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

2022-09-11

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企业稳定内部发展,助推外部发展的关键要素。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展开多种竞争,这不仅需要企业需要良好的外部经营实力,也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内部运营能力,以内部稳定运营提高企业经营发展实力,突显企业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但当前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还存在一定不足,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不深刻,内控管理制度与措施的应用不深入,都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落实效果弱化,为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整合,提高内控管理水平与落实效果。

一、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现代化企业在内部管理中践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够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更多活力。一方面,内部控制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水平。以企业财务风险为例,在企业财务相关活动的运营管理中,受到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难度较大,而内部控制管理的应用能够较好的提高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控制效果,结合企业财务经济活动相关部门,进行分级管理,提高财务信息资源汇总水平,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形成更加完备的风险管控信息与资源,合理规避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内部管理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要点,内部控制管理的应用下,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内部运营稳定性,从而推动企业外部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内部控制管理应用于企业管理中,还能够起到监督效果,对企业经营活动、资金运转等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与控制,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与体系的规范下,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信息真实性,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有效保障。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一)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不足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作为关键环节,应有效贯穿于内部管理的各个层面,但当前在部分企业中,内部控制管理仅作为一种基本理论,尚未有效落实到实践中,这基于企业及员工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不深刻造成。当前在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已经能够摆脱粗放化的管理模式,但在内部管理中依旧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内部控制管理并没有实现企业多个部门与运营环节中的渗透与融通,这与企业自身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实践与落实意识不足相关。所以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还需要有效改进这一不足,为内部控制与管理形成更好的认识基础。

(二)内部控制为主的企业文化缺乏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针对于内部运营所形成的管理手段,这就与企业文化与内部环境相适应,使内部控制管理在适应于企业文化环境时,能够更好的作用于每一位企业员工中。但当前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由于未能够有效宣传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未将内部控制管理落实于各个部门与实际工作中,未形成各部门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与实践,因此还缺少了具有凝聚型的企业文化环境支撑。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中的落实与实践,需要与企业文化、内部环境相结合,才能够达到更好的管理水平与效果。

(三)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全面

现代化企业对于内部管理的模式更新、理念更新有着更强的重视性,在内部管理质量上的提升更直接影响企业发展质量,基于这种理念,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视性不断加强。当前在多数企业中落实内部控制管理,皆能够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展开相关的管理控制措施。但综合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整体性管理而言依旧存在不足,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实力,未来发展方向及企业内部管理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内部控制制度,并落实于企业各个部门及各项工作中,因此部分套用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在制度落实中难以实现全面管理,这还需要从企业发展特点中加以纠正。

(四)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内部控制管理实现了对企业内部运营发展的管理,这对于企业不断提高发展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内部控制管理同时也需要第三方加以监督与管理,形成对内部控制管理相关业务活动的监督,例如在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管理起到了对财务部门相关财务经济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同时还需要第三方监督与管理部门如审计部门,形成对内部控制管理结果的监督与审计,这才有利于实现逐层监督,更好的将内部控制管理落实到位。但当前部分企业在审计部门的设计上忽视了部门特殊性,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保持一致,这就造成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失。在规范内部控制管理行为,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上形成影响。

三、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践行与落实对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有一定不足,应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为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意识的加强需要从企业层面与企业员工层面入手,在企业层面,需要提高现代化企业在内部管理中的创新理念,积极引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与措施,将内部控制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融合于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落实效果。在企业员工层面,需要形成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性,基于企业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应用,形成良好的配合意识,共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实践落实,更好地改进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二)营造企业良好的内控环境

内部控制管理是渗透于企业各个部门、各个运营环节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工作的落实中,不仅需要形成对各类行为的管理,也需要形成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因此,内部控制管理的落实需要有一个较为适宜的企业环境为支撑,在企业内部文化环境中,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获得企业中员工对内部控制管理的主动关注与适应,一方面,企业在人员培训与选拔中,需要形成对人员综合素养的评估,以人员综合能力与岗位匹配性为选拔标准,形成规范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另一方面,企业文化营造中,需要加强企业员工岗位意识与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从而为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践行落实内部控制管理提供良好的内控环境支持。

(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践行水平

当前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效果还有待提高,这与企业自身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不强有一定关系,因此为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还需要强化内部控制制度践行效果。一方面,企业需制定严谨、规范的制度体系,在内部控制管理的践行中,实现制度执行各个环节的有效约束,明确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在企业各部门、各运营环节的落实效果,为改进内部控制管理提供有效支持。另一方面,企业需形成规范化的内控制度体系,在适应企业基本情况、内部管理模式的同时,科学调整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从而能够使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更好地落实于企业内部管理中,形成较高的适应性,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需要以监督、审计形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保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针对性与综合性。当前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统筹不合理,在该要素上,需要重视内部审计与监督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建立独立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审计部门,形成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全面监督与审计,科学评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实效果,对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且可通过内部控制监管管理机制形成对内部控制的长效化管理,根据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对各个时期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落实效果的动态化监控,形成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改进的方案,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与落实质量。

(五)培养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专业人才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影响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重大事宜,在内部控制管理中,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内控管理团队,形成对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的全面参与,更好的形成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的了解,获取准确的信息资源,形成有效的内控评价。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还需要有专业人才队伍组织内控管理工作,这还需要企业能够培养内部控制管理专业人才,一方面,企业可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吸纳更多的管理人才,以内控管理为专业方向,强化人才队伍的专业实力与内控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可通过内部人才培养的方式,组织人才专业培训,以内部培训、岗位实训等方式,培养内控管理专业人才,并采取考核与评价相结合方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专业手段,对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发挥内部控制价值有更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作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实力,促进内部稳定发展的有效方案,在践行与落实中需要不断改进与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既需要从企业、企业员工意识层面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也需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与内控环境,同时还需要形成规范、严谨的制度措施,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科学落实,与企业内部管理、运营发展良好适应,最后以企业内部审计与监督部门的设立及监督制度的完善,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供长效化监督,为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形成有效支持与推动力。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决定企业内部运营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现代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多采用多元化措施加以管理,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为目的,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发展实力,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强化企业经营决策管理,促进企业外部竞争发展提供良好动力。因此,还需要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为企业内外部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策略

参考文献

[1] 周厚超.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途径探究[J].纳税,2018(04):146,152.

[2] 康科锋.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风险及解决措施[J].西部财会,2019(01):56-58.

[3] 贺宇晖,巨敬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2):38-39.

上一篇:户外明星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发展初探下一篇:司法改革与法官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