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博弈会计信息论文

2022-04-19

【摘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供需关系中供需双方利益角度不同,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内容、信息量多少、信息方向等要求不同,呈现出供应方占有信息提供主导地位,需求方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以及两者多方面关系的特点。【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供应方;需求方;关系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供应方或者说是提供主体是确定的,即企业。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供需博弈会计信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供需博弈会计信息论文 篇1:

企业会计信息供需博弈关系解析

摘要: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价值运动的基本信息,也是对企业经济情况的反映和对资金运行的过程监督。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会计信息的质量是由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会计部门的供应的博弈决定的。

关键字:会计信息;供需;企业;博弈;管理

一、什么是企业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指的是反映企业价值运动的经济信息,是对企业经济事项的价值反映和对资金运作的全过程监督。会计信息中有数据也有数据和说明,它又包括了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情况,企业的收入、支出、成本,以及债务、债权的结算等等。企业工作者利用各种手段,来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使用会计信息,这些手段的性能如何,依附于这些介质存在的会计信息是什么内容,涉及的经济事项是什么、涉及的资金数量有多少,等等,这些都是会计信息的内容和形式。

企业的会计信息既是让股东或者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又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的手段。在一个企业里,只要掌握了会计信息,就能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也就是说,会计的职能之一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反映,会计信息内容回答的是要反映什么,或者是为什么要反映。因此,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控制也是会计的职能,会计信息能回答要控制什么和为什么要控制。与会计信息的需求方——利益相关者知情权相对应的,是会计信息供应方的反映职能,与会计信息需求方——利益相关者话语权相对应的,是会计信息供应方的控制职能。

二、会计信息需求方分析

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指的是阅读、查询、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人员和机构,也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就是说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就是企业利益相关者。首先,只有有效需求才能决定商品的供给,在企业内,会计信息供给成本的“买单人”是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就是会计信息需求者,因此他才能得到相应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才能对会计信息的内容与质量提出要求。其次,只有会计信息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利益相关者,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收益或者受损者是利益相关者,只有利益相关者才能够利用甚至操控企业会计信息为己谋利,也只有利益相关者才能产生防止其他利益相关者操纵会计信息的监督动机。尽管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也能够客观的评价会计信息的质量,也能利用企业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但是,他们没有权利要求企业会计部门一定要为其提供会计信息,企业的会计部门没有责任和义务向他们提供会计信息。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不同,与企业也有不同的经济联系,从而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同。在企业中,存在其权益明确受法律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和其权益未明确受法律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受法律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必须纳入具有法律效力的财务会计系统核算,不受法律保护的利益相关者未明确纳入会计系统核算。在企业成立的初期,其财产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合并在一起的,使用的会计方法还是单一的记账法,在企业慢慢的扩大和发展起来以后,财产经营权和所有权被分离了,并且采用了复式记账法。这种复式记账法能够反映企业的资产形态数量和权益形态数量。因此产生了资产负债表,从这个表的右边可以找出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并且还能够反映出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在一个企业中,谁承担的风险最大,谁享受的权益也最大。,查看资产负债表右边的排列顺序,分别有债权人、企业员工、国家税务机关、投资者、经营者或者管理者,这些都是利益相关者。

三、会计信息提供者分析

在一个企业内,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就是会计部门,由于会计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和其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能无限制的根据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来提供会计信息。而且管理者能够对会计部门进行操控,所以很容易利用或者操纵会计信息,并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在会计部门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监督和管理会计规范的监管部门,并且要按照维护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制定出一个指导会计部门向利益相关者报告的会计规范。制定规范的人和执行规范的人共同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

因为利益相关者中的投资人的地位仅仅次于管理机构中的风险承担者,管理机构对投资人财产承担受托责任,法律及会计规范对投资人的财产具有保护的作用,基于法律和会计规范而向权益投资人提交的财务会计信息,就是任何企业的会计部门,从事财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然后再向管理机构提供新的会计信息,向税务部门提供税务会计信息,向债权人提供债务明细信息,向企业员工提供薪酬财务信息。

四、会计信息供需双方博弈分析

需要会计信息的有管理机构、投资人、债权人、税务部门、内部员工,提供会计信息的有企业会计部门和政府会计管理部门,这就形成了会计信息的供需双方。在资源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会计部门要考虑先解决谁的需要,谁最重要的问题,首先要按照企業经营责任和承担风险的大小,再对会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的优先要求权排序。每一位信息需要者在群体内部也有相应的排序,比如管理机构内部也有级别之差,级别高的人优先,级别低的人排在后面,投资者同样有级别之差,大股东在前面,小股东在后面,债权人内部按照风险大小的差别来排序,普通债权人排在前,商业信用债权人排在后面,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计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要求的回应力度大小与距离远近成反比,距离越远,会计部门的回应力度越小,反之则回应力度越大,这也是要求与回应之间的一种博弈关系。

政府会计部门作为一个监管部门,企业经营的风险与责任与它是无关的,但它必须要站在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立场上,制定出符合行业规则和市场规则的会计规范,并且要求企业的会计部门按照会计规范来收集和提供会计信息。它除了要满足利益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还要使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符合国家的经济管理要求。

五、总结与体会

会计信息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切会计资料,它能够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并且有利于企业改善自己的管理经营方式。所以,企业会计信息也是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一项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否则就会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作出决策。

参考文献:

[1]张卓君.从供需博弈关系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与信息失真[J].中国总会计师,2009(6):50-51.

[2]杨世忠.企业会计信息供需博弈关系分析[J].会计研究,2007(4):34-40.

作者:闫伟宾

供需博弈会计信息论文 篇2: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供需关系分析

【摘要】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供需关系中供需双方利益角度不同,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内容、信息量多少、信息方向等要求不同,呈现出供应方占有信息提供主导地位,需求方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以及两者多方面关系的特点。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供应方;需求方;关系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供应方或者说是提供主体是确定的,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方则是不固定的,有多方信息需求主体,为简单明了的对需求方分析,我们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分为: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部门、社区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供求双方利益角度不同,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要求就会有侧重,并且供应方占有主导地位,需求方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两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是怎样的?这正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一、基本概念阐述

(一)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会计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社会责任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该理论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应考虑企业本身的行为对员工、消费者、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承担影响的后果,进而推进全社会整体利益的提升。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应运而生。社会责任会计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确认、计量和披露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系统解释企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过程,以期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便于利益相关者获取社会责任信息,最终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随着企业与外部联系的日益紧密,随着政府及社会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要求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信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与完善,使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成为现实。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诸如环境污染、产品安全、偷税漏税、劳资矛盾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势在必行。同时由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提供方和需求方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导致了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内容需求的差异。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但该理论至今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有多个版本,不尽相同。本文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利益相关者分类方法,并结合本文研究的重点,将利益相关者分为:股东和债权人、债务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部门、社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为企业的发展投入了专属性资本,例如股东的股本、员工的汗水、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协调、社区的配合等等,并因此承担了相应的风险,所以他们有权成为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享有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着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又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见,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在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供应方分析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供应方是企业。企业提供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管薪酬

高管薪酬一直是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之一就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资源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资源的受托方(经理层)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股东)所支付的资源。委托方关注的是委托财产资源的保值与增值。受托方要合理、有效地管理使用受托资源,使其尽可能的保值增值。委托方会通过相关的法规、合约和惯例等来激励和约束受托方的行为。高管薪酬便是手段之一,它是指股东采取一些激励手段,使高管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如股权激励制度,它是给予经营者超过其报酬或年薪以外的一种激励制度。这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高管为行使股权,故意抬高或者降低股价来获取收益,从而会掩盖不利于股价稳定的信息,尤其是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例如环境污染、产品缺陷、未履行的捐赠等信息。因此高管薪酬会影响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二)信息技术

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还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信息的确认、计量、披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还没有制定相关的会计惯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提供受到各方面技术的制约,例如信息确认方面,一项事项既属于财务会计信息范畴又属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范畴,怎么对它进行划分更明确、清楚,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又比如信息计量方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大部分比较抽象,它的计量也相对复杂,并且计量技术还处于讨论阶段,实用与否,还没有验证。所以信息技术也成为制约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提供方提供信息不完整的因素之一。

(三)财会人员专业能力

财会人员的素质对会计信息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邱昱芳等《财务负责人的专业能力影响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吗?》①一文采用实证研究,认为“财务负责人一职的时间越长,财务工作经验越丰富,以及参加外部业务相关培训越多,参训的内容与其工作相关度越高,其所在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也就是说财会人员的工作经验、知识更新程度、储存能量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要提高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需要财会人员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方分析

(一)股东和债权人

企业首要的责任是维护投资者(股东)的利益,承担起代理人的角色,保证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股东的目标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和债权人是资金使用者和资金提供者的关系,企业要按照借贷合同的规定严格执行,定时还本付息,要保障债权人的资金安全,维护良好的借贷关系。股东和债权人都是资金(或资源)的所有者,在利益上有一致性。他们关注的信息主要表现在: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方面的信息;知情权、监督权是否得到尊重;资金安全和收益是否得到保证等。

(二)债务人

债务人和债权人是相对的概念。企业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资金,成为债权人,相应对方就是债务人。债务人要定期还本付息给企业。他们关注的会计信息主要有:债务重组方面的信息,债务重组可以减轻他们还债的压力;投资方面的信息,投資成败关系到企业资金是否充裕的问题,债务人有可能被要求提前还债。

(三)员工

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是建立在雇佣和劳动基本关系之上。我们知道劳资矛盾是引发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导火索,另外职业病、劳动强度、安全生产、工伤医疗、培训晋升等问题,也是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内容。员工关注的信息表现在:企业是否给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是否公平对待员工,以及提供培训、教育、晋升的机会,实现员工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否尊重员工应有的权利,包括不拖欠工资、不拖欠员工工伤医疗费用、减轻劳动强度等。

(四)消费者

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公民成为企业的消费者。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能让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传递到消费者手里,以获取经济利益。但是,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的问题,经常见诸于各大媒体、报刊。部分企业并没有真正的对消费者负起责任,他们只是把消费者作为他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对象。消费者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会关注:产品质量及安全可靠性;售后服务是否到位;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是否受到尊重。

(五)供应商

供应商和企业是供应链上两个密不可分的实体。企业要生产,必须从供应商那里获取原料。供应商关心企业的信息侧重于企业是不是有诚信,信誉度是否高,有诚信、信誉度高的企业能保证他们及时全额收回货款。因此企业很多行为都会影响供应商对他们的判断,比如企业的股票价格、信用评级、社会口碑等。

(六)政府部门及社区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只是起到宏观管理和监督的作用。政府和社区会关注企业是否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照章纳税;是否支持政府和社区的公益活动、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是否为社会及社区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是否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综上所述,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方的分析可用表1来描述:

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分析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提供具有意愿性、利益性和功利性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提供者由于受到上述但不限于上述原因的影响,使得信息提供具有多方面的特性。第一,供给具有意愿性。因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目前处于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阶段,信息提供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性的提供信息。第二,供给具有利益性和功利性。如上所述,高管薪酬、股票激励政策等原因的存在,会影响信息的提供方披露信息的完整性,会出现只披露对公司有利好的信息、而隐瞒对公司不利信息的情况。

(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与各方信息需求内容不同、程度不同

股东和债权人、债务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部门、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各自立场不同,关注信息的角度自然不同,对信息需求的内容就会不同,同一信息的要求程度也会不同。例如员工和消费者,员工关心企业会提供什么样的工资、福利、个人发展机会,而消费者则关心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售后问题等;同样是盈利增加的信息,债权人可能会要求企业足额还本付息,而债务人可能会要求适当减轻还贷压力。

(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机制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供需双方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行动、决策、政策等以会计信息的形式传递给利益相关者(需求方),进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和判断,例如商品质量及售后服务信息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企业的成长性信息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获取会计信息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同样会影响企业的行为、决策和政策。例如政府的政策及法规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社会公众对环境質量的要求,使得企业只有做出积极的回应,才能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四)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信息需求双方平衡中起到作用

政府相关部门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供求关系的平衡中应该扮演重要角色。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需求者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一方,政府部门可以采用强制手段要求企业公布或者披露某些重要信息,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提供,也可以以政府的身份提供企业的一些官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比如通过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来公布(如环境影响、未履行的社会义务、各种资质等等,3.15晚会是一个很好的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平台)。总之,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干预可以减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海东. 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和影响[J]. 时代经贸,2008(7).

[2] 刘淑花.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J]. 经济师,2010(2).

[3] 白世秀. 基于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J]. 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4).

作者:路秀平

供需博弈会计信息论文 篇3:

会计信息市场若干问题探究

摘要:会计信息市场联系着会计信息市场的两个主体——会计信息的供应者和会计信息的需求者,而双方的均衡利益分布又取决于会计信息市场所提供的价格。文章结合会计信息市场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就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市场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市场;要素;问题;治理

会计信息市场是各种会计信息交换、传播、交流的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市场运转、资源有效配置服务的信息系统。鉴于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特性、外部性以及会计信息本身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会计信息相关条文规定细则,决定了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中特有的一些行为规则。那么会计信息市场包括有哪些基本要素?它的特征是什么?会计信息的供求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呢?下面将给予详细的介绍。

一、会计信息市场的基本要素和特征

(一)会计信息市场的基本要素

市场的有效运行是由其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引导的。会计信息市场就其基本要素而言,由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载体构成。

1、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参加会计信息市场经营活动的个体。没有市场主体就没有会计信息市场。市场主体可划分为两类:

(1)委托主体。委托主体它是特定的会计信息需求者(投资者、债权人等)。

(2)受托主体。即分析性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供给者)。他们通过加工披露的会计信息,向委托主体有偿提供,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商品化、市场化。为明确二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委托主体与受托主体在进行交易之前往往签有一定的协议或契约。

2、市场客体。市场客体是会计信息市场经营交易的对象——分析性会计信息及相关服务。市场客体按其加工的深度又可分为“分析性事实型信息”和“分析性预测型信息”。此外,在提供分析性会计信息同时,受托主体有时还会向委托主体提供相关的服务内容,如开展会计咨询会计培训、联机联网信息检索帮助等。

3、市场载体。市场载体就是会计信息市场的交易场所。按其层次划分:有全国性会计信息市场、地区会计信息市场、行业会计信息市场;按其存在的方式分:有有形会计信息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交易时间,进行长期稳定的上市会计信息交换活动,如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信息咨询服务公司等。无形会计信息市场,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时间,随供求双方的需要而定。

(二)会计信息市场的特征

1、会计信息市场供需不对称。会计信息市场供需不对称,信息供给者提供的信息与信息使用者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如前所述,会计信息的特征是会计信息可以同时被利益对立的双方所使用,而会计信息是由代理人单方面提供的。在利用会计信息方面,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动机不同,前者是为了解除受托责任,后者是为了认定受托责任,所以双方的利益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对立的。代理人与委托人动机和利益的不一致,往往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陷阱”的“机会主义”倾向,如代理人会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会计信息,或违背委托人意愿隐瞒其想得到的会计信息。加之,会计信息的市场价格与信息成本并无联系,代理人向市场提供的信息无法从经济上直接获得补偿,这也导致了代理人缺乏提供充分信息的动机。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的这种对立,会计信息在供给者与使用者之间会出现分布的不对称:即代理人所拥有的信息与委托人所得到的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所提供的信息与委托人想要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对称的。在这一不对称分布中,代理人处于信息优势,而委托人则处于信息劣势。

2、会计信息市场的需求分布不对称。会计信息市场的需求分布的不对称,使得会计信息在信息使用者之间分布不均衡,形成一部分使用者拥有其他人所没有的信息。代理人由于种种原因,不会向市场公开提供用户所需求的充分信息,使得会计信息市场成为不充分市场。但委托人为了提高其收益,往往不会满意代理人的这种行为,总想获得充分信息,这些信息市场的参与者便展开了一系列“寻租”活动。委托人联合向代理人施加压力,迫使代理人提供充分信息。但他们的期望往往会落空,原因在于如果代理人被迫公开所有充分信息,将使所有用户获得受惠机遇,委托人之间就出现了一种非合作博弈。其结果是:有足够动机的信息用户就展开了独自的信息搜寻活动。由于搜寻活动的有限性,仍然改变不了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不对称现象。部分参与者的信息优势仍会获得“垄断利润”。尽管会计信息是“公共物品”,但由于市场参与者的“寻租”,导致了一部分会计信息成为“私有物品”,并产生了信息分布的不对称。当然这种“不对称”性只是暂时的,由于市场参与者的“寻租”活动的普遍展开,“私有信息”会逐渐转化为众所周知的“公共信息”。

3、会计信息市场的垄断性。会计信息市场是垄断的、竞争的市场,会计信息的提供被代理人所垄断,会计信息的使用被部分市场参与者所垄断,会计信息市场的垄断性导致了信息的不充分。会计信息的提供非代理人莫属,很难有其他机构来代替。由于代理人的垄断地位,其提供的信息往往就是不对称和不充分的。由于会计信息的独占优势,在“寻租”的激励下,总有一部分市场参与者努力去搜寻信息并会同样加以垄断。从而形成会计信息被部分使用者所垄断,也造成了信息分布的不对称。

二、会计信息市场若干问题及其治理

对会计信息市场的研究,首先从会计信息市场存在的问题入手,然后提出治理措施。

(一)会计信息市场若干问题

和其他信息一样,会计信息也是一种风险信息,但更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特殊性就在于:从会计信息的消费角度讲,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理应由政府部门来生产和提供,但现实情况是政府部门无力为之;从会计信息的生产和供给角度来讲,它往往是企业内部按照一定的规则,根据自身的不同目的和需求来完成的。一方面,投资者无法确知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及其真实性、合法性,同时其及时性和满足程度也存在不足;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公共物品的属性等导致会计信息市场失灵而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无法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会计信息市场的缺陷由此产生。

1、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所谓有效的市场机制就是实现市场资源最优配置的运行体制。众所周知,有效的会计信息市场供给应以满足信息需求者的偏好为前提,即由各利益集团的会计信息需求来决定。具体地讲,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当局、政府相关部门及潜在投资者的需求决定了会计信息市场应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但会计信息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以及利己主义、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会导致市场失灵。因为所有人都可以使用会计信息而无需直接支付任何费用,使得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供给者过多地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利己诱导原则。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会计信息总是供不应求,从而成为一种稀缺产品,其数量和质量均因为包装而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效的市场机制无法形成。

2、损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进而损害企业利益。外部信息使用者所获得信息是不完全的,大量无法内化到财务报表中的信息被限制在他们的获知范围之外,他们无法真正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则做出决策的准确性的保障程度必会受到影响。如果外部使用者所获取的信息是经过加工、修饰的失真信息,那么将会误导使用者把资金投入实际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即损害了外部使用者的利益,同时使社会资源配置无法实现最优化,进而损害企业的市场形象。

3、恶化企业的筹资环境,外部使用者无法真正、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致使决策风险增加。为弥补决策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资金所有者会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使企业的筹资成本上升,从而导致财务风险增加,企业容易发生财务危机。这会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恶化企业的筹资环境,其结果必将使企业今后即使支付更高的利率,投资者也会因为偿债能力不足而拒绝投入资金。

4、管理层腐败。在委托代理关系下,管理者可能会牺牲投资者利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企业现有的投资者不能有效监督和评价管理者的业绩,管理者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进行盈余管理,蒙骗所有者,中饱私囊,损害投资者利益,这就产生了腐败。

(二)会计信息市场的治理

会计信息市场的上述缺陷,严重影响了各利益集团特别是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有效的市场运行,无法实现会计信息市场资源配置的最优,因而必须进行治理。

1、建立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最重要的方法。会计准则实际上是一种契约,用会计准则来约束企业的会计行为,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降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同时,完善现有关于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信息披露的项目、内容和格式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范,并要附上范例予以比较详细的说明。

2、加强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体的社会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妥善处理公司代理关系的有效机制。尽管会计准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会计信息披露,但如果没有一个监督机制来确保管理当局对准则的遵守,管理当局仍然会恶意地隐瞒或虚假陈报信息以在代理关系中获益。所以,需要一个独立的中间人来证实、鉴定管理当局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审计人员就是这个中间人,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独立性最强的审计。

3、加强社会审计中介机构的建设。加强注册会计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完善有关审计法规的建设;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体制,以保证其监督、鉴证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强化政府管制和会计立法的作用。政府直接参与管制的手段是制定相关法律,以控制职业性会计团体的设立及其公开执业权力,如通过公司法对年度报告和招股说明书的最低披露要求等内容做出规定;间接政府干涉是通过证券委员会制定相关制度来进行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使《会计法》得以深入贯彻执行。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信息在受托责任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如何发挥其有效作用,减少委托-代理问题的发生是我国目前会计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由于我国会计信息市场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其中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张晓莉.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5(2).

3、李蓉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7(5).

4、刘秀华.关于我国发展会计信息市场的探讨[J].山东财政学院,2005(9).

5、谢军.浅谈会计信息市场的特征与效率[J].会计月刊,2007(7).

6、杨杰.中国内部审计[J].财会审计,2006(2).

7、潘煜双.关于会计信息市场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J].事业财会,2006(3).

8、王善平.会计信息市场的基本理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5).

9、贺文春.委托代理与会计信息不对称性[J].财会审计,2006(12).

10、王丽君.新准则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上旬刊),2007(3).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潘向阳

上一篇:职业中专体育教学论文下一篇: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