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的发展论文

2022-05-12

第一篇:工商银行的发展论文

对工商银行银保业务深化发展与管理研究

[摘 要]当下,工商银行的银保业务,仅仅限于代理类,以收取代理保险手续费为唯一目的,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银保业务。本文探索工商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领域,以达到建立全面、整体、深入地银保合作关系,创造各层面和角度的新型银保产品和渠道,并规范化地管理全面银保合作业务。

[关键词]工商银行;银保业务;发展;管理

一、银保业务的全球发展历程

银保业务从外部关系讲,称银行保险。业内学者分别从销售渠道、经营策略、组织形式、业务流程等不同角度对银行保险进行界定。主要有三种定义方式:渠道说、产品服务说和经营策略说。

1.渠道说。渠道说是对银行保险最为直观的理解,也是银行保险发展早期的主要定义方式,即利用银行渠道来销售保险产品。

2.产品服务说。产品服务说是将银行保险界定为银行和保险公司联手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定义为由银行或其分支机构、银行和保险公司交叉持股的机构,经营具有资产管理功能的保险类产品、交叉营销或销售银行和保险产品所能带来的任何产品或服务。

3.经营策略说。经营策略说将银行保险定义为银行或保险公司采取的一种与其主业经营相关的商业策略。定义为保险公司和银行采用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战略,是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与保险有关的金融产品服务,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这三种定义由浅入深,揭示了全球银行保险业务的逐步发展过程。自从20世纪80年代,欧洲银行业开始真正意义的银行保险业务,银行保险经历了四个阶段:(1)1980年以前是银行保险的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银行局限于充当保险公司的兼业代理人角色,即银行通过向保险公司收取手续费介入保险领域。(2)20世纪80年代是银行保险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银行涉足资本性保障产品的开发,被认为是银行保险的真正起源。(3)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是银行保险的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银行主动参与到保险领域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形式也趋于多样化。(4)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步入了银行保险的后成熟阶段,也被称为专业化阶段。在这一阶段,银行保险一体化向更高形式迈进,不仅在产品开发、销售支持能够运用统一的管理和技术平台,而且具有很强的开发银行和保险客户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客户资源的共享,能够向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了解了全球银行保险业务的逐步发展和深入过程,可以有借鉴地对比分析我国银行业银保业务的发展过程,认清发展的方向和管理的趋势,尤其是工商银行的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前景。

二、工商银行银保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工行的银行保险业务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其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一是起始发展阶段。工行从开始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开始,至2000年底代理销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千禧红”保险产品,并取得巨大销售业绩和收益。工商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在众多中间业务中成功占领了代理类的一席之地。

二是变革发展阶段。2000年后,总行与多家保险公司总部之间及各自分支机构之间,签署了以保险代理、资金结算、资金融通和电子商务等业务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合作协议。2002年3月,工行利用其控股的工银亚洲收购中保国际旗下太平保险24.9%的股份,开始了新的发展的阶段。工行把单一代理保险业务,逐步向多种银保业务联合发展转化。

三是规范发展阶段。银监会在2010年10月初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工行全面治理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坚持每个网点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合作,坚持保险产品不与储蓄存款或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销售等规范,至此,银保业务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特别是工商银行成立工银安盛保险公司开始,也在探索自主化、综合化的银保业务发展之路。但是,从工商银行的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看,虽然经历了几个不断进步的发展阶段,但对照国外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历程,我行仍然处于第二发展阶段,即经历了单一代理销售,形成了全面的渠道合作关系,但这样的合作也仅属初级阶段,且从发展中暴露出几个缺陷和不足。

第一,产品的单一性和缺陷性。目前,工行代理的保险产品,仅有产品期限、缴费方式、财产险和人寿险三种区别而已。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趋同,没有本质区别,基本都是分红型产品,并且绝大多数产品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稳定资金的长期趸缴产品。同时产品的实际保险功能基本作为附加卖点,客户看中仅仅是不确定的未来收益,并要接受严苛的产品变更条款。

第二,业务的局限性。目前,工行代理的保险产品,基本上是保险公司一方开发的产品,银行在研发中没有多少参与意见,基本属于被动接受。而且客户对保险产品的性能优劣的反馈机制环节不畅,客户只能在接受和不接受之间被动选择,而且要承担信息沟通不足产生的风险。

第三,发展的短视性。银行和保险公司过于偏重短期利益,采用通过奖励销售人员的方式弥补产品上的不足,必定产生保险促销中不利信息的隐瞒等问题。显然,这种不注重企业形象、以失去或很可能失去长期利益为代价来获取短期利润,是银保合作发展进程中的大忌。

第四,合作缺乏系统性。银行与保险的合作,最大的空间在于共同开发产品,而这个领域恰恰是目前的空白。把主流的分红型保险作为区别于理财产品的另类,是无视其主要特征的盲目之举。而把保险作为理财的一个分支,由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研发集银行投资和保险投资于一体的、适合于客户的新型、混合型、确定最低收益型的产品,才是走出保险发展困境的最终渠道,最终达到超越渠道合作,完成全面合作,实现产品融合的目的。

三、工商银行银保业务的发展前景和策略

工行的银保业务如果按照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与保险有关的系列金融产品服务,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发展方向前进,将有着无限广阔的未来。

1.建立银保合作产品的多样性创新机制。银行和保险公司有着不同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没有适合银行特点的保险产品,就无法有效发挥银行的优势。银保合作的产品应该既形式简单、操作方便、适于柜台销售,又与银行传统业务相联系。这样不但可以对银行业务消费者更具吸引力,还可以调动银行进行代理的积极性。在业务创新过程中,银行和保险公司应联合组成业务开发项目组,对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根据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群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依据当前的市场需求,设计出集方便性、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于一体的保险产品,满足客户对全套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既要有短期产品又要重视长期产品的开发,并以新的销售模式支持银行理财功能的实现,让保险产品融入到银行的服务产品系列中去。

2.建立银保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鉴于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法律约束,工行的银保合作现在还处于浅层次合作阶段。从长远来看,银保之间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应是最佳的合作模式。在此模式下,双方关系不再建立在短期利益上,更关注为客户提供亲和便利、专业的服务。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双方在代理手续费上进行博弈,减少短期随意性,维持银保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达到“双赢”。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在企业文化、技术水平,产品创新能力、客户服务能力、银行保险的经验等方面进行充分对接,实现银保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逐步实现由简单的兼业代理向“长期合作战略联盟”过渡。

3.建立银保营销和服务协作机制。建立银行理财人员负责销售、保险公司银保工作人员负责售后服务的分工协作机制。并且密切合作联系,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条。一方面,银行理财工作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在充分培训,把握产品的前提下,向客户营销推介产品。完成产品销售环节。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银保工作人员对客户和银行员工提出的相关问题提供咨询和售后服务,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完整性。由此形成密切的合作沟通机制。

4.建立银保双方的数据联络平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数据互联,是实现银行保险业务顺畅的有力方式。由于保险产品需要核保,信息的输送和反馈相当重要,银行与保险应联合开发适合银行保险需求的业务处理系统,为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平台,使客户能一次获得包括银行、保险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并使客户可以便捷地进行包括保险投资在内的各种金融投资活动和投资资金的快速转移。由此发展下去还可以建立共同的客户数据库,实现客户资源共享。

5.建立产品售后联合服务体系。建立银行保险售后服务体系,保障服务质量,提高客户的售后满意度,维护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共同信誉,使客户能够得到及时、方便的优质服务,是确保银行保险业务的稳健发展的必要手段,亦是向客户风险提示、信息反馈、解决困难的有效途径。通过细致的联合售后服务,既可减少客户投资风险,又可树立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品牌。

四、深化工商银行银保业务的管理措施

1.产品管理。工行应建立起完善的银保类产品体系。从产品承保类别上可以划分为财险、寿险两个大类,依据各自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从期限上可以划分为固定期限和灵活期限两大类产品,分别进行管理;从收益能力上可以划分为高附加收益和普通收益类产品,分别进行管理;从收费方式上可以划分为一次性和按期限收费等方式的产品,分别进行管理。从产品体系的覆盖面上,形成一整套管理系统。

2.渠道管理。工行应区分产品销售渠道,分别进行银保类产品的管理。从柜面渠道上,应分别从接触营销、柜面直销、高端促销等几个层面,强化销售渠道的直接性、宣传渠道的明确性、操作手段的一致性。使销售具有工行独具的管理特点和企业文化特点。从自助渠道上,应从网络渠道、自助机具渠道、通讯渠道等方面,完善直观性和便捷性。使自助式的销售管理更加清晰。

3.人员管理。工行应分别从相关人员的前中后台几个层次分别强化保险销售全过程的人员管理。对营销人员,采取营销行为的统一化管理,避免引起客户的误解;对事中人员,采取规范化操作模式的管理,防止资料形成过程的缺失;对事后人员,采取完备链条式管理,使客户对产品的后期服务有一致的满足感;对监督人员,采取细致性控制式管理,保证使整个销售服务链的各个环节没有脱节和遗漏。

4.合作管理。工行应完善保险合作机制管理。从合作方式上,区分工银安盛公司和其他合作公司,把易管理高收益类产品划归工银安盛公司开发,把普通产品划归其他代理类公司开发,达到有内有外,层次化管理;从信息交流上,应建立一体化的产品、收益、流程、渠道、监督全过程信息发布管理机制,区分对内信息和对外信息,保持信息沟通的统一性和透明性。

5.风险管理。工行应对银保类产品的风险从划分、控制和处置等层次严格管理。对银保类产品的风险划分,采用五级分类管理,依据风险的程度,实施预警和风险转移;对风险控制,分别区分内部风险和合作风险,区分控制管理;对风险处置,采取及时、有力、终结式管理。无论是内部风险还是合作风险,都贯彻时效性、有效性和无复发性原则,把风险处理在萌芽状态之中,以不产生社会反响和商誉风险为最终目的。

作者:卢明德

第二篇: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探讨

作者简介:胡凯(1984-),男,汉族,广东省深圳人,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前海分行,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对工商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金融领域,互联网与金融业相互渗透已然成为了发展的趋势,作为传统行业的金融业正飞速地与互联网结合,从而诞生了金融的新领域: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互联网对银行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银行业也迎来了技术变革与经营转型机遇,工商银行此时也利用互联网为工具,推出核心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传统网点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进行商业模式的转变。工商银行作为目前全世界最大商业银行,它的一举一动更是影响着银行业的发展,工商银行如何在这场变革中寻找出路、如何在与互联网公司竞争中生存,值得我们去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工商银行;智慧银行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实施“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这标志着互联网开始跳出行业范畴,跃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甚至会重塑银行业的格局。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传统银行业是具有启示意义的,对工商银行而言,如果能以开放、积极的姿态去迎接互联网时代,就意味着抓住了时代的风口,把握了经营转型的重要机遇。

一、互联网+产品:工商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核心金融产品

银行作为经营信用的企业,信誉就是生命线,而信誉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积淀、悉心培育的过程。工商银行推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突出信用特征。2015年3月23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平品牌“e-ICBC”及其主要产品,“三大平台+三大产品线”战略布局谋定,成为国内第一家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的商业银行。“e-ICBC”互联网金融品牌主要包括“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三大产品。“工于至诚,行以致远”是工商银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是工商银行的口号;“诚生信、信生誉、誉生益”是工商银行推进互联网金融建设的核心理念。信用经营的核心价值就是品牌,在2014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排行中,工商银行以2562亿元傲居榜首,在品牌认同与品牌经商上,工商银行也是遥遥领先于其他互联网公司。品牌信誉背后的增信功能和价值创造,是工商银行最可宝贵的无形资产。

“融e购”是工商银行推出的电商平台,对外营业14个月时间,注册用户已达1600万人,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000亿元,交易量进入国内十大电商之列。以促进中国工商银行经营转型和信息化银行建设为目标,把握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和趋势,突出工行优势与特色,有机整合客户与商户,有机链接支付与融资,有机统一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以特色性、便利性、专业性、安全性为原则,打造客户喜爱的消费和采购平台、商户倚重的销售和推广平台、支付融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三流合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提升工行互联网金融发展核心竞争力。“融e购”电子商务平台秉承“名商、名品、名店”的定位,作为银行系电商,融e购商城既把握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和趋势,致力于提升客户体验,同时也重点突出银行业支付灵活、融资便捷的金融服务优势,购物可贷款,银行积分可抵现,商品渠道有保障,这是银行做电商的优势。

二、互联网+服务:工商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长尾客户体验

马云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起到了鲶鱼效应,倒逼商业银行的转型。对工商银行的经营理念与经营行为产生重大的冲击,倒逼工商银行迅速做出调整,从经营理念上,业务结构和服务水平等方方面面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尤其是工商银行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被互联网金融改变着。

“以大户为中心”为经营理念的传统银行思维必须做出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利用互联网工具打造普惠金融。“工银融e行”就是工商银行推出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模式,客户不用到网点开立银行账户、申请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在线注册银行电子账户、购买银行产品、获取银行服务。融e行重点打造开放式的精品业务平台,在产品和功能上集电子账户开立、存款、投资、交易、跨行资金划转等5大类核心功能,为客户提供电子账户在线注册、产品购买的一站式线上服务。

余额宝一时风靡全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操作方便、转入转出到账快,而且收益比活期存款高。良好的客户体验是余额宝取胜的一个很大因素。试想,一个客户已经在银行网点等待办理业务达一个小时之久,到了柜台,你再给他推介产品,客户能有多少耐心。工商银行的客户量多、金融需求庞大,尽管银行开设了众多网点,但是客户排队现象由来已久,去工行办业务等几个小时是很多客户的心理预期,因此很多人不愿去银行网点办理业务,很多时候一些好的金融产品也无法传导给客户。而融e行的推出,利用强大的互联网工具,实现大多数银行业务在线办理,从而客户对工行服务的满意度大幅提升,最终实现银行和客户的双赢。

三、互联网+网点,利用互联网工具打造智慧化银行

自从工商银行开启网上银行服务以来,电子渠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等发展迅速。然而工商银行只是将电子渠道视为网点柜台交易的延伸,金融产品和服务仍然没有多大创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智能化网点改造,实施物理网点的业务流程优化,线上和线下服务结合,开启了工商银行的一次重要经营转型。随着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和金融脱媒加快,银行实体网点并不会完全消失,而是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共生共存,智能网点的出现对于银行扩大零售业务,应对利差收窄,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一)营业网点筑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商户实惠客户

工商银行网点遍布境内境外、联通线上线下的网络布局,为客户带来现代化金融服务的新体验。除电子银行外,工商银行在境内有近1.7万家网点,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00多家境外机构,这是区别于其他纯“线上”互联网企业的最大优势。尽管近年来客户金融服务和交易向线上尤其移动终端迁移的趋势十分明显,但线下网点在处理复杂和高风险业务,以及支持客户个性化、差异化服务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工商银行线下网点中高端客户总量和高端业务占比一直呈增长之势。近两年工商银行在加快线上“云”银行建设的同时,也着力加快了线下“智”网点建设,利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逐步对网点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任意一点接入、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全程响应”的一体化服务。

工商银行拥有先进的IT基础设施和历经15年打造的电子银行服务运营体系,拥有全球最大银行庞大的客户基础、广泛的业务范围、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以及雄厚的资本与资金实力,这些都是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巨大优势。线上与线下,两者都不可或缺,工商银行将把强大的落地服务与高效的线上服务完美结合,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

目前工商银行正在打造一个覆盖衣、食、住、用、行的“工银e生活”线下店商圈,线上通过为合作商户搭建“前台界面”,向客户推送本区域特惠商户和优惠信息,线下通过网点对合作商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形成客户、商户和银行互动开放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既“为商户带来客户、为客户带来实惠”,也将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更深度地融入线下消费场景中。

构筑线上线下立体化网络。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时空局限,使得金融服务不受地域限制、网点限制、规模限制,有了“无限扩展”的可能。如果不进行新的定位和转型,商业银行的网点将成为自身的包袱。商业银行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持续提升网点智能化水平,实现物理网点到智能网点的全面升级,锻造“互联网+”时代下的线下优势。此外,商业银行还应主动构建“互联网+”时代下的线上平台,进一步掌握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动权。

(二)打造智慧网点,重塑工行形象

“手续繁琐、效率低下、服务态度差”一直是国有银行特别是工商银行的客户体验评价。工商银行通过引入智能终端,重塑了工商银行的品牌形象一方面使得客户不再需要填写各种繁琐的申请书,既节省客户时间,又减少柜面工作人员审单时间,从而实现更加快速办理各项业务的目标;另一方面,智能机器的引入使得银行成为加载服务的开放式平台,为未来开拓更多的服务空间和营销空间提供物理条件的支撑。以开卡为例,柜面开卡并追加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短信提醒等一系列配套服务需要20分钟左右,而智能开卡机只需要3分钟,效率约提高了6倍。这既减少了客户等待时间,又大大减轻了柜面的压力,还将吸引更多的客户前来开卡,提高客户对网点的好感和认可度。智能化项目的引进将会全面提高网点的业务处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全新的银行业务体验。

目前运行的智能机器,可以覆盖所有非现金业务,解决了网点大堂人满为患,排队漫长等待,手续繁琐复杂等一直存在的问题,极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也让原本坐在柜台的工作人员纷纷走出柜台,与用户面对面沟通,增强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并能帮助用户更快捷的解决问题。智能银行也必定将成为未来银行的主流形式,让原本以网点占据优势的工商银行给予用户更便捷的服务,让用户的体验更加舒适。

智慧银行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前提。智慧银行的构建贯穿银行前中后台。它通过敏锐的洞察了解客户的需求,进行重新匹配资源,重塑业务流程,达到提升客户体验的最终目的。前台,可以获悉客户需求与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与服务。中后台,主要是围绕前台收集的信息,在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对流程进行整合、优化和创新,以保证对客户服务的高效性以及体验的舒适性。这样的银行,无论是业务创新还是系统优化,都是围绕客户的需求进行改进,为客户创造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体验。

(三)传统网点经营转型,实现网点职能的转变

工商银行的互联网+,顺时代而生,使银行网点首现负增长,智能终端可以完成银行90%的业务。网点柜员一年锐减1.2万人,全部从柜台后走到柜台前,甚至走出银行大门出门营销,由坐商转为行商。解放更多人力,让他们着手于网点智能化这一工程中,才能最终推动网点从交易处理型到营销服务型的转换。通过解放更多的人力,让他们从事到“客服专员”队列中来,一方面是节约人力成本,让更多的人能够走到营销的队列中,为工行创造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及时发现优质客户,并且第一时间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客户的体验,确实践行“以客户为中心”这一理念,最终实现网点的经营转型。

智能银行是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线下销售渠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消灭银行物理网点,很多业务还是要到物理网点办理,智能网点把业务办理变得更加简单高效,与银行线上销售渠道相辅相成,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间接带动线上金融产品的销售。线上线下相结合联动营销,使客户全面了解并且体验我行金融产品。不仅如此,在银行基础服务以外,我们还可以推出更多的便民服务,例如社保和公积金查询等,不断丰富我行产品和服务的内容。让工行服务渗透深圳市民生活之中。

“Coffee or lemonade(来杯咖啡还是柠檬水)?”走进美国的摩根大通银行,接待你的客户经理便会这样问你。然后把你引导到她的办公区域并端给你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或是一杯冰镇可口的柠檬水。之后,愉快的聊天的就可以开始了,通常是聊聊各自的近况和面临的压力或是分享一些最近遇到的有趣的事情。一杯饮料喝完,客户经理也基本把你要办理的业务处理完毕,随后起身握手送你离开:“Let me Know(保持联系哦)!”虽然这家大通银行的网点并不是智能网点,但“餐馆就餐式”的服务给客户带来了很好的体验。而面对我国人口众多,工商银行的排队状况很严重,大量的长尾客户占用了绝大多数的柜面资源的现状,柜员们忙碌一天,附加值很低的业务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智能化改造,则从根本上解决排队问题:高效率的智能机能够分流掉众多的长尾客户,以前的柜员则变成客服专员与客户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挖掘更多有潜力的客户。未来工商银行的网点环境也将加以改造,客户走进工行真的会感觉像走进了咖啡馆、茶馆或者会所,未来也真的有可能出现ICBC-coffee或者ICBC-tea,网点的职能也将拓展,可能会变成融e购商城的线下体验中心和线上自助交易线下产品的提货点。

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国有商业银行的一名员工,我对此深有感触。随着互联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金融服务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微博、微信、易信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线上线下的概念更加模糊,金融服务的随时在线必将成为现实。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数字电视的“三屏合一技术的出现,必将要求我们让消费者享受到随时、随地、随心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时代要求我们的服务更便捷更开放更透明。支付宝、余额宝、阿里贷、P2P网贷平台的兴起,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传统商业银行原来的金融生态,近几年的经济形式,不允许我们像以前那样只服务于大企业而放弃众多的微小企业,且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已经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风控难的世界性难题,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银行不用再担心小微企业数量众多、经营面广、海量交易所导致的信息局部化、碎片化、分散化,人们能很容易掌握企业交易的真实情况,从而有效甄别和防控风险。可见,互联网以其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的特征,大大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更加了便捷、更加灵活的金融服务。这说明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的伟大创新,它必将颠覆且重塑传统金融体系。因此,传统产业银行必须勇于接受并开创新的互联网金融天地。正如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所说:“此对工商银行而言,真正的挑战并不是来自于跨界竞争者,而是我们自己能否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以创新进取的心态拥抱技术变革新趋势。”(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前海分行)

参考文献:

[1]姚文平.互联网金融,2014

[2]苗晓宇.网络P2P信贷.甘肃金融,2012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金融研究,2012,12

[4]辛宪.P2P运营模式探微.商业研究,2009,7

[5]杨新求.我国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简析.知识经济,2012,5

[6]刘鹏.云计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7]Freedman S and Jin G Z,Dynamic Learning and Selection:the Early Years.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Maryland.

作者:胡凯

第三篇:工商银行支持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研究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业的发展壮大同样不能缺少现代农业这个广阔的市场空间。本文就工商银行如何通过有效的金融服务,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承担大行的历史责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工商银行;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

近年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提出并实施了以水利、科技、农机、合作、产业、市场、城镇、生态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战略。

一、现代化大农业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标志

(一)现代化大农业的基本内涵

农业是一个具体的产业。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或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现代化大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而进行的社会化农业。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现代化大农业首先是“现代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引进,农业现代化的内涵逐渐丰富了,它包括如何建立和完善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扶持和保障体系、农业市场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等。

农业现代化有四个特点:首先,更加注重利用工业化的成果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如化肥、农药、农机具的应用;其次,更加注重从生产关系层面,研究解决农业发展障碍问题,如合作组织、产业化的问题;第三,更加注重从可持续发展层面,研究生产方式问题,如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提出;第四,更加注重从集约经营层面,研究生产效率问题,如科技的应用、精准农业的发展。

二是现代化大农业突出的是“大”。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农业资源拥有量大,经营范围大,生产的增值空间大,这些都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了基础条件。现代化大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方法、现代工业提供的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资料,以及现代社会提供的一切文明进步成果,装备、武装、经营、管理农业,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使种、养、加工有机结合,产、加、销一条龙,达到土地高产出、资源高利用、劳动高效率、产品高效益、农民高收入的目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效统一。

(二)现代化大农业的主要标志。

具体而言,现代化大农业的主要标志有七个“高”:

一是土地规模化水平高。现代化大农业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即使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也要走合作化之路,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土地要高度集中,将涌现出众多种田大户、家庭农场、股份制农场,形成大地块、大农田。同一作物、同一品种种植面积大,在区域生产中占主导地位,一些品种、一些作物成为一个村、一个乡、甚至一个县的主栽作物。农场的现代化经营是大型机械耕旋作业、播种作业、收获作业。美国是“三台机械”搞农业,即大型播种机、大型收获机、大型喷灌机,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样板,做出了示范。

二是生产标准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田间道路畅通,喷灌、节水设施应用广泛,田间渠系衬砌,旱能灌、涝能排。未来的农业是有标准的,不能是农民想怎么种就怎么种,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没有标准也就没有产量,没有标准就没有品质,没有标准就没有高产出。

三是生产专业化水平高。现代化大农业应是产业布局合理。依据资源、地缘等条件,形成各具特色的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专业区域,产业分工明确。原料基地、龙头企业、销售市场各具功能,产、加、销分工协作,联结紧密。农民分工分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长,广大农民进入到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从事专一生产,人力资源利用效益实现最大化。

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高。农业产品具备规模,主导产业规模大、标准高,优势明显,效益突出,农村真正成为工厂的“第一车间”,把农业、农民从产业上分离出来。龙头企业牵动突出。加工能力强、产品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集聚,资金、技术、加工等方面服务完善,基地农产品升值幅度大。

五是农民组织化水平高。合作组织覆盖广泛,种植、养殖、加工、经销等行业合作组织全覆盖,合作内容丰富,服务功能完善,农民群众充分享受资金、技术、信息、销售、保险等方方面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服务;在参与经营中收益丰厚,农民群众的在市场上有话语权,在竞争中有主动权,规避生产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获得生产最大利益。

六是服务社会化水平高。社会服务力量得到有效整合,服务机构健全完善,服务能力全面高效,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农民不出村、不出屯、不出门,就能解决问题,就能满足所需,就能获得服务。

七是产出效益化水平高。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品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在社会效益方面,能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在生态效益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保持良好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现代化大农业的主要标志,我们有的方面正向这个方向发展,有的方面还有很远的距离。

二、黑龙江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潜力巨大

潜力之一是土地合理利用。通过土地合理整治,可整理出许多复垦宜农耕地,加上全省还有1亿亩中低产田没有改造,这些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将会释放出巨大的粮食生产能力。

潜力之二是水利工程建设。全省水利资源丰富,但调蓄工程还不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还不高,现有水库库容仅占境内地表水资源量的13%,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等界江界湖的过境水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建设大水利,全省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将会超过1亿亩以上,粮食持续高产稳产就有了坚实可靠基础。

潜力之三是大型农机装备。全省通过广泛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可以对土壤实施有效深耕,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把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潜力之四是科技成果推广。全省农业需要进行科技创新的领域还很多,新技术推广速度还不快、到位率还不高,通过农业大科技建设,粮食单产还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较大增长。

潜力之五是农垦示范带动。省内地方与垦区农业发展的差距是很大的,随着垦区示范带动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地方与垦区的差距将会逐步缩小,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定会得到更大提高。

潜力之六是合作组织发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但发展还不够规范,通过规范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进一步调动农民自愿参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生产水平。

潜力之七是产业项目开发。全省农产品丰富,但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很多农产品仍以原字号输出为主,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在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上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潜力之八是名优产品打造。全省绿色、特色农产品丰富,但由于市场开发不够,很多农产品质优价不优,市场占有率不高,经济效益不好,只要我们在农产品市场开发特别是在品牌建设上加大力度,就一定能够让更多的龙江优质优价农产品销往全国、走向世界。

潜力之九是种植结构调整。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努力扩大玉米和水稻生产,全省玉米可以发展到9000万亩、水稻可以发展到6000万亩,如果按正常年景平均亩产1000斤计算,仅两大作物即可实现粮食产量1500亿斤。

潜力之十是深化改革创新。目前全省农村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农村经营制度、产权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如能在垦地合作共建及各项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就一定能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这些潜力是龙江蕴藏的,只要把这些潜力充分挖掘好、释放好,龙江农业发展大有希望,也一定能大有希望。

三、工商银行支持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策略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现代化绿色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推出加快农业发展的宏伟规划,为金融介入农业生产提供了机遇。

首先,要重点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重点是支持特色种养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种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增加对农业装备设施、农机具、农药、化肥、农膜等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贷款投放,推动农业装备水平的现代化;支持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上规模、有特色、科技型的“产供销一体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大对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具备先进生产技术的优质农业企业、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支持,为农业企业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设备等提供融资服务;支持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转移的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其二,要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生力军,也是农民创业、就业的主要依托。为此,工行今后要积极扶植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民营经济的“造血”功能。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工行信贷政策和管理要求,有信誉、有市场、有实力、有效益的民营企业均是我们的信贷服务对象;招商引资新建的民营企业、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民营化改制而成立的民营企业、依靠原始积累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以门店为依托的个体工商户均是我们扶持的范围。同时,对民营企业还可采取相应的优惠信贷政策。

其三,要全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环境改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广大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条件。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投入,加大支持力度。

其四,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为农业产业化开通“绿色通道”。农村一向是金融服务的“盲区”,工行要想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延伸服务领域。对工行来说,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走村串户开展农村金融“扫盲”运动,推动金融产品创新。近几年,工行以科技创新为载体,充分利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子化服务网络平台,积极整合科技、网点、结算、现金、产品、服务等优势,推出了一些适合大众需求的产品,如银行卡、集团理财、银企互联、支付结算代理、转账汇款、投资银行、个人贷款、理财金账户等,使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优势互补,推动了金融产品创新。但这些产品在广大农村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工行的金融服务便利。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建设,练好“内功”,推进改革和服务创新。

为此,工行要实行更加灵活多变的经营管理体制,培养全员经营的理念,造就一批一岗多能、一人多职的全能型员工,以适应农村金融市场伸缩多变的需要。

〔责任编辑:杜 宇〕

作者:张波

上一篇:雕塑残缺与美的论文下一篇:物资管理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