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管理法律论文

2022-04-19

(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体制还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其中委托代理关系不完善,就制约了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制度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建立代理人市场、明确代理人责任、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政策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矿产资源管理法律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矿产资源管理法律论文 篇1:

矿产资源管理原则与管理方法分析

摘 要:本文从近年来我国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颁布和实施的各项制度规定出发,对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从强化义务与责任、推进基础服务、产权清晰界定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出发,对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的矿产开发监管制度、地质资料管理制度、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矿业权管理制度、矿产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等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加以探究。

关键词:矿产资源;管理原则;管理方法

矿产资源管理政策是现阶段我国矿产行业发展的一项关键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转型,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和原则也应与时俱进地发展完善,矿产资源保护工作,有助于保证矿业权人和国家的合法权利,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矿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我国的矿产资源管理政策不仅充分体现了国际通行的矿业管理规则,还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制度化、体系化的管理模式。

一、矿产资源管理原则分析

(一)区域保护与矿种保护

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通过区域保护和矿种保护两种方式进行矿产资源的保护,由行政政策角度来看,国家规划矿区管理制度以及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总量控制管理制度是两种相对较为有效的矿产资源管理措施,其中,国家规划矿区管理制度对于矿产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矿产资源是一种一次性能源资源,也是我国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资源之一,是多种行业运行发展的基础性能源。矿业审批政策是我国最强有力的一项矿产保护措施。

(二)矿产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

有限矿产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有助于我国矿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工业革命时代以前的农业社会,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投入量最大的社会生产资源,而这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开发可能性和开发数量。工业革命时代以后,随着我国社会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日渐成为了社会生产所需的首要物质,而各项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也在逐步加大。城镇化和工业化对于各项矿产资源的需求具有刚性,而这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发展目标,并逐步发展为经济强国的必经之路。

二、矿产资源管理方法分析

(一)实施资源属地管理,合理划分职能

矿产资源具有共生性和伴生性等非独立特性,这就要求矿产资源的管理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相互协调,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和监督作用。矿产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容易出现交叉和重复,其关键问题就是同一化的政府监管与经营职能,这就导致政府管理部门在矿产资源属地化管理身份的双重性,因此,剥离管理部门的经营职能,有助于行政管理方式上的放权减权,以及矿业权人对于正常生产经营工作干预和介入的减少。通过系统的法律法规确定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形成规范严格的报批制度,能够在矿产管理过程中达到更加明确的治理目标[1]。

(二)矿产资源管理机构的明确配置

矿产资源管理机构的明确配置,有助于科学专业、合理集中矿产资源管理队伍的建设,降低机构调整所需的社会成本,且能够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由现阶段的矿产主管部门工作实际来看,《矿产资源法》以及相关行政组织法均以得到明确,因而相关的管理机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精简,并在地矿部门内部建设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或是礦产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并在部门之间建立沟通中介和平台,防止出现分割管理或是各自为政所致的混乱现象[2]。

(三)放宽矿业权转让条件,明确矿产资源产权关系

一方面要建立规范严格的矿业权出让的法律程序和制度,明确特定条件下,社会组织及个人依法所得的矿业权,能够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防止矿业权转让工作过多受到政府的干预和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在明确矿产资源国有属性的基础上,经过明确的立法,确认相关的社会财富同样属于国家,从而明确划分当地政府与国家质检的关系和低位,最大限度降低正常矿业经营受到政府的影响,剥离政府的经营职能[3]。

(四)建立健全矿产资源保护法律体系

第一,颁布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绩效管理;第二,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确定矿产资源的权利属性及其产权关系,实现我国储量统计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矿业权出让制度等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第三,由法律制定和实施的角度出发,严格观察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管理与矿产资源管理的理性结合,保证生态保护与矿产资源管理的协调发展,树立正确合理的资源观[4]。

三、总结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财富,当代人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也能够最大限度造福子孙后代。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的管理工作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因而如何建立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其司法化、系统化、法典化和科学化发展,也成为了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随着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日渐完善,我国的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也必定会逐步完善,并最大限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璐,王茂芝,郭柯.基于ArcEngine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5):215-216.

[2]张洪涛,唐金融,陈仁义.初论矿产资源、资产、资本的综合管理[J].中国矿业,2014,23(11):45-46.

[3]王小英,成金华.基于产权约束的中国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2):160-161.

[4]李晓燕,段晓光.矿产资源立法:存在的问题、根源及其完善——以公、私法分立为视角[J].理论探索,2013,1(4):121-122.

作者:汤宏波

矿产资源管理法律论文 篇2:

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体制还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其中委托代理关系不完善,就制约了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制度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建立代理人市场、明确代理人责任、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矿产资源管理;委托代理;所有者缺位;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息息相关。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矿业可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资源需求急速增长,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家和企业发展的“瓶颈”。然而,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至今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还未建立,矿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矿业组织方式低效,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资源约束不断增强。尽管政府从199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持续的、声势浩大的整顿,但收效甚微,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研究矿产资源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委托代理关系有重要意义。

一、矿产资源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一)委托代理关系的涵义

委托代理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之一,它主要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参与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最早提出委托人和代理人概念的罗斯(Ross.S,1973)认为: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首要问题是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古典资本主义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拥有剩余索取权的资本所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的经营者。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及资本的不断积累,企业的规模也随之扩大,于是由资本所有者完全独立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已经越来越受到所有者精力、专业知识、时间、组织协调能力的局限的制约。当所有者不能再进行风险决策但是又必须从事上述活动时,就可能委托给专业人员代理执行企业的职能,这时便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理论,它大大改进了经济学家对所有者、管理者、工人之间内在关系,以及更一般的市场交易关系,它将社会中许多互动关系用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予以解释,个人透过代理人的协助,可以分担部分责任与风险,但又为了避免代理人隐藏信息及机会主义等风险,可以用契约的管理来解决风险问题。

(二)矿产资源的委托代理关系

我国的矿产资源在法理上属全民所有,然而全民共同管理资源的成本较高,就要委托给国家;但国家是个抽象的、不清晰的集合,权利无法被具体界定到某个人,因而,要切实行使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国家必须把这一所有权委托给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不可能直接控制那么多的资源,所以又必须委托给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去管理;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又不能事无巨细地全面控制和管理这些资源,它们必须通过代理人——矿产资源直接管理部门,而它再委托给企业去经营。这样矿产资源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便形成了,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种关系:

1.委托代理关系之一:全国人民与国家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在这一委托——代理中,作为全民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全国人民,将全民资产委托给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国家代理,全民所有变为国家所有。这样,一方面法律明确了国有产权的法律属性,承认全体人民是国有产权唯一而且是最终的主体;另一方面作为国有产权唯一最终主体的全体人民,由于不可能直接行使所有全民产权,可行的选择是国家作为全民产权的代理人。

2.委托代理关系之二:国家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国家与政府并不是等同的概念。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无法直接经营和管理矿产资源,将其委托给政府代理。经过这一层次的委托一代理,使政府成为国有产权的全权代表。

3.委托——代理关系之三:各级政府与各级矿产资源直接管理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一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国有产权代表的政府,无法全面控制和管理这些资源,就交给各级矿产资源直接管理部门,对矿产资源进行专门的监督和管理。

4.委托——代理关系之四:各级矿产资源直接管理部门与国有矿山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不直接最终去经营矿产资源,它的最终运营和管理还得靠企业来实现。这样矿产资源各级直接管理部门必须寻找代理人,把矿产资源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委托给了企业来实现。

可见,矿产资源的委托——叫弋理是多层次的委托一代理关系:自上而下多层次委托,自下而上多层次代理。这种多层次代理关系可以用下图(图1)来表示。

二、矿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全民所有到企业的具体经营,其间存在着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如图1)。当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时,资本所有者作为委托人,拥有剩余权的经理人员作为出资人的代理人,他们除了追求自己更高的货币收益外,在缺乏法律监督的情况下,还可能通过寻租行为获得“租金”。这样就导致了矿产资源管理中委托代理利益不对称问题的产生。具体说来:

(一)行政性委托代理导向明显,所有者缺位

矿产资源管理中委托代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委托代理行为行政导向明显。其主要体现是:首先,各级政府(或直接管理部门)对国有矿山企业的委托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行政上的委托代理,即由上一级政府机关委托下一级政府机关。其次,大部分国有矿山企业的代理人由各级政府任命,从而一方面他们具有政府“公务员”的身份,另一方面又兼具企业管理者的角色。最后,国有矿山企业的人事变动服从行政上的安排。即使这样做违背经理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契约,也往往要让位与行政命令的指挥与安排。

矿产资源的委托代理关系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所有者缺位。我国的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尽管我国矿产资源法律所有权是明确的,但是财产权关系、经营权关系模糊。政府行使所有权的同时,容易与其行政管理职能、经济调节职能相混淆,从而造成所管理的矿产资源所有权的模糊。政府部门可能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去管理矿产资源,但谁都不对国有矿产资源管理和经营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责任的淡化与自身权力和利益的无限追求,造成有利益时伸手,有责任时推诿,没有人真正关心矿产资源的资金风险和经济效益。这就等于所有者缺位,会导致偷懒问题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二)矿产资源的委托代理链的问题

矿产资源属于国有,从最初的委托人(全民)到最终代理人即经营者(国有矿山企业),经过了多级的委托代理。全

体人民将矿产资源委托给国家,国家再将矿产资源委托给各个政府,各个政府再将矿产资源委托给直接管理部门,经过层层委托之后,将矿产资源委托给企业的主管部门,这样,国有矿山企业的经营权才到达最终代理人手中。同时,矿山企业的委托过程也同样冗长。过长的委托代理过程,使人们对矿产资源的关心度也随之下降。张维迎(1986)的“变压器理论”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如图2所示(图2的横坐标为委托代理链长度,纵坐标为关心度0≤Vn≤1):

在我国矿产资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在国家所有制下,全体人民对矿产资源的关心度接近为0,由于任何单位个人都没有行使对矿产资源的支配权,所以对矿产资源的关心度很低,接近为0。同时,由于政府官员不享有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和收益权,故他们对矿产资源的关心度仅仅靠个人的责任感或外部条件决定,所以对矿产资源的关心度也很小。从政府官员到国有矿山企业实际的经营者如各个矿产资源的直接管理部门、各个地方政府等,每经过一级。关心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减少他们之间的委托代理层。也难以保证经营者对矿产资源的真正的关心负责。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监督成本高,约束激励机制递减,在市场交易发生之前能引发政府及官员的道德风险,在市场交易后就导致了资源所有者的逆向选择,致使市场机制运行的结果缺乏效率,甚至有可能造成市场不存在。

(三)政府的道德风险

外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一是政府作为全体人民的代理人,存在道德风险。由于政府同时作为产权所有者与经济管理者双重角色。政府管理目标是多样化,不仅有利润的最大化,而且还有宏观经济的增长、国家和社会稳定等目标,这与矿山企业单一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对于政府来说一切都为政治目标服务的。政府可能为了顾全社会的宏观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利益,并且使企业目标多元化、非理性化。尤其在经济改革阶段,矿山企业为了配合政府的经济政策而丧失经营决策的自主性,甚至有时内化为政府的一个附属机构以配合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矿产资源的保障,而不顾资源的浪费和利用效率的低下。

二是政府作为国有矿山企业的委托人,也存在道德的风险。由于委托责任主体层次繁多,委托代理链条过长且缺乏内在的连接机制,过分依赖行政指令,委托人本身并不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因此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控力度十分微弱。作为委托人,矿山企业的董事长在企业中形同虚设,没有行使其监控职能,反而从自身利益出发,以满足自身的利益目标。而作为代理人的少数代理人,得不到与其经营业绩相对应的报酬,往往借助内联、合资、参股的形式,将本企业的资产转移,变为私人财产,谋求非契约的利益。甚至出现董事长、总经理一人兼任的现象,监督毫无作用,约不软化,内部人控制严重,这样滋长了一些侵吞国有资产的寻租行为。

代理人选择过程中政府也存在道德风险。由于政府选择代理人时,政府官员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选好代理人。因为选择的好坏,与其没有什么直接的责任和利益,如果因代理人管理不善造成了经济损失,司法部门往往给政府官员“用人不当”的说法。再者,即使主管部门有选好代理人的动力和压力,选出来的也未必是符合代理运行需要的。因为,政府的选择标准是:听从组织的安排、能理解领导的意图等,经营管理是次要的。在选择矿产资源管理的代理人中,一些官员还存在受贿和安排亲信的现象。代理人的行政指定,抑制了代理人市场的隐性激励效应。

(四)市场机制不健全

由于政府的市场准入限制,我国矿产资源的垄断性很强,一方面使得即使内部有竞争也不是很充分,这种垄断经营必然会产生垄断利润,模糊了对各级代理者实际经营绩效的评估,阻碍了矿产资源管理的改革。另一方面使得矿产资源不能经过市场流通,从而阻碍了各种用途、各种使用者之间的优化配置,使用效率的降低,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开发利用等现象的发生。这显然限制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三、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矿产资源管理委托代理制度之所以存在诸多的问题,其根源就在于产权不清晰,所有者“缺位”。因此,解决我国矿产资源管理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实现矿产资源所有者“补位”,其关键就是要提高各级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具体措施为:

(一)对矿山企业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

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私人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对于我国的一些中小矿山企业和不是涉及国家安全和自然垄断行业的矿山企业,可以考虑通过收购、兼并、合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实现对国有矿山企业的改造。这既改变了政府对矿产资源行业“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的固有做法,转让国有股份,国有资本退出矿产资源行业,用出售股份换来的资金解决矿山企业遗留的历史问题;同时,腾出手来抓安全监管和环境保护,制定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从而有效解决矿产资源开发、消费过程中的负外部性。

(二)明确代理人责任,对矿产资源进行债权化管理

明确矿产资源的产权关系,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责、利明确。政府或企业的代理人要承担矿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责任,责任落实到人。一方面无论是委托人还是代理人有责任时就要追究,情节严重者交给法律机构处理;另一方面有利益时,代理人拥有扣除支付国家合同收益后的剩余权,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实现矿产资源管理中代理人的责任明确,对矿产资源的债权化管理。

(三)物质、精神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当实行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而且,物质激励是最基本的激励,精神激励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激励之上。在国有矿产资源管理中的委托代理,物质激励通常包括年薪制、经营者持股、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等。精神激励包括地位、权力、荣誉称号的授予、成果的评价及对人的信任尊重、情感等方面。精神激励是在较高层次上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也较长。较高的社会声望和地位,既是对经营者较高经营能力的肯定,也是其日后取得更高报酬的筹码。在一定的条件下,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更为有效。

(四)约束机制

1.对矿山企业经营者进行考核和监督。矿山企业经营者在履行其使命的全部过程中应该受到经常的、定期的检查和必要的监督,但除了已有的有效办法外,作为一种重要的动态和评价手段及有效形式——业绩审计实不可少,已有的稽查特派员制度以及独立董事制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2.培育和完善矿产资源代理人市场机制。国有矿山企业实行主体多元化改造后,国有矿山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成为委托人,经理成为代理人。在新的制度下,即使国家控股,矿产资源主管部门都不能向公司派出享有行政待遇的干部,经理作为代理人,只能从市场上招聘。国有矿山企业的经营权从矿产资源的主观部门的直接干涉、控制下解脱出来,成为自己的劳动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才干的所有者,并把这种能力和才干作为商品推入市场,与企业所有者所拥有的经营管理为商品推入市场,与企业所有者所拥有的经营管理能力权进行商品交换。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手段和作用,使“政企分开”,让改制后的企业董事会独立自主的在市场上“选购”自己所需的代理人。同时,政府作为市场管理者,应将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及其他产品市场统一纳入管理盘子,使之相互协调和配套,共同发挥其对国有矿山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约束和监督作用。

3.减少国有矿山企业代理层次。减少国有企业代理层次,可以强化所有者对代理人约束的动机,消除地方政府和企业代理人“合谋”的可能,增加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扩大了信息的透明度,加大对代理人的监督力度。

责任编辑 刘凤刚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注解、表格、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孙 涵 罗 辉 杨 萌

矿产资源管理法律论文 篇3:

整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储量、矿业权、地质环境管理数据库探讨

摘要:笔者在长期从事矿产资源管理各数据库应用中,分析比较了各数据库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给基层管理人员和矿山企业带来的重复劳动和加重的负担,提出了把六个分部门的数据库统一成一个的数据库的思路和方向的建议。

关键词:整合 矿产资源管理数据库 探讨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在矿山矿产资源储量与地质环境统计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土资源部启动了金土工程,相继开发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登记库系统)、矿产资源基础统计数据库系统(以下简称基础库系统)、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统计库系统)、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统计与地质灾害速报系统(以下简称地质环境监测系统)以及探矿权、采矿权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探矿权系统、采矿权系统)六个管理软件。金土工程的开发与应用,大大地提升了矿产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减轻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也存在不足和问题,仍需继续改进和完善。笔者从事县级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和矿山管理工作多年,对矿山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与地质环境统计数据库管理谈点粗浅意见。

一、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1. 探矿权系统、采矿权系统是由地市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用,用于颁发和管理探矿权、采矿权;实际工作中矿权变化较大,尤其是小矿山,探转采、停产、转让、变更、关闭等情形造成,同一矿山变更一次形成一个新的矿权号,闭坑矿山不能及时从系统中删除或对不同情形的矿业权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区分计数,往往不能全面及时掌握矿业权实际情况,上下级掌握的探矿权、采矿权数不一致。

2. 登记库系统、基础库系统、统计库系库、地质环境统计系统应由采矿权申请人填报并签字盖章,但由于人员素质问题,中小矿山企业的人员多数不会填报,好些矿山由国土资源管理审查人员或地勘单位人员代填,然后由采矿权申请人签字盖章,不是根据企业财务、生产台账填报,数据准确性难保。

3. 基层国土管理部门人员文化层次差别也较大,同时懂地质学和计算机的人员极度缺乏,填报质量不高,不如由企业聘请地勘单位的专业人员填报,企业审查数据,并对数据负法律责任。

4. 上级(厅以上)国土管理部门分工较细,分别开发了6个管理系统,各填报各的,各数据库之间不统一,矿山数不一,几个数据库相互挂接检查时错误百出,难以消除;这6个系统各有特点,录入、上报、导入、导出操作各不相同,难以掌握,使用麻烦,易混乱出错。

5. 六个数据库系统操作、上报等方式、上报时间不同,内容各有侧重,但大多数内容是重复的。给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增加了工作量和经济负担;填报工作在冬舂季的11-3月份,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填报通知来得急,北方矿山企业都避寒休假,基层管理部门难以通知矿山企业人员及时填报数据库,造成迟报、漏报、代报或草草填报等现象,基层国土管理部门和企业不能按时完成上报,填报质量低,手续不完备,矿山企业多有意见。

6. 上级部门各查看各自所需的统计数据库,难以掌握全局,不便相互协调配合。

二、各系统优缺点与改进建议

1. 基础系统按矿山编号为索引,且以矿山编号顺序排列,查找方便直观,页面紧凑,分类清晰;专业术语以下拉列表方式检索,规范了专业术语;建立数据逻辑关系、平衡关系、系统自动换算功能,方便快捷,系统具有检查功能,不易出错;但不够全面,如年自产矿石量、年外购矿石量、原矿年入选量、原矿入选品位、选矿回收率、与矿产品年产量及尾矿排放量之间;年工业总产值、年工业增加值、年利税之间;开采量、损失量、年产矿石量、开采回采率、废石排放量之间;某些矿种组分名、组分值、组分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对等。

2. 登记系统目录索引为登记号,与其他系统不一致,绝大多数内容与统计库和基础库重复,且有些填报内容,在地勘单位编制的地质勘查报告中没有提到,无法填入,如剥采比、掘采比、资源储量计算范围坐标等;有些内容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涉及,而登记系统未列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与评审等相关内容。一个矿山新立、延续、转让各形成一个登记号,不能对照储量变化等情况,数据堆放凌乱,查找困难。矿山企业编录的登记库导入管理部门登记系统时,登记号易重复、覆盖、丢失、出错。

3. 储量统计库系统内容较全面,与图形界面链接,信息量大,可由系统自动生成各类统计报表,拆分合并矿山,分矿山分页打印,未利用、占用、残留、压覆资源类型可以相互转换,功能强,可单矿山、多矿山录入、导出、导入数据,功能强大,系统具有检查功能等优点。但该系统目录树排列无规律,未能按矿山编号顺序排列,查找不方便;应用中仅是由基础库和登记库数据导入生成,或引入上年数据再填入开采量、损失量即可,基础库已填报,为重复工作,意义不大。

4. 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内容分类简明,网络上报迅捷;但该系统以矿山名称为目录,顺序无规律,查找不方便;系统未设计自动生成汇总统计表,如附表2,导出excle表格内容不全,不能分矿山导入、导出数据;生产状态只有生产和停产二种,与实际不符,应有生产、停产、筹建、关闭、已恢复治理等多种状态,关闭矿山、停产矿山也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故应每年全部填报,在目录中以不同颜色区分各生产状态,已恢复治理的矿山,应继续在库中保留或从库中导出另存备案;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开发应延伸到企业,由矿山企业填报,并负法律责任,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审查汇总,所以系统应设置打印、电子签名功能,填报单位填表人、负责人、主管部门审核人、主管领导要电子签名;单个或若干矿山报表应该能够导入、导出为数据库文件,以便分别接受矿山企业的报表和上传数据库。

三、整合数据库系统,形成一个综合的矿山矿产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平台)

通过上述对各数据库的简要比较分析,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六个数据库系统是国土资源部各部门分别开发应用,对于矿山企业和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则是集中应用,数据库内容绝大部分重复,填报时间不一,填报匆忙,数据导来导去麻烦而易出错。建议将六个数据库系统整合为一个综合的矿山矿产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平台),并链接一个图形界面。

1. 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申请人在办理矿业权申请时,根据地质矿产储量报告、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以及评审意见,建立其矿山矿产资源基础的综合数据库,内容包括登记库、统计库、基础库、地质环境库、探矿权库、采矿权库所有应填报的内容,实际开发利用情况等暂不能填报内容可空下,待有发生实际开采量后填报,生产状态应为筹建。由各矿业权人填报,分别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级审查签名上报或下发。

依分部门所需设计页面,页面应紧凑,分类明晰,公用数据设置1~2页基本情况页面,基础库经历年完善升级较为完善紧凑,可作为开发基础。

2. 网报系统迅捷,延伸到矿业权申请单位(矿山企业),由矿业权申请单位起、通过县级国土资源局配发矿山编号逐级审核签名上传到颁发矿业权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数据库颁发矿业权证。

3. 网报数据库时,系统自动检查漏填、错填、不合逻辑的数据,如有,则不能上报;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一定时限内审核,妥则审核人、分管领导电子签名上报,不妥则退回重报。参照地质环境统计系统给各级国土资源局配发用户名、密码由专人管理数据库系统。

4. 数据库中各矿山以矿山编号为索引,由县级国土局配发永久性矿山编号,不与国土资源部配发矿业权证号冲突,数据库以矿山编号顺序排列,不同勘查阶段(普查、详查、勘探)不同生产状态(筹建、生产、停产、关闭、以恢复治理),不同矿产资源类别(查明、占用、压覆、残留、地热、矿泉水)的矿山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标示矿山编号,所有矿山全部在各级国土局数据库中保留,直到某一矿山进行了闭坑恢复治理,并通过国土、林业、环保等主管部门验收,该矿山可从数据库中移除另存,或以特定颜色或标记区分。

5. 不同部门需要的汇总表,由数据库系统自动拾取数据汇总,并设置分页打印功能,供给各部门生成纸质材料。

6. 设计单矿山或若干矿山数据库导入、导出功能,以便分别由网络或报盘接收和上传数据库。

7. 各矿山数据库与图形界面相链接,以便直观查看矿山重叠、压覆情况、分布情况;不同勘查阶段(普查、详查、勘探)不同生产状态(筹建、生产、停产、关闭、已恢复治理)矿山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其矿区或勘查区;不同矿产资源类别(查明、占用、压覆、残留、地热、矿泉水)用不同网格标示。在界面底部分类统计矿山个数,探矿权分:普查、详查、勘探等;采矿权分:筹建、生产、停产、关闭、已恢复治理等;储量类型分:查明、占用、压覆、残留、地热、矿泉水等,并记录总条数。

8. 各级各部门(矿管、储量、地环、土地等),统一使用一个综合矿山矿产资源管理数据系统(平台),各部门不仅可查看、汇总各自所需数据,而且可以总览矿山整体和全局情况,有利于国土资源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不易发生冲突。

该文仅从数据库供国土资源各级各部门使用方便、快捷、直观,完善数据库填报法律责任,减少矿山企业和基层国土局劳动量,纸张浪费以及矿产资源数据库管理发展方向、思路方面提点建议,供数据库开发和主管部门参考和讨论。

作者:王月宝 李之璋 姬熙清 王金娃

上一篇:垃圾信息立法规制论文下一篇:状态监测设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