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4-06-19

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共8篇)

篇1: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工程管理]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摘要: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近些年来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就加强工程项目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共同探讨。关键词: 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近些年来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就加强工程项目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共同探讨。

一、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近几年来,我公司每年承建的大小工程项目都在200个以上。在工程项目规模、含金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原本微利的项目的效益却获得较高,有的本应盈利的反而亏损,看来关键取决于项目管理,取决于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层的素质。因此,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来抓。首先,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经营管理者的三大素质条件和一条原则,就是我们选聘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要依据。其次,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拔。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遏制不良现象。同时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和作风建设,让他们有机会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助理或见习项目经理岗位上锻炼,并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业务素质。第三,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到对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防止项目经理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二、要把项目评估、合同签订,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 实行项目评估、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堵塞项目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当前不少施工企业对项目评估、测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的评估、测算的权限不明确,方法不科学;有的评估、测算滞后,激励、约束不到位,缺乏动态跟踪考核,造成项目管理失控,项目盈亏到竣工时算总帐。为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切实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堵塞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来认识,自觉地搞好评估和测算。二要加强评估、测算的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有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三要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上缴风险保证金、委派主办会计。四要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帮助项目经理及时纠正经营管理偏差,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三、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

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四、要把加强外带劳务管理,作为向项目管理要效益的重要途径 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是施工企业适度规模扩张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在用工高峰期适当补充外部劳务工,做到养在社会、用在企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周边地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接上轨,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使之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和供应基地。当前部分施工企业对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违心地使用有“关系”的劳务队伍,使用一些无资质、低资质、低素质的劳务队伍,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和损失全由企业承担,造成项目亏损。有的项目经理对劳务队伍重包轻管,以包代管,安全质量事故频发,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丢失了市场。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外部劳务工的管理: 1.规范使用制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使用,合理有序,考核业绩,注重实力”的方针,坚持劳务使用“基地化、弹性化”的制度和关键、重点岗位禁用外部劳务的制度。必须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对临时选聘的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也要纳入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不得单独对个人签订用工协议。2.严格资质审查与分包。做到资质审查“两严”、分包“三必须”。“两严”,即:严格遵循分包评价程序;严查综合实力(设备、技术、资金、业绩等)。“三必须”,即:必须签订和履行规范合法的经济合同;必须保证重难点和高技术含量工程以自有队伍为骨干;必须杜绝整体分包和层层转包。3.加强动态管理。突出“两个原则”,抓好“三个重点”。“两个原则”,即:坚持“谁用工谁负责”和“教育、使用、管理并举”的原则。“三个重点”,即:抓好现场代表、技术监督人员选派工作,实行分包工程施工全过程“旁站”制度,确保分包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监管有效;抓好分包工程物资采供和验工计价等管理工作,堵塞效益流失渠道;抓好外部劳务制度化管理,适时进行政策传统、形势任务、安全质量、遵纪守法和工艺技术教育,以良好的政治、技术、管理素质和精神风貌,维护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五、要把深化责任成本管理,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多年来,不少施工企业一直未能摆脱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症结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是存在粗放经营、重干轻管、先干后算、干而不算等问题。因此,应当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2.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五方面内容。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班组)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五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3.堵住“四个漏洞”,实行“六项制度”。即: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计委派制和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六、要把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保证 施工企业要想

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目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和终结审计,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体审计,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2.全面推行项目考核制度。要根据项目经营承包合同书,做好项目和终结考核工作。对实现经营目标和超额盈利的,要严考核、硬兑现,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对出现项目亏损、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越权行为等责任问题的,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法律的处罚。真正形成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经济责任监督与执行关系,以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效益地运行。3.搞好项目管理过程中党的组织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项目部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坚持和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重要工作情况通报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的制度,项目经理不搞个人说了算。坚持依靠职工群众管理好工程项目的方针,推行“厂务公开”,增强项目部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

篇2: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精神的科学管理方式。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企业步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实施人本管理,深受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推崇。实践证明,凡是重视人本管理的企业,企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反之,就处于呆板和沉寂状态。下面,就目前部分企业在人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之浅见。

一、透视部分现行企业的管理措施,缺少人本管理的方式人不仅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同时也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核心。只有重视和强调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发挥,企业才能充满生机活力。然而,我们有些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却自觉和不自觉的忽视了这个核心问题,偏重于采取一些外在的约束力管理企业,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依靠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行政管理是企业组织指挥生产的一种常用手段,对于集中管理,上传下达的确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但是,行政管理的局限性只能是让管理者被动的去完成某项任务,而不能够解决被管理者的劳动态度问题,不能够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在企业管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管理者经常依赖于行政管理手段管理工作,长期以往,其结果必然是逐渐抹杀的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二是依靠规章制度。在企业管理中,规章制度是规范职工工作行为的准则。对于建立良好的生产工作秩序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作为

企业管理,依靠规章制度规范职工的行为不是目的,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千方百计充分发挥职工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不断积极主动的去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企业规章制度管理是以职工思想觉悟为前提的,职工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才能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否则,在规章制度制定不细,出现空挡的时候,就很难起到面面俱到的管理作用。三是依靠物质激励。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物质刺激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也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通过勤奋劳动,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是无可厚非的。但仅靠物质刺激,只能换来一时的劳动热情,明显的缺乏长期性和持久性。特别是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影响,容易在职工思想上产生拜金主义、金钱至上思想倾向,以至于偏离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向,最终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因此,依靠物质激励出来的积极性是短暂的、不稳定的。综上所述,这些以行政命令、规章制度、物质刺激为主要内容构成的企业管理机制,在企业生产实践中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均属于外在力量的控制与约束,仅仅依靠这种外因力量,不可能从根本上自觉的产生自我激励和规范作用,真正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再者,这种借助外在力量管理企业的方法,只是把“人”当作缺乏思想和情感的“物”,没有把“人”看成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高级动物,这同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管理核心理念相去甚远,这也是当前部分企业的管理效果不佳,企业在市场经济

中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二、透视部分现行企业的管理思想,缺少人本管理的重视企业作为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型组织,依靠经济手段管理企业,是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的,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目前在一些企业中却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存在着把企业人本管理和经营管理相互比喻成“虚”与“实”,“软”与“硬”,“有形”与“无形”的关系。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有形的、实的、硬的,而把企业文化称之为无形的、软的、虚的,更有甚者把两者完全割裂开来。产生这种认识的根源,就是认为人本管理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东西。这种重物不重人的倾向,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在这种重物不重人的思想支配下,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时,不是首先从企业的主体上寻找根由,而是盲目的从其他方面查找原因,从而使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致使问题反复出现,屡禁不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忽略人这个既能够产生问题,又能够解决问题的根本因素。人是企业经济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决定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试想,一个胸无大志、精神颓废、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的职工,即使在环境优越、条件充足的企业中,也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业绩。倘若一个理想远大、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积极上进的职工,即使在环境恶劣、条件较差的企业中,也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创造出不凡的成绩。我们应该把人本管理看成是“有形”的,“有形”在人的头脑之中;看成是“硬”的,“硬”在使人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看成是“实”的,“实”在扎实的工作和创造性的成果。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人,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价值,认同人的价值,使广大职工切实感受到自我存在价值的意义。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人,更重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充分承认他们的创造价值,并为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机会和条件。通过把巨大的精神动力转化成巨大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出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根本问题是造就出一流的人才。任何企业如果企业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在今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篇3: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 我公司每年承建的大小工程项目都在十几个以上。在工程项目规模、含金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为什么有的原本微利的项目效益却获得较高, 有的本应盈利的反而亏损, 经分析认为, 关键取决于项目管理、取决于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层的素质。因此, 要把选准项目经理, 建好项目管理层, 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来抓。

首先, 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上岗, 做到不拘一格, 唯才是举, 量德而用。某次。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 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 遏制不良现象。同时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和作风建设, 让他们有机会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助理或见习项目经理岗位上锻炼, 并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业务素质。第三.耍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 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 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有效流动, 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 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2 要把项目评估、合同签订, 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

实行项目评估、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堵塞项目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当前不少施工企业对项目评估、测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有的评估、测算的权限不明确, 方法不科学;有的评估、测算滞后, 激励、约束不到位, 缺乏动态跟踪考核, 造成项目管理失控。为解决好这个问题, 等者认为, 必须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切实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 自觉地搞好评估和测算。二要加强评估、测算的组织领导, 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有专人负责, 有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三要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 上缴风险保证金、委派主办会计。四要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 帮助项目经理及时纠正经营管理偏差, 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3 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 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部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 建立劳动力整体忧化, 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 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 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 并定期跟踪检查, 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 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 要把加强外带劳务管理, 作为向项目管理要效益的重要途径

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是施工企业适度规模扩张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周边地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接上轨, 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保持经常联系, 使之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和供应基地。当前部分施工企业对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 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有的项目经理对劳务队伍重包轻管, 以包代管, 使安全质量事故频发, 这样不仅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还丢失了市场。因此,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外部劳务工的管理。

(1) 规范使用制度。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使用, 合理有序, 考核业绩, 注重实力”的方针, 坚持劳务使用“基地化、弹性化”的制度和关键、重点岗位禁用外部劳务的制度。必须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对临时选聘的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 也要纳入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 (2) 严格资质审查与分包。做到资质审查“两严”、分包“三必须”。“两严”, 即严格遵循分包评价程序;严格综合实力。“三必须”, 即必须签订和履行规范合法的经济合同;必须保证重难点和高技术含量工程以自有队伍为骨干;必须杜绝整体分包和层层转包。 (3) 加强动态管理。突出“两个原则”, 即坚持“谁用工谁负责”和“教育、使用、管理并举”的原则。抓好“三个重点”, 即抓好现场代表、技术监督人员选派工作, 实行分包工程施工全过程“旁站”制度。确保分包工程安全, 质量和工期监督有效;抓好分包工程物资采供和验工计价等管理工作, 堵塞效益流失渠道;抓好外部劳务制度化管理, 适时进行政策传统、形势任务、安全质量、遵纪守法和工艺技术教育, 以良好的政治、技术、管理素质和精神风貌, 维护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5 要把深化责任成本管理, 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1) 切实转变观念, 强化成本塞识。—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 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节约的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韵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 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 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圃。

(2) 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揣约化管理体系。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五方面内容。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 (班组) 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 使成本与经济括动紧密挂钩;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 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 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 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五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 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

(3) 堵住“四个漏洞”, 实行“六项制度”。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领制、主办会计委派制和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杜决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6 要把激励约束机制, 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保证

(1) 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 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 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目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年度和终结审计, 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体审计, 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

(2) 全面推行项目考核制度。要根据项目经营承包合同书.做好项目年度和终结考核工作。对实现经营目标和超额盈利的, 要严考按、硬兑现, 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对出现项目亏损、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越权行为等责任问题的, 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法律的处罚, 真正形成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经济责任监督与执行关系, 以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效益地运行。

(3) 搞好项目管理过程中党的组织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项目部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 坚持和维护党的集体领导,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落实“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重要工作情况通报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的制度。坚持依靠职工群众管理好工程项目的方针, 增强项目部经营管理的透明度, 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

摘要:本文就施工企业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如何加强各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

篇4: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 项目管理

1. 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

首先,要按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

其次,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拔项目经理。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其责、权、利、险,遏制不良现象。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和作风建设,提供锻炼计划,提高业务素质。

第三,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对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2. 要把项目评估、合同签订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

当前不少施工企业的评估、测算的权限不明确,方法不科学。有的评估、测算滞后,激励、约束不到位,缺乏动态跟踪考核,造成项目管理失控,项目盈亏到竣工时算总帐。因此一要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切实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自觉地搞好评估和测算。二要加强评估、测算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有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三要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上缴风险保证金、委派主办会计。四要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及时纠偏,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3. 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要根据劳动力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蹤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 要把加强外带劳务管理,作为向项目管理要效益的重要途径

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是施工企业适度规模扩张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周边地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接上轨,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使之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和供应基地。

4.1规范使用制度。必须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对临时选聘的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也要纳入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不得单独对个人签订用工协议。

4.2严格资质审查与分包。严格遵循分包评价程序;严查综合实力(设备、技术、资金、业绩等)。必须签订和履行规范合法的经济合同;必须保证重难点和高技术含量工程以自有队伍为骨干;必须杜绝整体分包和层层转包。

4.3加强动态管理。坚持“谁用工谁负责”和“教育、使用、管理并举”的原则。抓好现场代表、技术监督人员选派工作,实行分包工程施工全过程“旁站”制度,确保分包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监管有效;抓好分包工程物资采供和验工计价等管理工作,堵塞效益流失渠道;抓好外部劳务制度化管理,适时进行政策传统、形势任务、安全质量、遵纪守法和工艺技术教育,以良好的政治、技术、管理素质和精神风貌,维护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5. 要把深化责任成本管理,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多年来,不少施工企业一直未能摆脱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主要是存在粗放经营、重干轻管、先干后算、干而不算等问题。因此,应当注重:

5.1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一是要树立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

5.2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班组)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五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

5.3堵住“四个漏洞”,实行“六项制度”。即: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计委派制和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6. 要把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保证

施工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6.1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目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年度和终结审计,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体审计,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

6.2全面推行项目考核制度。要根据项目经营承包合同书,做好项目年度和终结考核工作。对实现经营目标和超额盈利的,要严考核、硬兑现,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对出现项目亏损、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越权行为等责任问题的,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法律的处罚。真正形成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经济责任监督与执行关系,以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效益地运行。

6.3搞好项目管理过程中党的组织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项目部必须坚持和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重要工作情况通报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的制度。推行“厂务公开”,增强项目部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

篇5:对加强后勤人员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基础管理,是一个大的课题,需要我们做的工作很多。从对后勤条线实际情况分析看,应着重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抓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应当看到,与建行前台人员和业务部门人员相比,后勤岗位的员工在综合素质上是有一定差距的。一是体现在思想观念转变上。有的员工至今没有走出当初改革的阴影,不能正确的面对现实,心理不平衡,缺乏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还有的盲目乐观,抱有幻想,缺乏危机感。二是体现在能力素质上。有的技术不精,业务专长单一。有的文化水平低,知识面窄, 跟不上日益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的自身压力不大,缺乏好学上进心,敬业爱岗意识和事业心、责任感不强。三是缺乏团队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当单位遇到问题时,有的员工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形成这种状况,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后勤服务人员相对建行主业人员,就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和银行主营知识技能而言,可谓是弱势群体。后勤单位在体制、人员构成和员工思想状况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员工素质教育也应适应这些来进行。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却研究探索不够。

解决员工素质问题,关键是要抓好教育培训工作。一是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及时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使员工认清形势,鼓舞士气,树立信心。二是进行理念教育。帮助员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在员工中强化团队意识,牢固树立“建行兴我富我荣,建行衰我穷我耻”的理念;强化危机意识,牢固树立“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理念;强化成本意识, 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强化执行意识,牢固树立“执行不打折,落实不走样”的理念;强化竞争意识,牢固树立“逆

1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理念。三是进行敬业爱岗教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技能比武竟赛,树立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工作氛围,增强员工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四是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增强员工组织纪律性和执行力。要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不找任何借口,想尽办法完成工作任务。要从干部和骨干做起,积极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构建有执行力的团队。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营造积极的谈话氛围,努力开展全方位的交流。还要构建以执行力为重点的奖罚制度,做到奖罚分明。五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谈心交心和送温暖等活动,多做聚心合力的工作,认真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给员工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努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统一。要通过理念宣传、精神和物质奖励等方式,鼓舞员工的精神,激励士气,使员工持续保持阳光心态。

二、抓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服务工作,关系到建设银行业务发展,也是我们抓好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意识不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还没有真正的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贯穿到服务工作的实践中,没有得到客户的真正认可和验证。二是服务质量不高。主要是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拉,流程不清,缺乏计划性和长远打算。由于服务态度不够好,计划不周,技术不精,协调不利,速度不快,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三是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陈旧、单调,缺乏新意,与新形势、新任务和客户新的需求不相适应。分析起来,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固然有着客观因素,但主要是思想认识和工作不到位造成的。不难看出,我们在更新服务观念,转变服务方式,破解服务难题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有差距的。

提升服务,总的要求就是要“精、细、实”;标准就是客户、员工满意。具体工作中,要突出三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一是通过举办讲座、走出去、请进来、以会代训的方法,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培训可以区分不同专题、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实际效果。还要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地方有关部门组织的对口专业技能学习培训,为大家提供学习机会和便利。二是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竞赛活动。

2、提升服务意识。要强化客户意识。要使员工认识到:客户和我们是根和树、水和船的关系,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因此,要以“客户至上”、“客户永远是正确的”、“在意和尊重每一位客户”、“客户永远没有错,我们永远有不足”这些服务理念来指导规范和约束我们的言行。我们服务的对象就是建行这个大客户,要处处为客户着想,把麻烦留给自己,将方便让给客户。通过我们体贴入微的服务,真正让客户体验到“上帝和主人”的感受,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诚心服务建行的每一位员工,让领导放心,让员工满意。同时,要不断提高服务技能,尤其从事餐饮和物业的员工,要加强礼仪培训,做到站姿挺拔、行姿稳重、坐姿端正,以大方的举止、文雅的谈吐展示建行员工的良好素质。

3、加强服务创新。认真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增强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最高行为准则,真正站在客户角度创新服务,努力构建竞争优势。要以传统物业、餐饮、车辆服务为龙头,大力开展其它服务业务。要树立长期服务的思想,对现有服务项目进行梳理整合,细化服务标准,实现服务流程再造,减少内部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使服务更加贴近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要建立服务信息渠道,加强沟通,理顺和巩固服务关系。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提高标准,使服务工作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

三、抓作风转变,提高工作效率

从了解客户反映和自身检查情况看,后勤服务工作有个普遍的弱项就是“滞后”。服务滞后,反映了服务工作的计划性、主动性不强。由于时间观念不强,工作节奏慢,执行力不够,形成疲沓作风,从而使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客户满意度。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上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作为管理层,主要是在对服务工作的检查督导和日常管理上抓落实不够。就员工而言,反映出对个人职责、目标任务、工作思路不够清晰,对客户情况、基层需求、业务知识技能不够熟悉。办事效率低,一方面反映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还反映出管理人员在工作方法、履职能力和模范带头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工作作风关系到建行的形象,工作效率影响到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服务水平关系到建行的发展和前景。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和认真解决这一问题。

提高工作效率,就要按照深、细、实要求,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服务工作的检查、监督、指导和日常管理,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到“三清、三熟”,即:个人职责清,目标任务清,工作思路清;熟悉客户情况,熟悉基层需求,熟悉业务技能。二是要规范管理,提高办事效率。树立“严、准、快、实”的工作作风。即:作风严谨,情况准确,节奏快捷,工作务实。对基层和客户反映的问题,能答复和解决的要立即答复和解决,解决起来有困难的要想方设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向基层和客户解释清楚。需要请示领导和多头合作的,要及时请示,搞好协调,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答复。凡是能当天办理的事项,不拖至第二天;能亲自办理的不让别人代劳。坚持多下基层,多跑客户,少蹲机关;多为基层和客户办好事,不给客户和基层添麻烦。三是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管理文化,让精细化管理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要培育员工脚踏

篇6: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安全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就显得尤为突出,确保安全生产已成为企业干部职工的中心工作和共同任务,引入安全文化理念,为企业安全注入文化内涵,以文化的导向、影响、激发、凝聚作用,聚安全合力、强安全责任、正安全行为,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关键之举,是企业适应新体制、新形势、新任务的具体体现。当前,安全文化建设正在铁路企业全面展开、深入推进,如何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扎实开展、富有成效,笔者对此谈几点思考。

一、坚持以培育理念为先导,全力构建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文化 安全理念是一种精神理念,是积淀于企业及职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培育安全理念,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安全思想意识、安全思维方式、安全道德观、安全美学观、安全价值观及共同愿景,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灵魂所在、安全价值趋向所在,必须首先抓实、抓好。

1、注重舆论引导、强化宣传培育。企业安全文化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这一新的管理理念要使企业干部职工认同和接受,必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职工,宣传教育职工。企业要借助一切宣传阵地和宣传手段,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安全文化观、安全价值观、安全利益观、安全形势任务等的宣传教育,将安全文化的内涵、指导思想、目的意义、目标任务等,向干部职工讲清楚,说透彻,将新体制下安全运输生产的形势任务讲清楚,说透彻,使“安全第一”的共同价值观为广大干部职工所认同,使“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精益管理、问题管理”的安全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使干部职工思想上重视安全文化建设,行动上积极的投身到安全文化建设之中,形成上下齐动,全员共建的良好格局。

2、注重思想启发,强化教育培育。企业要广泛开展“安全第一”的教育、阶段性安全形势教育、安全思想意识教育和“细节决定成败”、“让标准成为习惯”的安全理念教育,并针对不同工种、不同岗位职工的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

开展安全技能、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要借助局域网、电化教育、内部刊物、宣传栏等有效载体,广泛宣传“安全是基础”、“安全是生产力”、“安全是生命”、“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家庭幸福”、“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等安全理念,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继续开展安全管理大反思、大讨论活动,在领导层、管理层、作业层树立起安全生产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人心系安全、处处盯控安全、全员共保安全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和安全价值理念。

3、注重氛围营造,强化熏陶培育。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对人的思想、意识、态度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规范作用,是培育干部职工安全理念文化的重要形式。企业要通过开展安全形势宣讲、“安全在我心中”主题演讲,“安全生产大家谈”,“安全连着你我他”征文等,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全员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氛围;通过安全格言、警句征集,身边典型谈安全,安全功臣上讲台,安全宣誓,安全承诺等活动,对干部职工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全力培育职工个人和群体的安全价值观及敬业精神。

二、坚持以规范行为为重点,全力构建以责任心为基础的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企业要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就必须全力构建以责任心为基础的行为文化。

1、强化宣传教育、激发安全责任。一是抓好安全形势的宣传教育。结合生产力布局和直管站段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的新要求,教育干部职工认清形势、反思自我,自觉纠正不标准、不规范的安全生产行为,自觉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利益观,以规范的安全行为保安全,以强烈的安全责任保安全。二是抓好安全规章的宣传教育。企业要制定职工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标准的培训教育计划,使人人得到培训教育,通过培训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的技能,实现作业行为的规范。三是抓好安全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企业要制作人性化、人情味的安全教育警示标语、标志;拍摄制作职工身边安全生产正反面题材的专题节目,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内容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养成自觉遵章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采取理性灌输法、情感

启迪法、电化教学法、案例剖析法、活动熏陶法、环境感染法等多种方式,增强教育效果,让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高责任意识,养成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职业习惯。

2、强化素质提升、增强安全技能。一是加强安全技能培训。在继续坚持职工技能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形势的要求,对职工进行超前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技能培训教育,采取先进教育手段,如:电化、案例、模型教学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专业培训和素质培训等,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通过分析职工队伍业务素质状况,确保培训的针对性,继续推行职工教育学分制和等级职工达标考核等。二是开展技能竞赛。企业要在坚持定期职工业务技能竞赛的基础上,将防范安全隐患、处置安全应急事件、提高职工安全自救、自护意识等,作为技能竞赛的主要内容,不断增强职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和防范安全危险的能力。三是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企业要将职工技术交流、技术攻关活动作为提升职工安全生产技能的重要形式,充分发挥职工技术交流协会的作用,在安全生产实际工作中不断拓宽职工技术交流的渠道、丰富技术交流的内容,站段各车间、班组要结合工作性质开展经常性的技术交流活动,建立工程技术人员包保联系点制度,参与指导车间、班组职工技术交流工作。技术交流要把重点放在解决安全生产、安全管理、行车设备、增收节支等重点、难点问题上,以技术交流带动职工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的提高。

3、强化行为规范、促成习惯养成。一是开展“个人安全目标控制”活动。要求每个职工在认真反思上年度违章违纪件数和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年度的“两违”控制件数和措施,上墙公示,每季对标,年终评比,奖优罚劣。活动要把确立并践行“不能保证安全的职工就是不合格的职工”、“真爱自己就要严守两纪”、“不放纵一时,不疏忽一次”的安全理念作为活动的主题,以此警示职工规范安全行为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二是开展“让安全理念成为行为习惯”的大讨论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结合安全生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己教育自己,从而加深对确立这些安全理念重要性的认识,在工作实践中纠正不良行为,自觉执行标准。三是开展安全承诺活动。站段、车间、班组要结合阶段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安全质量奋斗目标,职工个人安全行为规范,以签名、宣誓、倡议等形式,开展职工安全承诺活动,激发职工自觉践行安全承诺,养成安全生产习惯。四是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活动。通过监督检查纠正不良安全生产行为,驱使职工自觉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五是强化规范管理。通过现场作业的监控,强化责任追究、重点岗位的帮促、先进典型的引导、干部规范管理的意识教育,来规范职工的作业行为和干部的管理行为。同时,要做好学标、对标、贯标工作,使其经常化、制度化,以此促进干部职工养成按标管、按标干的良好习惯。

三、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力构建以管理创新为内容的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是对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的影响和作用的制度体系,它集中体现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对领导和员工的要求。健全完善有效的企业安全制度体系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1、健全完善安全管理责任机制。站段要结合生产力布局调整和直管站段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按照细分、精益、闭环的原则,重新界定站段、科室、车间、班组的安全管理职能、责任、权限,使其权责清晰、任务明确、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安全管理责任机制要与干部安全管理责任追究机制,干部安全管理风险抵押考核机制相结合,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有责必考核、考核必落实。

2、健全完善安全监督检查机制。按照抓规范、抓基础、抓落实的要求,健全完善安全监督检查机制。监督检查机制要明确各级管理者的安全监督检查责任,各级安全员的安全监督检查责任和各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安全监督检查责任,并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质量、数量、信息反馈等,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纳入个人月度绩效考核之中,实施动态考核,积分累加,月度排序。同时,要对监督检查人员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服务生产一线的工作方式方法,提出具体要求,使其带着感情抓安全,带着责任抓安全,带着文化抓安全,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使监督检查人员真正成为以人为本安全文化理念的倡导者,实践者。

3、健全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站段安全教育培训机制要明确站段、车间、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内容、任务和考核,明确专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和资格认证,坚持干部职工持安全培训合格证上岗。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新技术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使用维护保养和安全故障处理的知识培训;突出全员性岗位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突出新上岗、转岗、长休从新上岗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

突出特殊工种岗位安全知识的培训;突出管理干部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培训方式要坚持普及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培训相结合;季节性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理论讲座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使安全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干部职工提高安全技能、保证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4、健全完善安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健全完善干部安全责任追究机制;二是健全完善安全目标责任风险抵押考核机制;三是健全完善安全质量分析制度;四是健全完善问题管理机制;五是健全完善车间季度综合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六健全完善职工等级管理机制;七健全完善干部职工“三零”考核机制;八是健全完善安全先进集体、个人评选机制。安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要明确主抓主体、考核标准、考核周期、评价运用、信息反馈等内容。注重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势,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管理资源、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

四、坚持以优化环境为基础,全力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环境文化

安全环境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从安全环境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组织或企业领导的安全认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必须注重营造和培育。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关怀。一是对职工生产作业现场的劳动保护条件、设施和工作环境进行排查,特别要把从事有毒、有害和危险作业岗位人员的工作的劳动保护措施作为调查的重点。二是积极改善现场职工的生产作业环境。结合排查情况和《安全生产法》、《劳动保护法》的要求,制定更新改造计划,大力改善职工生产条件,配齐生产生活设施,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和劳保投入力度,优化作业组织,确保职工作业安全健康有保障。三是优化生产组织、提高科技含量,减少职工的劳动生产强度。坚持按照管理扁平化、生产机械化、作业规范化的要求,合理设置生产管理组织,提高生产设备的科技含量,均衡组织生产,减少生产过程的无效劳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把职工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体现的具体的工作实际中。

2、坚持亲情关爱,强化文化辐射。坚持把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到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站段要实施职工段、家联系卡制度,将职工家庭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嘱托,送到职工岗位,送到职工心坎上;同时,站段要开展送科技

书籍到车间、班组活动,为职工学科技、学业务创造条件;站段要按照路局“三不让承诺”的要求,做好帮困救助和送温暖活动,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消除职工安全生产中的后顾之忧,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坚持环境建设,强化环境改善。站段要在巩固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实际,制定站段环境建设具体规划,逐年投入,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同时,注重文化环境改善,段内及生产作业场所的宣传栏、宣传板,安全标识、标志及职工着装等,要统一规范,使其醒目美观、统一规范。积极开展创建文明车间、文明科室、文明班组、文明职工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创建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企业精神风貌。

篇7:对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阅读:[ 582 ]次发布时间:2012-8-15

税源管理是当前税收征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源变化趋势越来越快,税源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使得税源监控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源管理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税源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就如何强化税源管理,提升税源管理水平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税源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税源特点与征管力量失衡是造成税源控管乏力的一般性问题

一是农村征管机构收缩后,税收管理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城镇,税收征管属于“放羊式”管理。在相对粗放型的征管模式下,税务机关难以实施现代化税源管理的措施。由于人员的过于集中,导致基层征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大大减少,农村税收征管被边缘化。由于税收信息来源渠道较窄,掌控的税源信息有限,且对有限的税源信息分析、利用不够,致使税收管理部门对纳税户数、纳税人基本情况、税源结构及变化趋势情况不明,税源底数不清;二是税收征管力量与征管面积对比,差距十分悬殊。过去是二人以上管一个乡镇,如今基本上是一人管几个乡镇,税收执法力量十分单薄,这样,税源监控管理乏力、税收征管不到位、征管基础被弱化是显而易见的;三是随着征管条件的不断改善,基层管理分局税收征管的机动性和有效性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管理方式单一,对税源的控管在时间上、人力上和措施上都得不到保障,税源得不到有效控管;四是税源管理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造成了大的税源没有管好、管到位,小的税源又没有去管,即所谓的西瓜没有抱着又漏了芝麻,税源流失十分严重。

(二)疏于管理和放任自流,是税源管理乏力的主要问题

一是税收管理员履行职责不到位,征管力量分配不均,管理方法简单,岗位设置不细、职责分工不明,造成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和重管事、轻管户、户籍不明、底数不清、管理乏力等现象;二是税源管理存在只注重“管”不重视“理”现象,忽视了户籍和税基管理,只侧重主管业户和重点税源,忽视了未达起征点户、零散户和国、地税共管户的管理,尤其在税源相对充足的前提下,一些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和难以控管的零散税收放任自流。这些现象和问题造成了近年来税收收入快速增长而税收征管质量则呈下降的趋势。

(三)税收管理机制的陈旧,是税源控管乏力的突出问题

现行税收征管流程存在着制约不够、监督不力的问题,未能有效的对征管流程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征管模式在运行中会出现偏差,因而增加了税收执法的随意性,管理员的自由栽量权和自主管户的权限范围还是过大。虽然基层税务机关实现了征、管、查三分离,但实质上是“二分离”或“三分离”并存,征和管在日常税收管理工作中很难分清楚。目前大多数税务机关实际操作中仍然是综合管事,实行的是“一窗式”、“一站式”管理。税收专业化管理技术含量不高,分工协作深度不够,对税收管理环节的制约仍然靠阶层式审批来实现,没有真正实现征管系统的过程控制。因为税源管理对现行的税收征管系统有依赖性,这样自然就影响到税源的控管。

(四)行业管理划分不彻底,是税源控管乏力的阶段性问题

税收管理机构尚未完全理顺,机构间职责范围难以划分清楚。尤其是实行行业管理以来,税源管理层次重叠,职能交叉,多头重复管理。经常造成同一税源多个部门管理,这样的结果要么相互牵扯,要么形成征管“盲区”,造成税源的大量流失。

(五)税源信息传递不畅,是税源控管乏力的机制性问题

现行征收、管理、稽查三分离的界限过于明显,信息相对封闭,传递不畅,造成信息的衰减和失真,使得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力减弱,衔接不畅。而税收征管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依托的,而计算机的应用是以信息的准确、全面为基础的。税务部门与工商、国税、银行、财政、海关、保险、统计等部门没有实现网络连接和信息共享,涉税信息采集难以全面、准确和及时,体现不了税源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税源管理缺失可靠信息支撑,难以形成税源管理的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税源控管的难度。

(六)税源管理考核指标难以量化,是税源控管乏力的制度性问题

税源考核指标过于陈旧落后且缺乏针对性,有的则考核指标制定过高,超越了税收工作的实际;有的考核内容却毫无意义,起不到以考促管的作用,致使考核形同虚设;有的考核方法老套,标准不一,考核的结果跟实际的税源管理的效果相差甚远,致使奖罚显失公平,挫伤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税源管理水平得不到真正的体现。

二、夯实税源管理基础 强化税源控管的几点措施。

为应对在税源管理工作上存在着的实际问题,笔者拟提出以下措施加强税源的控管:

(一)强化税源普查,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

摸清税源底数,建立足够详细的税源台账是实现税源有效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税收征管改革中征管机构收缩和并陇的前提。要通过税源普查将纳税人经营信息、纳税信息以及业主自身的信息(业主所在方位、街道、经营行业、税收管理码、电话或手机号码、其他应特别注明的特殊信息)进行电子筛选和整合,把业户的户籍管理和纳税人信息资料“一户式”存储管理结合起来,实施税源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分类管理,即将纳税人区分为不同的经济性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税源规模,建立分类税源管理资料,科学界定税源管理的方法,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

(二)理顺征管机构,科学配置税源管理人员

为适应经济税源结构的特点以及税源发展和转移的趋势,必须打破过去传统的税源管理模式,坚持机构、征管和人员围绕税源的变化而变化,管理模式和人员配置必须随税源的变化和流向走,以解决征管力量配置倒挂、税源多的地方有事无人干、税源少的地方有人无事干和有税无人收、无税乱收税的问题。对经济欠发达、税源少的地方要压缩征管机构,精简人员;对经济增长快、税源多的地方,要重新划分征管机构,充实人员,均衡征管力量,以适

应税源变化的需求,实现人力资源与税源管理的最优配置。

(三)树立科学税源管理理念优化税源管理方式

根据目前税收征管信息数据相对集中和管理员职责进一步明确的特点,要对税源管理进行全面的整合,是提高税源管理的有效手段。树立科学管理理念,要让税收管理员明确税源管理在整个税收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在设置科学化、专业化税源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合理整合现行税源管理的层次,重新调整职能分工,减少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管理内耗,精减管理审批环节,归并一些职责交叉、业务单一管理部门,将有限的人力资源用于专业化税源管理的层面上。同时,应本着因地制宜、属地管理和有利于税源监控的原则,完善对管理责任区制度、巡查巡管制度、管理考核制度、评价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的建设,以增强对户籍管理和动态税源的监控能力。

(四)构建税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补与共享

一要对所有纳税人的税务初始登记资料、纳税资料进行规范化设计和重新登录,对过去登录的业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和补充,以满足税源管理业务流程的需要。加快与工商、国税、银行、财政、海关、统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二要加强与社会协税护税网络的沟通,扩大信息来源渠道,使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优势与人工信息收集处理的优势进行互补,使税源信息资料更加真实、准确。三要加快计算机辅助决策、参与税负评定、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选案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电脑网络实时传输、数据真实可靠、评价标准统一、人为因素少的优势,不断增强税源监控的力度。

(五)建立税负核定互信机制实现联合定税

自分税制以来,国、地税共管户的税收管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税务登记混乱、业户经营信息异同、信息传递滞后、税负核定标准不一等问题。要杜绝这种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共管户实现国、地税联合定税。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服务于税源监管,积极推行计算机参数定税,业户代表民主评税,以统一税负标准。同时,积极推行网上报税、刷卡缴税和银税联网划税,不断提高税源管理和税收征管水平。

(六)创新税源管理模式实行行业化动态管理

篇8: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1 找准责任人, 打好项目管理层基础

在任用责任人问题上, 要做到重材重用, 量德而用, 进行公开选拔, 竞聘上岗, 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如何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其中一条中提出的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基本原则和三大素质中, 可以作为我们选拔贤人的主要依据。

要严格实行聘书化管理。在进行对项目责任人选拔时, 要把责任人是否具有资格证书和是否受过专业的系统培训作为最主要的条件。在工作中, 要制定一套严格的责任人任用制度, 在此明确责任人的工作范围, 健全管理制度。同时, 还要切实加强责任人的作风建设, 不断锻炼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思想建设, 如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对他们进行后备人选的选拔, 可以让他们在项目经理、项目助理等位置上锻炼, 以激励他们能够快速的成长, 提高基本的业务素质。

在工作中, 要坚持这样的一个用人原则, “一个专业可以有多种能力的人, 一个岗位也可以有多个责任人”, 在对项目设置和项目机构进行编排时, 要做到具有大的弹性空间。在进行项目建设时, 要进行合理组合, 严格实行岗位聘用和劳务派遣两者相结合的机制, 其中要根据管理人员性格、能力和项目大小等各种因素相互合理的进行组合。以防止在以后工作中, 责任人另起炉灶, 这样就大大保证了主管责任人整体力的有效发挥。

2 做到强化成本意识、转变固有的旧观念、建立一套责任成揣约化管理体系

2.1 树立项目管理工作意识

在实践工作中, 要时刻树立一种工作意识, 那就是, 项目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管理基础上的, 而成本管理是建立在项目管理基础上的。其次要把精益求精、节约成本作为主要的工作观念。最好, 还要做到项目部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 树立效益、成本意识, 以达到一个良好的控制成本的氛围。

2.2 把责任成揣约化管理意识落实到位

在这套体系中, 包含的内容有如何核算、控制、评价等几个部分, 具体包括:在进行施工中要按期分析成本所产生的效益及有无出现偏差, 另外还要进行严格的奖罚制度和业绩考核;要明确各个部分所对应的成本费用, 以及各班组所应付的效益责任, 把经济活动和成本效益紧紧的结合在一起;要不定期对成本进行预算、计划等方面的统筹, 以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标准;要对成本会计信息做认真的处理, 以达到降低成本, 增加效益的目的;要充分运用各种弹性或者强制手段, 主要是围绕在效益增产时, 及时解决和发现各类管理问题中的弊病。

3 加强项目管理要做到严防漏洞、执行制度管理

在开展工作中, 严防漏洞是保证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严防漏洞包括对材料的采购、工程的分包等各个渠道, 对工程的预算实行二次分割、材料采购、所购置的设备进行审批制、项目经理对于资金的清欠进行责任到人制, 以此来杜绝资金被非法挪用。

还要把竞争激励机制, 作为工程项目管理加强的保障。在全员中, 全面推行考核制度, 其间要根据项目工程合同承包书, 做好项目的年度考核工作。对那些超额完成盈利任务和高效实现经营目标的, 要加大力度严格对其进行奖励, 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主要目的;对于那些在项目中出现亏损、并出现严重安全事故和责任人越权行为等各类违规问题, 要给予严重的经济惩罚, 严重者还要负起法律责任, 以形成一种项目工程和企业之间经济连带责任, 执行力和监督力相为关系的一种局面, 最大限度的保证项目能够高效益、高标准的完成;在对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 要把民主监督和领导组织监督有力的结合起来。以十八大精神为基本要求, 切实坚持维护党和集体机制, 坚持把民主集中制落实到位, 并坚持一旦出现重要问题或者是重要的工作情况要请示上级领导的基本原则。

4 对工程后期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 以主体结构封顶为标志,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基础和结构施工, 后期主要指装修和安装以及其他附属项目的施工。后期施工的内容主要有:抹灰、油漆、顶棚、门窗、楼地面等;在安装方面, 有给排水、电气、通风空调、消防、电梯安装、智能化、幕墙等项目;室外工程包括道路、各类管网系统、绿化等。结构封顶后, 后期工作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组织管理不当, 就会延误工期, 影响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 给业主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在此, 笔者感到应该特别就建筑工程后期施工的管理问题, 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4.1 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

该机构一般由总包单位领导牵头设置, 如有若干项目是由业主发包的, 可联合业主方、监理方和总包方共同组成。另外, 要订立规章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比如, 每周例会制度、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检查制度等。

4.2 编制一份完整、综合、具有可操作性的后期施工倒排计划

这是施工目标按期实现的前提。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要相互了解有关专业的设计及技术要求, 把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组织起来, 以例会形式相互了解、熟悉技术要求, 有针对性地解决图纸上存在的问题或矛盾。

5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施工企业应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 提高工程质量, 保证进度, 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这是事关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尤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建筑市场全面开放,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对工程项目在安全、质量、工期保证的情况下, 严格控制工程成本, 争取降低工程成本, 采用并加强由公司发包, 授权项目的实施管理, 着重于合同管理和生产过程目标管理这种分包管理形式, 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本文就施工企业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如何加强各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思考

参考文献

[1]胡剑.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建筑安全, 2010 (09) .

[2]朱青, 苏檀军.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江西建材, 2011 (08) .

上一篇:小学老师工作个人感悟下一篇:小学生日记100字:春天真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