈, 信息爆炸的社会, 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 有利于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一、实践能力的界定

在心理学中, 实践能力的研究集中于实践智力。“个体在适当时间与适当空间内, 在行为上的适当能力表现。所谓适当能力表现, 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对付困境的能力。实用智力一词与抽象智力相对”[1]在[美]斯滕伯格教授看来, 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 而对于任何领域来说, 实践性智力都是成功的关键。实践智力人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 能够确定如何达到目标。向周围世界展示自己意识的一种能力。[2], 中学生实践能力是中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 用一定的方法, 自觉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 解决实际问题, 并通过实践形成品德、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本领。

二、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与不足

(一) 培养意识不够

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对我国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家长和老师只追逐与学生的“分数”, 而忽视了超出分数的能力的培养。教师使学生困于书本、题海中, 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学生成为了考得高分的考试机器。在回归到社会之后, 学生的知识无法联系实际, 无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家长们把自己的子女视为至宝, 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代为包办。

(二) 培养存在误区

随着《教育规划纲要》及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 如何提高中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实际能力是21世纪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 人们迫切地意识到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一生的重要性。然而, 对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上却存在误区。很多人把中学生实践能力简单地认为的就是动手能力, 操作能力, 严重割裂了实践能力与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这种简单化的实践能力培养, 使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变得狭隘, 没有活力。

(三) 方式单一, 呆板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育专家们一直追逐的话题, 然而,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方式上却是那么的单调。在1978年~1992年, 我国采取“劳动教育”为主要途径来培养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在1992年~1999年, 主要以“活动课”为主要途径来培养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在1999年~至今年主要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来培养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1999年6月13日, 我国教育部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提出了要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的新人, 必须开展素质教育。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流于形式, 缺乏时效性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是大裨益的

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增强动手能力和集体意识, 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等等。然而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却流于形式, 缺乏失效性。学校提倡的综合实践课程在中学阶段中成为了徒有虚名的课程, 大部分课被所谓的主课老师所占据, 教授老师们最为关注的文化知识。即使综合实践课程正常开设的学校, 老师们也流于表面, 简单粗糙授课, 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精心地开发。家长们对待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也是应付了事。每逢暑假, 很多学生、家长扎堆到居委会或企业盖章应付交差。

三、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

21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在这个双创的时代, 人的发展要具有优越性, 在激烈地竞争中要占有优势, 我们必须解除基础教育教育对学生创新创业潜能的“抑制”和“阉割”。创新能力培养以实践能力为重要内容和载体。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 我们应该根据当代的特性, 以及中学生的提点, 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实践能力。信息文化主导着人类文明, 推动着社会快速前进, 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为主要特征。为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契机。

(一) 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意识

知识和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 中学生所受教育将贯穿于整个人生活过程和整个社会活动中。家长, 教师与学生自身应该站在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高度, 着眼并着手于创新人才培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摒弃以“升学为目的, 以分数为导向”的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牢固树立以实践能力为重要内容,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 并兼顾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 使中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个人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之中, 使其影响终身受益。

(二) 走出误区, 有效地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

许多家长与老师把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简单地认为就是劳动教育。还有人认为实践就是操作能力, 所以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中小学生实践能力由生存 (生活实践) 能力、学科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三部分组成, 其形成机制是知识技能在现实情境中熟练地、灵活地应用与迁移。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 应该在把认知技术能力, 技术性实践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结合起来, 使学生具有独立完成, 创造, 创新的能力, 成为全能型人才。

(三) 号召多方努力, 拓宽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1. 学校实践是中学生实践的主要途径

创见是创造的花蕾, 好问是创见的幼芽, 而实践却是好问的土壤。学校教育是培养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阵地, 因此, 应大力加强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 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学校在课内倡导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 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课外, 应建立实践基地, 扩大学校活动的种类与范围, 使学生自如地把所学知识付之实践, 还能从中学到书本中, 课堂上学不到知识。

2. 社会实践是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知道中学生在接受新兴事物的速度上是比较快的, 对社会各界的问题关注点和关注度也不一样, 所以在对社会千变万化的事物也会倍加留意。因此在基于信息文化的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效策略探究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利用中学生身上这一显著特点, 适时的抓住社会热点和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 以一定形式或者方式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观察社会。

3. 家庭实践活动是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要补充方式

学校对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视了, 但这还不够, 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大力配合。应试教育理念还在深深影响着家长, 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在家长心目中还没有占据主要位置。家长们应该多加学习, 更新教育理念, 以科学理论来指导家庭教育,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实践能力, 搞好家校配合, 共同把孩子培养成21世纪的一代新人。家庭还应该担负起监督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责任, 让自己的孩子不成为“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教育走出课堂, 让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 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家庭实践活动为辅助, 通过实践增长知识,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从而促进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 中学生想减少未来的竞争压力, 成为社会的领跑者, 实践能力是未来必备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信息文化席卷全球, 各种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 先进技术手段逐渐步入中小学校。本文从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界定出发, 从培养意识不够、培养误区、方式单一、缺乏时效性等问题着手, 探析当代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 从而探究出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实践能力,信息文化,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1.65.

[2] 斯腾伯格.成功智力[M].吴国宏, 钱文,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25.

[3] 陈实.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 2014.

上一篇:谈“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下一篇:浅谈“道路工程”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