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1

[摘要]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在其基本的“防护性”职能之外,增加建设性职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揭示了当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实际履行情况,并从多个角度深入解析了民营企业职能提升的制约因素;其次从组织环境、内外资源配置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篇1:

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现状探讨

[摘 要]近些年中小民营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中小民营企业有其独特的经营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同样存在各种问题。本文浅议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探讨

1 中小民营企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将近1000多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中小民营企业所实现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40%,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并且大大增加了城镇的就业机会,也成为大部分县级及以下城镇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过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资本有限、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等因素限制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且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思考不够长远,安于现状,不能根据外部宏观经济的改变而做出相适应自身企业的内部调整,并且多数企业都维持在资本初级模式——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往往被管理者所忽视,最后逐步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面临众多的困难。

2 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和问题

2.1 财务制度不健全

首先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中,众多企业并没有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包括财务制度、岗位制度、奖罚制度以及考核制度),而只有简单的制度来约束员工,大部分事情仍由管理者的主观意思以及经验来判断问题,从而缺乏了对待事物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而财务制度不健全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很容易出现经营上的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2.2 财务意识薄弱以及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现在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的意识十分薄弱,很多管理者只将投资赢利作为企业的全部,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财会工作,很多管理者都将财务的责任交给自己的亲属或熟悉的朋友,以为这样自己的财务管理就不会出现错误,然而事实上这些人是很难担当财会工作的,有的甚至会导致财务部门形同虚设。

2.3 资金不足,缺少抵押和担保

我国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都是个人出资或者合伙企业,所以当面对需要支出大量资金来周转的时候,中小民营企业往往力不从心,往往就会失去很多机会。而中小民营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银行,不过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时间短、信誉不高,抵押问题便成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而中小民营企业缺少抵押和担保就难以达到资金的会聚与周转,这是影响中小企业做好做大的因素之一。

2.4 投资渠道单一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资本、技术以及规模等原因,以及企业的决策权一般只掌握在一人的手中,所以会使得很多企业的投资渠道单一、投资方向主观化,导致投资的风险加大,收益达不到预想的水平。

2.5 政府监管不足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存在很多漏洞,政府部分中除了税务部门对民营企业实际税收外,其他部门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监管不到位,甚至存在缺乏监管的状态,由于各个有关部门信息不通,导致民营企业经常造假行为,影响市场经济。

3 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3.1 首先是外部因素影响

①银行因素:因为现今银行都进行了商业化的改革,普遍强化了信贷管理,以避免贷款所产生的风险为第一准则,以安全性、赢利性为目的进行经营。而中小民营企业普遍贷款额度小、资金需求频率高、贷款风险大、需要银行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高使银行不愿意去贷款给中小民营企业。②担保因素:对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大部分企业都缺少抵押和担保,对于缺少抵押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以保护自己利益为目的是很难给中小企业贷款。许多国家都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担保体系,我国也在1999年出台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③市场因素:市场准入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影响颇大。目前国有投资和经营涉及了各行各业达80多个,我国允许外境进入涉及的领域也达60多个。而对于民营企业能进入的却只有40多个。严重的投资不均衡影响了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④法律因素:目前我国在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和信用担保方面的法律不够完善,《担保法》的执行还有待落实。法律的不健全促进了非法贷款的发展,从而导致一些企业铤而走险,进行非法贷款;而正规的金融机构却在保护力低的状态下经营,不敢贸然贷款给中小民营企业。

3.2 其次是企业内部因素

①管理者: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都是由一人独揽大权,作出决定的时候未必都能吸取旁人意见、主观思想影响而不能做出客观的判断,从而影响到投资、企业运作和管理。任人唯亲就是财务管理上的缺陷,只选相信的人而不是去选择专业合适的人只能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②企业自身: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都是靠个人创业或者几人集资而创立而成的,这就决定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资本少、规模小、运营能力较差,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竞争能力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差,破产的概率就远远增大。不仅如此中小民营企业对资金的要求的数额并不大,但贷款的次数频繁、随机性较大,且贷款信誉较低,导致银行给中小企业不敢贷款。③企业人员:我国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具有家族性色彩,财务制度不完善、不规范、随意性强。因部分家族人员学识能力不够,导致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甚至混乱。④企业制度: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制度不够完善,财务报表不符合规范,不能给银行以及金融机构提供具有安全性、赢利性的信息,影响企业在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誉,使银行和金融机构在给民营企业贷款时保持极高的谨慎。

4 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对策

4.1 树立正确的财务理念

企业最终的目的是赢利,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明白“创利”真正的含义,资金的融入、投资项目的选择、资金的使用效率、周转以及企业在资金上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等问题都是领导者应该考虑到的。所以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不要忽视任何微小的环节。

4.2 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身为一个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采购、使用、销售上加强管理制度,从源头对财务管理规范化,定期的对财务进行检查,并且对账务资料要保证准确核实。建立内部监督部门,内部监督部门应当具有独立性与权威性,明确内部监督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4.3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首先,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小,采购数量和销售数量也相对较小,因此应当有计划并且合理地确定采购的数量,减少库存积压,从而降低成本,避免积压货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风险。其次对于民营企业的财务应该保持公司最佳的现金持有量,节约现金管理的成本,做好对现金回收和支出工作,合理使用闲置资金,提高收益。最后,对于收账的管理,要对赊账客户进行信用的评级,定期核对收账账款,严格控制死账的发生。

4.4 选择优秀的员工以及员工的培养

首先一个企业的创立者对于选择员工方面应该更加理性而不是更多的夹杂个人情感,特别是对财务人员的选择,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会选择亲属或者朋友来担任,其中很多人根本对财务知识、工作流程完全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所以对待选择财务人员,管理者首先应当选择具有会计从业证书、专业知识过关、专业知识过硬的高素质人员;其次应当定期给财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地给财会人员充电,让其在专业知识以及个人素质上都有不断的提高;最后可以试着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由此加深会计人员的责任心。

4.5 选择多元化的、科学合理化的投资

作为一名领导者,对于一个企业的资金运作、投资方向都应该进行合理科学的计划,不应盲目的、随社会趋势、以讹传讹的方式进行投资。大部分的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都存在紧张和不足的状况,对于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去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领导者在投资的时候应该多吸取多元化的意见,并针对自己企业和市场经济等众多因素作出一个合理、科学并且赢利的决定。

4.6 提高企业的信用度

如今中小民营企业在银行和金融机构融资难和自身企业的信用有着很大关联。一些中小企业平时对自己的信用不加维护,使自己的企业形象度极低,就会导致企业需要信贷却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不能及时筹到资金,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所以中小民营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企业的信用意识,认真对待企业资信状况,增加企业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并且企业应及时认真归还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贷款,让企业无论是在行内还是行外都有良好的信誉。

4.7 完善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是由政府来实施并建立的。首先政府部门应建立完整、合理、公平的法律制度,消除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歧视,彻底改变由于金融政策缺陷给中小企业带来的不公正待遇;其次政府应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缺乏担保进行一系列的政策改制,让民营企业不再因为资金周转问题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最后,执法部门应当严惩一些违法的中小民营企业,加大对责任人的追究力度,让负责人对自己的造假付出高昂的代价,控制一切的造假行为,规范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

5 结 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行,中小民营企业面对从未有过的挑战,然而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状态是无法面对全球经济所带来的冲击,所以只有一面从自身改变,加上政府的积极手段,让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慢慢符合合理化和科学化,从而可以面对一切挑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吕林根.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

[2]唐彦.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J].分析科技信息[J].2008(11).

[3]孟凡起.浅谈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J].科技信息,2009(31).

[4]王建锋.试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08(11).

[作者简介]钟立(1983—),女,壮族,广西百色人,助教,担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职教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

作者:钟立

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篇2: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驱动因素与职能提升

[摘要]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在其基本的“防护性”职能之外,增加建设性职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揭示了当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实际履行情况,并从多个角度深入解析了民营企业职能提升的制约因素;其次从组织环境、内外资源配置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    内部审计    审计职能    产权性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猛,以华为、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一些民营翘楚已走出国门,为世界所瞩目。伴随着民营企业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也日益受到企业股东和高管重视和认可。但由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产权性质上存在差异,导致两者内部审计的目标与职能定位有着显著区别。目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只是为了服务于股东的监管,政府并无强制性要求,是否设置或如何设置完全取决于股东的意志,典型表征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较为随意,如有的企业并无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只是挂靠在企业财务部门,独立性较弱;目标功能单一,大多以检查内部工作和预防舞弊为主等。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壮大和内部组织的不断发展,如何将内部审计培养为企业管理的“贤内助”,在其发展中有更大作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驱动因素

国外方面,Goodwin和Kent(2014)研究表明公司所处行业、规模、资产结构、公司治理中是否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等显著影响了公司是否设立内部审计。该研究结论说明内部审计是随着公司规模扩大、组织结构复杂化而建立的,同时如果公司的治理层风险意识强,重视自我检测与控制对公司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就会设置自上而下的内部审计组织。Carcelloetal(2013)研究发现,公司的债务水平、流动性、面临的风险状况都会对审计投入产生影响,公司处境越危险公司的审计投入越大,同时受到内部审计是否接受审计委员会监督的调节,该研究意味着防范风险是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动因。

国内方面,刘国常和郭慧(2014)研究了中小企业上市公司,验证了公司组织结构复杂性与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叶陈云(2016)认为,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然而,内部审计的目标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一定是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和外部经济环境的需要而制定的。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拓展和空间范围的延伸,企业本身的复杂程度增强,为管理带来难度,即公司的固有风险会增加,在此背景下委托代理关系引发的二者的矛盾会更加凸显,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对企业经营效率进行“望闻问切”,以确保企业经营的安全与效率。沈翠玲(2014)认为,在目标升级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全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而不发生内耗,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克服的问题。

企业自身的发展包括规模扩大、业务拓展所导致的委托代理链条延伸是内部审计产生最原始的动力,而企业主或者治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是内部审计产生不可或缺的动因。企业的经济行为从根本上来看是产权驱动,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产权结构影响审计动因,审计目标决定审计功能的发挥,这些体现了企业主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认知水平和期望效用,进而决定了其对内部审计在企业组织架构中的定位。民营企业的组织特征、法人治理结构、实质控制人的个人特征是内审组织设置、审计职能、审计范围以及审计内容的前置变量,共同决定了内部审计的最终工作结果,即内部审计评价的时候评价什么、如何评价。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演进

国外方面,Andrew.D.Chambers(2015)等认为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在于监督和评价,通过对比企业经营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进一步寻找差异,挖掘企业各个部门以及不同业务单元的缺陷,进而对此提出对策和建议,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O.Ray Whittington和Kurt Pany(2014)将内部审计的职能提升为评价与服务,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本身也是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之一,内部审计的主要功能在于评价内部控制以及企业其他方面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也可以为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员工提供咨询和评估等服务。Alvin A.Arens、Randal J.Elder和Mark S.Beasley(2014)主张内部审计的职能相机而动。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取决于服务对象,企业所处的情况不同,治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期望也不相同。在企业发展的初期,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在于合规性方面;在企业逐步成熟以后,如何协助企业主检测与防范风险,商讨风险的应对之策成为内部审计的日常工作,内部审计的职能体现为评价、决策。

国内方面,耿建新、续芹和李跃然(2014)研究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其对沪市2012年至2014年新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的研究,支持了内部审计机构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蔡春、唐滔智(2014)研究认为内部审计可以促进和确保受托责任的落实,此外内部审计还可能增加公司价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沈翠玲(2014)研究了增值型内部审计,围绕内部审计对于公司EVA的影响,在成本收益的分析框架下,梳理出了内部审计如何通过创造性活动,促进企业收益最大化,并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的增值。李仕坤(2014)认为,价值增值型审计要想真正为企业增值,必须通过高质量的保证和咨询服务来实现,在提供监督职能的同时,内部审计还发挥着评价、控制及服务等功能。总之,监督、鉴证和保证是内部审计相对基础的职能,评价、咨询和服务体现内部审计职能的提升。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提升的制约因素

1.产权性质对审计的深度挖掘与广度拓展有着深刻影响。民营企业产权性质对企业事务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对内部审计的影响首先可以从工作安排中体现出来。民营企业中的审计分为专项审计和常规审计,后者主要取决于企业主的个人判断,企业主个人的见识、个性、人际关系、人事安排以及其对企业经营方针的考量,进而延伸到审计资源的运用。“当家人”的个人判断与内部审计职业判断相互交织,审计资源有限时如果前者的判断成为工作的主导,内部审计人员就难以最大限度地發挥所长,审计工作从深度和广度上有所作为成为无稽之谈。

2.非正式体制与正式体制并存,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民营企业基于“血缘”“亲缘”建立起来的社会信任与基于工作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组织信任相互融合,尤其是我国由于家族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社会联系是一种强大而持久的联系,由于工作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相对而言是一种脆弱的、暂时的联系,由此,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联系远远超越了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关系是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报告审计结果、提出审计建议的全过程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专业性、严肃性,弱化了内部审计的效果。

3.审计目标定位过于功利,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难以发挥作用。审计目标定位体现了领导人对内部审计的认知和领导人自身的战略眼光。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可以体现为查出的错误与舞弊金额的大小,也可以体现为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的多寡与严重程度,并向管理层提出好的改进建议。如果不能从内部控制制度上查找深层次的原因,从制度建设上查漏补缺,一些系统性的错误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纠正,其结果是“常审常在”。很多民营企业现有的内部审计部門的绩效考评指标突出工作范围和查出的错误与舞弊,仅仅把审计定位为查处事项,而不是发现内控问题和解决问题,重直接效益而轻间接效益,考评导向过于功利。

4.管理水平的不足,牵制了审计职能的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企业管理半径越长、管理层级越多,内部审计就越重要。这一点对于绝大多数在市场中打拼多年的企业主而言,是不难意识到的。在市场大潮中脱颖而出的民营企业家,对于市场机会有着敏锐的嗅觉,但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系没有及时搭建。管理体系跟不上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很多管理问题变成了内部审计要解决的问题,如审计发现有的下级公司未进行存货盘点或存货出现盘亏,但该公司并无存货管理制度,无法及时整改,而下一次的审计仍然要面对这些问题,内部审计长期被锁定在解决这些低层次的问题上,究其根源是管理责任牵制了审计职能的提升。

5.对审计结果的处置不当,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和日后工作。内部审计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还取决于审计结果的运用。如果审计发现问题不能及时整改,有关结果不能及时通报,那么,审计的作用就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长此以往,有关各方对于一些问题就会漠视和忽略。企业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各方博弈的过程,如问题只披露不查处,那就等于没披露;只查处不整改,那就等于没查处。就企业领导层而言,对审计工作的重视通过文件制定、组织设置、审计工作安排等,远不及对审计结果的落实更加有效,落实和整改是对内部审计工作最强劲和最持久的支持。

6.太多关注企业自身利益,使得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合规性”,影响企业的社会认同和长远发展。民营企业由于其清晰的产权关系,使得其设立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利润最大化,比较忽视对法律法规的遵循这一“合规性”的内部审计目标。从短期来看,企业获得了一定的自身利益;从长远来看,损失了社会认同,不利于更好更快的发展,也不利于内部审计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增值服务。

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提升路径

1.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以集体的智慧和理性弥补个人知识与理性的不足。建立差异化和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是指引入多个投资主体,以集体决策的理性替代个人理性能力的不足,以多个利益主体的相互制衡自发地遏制管理过程的不规范行为),不仅可以借助非私企业的社会资源拓展新的市场,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将先进的公司治理框架与决策机制引入民营企业,即同时引入资金与经验,“软硬兼施”建立适合于企业发展的组织架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分工,让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方便内部审计部门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充分运用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增加其工作的成就感和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的荣誉感。

2.建立更加符合企业特征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清晰界定管理责任、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大型民营企业都是由小的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在早期阶段形成的家庭决策的议事规则,会自觉不自觉地带入日后的各种事项中,有着难以克服的“人治”色彩,这种决策习惯可能造成企业内部的“越界”行为,该行为的结果是混同管理责任、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干扰了相关人员的独立判断,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埋下隐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难度的增加,需要在完善组织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清晰界定管理责任、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避开自我评价的陷阱,让审计人员真正地发挥专长,独立地发表审计意见。

3.适当引入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弱化或避开家族企业的消极影响。由于民营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家族成员员工,这些员工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审计人员的独立判断,所以,内部审计外包是一条可能规避的出路。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业务分工可以依据业务板块、业务环节进行内外分工,大体上分为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以外部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主要是配合外部审计了解与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与财务信息;二是以内部审计为主导,主要审计工作由内部审计实施,而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较复杂的业务委托外部审计介入;三是由企业可能设立的审计委员会依据监督需要,将审计工作分解给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二者都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4.优化审计部门人力资源结构,注重与外界的知识交流和内部的员工培训。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的提升,企业仅具备拥有财务会计及相关知识的内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入经济、法律、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等学科背景的人才,使其具备与企业审计业务相适应的知识与技能。企业内部还应通过制度化手段确保审计人员持续拥有职业胜任能力。具体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宏观入手,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系统观、全局观,以更好地理解企业高层的战略思考,在更高的站位上为企业整体发展出谋划策。二是从微观入手,将审计人员参与一线经营活动制度化,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实践经验,深刻理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此外,企业高层还应重视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与行业交流与学习,为其业务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

5.创新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尊重内部审计的工作结果,落实查处与整改,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通过加强审计追责、审计整改来促进审计结果的落地。将审计发现问题归口部门的负责人明确为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将审计发现问题列入督办事项,予以推进;对整改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要分清责任,对其严肃追究。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邮政编码:430070,电子邮箱:xq@mail.hzau.edu.cn)

主要参考文献

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 2015(1):1-5

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部审计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市的研究数据[J].审计研究,2006(1):35-56

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 2008(2):12-15

沈翠玲.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探析[J].财会月刊, 2011(1):12-16

作者:王淅勤 陈旭 李淼

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篇3:

浅析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中小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供求不平衡,加之外部融资不易,若再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机制,极易造成資金周转困难,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是中小企业管理的关键。本文在分析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管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小民营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 资金管理 资金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是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这个词语在我国甚为普遍。其实,现今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数是私营企业,由于传统共产主义反对私有制,所以便将它们命名为“民营企业”。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这一概念的。“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中小民营企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资金是一个中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运转不可缺少的。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资金管理是社会主义国家对企业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各项工作的总称,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讲,资金管理是现金管理。广义上讲,资金管理包括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源远流长。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是必不可缺少的。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周转的基本条件,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自主地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资金,日益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资金是企业的命脉,没有了资金,企业就断了生存的后路。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跟大企业相比也很大。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资金管理是企业对资金的有效管理。资金的有效循环利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有效的资金管理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而作为企业的核心,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越来越被管理者所重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流动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高效可靠的资金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利润,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小民营企业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障碍。尤其在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1 资金来源不足,主要靠投入资金和经营所得

中小民营企业资金不充足,不像大企业资金流,资金来源少,政府扶持资金少,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绝大部分资金主要靠股东投入资本和企业日常经营运转所得。中小民营企业不像上市公司,可利用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发行条件达不到证监会规定的上市条件,筹集不到社会充足的资金,只能通过合理的经营,才能获得企业日常运转所需资金。

1.2 资产变现能力差,资金周转缓慢

中小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存货等变现能力差,周转效率低。企业信用审批部门对客户的信誉没有进行充分调查,制定的赊销政策违背了真实的赊销关系。销售部门没有加大力度对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存货存在滞销状态或发生减值,可能存货存在质量问题或者销售部门的营销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资金循环不畅,资金流时有断裂。固定资产发生减值,不能被有效使用,也就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1.3 筹资能力差,不能充分利用金融企业借款和民间资本

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不大,利用设备抵押等筹资方式向银行借款的资源有限,例如,设备等固定资产、存货等流动资产。中小企业负债相对较多,企业信用等级较低,资信相对较差,中介机构不健全,加之融资成本较高,难以取得较多的外部资金,错失了发展机会。中小民营企业很少存在关联企业,关联企业互保融资方式很难行得通。另外,企业与银行等金融企业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金融企业借款利率相对较低,并能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

1.4 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和筹措存在问题

中小民营企业内控形同虚设,对资金的管控不严,仅凭经验进行管理,资金使用不当,导致资金浪费,也会带来资金筹集不足,影响企业日常运营对资金的需求。应收账款的拖欠情况比较严重且拖欠时间较长,增加了应收账款坏账发生的可能性。资金用于费用报销及支付货款的审核不严,造成资金无端地被不合理使用,违背了企业资金管理制度。

1.5 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整体较低,职责不分,财务人员管理方面存在欠缺

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整体较低,会计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新的会计法律知识更新不及时,工作态度懒散,管理观念陈旧。有些会计人员无证上岗,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的工作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比如:现金出纳人员,不仅收付货款、保管现金,而且负责现金日记账,没有针对财务人员各岗位有组织地实时进行专门培训。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停留在书本上,实践运用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力量薄弱,一个财务人员身兼数职,忙得焦头烂额,降低了工作效率。

2 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2.1 扩大企业自有资金来源,充分合理的利用自有资金

扩大资金来源,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和现有资源,扩大多元化经营,分散企业资金风险。建立风险防范制度,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加大资金的筹集和集中管理,加强资金运转顺畅,保证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日常经营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自有资金。另外,虽然中小企业规模小,政府扶持资金少,但若存在资金扶持政策,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获取免费资金,为企业经营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2 改进购销策略,加强流动资产管理,加快流动资产变现

中小民营企业应树立诚信文化理念,诚实经营,使企业能够长久发展下去,使企业资金能周而复始,循序渐进。还应设立客户信用审批部门,对客户的信誉充分调查,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赊销政策。资产管理部门应做好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管理。对于流动资产,应改进营销手段,减少存货库存,加快存货变现,提高存货的周转率。对于预付账款,采购部门应实行统一采购管理,重大资金的支付必须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对于固定资产,应加强累计折旧的计提、固定资产的保养维护、报废处理等。对于固定资产的残值,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应积极处理,以为企业回收一部分资金。

2.3 加强资金的筹措和运用,扩大资金筹集方式,加强企业与金融企业的借贷关系

中小民营企业借入资金的方式简单,一般通过银行借款来实现。其实,中小民营企业也可以通过其他融资方式来实现,如合理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租赁、创投公司、保理、证券等,筹资限制条件少,获得资金快,满足了企业日常运营资金的需求,加强企业与金融公司的关系,稳定企业的资金来源。若金融企业能提供信用贷款最高限额,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信用贷款最高限额,使企业在出现短期资金短缺时获得资金帮助。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使资产负债率保持在40%~60%左右为宜。另外,中小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对中小企业的优惠贷款政策。中小民营企业拥有的闲置资金较少,选择合理的资金收付方式,供应商信用审批部门应制定合理的应付账款赊购政策,尽量推迟应付账款的支付,使中小民营企业容易获得无息的流动负债,这样可以短暂地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压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中小企业为了不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还可以利用民间资本融资取得少许资金,以解企业的燃眉之急。

2.4 健全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严格资金的使用审核

“开源节流”是对资金管理的一项重大措施。作为一个中小民营企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的资金审批程序,在企业资金运转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实施成本控制,强化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并建立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和费用报销审核制度,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归口管理。中小企业应将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成本的有效控制和费用支出的节约。

2.5 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队伍建设

中小民营企业应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建立良好的绩效激励制度和内部约束机制,通过提升职位、增加工資等激励财务人员,并相应增加惩罚措施。企业应壮大会计人员队伍,制定各会计岗位具体职责,使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会计人员应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企业应培养会计人员学习和实践能力,实时为会计人员组织财会、税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以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要做好资金管理,首先要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并完善财务会计制度,严格控制资金使用,加强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其次,加大企业资金筹措,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为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性经营提供更多资金。只有做好资金管理,企业才能稳步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康杰.民营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1).

[2] 黄嫦娇.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运营资金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14(2).

[3] 王呈璐.浅谈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当代经济, 2011(5).

[4] 赵辉.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6(2).

作者:曹爱丽

上一篇:信息安全体系电子政务论文下一篇: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论文