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艺术美术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广西的民俗艺术种类繁多,如壮族民歌、壮剧、壮锦、侗族农民画、刺绣、织染、北海贝雕、东兴石雕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特征,承载着广西地区民族独特的历史。民俗艺术就其现实教育功能而言,是理解民族审美理想和民众情趣喜好的具象引导,是把握地方艺术特色的重要依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民俗艺术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俗艺术美术教育论文 篇1:

民俗艺术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研究

摘  要: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推广和普及,民俗艺术在多个领域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民俗艺术不但可以使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得到提升,设计人员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艺术、更加全面地掌握民俗艺术、更加深入地研究民俗艺术。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民俗艺术符号可以促进抽象造型的发展,可以在平面设计中构建民俗艺术符号模型,还可以把民俗艺术符号与平面设计结构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民俗艺术符号;平面设计;价值;设计人员

一、概述

人类与其它生物最大不同就在于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符号是原始语言表达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利用符号来交流思想,利用符号来表达更深刻的情感。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是把符号刻画到一些器皿上来记录对大自然与社会的认知,使原始的认知和情感保留了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些符号也得到了持续的优化与完善。符号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融合与碰撞,文化结构也得以拓展和演化,由此就形成了符号体系。对民俗艺术符号的研究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进行的。

二、在平面设计中

应用民俗艺术符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人们的思维过程,就是让世界变得符号化。思维就是对符号进行转化、组合、选择、重生的过程,可以说,思维的主体是符号,符号可以表现出人类的思维。进行平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在二维空间中规划文字之间的相互关系、比例、位置等,就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然而,这与一般意义上的思维过程不一样,平面设计是平面设计人员内心的思维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平面设计就是为了应用平面媒体对信息进行传播。平面设计的主要手段与依据是符号原理和符号方式。平面设计自身就属于一种符号表现方式,平面设计人员利用平面设计作品向观众传递自己的思想观念与论点,从而实现劝说、劝导、引导、教育的作用。观众通过观赏平面设计作品,然后结合自身的经验作出判断,从而体会到设计人员所要体现的思想观念。这种符号是否能够被观众有效地、快速地、正确地认知和接受,成为了平面设计作品是否取得成功的衡量标准[1]。

(一)把民俗艺术符号应用在平面设计中可以促进抽象造型的发展

在20世纪初,人们运用民俗艺术符号来设计抽象的事物,不但很好地传承了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通过民俗艺术符号来展现自己对外在事物的认识,对饱满而又独立的艺术形象进行构建,由此使民俗艺术符号的应用结构质量得到了提升。在设计平面作品的过程中,有机地统一了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创作风格,同时也使得我国的民俗艺术符号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人民群众在传统民俗文化中可以感受到和谐、吉祥、幸福等道德层面的情感。正是有了这些情感,在设计平面作品的过程中,应当科学、有效、充分地利用民俗艺术符号,从而展现出不一样的本土文化与艺术造型。

除此之外,在设计平面作品的时候,广告设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民俗艺术符号,增强艺术表现力,对以设计为基础的大众心理模型进行构建,使用受众容易接受的元素,使人们对文化内容与文化信息的认知得到提升。中国的平面设计项目正在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充分借鉴了国外的优秀设计经验,把更多的民俗艺术符号、淳朴的情感融入到了平面设计作品之中,使视觉艺术符号更加多样化,使平面设计的抽象艺术造型有更大程度的发展。

(二)在平面设计中构建民俗艺术符号模型

在传统艺术中,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民俗艺术。民俗艺术是随着民间风俗而形成的艺术方式,并且在民间世代传承,有着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例如民间刺绣、民间绘画(布画、刺绣、蜡染、壁画、年画等)、民间祭祀(纸钱、纸房、纸人、泥塑等)、民间雕刻、民间家具、民间建筑物、民间玩具(泥人、风筝、毽子、蹴鞠等)、民間演出(皮影戏、京剧、粤剧、山东大鼓、河南梆子等)、民间剪纸、民间小物品(香囊、折扇、鸟笼等),这些都是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民俗艺术。与传统人文艺术更加注重观赏性相比,民俗艺术有更强的实用性。创作民俗艺术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欣赏,而是创作出精神上或物质上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属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艺术。民俗现象、民俗事物的主要表现是民俗艺术符号,其可以对民间理念、民间经验以及民间认知进行不间断地传递。从图形语言与视觉信息传达的层面来讲,民俗艺术符号认读性非常广泛,民俗艺术属于人民群众的艺术,属于中国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方式,是一种群体化创作的结晶,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完善和优化,直至后期才能够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艺术作品,由此决定了民俗艺术是大部分人或者某个区域的情感与思想的共同表现[2]。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民族间的不断融合,很多民俗符号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认知的民俗艺术符号。在设计平面作品的时候,应用民俗艺术符号可以使图像所要表达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也可以使传播渠道得到拓展,使民俗艺术得到更加有效地、范围更广地传播。

近些年以来,伴随着民俗艺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民俗艺术符号不但是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而且能够使民俗艺术的传播工作与设计工作更好的展开。利用民俗艺术符号的三种表现方式可以创作出具有独立艺术风格与艺术体现方式的作品,可以使作品的艺术性得到提升。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可以让图像发挥出暗示作用。除此之外,也使以隐喻为主的抽象符号能够得到生动的体现,使民俗艺术符号与心理感知之间建立起更好的联系。

(三)可以把民俗艺术符号与平面设计结构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民俗艺术符号,属于艺术意识符号化的表现,在运用符号与传递符号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是思想理念的组合与转化,尤其是在二维空间中,平面设计人员在进行构图的时候,利用互动关系和一定的比例,对科学的、有效的艺术处理方式进行了构建,使人民群众从平面设计作品中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化信息得到更加有效的传递。平面设计人员运用符号来传达可以使文字所无法表达的思想感情得到直接的体现,应用民俗艺术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情感认知[3]。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民俗艺术符号包括三个层面:1.指示符号。在应用民俗艺术符号的过程中,指示符号使用频率并不高。然而,在人们真实的生活中,指示符号必不可少,例如路标、指示牌、警告牌、交通标志等,重点是利用符号体现出时空中的关联与因果关系。2.象征符号。这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符号自身与符号所展现出来的形象没有必然的关系,是一种长期以来通过很多人的感知而形成的联想综合形成的,也就是社会习俗。必须以人们长期的意识形态为基础,才能够使象征符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例如,蓝色象征着冷静、冰冷、安逸、理智、文静、忧郁等,红色代表着革命、热情、奔放、活泼、开朗等,仙鹤、乌龟、桃子代表着长寿。而民俗艺术符号的象征符号则更加的抽象,例如牡丹象征着富贵,莲花象征着洁身自好、纯洁,梅花象征着不畏艰难。3.图像符号。重点是运用图像结构,运用模拟方式和类似的对象把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直接体现出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肖像,让人们有直观的体验,很容易就能够辨别出图像符号,具备民族特色的人物肖像是一种主要的民俗艺术图像符号[4]。

在设计平面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让这三个层面的符号既具备深刻的认知意义又能够让人们具有很高的认可程度,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对这三个层面的符号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运用。从当代设计的角度来讲,应当选择具有广泛受众基础的视觉符号,并且对传统的视觉符号进行创新和完善,从而实现传输新信息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视觉符号不但具备传统的认读性,而且具新符号的内涵,凸显出了设计理念与创新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把民俗艺术符号应用到平面设计之中,可以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使设计理念得到拓展和完善,使中华民族具有更强的凝聚力,使中国的民俗文化得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从而使我国的平面设计与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雍亚迪.浅谈民俗文化中传统符号在当代标志设计中的体现[J].西部皮革,2018(13):116-118.

[2]张丽雍.试论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与传承[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2):29-31.

[3]张徐曼.传统文化符号在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46-147.

[4]屈爽,赵丽丽,肖亚.关于中国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才智,2018(22):213.

作者简介:孙会会,硕士,山西省德州市齐河县胡关屯镇中心幼儿园教師。研究方向:国画。

作者: 孙会会

民俗艺术美术教育论文 篇2:

地方民俗艺术资源的教育价值与实现

摘 要:广西的民俗艺术种类繁多,如壮族民歌、壮剧、壮锦、侗族农民画、刺绣、织染、北海贝雕、东兴石雕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特征,承载着广西地区民族独特的历史。民俗艺术就其现实教育功能而言,是理解民族审美理想和民众情趣喜好的具象引导,是把握地方艺术特色的重要依据。利用本地资源加强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发挥地方艺术教育资源优势,以地方和民间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对广西民俗艺术传承教育课程研究也是对大学艺术设计课堂知识外延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民俗艺术;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民俗艺术,是指民间形成的非实用的、可供人们当作文化欣赏的各种技艺。主要包括像说唱一类的口头文艺、舞蹈、民间音乐和戏剧,以及像绘画、雕塑、剪纸等多种造型艺术形式。民俗艺术是与生活最直接的触点,始终保持着艺术本原的质朴和纯真,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协调着人们的生理情感与社会尺度之间的关系,构筑着劳动者的精神世界。

一、广西民俗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地方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而言的。一般是指各个地方自己开发、设计、实施和有鲜明的地域色彩的课程。国内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改革基本遵循“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的原则,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重视省情教育和当地文化教育,分为“通用课程”和“专题课程”,以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形式实现。如湖南省在人文精神地方课程中设置有湖湘文化,在实践能力地方课程中设有民间体育课程,河南省自主开发管理的地方课程中包括省情教育内容,辽宁省开设辽宁工业与经济课程、辽宁体育与艺术、辽宁民族等课程,山东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本省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点优势开设齐鲁文化课程,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突出地方课程的地域性、本土性和针对性、实用性等特征,弥补了国家课程的内容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广西民俗艺术课程作为地方课程资源,成为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在课程开发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观念陈旧,对已有地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充分,不够深入,丰富的课程资源未能被充分发掘出来。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各地都蕴藏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它们是构成课程的潜在材质。以往的课程活动却忽略了这点,至多也仅是在“乡土教材”的层面来理解它,多流于形式。缺乏地方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习惯于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计划进行课程管理。二是对民俗艺术课程理解深度不够,课程开发理论基础非常薄弱,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涉及课程资源范围狭窄,缺乏民族地区特色,地方课程开发经验不足,实践能力较弱。三是忽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课程管理体制过于一致性和标准化,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不符合素质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的要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开设民俗艺术地方课程成为艺术设计特别是工艺美术设计重要外延,使知识更加全面化,系统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满足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的开发体现了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必然联系,是发展地区特色的新契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地方课程设置要结合当地特色进行,推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二、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开发措施

广西有着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内容独特、类型丰富的民俗艺术资源。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探索乡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何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艺术发掘整理成便于学生学习、探索和教师教学研究的民俗艺术课程资源体系,是高校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开发广西民俗艺术课程主要措施有:一是完善民俗艺术地方课程目标体系,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材编写工作,明确地方课程管理主体职责,建立完善地方课程评价体系。二是确立多元文化课程观,摒弃单一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才是教育资源的狭隘思想,对民俗文化资源采取包容、开放的心态,以多种形式的地方文化艺术为基础,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高质量的具有实效性的地方课程,使传承本地区文化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彰显学校学科办学特色。三是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共享信息库。长期以来,课程分科而治和忠实执行国家课程意志的习惯使独具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没有进入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师生的视野,致使地方课程建设由于缺少课程资源的支持而流于形式,陷入肤浅。抓住地域特色,有效地统整地区课程资源,创建广西民俗艺术课程资源区域共享信息库尤为重要。四是引入院校合作机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与地方各教育机构有工作业务上的密切联系,便于沟通协调,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合力。总之,广西民俗艺术课程建设应根据国家民族政策和地方文化教育特点,针对广西民族特色同时兼顾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全面需要,“科学设计课程开发方案,合理并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资源,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体现过程,掌握方法,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学习”[1]。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利用丰富的地方和民间艺术样式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实效性的艺术教育。学习地域文化,“不仅懂得如何保存生活,而且更懂得如何创造生活”[2]。要把握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和传承地方民俗艺术。

三、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传统民俗艺术形式,推进高校课程建设

广西地处西南历史悠久,拥有壮、瑶、苗、侗、毛南、回、京、彝、水、等11个少数民族,民间歌舞成为民俗艺术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广西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歌声赞美劳动,用舞蹈表现生活,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繁多,内容丰富。壮族的山歌、瑶族的长鼓舞、侗族大歌、侗戏,毛南族的傩戏、桂剧、彩调等艺术形式丰富多彩,蔚为壮观,生动表现了富于活力的感性形象,在高校开设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舞鉴赏类选修课程可以开阔视野,使学生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少数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滋养,在审美愉悦体验氛围中,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注意课程资源拓展途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此类课程在校园文化及活动中得以渗透,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广西的石雕、贝雕等民间工艺也久负盛名,北海贝雕图案结构艺术化,从平面贝雕到立体贝雕,不断传承创新,成为广西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东兴石雕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题材丰富造型多样,富于变化。合浦的牛角雕造型气韵生动,构图上虚实相间、疏密有致,艺术感染力强,采取圆雕、浮雕、镂空、镶嵌等传统雕刻技法,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根据以上特征,在高校开设广西少数民族雕刻艺术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地方民俗文化,在实践中继承、创新。“欣赏民间雕刻作品,了解制作方法,步骤,感受它的造型美并尝试制作,传承民间艺术。”[3]立足于当地的民俗文化艺术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利用丰富的地方和民间的比较成熟的艺术样式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实效性的艺术教育。另外,少数民族银饰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从花样百出的造型纹样中能体察出深远的文化寓意和浓郁的地域特色,新颖、独到的设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人们在用银饰装扮生活的同时,通过谐音、隐喻、寓意等手法,将祈福纳祥的主题进行含蓄地表达,充分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拜敬畏。广西三江农民画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现浓郁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的地域性,在民族人类学、民族审美学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融水苗族蜡染的图案古朴典雅,以对称而多变的布局、夸张而得体的构图,灵动而自然的线条都包含着深刻的意蕴,在隐语式文化符号中记录着他们悠久的历史,对图腾的崇拜和理想的追求。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传统的壮锦图案、纹饰生动精美,结构严谨,以蝶恋花、双凤朝阳、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为主,色彩斑斓,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侗族的纺织、刺绣纹样多采用喜鹊、杨梅等花鸟纹样,含富贵吉祥之意。注重表现整个图案各种形象的和谐统一,意象图案的表现手法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由此可见广西民俗艺术形式多样,纹饰或具体或抽象,或简洁或华丽,或精致或粗糙,各具特色。在教学中探讨少数民族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规律、艺术精神以及形式因素等广阔领域,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设计专业服务,成为设计专业知识的重要外延。此类课程可以以专业必修课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如针对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开设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鉴赏,首饰设计专业可开设广西少数民族银饰艺术等课程,成为校本课程的补充,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的开发体现了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必然联系,是发展地区特色的新契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地方课程设置要结合当地特色进行,推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通过研究广西民俗艺术如少数民族服饰艺术、种类繁多的工艺美术、剪纸、雕刻、刺绣、织染、编织、农民画等指导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从课程改革出发,以多角度论述如何充分发掘和开发丰富的民族文化作为地方课程资源,建构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对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认识,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地方课程理论相结合,民俗艺术地方课程开设与广西地域文化因素相关联,强调其地域性、民族性、人文性、针对性等特征,把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改革相结合。强调广西民俗艺术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素质全面提高的积极意义。采用分散开发,综合提升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徐学俊.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5:43.

[2]路巍.学校文化建设要凸显地域文化特征[J].当代教育科学,2006:64.

[3]张昕.当代美术教育与地方本土文化的传承[J].大众文艺,2010:267.

作者:江汉英

民俗艺术美术教育论文 篇3:

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民俗艺术文字符号是一种展现中华传统劳动者集体观念和独特审美的智慧结晶,通过汉字的形体和图案的变化,来表达民俗文化独特的内涵。现代广告设计中所采用的民俗文字符号,是融入了本土的民俗艺术精华和现代经济文化元素的新形式,成为现代广告设计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俗艺术文字符号的特征,同时介绍了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民俗艺术 现代广告设计 文字符号 应用

一、民俗藝术与民俗文字

现代性的总体叙事风格并不能包含所有的民俗,而民俗文化不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动发生改变,它总会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坚韧文化,独特的情感表达结构。现代人往往容易忽视民俗文化的本质揭示,审美趋向同质和浅表,其实审美不能只关注表面的形式,更要注重新鲜的元素使其焕然一新。在古玩物中,民众赋予了独树一帜的价值观和内涵,进行艺术化的创造,打造出古玩物更高的艺术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新的联系和信仰就此产生。因此,新的古玩民俗文化的审美意象对于外观表象就更为重要。

人们对民俗文化进行审美主要是因为其对民众生活乐趣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带无可替代的审美体验,它的历史积淀特质也归功于审美功能。为了实现民众对民俗审美的追求,探究民俗文化功能,提升对功能性的认知度是一个有效途径。探究民俗文化,最重要的是提升民众的审美能力,改变对民俗文化的认识情况,实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二、民俗艺术文字符号的特征

1.民俗艺术文字符号的形象性

民俗文字的一种形象的表现方式为,添加新的图形或者将笔画末端与图形相连,来表达新的意思。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树枝中长出新的枝条或延伸出新的根苗,传达本意的同时展现新的讯息。汉字书写过程中逐渐表现出其形象本源,将万物融入笔画中,使两者紧密相连,更为生动。而最初作为象形文字,在其发展过程中,民众都喜欢通过本体进行创作,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图画通过这种方式自成一种艺术风格。

作为方块形体的汉字,虽然简介适合组合,但不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围合适形在字数多时考虑笔画的组合,使文字重新结体,这种结体是变化中一种新的美的体验。同时,汉字也传达着一种感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朝代的统治者也对其做出了改变,变的更加美化,图画与汉字完美展现特定的含义。

2.民俗艺术文字符号的意象性

众所周知,万物皆有共同点,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表达特定的意义,通过抽象的符号和巧妙地笔画表现新的含义,给人更好的视觉效果。一形多用或代表着吉祥的图形,经常用来表现对美好的向往和民众的祈福。意象文字在表示对象的同时,还要展现人们的审美观和精神需求,一种似画非画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字艺术的独特手法。汉字传达意念的同时又可以会意意念,呈现多样的面貌,带来非凡的感受汉字新的组合和读音会产生新的解读,民俗艺术文字中的创作风格展现了人们的创作精神和社会变化,显示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深刻内涵,以其特有的形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和渴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民俗艺术文字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1.以吉祥符号为主题的广告设计

古代人往往喜欢将吉凶祸福和自然环境相联系,中国民俗艺术能够源远流长和这一点是分不开的,也与人们的习惯和习俗紧密相关。人们也会从这种方式上寻找心理上的安慰。龙的符号,从古代起就被人认为是神明的象征,认为龙可以带来吉祥和力量。因此龙的形象在各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被传播到海外各国,龙也成为了我们民族的标志。现代广告中也形象运用龙这一元素,预示着富贵吉祥、幸福权利,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图案,还带着自古传承来的一种情感。中国结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呈现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同样也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表达人们的情感。引入中国结这一元素,代表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夙愿,也诠释了中国独特的“和”文化。以福禄寿为代表的广告在我国也不少见,从个人家庭到商业建筑都被广泛应用,代表人们的一种心理,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广告中运用这一元素,还拉近了广告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宣传效果,获得人们的青睐。民俗艺术中的吉祥元素成为广告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2.以寓意联想为主题的广告设计

在广告设计中,设计师也喜欢用具体的事物使人们联想到相关的事物,而不通过直接告知的方式。人们在思考其中含义的过程中,从表象深入到内涵,更好的理解了设计师的意图以及广告中所想表达的民俗文化。寓意手法也多种多样,经民俗文化的美学特色和美好寓意具体地联系起来,通过宣传来传承发扬,更好地表达了其中的含义。人们对民俗艺术中的画面进行寓意联想,更能引起共鸣。通过桃龟松等寓意长寿健康,通过梅兰竹菊等预示着高尚的品节。但这些含义并不是事物本身具备的,而是人们通过长期的揣摩联想,才得以联想出来。设计师运用这些事物,人们自然会轻松地联想到这些事物,领悟所要表达的含义。图案符号是人们表达寓意的一种载体,只能深刻理解这些图案的寓意,才能准确表达含义,让人们理解广告所想表达的意思。

3.以文字的组合变化为主题的广告设计

文字组合同样能够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的韵味。“寿”字在中国的写法经历了300多种的演变,虽然笔画形态不尽相同,但现代的人们仍然能看到不少衣服和装饰品上印有这样的子样。这体现了人们对于长寿的追求,千百年来不曾改变过。而“囍”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在婚嫁的场合经常会使用,渲染出一种喜庆的气氛。现代广告设计中也常用这个字,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也易于理解。图形和文字是广告设计中必要的元素,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留下了独特的文化意境。设计中合理地运用这两种元素,会取得非常良好的视觉效果,更好地向观众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设计师以独特的设计形式展现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用文字的底蕴来增加广告中的感染力,展现汉字丰富的美感,这是光该作品中独特的个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民俗文字符号中去,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并主动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得以传承和发扬。这些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元素的运用,也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情感寄托,使得广告更具有文化底蕴,注重人文的情感问题。同时文字符号更加生动又易于理解又兼具表现张力,广告设计更能让人接受并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唐朝阳.论民俗艺术图形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神州旬刊,2016,11(17):130-130.

[2]陈媛.吉祥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34(6):24-26.

作者:杨琴

上一篇:创新教育公共管理论文下一篇:高等学校成本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