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党建探索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企业党建探索范文

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提升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

如何提升效益,让老企业重新焕发青春?党建工作如何在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彰显力量?党建工作和企业中心工作如何相互融合?这些都是公司党委一直以来深入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宣钢始终把解决企业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党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探索企业党建工作新模式,努力实现思想观念、工作重点和管理方式同步转变,确保企业党建工作“

与时俱进”,切实达到党建工作上水平、党员受教育、职工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一、增强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意识,在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求突破

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既是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扬民主、实现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有效途径。一是抓重点,确保决策效力。公司党委重点在管全局、议大事、把方向上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好关系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实行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双向进入”,为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提供制度保证。涉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的事项,事关本单位、本系统全局性、政策性的问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该由集体讨论的干部的任免、调动和处理,涉及职工群众利益的等问题的决策,党委均实现了积极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抓统筹,实现决策衔接。进一步明确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范围、程序和渠道,特别是对改制企业党组织的职责任务进行具体规定,保证改制企业党组织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宣钢公司向几家改制单位委派党委书记,加强对改制企业的监管,几家改制单位党委委员出任公司董事,工会主席兼任公司监事会主席。在改制决策过程中,形成了党委抓党、行政抓长、工会抓网的格局,实现了党政决策工作的完全对接。三是抓制度,力促决策科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决策过程的各项制度和机制,特别是党政领导在重大问题上的沟通制度、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制度等。从公司到各二级单位能够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职代会制度,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方案、改革措施,都必须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施行。明确规定未经党组织讨论或党组织未形成决议的决策方案,暂缓决策或不予决策,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积极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的内容和方式,在党组织活动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入上求突破

面对企业跨越发展的压力和挑战,针对个别党员干部应变能力欠缺,缺乏探索勇气和创新精神,有的党务干部缺少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及其他专业知识,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能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开展党的活动,致使党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的现状,企业党委坚持“抓党建促经济、抓经济促党建”的原则,积极创新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内容和方式,努力做到三个统一。一是坚持有效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把党的工作与生产经营中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依法进入公司治理结构,使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成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成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推动力量。要不断创新党组织的活动载体,满足党员在政治上提高、业务上进步、事业上发展的需要,增强党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二是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要逐步改变生硬简单的工作方法,做到潜移默化、深入细致。要坚持党组织活动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开展主题活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寓教于乐。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把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与科技手段运用到党组织活动中来,促进活动方式的现代化。宣钢党委围绕实现宣钢跨越式发展目标,积极开展了共产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比业绩、做表率”、“五个有所作为”、“五率先”、“五带头”、“四创”、“三提升”、“三学习”、“双培双带”、党员先锋岗选树等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三是坚持着力点和落脚点的统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以促进职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支持改革、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形式及时通报公司的形势和任务、工作思路、发展规划等,注重干部员工的切身利益问题,认真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用心用情做好职工工作,努力营造公司发展的稳定和谐环境。仅半年多时间就接待职工群众来访12起、65人次,处理职工群众来信39件。

三、深化党组织自身建设,在推动党建工作水平持续提升上求突破

在实践中体会到,在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方面,基层党组织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党务干部队伍不稳、后继乏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企业党群部门工作机构被撤并,有的单位在内部机构改革和分流人员过程中,党务干部兼职化、“业余化”突出,专职党务干部逐年减少。“强者能人搞生产,老弱病者抓党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有的单位,党务干部的报酬明显低于同一层次生产管理人员。有的单位一名党

务干部身兼多个职务,有的单位党群部门只有一名干事,致使工作处于疲于应付的局面。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宣钢公司党委从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在强化责任上下力度。各单位党组织一把手对加强企业党建工作负直接责任,应不断强化对党建工作的指导。要探索抓好企业党建工作与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的考核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把企业党建工作的成效

作为评定考核档次的一个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抓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公司及二级单位党委普遍建立了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调整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制度的建立使领导干部始终有紧迫感,有忧患意识,在加强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上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在强化督导上做文章。不断总结先进经验,推动全公司党建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应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对抓好单位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同时,要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宣传党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起到以点带面、引导推动的效果,努力使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三是在强化服务上求实效。随着用工制度多元化趋势的加深,要解决好非正式职工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无法管理党员,无法正常开展组织生活等相关问题。实行党员属地化管理,建立流动党员活动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确保非正式职工党员都能够以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及交纳党费。四是在强化学习上讲方法。公司党委建立了党员学习教育培训机制,确立起党员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纳入制度化轨道。建立和完善了党员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各项学习制度,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及时、长期、经常、有效地接受教育。公司党委制定了《2010年-2013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各级党组织适时开展党员及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健全并不断完善两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两级党委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每周半天,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

公司改革发展如火如荼,生产经营、创新驱动、循环经济、精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各级党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使其成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固本强基的重要抓手,真正实现党建工作同企业发展同向同力,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二篇:积极探索电力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新途径

积极探索电力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新途径——陕西渭南供电局党支部创一流对标工作纪实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如何创新党支部管理,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企业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是电力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2006年3月以来,陕西渭南供电局将标杆管理、绩效考核和持续改进等先进理念引入党建工作,率先进行了党支部创一流对标工作的探索和尝试,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新形势下需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中央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对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电力企业党组织如何全面融入企业中心工作,如何解决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

“四个不适应”问题需要创新支部管理模式。目前,党支部工作管理现状与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考核存在差距,集中表现为“四个不适应”:党支部工作存在“虚”、“浮”现象,与企业科学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不适应;党支部工作就党建抓党建,常出现“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与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不适应;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结合不紧,与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适应;部分党支部书记不能有效配合行政领导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工作能力与担负的责任不适应。这些问题,需要党建工作在观念、内容、方法、手段上进行创新。

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问题需要创新支部管理内容和形式。如何教育和引导党员正确解决好执行力、工作作风、工作标准,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员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创建和谐企业、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目标上来等是开展党员教育的新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敢于和善于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抓党建、强管理、促发展需要创新支部管理载体。目前,电网网架结构薄弱,安全基础还不牢固,优质服务还需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需要加强。这些问题需要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扩大“工作点”,拓宽“工作面”,创新管理,弥补不足,用促进企业改革、提高经济效益的实效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

针对发展中的这些问题,该局通过调研分析现状、组织学习考察,研究对策,决定在全局党支部中开展创一流对标工作。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支部对标工作管理体系

标杆管理法是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生产流程与管理模式等同行业内外先进企业作比较,借鉴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改善自身不足,从而提高竞争力、追赶或超越标杆企业的一种良性循环的管理方法。对标就是围绕行业“标杆”进行选定、比较、整改和超越,是保证企业各项指标先进性,用指标评价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种途径。在实施党支部对标中,该局按照有序性、层次性、整体性的要求,优化设计对标管理体系。

一是强化理念贯辅。该局明确提出了以提升政工队伍执行力,提高党支部工作水平为目标;以“三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为基础,“三重”(重过程、重协调、重控制)为方法,全面开展“三对”(对指标、对过程、对结果)的总体要求;以全面开展、动态比较、过程控制、指标与管理兼备、持续改进完善提高为原则,以“党委抓计划、支部抓实施、党员创业绩”为工作思路的全新理念。并通过宣传教育、座谈讨论、设立专栏、培训释疑等方式,进行理念宣贯,不断提高大家对这一新的管理体系的认知、理解能力。

二是科学地制订党支部对标管理体系。该局按照“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管理模式,组织精干力量对现有的党建工作制度、规定、流程等资源重新梳理整合优化,多次进行专项讨论,在运行实践中反复修改完善,明确了对标工作的作业指导体系、指标体系、标杆管理体系、流程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等五大体系。

1、作业指导体系。编制了《作业指导书》,制定了《党支部对标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党支部对标的工作过程、管理过程和考核过程。

2、指标体系。坚持“没有工作不能量化”的理念,按照党章、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标准和党建工作目标任务的要求,将支部工作任务细化、量化为可考核的对标项目,每项指标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和考核标准,解决了工作量化的标准问题。指标体系的设置实行对态管理,根据工作任务及党委工作重点随时调整完善。去年,为加强党支部基础管理,制定了包括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对群团工作的领导等5个方面、50个分项指标的对标体系。今年年初,针对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该局增加了参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及表彰加分等项目,整合形成了7个方面、28个分项指标的对标体系。7月份,为调动基层自主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增加了基层党支部“自选动作”的考核项目,形成了7个方面、20个分项指标的对标体系。

3、标杆管理体系。明确了将各项指标的目标值作为专业标杆,并将月度、考核排名第一位的支部选树为标标支部。通过标杆管理体系的运用,以树标带动对标,解决了“与谁对”的问题。

4、流程管理体系。明确了对标工作按支部上报、管理部门审查、专责汇总、领导审核发布四级审核流程,确保了对标各项数据真实、评价客观、结果公平。

5、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了通过对标过程和对标结果、对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的方法,局党委及党支部分别建立了对标分析制度,按月公布,并制定措施加以改进。

三是创造性地研发了对标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了党支部对标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经过反复修改、测试和完善,具备报送、审核、公布及交流等基本功能,使对标工作的整个流程均在党支部对标管理信息网上操作,整个对标过程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三、建立完善过程管理体系,为对标工作健康运行提供保证

一是构建过程控制和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党纪工团各职能部门作用,加强对各自承担指标在对标过程中的阶段性检查、跟踪和控制。建立了以党委为管理中心、以政治部为组织运行总协调、以基层党支部为管理考核实施点、以党员为量化考核落实点、以群众为监督评议点的党支部对标工作监督检查网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反馈并督促整改。自实施考核以来,该局对抽查中发现的70多个问题,都按程序及时进行了改进。再如,去年10月份,组织对连续3个月排名落后的支部,进行督导检查,帮助其分析落后的原因,促进其工作的不断改进。该局将月度对标结果与全局“一体化”考核及月奖分配挂钩;将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基层“四好”班子、文明单位考评及“五好”党支部评选的重要依据。

二是坚持持续改进。对经过分析确实存在问题的指标、反复运行达不到标准和操作性不强的指标,经党委会研究后及时进行调整,确保了对标工作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轨道上形成了螺旋式上升的局面。如:今年运行的28项新指标是在去年的50项指标的基础上形成的。再如,从今年起实施3年创建规范化党小组计划、开展的中层干部理论学习“每月一题”心得体会交流、党员“先锋日记”主题活动等,都是针对对标对标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改进措施。通过指标体系的不断调整,一方面加大了活动考核力度,另一方面也使对标指标体系能不断地与时俱进,保持活力。

三是加强理论研究及交流。该局成立了对标研究会及其理事会,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深入基层征求意见和建议,加强了相互学习和交流。对标工作开展后,支部之间相互学习、主动交流增多,而且职能部室还能及时从反馈中发现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动态调整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基层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了指导基层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今年3月份以来,该局对标工作对外交流的力度逐步增大,先后有10余家省内外单位来访,并与吉林白山供电公司等4个外省供电单位结为对标友好单位,汲取了兄弟单位许多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促进对标工作的不断完善。同时,还开展了支部互学互查、举办对标专题征文活动,为建立党支部对标实践库奠定基础。

四、党支部对标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通过运用对标这个有效载体,党支部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一个相融”,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长效机制文件的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主要得益于:

(一)实现了由“规范化”到“标准化”的转变,较好的解决了统一的问题。在对标管理体系的程序和过程控制下,支部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步流程都进行了细化,使工作标准和要求一目了然,基本形成了对标比较——评价分析——整改提高的闭环管理机制。如:针对各支部基础资料不统一的问题,经过认真调研,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和格式,召开了资料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将各支部自行建立的多达40多个类型的基础资料,精减为全局统一规范的15个类型的资料,确保对标工作基础一致、有序高效的运行,也使支部日常性工作量显著减少,支部书记有更多的时间,协助行政领导做好单位生产经营工作。再如,按照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要求,修订了发展党员实施办法,实行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规范了发展党员工作流程。

(二)实现了由“柔性”到“刚性”的转变,较好的解决了落实难问题。对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将过去支部工作中那些“原则性意见”,规范提升为精细有效的指标评价标准,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将目标落实到党小组和每个党员,做到了“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标准、人人有标准”,并通过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定期的内部审核、外部审核以及绩效考核等办法,促进了工作的落实,各项工作实现了“月检月清”。开展对标后,许多支部书记主动到标杆单位学习,或主动邀请标杆支部传经送宝。支部之间自觉、自愿、主动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心理鞭策支部不断改进工作。如:实行对标考核以来,政治理论参学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5%以上;政工网络教育,从对标前几个月上传信息40余条增加到对标后每月上传信息300余条,增强了局内的信息交流;在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中,他们推行了党员先进性承诺制,每位党员结合工作实际,从共性承诺、岗位承诺、实事承诺和自律承诺四个方面制定个人承诺,通过对标考核,兑诺率达到了100%。

(三)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党支部工作活力倍增。每月对标公布排名,月度实施奖惩兑现,特别是局长、书记在月度会上讲评支部对标情况,不仅支部书记的压力增大了,行政领导也有了压力,大大地激发了党政领导通力合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当标杆的动力。如:在今年开展的“党员亮身份”活动中,局党委提出以树立“一名共产党员,一面先锋旗帜”的目标,深化党员承诺制活动,全面实施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工作”的“三亮”工程。各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以多种形式亮明党员身份,展现党员风采。机关党总支开展基层与机关“结对子”互动交流活动,广大党员为对子单位解决实际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带动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变电运行处党总支号召党员带头钻研业务,解决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中的技术难题,争当专业工作的表率。客户服务中心党支部为每名党员制作了“光明服务连心卡”,党员主动上门,为VIP客户、孤寡老人服务。送电处党支部开展党员站际互查活动,互帮互促,提高了线路运行健康水平。活动启动以来,党徽随处可见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论是在机关,办公桌上摆放着的醒目的党员身份桌牌;在值班室,运行人员佩带的印有党员标志的工作证;在工地、作业现场,红、蓝、黄不同颜色的安全帽两侧印有醒目的党员标识,营造了“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浓厚氛围。

(四)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企业中心工作的相融互动,支部参与、保障、监督作用明显增强。通过对标,规范了支委会、党政联席会决策的内容及程序,党支部参与“三重一大”决策得到了落实。推行支部对标后,党支部全方位地参与单位、部门的生产、管理、考核、分配等工作,其工作贯穿于单位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使党支部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为一体,呈现出“党政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相融互动”的良好局面。如在创建和谐企业活动中,局党委提出以“11488”的创建工作思路,开展“零违章”、“零缺陷”劳动竞赛活动、“光明工程”“五个一”活动、“和谐•安康”系列活动、和谐创建党员“三争当”先锋实践活动等8个方面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突出,有力保证了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在安全生产中,市区局党总支、信息中心党支部充分发挥安全思想保障体系的作用,落实各级政工人员安全职责,加强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坚持大型工作前制定思想保证措施,开展了“党员建功立业”、工作现场零违章竞赛、签订安全承诺书等活动,保证了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在电网建设中,工程公司党支部、检修处党支部始终把解决现场的困难和问题作为重点来抓,率领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加快工程进度,积极开展安全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在陕西省电力公司组织的安全文明工地竞赛中连续三次获得“活动红旗”,有力地推进建设坚强电网,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积极营造和谐氛围,开展了“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春秋送欢乐”现场慰问、职工家属深入现场体验、干部与职工面对面的“深度汇谈”、职工生日用一束鲜花或一张贺卡送祝福等多种形式的爱心活动,促进了职工队伍稳定和干群关系的和谐。在“户户通电”工程、渭河河堤照明工程、多次卫星发射保电等多项政治任务中,该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认真践行“四个服务”,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营销“一部三中心”建设、农网低压远程集抄、农电管理模式等亮点工作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的高度评价。

五、开展对标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实施党支部对标,基层党政领导协调力明显增强,支部书记抓党建的信心更加坚定,行政领导支持和关注党建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实践党政“一体化”考核凸显成效。对标工作不仅是对支部工作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基层领导班子整体功效能否有效发挥的全面衡量,支部工作的好与差实质上是对单位工作的整体认可,因此许多行政领导甚至比支部书记更关心、关注对标工作,这样就形成了支部书记主动抓党建工作,行政领导自觉关心支部工作的局面,基层党政领导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二)建立党支部对标指标体系,将支部工作任务,量化、细化为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指标及其落实措施、考核标准,使党支部工作考核有了明确的依据,有效解决了“党建工作不能量化”的问题。对标指标将党章、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标准和支部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并按照“专业、通用、主要”的原则,做到了党政工作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目标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党支部对标,党支部工作的内容和完成质量在反复的对标比较中不断提高,对标指标体系在反复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实现了支部工作的持续改进。实践证明,党支部对标是向精细化管理迈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支部工作任务有布置、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保证了完成时限和质量。另一方面,开展党支部创一流对标以来,该局先后三次修改指标体系,管理更加细致,追求精细化的氛围日益浓厚,使支部工作不断改进不足,不断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前进。

实践证明,党支部创一流对标工作是加强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的有效载体。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进一步拓展延伸其内涵,为推进企业安全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第三篇: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探索(3)

三、基层党建工作的努力方向

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国企党建工作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改革创新,提升国企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努力做到五个转变。

(一)思维模式从封闭党建向开放党建转变。长期以来,国企党建工作陷入“就党建抓党建”的工作模式,党建工作局限于党内事务,空间狭窄、内容狭隘。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应当开放思想和思路,重新审视党员的定位和职能,使党建工作从传统的政治思想学习中脱离出来。党建工作要积极地寻求新形势、新方式、新载体、新举措、新手段,拓展党建工作的空间。同时党建工作要打破以前党内生活各自为政、形式单一的模式,要积极地利用党内外资源,协调好党建工作的内在关系,充分利用网络、活动室等新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开放式组织生活模式。

(二)工作方法从依靠经验向变革创新转变。党建工作要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展开,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点,以提高党员素质为关键点,以锤炼优良作风为支撑点,发挥好党员干部和基层党员的主体作用。在工作安排上要防止活动过于频繁、流于形式;在活动形式上要创新载体,积极开展内涵丰富、生动活泼、党员乐于参加的活动,增强组织活动的生动性和参与性,推进党建工作的大众化;在机制建设上,要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国企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着力在制度设计、制度创新、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努力形成科学、完善、配套的制度体系,以制度规范推动管理规范,以制度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不断提升国企党建工作水平。(此农业论文由万方期刊网首发)

(三)手段运用从传统载体向现代技术转变。党建工作要适应时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国企党建工作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网络技术搭建的平台,推动党建工作从静态管控转向动态管控,从保密封闭转向党务公开,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交流,从事后反馈转向全程参与。

(四)作用发挥从单纯务虚向服务中心转变。党建工作必须把“软任务”变成推动发展的“硬约束”,努力做到“三个始终”。三个始终即:一是国企党建目标要始终着眼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任务来谋划;二是国企党建工作举措要始终围绕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来推进;三是国企党建工作的成效要始终通过国企改革发展实绩来检验。此外,党建工作要妥善处理好与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相互促进,要讲成本、讲产出、讲质量,要增强党建工作和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找准突破口,最大限度的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发挥好党员的先进性。

(五)精神状态从忙于事务向献身事业转变。一方面,要在组织上配齐配强国企党务干部队伍;另一方面,要强化党务干部的风险意识和敬业意识,要使广大党务干部遵守党务工作和职业道德,自觉的努力提升党建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工作热情和事业激情,以创造事业的心态将国企党建工作推向新台阶。[3](此农业论文由万方期刊网首发)

第四篇: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7:38 作者:刘焕成

近年来,河南省新密市针对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打牢党的执政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选配专职党务工作者为切入点,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提高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水平,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新密是一个资源型的县级工业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密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4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1370多家,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从业人员18万多人,其中党员人数4600多人。为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大多数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建立了党组织。但由于党务工作者多为兼职,造成了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没人干,信心不足不愿干,素质不高不会干等诸多问题,党组织在凝聚人心、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市委在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认识到,虽然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因素在人,关键是缺少一支非公有制企业的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

我们在全面调查分析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关于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工作意见》,要求全市成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都要配备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大胆引入市场化工作机制,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顺应企业管理逐步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把企业党务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的一个专职岗位来抓,通过选配专职党务工作者,实现企业党务工作有人干、干得好,从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重点抓了五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明确标准,建设好党务工作者后备队伍。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和任务,我们对党务工作者专职化作出了“素质专业化、职责明细化、工作标准化”的具体界定,并明确了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善党务、懂经济、会协调、敢监督”的“十二字”标准。我们坚持放宽视野,立足企业,面向社会,不受地域、身份、行业、年龄等因素的限制,主要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退职人员、离任的“双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村党支部书记、退伍返乡的军人及企业内部职工中发现适合从事党务工作的后备人选,经过本人同意、组织考察、综合评价后,分别择优选进市、乡两级党务工作者人才库。

二是因地制宜,为企业选配好专职党务工作者。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内选”或“外聘”两种办法,选配专职党务工作者。对于企业内部有成熟人选的,指导企业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将其选配到专职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来,党员企业主或中层骨干兼任党组织书记的,选出专职党组织副书记或委员,具体负责党务工作。对于企业内部没有成熟人选的,采取“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的办法产生,由上级党组织从党务工作者人才库中推荐人选,企业根据需要从中选择,双方达成协议后,按照党内有关规定办理任职手续。

三是完善机制,加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采取定向培训,选派到发达地区、先进企业挂职锻炼,推荐到大中专院校学习深造等方式,对党务工作者进行多层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本领。制定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职责,指导企业与党务工作者签订《聘用合同书》和《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定企业经营者要提供相应的党建活动经费、落实生活福利待遇、保证党务工作者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党务工作者组织党员过好党的生活、指导群团工作、协调各方关系、保障职工权益、履行监督职责。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工作目标考评、述职工作制度,专职党务工作者每年向企业决策层、企业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分别作述职报告,接受评议和考核,企业根据考核评议结果,决定解聘或续聘。目前,初步形成了党务工作者既对上级党组织负责,又对企业全体党员、职工负责的良性工作机制。

四是开展活动,发挥好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的作用。根据企业特点,党务工作者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一个党员一面旗”等活动,在企业中形成了“艰苦工作看党员,关键时刻有党员”、“党员带头干,员工跟着干”的良好氛围,党员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企业经营者也在实实在在的效益中增强了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五是营造环境,落实好专职党务工作者的待遇。市委积极营造支持党务工作者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对于业绩突出、表现特别优秀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让他们参政议政,从政治上给予地位;保证党务工作者工资、福利等与企业副职实行同样标准,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从待遇上给予落实。

通过大力选配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新密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结构得到了优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在非公有制企业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选准配强专职党务工作者,抓住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点。目前,有些地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效果不理想,甚至流于形式,究其原因,关键还是没有解决好人的问题。选配好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就抓住了人这一关键因素,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人干、干得好,这样才能强基固本,促进党的事业发展。

选准配强专职党务工作者,找到了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必须结合企业的特点,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来进行,必须注重工作实效。新密市一家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是全国五百强重点建材企业。前几年,由于党建工作相对薄弱,经营管理不善,职工七八个月发不了工资,企业濒临倒闭。2000年企业改制时,公司负责人兼党委书记明确表示:企业改制,党的阵地不能丢,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公司选配了一名具有20多年党务工作经验的中层骨干担任专职党委副书记,提出了“以人为本开发人心兴企业,以德治厂风正气顺出效益”的工作思路,倡议职工把爱国爱党体现在爱厂爱岗上,坚持党的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步走、一体化”,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发展。在新密,越来越多这样的事例告诉我们,选配好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能有效提高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使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融合在一起,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力,最大限度发挥党建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服务保证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选准配强专职党务工作者,形成了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点。如何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密市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坚持与党管人才的总体要求相结合,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与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通过抓好“五个环节”,选准配强专职党务工作者。这些做法,无论是从整体工作思路上,还是从具体工作实践上,都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的探索。实践表明,要在非公有制企业这一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既必须借鉴农村党建和城市机关党建成功的做法与经验,又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在观念上创新、在方法上创新、在机制上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探索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作者:中共河南省新密市委书记)

第五篇:从“建党”到“党建”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六步”工作法

从“建党”到“党建”

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六步”工作法

成都高新区从1999年建立第一个旨在为非公企业服务的企业党委,开始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从最初单纯地为企业提供党建工作服务和指导,到以阳光家园为平台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再到实施“双区化”管理探索区域化党建新思路,已经经历了12个年头,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实践、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指导非公企业从“建党”到“党建”的六步工作法,现将其简要汇报如下。

一、非公企业“建党三步走”

(一)第一步:“同步孵化”——企业发展与建立党组织同步进行。

1、工作目的:一是实现企业与企业党组织的同步孵化;二是在企业进驻高新区之初,尽可能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领导体制,促进党企合一,为日后开展党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工作方法:(1)与招商引资的一线部门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在企业进驻高新区之初,发放高新区企业党建工作卡片,收集企业党建基本信息。对有意愿同时能够成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及时介入联系指导,帮助企业及时成立党组织。对那些暂时没有意愿或者不符合成立党组织的企业,则依托高新区人才交流中心,建立非公企业流动党员数据库,动态跟踪企业内党员情况,当发现企业

有3名正式党员时,主动与之联系建立党组织,实现企业流动党员管理与党组织孵化机制,消除组织“空白点”。(2)在企业成立党组织后,及时指导企业选举组成党组织班子成员。工作重点在于尽量实现企业党组织成员和企业领导班子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努力实现党企合一,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企业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第二步:“二次孵化”——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管理,实现党员骨干和企业精英骨干的融合。

1、工作目的:解决企业党组织融入企业管理问题,提升党组织在企业员工中的影响力。

2、工作方法:致力于开展“双培双推”主题活动,即把生产经营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管理能手;把经营管理层中的优秀党员推荐为党务工作者,把优秀的党务工作者推荐到经营管理层,解决企业党组织融入企业管理的突出问题,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通过不断的培养党务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的融合,截止目前,成都高新区规模较大的17家非公企业党委中,高管人员60%以上是党员,关键部门领导和关键岗位80%是党员,基本上实现了党组织“二次孵化”的目的,有效提升了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员工中的影响力。

(三)第三步:阳光家园——非公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解决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缺人、缺钱、缺场地”的后顾之忧。

1、工作目的:一是通过标准化的阳光家园建设和规范化服务流程,帮助企业解决开展党建日常工作(如入党积极

份子培训、党费收缴等)缺人、缺钱、缺场地的问题,使企业党组织能够把精力集中在促进企业发展上;二是构建城乡统筹的区域化党建格局。

2、工作方法:(1)按照“一园十馆二十项功能”的基本要求和每5平方公里一个阳光家园的标准,建设非公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一园”,即是要把阳光家园打造成辖区党员、群众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共同的温馨家园。“十馆”,每个“阳光家园”建筑面积500平米以上,设立了阳光党校、阳光讲坛、阳光在线、爱心超市等10个馆室,“二十项功能”,提供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组织成立审批、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两新”党组织孵化、党建经费申请、主题实践活动及贫困党员帮扶等20余项规范化服务。(2)完善阳光家园配套服务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围绕“阳光家园”建立了三大活动机制和四大服务体系:即党员教育培训、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扶贫帮困三大机制;辐射党员、党组织、辖区企业、辖区群众的四大服务体系。同时,印发《成都高新区非公有制企业及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专项补贴申请办法(暂行)通知》,保障党建经费。企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可通过填写《高新区非公有制企业及新社会组织党建活动专项补贴申报表》,申请活动经费,原则上每次活动可补贴1000元,每年累计不超过5000元。成都高新区阳光家园建立以来,高新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从过去的70家增至目前的469家,非公企业党员从过去不足2000人增至目前的近7000人,先后有276家非公企业通过阳光家园新建了企业党组织,平

均每年孵化55家。先后举办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6期,培训入党积极份子1000余人。有效促进了辖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涌现出了国腾、怡和、海特、迈普、地奥、硅宝科技、美大康、百施特等一批先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同时,我们的“党员政治生日”、“党员阳光卡量化积分管理”、“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进党校培训”、“短信平台”等创新工作作法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

通过“同步孵化”、“二次孵化”以及建立阳光家园——非公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三个步骤,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初步理顺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体制机制,并成功地把非公企业党组织从日常党建工作中(党员的学习教育、党员发展、党费收缴)解放出来,使企业能够致力于开展专项党建活动,提高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影响力。下一步,即是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从“建党”到“党建”的转变,开展各类专项活动,提升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影响力,促进企业发展,提升党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

二、非公企业“党建三步走”

(一)第四步:“五有五服务”——规范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理顺体制机制,强化党建力量。

1、工作目的:进一步理顺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保障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场地,明确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基本途径。

2、工作方法:(1)以“规范党建工作、服务科学发展”

为主要内容,实现“五有五服务”的目标要求。即有标准的党员活动室、有规范的工作制度、有坚强的领导班子、有鲜明的活动载体、有稳定的工作经费保障,服务党委工作大局、服务职工群众、服务党员、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社会。(2)严格按照党员活动室的设臵要求,逐步为有条件的企业匹配建立党员活动室。针对规模较大、办公场所较为宽裕的企业,由各街道党工委匹配专项党建经费,建立党员活动室,室外有标识牌,室内设施齐全,设有专门文件柜,重要制度上墙。而针对规模较小、办公场所紧张、没有单独建立党组织的小型企业,高新区主要采取以园区为单位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或阳光家园,保障企业的活动场所。(3)拓展非公企业党校培训基地,建立非公企业党员梯度培训模式,强化非公企业党务人才力量。针对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党员技术骨干以及普通企业党员三个层次,通过组团开班的形式,分别在沿海发达地区党校、川内的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和高新区街道阳光家园“社区党校”四个培训基地,开展梯度培训,构建一个呈“金字塔”型的全员培训结构,力争在3年内实现非公企业党员的全员培训,强化企业党建工作力量。

(二)第五步:有为才有位——持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促进企业发展。

1、工作目的:增强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影响力,促进企业发展。

2、工作方法:(1)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助推产业、服务企业,凝聚民心、

惠及民生”活动。通过在企业中广泛要求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鼓励企业党员员工,在生产一线佩戴党徽、设立党员示范岗,接受企业员工及党组织的监督。通过监督和激励,促进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党员在企业中的带头作用,促进企业发展。目前,累计参与党员2700余人。(2)开展“为党旗增辉、为企业添彩”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收集企业党员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2009年以来,累计收集企业党员为企业发展提出的意见建议263条,开展技术革新项目72个,实现经济效益1438万元,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三)第六步:实施双区化管理——进一步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促进社会和谐。

1、工作目的:一是进一步打破企业党建和社区党建的条块壁垒,充分发挥企业党员参与社区党建的积极作用;二是进一步深化区域化党建格局。

2、工作背景:成都高新区“园区+社区”的区域特色明显。目前,共有企业集中聚集的园区7个,覆盖企业近3000家,占企业总数的50%。拆迁安臵居民集中居住小区43个。共有党员1.5万人,企业党员7000名,占总数的47%,社区党员6000名,占总数的40%。针对这种“园区+社区”特色,2006年以来,高新区开始探索推进“以阳光家园为平台、构建统筹城乡区域化党建格局”的工作思路,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园区和社区之间的壁垒,实现区域化的大党建格局。2010年,我们对“区域化大党建格局”进行进一步地破题,提出

了“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孵化中心+社区阳光家园”的“双区化”管理模式。并以《党员证》和党员阳光卡为依托,以建立虚拟党委为工作抓手,实施在职党员向社区备案制度,进一步打破“条块党建”工作的壁垒。

3、工作方法:(1)通过推进“园区区域化党建”,以党建活动规模化、集约化的工作方式,推动园区企业之间的党建工作联动;通过推进“社区区域化党建”,充分发挥居住在社区但党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机关、企业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社区党的建设;通过在高新区层面上推进《党员证》制度,打开因党员流动性带来的区域性壁垒,推动企业、驻区单位与社区之间的党建工作联动。(2)在企业园区的层面:主要是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的实体平台,实现企业党建工作的一站式服务,加强企业之间的党建工作联动。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成立党组织审批、活动经费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志愿者活动等服务,并为企业党组织活动提供场地和人员的支持。同时,改变过去单个企业独自过组织生活、开展党建活动的模式,走企业党组织活动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从而组织多家企业党员联合起来开展党建活动,一是减少了企业党建工作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解决企业独立组织党建活动难以开展的问题,二是增强企业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影响力,三是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党建联动。(3)在社区的层面:主要是建立由机关、企业、驻区单位等党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党员组成的虚拟党组织,实现社区、企业、机关之间的党建工

作联动。在居民社区以楼宇为单位建立虚拟党组织的方式,通过入户摸底建立“组织关系不在社区、但生活居住在社区”党员台帐,并成立虚拟党组织,党组织不负责发展党员、收缴党费等工作,只承担组织虚拟党组织中的党员开展党建活动,同时通过社区党员与虚拟党组织中的党员“一对一”联动等方式,充分发挥“组织关系不在社区、但生活居住在社区”的党员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实现社区、企业与机关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党建工作联动,真正构建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4)在高新区的层面:实行《党员证》制度,打破企业园区和居民社区的制度壁垒,实现在全高新区范围内的区域化党建格局。成都高新区于2009年正式推行《党员证》制度,为每一名党员(包括流动党员)发放一张类似“居民身份证”的党员卡,实施同证同权原则,在高新区范围内,可直接凭《党员证》在对方党组织进行身份的登记,而不需要转接组织关系,打开了因党员流动性带来的区域性壁垒。工作在园区的企业党员,回到居住地的社区依然可以凭《党员证》直接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这就为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从根本上提供了制度保障。截止2011年3月25日,辖区内共计向12587名党员颁发党员证,其中流动党员78人,颁发工作完成96%。通过颁发《党员证》发放仪式,切实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荣誉感。通过开展“五有五服务”、“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和实施双区化管理,三个步骤,进一步理顺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通过开展服务企业发展和服务社区建设的专项活动,达到促进企

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亲子鉴定原理范文下一篇:企业团青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