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化学期刊发展的历史考察(1949-1966)

2022-09-10

新中国成立后, 百废待兴。在党的重视和关怀下, 化学研究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而作为化学科研信息传播手段的化学期刊, 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们选择了1949-1966年间的化学期刊作为研究对象, 对这一阶段的化学期刊发展历史进行考察, 总结其形式特点, 分析社会因素对化学期刊内容的影响。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者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 通过本文研究,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窥视我国科技期刊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

一、1949-1966年我国化学期刊的恢复和创办

为了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我国科技工作者已经创办了不少科技期刊, 其中也包括化学类期刊, 例如《亚泉杂志》、《理化杂志》、《化学梦》、《化学》、《中国化学会会志》、《化学通讯》等。在这些期刊杂志中, “科学救国”的思想时有流露。

此时的化学期刊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 这些文章或是译自国外的杂志报刊, 或作者自行撰写。但总的来说,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化学期刊还不成熟。新中国成立之后, 中国化学会积极开展活动, 我国的化学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化学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1949-1966年期间, 我国恢复或创办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化学期刊, 主要有《化学学报》、《化学通报》、《药学学报》、《化学译报》、《燃料化学学报》、《高分子通讯》、《石油炼制与化工》、《理化检验通讯》等。这一阶段恢复和创办的专业化学期刊情况总结如下。 (见表1)

这一阶段的专业化学期刊虽然也有不少文章是介绍科技知识的, 但主要是刊载学术论文。

从内容和形式上看, 新中国成立后的化学期刊已经较为成熟。以上化学期刊从创刊开始, 每年发表文章数量几十篇至几百篇。由此可以看到, 此时的化学期刊发行量以及刊载论文的数量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这对化学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 还创办了一些综合性的科技期刊或高等院校学报, 如《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北京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等, 这些期刊也刊载少量的化学论文。

二、1949-1966年我国化学期刊的形式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化学期刊发展迅速, 不断成熟。

在这一阶段, 我国化学期刊在形式方面, 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技期刊相比, 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1) 传播内容已经较为学术化。在传播内容方面, 与新中国成立前所刊载的文章有所不同, 不再是简单的停留在传播科学知识或介绍国外科学知识的层面, 这一阶段所刊载的文章虽然学术水平不是很高, 但多数文章已经具备较强的学术性。

(2) 封面卷、期编排较为规范, 但版面设计较为单调, 没有进行板块分类。这一阶段的化学期刊采用国际通用的卷、期的编排形式, 这方面做得较为规范。

这一时期的化学期刊不少文章已经运用图表、公式等辅助形式对文字内容进行丰富诠释。

但由于时代的原因, 物质匮乏, 版面设计、文中的图表较为粗糙, 且印刷质量和装订工艺不够讲究, 在设计上有点单调, 看了让人觉得较为乏味, 化学期刊的观赏性大打折扣。另外, 这一阶段的化学期刊都没有对文章进行板块分类, 只是简单的统一编排。

(3) 各个化学期刊的刊载内容有自己的侧重点, 与当时各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是相吻合的。

从发表文章的内容来看, 《化学通报》和《化学学报》是综合类杂志, 各种类型和各个领域的文章都有发表, 而其他的各个化学期刊有所侧重, 如《高分子通讯》主要刊载高分子领域相关的文章, 《石油炼制与化工》主要刊载炼油领域相关的文章, 《药学学报》主要刊载药物成分或试剂合成方面的文章, 《燃料化学学报》主要刊载燃料化学方面的文章。而这些领域当时是化学的新兴学科, 这些期刊对这些新兴学科的信息交流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4) 文章字数不定, 形式不统一, 文章缺少摘要和关键词, 有时缺少参考文献。这一阶段的化学期刊, 对文章字数没有要求, 因此所发表的文章字数不定。这一时期的期刊, 缺少摘要和关键词, 很难直接的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这一阶段不少化学期刊对文章规范性有一定要求, 如《化学通报》、《高分子通讯》等期刊所发表的文章, 严格标注了参考文献。但也有一些期刊对参考文献没有严格要求, 如《石油炼制与化工》所刊载的文章, 不少是没有参考文献的。

(5) 文章作者信息不全。这一阶段的化学期刊多数时候是以个人署名, 但作者的个人信息不全, 有些期刊 (如《药学学报》) 注明了作者单位, 有些期刊 (如《化学通报》) 缺少作者单位。

这一阶段的化学期刊都缺少作者的性别、年龄、职称、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甚至某些期刊的作者是以单位 (工厂或科室) 署名, 而不是以人名署名, 如20世纪五十年代《石油炼制与化工》杂志刊载的不少文章都是如此。

三、1949-1966年的社会因素对化学期刊内容的影响

科技期刊是信息交流的传播媒介, 是反射其所处社会情境的“镜子”。1949-1966年的新中国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这些社会背景对化学期刊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期刊虽然刊载科学研究的文章, 但另一方面又以服务生产为目的, 因此这一历史时期的化学期刊刊载了不少与生产相关的内容。

以《化学通报》为例, 该刊的办刊宗旨, 在民国时期为“传播化学知识、推广化学应用、提倡化学研究”, 解放后为“取材新颖切实, 普及与提高化学知识, 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最初几年, 《化学通报》的内容侧重于化学教育, 主要读者对象是中学教师和大中学校学生。1958年后, 读者对象扩大到科研、生产部门, 增加了介绍化学新进展、新成就以及应用于生产方面的内容, 刊载了不少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文章。

(2) 为配合“大跃进”的需要, 某些化学期刊刊载了与“大跃进”相关的宣传文章。以大跃进中的《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为例, 该杂志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刊登了不少鼓励大跃进的宣传文章, 如《大搞群众运动, 使石油科学研究跃进再跃进》、《鼓足革命干劲, 争取石油工业大跃进》、《全民办石油, 争取大跃进》、《生产·安全·大跃进》等等, 这表明此时的《石油炼制与化工》虽是学术刊物, 但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

(3) 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这一时期我国化学期刊刊载的不少文章是苏联作专家所写, 但却少有西方国家作者的文章。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我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这一方针策略不仅体现在政治方面, 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例如在《化学通报》、《燃料化学学报》、《高分子通讯》、《石油炼制与化工》等期刊上, 都刊载了苏联专家的文章。

甚至, 个别期刊采取“一边倒”的倾向。为吸取当时国际先进科学技术, 我国于1955年创办了《化学译报》, 该期刊一开始只刊载来自苏联的文章或译文。1956年, 主编唐有祺与副主编胡亚东一起调整了《化学译报》“一边倒”的倾向, 开始介绍英、美等国的综述评论译文。

(4) 受当时政治意识形态和思想改造运动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科技期刊对化学“共振论”进行了批判, 化学期刊也是如此。如《化学通报》, 发表了文章《中介共振论的批判》, 文章认为共振论充满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东西。

四、结语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原有的化学期刊得到了恢复, 并创立了若干新的化学期刊。在1949-1966年这一阶段, 我国的化学期刊逐渐成熟, 在内容上已经学术化, 卷、期等已经编排较为规范, 但也存在一些缺陷, 如文章形式不统一, 作者信息不全等。

随后, 社会因素对期化学期刊发展的影响, 文中也做了简单讨论。在这一时期, 服务于生产的目的、“大跃进”运动、“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 这些对化学期刊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体现出了鲜明的历史特点。

这一阶段的化学期刊发展, 为科技传播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社会主义生产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摘要:1949-1966年我国恢复和创办了不少化学期刊, 这些化学期刊对化学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这一阶段的化学期刊进行考察, 总结其形式特点, 并分析了社会因素对化学期刊内容的影响。

关键词:化学期刊,发展,历史考察

参考文献

[1] 刘丽琴, 王雅琴.历经一个世纪的化学学术期刊[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999, 10 (1) :82-84.

[2] 高分子通讯期刊简介, http://www.gfzxb.org/CN/column/column79.shtml.

[3] 刘丽琴, 王雅琴.历经一个世纪的化学学术期刊[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999, 10 (1) :82-84.

[4] 王治浩.《化学通报》六十年发展概况[J].化学通报, 1994 (12) :1-4.

[5] 任成玉, 梁国培.大搞群众运动使石油科学研究跃进再跃进[J].石油炼制与化工, 1959 (06) :5-6.

[6] 生产·安全·大跃进[J].石油炼制与化工, 1960 (04) :1-5.

上一篇: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下一篇:如何推广小学校督导评估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