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论文

2022-04-24

摘要: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工程经验、班主任经历和建筑相关证书等师资情况进行调研,结合近三年来部分教师的成长案例,提出制约教师发展的原因,进而提出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的成绩与自身发展愿望有关,学校须加大对此类教师的激励和投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论文 篇1: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学生社团建设与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日渐重视,中职学校组建学生社团的数量及规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专业社团更是作为中职学校的第二课堂其优势也逐渐凸显出来。本文以学校建筑专业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结合校企合作、技能大赛、专业考证、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创新学生技能提升的新路径。

【关键词】专业社团;建筑;技能;提升

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日渐重视,中职学校组建学生社团的数量及规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专业社团更是作为中职学校的第二课堂其优势也逐渐凸显出来。

2010年开始,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建筑专业开始尝试组建专业社团,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成功组建了建筑CAD、BIM建模、创意木工、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算量、质量检测等专业社团。并形成了“学校+企业、实训+实践、服务+展示、考证+大赛”相结合的社团活动形式。建筑专业社团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与企业资源、专业实训与工程实践、社会服务与技能展示、专业考证与技能大赛四个方面进行有效对接,借力专业社团建设,服务建筑专业教学,助推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一、背景与理念

随着国家推进城镇化和“一带一路”建设,建筑业迎来了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建筑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得建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各类技能大赛既为中职建筑专业学生搭设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同时,也对中职学校建筑专业教学、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学校常规专业教学的同时,创新学生技能提升的新路径,在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搭设平台,这是学校一直在研究与探索的课题。建筑专业社团正是在这一阶段,应运而生。建筑专业社团是对本专业的某一方面深入研究学习,加强专业技能,并与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而开设的专业技能类社团。区别于普通学生社团,专业社团在培养学生兴趣、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接技能大赛和各项职业教育活动。因此,在此背景下,学校建筑专业努力探索学生技能提升新路径,尝试建设建筑专业社团,以专业学习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助推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二、過程与措施

(一)聚焦专业社团发展,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强调“专业”、重视“指导”是专业社团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高度重视专业社团发展,选择专业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专业社团开展各项专业学习与活动。充分利用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多方联系,形成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双元指导的社团学习模式。如学校建筑工程测量社团,定期邀请上海励精科技有限公司的测量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社团指导,通过测量专题讲座、校企合作大赛等形式助推建筑工程测量社团专业发展;学校创意木工社团与德国费斯托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企业专家指导、校企互动等活动形式,促进专业社团的快速发展与提升。

(二)利用专业社团平台,赛教融合促进提升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大赛已经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上海市两年一届的星光计划比赛、国家教育部一年一次的全国技能大赛、全世界四年一次的世界技能大赛都是中职学校学生展示技能的机会和舞台。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共性特点是准备时间长、技能要求高,且每项赛事都需经过层层选拔才能进入决赛,对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以社团为平台,有效对接技能大赛,将社团活动作为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拓展与提升。如建筑CAD社团、建筑设备安装与调试社团、工程算量社团、工程测量、创意木工社团等,充分对接技能大赛,通过社团学习将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社团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专业社团的有效提升。

(三)分层开设专业社团,有效对接专业考证

技能考证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职业资格证书是通用的从业资格证明,专业考证的内容又与专业技术的新发展密切相关,学生在考证的同时也是技能提升的过程。对于学校建筑专业学生而言,目前主要选择的是国家级的行业证书,包括建筑CAD和BIM技术,其对接建筑专业的软件绘图与三维建模,与建筑专业密切相关、实用性强,但要求高、考证难度大,仅仅依靠专业教学标准中的课程教学,学生很难达到专业考证的要求。因此针对该情况,学校分层开设专业社团,在开设对接大赛的社团之外,开设专业考证社团,在有效提升学生专业考证获证率的同时,为技能大赛的专业提升社团做好梯队建设。

(四)发挥专业社团优势,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走进一所职校、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这是上海市教委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职业体验活动的要求,其目的是引导中小学生了解职业教育、体验职业乐趣、展望职业前景、树立职业理想。学校开设的创意木工专业社团,充分发挥社团优势,开展了以创意木工为载体的特色活动,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包括普职渗透中小学生进校园活动、职业体验日活动、服务社区等系列对外服务工作,在对接比赛、展示技能、宣传职业教育的同时,服务社会,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专业品牌效应。

三、成果与成效

学校建筑专业近年来积极开设专业社团,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拓展专业学习活动,探索学生技能提升新途径。历经多年的摸索与积累,专业社团在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专业社团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通过校企合作,赛教融合、对接考证等模式开展专业社团指导,学校建筑专业教师的水平和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学校专业教师能够与行业、企业技能专家、技能大赛裁判专家、专业考证考评员等进行专业教学方面的交流切磋,并有机会参与专业培训,掌握先进技术,探究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创新技能提升路径,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通过开设专业社团,拓展专业学习,进一步创新了学生技能提升的新路径,有效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至今,学校建筑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4个;参加上海市星光计划比赛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15个;1位学生并荣获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冠军。

以专业社团为载体,积极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技能提升新路径,学校将进一步引入行业、企业资源,开拓校际社团间的交流,畅通社团与社会交流渠道,走出跨校合作之路、促进专业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初探[J].教学管理,2006.(10).

[2]张进竟;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的现状与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2.

作者:黄鸽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论文 篇2:

对某中职校建筑专业师资现状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工程经验、班主任经历和建筑相关证书等师资情况进行调研,结合近三年来部分教师的成长案例,提出制约教师发展的原因,进而提出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的成绩与自身发展愿望有关,学校须加大对此类教师的激励和投入。教师的成长发展与课程改革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对教师发展的激励与投入就是对课程改革的激励与投入。

关键词: 师资队伍 成长案例 制约因素 发展展望

近几年来,课程改革发展很迅速。课程改革的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项目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但其实对教师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教师的成长关系课程改革,关系学生发展,因此教师的发展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课程改革的成长伴随着教师的成长。笔者对学校建筑专业2013-2015三年中的教师成长进行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对专业教师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准确把握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师资队伍情况

目前,笔者学校建筑专业共有23名专业教师,承担15个教学班的专业教学工作。男教师占78.3%为18人,女教师占21.7%为5人。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工程经验、班主任经历和建筑相关证书见图1、2、3、4、5、6。

职称结构(图1)显示: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为1名,初级职称人员偏多,新晋级人员少,原因是建筑专业发展时间不长,梯队建设尚未完成,经过近三年发展,须加大新教师的引进力度,增加梯队建设;学历构成(图2)显示:基本符合中职教育的学历要求,但非本专业人数为14名,占专业教师的61%,人数虽多,但专业基础不强;年龄结构(图3)显示:该专业教师普遍很年轻,无超过35岁的人员,全是青年教师,一方面年轻老师有活力、有激情,但另一方面年轻老师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工程经历(图4)指的是在从事教师工作之前曾参加的工程项目管理、建筑设计等与工程有关的工作,此表显示大部分教师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就直接从事教师行业,这表明教师理论能力强,但实际经验相对匮乏,与中职教育理实一体化相悖;班主任经历(图5)显示:有50%教师从事过班主任工作,并且有更多专业教师当过班主任,也就是说大多数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等方面有经验;专业相关证书(图6)指的是与专业有关的测量高级工、制图员高级工、注册建造师、工程师等证书,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拥有这些专业的证书,表明教师在某一领域基本能够胜任工作。

二、部分教师成长案例

经过近三年的专业发展,建筑专业初具规模,该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陆续取得建造师、工程师、技师等专业要求相对较高的执业证书,非该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成绩颇丰。

三、教师发展的制约因素

1.专业实训教师偏少

该专业教师一共23人,承担15个班级的专业教学工作,这样引发的问题是对实训课的开设产生阻碍作用。专业教师在班级的专业课教学上已经超课工作,没有专门的实训课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一方面专业教师承担了专业课程的教学,下企业实习的时间就相对变少,这样对专业教师的专业历练是很不利的;另一方面班级学生人数多,专业教师不能有效地管理,造成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较低。

2.专业教师整体成长受约束

在近三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专业教师成长较快,但受该专业毕业教师偏少的影响,专业发展相对较弱,且非本专业毕业教师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约束,专业成长速度放缓。需多新晋教师,增加本专业毕业教师人数,加大专业梯队的建设。

3.学校现有条件制约教师的发展

开展教师成长要有投入,由于学校自身人事体制和财务奖励体制的问题以及对个体教师培养模式方案的缺乏,学校层面教师发展奖励机制缺位。

四、发展展望

建筑专业教师总体年龄相对较轻,自身素质相对较高,每年新晋人员有助于专业梯队的建设。要让专业教师取得更多建筑相关证书,一方面取决于学校层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对自身的要求。非该专业毕业(转岗)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的成绩与自身发展愿望有关,学校需加大对此类教师的激励和投入力度。教师的成长发展与课程改革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教师发展的激励与投入就是对课程改革的激励与投入。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应该积极利用教师培训、企业锻炼、参与课题、校外引进等途径,整体提升该专业教师团队的师德水平、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建成一支包括行业专家、企业精英、专业能手、骨干教师在内的教师团队。

1.专业带头人培养

通过培养目标制定、名师结对指导、国内外专业培训、进企业锻炼、课题研究、教学项目开发等途径,提升专业带头人的职教理念、专业技能水平和教科研水平,培养若干名专业带头人获得高级职称,为教师队伍成长培养引领者。

2.骨干师资培养

选拔一批教师作为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制定培养目标,参加国内外先进中职教育考察、培训、研修,提升职业能力,鼓励其获取建筑五大员及以上的职业资格。选派骨干教师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实践,安排骨干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等工作,激励骨干教师在教材编写、论文撰写、技能比赛及资源库建设方面有所作为,使之成为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

3.技能型外聘教师队伍建设

借助建筑企业,建立校企互通、人员稳定、结构合理的兼职教师队伍,包括工、员等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与建筑协会和各大建筑企业紧密协作,分阶段引进企业行业专家,开展学生岗位课程和实习指导工作。同时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并让其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把一线的实践知识融入到教学中。

4.教师队伍整体建设

学校在教师队伍整体建设过程中,在加强师德建设、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要重视教师的专业技术素质发展,加强专业教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专业操作能力、技术服务和咨询能力、实训设备改造和开发能力、专业建设和开发能力、项目课程和教材开发能力等六个方面的能力。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学历提升,让教学团队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更趋合理。

(作者单位: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作者:孙达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论文 篇3:

建筑材料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建筑材料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掌握专业课的学习方法,体会中职教育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并不能适应由初中教学模式到中职教学模式的转变,加之建筑材料课程本身的系统性较差,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表现为无从下手,不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教师而言,由于建筑材料课程的内容多、知识面广,不易讲解,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建筑材料课程与学生学情分析

1.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

建筑工程中涉及的材料成百上千种,各类材料自成体系,材料的生产方法、功能特点、应用条件、使用方法千差万别,而将这么多的内容整合到建筑材料的教材中,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取舍。因此,建筑材料课程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各种材料共性少、个性差异大。教材内容也显得较为零散,连贯性、系统性稍差。这样的课程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是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2.中职生学生的现状

众所周知,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成为部分初中学困生的“集中营”,他们因无缘重点或普通高中,而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选择了中职学校。这些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缺少学习兴趣,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他们不愿意接受枯燥的课本知识,不想付出汗水和劳动,只想在学习上寻找捷径。

3.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当前,中职教育改革方兴未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和教学方法上还保留着传统教育的影子。由于受观念影响和现实条件限制,很大一部分课堂教学仍停留在“粉笔+黑板”的“满堂灌”方式上,这本身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建筑材料涉及的很多内容,用板书形式很难描述,这又给学生的理解掌握增加了困难。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上中职教学的无新意,学生很快就对中职的学习失去了信心。

二、直面现实,加强建筑材料教学改革

1.观察实习,加强引导

学生入校后,可先安排一到两天的观察实习,通过观察实习让学生初步认识建筑物的构成,了解建筑专业知识,增加对专业的认识,培养专业兴趣,提高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但观察实习时,学生无法对建筑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就无法认识到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观察实习时,应对所开设课程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渗透,这样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便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建筑物结合起来。

2.实物演示,形象直观

建筑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感性地认识和了解各种材料,教师要尽量收集材料样品进行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认识材料的外貌特征,再介绍其特性和应用,同时对于不同品种的同类材料,可以对比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材料的共性和个性,以便于区分和记忆。如讲解石灰时,取部分生石灰、欠火石灰、过火石灰,让学生对比观察三类石灰的外观、颜色,学生很快就能够区分不同的石灰,印象非常深刻。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建筑材料课程内容庞杂、涉及知识面广,如果只是以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模式教学,学生往往会失去学习兴趣。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将图片、视频、工程案例等引入课堂中,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量,而且还能直接反映材料的“真面目”,加深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如在讲解混凝土和易性时,如单纯以讲授法教学,学生对坍落度无法理解。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坍落度试验,学生能切实直观地感受到坍落度的原理及表达方法。

4.搞好分组教学,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现代企业日益重视员工的合作能力,而现在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很多学生依赖性强、不懂合作,这样的学生步入社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教学中对适合分组教学的章节采用分组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全面了解,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如六大水泥的应用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笔者在讲解六大水泥的特性的基础上,将其应用设计成不同的问题,交由各小组讨论。各个学习小组通过讨论探究,找出问题答案,最后各组代表总结发言,归纳出水泥的应用。通过讨论,既加深了学生对水泥特性的印象,又加深了对不同情况的认识,拓展了知识空间,构建了知识体系。

5.多元评价,适时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每个人本质上最深的愿望就是被赞美、钦佩和尊重。”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既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又关注他人评价的导向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和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职学生个性差异大,喜欢动手,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良好习惯等各方面去发现学生的亮点,并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良好的品德。

总之,建筑材料教学内容多、系统性差。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面对学生现实,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并不断反馈矫正。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建筑专业技术人才。

作者:郝加利

上一篇: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论文下一篇:行为导向教学建筑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