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变迁情况调查

2022-07-06

第一篇:家乡变迁情况调查

家乡安徽凤阳婚嫁习俗变迁的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而且即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地方风俗虽然大致相同,但也会有细微的差别。在此我以我的家乡安徽凤阳婚嫁习俗的变迁为题采访了我的老姨和姨夫,他们于1997年结婚,是以传统方式结的婚,对过去婚嫁习俗有很好的了解,在他们生活的这么多年里,又数次帮别人做媒,对当下的婚嫁习俗以及变迁也有很好的了解。通过采访可以了解到我的家乡凤阳婚嫁习俗的变迁。

首先,我先详细叙述在我老姨和姨夫结婚时的婚嫁习俗。

相亲那时婚嫁基本还是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要门当户对,程序繁琐。凤阳县内各地婚嫁风俗大同小异。一般都是男女双方先央请媒人各二,称“四大红媒”。由媒人介绍,男女双方见面,称为相亲

看门头如若相亲时男女双方看对方都很满意,媒人便和男方家商量一个好的日子,由媒人带着女方以及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婆”到男方家吃一顿饭,商量订婚的日子,俗称看门头。饭后,男方要带着女方上街,给女方买两套新衣服,男方家也可给女方几百元见面礼,以图喜庆。然后由媒人定一个好日子定亲,即订婚。

定亲 通过媒人交换“庚帖”,即“生辰八字”,也叫“合口八”。媒人将书写的男方生辰八字送与女方以合属相,男方红帖面书“敬请金诺”四字,如无相克,女方即回“恭允玉音”绿帖,表示正式婚约已成。庚贴由男家保存,至此,男女两家的婚姻关系正式确立,这就是俗称的“结发夫妻”。当时订婚,男方需要准备四样吃的礼物,有几十斤猪肉,两箱酒,两条鱼,六包糕点赠送女方,还有缝纫机,脚踏车,手表,录音机,照相机作为订婚礼,俗称“三转一响一嘎叽”。正式婚姻关系确立后,人情之事,相互往来,家长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婿、媳,都赠送见面礼,皆以钱为主。订婚后,每逢节日,男方都要带几件礼物,如研究鸡鸭鱼肉等到女方家,同时男方也要把女方接待自己家过节,过节时男方要给女方买几套新衣服,也要给女方红包。

择日 选择结婚日期,也称“看日子”、“看喜期”。到结婚的年龄,男方初步择好迎娶的日期,因禁忌较多,托媒人征求女家意见,经协商后,大约在初步定的日期前一个月,请媒人定下结婚日子。日期一般都选择

二、

四、六“双头日子”,不用“八”,意在“结结巴巴”不吉利;三十也不用,说是一个月的“尽头日子”。

下聘 又称“过礼”、“下礼”,有大礼和小礼之分。首先下的是小礼,又称同心礼。结婚前一个月,男方准备四折礼,肉,鱼,糕点,酒到女方家,通知结婚日期,叫做同心礼。结婚前三天前,男家要备大礼送给女家,大礼多为衣料、衣服、聘金等,衣服数目取双忌单。大礼一般是是猪半个,要含猪头和猪尾巴、白酒24瓶、糕点24包、香烟两条、鲤鱼2条、鸡2只、大馒头24个、衣物若干等。女方置嫁妆,婚期送往男家,称为“陪送”、“陪嫁”。陪嫁品有箱柜、桌椅、衣料、桶、盆、灯、化妆品、日用品等。

迎娶 旧时迎娶多用花轿,男为“带亲”,女称“出嫁”,伴有民族乐队和仪仗。贫苦人家的闺女骑毛驴或坐二人抬小轿,或自己走到男家。当时条件已经有很大改善,结婚当日由媒人带着迎亲车队前往女方家中接新娘,新郎在家等候,车队基本都是面包车,新娘所乘车为轿车,由兄弟或叔伯背上车前往男家,上车前,车门下放两条步步糕,新娘踩着糕上车。车队出发后新娘不能回头看,否则有穷娘家的说法。新娘母亲也要端一碰水泼出门外,意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同时车队也将女方陪嫁的被子,桌椅,沙发等随车拉走。车队临近男家门时,绕过一段,俗说“新人不走旧路”。车队到门前放下,放鞭炮。开车门门后,车门下再放两条糕,新娘踩着,由新郎背或抱入家中。男家选“全命人”(公婆、丈夫、儿女俱全的人)搀亲、布置新房,将红枣、花生(染红色)、栗子、钱等撒在新人床上,以求早生、多子、富贵,俗称“撒床”。送亲者宴席后到新房中看望。房中备有茶点。新郎、公婆迎接,送亲者托以关照、原谅之辞,名为“瞧房”。送亲者离去之后,邻里亲友进入洞房,祝贺取闹,称为“闹房”。闹房不分辈份老小,俗称“三天不分大小”。次日,新娘绞去脸上汗毛,以示与未婚女子的区别,称为“开脸”。上坟祭祖,到宗堂前叩拜,称为认亲。

从相亲到结婚,媒人在此间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好处也是很多,单单是在男方家就要吃上八顿饭,俗称媒八嘴。分别是1.介绍 2.看门头 3.订婚礼 4.定日期 5.下小礼 6.结婚前三天,男方请四大红媒到男方家吃饭,准备第二天下大礼 7.下大礼当日晚上回男方家吃饭 8.结婚当日。

回门 婚后第三日,新娘回娘家省亲,称为“回门”。与丈夫同往,称为“双回门”,娘家以酒宴招待,同时女方家要找和新郎同辈的人同桌吃饭,因为当日新郎新娘要坐在上位,长辈不能坐在下位,所以只能找同辈人陪同吃饭,回门是新娘要提两包糕点,此糕点在回门期间不能食用,要来回提一个月才能食用。饭后新郎新娘要在日落之前赶回男方家,不能在娘家过夜。回家时女方家要烙两个油饼,一个咸的,一个甜的给新郎新娘大会给婆婆吃,意思是少说新娘娘家的话。 婚后第六日,娘家要派送亲的中男的去男方家接新娘回娘家吃午饭,当晚再送回男方家吃晚饭,不得在娘家过夜,两包糕点还是要提去再提回来。 婚后十二天,女方父亲到男方家接女儿回家住两天,再送回。两包糕点还是要提去再提回来。一个月后,娘家来人接回,住满一个整月,期间新娘给男方家媒人做一双鞋,称为“住对月”,俗语有“三天回门六天接,一个月回去住对月”。至此,就算结婚正式完毕。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普遍好转,普通百姓逐步走向富裕,时至今日婚娶的习俗大部分保留了原先的婚嫁风俗,但是也有相当多的部分随之而改变,婚嫁的规格有所提高。下面我将叙述当今家乡的婚嫁变化。

当今基本没有媒人介绍,大多都是自由恋爱,男女双方恋爱后一般都是互见双方家长后就是直接订婚。订婚当日就是男女双方家长及亲戚,比如说男女双方的叔叔舅舅,姑姑姨姨等大家一起吃一顿饭。虽然现在自由恋爱,没有媒人,但订婚当日男女双方还要象征性的找四个媒人,即四大红媒到场,以示有保留传统之意。订婚当日男方给女方买一枚订婚戒指,两套新衣服,男方在给女方一万零一块钱,寓意万里挑一。订婚没有以前那么繁琐了。订婚之后就是选择一个吉日结婚,在初步选的结婚日期的前一个月,男方邀请四个象征性的媒人吃一顿饭,以定下结婚日期。之后就是下小礼,基本和以前没有什么变化,礼物包括半个猪,两条鱼,两箱酒,六包糕点等,基本和以前一样,甚至比以前有所简化。在结婚前三天,男方要给女方家下大礼,男方要给女方家八万八或者六万六,男方要给

女方买金银首饰,新衣服,还要给女方父母买立娘衣等,另外还包括猪,鱼,糕点等,以示保留风俗之意,现在大多数人也不太在意这些猪鱼等彩礼,下礼时只保留少数,意思一下便可。结婚时和以前差别较大,主要是因为现在经济条件都较好,婚礼排场比以前好豪华很多。现在结婚时都是新郎亲自带着车队到女方家接新娘,车队一般都是奔驰宝马等豪华轿车,更有保时捷,法拉利等豪车婚车队,现在婚嫁酒席基本都是在大饭店定的,酒席排场比以前豪华很多。新郎到女方家接新娘时要带半袋米,新娘要坐在米上,新郎跪在搓板上给新娘洗脚,穿袜子,穿鞋,以示婚后要听女方的话。女方穿上鞋后脚不能着地,由新娘兄弟背上车后,车队出发去新郎家。

现在婚后三天回门,不必像以前回门那么多规矩。当今的婚礼除了上述不同外,其他基本与以前相差不多,但都有所简化,不像以前如此繁琐,规矩繁多。再有就是现在结婚成本比以前高很多。比如女方要看男方有没有房子啊,车啊,现在家乡还有一句俗话叫做“一动不动”,一动代表动的,即车,不动代表不能动的,即房子。

总结现在和过去婚嫁习俗的变化,就是婚礼比以前豪华,程序有所简化,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状况的改善,生活节奏的加快。

第二篇:关于家乡春节习俗及变迁的调查研究

关于家乡春节习俗及变迁的调查研究“蛇年吉祥迎贺岁,喜气洋洋过新年。”蛇年到了,你们是怎样过新年的呢?想比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不一样的过年习俗。除了守岁拜年包饺子等最传统的过年习俗,我的老家——无锡雪浪可有着别样的春节哟!

吃米果,是我家乡一种独有的春节习俗。所谓米果,就是以糯米为原料制作的条状或饼状食物。它的表面光泽透亮,呈淡黄色,柔软而有弹性。凑近鼻子闻一闻,一股淡淡的稻谷的清香便扑鼻而来。一入口,用当下的话来讲,就是真Q弹美味哪。我们当地人又称米果为粑粑,这名字戴在米果头上可是名副其实呀!

除了吃米果以外,我家乡还有“祭灶神”的习俗。民间认为灶王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腊月二十四日都要去朝奏玉帝,报告所住之户的善恶言行,所以当二十三晚上给他送行时,就用江米或麦芽做成的糖来粘住他的嘴。今年腊月二十三那天,我与奶奶一起将灶台擦拭整理了一遍,再端上精心准备的酒菜贡品,让他老人家好好地“饱餐一顿”。我想这样,他该不会再讲我们的坏话了吧?

不过要说这过年呀,最重要的莫不过是大年初一了。这天,我早早地洗漱完毕,换上一身新衣,走家串户地给亲戚朋友家拜年。“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嘿,你瞧这孩子,多乖呀!来,这是爷爷的一点小心意,拿去,买点儿吃的!”“谢谢爷爷,谢谢爷爷!”哈,拜年,就是这样,充斥着喜悦,充盈着欢笑„„

但我也发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地迅速发展,社会日趋地现代化,现在的春节相比传统意义上的“年”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过年时每家每户都会放鞭炮、放烟花,但今年,为了积极响应中央政府“过年,不放鞭炮”的号召,让日趋恶化的空气质量能“喘一口气儿”,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放各种爆竹的人家少了许多,那股原本“过年的气息”在人们的殷切盼望下,淡了。

近年来,每到春节期间,人们还会关注一个特殊的话题——春运。过年了,各地打工的游子也都要回家过年,因此一度造成了交通线路繁忙、车票紧张的热点问题。我想,这也是一个因为社会飞速发展而造成的变化吧!

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我想,春节却永远是我们炎黄子孙心中一道不变的风景。每到过年时,在我们心中,永远会响起一个声音:“过年啦!”

——江苏省天一中学少一(2) 董宸郅

第三篇:对家乡社会生活状况历史变迁的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全国人民不断深 化改革,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全面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而在我的家乡,社会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乡时间,对我沈阳市各大区生活状况历史变迁情况进行了调查。

时间:2011年8月1日至2011年8月7日。

地点:辽宁省沈阳市

方式:在沈阳市各区政府的支持下,我对沈阳市各区的工厂、学校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走访,并记录下所调查的结果。

内容:从经济、政治、文化等三方面对家乡社会生活状况历史变迁进行调查。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全市人民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同时,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社会事业逐渐步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

1、经济方面

沈阳市工业经济增长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4.4%,比前30年高0.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初期,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代。在此期间,工业经济完成了一个明显的增长周期。增长率由1981年的-1.5%上升到1985年的15.8%,最终回落到1990年的-1.0%。最大特点是平缓上升,平缓回落,仅有较小波动。这一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7%,增长相对缓慢。1992年邓小平南巡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业经济体制改革才真正全面放开。整个九十年代,是工业生产要素大流动、大重组的时代,加之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工业经济增长波动相对频繁。大体有3个波峰,分别为16.8%、16.3%和22.6%;3个波谷,分别为8.8%、5.0%和6.0%。这一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7%。快速增长期(2003-2007年)。2003年以来,亚洲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并不断完善,国企改革攻坚基本完成。2003年国家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决策。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在2002年提出“工业立市”战略决策,并于2003年起逐年推行“项目年”、“环境年”、“工业年”、“开放年”和“创新年”等一系列举措,沈阳市工业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时期。2003年,工业增长率达到28.5%,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之后4年增长更是高达45%左右,即使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增速也在40%以上。5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42.0%。总体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

(1)工业经济实现全面大发展。工业生产总量持续壮大;工业对社会的贡献不断提高,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新老产品不断更替;工业开放进程逐步加快;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积极转变。

(2)工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经济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化;重化工业特征进一步深化,行业更加齐全且明显升级;工业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区县(市)定位逐步明晰。

2、政治方面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政治建设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政治体制 也有了很好的改善,法律系统也有了更全面,更健全的改革,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3、文化方面

(1)教育事业成就喜人。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文化事业成果丰硕。解放前,沈阳市文化事业十分落后,群众文化生活相当匮乏。全市公共图书馆仅3所,专业演出团体只有4个,电影院、剧场只有23处。城市里仅有的文化资源多为外国人和达官贵人所享用,农村几乎是一片文化沙漠。解放后文化事业获得了新生和空前的繁荣。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化事业建设。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沈阳市以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始终坚持党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路线方针,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

(3)卫生事业欣欣向荣。卫生是民生之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环。解放前,沈阳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百姓的需求差距悬殊。缺医少药,而且费用昂贵,老百姓一旦有病,只有“小病抗、大病躺、重病等死亡”,人口死亡率高达3‰。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百姓身体健康,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投资兴建医疗机构,充实医疗设施,增加医疗人员,提高医疗水平,实行公费医疗和合作医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市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全市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实践调查的体会

通过调查,我感觉到改革开放让沈阳重新又活了一次,让全中国人民知道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力,沈阳的这一切的变化充分的证明了国家政策的正确性,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而对于我而言,作为沈阳的一名公民来说,可以在这样一个城市生活工作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通过实践调查,参与生产生活,锻炼了实际观察的细致性和思考问题的系统性,严密性,辩证地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明确了作为新一代青年身上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体会到精神上的又一次成长。

第四篇:就**县库区变迁情况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县,为四川省**市下属县。因建设**坝水电站,包括**老县城在内的大面积区域成为淹没区。作为**儿女的一份子,在此就库区变迁情况调查结果进行总结。

调查主要目标有五点。1.了解水位上涨过程。2.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3.了解人文景观的变化。4.了解人们生活的变化。5.其余一些连锁反应。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为主,听取群众认识,另通过网络渠道扩宽认识面,再以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

调查时间。联系上个寒假期间实地造访得到的认识,于暑假期间进行三天的实地考察(2013年7月17日至19日),此后为不定量的时间补充完善所得。

一,水位上涨过程。

整个过程采取分期蓄水的方式,逐次提高水位。以下是三次了解或观察到的水位情况。2012年10月12日开始蓄水,水位至县城后山山脚。2013年2月,水位至原汽车站下方五米左右。2013年7月,水位至汽车站上方四米。据称,下一次蓄水将再提高九米。

二,自然环境的变化。

原本为急湍激流的金沙江变得极为平静,出现“两岸连山卧平湖”的景象。原金沙江夹带大量泥沙,颜色以红黄色为主,夏秋季节的雨后最盛,冬春季节颜色稍淡。而今,江水为翠绿的一片,水愈深颜色愈深,显得极为浓郁。

高岗成为岛屿或半岛,山腰成为曲线的江岸,出现许多峡湾。**县在广大山区腹地,县城沿江呈带状分布,其后便为高山高岗,水位上涨后,县城沉睡江底,高山高岗成为天然的江堤。其风景极好,若能乘舟相游期间,甚为美妙。

沟渠成为金沙江的一部分。县内有许多的山沟,将山上积水引入江内,大沟如清凉寺沟、大桥沟、五米桥沟、冒水孔等,加上不计数的小渠,这些“两山夹水”的地域在水位上涨后,成为巨大的峡湾,虽可以视为天然的港湾,但也拉长了水岸线,使得淹没区更为广阔,沿江交通也更多曲折。

三,人文景观的变化。

千年古县沉眠江底。石砌街道、石阶等充满古韵味的景观消失,全木结构建筑群落消失,后来兴建的现代建筑也成为碎砖后消失。

许多的树木,或伐掉运走,或移植新县城。其迁树技术极差,加上气候影响,造成极多树木枯死在新县城。至于那些价值较高的古树,如高龄的黄葛树和银杏,暂不知去向。

县城后山有几座凉亭,所处位置较高,呈俯瞰县城模样,现在仍然保存完好。如望江亭、凤凰亭,以后水位上涨也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清凉寺是县内最大的佛寺,前殿为大雄宝殿,后院为观音阁,内置塑像极多,法相庄严。观音阁内,另有石狮、碑刻、竹、月季。自水位淹没此地后,其情况尚未得知。另县内金沙村有川泽庙与隐于山坡间的一座观音庙。

水位上涨后,极多地势低的坟墓被淹没。坟墓最集中的是县城后山,山上的坟墓群如往常,半山腰的许多坟墓则被淹没,也有正好悬在岸边的。有人称曾看见一棺木漂浮在江面,盘旋甚久。

水果林景观的变化。原县内广泛发展水果业,成为遍地果林的盛况。水位上涨后,地势低的椪柑林、红袍柑林、油桃林、桂圆林等都不复存在。地势较高的枇杷林、枣子林、核桃林、李子林、梨林等则得以保存。

赶集文化的变迁。未搬迁时,人们在农历逢

二、

五、八到县城内赶集,买或者卖,盛况已久,街道也常显得拥挤。现在大部分人搬到了新县城,留锦屏镇以原县城的位置为基准退后安置,形成以二十余栋六层楼房组成的居民区,赶集习俗仍在,只是极为萧条。

渡河文化的变迁。**县居四川,绥江县居云南,两省人民隔江相望,通婚也极多(连带的,许多小孩子就被取名字为“某云川”)。上游的金沙村与云南的新滩镇相望,下游**县城与石龙店相望,人们商贸往来、走亲访友,都依赖渡河船,故渡河船就在这段区域内运转频繁。

捕鱼文化的变化。往常江水流淌甚急,人们多爱好“安钓”和“舀鱼”,也有几家人乘着小渔船“安网”,最少见的是“扣鱼”和“撒网”。

“安钓”:以小鱼为诱饵勾在钓钩上,再把线抛出岸边十多米,将裹线的木板安放在岸上,第二天去查看是否钓到鱼。由于成本低廉,有的人自己就有几十个木板,一般人为了兴趣也就准备几个,这时江边就出现了一排排线,甚为壮观。

“舀鱼”。渔具被称为“舀子”,由两根三米左右长的竹竿为主架,两根竹竿的一端由铁丝固定在一起,又可以成一定角度旋转。已固定的那端往上半米处,用半米左右的短竹竿将两根竹竿撑开,形成倒着的字母“A”。未被铁丝固定的那端由连着渔网的线收紧一些,所以“A”字母又被勒得变形。渔网成凹型布置在字母“A”宽阔的那边。这样,人就可以右手握住铁丝固定的那端,左手持着那短竹竿,站在江边石头上,顺着江水一瓢一瓢地舀,瞧见鱼被舀了起来就竖起舀子拣鱼,如果钻进来的是大鱼,就只敢抱着舀子往岸上扔!

“安网”。所用渔网大致就是人们认识中的渔网。由于水流常常夹杂树枝、破烂塑料等东西,这时渔网就很难收拾。倒是那渔船很有意思,原来都是木头船,后来有了钢板船。由于船很小,在水面颠簸得就厉害,胆小的人是不敢乘坐的。如果老式的木渔船有缝隙渗水,就可以把丝瓜叶和熟石灰掺在一起捣烂,作为补船的材料。

出现“两岸连山卧平湖”景象后,用钓竿钓鱼的人极多。因江里被放养了价值十多万的鱼苗,所以钓鱼的人收获颇为丰富。江面还出现了许多网箱水产养殖,昔日半坏的木船只得作为水上屋子与岸上来往的工具。

游泳文化的变化。人们在江边长大,男子多数都习于水性的,如果不会游泳,很容易被笑话。每年夏天,江边游泳的人极多,其大多数为十多岁的孩子,大人们多乐于捕鱼。事故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但人们依然乐此不疲,惹得大人们极为忧心。人们喜欢“放滩”,也就是跑到上游下水,游出离岸很远,再从下游收进来。其中善游者可以穿过激流游到对岸,也就是从四川游到了云南。水位上涨后,游泳的人极少了,因为岸边有许多漂浮的木屑、塑料垃圾。

四,人们生活的变化。

集中住宅。大部分人搬进了两个小时车程外的新县城,一部分人在老县城的地方退后安置,形成二十余栋六层楼房组成的居民区。不仅如此,部分村子(这些村子并不会被淹没)实行集中住宅的政策,单家独户的房子被铲掉,这是为了退耕护岸林的建设。总体看来,人们生活的住宅越来越集中。

行政办事。县级政府机构等都搬到了新县城,锦屏镇的安宅区设锦屏镇政府和各村办事处。

基础设施。学校方面,原县城的学校迁居新县城。银行方面,锦屏镇有农村合作社,办事效率不高,排队的人极多。水电方面,锦屏镇沿用**县城原水厂,供电依旧。

迁出的人们的景象。新县城成片的小区里,气象各有不同。比较奇特的是一些小区的绿化区被人们种上了豆子、花生、豇豆、芋头等,可见人们失去土地后对土地的渴望,小区内遂出现“见缝插针的种植业”。

民俗习惯。人们的生活面貌越来越城市化,民俗习惯也变化许多,大体上都变淡了。而楼下悠悠扬扬的二胡声,仿佛把老**的味儿带了来。

经济生活水平。搬迁的人们许多是失去的农民、失去工作的工人,所以失业与再就业成为一个问题。而新县城的商业还显得很是萧条,许多门面都处于关闭状态,新开张的店子也鲜有人光顾。

五,其余一些连锁反应。

库区蓄水后,地质被人为改变,有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也可能出现一些地质问题。如滑坡、泥石流这两种在山区容易发生的灾害,此时受水浸泡的山体是否稳定,尚待考量。所以,巩固山体的工作必不可少。

交通方面。地形的改变,使得人们不得不在山体间开辟新道路,现在新建的沿江公路是畅通的,道路也更加宽阔。再有,许多地方得新建桥梁,县内地段的地形并不很难,技术上没多大问题,通过观察山貌和路况得知。另外,交通线也有所变化,如某地到某地的实际距离有所变化,人们选择路线可以加以分析后决定。

经济结构。商业尚不兴盛,农业大幅度减少,果林业大幅度减少,渔业养殖和林业正在发展之中。

户口户籍变化。移民搬迁有多种安置方式,造成户籍变化,带来一些麻烦,如身份证与户口簿地址不一致,曾经的地名已经不复存在等。

六,补充。

在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时候,也改造和利用着人们自己,如何恰当处理其中的矛盾是关系根本的大事。人口的增长,迫使人们向自然索取更多,这就出现人地矛盾。特别是住房问题,大量的楼房拔地而起,更多的楼房正在拔地而起,还有许多买了房子的人们还未得到房子(尚在修建当中),这些现象与人们投机炒房有所联系,又涉及更多的问题。

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我们新一代青年又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思考。

调查报告人:王-礼-军

完稿时间:2013年8月20日

第五篇:赴春节民俗变迁情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芜湖市镜湖区随时代发展春节活动现状的调研报告

安徽师范大学13级应用化学(2)班

摘要: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关于春节的传说有很多,这也使得民间基于此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这些活动在岁月中逐渐消淡了本身的含义,演变成为了春节的民俗习惯,从辟邪之技幻化成对新一年的庆贺和美好希冀。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大范围的农村步入城市化的进程当中。春节的民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无声地变迁,一部分无法适应新时期而悄然消逝,一部分在找到了新的方向后焕发生机。处在中国不同地方的民俗习惯在早有其特色的同时面对相同的挑战,本文综合不同地区的春节民俗习惯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找寻在 21 世纪的今天, 春节民俗习惯新模样。

关键词:

关键词1:过年前的家家户户的准备;

关键词2:除夕夜;

关键词3:春节的习俗与活动; 正文

一、前言

在中国,不一定每个节日都要过,但有一个节日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会团聚在一起过;在中国,不一定每一个节日到来的时候都会有家人团圆,高兴快乐地吃一顿团圆饭,但就是这个节日到来时,必定是家人欢聚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吃上一顿一年里最好并且是最美的团圆饭,这就是春节,在我的印象里关于春节的记忆好像都是吃的,玩的,还有穿的......儿时的春节充满的都是快乐的,高兴地,让人难以忘记。春节不仅仅只是可以全价为在一起吃一顿美美的团圆饭,更重要的它也是一个季节性的象征,旧的时光的结束,新的美好的曙光来临,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关于春节的传说有很多,这也使得民间基于此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这些活动在岁月中逐渐消淡了本身的含义,演变成为了春节的民俗习惯,从辟邪之技幻化成对新一年的庆贺和美好希冀。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大范围的农村步入城市化的进程当中。春节的民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无声地变迁,一部分无法适应新时期而悄然消逝,一部分在找到了新的方向后焕发生机。处在中国不同地方的民俗习惯在早有其特色的同时面对相同的挑战,本文综合不同地区的春节民俗习惯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找寻在 21 世纪的今天, 春节民俗习惯新模样。

二、调查时间:2015年3月20号-2015年4月1号

三、调查地点:芜湖市镜湖区以及周边地区

四、调查人:王如海、谢东、王涛、吴成新、吴亮、杨军、武柯旭、王建

五、调查方式:主要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镜湖区及其周边地区的青年、中年、老年等各个阶段的人群进行询问调查,并且再通过上网搜索资料、走访调查来调研当今社会与过去的春节习俗的差异。并且通过对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发展前与发展后经济水平的对比,深入挖掘经济发展对春节风俗与春节传统活动带来的影响。

六、调查目的: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镜湖区不同人群传统春节习俗的变化。 2.通过深入各家走访调查,调研不同时期的春节习俗表现以及春节习俗的变化。

3.通过对镜湖区不同人群传统春节习俗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与总结,从中归纳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春节传统习俗变迁的影响。 4.通过自身的生活体会,感悟时势变迁对传统春节的习俗的影响,分析研究春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通过访问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历史发展,明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春节活动改变所起的作用。

七、对春节的介绍: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 春节已有4000 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春节源远流长,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从古至今都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 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大多得以继承与发展,但原本的面貌都发生不小的变化。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 寄托, 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历经千百年的积淀, 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重新受 到了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文化的崭新发展,伴随着许多春节。

八、芜湖市的春节习俗:

在过年前的那几天,差不多到了腊月20几号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忙了起来,开始了过年前的精心准备了,瓜子、葡萄干、花生米、糖果这些春节必备的干货快开始准备起来,烟酒这些过年必须要有的东西也开始到街上购买起来了,家家户户也开始了杀鸡、杀鸭、卖猪肉等一系列肉类的准备,这些牲畜养了这么长的时间就是为了在过年的时刻派上用场;除夕夜,家家户户放鞭炮,全家围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个团圆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吃年夜饭,彼此在一起交心地谈着一年的得与失,以及来年的目标与愿望。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沟暗渠。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送灶神: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会在这天的晚上吃上芜湖人称呼着的“送灶饼”,这有点跟我们家乡的习俗相似,对于吃“送灶饼”,这里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这天的时候,灶王神会上天庭去向玉帝报告这一年凡间的具体情况,有好事当然也有坏事,而人们希望让灶王神多吃点“送灶饼”,让灶王神吃的合不拢嘴,好让他在玉帝那里说些好话以祈求明年有个好的收成与年份,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人们都把这个习俗传承下来了,不仅仅芜湖这边是这样子的,我们家里同样也是这样子的。

3、炸圆子:

圆子意味着年年岁岁全家团团圆圆。安庆民间凡是为红白喜事举办的宴席,圆子必会登场。做圆子的主要原料有糯米、山芋粉、香油及葱、酱油、鱼或肉等佐料。圆子炸得又大、又松柔,香味可口。在一些乡村,村民们还会把炸好的圆子送给他人,相互尝尝不同的味道。

4、贴春联:

春联蕴含日子永远红红火火之意,除此之外,它还渲染节日的喜气。腊月三十那天,太阳下山之前,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一些乡村人家不仅在门上贴,还会在仓房、猪圈、牛栏、厕所和窗子上贴。

5、接祖: 除夕夜的早上,家家户户也都会早早地起来,吃过了早饭之后,便开始了到各自亲人祖先的坟地上面进行祭祖,通常都是在祖先的坟地上烧些纸钱,放个炮竹,然后会、回家准备除夕夜的年饭了,在临近傍晚的时候,年夜饭要开始的时候便要先进行接祖,把桌子位置调换一下,摆上好饭菜酒席,进行接祖,先让祖先们吃上一顿好的,听个芜湖这边老人们说,接祖是需要十分慎重的,如果除夕夜没有进行接祖或者没有让祖先吃个尽兴的话,那么来年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了,芜湖这边的人对接祖这件事看得很重,有的家里接祖时间持续十多分钟,有的家庭甚至会持续半个多小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开始在餐桌上摆上祖先们先前没有见过也没有吃过的新东西,为了就是我们在一起欢天喜地过年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的祖先们不要忘本,让我们的祖先也可以过个开心的年。

5、开大门:

除夕之夜“守岁”至零点之后,选择一个吉时,由家主开门放鞭炮,是为“开大门”。安庆人对大年初一的开大门很讲究。开大门的寓意是:开门纳财财盈门,抬头见喜喜满面。

6、出行:

正月第一次出门,叫“出行”。大多数人是出门拜望年长者,如外公外婆、舅舅、岳父岳母等。芜湖人“出行”一般选择在上午。

九、现代人春节怎么过:

1、在我们所调查的人群中,超过被访者选择在家休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好不容易能放个年假,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既能调节疲劳的神经,又有了难得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调查数据表明,在本次调查中有75%的被采访者选择在家休息,而计划春节期间走亲戚的只有 20%(主要原因是有的亲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确实有必要见个面,叙叙旧)选择旅游的更是少之又少,仅占被采访者的 5%。

2、九成被访者选择在家自己做饭。虽然大大小小的饭店早就开始推出各种年夜饭的订餐活动, 甚至增添了各种优惠、特色服务和娱乐活动来吸引顾客。不过从调查结果看,被访者中有 85%的 人还是选择在家做年夜饭,而只有 15%的被访者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在交谈中了解到, 人们选择在家做饭主要是想和家人在一起共同完成这意义不同的“团圆饭”。一位受访者这样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当中有大半的日子都在外面吃。过年了,就有几天时间呆在家里,还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做饭吃有意思,热闹、有气氛。到饭店吃是省事,但过年不就图个热闹吗?”

3、 三成多被访者选择短信拜年。现代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 拜年方式也从传统的“走亲 串友”多元化成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方式。本次调查发现,人们在拜年方式选择中, 短信拜年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 35%。 31%的被访者选择打电话拜年, 23%的被访者选择登门拜年, 还有 6%的被访者选择发电子邮件拜年, 另外, 5%的被访者选择了其他方式。现代通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力在过春节中也可见一斑,越来越简洁的拜年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4、近一半被访者过春节不会祭祀。按照习俗,过年都要祭灶。调查表明,32%的被访者表示过春节会祭祀, 22%的被访者说无所谓,而 46%的被访者却表示过春节不会祭祀。一些古老的春节习俗还是随着时代变迁在淡去。

十、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

在我们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包括青年、中年、老年他们一直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春节的年味也变得越来越淡了,,许多的春节传统习俗活动也慢慢给淡化了,人们开始不再热衷于春节以及春节这些传统习俗活动了,甚至有不少的习俗活动已经被人们淡化与摒弃,春节再也没有昔日的那番隆重了,这些被调查者大多认为春节年味变淡的原因缘于生活条件的改善与社会发展太快而引起人们人际关系的冷淡,我们调查小组根据这些问卷调查以及上网搜索相关方面的资料,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1、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人们不仅鼓了腰包, 同时也解放了思想, 文化的发展更提高了人们的口味。人们也是社会中的主体。思想解放的人们也逐渐打破一些旧俗,为春节活动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2、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人们生活开始变的好起来了,人们也逐渐开始富裕起来了,与此同时,一系列高新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方便是显而易见的,电脑、手机、电视、平板.......这些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平常百姓家里,并且变得十分平凡了,这些先进设备尤其手机、电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方便,真的体现出“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让我们可以轻松地了解每天发生的大事件,通过手机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虽然朋友远在天边,但仍然可以通过手机交流自如;但也正是因为手机,让人们开始沉迷于手机了,到处可见人人来这手机自玩自乐,朋友彼此坐在一起,但都是拿着玩各自的手机,似乎手机开始取代了正常的人们面对面的交流了,朋友见面开口的就是这里网速好不好,这里有没有无线网,这些原因也慢慢地使得人们对春节的认识开始淡化,有的人开始认为春节过不过也无所谓了,也就是那回事了,慢慢地春节将会被淡化,春节一些传统习俗活动也将被人们摒弃。

3、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富裕起来,但同时给人们带来的社会竞争压力也是巨大的,过年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因忙于工作或工作的压力而选择不回家过年,除夕夜的时候也只是简简单单地吃一顿饭,然后又开始继续工作,为了工作,为了保住饭碗多挣一些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回家过年,希望可以多挣一些钱好让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点,社会发展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也是逐步加大的,未来这种工作的压力会变得更大,这种压力慢慢地让人们开始逐步将重心转移在工作上,越来越淡化对春季这样传统节日的关注与重视,这也是春节味道慢慢地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人对吃喝也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在意,所以人们对于制作年饭的方式、途径有所改变。 同时,人们生活中的享受资料所占比例增加。对于春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春晚的高要求也是人们对高文化生活追求的反应。旅游爬山等活动中所含的精神上的享受也逐渐为人们所追捧。使外出旅游爬山等活动的风气渐盛 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稳定,文化上的繁荣,都对春节活动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那过年丰富多彩的活动又从何谈起?过年方式多元化其实也就是国家稳定发展的表现,也只有国家的稳定发展才有现在以及将来丰富多彩的过年方式。受现代生活冲击,如今春节习俗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但是春节习俗在坚守中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十

一、总结: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领导下我国经济迅速 发展,各国各民族文化有着更多的交流,春节习俗也在其他文化的影响下发生变 化,期中一些不科学的习俗正在消失,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健康。 但是也要看到春节中一些习俗的消失、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老人发 现现在过年时年味越来越淡了。这些都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有关,加上现代各种 通信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拜年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更多的选择快捷、 方便的拜年方式,这样自然少了人与人直接沟通的亲切,让人自然感觉少了“年 味”。 过年回家、团圆、喜庆热闹等依然是这个春节所坚守的文化价值,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都认可的文化观念。希望在兼顾留住春节文化价值的基础上,科学的发展。

致 谢: 对有助于本项目所开展工作的其他人员表示感谢,对实践地点芜湖市镜湖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居民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

上一篇:街舞社工作计划书下一篇:讲文明树新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