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从古至今,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都非常深刻,不管是在管理、经商、政治、修养或教育中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和文化,可以说儒家文化中的人生观已经贯穿于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资源以及结合儒家思想和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儒家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1:

论儒家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摘要]自古以来,儒家思想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领风骚。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一直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其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儒家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儒家思想的人本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培养“圣贤”“君子”的教育目标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提供了历史依据;儒家思想的教育原则为思想政治教育原則的确立提供借鉴。

[关键词] 儒家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D64;B222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者儒学,在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儒学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传承的地方。它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果能够很好地吸收和借鉴,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孔子、孟子、董仲舒到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的发展都非常注重通过“教化”来提高人的素养,于是形成了儒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圣贤”、“君子”的教育目标以及注重言传身教等教育原则。这些内容对于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儒家思想的人本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儒家思想非常注重個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需要的满足。首先,儒家思想肯定人的价值,提倡“天地之性人为贵” 。认为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肯定人的地位,重视人的能力;其次,儒家思想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来看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重、爱护、信任他人,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最后,提倡“和为贵”的理论主张,这种思想在历史上对于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入、加强民族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儒家思想的人本理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本思想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人为目的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因为教育者从事的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工作。其工作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因此,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视为管理人、约束人的活动,而应该把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教育与其自身的自由、尊严和幸福感等紧密结合起来,重视人的价值实现,发挥人的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起到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

(二)注重内在性的教育方法

在个人修养方面,儒家提出了“内圣外王”的重要方法,内修圣人之道,外施王者之政。也就是内以圣人的道德为体,外以王者的仁政为用。“内圣”是指个人心性修养,追溯道德价值的源头,以求达到仁、圣的境界。为了达到“内圣”的目的,儒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有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方法;有内省、自省、反省的方法;还有谦恭谨慎、正心诚意、见贤思齐、慎独等方法。儒家思想所提倡的这种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诱导、内化的方式启发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帮助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而不是动辄嗤之以鼻。很显然,这种方法更容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培养“圣贤”、“君子”的教育目标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提供历史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儒家思想把培养“圣人”、“君子”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孔子曾把尧、舜、禹等视为圣人,充分肯定了这些人所具有的高尚的人格品行。君子相对于圣人来说,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立德修道,不为穷困而改节。”作为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品德,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孟子也有类似的观点,比如他那句著名的“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以及他对士的品行要求“士可杀,不可辱”都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在道德教育方面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儒家思想所主张的教育目标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不难看出,这一目标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虽然儒学所追求的“圣人”、“君子”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空想主义的色彩,但其中的很多合理成分已经并且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而且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胸怀远大理想抱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儒家思想的教育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确立提供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指“人们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则” 。儒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富有实践性的原则,这些原则一方面为维护当时社会的稳定、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也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确立和完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一)注重言传身教,身正为范的原则。

儒学非常重视榜样的力量,注重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行为等方面所产生的示范作用。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认为教育者自身素质和品行的提高至关重要,受教育者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其影响。孟子也有相似的观点,而且他将榜样力量的重要性延伸至国家治理层面:“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他认为统治者本人的道德品质会对整个社会群体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统治者(尤其是君主)要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为社会成员做出一个良好的表率,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这种思想启发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坚持“示范原则”,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以促进其思想品德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以身作则,是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强大道义力量的重要因素。

(二)注重因材施教

作为一位教育家,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非常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曾注意到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于是指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幼,任者静。” 他的弟子中,颜回好仁,子路好勇,子贡好商,冉求好政。孔子根据其不同的兴趣爱好分别设立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使他们的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正如朱熹所言:“孔子教人,各因其才。”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启迪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层次原则”。层次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实际出發,承认差异,根据教育对象不同的思想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将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會阶层不断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更加趋于多样化。所有这些都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客观上存在着复杂的层次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分层次进行,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社会生活越复杂,社会发展越快,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就会越突出,就越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坚持层次性原则。

(三)注重启发式教育。

《论语》中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即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告诉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坚持“主体原则”。主体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主体原则要求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着力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培养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意是说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后,他们就可以通过自我教育而自我发展,达到教育目标。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原则的核心内涵。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邵宝龙.全球化语境下的儒学价值与现代践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38.

[4].杜维明.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李曼.浅谈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作者简介:刘亮财,男,山西省阳城县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刘亮财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2:

儒家人生观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

摘要:从古至今,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都非常深刻,不管是在管理、经商、政治、修养或教育中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和文化,可以说儒家文化中的人生观已经贯穿于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资源以及结合儒家思想和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本文将从简要分析儒家人生观的内容出发,进而分析儒家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最后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措施。

关键词:儒家人生观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

引言:孔子作为儒家的开创者,其探讨的儒学文化,主要是围绕中国社会的文化心态以及对人生观的思考,注重引导世人修身养性,倡导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这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把儒家人生观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儒家人生观的内容

(一)人性本善论

人性是儒家人生观探讨的基本内容,而孟子主张的人性本善论则符合了大众的文化心态,认为人作为人的特性是区别于动物的本能部分,并且人性是具有善的特性,这种善的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而天生就具备的,因此说人性本善。“性”的含义是指人的欲望,能力,性情等等,孟子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来证明人性是本善的,而这种不忍之心不仅仅局限于亲人、朋友之间,很多人对陌生人都具有不忍之心,看见别人遭受痛苦就会心生怜悯,这些都是人性本善论的重要证据。

(二)人生态度与价值

所谓人生态度,就是面对人生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儒家人生观中认为,要对人生具有乐于负责任的态度,要勇于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满足社会需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承担对家人的家庭责任,又满足对社会的责任和需求。而所谓人生价值就是人的行为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所起到的作用,《孟子》中“人人有贵于己者”就表明了只要承担了人生的责任,就可以拥有人的尊严,不是靠外在的成功与社会地位判断人的尊严。这种人生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增长仁爱之心,与现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核是相一致的。

(三)儒家世界观

儒家人生观中其核心思想就是仁,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义,这其实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对引导人们博爱大众无私奉献,重义轻利的仁爱价值观。这些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这也正是儒家人生观能够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生命力所在。

二、传统文化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

儒家人生观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价值,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之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这就决定了文化内涵是始终贯穿于思政教育之中的,而要充分体现思政教育中的文化系,就需要通过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在实际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其文化内涵通常都是被忽视的,并没有对传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而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之中,儒家思想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中的适应现代价值观的文化资源,将其利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还能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认识,从而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实现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培育。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现阶段仍有不少学生存在缺乏理想信念,尚未树立正确价值观,缺乏责任担当等现象,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这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极其不利的,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内容,将儒家人生观与传统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利用传统文化的力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儒家人生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都是围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中心,让每一个人民都认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能够调动人民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因此儒家人生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形成爱国主义思想,推动社会进步。

(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结合我国实际,从现实情况出发,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资源,并且把传统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传统文化发挥柔性教育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儒家人生观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和为贵”等经典言论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保持宽容淡定的心态。

三、现阶段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传统文化资源的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课程理论教学,隐性思政教育以及实践性思政教育这三个层面。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通常更加重视思政课程理论性的教学,而忽视了渗透隐性思政文化和实践性的思政教育活动,这就导致了学生难以激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难以保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为了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应该将传统文化资源渗透到思政教学中来,发挥传统文化的隐性思政教育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理论性的讲解仍然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部分,对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取代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等方面的培养,这显然是与新课改教学要求相悖的。过于注重对传统文化理论性的教学,忽视其实践价值,不利于正确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难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传统文化资源利用不够深入,未能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体系

思政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优秀价值观的建立,让学生应对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我国的丰富传统文化资源能够为思政文化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增加思政教育的文化属性,当前也有不少学校开始重视传统文化资源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且开始把传统文化资源内容引入到思政课程教育内容之中,但是对传统文化资源利用的程度不够深入,未能完全融入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之中,从而无法保证传统文化资源发挥真正的文化导向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受到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的局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内容是大多是为了迎合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只是把传统文化内容作为引出思政教育内容的一个课前导入部分,在结束课前导入之后,传统文化资源就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价值。其次,受到以技能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大部分教师挖掘和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能力较低,没有做到把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未能形成统一的文化教育氛围。最后,教师为了提升思政教育效果,而开展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大多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系统的梳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中思政教育内容理解不够全面,缺乏了实践性的价值,最终导致思政教育难以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四、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原则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儒家人生观和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导向性原则。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四有新人”,而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必须服从这个导向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导向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把握好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政治导向性原则。

第二,批判与继承的原则。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并不都能够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传统文化中的许多观点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不能简单照搬,也不能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否定,而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思想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遵循批判与继承的原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根据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目标开发并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三,针对性原则。在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是要认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针对性的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以及不同年级思政教育内容的要求,有选择、有层次地突出传统文化资源的重点,从而保证传统文化资源运用的针对性,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第四,创新性原则。坚持创新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應对形势变化的内在需求,是保障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在思政教育中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需要做到结合社会实际出发,通过大胆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相结合,挖掘思政教育中各种优秀文化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育,为学生营造轻松、生动、有趣的思政教育氛围,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

五、儒家人生观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一)明确服务人民的人生目的

在把儒家人生观运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正确认识到儒家人生观中提出的人生目的是乐于奉献,承担社会责任,在人生目的教育中渗透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观点,帮助学生明确服务人民的人生目的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的是从人的理性出发,在理论层面阐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而忽视了情感认同的教育。这一点在传统文化中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儒家人生观中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之所以乐于奉献于社会是因为人性的不忍之心,而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就是为自己的家人和自身的利益而服务,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奉献的内在价值。

(二)树立艰苦奋斗的人生态度

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学生面对困难问题要树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人生态度,这与儒家人生观中的思想和观点是相一致的。儒家人生观认为人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任,既要通过努力奋斗,满足自己的人生需求,也要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使家人生活得更加幸福,而随着人性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关注社会上其他人的幸福需求,从而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人为什么要树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人生态度,就是因为通过艰苦奋斗能够实现为自己,为家人创造美好生活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价值体现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奋斗过程中,这也正是儒家人生观能够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生命力所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传统文化资源利用率

要实现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以及专业的教学技能,才能实现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让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不断提高。首先,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对学生成绩高低进行人格上的评价。其次,教师要发挥带头作用,树立榜样形象,把传授的道德知识身体力行地展示在生活中,明确自身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像教师的道德水准靠近,让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影响学生道德观的树立。同时,学校方面应该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定期开展思想道德培养活动,通过树立典型,表彰榜样的方式,让教师在对比中形成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有效认知,激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应借鉴和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提高对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准确地把传统文化资源引入思政教育中,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率。

(四)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思政教育合力

在思政教育中,要实现教育的有效性光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传统文化资源的特殊体验性,也应该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让多方力量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来,构建思政教育一体化网络体系,提高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实践价值,增强实效性。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伦理观念,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内容不少,通过家庭潜移默化的熏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共同点,从而发挥传统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引导价值。而学校通过与社区、文化中心合作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名人故居,感受先哲思想的魅力,有利于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构造,实现思政教育的渗透目标。

(五)发挥互联网的重要载体地位

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较为发达的时代,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学生作为网络新一代,接触网络信息较多,容易受到网络不当言論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也应该与时俱进,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高度重视互联网作为教育载体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国学网站,思政公众号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思政内容,真正做到把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抵御不良价值观的侵蚀。也可以举办传统文化网页设计大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自主收集资料,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为学生推荐高品质的网络内容,适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觉弘扬传统美德。

结束语

总之,儒家人生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起到了丰富和补充的作用,为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的,态度和价值提供了人性动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够为学生认同和接受,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伟.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D]. 山东:山东大学,2010.

[2] 王扬. 儒家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J]. 知识经济,2017(15):119-120.

[3] 田林琳. 基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才智,2014(21):13-13,15.

[4] 任义,苏兴仁. 儒家人生观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J]. 高教论坛,2019(8):1-4.

[5] 张洪娟.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7):56-58.

[6] 洪春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85-87.

[7] 何伟.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129-133.

[8] 杨威,赵婵娟. 传统家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3):90-94.

[9] 林飞燕. 文化自信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6):139-140.

[10] 李琳琳. "微时代"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44-45.

[11] 刘广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析——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J]. 职业技术,2021,20(3):71-75.

作者:张贻春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3:

儒家教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  要]儒家教化实质上是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因相通,价值理念相通,历史渊源相承。儒家教化中的“教”“化”并重、“系统理论”与“核心价值”交融、“官”“民”结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大众化的统一,政府主导和社会教育的统一。

[关键词]儒家教化  思想政治教育

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通过分析儒家教化的含义及其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可以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启发。

儒家教化实质上是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有泛指和特指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泛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特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2]因此,中国古代当然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儒家教化就起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教化的最早出处已很难考证,但至少在汉代,教化一词已经开始被广泛使用。《诗经·毛诗序》有言: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是讲诗歌能够起到影响民众、教育民众的作用,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后来桓宽的《盐铁论·授时》也有:是以王者设庠序,明教化,以防道其民。这里是说古代统治者设立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化民众,以引导民众向善,防止民众犯上作乱。此后,教化一词的使用基本是围绕着教育和引导民众而展开的。其目的就是向民众传播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并以此引导民众的行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我们可以将教化理解为:统治者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将特定的知识、理念传达给社会大众,社会大众将这些知识和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使整个社会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统治者的要求。可见,儒家教化是通过对民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民众的思想行为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在实质上是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儒家教化与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有着相通之处。

儒家教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之处

1.文化基因相同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和儒家教化在内容上具有本质的不同,但却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儒家教化所传播的,是在吸收了其他各家思想长处的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这种思想是当时中华文化的集中反映。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则是在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非常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儒家教化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文化基因。

2.价值理念相通

儒家教化讲求德治,强调道德表率的作用。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自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之后,德治就成为一种传统。尽管有个别统治者会违背德治,但无论是官方表述还是社会舆论,都强调治国要以德为先。德治的传统一直影响到现在。在当代,我们同样强调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指出,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3]这就是要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德治就成为连接儒家教化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桥梁。

3.历史渊源相承

儒家教化实质上是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教化一脉相承。儒家教化的一些特征,如重视道德感召、强调自我修养、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等教育理念、途径、方法等,在经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之后,已经融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使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儒家教化中还有许多有待发掘的资源,同样可以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这都基于二者在历史发展上的一脉相承,或者說,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教化的这种渊源,为其从儒家教化思想中汲取经验提供了便利。正是由于儒家教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这些相通之处,因而汲取儒家教化思想的精华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4]儒家教化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此,我们也需要对其进行积极整理和总结,探寻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儒家教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教”“化”并重: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对于教化一词,《说文》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化,教行也。段玉裁注: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这里的“教”,可以理解为统治阶级通过教育来传播其意识形态以影响民众的行为。化,可以理解为民众接受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用于行动。这里的化,并不是完全被动接受,还指民众通过自我进修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可见,“教”是为了“化”,“化”有赖于“教”。这种“教”“化”并重的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就是要实现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统一。对教育者来说,“教”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教”的效果,即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和践行程度。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给人的印象是灌输、说教、死板,不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很难起到教育效果,关键在于我们往往把受教育者当成了单纯的教育客体,忽视了受教育者也是人,在教育活动中也处于主体的地位,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改善。对教育者来说,要坚定自己的主导地位,同时要注意针对受教育者的实际,选择适合于受教育者的内容,获得受教育者的认同,提高受教育者的参与程度,让受教育者认识到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受教育者来讲,既要积极接受新知识新理念,也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这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才会形成良性互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也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2.“系统理论”与“核心价值”交融:理论性与大众化的统一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不同思想家的思想又各不相同,有些甚至与统治阶级的利益相冲突。因此,历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儒家思想的系统化和明确化,一方面支持儒者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制礼作乐”、编撰文献等工作,以统一全国的思想。这些工作,都是由具有专门知识的儒者来进行的。这样,儒家思想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以服务于统治阶级的统治。然而,统治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普通民众去系统学习儒家思想。因此,必须化繁为简,总结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既要反映儒家思想的要义,又要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还要符合普通民众的认知。对此有突出贡献的是董仲舒。他将儒家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告诉民众应该怎么去做,“五常”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尽管有一定的理论性,但也是契合于个人的日常感受,因而很容易被民众接受。宋明理学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统治阶级的长期的教化宣传,“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等儒家的纲常伦理要求已经内化于大众的思想,影响了民众的行为选择,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

从庞大的理论体系中总结出核心价值,给民众以明确的行为指引,这是儒家教化给我们的又一启示。马克思主义有着严密而庞大的理论体系和博大精深的内容。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同时,马克思主义还需要实现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只有被更多人所掌握,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然而,我们又不能要求每个人都熟知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只有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概括,又是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和践行的行动指南。这样,就做到了理论性与大众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是要求人们在思想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为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官”“民”结合:政府主导和社会教育的统一

自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統思想以来,封建社会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化体系。一方面是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宣化系统。官方教化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教化组织是各级官僚系统,官员是百姓的父母官,负有教化地方百姓的职责。汉武帝就曾告诫臣下: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也(《汉书·武帝纪》元朔元年诏)。还有就是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学校,中央设有太学,各府县都设有相应的学校,配有学官。统治者希望通过这些官方的自上而下的教育宣化,敦促民众自觉遵行礼法,顺从封建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在官方的引导之下,民间也形成了自觉传播儒家思想的风气。例如民间的教育机构私塾、乡学,私人举办的书院,都以传播儒家思想为己任。作为基层单位的宗族,也通过乡规民约等方式来传播儒家思想。另外,大量的民间故事、曲艺、戏曲等艺术也在传播儒家思想。官方教化与民间教化互相结合,互为补充,是儒家教化的一大特色。

以政府教育为主导,充分调动各种社会教育因素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儒家教化给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启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由党和政府直接进行的。一是通过在学校开设有关思想政治课程及在其他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内容来达到教育目的;二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各级党组织也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些构成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网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从教育受众、教育时间,还是教育内容来看,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要充分总结儒家教化经验,在政府主导之下发动社会力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官方教育和社会教育相配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形成立体教育网络,使人们时刻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结  语

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教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相通之处,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儒家教化思想,可以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丰富和发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9月24日。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

[4]习近平:《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新华网,2014年10月13日。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咸阳

作者:蒲创国

上一篇:环境报道生态文明论文下一篇:肌肉骨骼医院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