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制度建设论文

2022-07-03

一、以章程建设助推高职院校制度建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已逾三十年。自2000年起,得益于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在相关教育从业者的努力下,高等职业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与普通高等教育平分秋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职院校制度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论文 篇1:

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初探

[摘要]立足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和实际,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和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是指建立与高职院校所处的特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服务面向相适应,切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的规律、特点,着眼于处理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以及高职院校内部各种关系的规则体系,其基本特征是体现中国特色、职教特色,突出行业、企业参与,具有系统性。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高职院校现代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应着重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创新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和绩效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国特色

[作者简介]赵玲珍(1965-),女,江苏丹阳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办、党办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江苏常州213164)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把“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纳入其重要的战略目标,把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扩大社会合作,推进专业评价作为重要任务提了出来,并部署开展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工作①。政府、社会和大学已经就大学治理模式需要现代化转型、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路径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然而,目前对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似乎更多地关注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乃至重点高校,作为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这一问题上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事实上,无论是从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现状,还是从推进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趋势来看,如何立足高职办学定位和实际,探索既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又体现高校育人功能的中国特色的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无疑是很有必要而又十分迫切的。本文中,笔者着重从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角度,对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现状、内涵与特征、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粗浅分析。

一、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现状

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首先要立足现实,基于当前发展阶段。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与国内本科院校相比相对滞后,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方面的东西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观念认识层面。无论社会还是学校内部,对于高职院校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都还比较模糊。一方面,一些人往往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主要是那些重点高校的事情。高职院校当前主要抓的是硬件建设、教学质量、招生就业、专业课程建设等立竿见影的工作,抓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既缺乏现实基础,又缺乏内生动力和现实的迫切性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思想尚未深入人心,对制度的敬畏和遵从不够,制度制定与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相对较大,建立起来的制度往往在执行的时候落不到实处。特别是在中国现阶段的改革还未彻底触及高等教育之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痕迹在高职院校还比较明显。

2.在办学定位层面。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行政归口管理为高等教育所属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而又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这往往使高职院校的处境较为尴尬。外部管理上,地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职院校似乎两头都管,又两头不着落;内部管理上,由于近几年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张,许多学校疲于应付硬件建设,无暇深入、系统地研究和建立符合自身办学特点的制度,许多制度建设更多地仿效本科院校,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功能要求不相匹配。相对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联系也更为直接、更为紧密,更加需要建立灵活开放的办学机制,促进企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而体现政府集权的高等职业教育行政,使得高职院校的自主空间相对狭小,也限制了高职院校的手脚。

3.在制度文化层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制度文化建设相对缺失,制度的结构内容比较陈旧、封闭,不成体系,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相匹配。从法律上来讲,我国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只有《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两部,而且这两部法律对高职教育的针对性不强,高职院校制定章程的还很少。除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外,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其他方面还缺乏明晰的规定,权力过于在学校行政层面集中,学术权力的发挥没有相应的运行机制;真正实施两级管理的学校还很少,院系一级基层组织多处于执行层,缺乏活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③。

二、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内涵和特征

现代大学制度本身是一个多维角度和不断发展的概念,专家、学者对此有着不同角度的解读,难以找到一个公认的、确切的定义。综合各方面的观点,一般认为,大学制度应包括两个基本层面,一是大学的外部制度安排,包括大学的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等;二是指大学自身层面的内部制度设计,主要表现为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包括大学的组织结构、权力体系和运行机制等④。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相对于我国现有的大学制度而言,它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大学外部关系、内部组织结构及大学组成人员行为规范所构成的体系。其基本特征是:政府宏观调控、大学自主办学、校长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学术、社会评估监督;举办者、办学者、管理者、教育者、学习者职、责、权、利分明⑤。

高职院校与其他类型普通高校同属高等教育的范畴,其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内涵上理应与普通高校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师资、科研要求等方面具有本质的区别和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又应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制度。否则,容易模糊了高职院校和其他类型高校的界限,导致人们照搬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规律,未能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乃至最终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其内涵应是指建立与高职院校所处的特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服务面向相适应,切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的规律、特点,着眼于处理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以及高职院校内部各种关系的规则体系。其基本特征是:

1.具有中国特色。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传统文化等背景因素,要和中国国情相适应,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各类层次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共性特征。

2.体现“职教特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是高校的基本功能。这几大职能在高职院校不可能面面俱到,均衡得到体现。高职院校的根本使命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最大程度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企业提供科研、培训服务,切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是以追求学术创新、学术自由为根本目标。因此,“学术自由”“学者(教授)治学”等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制度特征也就不能简单地套用于现代高职院校。构建高职院校现代制度要切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的规律、特点,真正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特色,这既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也应成为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的基本特征⑥。

3.突出行业、企业参与。扩大学校发展的社会参与度,吸引社会多元利益主体参与,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院校是一种具有政府及其他出资人、教师、用人单位(尤其是行业企业)、学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大众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组织。在高职院校现代制度设计中,要基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并为其更好、更快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来理顺高职院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以及推动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比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为紧密,吸收社会多元利益主体,尤其是如何推动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参与高职院校建设,更是重中之重。这是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体现在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上的突出特征。

4.体现系统性。高职院校现代制度应该具备系统性的特点,是一套体现整体性、协调性特点的规则体系。整个学校制度体系应该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专业建设等一切活动包括进来,学校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要做到有据可依和有章可循。

三、当前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主要任务

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立足实际,在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逐步完善。就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而言,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研究和建立高职院校章程。现代大学制度体现在学校内部主要就是治理结构和治理关系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学校在一定的制度原则指引下,排除各种阻力,提升运行质量,实现依法治校。大学章程是高校得以设立以及保障其依法治校和正常运转的“根本大法”,是大学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章程建设。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当前,高职院校已经到了从规模扩张转为提升内涵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加强高职院校章程的基本理论研究,制定、实施符合法律规定,体现高职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理顺内部治理关系,大力推进依法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理应成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亟待解决的理论课题和重要任务。

2.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和体制的显著特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键在于理顺党委和行政的关系及贯彻好党的民主集中制。党委一方面要充分行使领导权,领导好学校全局性工作;另一方面又不要以党代政,要大力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高职院校大多从中专校升格而来,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方面,既有许多制度空白亟待加以补缺,又较少受到固有模式和框框限制,可以大胆地、创造性地探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实现机制。一是制定好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沟通协调和监督机制,提高执行制度的严肃性与自觉性。二是党政一把手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处理好书记个人在党委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与校长在行政实施过程中的职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涉及学校发展的“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决策时,一定要注意决策前的酝酿和磋商。三是尝试构建有利于形成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制衡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充分尊重学术权力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四是加强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切实保障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的权力⑦。

3.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合作机制。要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同时,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的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扩大学校发展的社会参与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办学机制,是新阶段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一办学体制与机制的形成,既需要依靠外部制度作为保障,也需要高职院校内部制度的配套设计与实施作为落脚点。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主动扩大开放,积极探索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委员会,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

4.改革人事分配和绩效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要着力健全岗位聘任和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管理人员职员制、员工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人事分配办法。同时,高职院校教育是具有一定正外部性和公共效用不可分割特点的社会准公共产品。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某种程度上几乎是政府模式的“复制”,移植行政官僚机构的一套管理办法,注重行政过程,办学效益和效率较低,也没有建立起问责机制。为此,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把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部门,实行专业化管理,实施明确的绩效控制,提高行政绩效,从重视行政规则、过程转而重视结果、产出⑧。高职院校要提高绩效管理意识,淡化官僚意识,逐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要确立顾客导向意识,建立学校信息公开制度和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构建社会中介组织、用人单位、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的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和具体实施这些管理制度,凸显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中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5.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院校“和谐”制度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成员的积极参与、自觉行动。因此,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不能只是重视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这些有形的文字条文的建立,忽视制度文化这个无形的运行环境的建设,从而使许多制度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束之高阁,或在执行中变形走样,而要把制度真正内化成为一种文化,让制度深刻地影响学校和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从而使现代制度建设对学校发展真正产生出推动力。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1-07-29.

②王京章.高职院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相关问题探索[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5):59.

③张琦.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164.

④郑祖宪.和谐社会背景下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J].发展研究,2009(2):67.

⑤吴松.我们离现代大学制度有多远[J].中国大学教学,2005(1):14.

⑥孙卫平.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意义、内涵和特征[J].职教论坛,2010(13):43.

⑦顾海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10(Z3):19.

⑧陈洁,孙卫平,吕红.多学科视角中的现代高职院校制度[J].职教论坛,2010(13):38.

作者:赵玲珍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论文 篇2:

以章程建设为核心推进高职院校制度建设

一、以章程建设助推高职院校制度建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已逾三十年。自2000年起,得益于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在相关教育从业者的努力下,高等职业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与普通高等教育平分秋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相较于其他方面的建设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制度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仍旧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2010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主旨即职业院校需遵循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及履行公共职能。高职院校要实现现代化的转型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自身制度建设,已成为必然选择。

而章程作为学校的基本纲领和准则,在规定学校的性质、宗旨、任务、机构、人员构成、内部关系、职责范围、权利义务、活动规则、纪律措施等方面具有权威性的指导作用,是学校制定其他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因此,科学规范地开展章程建设工作,无疑成为了学校完善制度建设,实现向现代大学管理模式转型的重要一步。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从自身办学实际出发,近年来坚持完善学院章程建设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为高职院校以章程建设为核心,推进自身制度建设,实现依法治校,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践理念及路径。

二、章程建设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学院主要坚持和秉承了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从而确保了整体建设方向的一致性与正确性。

1.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基本原则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将遵循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作为首要原则,以此保证学院章程具有充足合理的法律效力。其中,学院主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作为制定和实施学校章程的依据,从而确保学院章程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与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

2.以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为基本原则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更为显著的自身发展规律,如在办学模式上,强调校企合作,依赖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办学理事会作用;在管理体制上,需要协调好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和经营方面的一线高技能人才为主。因此学院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性和规律必须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保证学院章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以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实际为基本原则

每所高等职业院校都有其特性,因此在章程建设中也应坚持紧密结合自身特性的原则,以保证学校章程的可行性。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章程建设中,主要关注自身所处地区的整体产业发展特色和人才需求,学校原有的办学特色及基础,以及常州科教城对于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规划,从而把握住了学院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4.以保障各利益相关者权益为基本原则

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及发展的主体众多,学校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协调及保障,从而确保合作办学方的参与热情。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章程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了各个办学参与主体的权益和诉求,在章程理念中充分强调共赢,在具体制度建设中以章程为引导,制定了对应的规范及细则,全面保证参与办学各方在争取自身权益的过程中有章可循。

三、开展章程建设的主要路径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章程建设过程作为梳理学校内部管理结构的重要契机,同时章程建设与学校依法、依规办学的理念,有效推进了学校的制度化建设。在实践中,学院主要从以下路径出发,开展相关工作。

1.完善治理结构

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求,学院以依法健全和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诸要素为重点,在学院章程中明确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调整了学术委员会构成与职能,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将不再在学术委员会任职;明确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健全了教代会、学代会民主决策制度;提出成立经营性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责。此外,为了从体制机制上保证政府、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各方力量对学院办学的实质性参与和支持,确保在办学过程中与区域经济和现代产业无缝对接,学院将建立办学理事会也写进了章程。由此,基本确立了学院的整体治理结构。

2.完善领导体制

为了提升学院的整体治理效率和质量,理顺领导主体权责,学院在章程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一章中进一步明确阐述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党委与行政、书记与院长的职责,规范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并建立党委委员分工负责制,制定了《党委、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做到领导班子成员党建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确保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把好办学方向、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校、促进内涵发展的全过程,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修订完善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学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调整党委委员分工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得到充分落实。

3.完善学术规范

为了保证学院的学术建设和管理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学院在章程的教育教学管理一章中,明确阐述了学院坚持学术管理独立化的理念,提出学院的所有学术管理工作均由学术委员会统筹负责,确保行政的归行政,学术的归学术,使行政管理从繁杂的学术事务中解脱,让学术管理变得更加精细准确。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完善了原有的学术委员会章程。

4.完善民主管理

为了坚持细化民主管理,畅通民主渠道,充分倾听全体师生的心声,学院在章程中进一步明确了教代会、工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的地位和管理职责,并提出二级学院也应建有相应的二级代表大会制度。

在章程的信息公开制度中,明确师生员工可以通过递交提案的方式向学院提出合理化建议,党委书记信箱、院长信箱及师生信箱必须公开,对于师生员工递交的问题限时答复、限时落实。教代会的非常设机构执委会有监督提案执行情况和教代会决议执行情况,以及定期听取学院重大事项汇报的权利,同时也有将相关情况及时向全体师生员工公开的义务。此外,针对接待全院师生来访交流的每周一次的院长接待日活动,也以明确的管理条款予以制度上的保证。

5.完善两级管理

为了保证学院章程的有效实施和落实,致力于不断激发基层办学活力,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学院在章程的机构设置及职责条款中明确了学院的两级管理制度,以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重心下移、权责对等、目标管理和分类考核为原则,把人员岗位聘用、运行经费管理、人员经费分配、资产设备管理、综合绩效考核下放给二级部门,赋予二级部门在人财物方面更多的支配权,实现管理权限重心下移,强化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部门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完善了学院的《两级管理》具体实施办法,从而有效激发了二级学院(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了办学活力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6.完善章程学习

学院于2014年初启动章程建设和规划工作,2015年12月新章程获江苏省教育厅厅务会议审议通过,予以核准,学院于2016年初面向全院全文发布。

为了保证学院在章程建设中贯彻的理念、思路及部分全新的规章制度能够被全体师生理解、领会,政策法规处将学院《章程》分发到全院每一位成员,做到人手一册,并利用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机会,就《章程》的发布、学习、贯彻向全体代表做解读。学院校园网在首页醒目开设《章程》专栏,便于全院师生学习和下载。学院官方微信开设专题,用通俗易懂的图文形式对《章程》进行解读。学院还邀请国家教育部政策法规司专家来学院开设专题讲座,围绕《章程》建设对高校法治化建设的核心作用来阐述学院章程的建设意义。学院主要职能部门在新职工入职培训班、学生干部培训班开设专题讲座,进行章程学习宣传,并分赴二级学院,与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学习和解读《章程》,提升广大教职员工对《章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章程建设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依法治校”为特色的治理结构,有效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和依法治学工作,将学院各项改革发展事业纳入法治轨道,形成了学院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评价、支持、参与和监督的良好发展局面。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副研究员)

作者:金亚白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探究

[摘要] 依法治校,建立健全高校制度是推进高职院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有力保障;充分利用党内民主建设,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 高校发展 依法治校 党内民主 制度建设

一、依法治校和党内民主建设提出的背景

“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新格局。”2003年7月17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行依法治校,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校因此进入人们的视野。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党内民主建设关系到党在高职院校的核心领导地位,关系到党的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高职院校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要自觉地运用依法治校和党内民主建设两大法宝,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继承与创新,促进了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快速、平稳地发展。

二、依靠法律制度推进高职院校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的“依法治校”,与中小学阶段依法治校不同,中小学依法治校的主体主要是未成年人及中小学具体事务,适用的法律主要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而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主体则是大学生,是成年人,对象不同适用的法律也就不同,因此,高职院校的依法治校就是要求高校管理者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以及高职院校具体事务进行管理,体现出法治精神。所依之法指专门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中包括高校依据《高等教育法》、《教育法》等上位法制定的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还包括适用于一切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的所有广义的“法律”。

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目标是:依法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提高高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现高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的若干意见》及相关法律法规,我以为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转变政府职能,变指令性办学为自主性办学,变政府微观管理为政府对高职院校进行宏观管理,变随意性管理为依法行政。

2.加强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建设,切实把握国家关于高校教育办学的法律法规,依据学校自身情况,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人们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建立依法办学的现代大学制度。实现高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形成高等学校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

3.对高职院校师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高职院校管理者依法治校的水平,增强教师依法治教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4.依法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护师生的生命、健康权利不受侵犯。在高校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高职院校要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为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5.建设和谐民主的高校校园环境,增强学生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人文素养。

依法治校下制度建设就是一切法律为准绳,通过一定组织程序改进原有的不合法律法规或不能体现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规程,进而建立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规程。依法治教要求高校管理者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建立与健全高等学校的制度体系。依法治教要求学校所作的每个决定、所做的每件事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办理或处理,正确配置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达到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声誉和核心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

三、依靠党内民主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制度建设

1.党内民主的本质来源及其内涵

党内民主来源于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指出:所有盟员一律平等,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盟各级组织的领导人都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代表大会是同盟的立法机关,中央委员会是权力执行机关。并明确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党内民主的内涵我们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党内民主是一种民主原则,这些原则通常包含: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民主和集中相统一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选举原则,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民主监督原则;第二个层面,党内民主是一种民主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内民主选举制度,集体领导制度,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党内民主监督制度;第三个层面,党内民主是一种民主生活,它主要包括党的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如党内选举、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成员的民主决策、党员平等地决定党内事务等党内政治生活以及党员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生活。

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建立、完善高校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

2.依靠党内民主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是高校制度的建设、机制的创新。近年来,我院围绕运用党内民主,推进高校制度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在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召开党的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院(系)党务干部选拔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1)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高校制度建设。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把握办学方向,谋划全局,制定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可谓权倾全校,若无有效的监督就会滋生腐败,就会损害高职院校的发展,就会损害党的利益。我们在党员内部、在领导班子内部切实贯彻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决定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时,我们学院坚决执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决定重大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切实做到以充分的民主讨论为基础,让每个党员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将最好的主意吸收进来。同时,对涉及学院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对涉及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广泛征询意见,提高师生员工的参与度。正是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使得每一个党员都能参与到学院的建设中来,因而,每个党员都觉得自己是学院的主人,党员们建设学院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学院的制度建设从而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印制了《规章制度汇编》、《工作流程》等。

(2)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创造性地实行党代会、教代会提案制。自试行党内民主以来,我院以党代会、教代会召开为契机,实行党代会、教代会提案制,对党代会、教代会闭会期间代表的职责、作用的发挥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一新的尝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多党员群众的提案得到了院党委的重视,有的被采纳,有的被推荐,为学院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学院事业的科学发展。

(3)利用党内民主探索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新途径。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学院利用党内民主在党务干部建设方面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寻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我院采用“党员个人自荐—单位群众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方式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党务干部。该办法的推行,使党务干部选任工作实现了党内民主与群众民主的有机结合,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实现了由组织“让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激发了党务干部工作的热情,使党务干部的精神焕然一新,有力促进了学院党建工作上水平。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使我院的制度建设得以健康有效的运行,结合我们高职院校的实际工作,围绕推进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永葆党的先进性这条主线,进一步完善适合学院的各项制度建设,讨论审议学院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规划,落实广大教师对学院发展以及切身利益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监督权,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学院管理和改革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应当提高党内民主化程度,加快党内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步伐,确保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亲和力;同时,我们也必须依靠依法治校才能确保我们高职院校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超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考.

[2]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

[3]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2003-7-17.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5]搞好党内民主建设有助于党内和谐.瞭望,2006-10-25.

作者:赵建中

上一篇:金属切削水平研究论文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