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管理上存在问题及分析

2023-02-24

一、概述

特种作业人员相对于普通作业人员, 由于工作岗位更为重要, 危险性更大, 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因此, 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 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保证特种作业人员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从事故发生环节来看, 全年统计范围事故中, 发生在使用环节的事故占79.62%;充装、储运环节的事故占6.64%;安装环节的事故占6.16%;维修改造环节的事故占7.11%;检验环节事故占0.5%[1]。操作失误是造成特种设备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 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 对保障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二、存在问题分析

1.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 很多人容易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与“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混淆。

(1) 范围不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包括锅炉、压力容器 (含气瓶) 、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特种设备焊接、安全附件维修和特种设备管理共计11项[2]。特种作业包括:电工、焊接与热切割、高处、制冷与空调、煤矿安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石油天然气安全、冶金 (有色) 生产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烟花爆竹安全、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共计11种[3]。

(2) 颁发机构不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

(3) 有效期及复审年限不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4年复审一次,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 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

2. 有的生产经营单位, 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任意调动岗位, 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 造成资本浪费和人才浪费。

(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从首次取证到定期复审, 有一定的费用支出, 人员岗位的调动容易造成资本浪费和人才流失, 也是造成事故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2) 特种设备作业是一个高风险岗位, 对人员技能也有很高要求, 需要有持续培训做支撑。

3.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应与生产经营单位经常性安全教育相结合。

特种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 是在法律层面上强制性的持证上岗, 因此, 许多企业用特种作业的取证和复审培训代替企业内部的日常培训。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只表明其具有了从事该项工作的必备知识, 具备了上岗的基本条件。因而除了定期进行复审工作外, 必须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以强化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知识技能。

4. 没有按规定持证上岗。

在有些企业, 一个特种岗位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只有一个有证, 以应付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没有按规定持证上岗。

5. 部份培训机构存在教学能力不强、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笔者经常参加取证和复审培训, 并经常接触特种作业人员, 培训效果一般是大家的统一感受。究其原因:

(1) 有的培训机构聘用的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未取得相应的有关部门的教师资格认可。

(2) 有的培训机构为了减少开支, 没有按国家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进行授课, 随意减少了“培训课程、课时”。

(3) 有的培训单位组织培训班时, 由于条件所限, 只进行了理论考试, 不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

因此, 导致整个培训质量差, 参培人员虽然持证了, 但通过培训所获甚微, 培训考核流于形式或走过场, 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6. 特种作业人员的年龄分布不均衡, 呈现两极化发展趋势。

三、采取措施

1. 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重视。

充分认识到作业的特殊性、危险性, 保证人员的稳定性, 在定岗前优先考虑人员的流动性小的, 并在工作期间避免任意变动。

2. 转变培训模式, 确保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效果。

安全培训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员积极性, 真正让特种作业人员听进去、记得住、用得好。

3. 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建设, 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的建设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 企业安全文化的推进和渗透, 使特种作业人员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安全方面自主约束倾向和潜在准则, 另一方面, 通过安全培训教育, 把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培养成既有自主安全意识, 又有驾驭安全熟练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

4.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作业人员不但要满足数量要求, 同时应满足对作业人员持证种类和技术能力的要求, 履行下列义务使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4]:

(1) 制订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2) 聘用持证作业人员, 并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档案;

(3)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4) 确保持证上岗和按章操作;

(5) 提供必要的安全作业条件;

其他规定的义务。

结束语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 应对上述问题进行反思, 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取证、复审等工作搞好, 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档案, 充分利用先进管理技术与手段, 加大管理力度, 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生产。

摘要: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 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综合素质, 进行有效的培训室保证作业安全的前提。本文就特种作业人员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避免持证上岗流于形式, 实现其真正实效。

关键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

参考文献

[1] 《关于2011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情况通报[情况通报 (第27号) ]》.

[2] 《关于修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 (总局令第140号)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日.

[3]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第30号) 二○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的传播学分析下一篇:战略管理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