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职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教学做的探索

2022-09-11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得到蓬勃发展现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臂江山,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发展高职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是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本文试就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教学做方面做以粗浅探索。

1 高职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高职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和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实现新时期新突破的精神, 对发展高职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教学做进行探索。

“工学结合”是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在学校学习而且在企业实践。符合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思想。

“工学结合”彼此间相互包容、渗透和替代, 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劳做的有机结合。工学结合表明学习者的劳动与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 是两个核心概念, 都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与劳做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也是政府部门力推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进行试点的一项工作任务。院校要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探索。对工学结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争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 走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意义十分重大。

2 高职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人才培养模式

2.1 国外职业教育模式

在职业教育模式方面各国采取不同方式各具特色, 但大多突出“实践能力”教育, 例如: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一元”是学校, 另“一元”是企业, 学生的培养必须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两种环境共同来完成。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与企业学习时间之比1: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之比大体上也是1:1, 在校学习既有理论联系实际课又有实验实训设备供实验与操作, 在企业实训既有理论与技术要领讲授又有动手操作与总结。“双元制”模式在安排学生何时在学校, 何时在企业的作法上, 力求从实际出发, 比较灵活、既可相对分散地相继进行, 也可相对集中地交叉进行。

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合作教育”是学生入学学习半年后, 将企业的实训和大学的教学以二个月左右为周期交替进行, 到毕业前半年再集中到学校授课, 最后完成毕业设计类的教学任务, 这种作法一直沿袭到今天的社区学院, 发展成半工半读的组织形式, 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同企业合作或以企业为主同学校合作的合作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 工作与学习融合贯通, 学校与企业利害相关, 美国各州政府设有社区学院委员会, 负责对“校企合作”进行总体协调。在教学时间安排上, 社区学院的学生大体上一半在学校, 一半在企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一般在1:1。学习与实训更换的方式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法国的“工读交替制”合作教育模式。法国与英国大致相同, 在许多短期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实行“工读交替制”合作教育, 即所谓的“三明治”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将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入学后先到企业实践1年, 然后再到学校学习2年, 最后再到企业实践1年, 即“1+2+1”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数的比约为1:1, 用这模式培养的学生在取得就业机会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2.2 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教育模式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 在研究吸收借鉴国外市场经济条件下创立职业教育模式后, 根据我国的国情、行业的特点及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技术教育培养目标, 确定了符合自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以国内建筑行业职业院校为例其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在学校学习2年, 后1年到企业顶岗实践, 即“2+1”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是把学生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来完成, 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有效借助了企业的教育资源, 学生通过在企业1年的顶岗实践, 学到真实生产环境下, 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熟悉了行业及企业文化, 为就业奠定了基础。企业通过学生1年的顶岗实践, 能多角度、多方面的了解学生, 在学生中优选企业需要的人才, 直接为企业服务。其优势教育成本少, 学生在企业有1年的顶岗实践, 时间较长企业往往愿意接受。难点是学校具有足够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企业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

“4 1 1”人才培养模式。是把三年学制划分成6个学期, 学生入学后前4个学期在学校学习, 1个学期在学校综合实训, 最后1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践, , 即“4 1 1”模式。“4 1 1”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把学生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来完成, 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实训是在学校通过强化训练来完成的, 其优势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践上手快, 但对有些专业综合实训完全在学校通过强化训练来完成, 教育成本太大, 一般的院校难以承担, 尤其市场经济、工程招投标, 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迅速学校很难跟随发展。

“2.5+0.5”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在学校学习2.5年, 后0.5年到企业顶岗实践, 即“2.5+0.5”模式。“2.5+0.5”模式与“4 1 1”人才培养模式有相同之处这里不多详述。

上述职教育模式让我们看到职业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 大多突出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让学生们在企业一线岗位顶岗实践, 拓宽知识视野, 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对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掌握, 巩固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为就业创造了条件。

3 高职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教学做的探索

教学做是指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教育思想中“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学做合一”就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 怎样学就怎样教,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合一”理论内涵丰富, 依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并与目前高职教育特点联系起来, 能更好的找准方向为高职教育服务。

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中教与学都是为做服务, 因此需要根据行业、就业岗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由若干部分构成, 其核心是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以专精新颖为标向, 以使学生具备整合优化的知识结构为目标。实践教学以具体能力为单元, 以使学生具备顶岗必需的能力结构为目标。例如:《建筑力学》课程, 是建筑类院校很重要的一门课程, 属于理论教学体系内容, 服务于《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等课程。依据高职培养目标和教育特点, 按“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对《建筑力学》课程, 构建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计算机实训课程内容, 实现传统与现代、基础与前沿、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的优化结合。

整合优化后的《建筑力学》课程突出以外力 (荷载、约束反力) 的平衡、内力的分布规律 (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 、应力的计算方法及分布、应变的概念及变形的计算“三力一变”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模块、知识单元。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做环节, 增加开放式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手算与机算相结合的结构内力计算机机算实训, 为后继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使职业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在其他类专业中这样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以实现工学结合方面的实例还很多, 这里就不一一例举。

4 高职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建立真正意义的双师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师是关键, 培养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双师队伍, 真正意义的双师队伍必须具有职业教育教学做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是在企业若干年上学校当教师就是双师, 也不是教师考取注册师证是双师, 真正意义的双师, 必须对高职教育有深入研究, 对本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精通, 岗位能力综合实践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双师队伍建设。要采取有力措施, 建立双师的培养途径, 以适应新的教材体系、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构建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持续发展机制。工学结合学校离不开企业, 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是搞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很好途径。对于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投入不足的职业教育, 构建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持续发展机制更为重要。

加强实践教学, 增加教育投入。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是高投入的教育, 这决定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是由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体系构成。按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占理论教学50%以上, 实践教学要有符合企业、就业岗位的实践环境, 创造实践环境, 进行岗位能力综合实践, 需要基本建设投资、设施投资, 从而满足掌握新技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实践教学投资单靠学生学费收入进行建设还远不能满足要求, 国家、各省对示范性高职院的实践教学投资已经说明搞好职业教育, 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增加教育投入。

建设符合高职教育的教材。高职教育的教材, 理论教学的教材必须优化整合, 课程以应用为目的, 以够用为度;实践教学的教材必须加快发展, 教材以技能、技术、岗位能力实训为主要内容。

5 结语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确立后在教学做方面, 是一个亟待集中力量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使之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 又互相支持, 并充分发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突出作用。形成以基本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实训,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模式的综合实践, 使学生毕业即顶岗。

摘要:发展高职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工学结合在教学做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有效借助企业的资源, 降低教育成本, 企业要合理安排学生实践岗位、专人指导, 尽快让学生发挥作用为企业增效。同时, 企业可以从中优选人才, 直接为企业服务, 学生也可以通过上岗实践确定就业岗位, 进行双向选择, 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4] 王凤君, 杜国成.职业技术.2006, 05.

上一篇:关于初中化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下一篇:C语言教学中的心得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