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科建设论文

2022-07-03

摘要:高职教育是一种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注重应用和技能的高等教育形式,教育理念本身就具有其特殊性,培养直输企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实现学生就业就是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落脚点。而学科建设又是高职院校进行招生的基础,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院校学科建设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院校学科建设论文 篇1:

浅论科研档案在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摘 要: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辛勤劳动的结果,是学科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本文以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新时代科研档案在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价值,提出运用科研档案提升学科建设的具体路径方法。

关键词:科研档案;学科建设;档案管理

科研是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档案是科研项目在其立项论证、研究实施及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及绩效评价、成果管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标本、样本等实物,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辛勤劳动的结果。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财工职院)始创于1958年,目前为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近年来,该院加大科研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建设。其中,科研档案管理对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提炼学科建设成果、宣传学科建设成就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学科建设基本特征

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开展的相关学科评估来看,其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对包括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起到很好的引导、激励作用,也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从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分析来看,当前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有几个明显特征。

1.1 重质量,突出人才培养

学科评估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成效的根本标准,并贯穿评估全过程。与以前评估比较,从评估指标设置上来看,将“人才培养”指标从之前第二个指标调整至第一个指标,三级指标中“人才培养”占全部指标50%以上。作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湖南财工职院十分注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成为国家(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也是湖南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

1.2 重特色,注重学科评价

从学科评估的价值导向来看,更加注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体系,为体现这一特色,就要求不同院校、不同学科结合自身师资力量实际、办学经验等,科学设置符合本校发展需要的学科。湖南财工职院经过60余年的发展,院系设置、专业开设都经过了不断发展、优化的过程。目前,会计、市场营销和模具设计与制造成为国家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其中,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被纳入了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逐渐形成了一批示范性、特色性、精品类专业。在全国1408所高职院校2019-2020年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该院位列291位。

1.3 重内涵,强调学术水平

不论是高职院校质量发展,还是特色学科设置,在发展的方式方法上都十分注重学科的内涵建设,即学科建设由强调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最新的学科建设评估体系,将师德师风、队伍结构、代表性教师、科研能力等均纳入了学科建设评估体系。截至2017年3月,湖南财工职院有教职员工661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62人,正高职称教师15人,副高以上职称176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5.3%,拥有会计电算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

1.4 重成效,发挥学科价值

学科评估更加注重学科建设对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特别注重学科建设成效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彰显学科建设的社会贡献及价值效益。湖南财工职院注重学科建设及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其中,学生技能竞赛、毕业设计、技能抽查合格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等均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近五年来,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7个、二等奖5个,省级一等奖55个,其中,会计专业连续10年获省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为社会培养出大量专业型财会人才。

2 科研档案基本分类及内容

根据《档案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业务规范,纳入科研档案管理范畴的主要包括课题管理、科研成果、学科设置、学术活动、学术刊物、科研统计管理等。

2.1 课题管理

科研档案中的课题管理类档案,主要包括课题立项、课题进展及课题结项类档案。每一项又包括具体的档案内容,如,立项包括课题选题、申报、立项审批、经费预算、任务合同书、立项批复等相关资料;进展包括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经费适用,以及课题变更等相关档案资料,如科研方案實施、专家咨询、中期评审等;结项包括课题结项、评估及鉴定等。

2.2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包括基础理论成果,如科学专著、发明专利、科学论文、原理性模型等;应用技术成果包括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生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等;软科学成果,主要形式为研究报告。湖南财工职院十分重视科研工作,近五年来出版专著81部,发表论文2662篇,获得省职业教育成果奖3项。

2.3 学科设置

学科设置包括二级、三级学科调整,以及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管理等。湖南财工职院前身是由衡阳市第二技工学校与衡阳财政会计学校合并组成的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正式更名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设6个教学院系,22个专科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属近年来新兴专业。

2.4 学术活动

主要包括各类由学校组织的重要学术活动、学术交流等,以及由院校编纂的各类学术刊物、学术专著,还包括学术评议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文件资料,如专家数据库等。此外,还包括学校各类科研年度统计报表、年度综合计划、科研队伍档案,以及科研管理档案等。如,湖南财工职院曾邀请高级工程师王金科举办“汽车零部件生产物流管理”学术讲座。

3 科研档案在学科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建设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1 指导教育战略制定

湖南财工职院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高职院校,其学科体系建设契合了国家发展高职院校的现实需要。科研档案是学校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科研档案查询,有助于教育主管部门评估院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和发展阶段,对高职院校科研水平、教育发展能力作出科学判断,也为政府优化区域学科专业布局提供重要参考,为学校、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高职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3.2 提高教学评估质效

学科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集中体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师资队伍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现状。通过科研档案的查询、统计、展示,可以掌握全校科研整体发展状况,以及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明确哪些属于学校科研能力强的学科,哪些学科建设还存在问题和短板,进而反思学科专业结构布局是否科学、学科建设方向是否准确、学科管理是否合理,对提高涵盖学科建设在内的教育教学评估质量和效果都具有积极意义。

3.3 评估学科建设成效

科研档案本身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科研档案参与学科评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学科发展、认识学科建设优劣的过程。学科评估结果作为高职院校学科横向、纵向评价的重要依据,为参评学科认识同类学科发展状况提供良好契机。运用科研档案,将其作为学科评估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评估学科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

3.4 宣传特色学科工作

学科建设是高职院校日常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估高职院校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表达方式。高职院校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更新学科设置。其中,重要、特色的科研档案能够帮助学校进一步宣传其特色学科,扩大这些学科的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引导学生及家长根据科研档案研判学科水平,进而选择适宜学科专业等。

4 科研档案在学科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实现路径

在高职院校学科建设过程中,需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高职院校学科发展现状,利用相应的科研成果,加快科研进程,为学科研究选题、预测、论证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提高学科建设质量。

4.1 提高对科研档案认识,为学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科研档案在学科建设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科研档案管理中还存在意识淡薄,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为有效发挥科研档案在学科建设中的应有价值,需要增强广大档案工作人员对科研档案在学科建设中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是提高决策层思想认识。校领导应带头认真学习《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及业务规范,将科研档案管理与学科建设纳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加大人财物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其次是提高档案管理层思想认识。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及时学习学校颁布的相关规定,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基本内容、要求、方法、作用及价值,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科研档案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现实意义,按照学科建设的要求做好科研档案日常管理。再次是提高学科建设者思想认识。广大学科建设者应充分认识科研档案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在新学科创设、传统学科升级中汲取科研档案中的知识和养分,注重形成和移交科研档案,用以支持和推动学科建设与科研档案管理。

4.2 完善科研档案制度,为学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是建立健全科研档案归档制度。明确科研档案归档流程(如先预立卷,然后整理组卷,最后移交档案、归档验收)、归档材料收集范围、归档时限、保管期限、分类标准(如按年度分类、按级别分类或按问题分类等)。其次是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统一集中管理原则,根据科研档案完整、安全、系统要求,从科研档案资料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编研、利用、统计等方面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各单位应结合院系、专业设置的特点,加强科研档案信息加工工作,编制完整的检索工具,编撰科研档案简介、文摘、汇编、手册等。再次建立健全科研档案利用制度,为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查询、检索、利用科研档案提供制度保障。

4.3 培育科研档案队伍,为学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知识创造、传播及运用的主体,切实加强科研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使其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才能管理好科研档案,为学科建设提供档案支撑。首先应提高思想认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做好科研档案资料收集、信息挖掘,为高职院校新兴学科创设,以及传统学科提档升级提供科研档案支撑。其次是增强业务素养。科研档案具有专业技术性,针对馆藏的众多科研档案资源,应学会甄别、鉴别、选择与加工,结合馆藏档案资源,编制相应的科研档案检索工具、数据文件、技术报告。为此,应不断加强业务素养,通过参观取经、交流研讨、跟班学习等渠道,熟练掌握先进档案应用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学科建设做好服务。再次是培育职业精神。科研档案管理是一项枯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科研档案中涵盖诸多秘密型、创新型科研信息,在利用科研档案为学科建设服务时,应把握好公开与保密、管理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坚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发挥科研档案在学科建设中的更大作用。

4.4 改进科研档案服务,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首先是注重信息技术应用。作为科研档案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快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进程,促进科研档案与学科建设之间信息资源互通互联、共融共享,打破科研档案管理壁垒,实现科研档案价值最大化。探索开发APP,利用智能手机平臺,提高用户体验。将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及设备更好地应用到科研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更好地将科研文献、数据、图纸等科研档案信息整合利用起来。其次是注重信息资源应用。科研档案是宝贵的信息资源,广大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多层次、多角度加工、整理科研档案信息,不断提炼出更加有价值的信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服务。

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学术水准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与发展,与科研档案管理、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科研档案可以为学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资源,也为学科建设成果评估提供重要依据。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思想上形成一致共识,在制度上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培育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切实改进一体化科研档案用户体验,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服务,为高职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雪冰.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档案管理的特点及方法[J].兰台内外,2018(2):18—19.

[2]姜辉,孔燕,刘恩贤.新形势下学科建设档案管理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山西档案,2015(2):105—107.

[3]刘书荣.重点学科建设与档案服务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2008(10):161—162.

[4]孙曙光,张帆,郝爽.学科评估视域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的问题与策略[J].情报科学,2021(5):163—168.

[5]田瑞松.科研档案管理与学科建设发展探索[J].科技传播,2017(11):90—91.

[6]刘淑杰.略论科研档案管理与学科建设的发展[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3):94—96.

作者简介:颜丽琼(1985— ),本科学历,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馆员,主要从事档案管理研究。

作者:颜丽琼

高职院校学科建设论文 篇2:

关于我国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分析和思考

摘要:高职教育是一种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注重应用和技能的高等教育形式,教育理念本身就具有其特殊性,培养直输企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实现学生就业就是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落脚点。而学科建设又是高职院校进行招生的基础,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分析学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对于高职的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学科建设;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团队

一、学科建设的定义和内涵

学科建设是一个对学科体系进行不断优化的过程,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学科建设是对学科的研究对象进行更加深入的发现和探究,对现有的学科体系进行深化和改造,不断突破和创新,使其具备更强的解释现象的能力和更具权威性,并且在不断地实践中进行验证和优化,使其能够转化成为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2]。其次,学科建设也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是一个确立学科建设方向和学科资源的分配的过程,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学科建设进行明确定位和对于科研设备、资金等进行规划和分配。最后,学科建设也是一个强大的教育服务系统,高等院校是学科建设的主力,为学科的发展和延续培养后人才,充实学科建设队伍,推动人类发展。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高职院校科学科基地设施差,科研水平低

学科项目能为学科建设争取更多资源,搭建更高的平台。精品课程的研发、更好的学科基地的建立都需要有好的具有的学科建设项目。然而,由于国家长期不重视高职院校自身学科的建设,因而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项目少,没有项目就没有项目经费和项目资源,没有项目经费和项目资源就没有好的学科建设平台,最终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科的学科基地设施差,科研條件差,科研水平低。

(二)高职院校学科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学科建设是一项非常专业的任务,只有培养一只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团队,才能保证学科建设的顺利开展,只有建立有梯度的合理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团队,才能形成优势互补,提升效率,并保证学科建设的延续性。团队的质量和结构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科队伍的素质整体不高,远低于研究型院校,学科建设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学科建设团队常常是临时组合,学科带头人往往是外聘研究型院校的人才,团队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最佳的梯度互补结构,团队内部人才不全面。团队往往没有凝聚力,缺乏共同目标和团队精神,使学科建设项目的效果大打折扣。成果转化率低,学科建设完全脱离实际,长此以往,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项目更少且层次偏低,进入恶性循环。

(三)高职院校自身缺乏特色化学科教育教材

高职院校与研究型院校相比,其职业性和实践性是其突出特点,然而,当前受客观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真正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大部分高职教材还停留在理论部分,或者理论的部分偏重,而具有院校学科特色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且院校自己编写的特色教材常常更新周期长,教材内容滞后于现实需求,新技术、新工艺、新案例没有反映在教材里。另外,教材整体的生动性和启发性不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断起到开拓学生思维的作用。

(四)高职院校教学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院校普遍将学生进校一年半至两年作为理论学习年,将临近毕业的一年至两年设定为实习年,因而很多院校在进行学科课程设置时,没有更多的站在提升教学质量的角度考虑,而将同一学科理论课程和实践实习课程完全分开。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录取分数偏低,整体具有薄弱的理论基础不强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理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乏味的,而实践课程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思考和建议

(一)提升校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素质

教师是高职学科建设的主体,是特色化学科建设的缔造者。很多高职院校在选择教师时,在其基本学历的基础上更注重其实践能力,在培训校内教师时也是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培训,打造双师型教师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要求校内教师定期去企业培训,并外聘企业的技术人员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教学。高职院校更加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授课能力,却没有过多强调校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高职院校应将校内教师划分为理论教研型和实践教学型,注重培养理论教研型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素质,尤其是特色优势专业的理论扎实的优秀教师。在培训教师上与研究型院校进行对接,而不应在学科建设上完全照搬研究型院校。教师通过进入研究型院校进行培训,提升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再联合实践经历丰富的教师,形成优势互补,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科建设和特色学科的结合,组成一只专属高职院校的稳定的特色化学科建设团队。

(二)打造高职特色化学科建设基地

学科建设基地是进行学科建设的硬件和物质基础,高职院校如果想要真正加强特色化学科建设,吸引和留住特色学科带头人,就必须拥有专属于自身的、优于其他院校相同专业学科的基本配置。因而,高职院校必须加大特色学科建设基地的投入,参考国内其他院校和国外优势学科的学科建设基地配置,制定刚性指标,一定要特色学科基地的全部或部分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除了特色学科基地的场所和设备的配置,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特色图书馆建设、实验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升特色学科的硬件。满足特色化学科建设的硬件要求,实现软件和硬件的和谐搭配和合理并进。

(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

1、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由于特色化学科建设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涉及团队协作、人力物力的配合等,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优良的品格、良好的组织协作、抗压和创新能力。同时为社会输送全面的人才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因而,加强学生的道德建设,活跃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抗压能力,是高职院校特色化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2.形成特色化的校园文化。文化是一种“软制度”, 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形成,是一个群体不成文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建设特色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对于自身院校的认同感,使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相处更加和谐融洽,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和交流,提升院校师生整体素质和院校整体形象,为特色化学科建设提供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因而高职院校应举办各种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2]刘晓保.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03)

[4]曹静,范德成,晓旭.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0(1)

作者简介:陈楠(1987.01-),女,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教务管理。

作者:陈楠

高职院校学科建设论文 篇3:

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学科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骨干示范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中心的宗旨,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文章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及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分配制度的学科建设策略。

关键词:示范高职院校;骨干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分配制度

2006年11月,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教育部启动了被称为“高职211”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将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包括优先安排招生录取批次、鼓励开展单独招生试点等。2010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决定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扩大国家重点建设院校数量,新增100所左右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回顾高职院校的示范性建设成果让我们看到,不光是2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在财力上获得了支持,实训实验条件都上了新的台阶,教师队伍也得到了1—2轮的教学改革的培训与实践,在教育质量上有了较大提升。现在摆在骨干示范院校面前的命题是,在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完成建设项目验收以后,如何继续做优做强,继续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层次上绝大多数为专科,且大多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其“科学研究”功能相对薄弱,在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方面强调其“职业性”,忽略“学科性”。但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办学层次上移也是现代职教的需求,目前已有高职院校独立试办高职本科专业、与本科进行合作试办“3+2”专业办学模式。因此这时需要审视高等职业院校在学科建设上出现的若干问题。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涵

学者对学科的论述有所不同, 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教学的科目”、“学问的分支”、“学界或学术的组织”是学科的三个基本内涵。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体现不同的内涵而已[1]。

学科建设主要是学术梯队建设、研究设施建设、确定研究方向以产出研究成果;而专业建设主要是专业人才目标制定、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等。

学科建设对任何高校都是必需的,只是不同类型的高校侧重不同。学科建设并不局限于学科带头人建设、纯学术研究(或基础研究),学科建设是每个高校的系统工程, 也是全局性的基础工程[2]。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及问题

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科划分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 学科是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专业就通过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切块、组织来形成课程以及一定的课程组合的方式来满足。所以,专业以学科为依托。学科建设是基础, 专业建设是成果,中间通过课程这一桥梁来连接。

而职业院校尚对学科建设认识不清,这是因为其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要素科学研究的基础非常薄弱,是以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的变化进行专业的设置与调整。专业建设是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的工作重心。围绕着专业人才目标制定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进行教师的引进、实验设备的采购。在专业建设中强调打破学科型教学模式,围绕工作实践与应用整合教学内容。而学科建设仅仅是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遴选学科带头人、锻炼科研梯队雏形、申报院级、市级科研课题等。

因此,本科院校和职业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形成过程中实为互逆。像高等职业教育这样以专业建设为基础进行的学科建设会面临哪些棘手的问题?

(一)转型带来的问题

现今的骨干示范职业院校都面临着由教育教学型院校向产业应用性院校的转变,但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师,首要的工作仍是教学,教学工作量占到了职业时间的大多半。这样的情况在本科院校里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科研型院校转变时也曾出现,随着高校师资的增加和院校自身向科研倾斜的政策,大部分教授、副教授的年教学工作量可以降低到80—150个学时以下,使这些人员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上,纯教学很难在本科院校的大环境下提升教师自身职称水平。

现今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东部沿海省份的高考升学率已快接近100%,例如江苏省拥有7920万人口总量和高等教育47.5%的毛入学率。2013年江苏省参与高职自主招生的学校增加到26所,还有37所高职院校实行了之前争议颇大的“注册入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期望高职院校采用同样的办法放开引进师资(不久的将来学生人数必然下降,如我国台湾省现在面临的情况),让更多的教师把职业时间投入到科研、工程应用上,对院校本身也存在内生的阻力。但即使有再多的困难也要转型,因为要继续发展就要进行创新性的学科建设,没有科研工作哪里有学科建设?

(二)学科带头人匮乏

在很多本科院校初创时期,往往一个海归强人就能撑起一个院系,而现今的高职院校虽然已经能招聘到教授、博士、高工这样的专业技术人才,但这些人往往因为刚到新的环境,科研氛围、资源、日常事务等和以往的情况相差很多,很难马上进入先前的工作状态。同时现在高校间人事流动性也很大,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也往往考虑到自身发展的原因转投科研型本科院校。再者高职院校中有科研能力的人,往往其他能力也较为突出,大都被组织部门普遍撒网成为各级部门的领导或干部后备力量。这些方面的原因导致期望有效的学科建设常缺乏人这个关键因素。

(三)缺少学科人才梯队

与本科院校基本上已形成“导师—年轻教师—博士(硕士)—本科生”这样一个研究梯队相比,高职院校教师之间的业务联系大多在教学层面,产业应用、科研研究层面往往独来独往,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师纵向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主要是与企业合作的横向工程应用型问题。这些与企业的横向型课题往往涉及人脉、知识产权、商业价值等很多问题,因此很难形成类似基础研究的人才梯队的传承。并且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基础知识薄弱,且在学校的时间仅两三年,往往在实验室刚刚能上手,就要毕业了。这些问题都限制了高职院校人才梯队的形成。

三、基于分配制度的学科建设策略

上述三个问题在外因内因上都制约着骨干示范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科建设,如何破解最终落脚到一个问题的解决上,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一)合理分析师资

哪里都有人才,但全才太少,太辛苦。笔者曾与一个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交流最近的工作生活情况,不乏抱怨之词。主要是工作(杂务太多)—学习(压力太大)—家庭(小孩难管),其中他的一句话概括了全部:“一天下来,往往坐下来静心干点事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了。”其实人才、全才也都是普通人,若他适合教学,就多上些课;若他适合科研就多些研究;若喜欢和学生打交道,则多当几个班的班主任,而不是样样都要干,都要干好。这样也许能少些辛苦,多些创造。但为什么更多的教师愿意选择行政管理岗,大多的教师愿意多上课,没有多少教师愿意多带几个班的班主任,这都是由于现阶段高职院校分配体制尚没有理顺造成的。

因此高职院校要真正进行学科建设,由教学型院校转型为产业应用型院校为以后的升本做准备,则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分配制度改革,真正打通管理—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的工作量计算方式、调整模式和人员内部择岗,限制管理人员的数量,限制双肩挑的人数。

(二)学科带头人——外引内生

现阶段很多示范高职院校都在校内进行遴选学科带头人,往往是专业带头人同时也成了学科带头人,这样会导致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混淆。因此首先要理清具体的管理部门:专业建设的管理部门从上到下分别是教育部高教司、省教育厅高教处和学校教务处,这一块不是问题。而学科建设的管理部门按层次分别是国务院学位办、省学位办和本科院校的研究生院(部、处)或学科发展规划处,高职院校则没有对应的管理部门,因为高职学院大多没有学科发展规划处和学位委员会。学科建设大多是由教务处组织申报,人事处负责管理。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中,可以考虑很多高职院校开始实施的副学士学位授予,以此归口来负责学科建设事宜。

学科带头人初期可以从本科高校、科研院所引进, 构建实用的学术梯队,学院提供相关资源和扶持,后期则从本校中青年教师中培养。当然这里要注意的问题是,想留得住人才,不能靠给位子(当领导)而是要靠给条件、资源,所以关键还是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三)以市场手段形成学科团队

高职学院有别于本科院校内生的“师生”关系作为学科团队,科研团队的纽带,在引进或培养学科带头人后,学科团队的形成无法靠简单的行政手段解决,这需要给教师合作创造一个共赢的环境。现阶段高职院校下大力气进行的科创园等产业园区建设,为这样的环境提供了载体。江苏省南京市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这也得益于2010年出台的《省政府关于支持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简称为南京科技九条,这九条里有八条是涉及对高校教职工科研创业制度的指导政策。有了这样的政策指导,就有了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科技创业园这样的越来越多的省级“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园”。

产业园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岗位,也让高职院校的教师依托这些产业园区和高新科技产业,能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市场手段形成有特色的高职院校的学科团队。

只有如此,高职院校才能找准有别于本科院校的自己的学科方向和目标,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平台, 在学科布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发展定位。

参考文献:

[1]陆军,宋筱平.关于学科、学科建设等相关概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

[2]茌家飚等.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8,(15).

收稿日期:2013-09-17

作者简介:胡虹(1977—),女,四川广安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工业催化、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作者:胡虹

上一篇:乡镇机构改革分析论文下一篇:水电设计典型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