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室感染控制措施

2022-08-27

第一篇:输液室感染控制措施

血透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区管理

1. 保持环境整洁,定期对室内环境预防性消毒:室内应加强通风,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消毒,同时可根据空气污染情况增加消毒次数;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地面,各物体表面进行拖擦,每日2次,随时污染随时消毒。 2. 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

二、加强物品管理

1. 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

2. 进入清洁区内物品、药品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处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大包装可进入清洁区,拆除中包装后可放入无菌柜内存放。 3.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用75%乙醇擦拭,体温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后干燥备用。

4. 医疗废弃物处置严格遵守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流程》。

三、加强人员管理

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手卫生,加强自身防护,接触污染时按标准预防。

四、监测与监督

1. 定期做空气培养,手卫生监测等卫生学监测。

2.院感管理科及科室内部质控人员加强对院内感染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科主任及护士长,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做到持续改进。

第二篇:输液治疗的感染控制和护理安全

摘要 :感染控制的一般原则.手卫生.无菌器具的应用.配制.有效期和过期.皮肤消毒.锐器.危险材料和危险废弃物的处理.胃肠外营养产品的稳定性与相容性,输液辅助器具的清洁与消毒。

背景: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治疗方法①。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它作为一种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多种治疗途径中占有不容置疑的首要地位。但是由于输液治疗操作会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使患者置于发生局部或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当中,包括局部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静脉炎以及其他一些迁徙性感染灶(如肺脓肿.脑脓肿.骨髓炎.眼内炎等)②。因此在执行输液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规程,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输液治疗相关的感染,保证输液治疗的护理安全。

证据:感染是指发现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长③。有证据显示:手握活塞进行抽吸药液的污染率随抽动活塞的次数增加而增加,而手持注射器活塞柄抽吸药液的污染与活塞的抽动次数无密切关系④。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认为导管接口是导致导管微生物定植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时较长时间的留置导管。研究表明,导管留置时间超过1周后,由于输液接口导致的导管相关感染占51%,这与不规范操作有很大关系。与外周静脉导管相比,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感染的危险率更高,在置管时防护屏障就需要更加严格,应使用最大限度的无菌防护屏障(如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无菌衣和大的无菌巾),其与标准防护(如无菌手套和小的无菌巾)相比可以显著降低CRBSI的发生率。虽然没有研究表明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中等长度导管使用上述防护措施是否有效,但PICC也应使用最大限度的防护屏障。有研究表明,护士对导管静脉炎危险因素,严重程度,评估能力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英国在成人外科病房的一项研究表明:86.2%的护士在导管留置72H时按操作规程更换外周静脉导管,而有13.8%的护士没有按操作规程更换外周静脉导管,延长了导管保留的时间,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美国过去20年研究报告中显示,感染的危险性随着无菌操作的标准化而下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静脉治疗小组人员对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性并发症有显著作用,由操作不熟练的人员进行操作和护理会造成导管发生细菌种植和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同时当护理人员的数量降低时,会导致人员教育培训和输液治疗操作.导管的维护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使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1.1输液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1.2有效实施监督静脉输液感染控制预防措施并进行感染监控,出现异常应及时记录.评估.报告.整改。

1.3保证充足的人力之源,排班与工作量应与感染控制工作要求一致。 1.4确保输液管路各通路入口的无菌,将污染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1.5教育医务工作者正确掌握血管内导管的适应证.正确的置管和维护操作。 1.6定期对操作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指导方针遵守情况进行评估。 1.7委派受过培训或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监督指导新手操作。

2.1操作者操作前.后应实行合格的手部清洁,不允许佩戴假指甲,戴手套前和脱下手套之后也需洗手。

2.2操作者手上有可见体液.血液或可疑手被污染,应立即用抗菌或非抗菌皂液和水进行洗手。

2.3消毒后的输液穿刺部位不要用手进行触诊,除非进行在消毒。 2.4在没有流动水洗手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手消毒液。 3.1使用前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按生产厂商提供的说明使用输液无菌器具。

3.2根据患者情况.药物性质选择适合的.一次性无菌输液产品和器具,并确定所用产品.器具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3确保输液管路各通路连接装置的无菌,将污染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4.1配制液体时,必须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规程。

4.2药液配制和使用时,应依据药典和药物配伍禁忌标准执行。 4.3在配制及输注液体和药物之前,需明确药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 4.4配制液体的注射器应一次性使用,并选择18G(直径1.2MM)以下针头配制液体。 5.1应遵循生产厂商有关药品和仪器储存的使用说明和指南,以保证有效期和使用期限的可靠性。

5.2使用长期留置的输液器具时,要记录使用起始时间等相关内容,以保证及时更换。 6.1静脉穿刺前,对皮肤不清洁者先行皮肤清洁后,再进行消毒。

6.2以穿刺点为中心环行消毒,由内向外旋转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如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其消毒面积应不小于无菌敷料面积)。 6.3对于年龄<2个月的婴儿不建议使用綠己定消毒皮肤。

6.4避免对新生儿使用碘酊,因为它对新生儿甲状腺有潜在影响。

7.1使用带有预防锐器刺伤安全装置的锐器盒。

7.2所有被血液污染的一次性物品和(或)锐器(包括但不局限于针头.导丝.探针.手术刀等)应丢弃在不透水.防穿透.不能打开的锐器盒中并定时更换。 7.3严禁将锐器转存入或倒入另一容器。 7.4静脉输液治疗操作时应携带锐器盒。

8.1在药剂师的指导下制定营养液配制程序。

8.2营养液的配制应由有资格的医务人员在层流洁净台下,遵照无菌操作原则来完成。 8.3胃肠外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一经输入需在24H内全部输注完毕。

8.4胃肠外营养液如在冰箱内保存,应在输注前1H从冰箱内取出,以便在输入时使其接近室温。

8.5新进使用的药物必须由药剂师复核其相容性数据。

9.1在患者使用前或同一个患者长期使用期间,应清洁和消毒医疗仪器设备,以预防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9.2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按要求进行清洁或消毒。

9.3需要重新消毒的非一次性物品,要严格依照生产商提供的产品说明和指南进行重新消毒和灭菌。

9.4没根止血带只能用于同一个患者。

9.5执行医疗设备风险等级和消毒净化步骤。

参考文献

(1)殷雷。静脉输液与输血。护理学基础。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0:243 (2)美国CDC。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南。1999:1-2. (3)北京护理学会。北京国际静脉输液交流大会专题讲座与论文汇编。北京:[出版者不详],2008:113

(4)李武平。《医院感染管理手册》。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63

第三篇: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工作总结输液大厅—张汉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医疗护理人员要不断地自我完善严格医疗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核心制度及查对制度,输液室护士必须了解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有高度的防范意识,掌握其防范措施,才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得到良好的护理与优质服务。

一:门诊输液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1、我院就一个门诊输液室,大人、小孩在一起输液,病人多且比较集中,环境嘈杂,病人未听清楚是否叫自己的名字,便来应答,易引起换错液体的现象。

2、药房工作人员也有取错药或遗漏现象。

3、病人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出现不适症状,(尤其是肺、心、脑病患者)

4,、某些特殊药物输液时外渗易引起局部肌肉组织红、肿、痛。

5、实习学生多,带教稍有不慎及新护士情绪有波动的护士,易出现各种疏忽,甚至是护理差错事故。

二:防范措施

1、因门诊病人与住院病人不同,没有规定的床号,没有固定的位臵,因此查对就显得尤为重要,输液前与换液体时要反复核对患者姓名,病人在应答之后一定要再反复问一句: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并让患者看液体瓶签上的姓名,让病人参与到我们的查对工作中来。当输液卡、液体瓶签与患者姓名一致时方可操作。并在输液卡相应处签名,以杜绝换错液体的现象。

2、为防范药房工作人员的疏忽,我院规定:凡是门诊输液病人,必须每次携带门诊病历输液,输液室护士将输液卡与医生书写的病历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护士要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病人的病情与年龄 ,调整输液顺序及输液速度。但有些病人有想快速输完液的心里,擅自调快输液速度,也有些病人因药物有局部刺激引起疼痛,如:(甘露醇、七叶皂甙)擅自将输液速度调慢,因此要求护士在输液时做好交代用药指导,尤其是特殊用药如:(硝酸甘油、氨茶碱、酚妥拉明等)护士一定要交代清楚,嘱患者及家属不要自己调节输液滴速,并向其说明理由及要害。

4、输液前告知病人及家属共有几瓶液体,配好的液体放在治疗室应粘贴瓶口贴放在其输液卡上,每更换一组液体应反复核对并签名,

注明更换时间,拔针时应询问病人输了几瓶,输完了没有,并检查桌上有无剩余液体,无误后方可拔针。

5、对输液不配合,容易反复肿胀的小儿等病人穿刺时首选:静脉留臵针,妥善固定,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并说明留臵针不能带出医院,在此输完后应拔除留臵针,以确保护理安全,取得患者同意并配合。

6、护士长要做好人员管理及班次搭配,以动态调整满足病人护理要求为原则,以优化组织为原则,依据各个班次,各个时间段输液量的情况,随时调整好护士人数及护理人员的搭配。上午输液高峰期,配备1~2名穿刺技术过硬的护士专门负责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每天安排1名巡回护士,专门在输液大厅更换液体,处理输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7、护士长要重视新护士,有情绪波动的教育管理,做好岗前教育与培训,多于护士沟通、谈心,及时解除护士的心理障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热爱护理工作。

8、严格护生带教,放手不放眼,加强护生素质教育与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教育,确保护理安全。

2013年7月9日

第四篇: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徐玉勤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分院215300

【摘要】门诊输液室是汇集了医院各科门诊病人输液的地方,门诊输液是门诊患者就诊治疗的最终站。静脉输液法是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的方法。门诊输液室工作量大、随机性强、病员复杂,容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及护患纠纷。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对策

近年来,静脉输液治疗已是医院门急诊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门急诊提供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输液量在逐年递增。由于输液治疗是一项侵人性操作,静脉输液治疗的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客观存在。又由于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涉及患者多、停留时间短、病种多且杂、环节多、应用范围广等诸多因素,安全隐患伴随左右,加强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剡不容缓。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病人信任度,现将输液室面临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护理安全问题

1.1患者多,护士少,工作量大且患者数量不均衡。由于门急诊患者的随意性大,就诊的高峰期随季节及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单位时间内患者比较集中,导致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1.2查对是护士执行医嘱、施行治疗和护理前的必要步骤,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本手段。护士在注射和输液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实际操作中,护士在配液前注意查对患者姓名、药名、剂量等,而配液后的查对常常做不到,为护理安全带来隐患。

1.3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不注意保护患者权益,如性病、癌症等病人的隐私权:不告之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禁忌症等。

1.4护士巡视不到位

由于护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及主动巡视病房的意识不强,致使输液过程中护士不能积极主动到床旁巡视,凭靠家属呼叫或隔着玻璃窗看液体有未滴完,或确因输液高峰期,护理人员缺乏、不能及时巡回,导致输液管中液体走空、回血或因病人自行调节输液器开关,致使液体输入过快或过慢;有时因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局部肿胀、疼痛等。此类现象和结果会潜存空气栓塞、皮下渗液、患者焦虑不安、不满意等诸多不良后果发生。

1.5输液反应 患者的病情、年龄等个体原因致使对药物的敏感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观察不仔细、用药知识不全面,则不能及时预见输液时潜在问题 的发生,有可能出现各种输液反应。

2安全管理对策

2.1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护士执行操作的规范和标准,是护理质量过关与否的依据,是医疗纠纷评判的有力证据。通过多层次、多种形式技术操作培训。做到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平时工作注意严格要求,发现任何人违反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操作时。立即指出,及时纠正。

2.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根据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与护理安全防范制度,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针对输液室的具体情况制订规章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输,液患者告知制度等,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使护理人员有章可依。

2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病人的收费发票上标明注射号,护士配好输液药物后,给病人输液之前,对姓名,对注射号,病人手上收费发票的姓名和注射号与护士带去的注射单上的姓名和注射号一致时,方可为病人输液。

2.4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摇 注重法律常识的学习,维护患者的知情权,注重个性化护理;对于特殊用药,需要及时告知患者;加强对医疗文书重要性的认识,及时记录各种医疗、护

理行为的实施与结果,对于抢救等未能及时记录的,必须尽快补记;在患者的医疗护理终结后,需要及时进行病例资料的汇总、归档,以便日后查询。

2.5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 护士应精通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急救器材的使用和保养,还应熟悉药物的机制、用法及不良反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输液,控制液体滴入速度,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预见各种情况的发生,有效的保证护理安全。

2.5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班次,做到按需排班,也I口T实行付班制,根据治疗量的多少,随时调整班次,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务费分配制度,从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2.6加大质量监控力度 建立长短期质量控制计划,做到每天三查七对,每周大查对,每月分析护理工作的过程和环节,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形成制度并加强管理。

2.7强护患沟通,严密巡视,确保输液安全。严密巡视输液.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药物外漏、滴速改变,并及时处理。特别重视输液速度的调节,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年龄,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调节输液速度。要了解有些病人输液要快的心理.会自己调节输液速度。护士在输液时做好用药指导.尤其是对于有特殊速度要求的药物,如硫酸镁,硝酸甘油等药物,护士一定要交代病人不要自己调节输液速度.并说明原因和后果。 3讨论

在输液室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受到感染或病情加重,从而影响到自身病情的改善。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医院要对输液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从中找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改善患者的输液环境,缓解患者的烦躁情绪,降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现象的机率,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医患关系;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潘绍山,翁庐英.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C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549.

[2]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I-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5.

[3]雅红,兰俊花,周风华.手术室开展护理业务查房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l,36(7):539.

[4]张肇祥,吴质,王兆民主编.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0:1613.

第五篇:分娩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清洁处理与消毒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清洁区衣帽整齐,换拖鞋。

2、工作人员进入分娩室,必须穿手术衣裤,戴口罩、帽子。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3、分区明确,无菌物与有菌物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4、产妇宫口开全,入产室分娩,并换入室拖鞋。

5、坚持每日的清洁制度,分娩室每日拖地,每晨通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清洁、无血迹。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6、每周大扫除,用肥皂水和消毒液刷洗地面、墙面、产床及其他物品,空调保持无尘,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

7、每月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监测1次,并有记录。

8、患者用过的便器清洗后,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并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9、拖鞋每日、拖布每次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备用。

(二)医疗用品的消毒及无菌技术

1、手刷用后清洗干净并晾干,送供应室灭菌。

2、无菌产包打开30~60分钟未用,需重新更换。无菌敷料桶一经开封,24小时内有效。

3、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4小时更换一次。夹取无菌物必须用无菌持物钳,禁止跨越无菌区。

4、婴儿脐带结扎线需压力蒸汽灭菌。

5、碘伏、酒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氧气湿化瓶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正在应用的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吸氧管专用,用毕重新消毒。

6、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医院统一回收焚烧处理。

(三)隔离分娩室

1、肝功能异常或患各种性病的产妇在隔离分娩室分娩,各种污染器械用含有效氯2000m∥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后再刷洗、灭菌。

2、各种注射用品、敷料及其他废弃物放黄色塑料袋内,密封、标记、统一焚烧。

3、分娩后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地面、产床等污染物品,空气小时。

上一篇:生药学名词解释大全下一篇:商业综合体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