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目标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教学工作目标范文

教学目标--深入领悟小学语文阶段目标, 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深入领悟小学语文阶段目标, 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 2009-5-6 12:16:00 | By: 达达 ]

1 推荐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2008年7月)总结中指出:“当前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阶段性目标不清,各年段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阅读教学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的倾向明显。低年级忽视朗读教学和词句教学;中年级忽视段的教学;高年级只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学习语言、领悟写法。各年段重得意、轻得言。整个小学阶段,有忽视写字教学、词汇教学的倾向。”我想岂止是阅读教学呢?走进我们的寻常课堂,你会不难发现,包括识字写字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在内都有混淆阶段目标的现象,大多喜欢拔高要求,表现出急于求成的思想;也有些肤浅、过于简单的要求,为的是追求热闹的课堂氛围。而今天,因时间关系,我主要就这两节阅读课来粗浅谈谈如何落实阶段目标,如何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崔峦先生还强调,只有不折不扣地达成年段目标,体现阶段性,才能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小学阶段的各项目标。因此,我们只有细心研读课程阶段目标才能深入领会其中的要义,只有领会了其中的要义,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才准确。只有领会了阶段目标,才知道我们每一个阶段的教学方向,才能明确每一节课的目的任务。

一、我们简单来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三个学段目标比较解读

二、明确阶段目标是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 语文新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追求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很多专家都干脆把语文课程目标精炼为三个质量目标:即一手漂亮的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而小学阶段目标分三个阶段。经过一轮课改实验的探讨与总结,大家普遍认为:低年段(1-2)的语文课堂就应该紧紧抓住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来展开,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词句的大意、背诵需要背诵的课文。中年段(3-4)应加强朗读,重视默读,读出感受,字词教学应加强理解,特别要重视段的教学等。高年段(5-6)的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引领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并要进一步体会词句深刻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同样,阅读教学在各年段目标中也有明确的要求:1—2年级主要是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习惯。除了用普通话朗读,还要学习默读,学习怎么读童话、寓言、儿歌、儿童诗等,展开想象,初步体会标点符号表达不同语气的作用。1—2年级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5万字,不要过分规范,半读半玩为好。3—4年级,学会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朗读指导,学会略读,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默读要有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阅读范围,能对课文内容与表达发表个人心得、看法,能品味语言,能借助词典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理解词语等。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这些目标都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来确定的,有极强的层次性和坡度。从量的变化,到速度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按阶段目标进行教学。新课标内容的学习,我想在此就不必展开来分析了,其实许多学校都会经常开展新教材、新课标的培训学习,而市教研室与镇街教育办的语文辅导员也是每学期坚持组织相关内容的学习与研讨,相信大家在平时教学时都能把握阶段层次性的要求,并体现在课时目标。

三、如何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就是确定课堂训练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也正是在这个起点上,许多教师表现得无所适从、无所作为,拿到一篇课文,大多数教师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设计教学方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手段等,而很少先去琢磨并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或者说,对课堂教学目标是“写在教案前头、置于课堂后面”。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虚设,目标内容泛化现象比较严重,设计的目标缺失教师对课标独特的审视与解读,缺少课时教学目标与课文目标、单元目标、学段目标的有机渗透与衔接,缺乏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我在平时教学检查中,从教师的备课笔记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设计教学目标,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教案集上的教学目标。就算是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大都形式五花八门,内容随意,表现在教学目标存在错位,甚至错误;也表现在教学目标大而空,动不动就“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语文素养”、“提高人文素养”等陈述教学目标,使用词语陈旧单一,并且很含糊,都是“掌握、了解、培养、理解、激发”等类词语。语文教师的“以其昏昏,又何以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连“目标方向”都有问题,能不高耗低效吗?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有没有领悟阶段目标的直接体现,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来把握。

1、抓准语文课堂语言训练目标的主线,不越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走向纵深发展阶段,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上成自然科学课,把语文课上成常识课、文学课、人文教育课等,也就是没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正确处理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辨证关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语文”,不能“穿靴戴帽”地上成其它课,也不能过分强调过程与方法,太多的形式,太多的喧闹,忽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那种远离文本,脱离语言,流于形式的课堂是要不得的。用杨再隋教授的话来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一位台湾教师设计的《树真好》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能运用简单的比喻与拟人手法描述对树的观察;②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模仿进行短篇儿童诗的叙写;③能让孩子认识以树为中心的自然界互动关系。这充分体现语言训练目标精神,既简练又明了,他抓住了语文实践性很强的特征,重视对语言的理解、揣摩,更注重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将语文实践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崔峦强调,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是学习语言,培养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表达的精妙,在培养语感、提高整体把握能力、领悟读写方法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用字上下功夫。我们只有老老实实把握各学段教育目标,踏踏实实在具体每一堂课上落实语言训练目标,才能完成语文教育的使命。

2、整合三维目标,有侧重、有层次,避免多而杂

有的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把三维目标分裂开来,如,知识和能力目标分一二三点,过程方法目标又分一二三点,其结果,零碎的教学目标无法指导课堂教学,太多的目标也无法兑现。我们要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整合三维目标,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忌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教学目标太多,面面俱到,教师上课总是好像在赶教案,不仅教师上课思路容易混乱,而且学生也会无所适从,声东击西,教学中心游移不定。一般来说,一堂课最好确定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便于学生集中学习和掌握,当然,主目标下设一两各分目标,但必须指向主目标。如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②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③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又如,三年级的《荷花》一课,可以提出如下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对荷花喜爱的感情。(3)从感悟作家笔下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的写法。”其实,课堂紧紧抓住“品词、赏句”的朗读主线,三个目标由浅入深,一线贯通。

3、领悟课文本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 语文教材都是单元式编排体系,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目标训练点,每一课在单元之下各自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只要我们深钻教材,结合单元导读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就不难确定其教学目标了。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要通过准确地把握课文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实现。一篇课文不同于其他书籍中的文章,不是用来娱乐休闲看看而已的,它是编者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选入教材,用来实现课程目标的凭借。课文的语言、文章内容、篇章结构、感情基调以及它所在学段甚至哪一个单元的位置,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定位。有的文章人文性强一些,有的工具性强一些,其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时同一首古诗入选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教材中,但它处于不同的学段就会担负不同的使命。把握课文特点是定位课堂目标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比如,有的课文本身极富情境,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不要抛弃文本而去创设一些仅仅为调动学生兴趣或只起热闹课堂作用的情境。又如,在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时,教师就不会放任学生去生成一些违背文本价值取向的问题:老爷爷真不懂赏识会翻跟头、会唱歌的小孩子,眼里只有听话老实、干活的小孩等等。从本质上讲,教材也好,课文也好,它只是个例子,而且是符合各阶段目标之下的例子,它完全可以发挥示其范与引领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遵循课标本真,用好教材,教好课文,而千万不要引导学生像盲人摸象那样,歪曲、偏离、表象化、随意性解读文本价值。

4、心中装有学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

在去年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崔峦老师谈到:“有的课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有的老师找不到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了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懂得、理解的问题,浪费了不少教学时间。”大家都明白,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服务,“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其实都是要求把教学目标的定位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里。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要随意拔高要求或低估学生,应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如,第一学段的儿童,机械记忆占优势,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阅读教学主要是词语的积累和培养阅读兴趣,而对阅读方法则未做具体要求;第二学段,意义识记在发展,思维在向逻辑思维过渡,因此,阅读教学目标在词语的学习、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第三学段则在上述基础上,就不同文体的阅读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因为这一学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有很大发展,有可能根据文体的语言特点,学习和选择读书方法。

事实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差异,同年龄段的学生也有差异,如果教学目标不以学生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那么,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只能是走走形式,新课程标准就不可能得到落实。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吴立岗教授指出,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不要对学生做“一刀切”的要求,不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上必须全部达到教师的要求,而是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教师“逼”得太紧,只会适得其反。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长赵镜中教授提出,教学的最好着力点,是为学生搭一个“脚手架”,也就是说,学生对这些东西有一些理解,但是不能完全掌握,如果给一些支撑和提示,学生就能顺利渡过难关。有些课堂教学设计,反映的只是成人抽象的思维,没有办法反映学生的思路,也就起不到“脚手架”的作用。教师就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去设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基础性的目标,既要按社会发展要求提升某方面的目标要求,如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语文的综合实践应用等,又不宜超越小学生生理、心理、知识基础等实际随意拔高,要力求让小学生养成利于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我们深入领悟阶段目标,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让各项目标在教与学中落实,

第二篇:班级规划目标及工作目标

班级规划目标

回首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彼此搀扶,在学习上,我们239班力争上游;在思想上,我们积极向上、争取优秀;在活动中,我们不落人后,学生会里,社团里,比赛中,运动会上都有我们的身影;生活上,我们团结互助,我们相互扶持相互帮助。这就是我们239!我们也一直秉承着239班的一贯宗旨:快乐、自信、不放弃!我们相信:带着不服输的劲头会让我们在优良学风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一、 班级建设目标

1、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2、学生以学为本,力求班级整体成绩最好。

3、加强思想建设,号召同学们积极地向团组织靠拢,提高思想认识。

4、严抓宿舍卫生,在每周的常态化检查中达到军训标准。

5、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6、在班、团委的带领下,通过大家的努力,争创优良学风班级。

为加强我班建设,促进我班同学的全面发展,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根据辅导员的指示和院系部的精神;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新学期建设计划及措施。

班级基本情况:本班共60人,女生22人,男生38人。共青团员17人。

二、 班级建设计划及措施

(一) 学风篇

1、 将班里同学自由分成8个学习小组,推选学习负责人,负责督促组员,并在学期末根据学成绩习进行评比。

2、在班里实行两周一次班会制度,由各学习小组负责人进行学习总结。

3、每周开一次班委会,并邀请班里两、三个同学旁听,参与到班委会的讨论中,为班级建设提出意见。

4、每日的早读,以宿舍为单位,由舍长督促,形成良好的学习竞争意识,拥有积极的学习风气。

5、鼓励同学们多去图书馆,多了解专业知识。

6、鼓励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以周为单位的短期策划,和以学期为单位的长期策划。

7、积极促进班级与同专业高年级班级联系,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

8、考试前由班里的心育委员组织并进行应考心理教育指导。

9、经常与任课老师交流,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和要求。

10、秉承“严毅、诚信、慎思、笃行”的系训,保证我班学生在诚信、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学习考试。

11、与组织委员加强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趣味活动,

丰富知识的同时,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二)思想篇

1、加强班级团支部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团员优势,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学习、工作、生活、思想上共同进步。

2、锻炼同学们的各项能力,在活动中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

3、团支部由团支书、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组成,积极配合团委做好工作,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4、各项团日活动要凸显本班特色,积极参与组织。号召同学积极响应。

(三)生活篇

1、每个宿舍以舍长为组长,严抓宿舍卫生,并定期由生活委员组织人员进行班级宿舍卫生检查。

2、多与同学沟通,积极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动态,了解同学们的心理状态。

(四)文体活动篇

1、班委积极宣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2、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团日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我们会本着“团结一致,分发拼搏”的斗志,本着“青春染指流年,拼搏镶就胜冕”的班训,让我们239班做到更好!走的更远!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中的思维教学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入数学内容,是利用课堂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第一个步骤.也是“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关键。精辟地说,问题教学法的特征是以问题为主线,利用系统的理论、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去分析、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在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全面构建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开动、开足脑筋去解决问题,着眼点和着力点在“思”。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改中变化较大的内容之一,给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带来挑战.如教学中把握不住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重心,淡化了类型,弱化了数量关系分析,出现了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新理念下的“解决问题”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对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思考能力具有独特与不可替代的功能。实际上,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经历“两个转化”——“从情境中收集、筛选信息一提出数学问题”和“分析数量关系一形成解题策略(建模)并解释应用、拓展思路”——无一不是“思维的体操”。因此,教学中需要适时、适度地提供简明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味”与“数学味”都很浓的情境,突出数量关系,以减少“过泛过大和形式化”带来的诸多干扰因素,吸引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培养他们从具体情境中选择、整理有用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完成“第一个转化”。然后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数学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予以检验,完成“第二个转化”,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分析现象、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学会方法要比解决几个实际问题更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和灵魂.最具应用上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因而要把渗透数学思想和提炼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借助解析实际问题的关键环节——“分析数量关系一构建数学模型”以形成解题思路和。策略——培养学生结合模拟操作、画线段图等方法,把逻辑思维与“数量关系的分析”结合起来,与“分析、综合的思考方法”结合起来,学会联想、推理的逻辑方法,把握解题方向,复述解题思路。体验与感悟数学思维方法,逐步使思维敏捷而有条理,这对学生成长终身有益。如解析复合应用题,可从整体上把握题意,从“问题”切入,先直接写出数量关系式,再画“树状思路图”,并以逐步填空方式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促使学生快速地联想与推理,从已有的解题经验中搜索相关的策略与方法,从而使问题获解。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复杂的计算可借助计算器等工具解决,而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与能力却无法替代,必须重视培养。包括由学会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到学会画线段图表达数学关系,列表法、假设法、逆推法、转化法、直觉、猜想、推理及方程思想等多样解题方法的选择。解析问题的初期要适当引导学生多些发散思维,然后适时引导他们集中思维,通过比较、讨论交流,发现、总结一些解题方法与规律,并在以后的解题方法中应用,使思维过程自然地得以简缩,解题能力得到提升。克服当前出现的大多数学生不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述思考过程,不能有根据地说清楚解题思路等在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方面的新缺陷。

训练和练习是使学生在迁移中内化知识、形成与巩固解题技能的重要途径。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有实践、有思考且策略多样化的运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课堂讨论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要“突出主体,注重过程,关注发展”,要适时、适度。对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创造能力的问题组织讨论,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深化,拓展思路,优化解题策略。不要追求“热烈、时髦”的低水平对话而浪费时间。

第四篇:第二节 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认识并会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会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会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能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 能力目标:

能运用观察的方法认识种子的结构,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和研究种子的结构,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单双子叶种子的区别、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认识到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藻类、苔藓和蕨类都是不结种子的植物,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是结种子的,这些植物被称为种子植物。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如海椰子的种子,大到1.5kg左右,而斑叶兰的种子,小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g。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 任务一 观察种子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相互交流课前采集到的果实和种子)

1、阅读课本P83 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并分组进行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观察菜豆的种子①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会观察到它的什么结构?②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是什么?③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 、胚芽、和胚轴,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①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呈什么形状?②按照图III—8中的虚线,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怎样剖开?③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染成蓝色的是什么结构?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都有哪些结构?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2、实验结束后,完成以下问题: (1)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2)种子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什么?

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你根据观察列表比较:

2、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胚乳。

3、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结茎和根的部位。

四、拓展延伸,感悟提升

1、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为什么更能适应陆地环境?

2、我们吃的绿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种子的什么结构发育成的?

3、我们吃的花生油来自花生种子的什么部分?我们吃的玉米面又是从玉米种子的什么部位加工而成? 任务二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切开苹果、桃梨等果实,观察种子着生的位置。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 阅读课本p85—88思考以下问题

1、哪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哪些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果皮对种子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裸子植物?什么是被子植物?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举例说明被子植物的果实有哪些适于传播的特点?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1、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

2、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

四、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银杏的种子外层有肉质包被,为什么还是裸子植物?

五、巩固训练,检测反馈

1、我们吃的小麦面粉主要来自种子的( )A 胚 B 胚乳 C 子叶 D 胚芽

2、松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 B松树的种子外面有果皮C松树的球果包被这果皮 D松树种子裸露,没有果皮

3、种子的主要部分,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的是( )A 种皮 B 胚 C 胚芽 D 胚乳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一株参天大树也是由一粒种子发育而来的,这是因为种子中包含有发育成一株完整植物的( ) A 营养物质 B 无机盐 C 水分 D 胚

5、在种子的发育过程中,保护种子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的是( )A 花被 B 果皮 C 种皮 D子叶

6、以下属于被子植物的一组的是( ) A菊花 牡丹 水稻 B 玉米 松树 白杨 C云杉 苏铁 油松 D银杏 玫瑰 小麦

7、有一个描述花生果实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麻屋子指花生的________,红帐子指的是________,白胖子是指

8、在下表中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的不同点。

9、识图作答: 图A 图B 图C(1)在A中滴加碘液变蓝的是[ ] ,玉米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________,它是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构成的。 (2)在B中主要部分是[ ] ,[ 2 ]是 _______,属于________组织。 (3)C中的[1]由B中 发育而来,[3]由 发育而来。

10、在下表中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的不同点。 的-------------。

结【梳理总结,反思升华】

1、知识网络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的结构

2、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及感悟:这节课我掌握了--------。 我学会了

第五篇:“目标检测”――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

“目标检测”――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目标检测”),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确定检测的内容和方式,即教学评价,最后设计教学活动。“目标检测”的核心是关注教学目标,特征是教学评价先于教学设计。本文主要讨论三个话题:什么是“目标检测”?为什么提出“目标检测”?如何实施“目标检测”?

一、概念界定:什么是“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是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它并非全新的教学理念,崔允?教授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启发。基于课程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理念。基于标准的教学需要教师在对标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标准转化为年级目标,再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情境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检测”是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教学设计思路。这种教学设计,第一步是明确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最终收获的是什么?突出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性,把教学目标的制定放在首要位置。第二步是确定检测的内容和方法,就是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评价方式,即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检测来了解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第三步是确定教学活动,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明确检测方式后,审视教学内容和方法,整体规划教学活动。

“目标检测”的显著特征:教学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这种设计方式体现了以评价促进教学的理念,通过当堂检测调整、补救课堂教学,保持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通过当堂检测来促进教学,确保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能够有效避免“只有教学,没有评价;只有内容,没有目标;只重教师教,忽视学生学”的现象。

“目标检测”――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既是明确指向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以检测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设计。它有别于传统教学中将教学评价置后的考虑,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就带着目标、带着问题思考教学活动,增加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当然,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不是直白的、线性的设计过程,以上三个步骤也不存在顺序上的绝对先后,“目标”、“检测”、“教学”三个环节是相互衔接、循环往复的,都需要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二、现状思考:为什么要提出“目标检测”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价值的过程。两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应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重教学内容,轻目标、轻评价的现象却不在少数。

(一)教学目标意识淡薄

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度明显不够,备课时更多的关注导入是否新颖、环节是否紧凑、练习设计是否能夺人眼球等等,教学目标仅是照抄照搬其他参考资料,缺乏教师自身的深刻解读。教学目标作为教案的一部分,形同虚设。在与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很多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更重视本学期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考虑最多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教学目标是什么却不被重视。重内容、轻目标的“教科书”现象还比较普遍。

(二)课堂评价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后,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但仍存在教学目标与课堂评价脱节的现象。课堂评价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课堂评价的认识失之偏颇:

1.评价等同于考试

持有这种观点的教师觉得教师的任务就是完成教科书内容的教学,评价是上级部门的工作,上级教育部门会统一组织考试,分数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这种片面的认识直接导致了教师忽视课堂的当堂评价。

2.评价等同于练习

持有这种观点的教师认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主要看学生的练习反馈,练习即评价。而练习又通常安排在课后,“作秀课”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当前,部分教师将评价与教学分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评价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如果教师忽视课堂内部评价,评价不能在课堂中有效进行,那么课后检测、单元检测以及其他层面的检测也将是浪费时间。因此,当堂检测应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关注点。

综上所述,提出“目标检测”,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当堂检测应成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关注与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实践探索:“目标检测”的教学案例

“目标检测”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因而它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而是体现教师对教学行为背后教学理念的更新。下面以“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分析“目标检测”教学设计的思考路径。

(一)确定具体可测的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进行评价和改进的,在教学前清晰明确地陈述所设计的教学的预设结果是非常重要的。”“目标检测”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教学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检测”、“教学”三个环节之间的动态统一,可将课时教学目标细化、具体化。

如《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尽量不使用“初步理解”“初步体会”“进一步”等模糊的目标表述,同时也避免将课程总目标作为课时目标。模糊的目标表述,甚至套用课程标准来代替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以“两张皮”的形态存在于课堂之中的根本原因。

从“抽象宽泛”的内容标准到“具体狭窄”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从数学教学“应然”到“实然”状态的转化。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标、学生和学情,将教学总目标合理地细分到每课时的教学中,并理解每一个目标的意义,将教学目标细化、具体化,突出其具体性、可测性。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执行力,对后续的当堂检测设计、教学环节设计也更具有指导性。

(二)确定检测的内容和形式

评价质量和上课的质量一样,也严重地影响着教学质量。通过当堂检测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判断目标达成情况,还能以此作为调整教学的依据。因此,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后,紧随其后的应当就是对当堂检测的思考。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检测的内容、形式,以及部分检测内容的量化标准。检测并不是为了给学生分类,亦不是惩罚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向地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以检测来指导教学、促进教学。

“检测”紧紧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但检测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不是绝对固定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量。其中,不变的是教学目标的“质”,变化的是检测方式的“形”。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中最易“检测”的往往是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但检测如果过度强调基本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当堂检测就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当堂检测一定要关注那些更具价值但难以检测的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方位地考虑当堂检测的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当堂检测的评价、指导、促进功能。

(三)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是教学目标,但具体的检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重组,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分配等,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当前的学习情况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来灵活设计。

“目标”、“检测”、“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既有融合,又有联系。检测并不是教学之后才开始的,它是与教学活动并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当堂检测和教学活动的安排都最终指向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能为学生达成目标提供最佳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

富兰克在探讨“实践中的变革”时提出,实施任何一种新的课程计划或政策的变革都至少有三个要素:使用新教学材料;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理念。其中,教学理念的改变是最为困难的,但是一旦教师能真正转变观念,其影响也是最为深远和富有成效的。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首要关注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其核心是提高教师基于目标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理念的关注。它要求教师不仅明确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理解学生达成这些目标有何意义,以及为了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改变自身教学行为又有何意义。最终,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事实。

上一篇:技术部表决心范文下一篇:家校联动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