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法论文范文

2022-05-15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行政强制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档案行政强制包括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区别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对档案行政执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篇:行政强制法论文范文

浅析《行政强制法》基本原则

【摘要】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是指用以指导行政强制活动和行政强制立法的基本原理和准则,《行政强制法》的第四条至第八条规定了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依法强制原则、适当原则、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程序正当原则和权利救济原则。

【关键词】行政强制;原则;平衡;正当

一、《行政强制法》基本原则的价值

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是指用以指导行政强制活动和行政强制立法的基本原理和准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一)指导行政法律制度的设立与完善

行政强制权是一项同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权力,《行政强制法》的立法目的也并非是为了强化行政强制权,而是为了更好地确保行政强制权力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从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整部《行政强制法》的制定,都是围绕着这一立法目的进行的,而且整个行政强制法律体系的完善也都应该围绕着这些原则进行。(二)指导行政强制的依法准确有效实施

《行政强制法》的第九条和第十二条分别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这两条都有一个兜底性的条款:其他行政强制措施(第九条)、其他强制执行方式(第十二条)。有人认为,这表明《行政强制法》还承认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方式的存在,会使前面的列举事项失去意义。但考察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就可以发现,这是一部“控权法”而非“赋权法”,它严格地限定了行政强制的设定权,除了法律的设定权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极少量的设定权外,其他的规范性文件都不拥有这一权力,也就是说,这些兜底条款是针对极端特殊的变化和难以预见的情况设计的,而非是赋予国家机关更多的权力。(三)弥补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缺口与漏洞

众所周知,行政强制权是典型的行政负担行为,如果没有法律对此权力作出严格的约束,就容易导致行政强制权力的滥用,而法律的滞后性决定了行政强制法本身不可能将所有行政强制活动的所有细节都归于其约束之下,这就要靠一些原则性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存在来规范行政强制行为。事实上,行政强制基本原则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行政强制执行过程中,如上文所述,从行政强制立法到行政强制活动的实施,它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二、《行政强制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行政法学界对行政强制的基本主要从两个层面上进行了讨论: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强制法基本原则,另一种是行政强制法法典本身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哪个角度,这些原则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实际上都是对于行政强制权力的约束和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一)平衡原则

《行政强制法》所体现的平衡原则有以下两层含义:

1.平衡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这是行政法和各种公共利益的连接点,如何既使行政权力的行使达到社会管理之职能,又不被滥用是《行政强制法》的立法主线

《行政强制法》第一条即确立了两个最基本的平衡:一是保障和监督关系的平衡:既为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排除障碍,又要控制行政机关违法强制、损害相对人权益的行为;二是公共利益与作为强制对象的相对人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②这一原则在《行政强制法》的许多条文中都得以体现:该法的第八条规定了行政相对人的救济权、第十四条规定了听证制度等,这些规定都有助于实现行政强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使二者和谐共存。

2.《行政强制法》的平衡原则还体现为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平衡、中央立法权和地方立法权的平衡③

实现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平衡,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实现司法权作为行政权的配合者与监督者的独立地位,避免司法权沦为行政权的下位权力。《行政强制法》第五章有关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权、人民法院对强制执行申请的书面审查和人民法院对强制执行申请的实质审查等内容都体现了这种合作与监督共存的模式,更好地平衡了二者的关系,实现了司法权和行政权的良性互动。

对于中央立法权与地方立法权的划分,《行政强制法》在遵循法制统一的原则的基础上,考虑到我国各地经济法发展水平的差距,做出了规定: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了可以设立行政强制的法律渊源(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时,地方规章不享再有行政强制的设定权,但在行政处罚中,则享有“警告和一定数额的罚款”权,以及在上位法规定的行为、种类、幅度内具体的设定权。(二)依法原则

行政强制依法原则是行政法上依法行政原则的具体化,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强制权力必须有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的实施。

《行政强制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法定的“法”具体是指的是什么,学界存有有争议。姜明安教授认为,权限法定的“法”主要或基本上限于法律;范围法定、条件法定的“法”则可限于法律、法规;而程序法定的“法”则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而且应包含规章。④行政强制设定的权限,依法行政原则中“法律保留”原则的要求,表现为行政强制设定权主要保留给法律。行政强制的范围和条件,则是应当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和发展状况,在获得授权的前提下运用某种行政手段的具体情形,除了法律,由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加以设定是合乎实际情况的。而行政强制的程序是行政机关在行政强制权力时应当遵守的步骤、方式等具体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自律性质,即需要作为实施机关的行政主体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而规章则可以针对较小范围的内的事务做出具体的、详细的程序规定,因此将规章归入其中,也是合乎法理的。(三)适当原则

适当原则主要适用于行政自由裁量权领域,它强调行政强制手段与行政目的之间应当有一定平衡的关系,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对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的个人利益进行衡量,从而做出对行政相对人损害最小的行为。

《行政强制法》第五条的规定是对适当原则的最显著的体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设定行政强制时应遵循适当原则,立法机关应保持谨慎的态度,不能过多或过少的设定行政强制;二是实施行政强制时应遵循适当原则,实施机关在选择执法方式和执法时机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

在《行政强制法》的执行中,适当原则也有严格的适用标准。⑤第一,在行为模式上,行政强制作为“最后的手段”实施。如果能由当事人自觉履行其责任,就不应再以行政强制加以援手。其次,在行为类型方面,负担性行政强制行为优于禁止性行政强制行为、间接强制优于直接强制。但也有学者指出,这不是绝对的,还需考虑行政强制手段对相对人造成的实际影响,例如“警告公示”这一负担性行政强制行为对于企业所造成的影响,并不必然小于责令停产等禁止性强制手段所造成的后果。因此,在行政强制中,必须加以权衡,保证对行政相对人的侵害最小。再次,在执行时间、空间等方面,也应该考虑到对行政相对人的影响,例如,对女性的搜查就不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最后,在行政强制过程中,应当赋予当事人自主权,即有多个“效果相同”的执行方式可供选择时,应该听取相对人意见,再作出合理的行政行为。(四)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法律既有引导功能,又具有惩罚的功能。⑥倡导性规定从社会发展和良好秩序角度循循诱导,而惩罚性规定从承担不利后果角度,迫使当事人遵纪守法。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二者的互动尤为重要:“教育”包含两个方面,即特定教育和一般教育。特定教育是指对作为行政强制对象的相对人进行的教育;一般教育是针对一般公众的教育,且这类教育也是通过特定教育实现的。

另外,这一原则中的“教育”与“强制”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先后关系的。在行政强制的实施过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的是“事前教育”程序,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强制之前,应对相对人进行教育,促使其自觉履行义务。如果相对人经过教育后自觉履行了义务,就不要再实施强制。这一原则在具体的制度中一般表现为一段时间的宽限期或履行期。(五)正当程序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对行政强制权的约束力既及于行政强制权的设定,又及于行政强制权的实施,其中的重点在于行政强制权的实施。《行政强制法》的第二章行政强制设定程序、第三章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第四章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和第五章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程序构成了该法的主干部分,这些对程序的规定处处体现着程序正义对于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行政强制法》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的一般规则有以下三点⑦:第一,违法行为显著轻微或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免于采取行政强制;第二,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不具有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第三,行政强制措施实施之前,必须报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再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实施,应当向当事人出示身份证件,告知当事人强制的理由和依据,说明其享有的权利和救济途径,并且听取其陈述、申辩,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还应立即告知其家属,且不得超过法定期限,遇到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的,应在24小时内向负责人报告、补办批准手续,负责人认为不应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强制。(六)救济原则

没有救济,权利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具文。行政强制是对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财产权、人身权等权利的限制和剥夺,因此无论从权利保护角度,还是从权力监督角度,都应当明确行政相对人或利益相关人的权利以及权利救济途径。

《行政强制法》第八条确立了我国行政强制的救济原则,确定了行政相对人三个方面的权利。首先,陈述申辩权,行政相对人有权向行政机关反映事实,提供证据,《行政强制法》的第十八条、第三十五条和第三十了条都规定了行政相对人的这些权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其次,申告权,即行政相对人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最后,获得赔偿权。《行政强制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对此做出了规定。当然,在具体实践中,这些救济途径还要具体涉及到《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和《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的应用。

《行政强制法》正式实施了,然而对于这部法律的探讨和分析并没有停止,正如北京大学姜明安教授所说:“犹如物权法是司法领域难攻的堡垒一样,行政强制法是公法领域难攻的堡垒”,的确,四易其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承载了许多时代的重任,愿它能够在这些基本原则所划定的轨道上顺利运行,为规范行政权力,保障公民权益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 释:

①莫于川.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39.

②姜明安.<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强制设定权研究[J].北京:法学杂志,2011(11).

③袁曙宏.我国<行政强制法>的法律地位、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J].北京:中国法学,2011(04).

④姜明安.<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强制设定权研究[J].北京:法学杂志,2011(11).

⑤胡建淼,蒋红珍.论最小侵害原则在行政强制法中的适用[J].法学家,2006(03).

⑥乔晓阳,张世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23.

⑦姜明安.<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强制设定权研究[J].北京:法学杂志,2011(11).

参考文献:

[1]张树义.行政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胡建淼.行政强制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乔晓阳,张世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4]莫于川.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5]姜明安.<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强制设定权研究[J].北京:法学杂志,2011(11).

[6]姜明安.行政强制法立法若干争议问题之我见[J].法学家,2010(3).

[7]胡建淼,蒋红珍.论最小侵害原则在行政强制法中的适用[J].法学家,2006(03).

[8]袁曙宏.我国<行政强制法>的法律地位、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J].北京:中国法学,2011(04).

作者:刘琼

第二篇:基于《行政强制法》的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

摘 要:档案行政强制包括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区别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对档案行政执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档案行政强制执行

1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在档案学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及已有文献中有关档案行政强制概念的陈述,对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界定。

1.1 《行政强制法》有关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2011年6月《行政强制法》颁布,并已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第二条对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作出了明确规定。其第一款规定: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其第二款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其第三款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法》既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合二为一’(合称为‘行政强制’),又在同一法中将它们‘一分为二’(分别规定‘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之所以将它们“合一”,是基于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有其行政行为上的共性;之所以将它们“分二”,是基于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在法律设定和法律适用中的严格区别。[1]

1.2 已有文献中有关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概念的陈述。《行政强制法》颁布前,档案学界对档案行政强制的研究非常少,有关档案行政强制的定义只有两个。李建芳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档案行政主体为实现法律规定的状态或防止危害社会的行为而对义务人所采取的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档案行政行为。”[2]胡春华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指档案行政主体及由档案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为了实现档案行政管理目的,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强制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一种档案行政行为。”[3]两个概念共同点在于:档案行政强制是档案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是强制性行政行为,是为使相对人履行义务的行政行为;不同点:一是李建芳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为了“防止危害社会的行为”而采取的“具体档案行政行为”,二是胡春华认为,实施档案行政强制的主体还应当包括“由档案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与《行政强制法》第二条的规定相比较,上述概念明显存在界定不清,概念混淆与模糊等问题。

1.3 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概念的界定。依据《行政强制法》有关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根据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及有关档案行政强制研究的已有成果,笔者认为,档案行政强制包括: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是指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在档案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档案违法行为、防止档案实体损毁、避免危害档案实体事件的发生、控制档案实体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档案实体或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是指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于不履行档案行政决定的行政相对人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

2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

2.1 《行政强制法》中有关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规定。有关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行政强制法》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行政强制法》第十条对行政强制措施给予了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对行政强制执行给予了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简单地讲,就是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设定,其他档案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执行必须由法律设定。

2.2 已有文献中有关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陈述。李建芳1998年时认为:“我国目前法律明文规定的档案行政强制体现在《档案法》第十六条,即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4]

胡春华2003年认为:档案行政强制的几种主要情形包括“1.《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集体……征购。’这里就是强制保管和强制收购或征购。2.《档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或个人有第一款第四项、第五项……并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征购所出卖或者赠送的档案。’其中第一款第四项指‘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第一款第五项指‘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外国人的’。这里是强制征购。3.《档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复制件出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可以并处罚款。’这里是强制没收。4.《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对当事人在十五日内不缴纳罚款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在第二十九条又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档案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里是滞纳金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包括强制划拨、人身强制等”。[5]

徐广虎2012年认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强制职权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这就是《档案法》第十六条第一款,集体……征购”。[6]

综上所述,关于档案行政强制的设定,已有文献中的表述意见相同的是《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对集体……征购”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李建芳、胡春华两位先生没有对这一条款所规定的内容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措施,还是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说明。徐广虎先生在文章中虽然使用了行政强制与行政强制措施两个概念,但同样没有就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区别。

意见不统一的是《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是否属于档案行政强制,且胡春华先生也没有就这两个条款规定的内容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措施,还是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说明。

存在疑问的是《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由于《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属于部门规章,没有设定行政强制的权限,这一条能否成为设定档案行政强制的依据值得推敲。

2.3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构想。依据《行政强制法》有关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规定,根据档案行政管理工作自身的特点,可以对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作如下推论。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设定,其他档案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且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权必须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具备资格的档案行政执法人员来实施。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必须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强制执行的,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法定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按照上述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推论,依据《行政强制法》、《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个人认为目前法定的档案行政强制要有1项:按《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有权对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

法定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同样根据上述推论,依据《行政强制法》、《档案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目前法定的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有两项:第一项是按《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可以收购或者征购;第二项是《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对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必要时,可以征购。

3 结语

区别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对档案行政执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立法机关在《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修改时,正确地分别设定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其次,有助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档案行政强制中运用正确的强制手段,并防止误将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作为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再次,有助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正确地分别遵循档案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最后,有助于对以往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有效梳理和清理。

参考文献:

[1]胡建淼.“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分界[J].中国法学,2012(2):90~97.

[2][4]李建芳.试论档案行政强制[J].湖南档案,1998(5):19~20.

[3][5]胡春华.论档案行政强制[J].机电兵船档案,2003(3):24~25+31.

[6]徐广虎.档案行政强制初探[J].中国档案,2012(3):32~33.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档案馆 来稿日期:2013-10-18)

作者:董延延

第三篇:浅谈《行政强制法》对工商行政执法的影响

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强制法》是继《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这部法对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程序、实施行政强制的法律责任等作了全面、详细的规定,对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强制行为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执法手段之一,是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活动的重要内容。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如何适应《行政强制法》所带来的变化是关键,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认识。

一、转变执法观念

《行政强制法》很多条文采用禁止性规定以及强调遵循把对公民、法人的损害限制到最小范围的原则,体现了对公权者的约束,却又更多地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所以,要深刻领会《行政强制法》的立法宗旨,在执法时要转变理念,即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应当以最小损害相对人权益为限;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二、规范执法程序

《行政强制法》将确立正当法律程序作为首要任务,以规范和控制行政强制权的行使,明确了对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执法主体、期限及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十个步骤等程序,通过规范程序对行政执法部门行使行政强制措施的权能进行约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今后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要确保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遵循法定步骤。程序犹如一条锁链,步骤好比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脱节。二是必须按照法定顺序。程序由若干步骤组成,但步骤之间前后有序,不可颠倒。如先报告后批准,先表明身份后实施检查。三是必须坚持法定形式。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每一个步骤要通过一定形式去完成,没有必要的形式,行政强制措施就违反法定程序。如实施查封、扣押的,要当场告知当事人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具体形式可以在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中载明,同时也要当场向当事人宣读应当告知的内容,并在现场笔录中注明。四是必须遵守法定时限。《行政强制法》要求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必须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否则难以保障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平与效率。这就要求在执法实践中做到程序与实体并重,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

三、梳理执法环节

《行政强制法》规范了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所遵循的法定期限,无形中形成执法办案倒逼机制。

一是实施查封、扣押的案件办结时限受到严格限制。目前涉及工商部门查封、扣押的时限限制很宽,如依照《产品质量法》、《商标法》、《食品安全法》、《反垄断法》和《直销管理条例》规定,对于涉及查封、扣押财物的案件来说,只要最后能认定查封、扣押的物品能够没收,查封、扣押在时限上就等于没有限制。这在《行政强制法》施行后,其适用将会变化。只有《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禁止传销条例》等行政法规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其适用不会发生变化。但在《行政强制法》实施后,一般的案件查封、扣押时间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的案件经负责人批准后也不得超过60日,并且要在上述时限内作出没收、销毁或者解除查封、扣押的决定。而这个期间还可能包括调查取证、行政处罚事先告知或者听证告知、送达等法定程序的时限。这一时限规定对每个行政执法部门都是前所未有的监督措施,对人员少案件多的工商部门更可谓是严峻挑战。

二是行政规章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不再有效。《行政强制法》第十条第四款规定,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对照此规定,反观工商部门的规章有个别设定了行政强制措施,依法应当为无效。

四、防范执法风险

《行政强制法》无论是从程序还是实体,都对现行的行政机关实施强制措施进行严格规范,该法第六章共七条,对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20种行为,按不同情况分别追究责任,从责令改正直至开除公职、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其对工商执法产生的重大影响,工商部门应当認真开展学习和宣贯工作,结合在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应对:

一是要加大宣传贯彻力度。认真解读《行政强制法》,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该法的重要意义,深入开展学习培训,要通过各种形式使广大执法人员能够尽快熟悉掌握《行政强制法》的各项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二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力度。鉴于《行政强制法》出台后对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提出新的要求,原有的部分执法文书在种类划分、具体适用等方面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应当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科学界定设置执法文书,解决行政执法中的新问题。同时,上级法制部门应当以《行政强制法》出台为契机,对工商执法涉及的行政强制措施进行梳理。

三要严格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针对工商部门在实施强制措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严格行政强制措施事前报批程序,严格行政强制措施文书管理,进一步理顺合理用权与强化监督的关系,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强制措施监督机制。

四是要强化执法制度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案件的办、核、审等环节上,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责任,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落实制度关键在于人员素质,特别要加强业务培训,实行案件主办人制度,切实提高行政处罚办案效率,实现案结事了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阴工商局长泾分局)

作者:余军

上一篇:毕业生就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叙事学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