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2022-09-12

职业教育发展的程度,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经过良好职业培训的人才,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国家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针, 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1]。对于这一任务目标的实现, 历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增加历史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职业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但是,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众所周知, 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 然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人们往往忽视职业道德的教育, 或者大量的学校教育中关于道德的教育只停留在一种空洞表层、老化的理念层面上, 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差, 表现为不仅技能差, 水平低,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企业缺乏忠诚, 没有敬业精神, 无法与企业同生存、共兴亡。

2 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并非是离人们遥远的只能死记硬背的文献和符号, 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积累, 对自身以往生活的一种认识和理解, 是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去感知去探究的, 既有趣味又能够对现实问题进行解释的东西。历史学科通俗特点大概有以下方面:

第一, 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广义地说, 历史包含着人类在各种方面, 无论政治、经济和知识方面, 还是社会方面的一切成就的记录, 它也包括人类的向往和理想、希望、胜利和失败的记录。

第二, 历史学科感染力强。历史教学所展示的道德形象和道德精神, 不是用说教的方式强加于人的, 而是通过具体的、生动的人和事去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进行的。他们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内心的体验。

第三, 历史学科指导性强。通过历史的学习, 使学生激发一种“天赋的”、独立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趣味, 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 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一种成己成物, 悲天悯人, 民胞物与的宽阔胸怀, 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2]。

3 国际历史学科发展趋势

第一, 历史能借助宽厚的知识实际作用于公民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 历史的思维将渗透到教学教育各个环节。

第三, 历史在确立公正国家观念、民族观念、国际观念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由于历史教育功能的重要, 在我国对历史教育重视日益减弱的情况下, 国际社会尤其发达国家却从政策上做出了巨大调整。例如, 美国自老布什上台, 反思忽视历史教育的教训, 遂将历史定为核心课程, 与英语、数学等学科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克林顿上台后又颁布了美国历史试行第一个历史学科课程标准, 规定从幼儿园起就向孩子进行历史教育。英国也将历史课作为核心课程。历史教育到底有何独特的作用呢?

4 历史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4.1 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综合培养一个人的完善人格形象, 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不但拥有全面的知识、修养, 而且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乐于同他人合作, 不自私, 富于朝气和活力。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三个方面。

(1) 历史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独特作用。

根据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的知识包容度在各门学科中是最高的, 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的意识形态的手稿》中写道:“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 即历史学科。”[3]因此, 历史成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文学巨匠、艺术大师必备的修养和科学家、工程师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思想源泉。然而, 在今天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中, 我们可以随时查找到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以及计算机、会计、商务等基础课和各种专业课程, 却几乎看不到历史的字眼。可见, 历史被遗忘了。作为直接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教育, 要想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增加历史教育的内容是必要的。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收获广阔的知识,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他们应对问题的能力, 思考问题的层次, 而且有利于学生从既有知识的总体性把握中激发灵感, 推陈出新, 形成新的综合认识上的飞跃,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 历史具有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独特作用。

道德素质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历史教育以修养人格为目的, 在道德素质教育中起着独特作用。许纪霖教授也曾说:“我想历史其实就是好的知识。历史知识是没有用, 它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但却是好的知识。一个人不但要学有用的知识, 更要学好的知识。有用的知识可以培养工匠, 只有好的知识才能培养出好的人。”[4]古今中外历史上, 多如繁星的历史人物在这方面为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孟子;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 像为美国的统一而献身的林肯总统等等。通过历史中真实事件和活生生人物的深刻教育和感染,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 规范他们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养成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勤劳、忠诚等优良品质。如果这类教育被削弱, 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在人格上会有重大缺陷, 他们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将会给社会造成灾难。

(3) 历史具有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独特作用。

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求生存发展, 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所谓健康的心理素质, 主要是指拥有良好的心态, 即积极的自我意识、明确的价值观点、得体的交流方式等。历史学科为此提供大量的案例。纵观我国古今历史, 面临痛苦与不幸而百折不挠者比比皆是:东汉的司马迁在被施以“宫刑”后继续完成《史记》;张海迪身残志坚, 以惊人的毅力完成多种文字翻译工作等。儒家代表孟子有句名言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因而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时, 我们可以运用历史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敢于面对现实, 挑战困难, 树立远大理想, 形成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适应环境变化, 经受住各种打击, 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得以应用, 为社会做贡献, 也能实现自我价值。

4.2 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历史是上传承下的东西, 有看得见的知识和技能, 也有看不见的智慧、品位和修养, 还有作为个人与国家立身、立国、立于世界上和天地间的根本道理。由此说来, “公民的历史意识对未来具有政治上的意义。”[5]任何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都具有本民族的精神和传统。历史教育, 特别是本国史的教育是国民意志的表现, 借助历史可以形成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知之深, 爱之切”, 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祖国, 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与国家, 关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发展的延续力量, 是社会建设者的主体, 增加学生历史的学习, 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也是达到社会稳定, 凝聚社会力量, 共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4.3 有利于把握未来的方向。

俗话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作为人类以往实践的集体记忆, 能够更全面更综合的为人们提供价值理性累积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以史为鉴, 以免重蹈覆辙。未来不可预测, 但是历史的重合性往往可以给我们一些暗示, 所以, 站在高处看历史可以使我们拥有一个高起点, 高瞻远瞩, 使我们拥有大量储备的参照体系, 彰往察来。唐太宗有句名言:“以古为镜, 可以见兴替”。正是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言出必行, 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经常与大臣议论历代兴亡, 励精图治, 造就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职业教育中, 让学生注重吸取历史养料, 学会了解历史, 了解传统, 了解与反思自己经历, 从而总结经验教训, 就能避免再次走弯路, 更好的实现自己理想。

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是神圣而伟大的, 为解决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目标, 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历史教育, 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经济全球化和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背景下, 保持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人文、道德、心理素质;懂得历史变迁, 提高鉴往知今的能力, 认识、理解现实, 增强适应、参与社会的能力势在必行。

摘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历史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任, 直接为经济建设和劳动就业服务。依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历史学科的特点及其国际发展趋势, 探讨历史教育在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环境, 把握未来方向上无法替代的作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素质,历史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2]16号.

[2] 张汝伦.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出路——张汝伦教授在上海“世纪人文论坛”上的讲演, 上海:文汇报, 2005, 8, 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1960, 3:20.

[4] 许纪霖.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 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访谈录, 历史教学, 2005, 5.

[5] 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科学教育出版社, 1993:266.

[6] 李星云.“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

[7] 韩震, 梁侠.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一) 解读 (实验稿)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

[8] 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

上一篇:探究林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实施现状及措施下一篇:围绕“著录”的概念比较传统与现代档案著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