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法指导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药水蜜丸二至丸稳定性研究

摘要:二至丸出自明代医家吴旻的《扶寿精方》,方用女贞子(Ligustri Lucidi Fructus)甘平,益肝补肾;旱莲草(Ecliptae Herba)甘寒,入肾补精,能益下而荣上,两药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止血,是治疗肝肾阴虚的著名方剂。传统制剂稳定性是制剂质量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中药制剂在制备和储存过程中,易受p H、温度、光线、水分、微生物等影响,可能引起制剂外观的变化,严重者则可能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尽管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得到普遍重视,但由于中药制剂成分和降解变化的复杂性,现有的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主要以制剂中单一质控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监测为主,尚缺乏较为全面系统的稳定性考察研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布的《中药和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新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指导原则》中涉及中药制剂及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部分建议采用化学动力学及化学热力学方法开展药物降解动力学研究,对其中所含单体成分、提取物/组分、制剂进行多个水平的系统稳定性考察,以获取更为全面的质量研究数据,提高传统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水平。本研究在按照CFDA、ICH指导原则要求的基础上,对传统中药水蜜丸制剂—二至丸进行系统稳定性研究。在二至丸多成分定性、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女贞酸、女贞苷G13、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蟛蜞菊内酯、异绿原酸A、异槲皮苷、木樨榄苷-11-甲酯、橄榄苦苷、特女贞苷)进行不同条件下(p H、温度、光照、金属离子种类和强度、初始药物浓度、氧化)的影响因素稳定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各化合物降解规律。此外,在相应影响因素条件下,本研究系统考察了各成分在水蜜丸制剂剂型中的稳定性变化情况。并对10种化学成分在制剂与其单体形式下的稳定性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稳定性角度阐述中药水蜜丸制剂对多种成分产生的影响。最终,根据稳定性指导原则要求,对二至丸制剂成品同时开展长期稳定性和加速稳定性研究,观察在两种储存环境中中药制剂成品含量变化情况。以中药传统水蜜丸制剂—二至丸为例,通过不同层次的考察,进而形成较为全面的稳定性研究资料。实验结果表明,二至丸中11种化学成分单体均易受碱性条件影响,其降解变化较酸性条件更为明显。以其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蟛蜞菊内酯和橄榄苦苷为例,在常温、弱碱性条件(p H 8.0)下,各化合物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1.94 h、10.74 h、23.33 h、7.80h;11种化合物在酸、碱条件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通过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11种单体成分的活化能均大于40 k J·mol-1,表明常温条件下,各化合物均较为稳定,不易跨过反应能垒发生化学反应。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木樨榄苷-11-甲酯、特女贞苷、女贞苷G13、女贞酸、异槲皮苷和异绿原酸A在光照条件(紫外灯和日光灯)下均较稳定,但橄榄苦苷、蟛蜞菊内酯和毛蕊花糖苷在两种光源下均可见较快降解。蟛蜞菊内酯在常温环境中,日光照射下降解较明显,降解半衰期为27.18 h,且降解速度大于紫外光环境。异毛蕊花糖苷在紫外灯条件下极易降解,降解半衰期为40.76 h。氧化条件会催化蟛蜞菊内酯、女贞苷G13和木樨榄苷-11-甲酯的降解,对其余8种成分的影响均不明显。金属离子对所有化学成分均有影响,三价金属离子对其催化降解最为明显,各化合物降解半衰期均小于5 min。金属离子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降解速率与金属离子强度无关。各单体成分降解速率与初始药物浓度无关,进一步表明其降解为一级动力学过程。相应的在二至丸中,酸性条件会明显催化蟛蜞菊内酯、毛蕊花糖苷和异绿原酸A的降解,而碱性条件会明显催化异槲皮苷的降解。橄榄苦苷和女贞苷G13则在碱性和酸性条件下降解较中性(p H 6.2)更为明显。酸碱度变化对松果菊苷和特女贞苷无明显影响。木樨榄苷-11-甲酯和女贞酸含量在各p H条件下均呈上升趋势。温度对松果菊苷、女贞苷G13、特女贞苷和异绿原酸A 4种成分有明显影响,其含量下降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女贞酸、橄榄苦苷和蟛蜞菊内酯含量在各温度下均保持上升趋势,且温度越高,含量上升越多。毛蕊花糖苷和异槲皮苷含量在温和水解条件下(37℃、60℃)下降,在高温下(80℃)含量上升。木樨榄苷-11-甲酯含量在温和水解条件下上升,在高温下下降。光照实验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女贞苷G13、蟛蜞菊内酯和特女贞苷4种化学成分基本不受光照(紫外灯、日光灯)影响,而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女贞酸、异槲皮苷和异绿原酸A受紫外灯影响最明显。木樨榄苷-11-甲酯含量在各光照下均呈上升趋势。各金属离子对女贞酸均无明显影响。三价铁金属离子对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木樨榄苷-11-甲酯、异槲皮苷、蟛蜞菊内酯、异绿原酸A、橄榄苦苷和特女贞苷影响最剧烈,以松果菊苷为例,其含量在0.5 h内已下降90%以上。女贞苷G13则在二价铁离子条件下降解较三价铁更快。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木樨榄苷-11-甲酯和特女贞苷受金属离子影响发生降解剧烈程度均为Fe3+>Fe2+>Na+。异绿原酸A和橄榄苦苷易受Fe3+催化降解,但在Fe2+和Na+条件下其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金属离子强度实验结果表明,二至丸中各化学成分受金属离子影响而稳定性发生变化与离子强度基本不具有相关性。不同强度金属离子会催化毛蕊花糖苷的降解,但对松果菊苷、木樨榄苷-11-甲酯、女贞酸、女贞苷G13、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6种成分基本无影响。橄榄苦苷、异绿原酸A和异槲皮苷含量在各金属离子强度下均上升。氧化条件会催化蟛蜞菊内酯和异绿原酸A的降解,对女贞酸、女贞苷G13、特女贞苷3种成分无明显影响。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橄榄苦苷、木樨榄苷-11-甲酯、异槲皮苷5种成分含量在3%H2O2溶液中均呈上升趋势。二至丸长期稳定性试验(12个月)和加速稳定性试验(12个月)发现,其所含化学成分含量均无明显下降。通过稳定性比较研究可知,水蜜丸二至丸可明显提高其所含10种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其中水蜜丸中木樨榄苷-11-甲酯和女贞酸含量在各影响因素条件下均保持上升,而其余8种成分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橄榄苦苷、女贞苷G13、特女贞苷、异槲皮苷、异绿原酸A和蟛蜞菊内酯在各条件下的降解速率明显被延缓。这可能与水蜜丸制备工艺、物理防护及成分间相互影响有关。本研究通过稳定性比较研究明确了中药传统水蜜丸(二至丸)制剂工艺的合理性,特别是其对所含成分和制剂整体稳定性的促进作用,为中药传统制剂理论研究奠定试验基础。

关键词:二至丸;水蜜丸;稳定性;化学成分

学科专业:中药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二至丸所含化学成分单体稳定性研究

1 仪器和试药

2 二至丸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3 二至丸中单体成分稳定性研究

4 本章小结

5.讨论

第二章 二至丸水蜜丸制剂稳定性研究

1 仪器和试药

2 二至丸影响因素稳定性研究

3 二至丸长期稳定性研究

4 二至丸加速稳定性研究

5 本章小结

6 讨论

第三章 二至丸稳定性比较研究

1 不同酸碱度下二至丸制剂与单体稳定性比较

2 不同温度下二至丸制剂与单体稳定性比较

3 不同光照条件下二至丸制剂与单体稳定性比较

4 不同金属离子条件下二至丸制剂与单体稳定性比较

5 不同金属离子强度下二至丸制剂与单体稳定性比较

6 氧化条件下二至丸制剂与单体稳定性比较

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进展

1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2 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方法

3 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土木本科论文提纲下一篇: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