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习俗变迁调查报告

2022-11-27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过年习俗变迁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过年习俗变迁调查报告

过年习俗调查报告

春节习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种文化底蕴,一种精神上的追求,然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过年习俗。 无锡春节

无锡旧俗,年初一早晨开门,要放3声开门爆仗。早餐吃糕丝、圆子、面条,取团圆、高升、长寿、长春之意。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寓意“有余”。吃饭时不能以汤浇饭,也不吃粥,怕出门遇雨。还忌向邻居乞火、汲水,告诫不骂人,不发怒,不讲不吉利的话,祈求全年平安吉祥。 春节期间,晚辈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类似“恭贺新喜”等话,互相祝贺。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每10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祝。 无锡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无锡民间很多人家还有在门楣上张挂吉庆语句的红单联和剪纸门笺挂络的习俗。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要赏给压岁钱。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小年朝——年初三。 无锡还有一个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

十、七

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

安徽春节民俗调查

在安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习俗来庆祝春节,迎来新的一年。

腊月初八的早晨,安徽人要喝腊八粥。喝过腊八粥,人们就要开始准备过年了。

腊月二十三,人们要祭灶王爷和大扫除。相传只要祭了灶王爷,一年都会平安。而扫除则需要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扫干净,以迎接新的一年。

腊月三十是除夕,这天要做的事情可就多了。这一天,人们要去祖坟祭祖,以求祖先保平安。春联也是在这一天贴的。在除夕之前从各地赶回来的家人们要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吃饭前要放鞭炮,还要点一柱香。饭后,大家在一起吃瓜子,看春晚。晚辈给长辈“辞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而午夜大家还要一起吃顿饺子。

正月初一大家都要早起,身着新衣,给家里人拜年。 从初二开始人们就可以去四处拜年了,拜年者要带礼物,受拜者要设宴款待。

另外,过年时还要做甜甜的“过年糖”,迎来一年的平安幸福。

第二篇:狮岭镇过年习俗调查

关于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振兴村过年习俗调查 您好,我是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的学生,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振兴村各队过年习俗的调查,麻烦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按提示完成问卷,您的调查对我们的研究非常重要,在此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问卷为匿名填写,敬请放心)

1 你今年的年龄是()

A15岁以下B 15~~20C20~~30D 30~~40E 40~~60F 60以上

2你觉得过年有气氛吗?( )

A 有B 一般C没有

3你觉得现在过年跟以前相比,气氛如何?( )

A更浓了B差不多C 没以前浓

4如果过年气氛没以前浓的原因是( )

A今年整天下雨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C大家长大了,各有各生活 (年龄在15~~25之间才填)D村里的人少了

5就你所在地方,你觉得春节期间,哪一天最重要?()

A除夕(大年三十)B年初一C元宵节D其他

6气氛方面,你觉得过年跟其它传统节日(比如中秋)相比,有多大的不同? A气氛相当B过年气氛浓C其它传统节日浓

 7过年前,你们会做怎样的准备:(可多选)()

A、大扫除B、办年货(如糖果、“元宝蜡烛香”、鞭炮等C炸酥角、糖环、煎堆、油齐等D、贴春联

E、在门前或厅的神位边放一束用红纸捆好的有“芹菜、蒜、葱、生菜”和利是的东西F其他

针对第7题 在细化

⑴你们一般什么时候大扫除()③④⑤⑥⑦

A年二十六B 年二十七C年二十八D 年二十九E 其他时间 ⑵在办年货时,一般在哪里买,()

A 在商场,超市B市场C自己做D其他地方E以上的地方都有 ⑶你们现在还会自己做年货吗?()

A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做B这几年来越来越少自己做了C现在的年货都是买的

⑷你觉得过年必备的年货有哪些()多选题

A海味干货(冬菇等)B糖果、瓜子、饼干C腊味D油角,蛋散,糖环E苹果,桔子···

⑸你家的春联是手写的,还是印刷的()

A手写B印刷

⑹其实对于过年,我们经常办一些年货,水果,蔬菜等都有它一定的寓意,以下过节食品,用品等,你知道寓意的有哪些? 请在()打勾

大蒜()葱()桔子()芹菜 ( )年糕( )生菜()开心果() 鱼()汤圆()猪手()煎堆()笑口栆(称细煎堆)()茨菰( )

8过年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

A、压岁钱B、很多东西吃C、亲朋戚友间的聚会D、活动(放烟花、行花街)等E、其它

9 据我了解以前各个村都有舞狮的习惯,请问你们村现在过年还继续游舞狮吗? A有B有,但今年下雨,暂时停了C很少D已经慢慢没有了

10过年,你通常会:(可多选)()

A、行花街B、放烟花C、走访亲戚D、同学聚会E、旅游F、其它

11除夕(大年三十或二十九),通常会在家吃还是去酒楼吃:( )

A在家吃B在酒楼

12过年时你家里一般做多少个菜()

A 5个以下B 5个C6 个D7个E 8个F 8个以上

13过年时期,你所在的大队或村委经常有搞一些关于“过年“的文化活动吗?() A有B一时时C很少有D基本没有

14每年过年都会有春晚,除夕那晚,你有看春晚吗?()

A有C看了一点点B没有

如果有看春晚是全家一起看的吗?()

A全家人聚在一起看B 绝大部分家人聚在一起看 C少数家人聚在一起看,其他的出去玩了!

很感谢你的参与和支持,祝你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第三篇:春节习俗的沿袭与变迁调查报告

先锋小学六年级一班 颜凤麟

问题提出: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是几千年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许多风俗相传至今。我自小就听到父母乃至祖父母辈说起他们小时候过年如何比现在热闹有趣,我就想知道春节的由来与变迁是怎样的?人们眼中的春节是如何变迁的?与现在有哪些相通与差异?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调查过程及研究方法:

寒假期间,我通过四种方法来作调查。①上网查询春节的由来与习俗,古代文人关于春节的诗词描绘。②请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讲述他们眼中春节的变迁,感受城市与农村春节习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③爸爸、妈妈以及他们的朋友小时候过春节的心情与现在有哪些变化,他们希望中的春节又是怎样的。④跟随父母去家在农村的亲戚家探访,感受农村春节期间的文化娱乐。

调查情况:

①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八节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

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描写春节热闹景象的诗词中,北宋王安石的《元日》最具代表性: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祖父母辈眼中的春节变化最大。他们年少时中国经济困难,过年最盼望的就是吃顿饱饭,能吃上掺了肉的白菜馅饺子就是最幸福的事了。那时城市与农村差别不是太大,物资都极贫乏,两家分一棵白菜并不是稀奇的事,新衣服也不能年年有,因为布凭票供应,一家人的布票也许做不了一身衣服。城市过年只有三天年假,农村也仅是热闹到初五就要在生产队出工了。现在他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们眼中年没有以前热闹了,以前过年不要说亲戚,就是同事朋友也是合伙今天来我家吃饭喝酒,明天又去他家,来来往往很亲热,现在春节亲戚朋友的来往多是坐坐就走了,不经常在家待客。幸好再不缺吃穿,祖父母辈忆苦思甜,对生活最满意。

③爸爸、妈妈和他们的朋友一致认为现在过年没意思了,因为再没有小时候盼年的心情,那时候盼年觉着年来得好慢啊,盼年主要是盼好吃的和新衣服,还有就是烟花爆竹,这些过年都会有。现在美食与新衣都不再让他们兴奋,可喜的是过年有一年中最长的公假。大家都希望过年吃吃喝喝的习俗要改一下,假期里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些。④妈妈的老家在农村,每年我都会跟着爸妈回去探访亲友。穿村

街道上一点也不热闹,偶有几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在路上奔跑,大些的孩子一个不见,据说大些的孩子在家看电视或玩手机。农村的春节给我一种破败冷清的感觉。妈妈说她小时候可不这样,初一到十五热闹着呢,孩子们都在街上玩,踢沙布袋、跳绳、打瓦,大人忙着做菜招待客人。不时有鞭炮炸响,家家贴着红对联和五颜六色的过门钱,年味浓地化不开。现在村子里四十岁往下的成年人几乎没有,都在城里打工或做小生意,只在过年时短暂回来待个三五天,甚至许多过年也不回来。这里也没有象电视里一样自己组织的庆祝演出活动。人们的娱乐就是看电视和打扑克。不变的是家家都贴着灶王、春联和过门钱,看起来仍然喜庆。

第四篇:婚姻习俗的时代变迁

论婚俗的时代变迁与发展

摘要:婚姻是人一生中最关键也是最幸福的时刻,人们常常把婚姻当做人生中的头等大事。爱情的美好,婚姻的魅力,人们常常陶醉在其中。婚姻起源于原始社会。贯穿整个人类发展时段,婚姻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和区域化。婚姻的改变对人们传统意识、风俗观念和生活习惯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婚姻在各个不同阶段的时代变迁与发展。

关键词:婚姻形态;婚姻过程;婚俗观念;新中国婚姻

一.婚姻形态

婚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人群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婚姻形态。而婚姻形态的不同则能够显示出文明的程度;生存环境的改变和文化传统的差别,我们可以通过纷繁多样的婚姻形态,来表现婚姻形态的多样化。从社会的文明程度来划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婚姻、封建社会婚姻和现代文明婚姻。

(一)原始社会婚姻

由于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累的认知能力比较弱,还没有完全脱离大自然的动物属性。根据文献资料记载、神话传说和人们挖掘的活化石方面,可以得出最早的婚姻形态,其中比较著名的婚姻类型有:(1)血缘婚,人类和动物的婚姻形态基本接近,没有伦理,没有道德,任何辈分的婚配没有任何限制,属于血缘群婚的乱婚时代。后来由于人们思维方式的进化,上下辈之间不再发生性关系,但是同辈婚仍然存在,存在对性的限制,俗称“性禁忌”有学者就明确表述:“任何一种可以称为‘婚姻’的两性关系形态,总是与某种或某些‘禁忌’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哪怕从最广义上理解,无‘禁忌’便无所谓‘婚【】姻’。”1(2)族外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从后代的遗传健康中看到,出生的婴儿对自然的抵抗能力和存活率比较低,表现出血亲婚姻的危害,“男女同姓,其生【】不蕃”。2因此后来出现了“从妇居”,“从夫居”,后来随着对偶婚的出现,一夫一妻制逐渐慢慢形成。并且延续至今,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封建社会婚姻

封建时期,由于礼法的完善,国家的统一,儒家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心,婚姻虽仍然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但在其中也发生许多重要的变化(1)妻妾制,除了可以有一个妻子外,也可以有其他女人,在皇家里,皇帝不但除了有一位正式的妻子——皇后外,还有众多嫔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则显示出皇帝婚姻的特性——嫔妃制,而在官吏阶层与平民阶层则表现为纳妾制。而妻妾制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现在包养思想大致源于此。(2)童养媳:在贫民阶层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把女儿以少数的金钱卖给人家作童养媳,或贫苦的家庭为谋求减轻经济负担,去领一个姑娘抚养,俟儿子成年后配为夫妇,称“养媳妇”。童养媳多遭虐待,甚至有被摧残成疾或致死的。(3)典妻租妻:因为男方无力娶妻或妻不生育,有出钱典租他人之妻而谋而谋生育续嗣的,也有由男方家境贫困,无力抚养子女,被迫把妻子典租他人。典租期限三年、五年、十年不等,待生了小孩后即解除婚约。(5)冥婚,古代因为意外,人突然疾病或变故,未等迎娶过门就双双死亡。老人们认为,如果不讲死去的人完婚,就会使家宅不安。因此,举行冥婚仪式,并骨合葬。使得死去的人成为孤坟。另外,旧时人们普遍迷信于所谓坟地“风水”,以为出现一座孤坟,会影响家宅后代的昌盛。冥婚多出现在贵族或富户,贫寒之家决不搞这种活动。还有其他婚姻形态比如娃娃婚、抢亲、指腹婚、走婚、招养夫婚等等。古代婚俗形式处处显示出古代女性的悲哀,女性在社会不占有任何位置,这是古代社会为满足繁衍生息而采用的工具,是男人性的产物,女性也因为不平等而受到不好的待遇。在富贵人家还比较好,在贫苦人家,由于封建思想“儿富贵,女贫贱”的束缚,女性更加可悲。

(三)近现代文明婚姻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交流更加方便,各个地方的文化习俗不断交流融合,呈现出纷繁多样的景象 其中集体婚姻收到大众的喜欢,比如舞会式集体婚礼、音乐会式集体婚礼、篝火式集体婚礼;还有教堂婚礼(因为西方基督教的传入,有些家庭开始选在教堂,让新人接受神的祈祷和祝福);其他的还有旅游式婚礼;广告式婚礼等等。

二.婚姻过程

传统婚姻在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占有重要角色,古典传统婚姻礼俗在封建社会对人的影响巨大,婚礼时人生最重要的礼仪。婚姻最早出自《礼记》注疏说:“婿为婚,

【】女为姻。婚一昏时来迎,女则因之而去,故名’婚姻’”。3但同时要依据“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诗经·齐风·南山》记载:“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4在宗法社会中,这一礼仪对于男子来说,标志着进入个体家庭,对于女子来说,确定自己第二个家的归属之地,同样具有重大意义,俗话有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以身相许。”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一切婚姻礼俗约定俗称,作为传统代代相传。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民族婚俗千差万别,我们就拿汉族婚俗为例,来探讨一下婚俗的步骤。

说媒:在古代社会中,媒人在婚姻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古礼有云:“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神话传说中有月老为新人牵线搭桥,而媒人就是现实生活中履行月老的职责,同时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事。”媒婆能够说成一桩婚,则可以等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通常这笔钱由男方出,(如果是入赘,则由女方出)谢媒礼的礼金主要有金钱、鸡鸭、肘子鞋袜布料等。在迎亲当中,媒人也需要跟随主家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谢媒礼则必须用红纸封好,显示喜庆。

相亲:古代由于礼法的限制,女子被限制的方面很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养在深宫人为识”因此在经媒人说合之后,男方会提出“相亲”来看女子(同时也是女方家人考量此男子的机会)男方在相亲之日需要带一些礼物来表示心意,初次男女双方见面,则第一印象成为男女猪脚最关注的,“相亲”是婚姻成与不成的关键一步,如果男方被女方父母留下款待,则说明男女得到认可,即进行下一环节,反之即将告吹,同时女方也可以去男方家“拜

【5】访”,有的地方叫做“看当”,如果女方不愿意接受款待执意告辞,则说明这桩婚事,即将告吹,反之皆大欢喜。

纳采;就是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说媒,有的地方叫提亲。古代由于实行包办婚姻,青年男女没有自主权,说媒需要携带礼品,古代用雁。今次纳采又叫“奠雁”纳采用雁,有一定

【】的讲究:“雁候阴阳,待时乃举,冬南夏北,贵有其所”。6纳采的礼物多种多样,比如纳采礼物有合观、鸳鸯、九子蒲,双石、鱼、鹿等。这些礼物都有先铎赞文,来表达礼品的象征意义。

问名:纳采即准后,需要请媒人问女方的生辰八字,占卜吉凶,看男女双方命相是否相冲?因为古人阴阳等信仰观念极重,有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又有属相相合相冲之说。假如中间有意识不合,婚事便没有成功的希望。“请八字”的规格也有明确的限制,需要写在一张红纸上,纸宽约一寸,长约八寸,上面写上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格式如下;

男××乾造〇〇年○○月○○日○时建生

女××坤造○○年○○月○○日○时瑞生

纳吉:“问名后,归卜于庙,求决于祖先鬼灵,问与此姓结亲之吉否,卜如卜者。便止婚罢议。”这是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家的仪式,纳吉在婚礼过程中具有允许女方许婚的性质,因此也叫“订盟”。

【】

纳征:《仪礼▪士昏礼》记载:“纳征,玄纁束帛,俪皮。”7如纳吉礼是男家迎娶女方必

【】须经过的最重要的程序。“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8古人讲究成双成对,送嫁妆是进入婚姻的重要标志 ,男方的聘礼,由媒人押后,沿街吹吹打打,送到女家,其行列顺序如下:吹班、下礼帖目录表等。

请期:“男家欲娶时,具婚期吉日书,备礼物告女家,女家受礼,就是答应,否则需改期”这还是协商婚礼吉日的仪式。至此,过渡性仪式结束,进入正式的婚礼仪式。

迎亲:婚礼的准备工作结束了。就该进入婚姻的殿堂了,迎亲是婚礼的最后一道程序。一直至于其外的当婚男女双方成为此时的最主要角色。古代婚姻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古代婚姻持续两三天,,大典之前的前一天,女方家派人来“铺床”或“暖屋”中间一天为迎亲日,要拜堂成亲,次日闹洞房。迎亲礼十分复杂,胡美丽装束一般为蟒衣、凤冠、补子,挽袖等等。迎娶新娘一般都用花轿,马车等交通工具,婚礼过程要祭拜天地,揖拜尊亲,相互交拜,合鬓、撤账。喝交杯酒,这些仪式结束后,宾客纷纷再次祝贺,婚礼达到最后的高潮。

由于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婚俗的观念对人的影响深入人心,婚俗关键决定了儿女婚姻的幸福,婚俗的观念收到风俗、礼教、法律的影响,因此想自由恋爱是不可能的。父母之命不可违;媒妁之言合礼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郎才女貌成佳偶;门当户对门第观;良辰吉日完婚时;有缘千里来相会;糟糠之妻不下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婚姻的观念一直影响到见过初期,其中一些合理的关键继续沿用至今,成为人们对于婚姻的约束最好的办法。

三.新中国婚姻

新中国成立后,婚俗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20世纪50年代《婚姻法》的颁布,现代婚姻逐渐影响着人们的关键和婚姻的形式。男女青年开始了自主选择的时刻。与古代婚姻发生了质的变化。现行农村中的婚俗已经不再像封建婚俗那样复杂,男女双方需到相关机构进行婚姻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就成为法定夫妻,婚姻便具有了法律效力,受我国法律保护。但是登记之后,仍需要举行一个热闹的婚礼。由于我生长在农村因此研究的是关于农村婚姻的状况,现代农村青年择偶方式一般来说有两种,自由恋爱与经人介绍,自由恋爱是农村婚俗最受欢迎的婚俗形式,因为随着外出求学和务工人员的增多,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更加全面,人们对于婚姻的追求则会发生重大转变,有一些农村人通过在城市中闯荡出一番事业,就会在城市选择结婚,而在城市中选择结婚,一般与结婚对象的经济条件有关系,比如富足的家庭则会选择教堂婚礼、西方式浪漫婚礼。还有人选择集体性婚姻。通常来说自由恋爱是当事人对自己的婚配对象有完全自主的选择权,可以享受充分的自由,男女双方可以对彼此有着更为详细和准确了解,这类的婚姻相对古代的婚姻杨保鲜期更长一些。这也是现代婚恋方式重要表现形式;另一种是经人介绍,这也是农村最主要的择偶方式,因为农村的文化整体水平相对城市来说普遍较低,受传统文化的思想则会更大一点,农村人则会显得腼腆许多,因此经人介绍,则会更符合农村婚俗的实际需要。但是现代的介绍人与古代封建社会的“媒约”不同,现在农村的介绍人一般是男女双方的父母、亲戚或者朋友。不像封建社会以收取礼金而谋和男女,促成婚姻的行为。他们仅仅只是介绍适龄的男女青年认识,并不参与整个婚姻的全部过程,在婚俗仪式上,介绍人只是起到象征性的作用,不像古代媒婆在婚姻中的特殊作用。通过比较信任的介绍人,可以拓宽自己的择偶范围,而且可以增加婚姻成功的机会。

现代婚礼的举办程序一般为:举行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去(如果新娘家过远,一般在宾馆)“像新娘父母行礼,征得同意,然后接新娘回家,或酒店:新郎新娘有伴郎伴娘陪同。举行婚礼的大致情况为:(1)鸣放鞭炮,新人入场。(2)行礼躬礼,司仪主持,新人向双方父母敬礼。(3)证婚人讲话,宣布新婚夫妇婚姻合法。(4)长辈讲话。表示向新郎新娘祝贺。(5)新人讲话,表达对来宾的谢意。(6)婚宴开始,新人敬酒,婚礼结束。现代婚礼相比古代婚礼则变得简单、节约、周密、喜庆。

建国后的婚俗发展,也经历很多阶段,比如在建国初期,中国相对闭塞的外交发展,人民群众受到外国思潮的影响较少,《婚俗法》的颁布,也改变了多数人的婚姻观点,但是婚姻在农村受到家族宗法的限制还存在,婚姻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关系很大,包办婚姻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除,政治联姻,经济联姻,还存在,有的还保留到了现在。当时的婚姻观念h还比较重,谈恋爱就以为很大程度上要结婚,毛泽东曾经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⑩说明改革开放之前对于婚姻恋爱的界限是模糊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西方思潮大量的涌入,西方文化,西方风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人们通过电影、电视学习西方的结婚方式。同时信息科技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出国工作学习,有一些中国人与异国人结婚,据新闻报道称;“河南林州一个小镇从2007年到2013年娶来23个越【9】南媳妇”还有一些媒介通过一些相亲节目,,比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转身遇到ta》一些优秀的相亲节目为男女提供了机会,丰富了婚俗形式。

婚姻缔造了伟大的社会,丰富了人们的情感,婚姻风俗的代代流传,因地域而显示出多样化,因交流而显得融合化,我们生活离不开婚姻风俗的影响,因为婚姻风俗的时代性,而使它变得更加丰富化,和娱乐化。人们把婚姻当做人生的关键节点,但是因为现在婚姻的可变性,让我们对于婚姻更加的谨慎。我们在继承和发展婚姻的同时,要摒弃封建婚姻中一些束缚人的礼节,保留古代人对于婚姻的崇敬与夫妻间相亲相爱的和谐因素,让我们的社会因婚姻的存在而更加和睦。对于我们民族的东西我们要学会继承中发展,对于西方传来的思想,风俗,我们要学习他们当中合理的有利于中国婚姻风俗的因素,我们要借鉴西方,为我们的婚俗所受益。 四.结语

婚姻习俗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与变化,变的更加丰富和充实,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婚姻风格。中国婚俗由于地域的广阔,民族的众多,社会情况的复杂,显示的更加不平衡话,但是也更加多样化,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下,中国婚俗更显示出独特的风格魅力,吸引外国新人的关注与崇拜,但同时也更加国际化,全球化,虽然与传统婚俗有明显变化,但是又与传统婚俗有一脉相传性。婚姻因交流而精彩,也因改变而更具有魅力。中国婚俗婚俗的变迁与发展,也使得人们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陶毅、明欣著:《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史》,东方出版社,1994出版) 第88夜

【2】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岳麓书社。2002 第49页

【3】《礼记》.中华书局.2005-07 第49页

【4】金开诚《诗经》中华书局1980-08 第38页

【5】出自文学家元好问《元遗山先生笺注》之《摸鱼儿·雁丘词》。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

第104页

【6】唐.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2005-01 第157页

【7】张光裕。黄启方。《仪礼士昏礼》.中华书局.1968 第248页

【8】 刘晌.《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05 第348页

【9】(大河网-河南商报2013-07-29 )第3版左上角 参考其他书目还有:

李守经.农村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韩明谟.农村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肖桂云.张蓉农村社会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004

孙立坤.河南当代家庭变迁调整[M].人民出版社2004

佟筱梦《婚丧喜庆》朝华出版社2005-07-01出版

第五篇:家乡过年习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

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很好,就能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广东广州海珠区海珠区赤沙小学初一:黄金亮

上一篇:国培计划汇报总结反思下一篇:管理信息系统授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