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的培养

2022-09-11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培养提出的背景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转变,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特别是高校扩招以后, 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究其原因, 有客观方面, 更重要的是大学毕业生主观方面的原因。

1.1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因素分析

1.1.1 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不足

大学生求职盲目性较大,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从而导致就业心态的不平及就业期望的过高。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 明确自己的个人特点、素质、能力、兴趣以及喜好, 并以此做出职业规划。择业时, 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等作为选择标准, 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单位去。

1.1.2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欠缺

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动手实践能力不够、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差等。在就业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全和完善, 大学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越来越大, 许多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竞争意识薄弱, 在求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是我们所具备的就业能力。因此, 迫切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目的是使大学生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确立学习目标, 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尽早学会认清自我、设计和定位自我、塑造自我, 并培养和提升就业能力, 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的关系

2.1 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据个人情况及所处的环境, 确立职业目标, 选择职业通道, 并采取行动和措施, 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 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 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

2.2 就业能力的含义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源于就业, 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 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在内容上包括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等。

2.3 两者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在于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可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 帮助和激励学生努力奋斗, 把握机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了解自我、设计自我的过程, 而就业能力的培养就是塑造自我的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相当于是设计好寻找宝藏的地图, 而就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也就是按图寻找宝藏的过程, 最终肯定能寻到宝藏。若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身, 确立职业生涯规划, 就能合理定位, 并不断地在学习知识和参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3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

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后就应主动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以及专业对口的职业行情, 思考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 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 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 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并据此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人生目标、步骤。作好学业生涯规划后, 不断督促自己挑战自我, 明确大学生活目标, 有意识地进行具体的职业准备工作, 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 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应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 发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 要在实施的过程中, 进行弥补和发展。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突破口在大学的各阶段实施来提升就业能力。

3.1 大一阶段:初探期

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 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依据。此阶段强调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要着重进行职业生涯认知, 初步了解职业内容, 了解未来工作的基本条件, 认清自我, 树立专业思想;就业能力培养方面, 先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应具备的思想品德素质, 培养自己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拼搏进取的意识等, 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3.2 大二阶段:定向期

此阶段应对自身个性进行初步分析, 构建初步职业目标, 考虑清楚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 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目的。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 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注重选修或辅修课程, 根据职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具体要求, 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 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此阶段要着重培养自己的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与想象、创造能力, 机智敏捷的应变能力, 沟通能力等, 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3.3 大三阶段:准备期

此阶段应更多地了解职业信息, 掌握职业技能, 所以目标应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等。可参与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 也可利用假期到父母或亲戚单位实习, 从事社会兼职工作等, 了解社会, 积累经验, 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组织管理与社会活动能力;可提前学写简历、求职信, 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 并积极尝试, 和已经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等。主要是据个人需要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 提前了解社会需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锻炼和训练。

3.4 大四阶段:冲刺期

此阶段应侧重就业技巧的掌握, 提高应聘能力。应聘能力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自我推销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等。要通过招聘会等就业市场检验自己各方面能力与水平的状况, 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 能够积极主动有目的的开展, 快速获得有效职业信息, 科学地筛选, 提升择业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等水平。还要积极参加毕业实习, 实习时要不断学习、总结、探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为顺利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目的性, 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也使学生有了前进的动力和目标, 可以不断督促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提升就业能力, 顺利步入职场, 并实现职业理想, 从而也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 就业难问题也日益凸现。解决就业难问题, 需要大学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并据所作的职业规划, 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蒲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综合素质的培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05 (5) .

[2] 韩玉.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5 (4) .

[3] 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5 (6) .

[4] 刘瑞晶.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就业率[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13) .

[5] 张飞燕.青年应具备的就业能力[J].中国青年研究, 2005 (6) .

上一篇:基层财政会计管理监督指导与服务研究下一篇:探究当前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跟踪审计路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