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监督思考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公司战略与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摘要:证券市场对引导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变革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建设的重头戏,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更是如此。加强信息披露建设,被认为是又快又好地建设证券市场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可行的方案。现实中,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状况不尽理想,信息披露问题层出不穷。在信息披露建设方面,我国的监管部门借鉴发达资本市场的经验建立了相似的披露制度和监督框架,以及系统性的监督体系。然而,监管层的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市场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在信息披露的制度和监管设计方面加强建设,而且还要从公司自身探寻其影响因素,推动研究的重心向披露的事中和事前转移。一些学者认为,对财务信息的质量分析,应结合公司战略,识别和分析其背后的管理和控制模式。公司战略贯穿于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往往决定或影响着公司的决策。因此,公司战略极有可能是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根源所在。另一方面,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于不同的战略定位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学者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公司战略与信息披露之间的研究相对缺乏,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基于此,本文探究公司战略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并从上市公司、监管层以及信息使用者三个维度进行深度的、具体的分析。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导论。系统性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勾勒出本文的主题内容和其中的逻辑框架。进一步总结出可行的研究思路,同时制定出符合本文思路的研究方法,并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系统全面地阐述与本文主题相关的重要理论和文献,为后续的研究分析提供夯实的依据。第三章,从整体上考察公司战略对信息披露的影响,检验公司战略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整体考察)。研究发现:(1)公司战略会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公司的战略越激进,往往意味着其内部控制质量越差、代理冲突更为严重、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更容易通过操纵信息披露来获取控制权私利,这无疑会降低信息披露质量。(2)第一类代理冲突会随着管理者权力的提高而加剧,监督和约束管理者也变得更加困难,此时,管理者操纵信息披露的动机更强。因此,相对于管理者权力强度较小的公司,在管理者权力强度较大的公司,战略激进程度对信息披露质量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3)不同的股权结构(单一或多个大股东)在监督管理者的作用方面存在差异,前者的监督动力更强、监督效率更高。因此,相对于单一大股东领导的公司,在多个大股东领导的公司,战略激进程度对信息披露质量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4)卖空机制和产品市场竞争作为外部约束机制,可以视为某些公司治理机制的替代或补充,进而能够约束和激励管理者改善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发现,在非卖空标的样本和产品市场竞争水平较低的样本,战略激进程度对信息披露质量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信息披露质量是指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的整体评价。信息从“生产——审核——披露——呈现”是一个系统性的流程,每一个流程均会对信息披露质量的优劣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更深入地分析公司战略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具体影响,本文总结性地选取了年报在编制、披露以及阅读三个阶段的特征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在三个不同的阶段,公司战略在对财务信息或文本信息的影响,包括财务重述、信息披露违规和年报可读性,涵盖了信息从“上市公司——监管机构——信息使用者”三个阶段的状况,动态地反映公司战略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具体为第四章至第六章。第四章,考察公司战略对年报在编制阶段的影响(年报在编制阶段是否存在会计差错),检验公司战略与财务重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公司的战略越激进,意味着公司存在组织结构不稳定、可持续经营不善、管理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上述特征均会提高公司财务重述的倾向性。(2)财务信息可比具有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信息传递的功能,有利于抑制由财务压力引发的财务重述,有利于股东和外部投资者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最终弱化并抑制了管理者操纵财务数据的动机和行为。因此,相对于财务信息可比性较高的公司,在财务信息可比性较低的公司,战略激进程度与财务重述的正向关系更为显著。(3)高质量的“四大”会计师事务的专业水平更高,评价和鉴证服务的质量也更高,能更好地排查出报表中存在的错误,减少报告存在的偏差。因此,相对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在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战略激进程度与财务重述的正向关系更为显著。(4)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大量的文献探究了董事会治理与财务重述的关系,但是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本文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治理结构能更好地发挥治理作用,能够抑制战略激进程度引发的财务重述问题。但是,公司战略与财务重述的正向关系在不同的领导权结构(二职合一)和不同的董事会规模之间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第五章,考察公司战略对年报在披露阶段的影响(年报在披露阶段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检验公司战略与信息披露违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激进型战略较大的财务压力是管理者违规披露信息的动机,较低违规成本为管理者提供了违规的机会。因此,公司的战略越激进,其信息披露违规的倾向性越高。(2)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或交易型)在监督公司,参与公司治理的作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监督动力更强,治理效果更好。因此,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过于激进的战略引发的信息披露违规问题。(3)公司是否违规披露信息受到同群其它公司的影响,即存在同群效应。当同地区有较多的其它公司违规披露信息时,管理者也会效仿,在这种情况下,战略激进程度提高信息披露违规的概率更高。(4)管理者薪酬激励措施有利于抑制激进型战略与信息披露违规之间的关系。相对于管理者薪酬激励水平较高的公司,在管理者薪酬激励水平较低的公司,战略激进程度提高信息披露违规的概率更高。第六章,考察公司战略对年报在阅读阶段的影响(年报在阅读阶段是否简洁清晰、通俗易懂),检验公司战略与年报可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管理者往往通过操纵年报可读性来隐藏不利的公司业绩信息,掩盖自身的机会主义行为,公司战略越激进,其年报的可读性越差。(2)内部控制作为制度安排是良好业绩和高质量信息披露的重要保障,较高的内部控制水平能够抑制内部人操纵年报可读性。因此,战略激进程度对年报可读性的负面影响,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公司更为显著。(3)香港资本市场和内地资本市场在制度环境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对于内地资本市场,在香港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水平更高,公司寻租的倾向性较低,管理者操纵年报可读性的概动机更弱。因此,相对于AH交叉上市公司,在非AH交叉上市公司,战略激进程度对年报可读性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4)信息中介可以发挥外部治理作用,能够强化对内部人的监督。因此,相对于媒体关注较多的公司、分析跟随较多的公司,在媒体关注较少的公司、分析师跟随较少的公司,战略激进程度对年报可读性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第七章为全文的总结、研究局限性和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点如下:第一,在研究视角方面。探究公司战略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是既有研究未曾涉及的内容,是战略管理理论应用到财务学研究的又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文的主题延伸了战略管理导向下的财务问题研究,推动了战略管理研究与财务学交叉学科的研究。战略管理活动贯穿于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全过程,影响或决定着公司的财务决策。强化对战略管控模式下信息披露状况的解析,可以更加清晰地、全面地评价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为利益相关者思考如何从公司战略这一组织安排的视角去改善信息披露质量提供经验证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研究框架。本文以公司战略为切入点,探究分析战略差异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上市公司、监管层以及信息使用者作为研究视角,首次将年报在编制、披露以及阅读三个阶段的特征纳入信息披露质量的分析框架。从各个视角深度剖析战略差异在不同阶段的信息披露特征,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全方位的、动态的上市公司战略定位差异与信息披露差异的研究蓝图。这对于研究战略差异性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表现出的显性特征及相关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三,构建了结构化的财务数据和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数据的利用和分析更加全面。传统的分析方法以结构化的财务数据分析为主,随着计算机科学在财务学中应用的兴起,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分析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实证研究的第三、四、五章以财务数据分析为主,第六章以文本数据分析为主。通过结构化的财务数据和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较为全面地解析了公司战略对不同类型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方法和结构。

关键词:公司战略;信息披露质量;财务重述;信息披露违规;年报可读性

学科专业:财务管理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逻辑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

2.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公司战略

2.1.2 信息披露质量

2.1.3 财务重述

2.1.4 信息披露违规

2.1.5 年报可读性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有效市场理论

2.2.4 舞弊动因理论

2.2.5 资源理论

2.2.6 政府干预理论

2.3 文献回顾

2.3.1 公司战略文献回顾

2.3.2 信息披露质量文献回顾

2.3.3 财务重述文献回顾

2.3.4 信息披露违规文献回顾

2.3.5 年报可读性文献回顾

2.3.6 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文献

2.3.7 文献述评

3.公司战略与信息披露质量:整体考察

3.1 引言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3.2.1 公司战略与信息披露质量

3.2.2 公司战略、管理者权力强度与信息披露质量

3.2.3 公司战略、多个大股东与信息披露质量

3.3 研究设计

3.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3.3.2 模型构建和变量的定义

3.3.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3.4 相关性分析

3.3.5 单变量分析

3.4 多元回归分析

3.4.1 公司战略与信息披露质量

3.4.2 公司战略、管理者权力强度与信息披露质量

3.4.3 公司战略、多个大股东与信息披露质量

3.4.4 进一步分析:外部约束机制

3.5 稳健性检验

3.5.1 改变信息披露质量的度量方式

3.5.2 剔除2006-2008年金融危机时段样本

3.5.3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缓解内生性

3.5.4 改变战略度量方式

3.6 本章小结

4.公司战略与财务重述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公司战略与财务重述

4.2.2 公司战略、财务信息可比性与财务重述

4.2.3 公司战略、外部审计与财务重述

4.3 研究设计

4.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3.2 模型构建和变量的定义

4.3.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3.4 相关性分析

4.3.5 单变量分析

4.4 多元回归分析

4.4.1 公司战略与财务重述

4.4.2 公司战略、财务信息可比性与财务重述

4.4.3 公司战略、外部审计与财务重述

4.4.4 进一步分析:董事会治理的影响

4.5 稳健性检验

4.5.1 剔除2006-2008年金融危机时段样本

4.5.2 采用LOGIT回归方法

4.5.3 采用IV-PROBIT缓解内生性

4.5.4 改变战略度量方式

4.6 本章小结

5.公司战略与信息披露违规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5.2.1 公司战略与信息披露违规

5.2.2 公司战略、异质性机构投资者与信息披露违规

5.2.3 公司战略、同群效应与信息披露违规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和数据来源

5.3.2 模型构建和变量的定义

5.3.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4 相关性分析

5.3.5 单变量分析

5.4 多元回归分析

5.4.1 公司战略与信息披露违规

5.4.2 公司战略、异质性机构投资者与信息披露违规

5.4.3 公司战略、同群效应与信息披露违规

5.4.4 进一步分析:管理者薪酬激励的影响

5.5 稳健性检验

5.5.1 剔除2006-2008年金融危机时段样本

5.5.2 采用LOGIT回归方法

5.5.3 采用IV-PROBIT缓解内生性

5.5.4 改变战略度量方式

5.6 本章小结

6.公司战略与年报可读性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公司战略与年报可读性

6.2.2 公司战略、内部控制与年报可读性

6.2.3 公司战略、AH交叉上市与年报可读性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和数据来源

6.3.2 模型构建和变量定义

6.3.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6.3.4 相关性分析

6.3.5 单变量分析

6.4 多元回归分析

6.4.1 公司战略与年报可读性

6.4.2 公司战略、内部控制质量与年报可读性

6.4.3 公司战略、AH交叉上市与年报可读性

6.4.4 进一步分析:信息中介的影响

6.5 稳健性检验

6.5.1 改变年报可读性的度量方式

6.5.2 剔除2006-2008年金融危机时段样本

6.5.3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缓解内生性

6.5.4 改变战略度量方式

6.6 本章小结

7.研究结论、局限性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本文的局限性

7.3 政策启示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修正刑事法政策论文提纲下一篇:校企联合办学职业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