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团队模式的建筑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本文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例,通过对微课教学概念和模式的解读,对微课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阶段、课堂组织阶段、课后复习阶段进行系统分析,强调每一阶段对课程教学影响的不同因素,以期对微课教学提供参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基于团队模式的建筑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基于团队模式的建筑学论文 篇1:

“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多样性考核评价

摘 要:本文从多维度论述了如何有效运用教学评价因素来突显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项目主题式 科学性 多样性

课 题:本文系2014年度中国职协立项研究课题《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主题式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56。

如何有效运用教学评价因素来突显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领域应致力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重要问题。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团队意识等为目的之一的特殊教学模式。该模式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及遵循的操作程序与普通教育领域教学模式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不同,故该模式必然会有着一套适合自己发展路向的独特评价体系,而它的这一评价体系的独特性又可从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时机等维度来加以阐述。

一、评价标准的科学性

评价标准诉求的是“用什么尺度来评价”等问题。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评价是以企业行业的从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的真实要求及主题工作任务的分解度、具体工作任务的达成度、项目产品的满意度等为评价观测点来拟定评价标准的,该模式的教学评价标准非常重视与企业行业之评价要求进行无缝对接。

因此,在这一评价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既要全面考虑科学技术发展对企业行业从业标准不断提升的新要求,又要综合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对职业岗位种类结构不断优化的新取向,还要整体兼顾主题工作任务达成效益不断提髙的新动向,更要适时反映师生群体个性发展的新趋向。在充分结合学校和企业办学实情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之行动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等要求来确立该模式的评价指标和各项评价权重,在充分考虑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按照学生个体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及学生个体所处的不同职业发展水平阶段来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系数,进而在该模式各影响因素的整合作用下,通过职业岗位中以主题为集结点的工作任务的达成、以项目为承载体的典型产品成标准服务的产出、以结构化为逻辑内涵的主题工作任务的分解和以项目化为运作主线的教学情境的创设等外在表征来提高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评价工作的信度与效度,借以增强该教学模式之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及相关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不断突显该教学模式之评价标准科学性的特征。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评价方式诉求的是“用什么方法评价”等问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基于建筑学原理的基础构成学说为其建构依据的,它强调的是评价工作的终结性、累积性和定势性,故在该理念引导下的教学评价方式大多呈现出单一化、单元型和线型化的发展特征。

而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评价方式重视与经济社会考核方式的吻合,注重通过主题任务的分解、具体任务的完成等实践性考核方法来丰富其考核方式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等特征。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是以基于生物学原理的基础生成学说为其发展根基的,突出表现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与多元化特征并存,而这种评价方式多样化与多元化特征并存的发展趋势又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体现的。

1.自评、他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具体来说,在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评价工作中,一是要通过对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等活动来加以体现,以便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适时了解自己的知识积累程度、道德修养水平、技能提高层次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而找到学习差距、改进学习方法、提升自我能力。

二是要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他人评价的活动来加以体现,以便教师随时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节奏,进而保障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实现。

三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评价,以便师生充分了解教学效果的有效程度,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的科学发展。

四是课程专家和行业专家对主题工作任务等教学模块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便课程专家和行业专家设置出更加科学、更加适合的“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块,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2.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来说,在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评价工作中,首先要重视质性评价方式的重要作用。因为质性评价方式是一个连续性的、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的、不断反馈的评价方式,其本质上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归纳过程,它不强调在评价开始就对评价问题进行理论假设,假设可以在评价过程中形成,也可随着评价的进行而改变。

为此,质性评价工作即应通过行为观察法、成果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评价方法来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教师切实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其次,通过等级评定、评语、档案评价等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学生适时转变学习方法,进而不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和整体职业素养。

3.同一性评价与特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来说,在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评价工作中,首先要重视同一性评价方式的基础夯实作用,这是由“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因素所决定的。虽然同一性评价方式重视人为给定标准的复制与再现,是标准取向的,追求的是形式的一致性。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追求,因为只有存在这样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分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别的职业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在不同领域和不同职业之间进行基本迁移的素质和能力,而这一用于在不同领域和不同职业之间进行迁移的素质和能力,又主要是由基本教学目标统摄下的基本评价标准的同一性特征所决定的。

因此,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同一性评价方式在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活动中依然具有很大的存在价值,那种认为同一性与同质性是“生命前进的阻力,是为走向衰落构筑阶梯”的评价观念是有待商榷的。

其次,要重视特质性评价方式的能力提升功能,这是由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之职业性与实践性等特征所决定的。虽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但这一基本教学目标所铸就的只是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想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迅速充分地适应特定职业岗位的发展需求,除了通过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目标塑就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能力外,还应以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之三维一体型整体教学目标为切入点,紧扣行业标准、企业要求和个性完善不断发展的需求,从职业领域、岗位任务、主题圈定、情境创设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特定职业能力与素养。而衡量学生特定职业能力与素养的基本手段却是特质性评价方式,因为特质性评价“重视自我塑造特色的创新与构建,追求的是内涵的差异性,其实质是在为职业院校学生的继续腾飞搭建平台。”

正因为如此,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才将特质性评价方式放到了能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整体素养的特殊位置。试图通过同一性评价方式与特质性评价方式的整合作用来落实“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三维一体型整体教学目标,进而达到最终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的目的。另外,要突显量化评价方式的重要地位。量化评价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结论也更为客观和科学。

当然,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评价工作中没有纯粹的量化评价之分,更不能单凭某一种评价方式就能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

三、小结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教学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评价过程,它是质性评价、自评与他评等评价方式有机整合的统一体,其评价方式呈现出典型的多样性与多元化等特征。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作者:陈蓉

基于团队模式的建筑学论文 篇2:

计算机辅助设计微课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探析

【摘要】本文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例,通过对微课教学概念和模式的解读,对微课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阶段、课堂组织阶段、课后复习阶段进行系统分析,强调每一阶段对课程教学影响的不同因素,以期对微课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 微课 教学模式

【Key words】CAD; Micro-lesson; teaching mode

【基金项目】安徽省一般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教学研究与应用”(2016jyxm0247);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6zjjh018)。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人们学习新知识的方式越来越丰富。过去通过报纸、杂志、图书等资源了解国内外大事、新闻和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而在现代社会中,不僅可以用报纸、杂志、图书获取知识,还可以利用网络系统,通过电脑、IPAD、移动设备等随时随地获取最新资讯和系统的学习各种知识。这是信息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使高校教育教学发生着新的转变。《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1]。从慕课引入课堂教学开始,紧接着又开启了微课的教学改革,将在线学习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真正推向了教学实践。

一、微课教学的概念和教学模式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课程,主要以微视频的方式出现在教学中,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核心,致力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微课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不在课堂上讲课,而是把所有课程都提前录制下来,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做原来在家做的事情”,通过学生在课外完成直接教学的方式来改变传统以讲课为主、直接教学的方法。

(二)微课的教学模式

按照微课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将微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课前预习阶段,就是指学生在上课前通过电脑、IPAD、移动设备观看教学视频[2],实现知识的预习;二是课堂组织阶段,在课堂上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视频教学后的心得和存在的疑惑,通过个性化辅助教学,答疑解惑,并且完成作业,实现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态;三是课后复习巩固阶段,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基本已经熟练掌握了教学内容,利用课后时间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这三个阶段是微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微课教学时,要协调好三者的关系,精心组织,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性质

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主要是以应用操作为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开设在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园林、土木工程、机械制作等相关应用型专业[3]中,这些专业在培养学生时更注重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树立,因此,该课程在学生基本能力的养成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各高校开设此课程基本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地点设在计算机房,基本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观摩、操作的方式同时进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承担着讲授和辅导的角色,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有时会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调动不起来等直接后果。因此,如何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该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要解决此问题,关键在于改变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正是微课教学的关键所在,它把直接教学从集体学习空间转移到个人学习空间,从而把集体空间变成一种动态的、交互的学习环境,老师在学生运用概念和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使学生可以在面对面的课堂时间获得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三、课前教学视频的设计与引导

(一)视频设计要点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微课平台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教学设计的创新,前期关键在于课前教学视频的设计与引导。微课的教学视频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突出“微”的特点,主要原因在于微课视频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前对所讲授知识点进行自学,因此视频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专注性和积极性[4]。如果教师给学生在课前看的视频材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得不到较好地学习效果,则起不到翻转课堂的效果,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内化的失败。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

好的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能够得到更好地激发。学生意识到他们希望向老师学习更多,而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因此,在微课中,重要的三个决定因素是课程内容、好奇心和师生关系。课程内容是学习的核心,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或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因此,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并激发对学习的好奇心。

当今教育现状中,教学内容占据所有课程教学因素的80%以上,而理想的教育状况是课程内容、好奇心和师生关系各占三分之一。因此,课前教学视频的设计,需要从调动学习学习的好奇心着手[5],给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课题的自主权,让学生去探索自己的兴趣,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章节进行学习。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平台,将所有教学内容进行上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接下来学生就会喜欢这门课程,进而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

四、课堂教学的活动关键

翻转学习的创始人乔纳森·伯格曼认为:好的教学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6]。学生无论是在教师里进行学习,还是在视频中学习,亦或是在课本中学习,都是在向一个人学习,虽然形式上看起来都是在获取知识,但是结果却不尽相同。面对面的互动比一个人向课本学习更加生动,也更灵活。因此,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互动,丰富学习内容,对学习中的疑惑进行解答,进行个性化辅导等,都可以建立较密切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主动和体验式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尤为重要。由于现在的大学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基本在30-40人左右,一位教师要面对这么多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优等生更优秀,差生就会更差,由此就有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教学过程就会变得轻松有趣。比如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一些在教学视频学习中难以理解的内容,让班级学生进行解答,形成互助学习;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教学实例引出问题,讓学生利用课前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图纸绘制,先绘制完成的同学可以帮助没有完成的同学一起完成,并展示制作成果;对于那些对视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单独辅导,用新的方式进行讲解,这样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重视,也不会因为没有学会该课程知识点成为落后生,相反他们下次会更积极努力的进行视频学习,来赶上其他学生的进度。

(二)单元测验教学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中,还可以增加单元测验这一教学环节。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掌握的一部分知识点和绘图技巧,就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来检测学习成果。单元测验的成绩可以作为学生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即以过程性考核的方式呈现,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阶段性学习成果和学习状况,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而非仅仅强调期末考试的重要性,这一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以便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同时也能够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专注、认真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组织中,通过学生互助学习、绘图竞赛、单独辅导、单元测验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通过学生主动和体验式学习,建立更愉悦、更有效、参与度更高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课后复习的重要意义

课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力武器。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课堂的学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而忽略了课后复习这个重要的环节。复习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复习;一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知识的系统复习。这两种复习方式都很重要,特别是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这样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学习是一个过程的累积,而且在54个学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有新的知识出现,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如果忽略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就会造成遗忘,因此学生的课后复习及其重要。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知识量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不断的复习,可以通过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或者阶段性试题,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巩固知识体系。如果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上传往届学生考试试题,让学生按照考试要求进行自我测验,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然后对绘图结果进行总结,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更好的系统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结语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而微课正是可以实现全新教学模式的新体验。虽然微课在高校中被广泛应用,但是依然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教学要点需要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兴趣化教学、选择性教学、差异化教学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王键.以教育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解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2]刘静.高校微课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探究[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73-277.

[4]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10.

[5]孙丽.基于微课支持下的高职翻转课堂教学策略[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6][美]乔纳森·伯格曼. 翻转学习:如何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09.

作者简介:

肖晴(1983-),女,汉族,江苏铜山人,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室内外环境设计。

作者:肖晴 吴燕 陈鸿 牟雪娇

基于团队模式的建筑学论文 篇3:

基于CDIO模式的人文地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在CDIO教育模式的指引下,对高等学校人文地理学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强调在人文地理学专业课程设计中要将学生理论知识传授与动手能力的训练、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缔造、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相结合。

关键词:CDIO模式;人文地理学专业;课程改革

国外的高等教育一直把人文地理学认定为重点学科。在美国,从事人文地理教学及研究的人员和机构占到了地理学科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和机构的半数以上。我国于1982年将人文地理学引入高校课堂,并列为高等教育重点发展学科。自此以后,国家投入大量研究经费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建设中,相伴随的研究项目也不断增加,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人文地理学学科建设获得了健康蓬勃的发展。目前,全国有近百所高校设置人文地理学专业,占到了全部高校总数的十分之一。因此,加强人文地理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关键。

一、关于CDIO

2000年10月,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耗资近1600万美元,资助由美国工程院院士Ed.Crawley教授带领的,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莫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四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跨国研究组,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实践。2004年,研究组创立了工程教育改革模式,并于同年成立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CDIO以产品的研发到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为载体,提供了一套面向学生的工程教育,强调让学生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项目过程中通过参与性实践主动地、实践地学习专业理论、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通过CDIO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具备四个层面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个人能力素质、超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系统的统筹工作能力,因此,CDIO教学模式要求其教学方式能够突出学生在上述四个层面的综合培养,达到每个层面的预定目标。CDIO培养模式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密切联系产业。CDIO教育模式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紧跟行业发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项目为导向开展课程教学和设计实践,在完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CDIO模式在设定教学大纲前,会对学生在行业内的全球性人才市场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人才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然后再以此为依据制订系统的培养目标。并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动进行批判创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引导学生进入生产一线,在实践中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批评和自我提升,在进入社会前就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场能力。(3)人才工程理念。CDIO教学理念完全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强调从人才工程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对学生进行宽口径培养,强调系统化的人才工程教育体系不只包括技术教育,还包括在历史人文、社会进步、文化价值、市场经济、心理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养。CDIO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工程师不仅具有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而且还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CDIO教育模式不仅适合于工程教育,其原理还普遍适用于绝大多数的高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效也不由简单的课堂考试成绩来评定,而是由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对学生的可用性进行反馈评定。总体上来说,CDIO教育模式强调实践,强调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系统培养。因此,要求教学机构制定出动态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专业建设。用人单位会第一时间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教育机构也就可以快速调整和改进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得人才培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

二、人文地理学专业的课程要求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从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本科专业的人文地理学专业课程要求以文化地理学为基础,以研究人地关系为核心,课程体系涵盖社会、人口、经济、语言、宗教、民俗、自然、行为、政治等诸多内容,是高等学校地理学本科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紧随时代步伐,具有鲜明的时空性,涵盖当前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城镇一体化、新经济技术开发、旅游开发等诸多热点问题。因此,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范围广、知识面宽、学科之间的综合性与交叉性强,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具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多学科知识。在现阶段,综观各高校的人文地理学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还是采取“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适应性的教学改革应围绕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将实践教学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

三、CDIO指引下的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适应性的课程教学方法要有利于达到师生双边交流的良好效果。

1.注重多学科知识的融合,突出“人才工程理念”。人文地理学需要融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因此,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需要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进行宽口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GIS、测绘等实用技术教育的传输,还要使得学生具备人文历史、市场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学、管理学学科的基本素养。学生不仅具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还要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是人文地理学在专业课程设计时需要具备的基本理念。

2.加强启发式教学,培养综合素养。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建立,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导精神。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通过设问、指导等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总结学习方法、发表看法、参与讨论,发挥教学和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得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相得益彰,课堂气氛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人文地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力开展课堂与课后讨论,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理论去思考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给他们创造发表不同见解的环境和平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应用性思维。师生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都能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或进一步的指导,使学生们能够抓住兴趣点,促进学习。

3.强化实践教学,密切联系产业。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非常重要。人文地理学学科要求学生能够解决诸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土地价值评估和旅游资源开发等社会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用到调查、模拟、考察、比较和模型分析等多种的方法去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和学生运用这些方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研究方法的训练过程。很多基本概念存在于课本中,它们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大多都比较抽象,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或课件演示虽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其效果去远远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体验、探究、理解与总结。通过实践学习,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难度。因此,相关的高等学校教学机构不能把师生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花力气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教学研究合作基地和建立校内实验教学中心。校外的研究基地能够给学生提供调查与考察的环境,校内的实验中心则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和模拟。

4.注重案例教学,提高技术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已发生的问题个案,把现实案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教师案例讲解、学生讨论、撰写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环节,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案例教学将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旅游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现实指导性。同时它还是一个与多学科理论交叉、综合性十分强的学科。因此教学机构要下大力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科学设置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灵活选择和使用教学设施,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科学合理地设计授课内容。人文地理学教学要加大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与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具备专业动手能力与时代关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尹珂,李孝坤.高校人文地理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1,(10).

[2]吴攀升.关于大学人文地理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实践[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3]肖莉.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作者简介:黄娅(1980-),女,重庆人,贵州理工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副教授。

作者:黄娅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的土木建筑论文下一篇:装饰图案艺术的古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