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提升的应用与几点思考

2023-01-12

进入21世纪以来,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互动发展, 使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提升竞争能力, 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由之路。信息化之所以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主要是由于信息科学发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信息需求己成为社会的普遍要求, 建筑施工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 信息化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我国的建筑施工业的信息化程度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文对信息化对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发展

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包括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施工质量管理应该是为了达到施工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其目的在于监视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影响质量的因素, 并排除在质量各相关阶段导致质量事故的原因, 预防质量事故的出现。施工质量管理包括施工准备阶段的事前管理, 施工阶段的事中管理, 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事后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是指在限定的工期内, 拟定出合理且经济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执行该计划的过程中, 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 若出现偏差, 便及时找出原因, 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 直至工程竣工;施工技术管理其中有施工资料管理和施工项目技术措施管理。

近年来, 我国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 总的说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应用范围较窄, 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 如招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 建筑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 很不科学;主要以应用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 单机操作, 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没有形成网络, 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 效率较低;企业未能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 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 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发布等, 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网站大都以信息发布为主, 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 缺少信息互动。目前国内好的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建立了局域网, 运用了项目管理系统, 信息已经在工地现场和项目经理部内部流动了。但在一些发达国家, 从项目一开始就立足于互联网, 在设计与策划阶段, 利用网络进行业主、咨询设计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在招标阶段, 业主和咨询单位利用网络进行招标, 施工单位通过网络招标报价;在施工阶段, 承包商、建筑师、顾问咨询工程师利用以互联网为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实现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在竣工验收阶段, 各类竣工资料自动生成储存;在施工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 我国行业管理刚刚开始建立数据库, 而日本则要求从2004年起, 企业要想参与重点公共建筑项目, 设计方、承包方从项目的招投标、项目管理信息的提交, 直到竣工资料备案都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电子介质进行, 并且必须符合有关的格式标准, 即必须按照信息化的规程进行操作。一些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开始了对单项软件的集成研究和开发, 通过构建集成化的网络平台, 实现业务领域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共享, 取得了一定成效。集成化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实现需要与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企业素质等因素联系起来, 并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完善, 我国的很多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己经开始了这个方向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2 信息化对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提升的应用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搞好信息化建设, 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借鉴先进经验, 确定实施战略, 信息化对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应用, 体现在以企业战略管理为龙头,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生产监控为核心, 项目管理为基础, 高标准地规划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 然后分步骤地实施。建筑施工企业要围绕其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做好战略数据规划, 调查分析信息需求和数据流, 建立主题数据库, 来建立信息系统的框架一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信息体系结构模型。

信息化对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应用还体现在标准化工作, 通过信息化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性标准, 从而保证了标准化、规范化地组织企业信息。对于建筑施工管理, 信息化对其水平的提升一般的基本业务模块包括招投标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物资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协同办公管理等。根据施工企业现阶段的管理需要, 集成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应用是采用自动化工作流的方式管理企业的工作流程, 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等方式, 及时地将工作信息传递所需的部门及人员, 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工程项目数据收集周期较长的问题, 管理企业的报表和文件, 大大提高了异地上报和审批的效率。系统能提供基于工程项目历史数据的分析功能, 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手段, 通过报表或图表的形式帮助企业分析业务成本, 使建筑施工企业能更合理地降低业务成本。

3 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在信息化将来发展中, 做为一个建筑施工企业, 信息化首先要有驱动力。管理者的管理需求, 发展企业的愿望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紧迫感, 是企业信息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驭动力。只有企业最高管理者把信息化上升到作为改造企业的发展战略, 进而寻找有效的实施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另外要认识到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过程是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 不可能一蹦而就, 而且开始时信息化的效益可能也体现不出来, 企业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要盲目追求信息化技术水平的高低。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过程, 是企业深化改革, 转变企业经营思想, 业务流程再造, 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组织, 合理设置工作岗位, 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行为和管理技术, 严格企业规章制度的过程。这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的工作。所以, 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不是一个脱离企业需求、管理制度的单纯的技术系统, 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信息化, 适合建筑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就是最好的信息化。

4 结语

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也开始并逐步采用智能方法并极大地促进了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施工领域应用较成熟的软件系统有CAD辅助设计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造了传统的施工方法和理论, 带来了新的理念, 促进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但是在施工管理等方面总体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 本文对信息化对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做了初步的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施工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情况, 并对信息化的应用做了初步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施工管理,发展

参考文献

[1] 旷春阳.施工质量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 2004 (4) :12~14.

[2] 张向平, 向东平.中国建设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J].施工技术, 2005, 34:3~7.

[3] 马智亮, 吴炜煌, 等.实现建设领域信息化之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加强与规范高职院校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的探讨下一篇:探寻人机结合翻译中大学生的就业与实习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